一、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梅健[1](2020)在《粉喷桩技术在加固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得益于地基处理及技术的进步,道路穿越禁忌区域越来越少,尤其是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扩展了道路穿越范围。依托实际工程,本文分析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对于相关的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说明,然后详细介绍了粉喷桩在加固软土地基中的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施工参数,最后通过静载试验检测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结果证明粉喷桩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王林[2](2019)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着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繁荣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的发展加速了运输需求,而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需求不断增大,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行中通行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调查表明我国高速公路的实际通行情况普遍高出预计水平(16000辆/每天),是普通国道通车车辆的2.4倍。从目前高速公路的通行情况来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交通拥挤现象,因此必须对原有高速公路进行改良。随着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及需求能力增高趋势下,近年来我国很多旧路进行了改扩建,广佛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就是我国高速公路第一个改扩建工程,其次沪杭高速、沈大等高速公路都进行了相关改扩建施工,在对这些工程进行施工不仅促使我国高速公路扩建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同时改扩建后这些高速公路也取得了较好的交通通行效率。旧路加宽改造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施工过程繁琐、难度系数大,所以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高速公路改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为公路拓宽和改造项目的开发提供有效保护。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以路基加宽工程施工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技术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长邯高速公路为实例项目,对长邯高速公路加宽路面的路基和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设计、优化方案的比选,并针对路基加宽工程中的相关施工难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技术对策和方案,由于目前在高速公路加宽工程施工的相关研究比重仍旧较少,因此,本文围绕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的路基加宽施工技术的研究,以期能够为更多同业者提供借鉴参考。
郑国萍,谢祥明,姚楚康[3](2019)在《粉喷桩在深厚淤泥质软土水闸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莲阳桥闸重建工程地基淤泥质软土层深厚,地基加固处理工艺及加固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水泥搅拌桩(粉喷桩)对水闸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并通过合理选择搅拌桩机设备、试验确定水泥掺入比和施工工艺参数,确保了水闸深厚淤泥软土层粉喷桩加固(加固深度达到22 m)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为类似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借鉴。
田良辉[4](2019)在《双向搅拌粉喷桩在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而粉喷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其中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具有工程性质差,地基加固时成桩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依托衢州至宁德铁路工程,通过海相软土路基进行粉喷桩加固地基试桩试验,探讨了双向搅拌粉喷桩的施工工艺,并分析了粉喷桩不同桩长在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加固过程中,成桩质量较好时的施工参数,以及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等,为粉喷桩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叶雷[5](2019)在《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贫油富煤”的发展中国家,丰富的煤炭资源决定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煤炭的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附带品粉煤灰在我国的综合利用率较低下。长期堆存于室外灰场的粉煤灰自然形成粉煤灰地层,这种粉煤灰地层属于软弱地基,在粉煤灰堆场上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先按规范要求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粉喷桩技术是一种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上都较为广泛的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目前用粉喷桩法加固粉煤灰这种特殊软土地层在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均较少。本文以淮南市上窑镇旧城改造安置区工程项目为背景,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粉喷桩强度影响因素并确定水泥粉煤灰的最优掺量,粉喷桩复合地基现场静载荷试验分析粉喷桩及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结合静载试验建立有限元三维模型,分析粉喷桩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沉降变形,得到桩体各个位置节点的沉降位移量,用以佐证静载试验。本文为粉喷桩加固大体积深厚度粉煤灰地层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标段区堆场粉煤灰的物质组成和级配组成等性质;取样试验表明:本场地粉煤灰氧化钙含量占比3.87%,为低钙粉煤灰,烧失量占比1.44%,属于一级灰,粉煤灰含水率样本平均值为46.5%,粉喷桩加固桩长15m,各种条件均能满足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场地要求。(2)室内试验是粉喷桩设计加固粉煤灰地层的重要依据,通过水泥粉煤灰试块的室内试验研究分析,得到水泥粉煤灰试块的一些基本力学参数;研究了水泥量、龄期、试样形状等因素对粉煤灰试块强度的变化规律。工程应用前的室内试验研究可以帮助确定粉喷桩粉料用量,在节约经济成本上也有很大意义。(3)以现场静载试验为标准确定了粉喷桩及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对静载试验的Q-s曲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确定双曲线函数公式,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该公式能较准确的计算粉喷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双曲线法大大节省了试验的工作量,为粉喷桩施工前的设计阶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4)基于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利用ANSYS模拟分析软件对粉喷桩桩土进行建模分析,模拟粉喷桩桩-土接触模型在竖向压力作用下桩体各个位置的变形位移及复合地基的沉降,数据统计得到数值分析结果相较于试验结果偏大,但整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考虑实际粉喷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可说明现场试验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利用有限元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建模分析是合理可行的。图34 表15 参68
万瑜[6](2019)在《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土搅拌桩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软基处理工程,具有施工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突出优点,但长期的工程实践表明,目前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存在施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施工过程监控困难、喷浆模式不合理、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导致其应用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不利于水泥土搅拌桩技术的发展。基于此,论文展开了对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总结提出施工过程中对水泥土搅拌桩质量起控制作用的关键参数为:下钻与提钻速度、喷浆量、水灰比、垂直度和桩长。针对性的选定了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传感器及相关硬件设备,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硬件设备配置和安装使用方法。(2)研究了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原理,阐明了变频喷浆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确立了远程监控的实现方法。分析了变频喷浆实施过程中所用内钻杆电流值与喷浆压力设定值的误差产生原因,并基于双向搅拌桩施工时的塑性应力场,提出了修正公式。(3)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针对不同土层条件实时改变喷浆量,实现变频喷浆;远程监控对搅拌桩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数据准确;通过取芯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成桩质量,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控制施工可有效保证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且桩身强度均匀,有效节约水泥用量。(4)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对施工过程的进行严格控制,直接保证了搅拌桩施工质量,避免了因工后检测引起的工期延误、经济损失,应用该系统控制施工时,可适当降低工后检测数量。
谢腾骁[7](2017)在《粉喷桩施工技术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保证公路的安全性,需要对公路的软土路段进行相应的处理。粉喷桩作为众多软土处理方法中的一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软土性质差的现象。本文以我国某高速的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使用粉喷桩对公路的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对其的加固效果进行数值分析。
徐晟[8](2017)在《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速公路建设时,经常遇到软土地基。然而,软土地基强度低、变形大,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改善地基条件,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为此,本文以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为例,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施工、造价及处理效果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总结了常用软基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2)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软土地基处理理论与方法,给出了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较为适宜的软基处理方案;(3)对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中采用的堆载预压、粉喷桩、排水板三种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研究;(4)对比分析了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堆载预压、粉喷桩、排水板三种软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施工、造价及处理效果,并得出相关结论。(5)对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基处理进行沉降观测与数据分析,研究了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中软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
刘长妍[9](2017)在《公路软基处理粉喷桩应用和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公路是我国陆上交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我国加强了对于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目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构建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地质状况从而对公路的施工造成极大的困扰,软土路基是一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较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一种地质,造成软土路基的情况较为复杂,如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未能处理好软土路基将会导致建成后的公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公路路基不断沉降而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做好软土路基公路的建设关键是要做好软土路基的处理,粉喷桩技术是一种在软土路基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具有固化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的特点。文章将在分析粉喷桩施工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粉喷桩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严荣泉[10](2014)在《山区公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山河纵横、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软弱地基处理问题,软基加固已成为交通建设领域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关键。本文结合现阶段西部地区在建公路项目,对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各类软土路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及分析,探讨了如何依据工程地质条件、道路条件、施工条件以及建设费用合理的选择软基处治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山地型软土散布于我国广大山地区域,其沉积环境与工程特性与沿海型软土及内陆淤积型软土均有较大不同,一般沉积于岭脚山涧等低洼地带,经历长期的干湿循环、生化变异及沉积作用而形成。(2)路堤高度及软土厚度对软土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显着。随着路堤高度的增搞,路基安全系数随之逐渐减小,路基边坡危险滑面位置及滑弧半径也在不断发展。随着软弱土层厚度的逐渐增厚,路基边坡安全系数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路基边坡危险滑面逐渐向路堤内部发展。(3)通过对粉喷桩法加固软基数值模拟,可以看出伴随着打桩及路堤填筑施工作业的进行,不同的施工步下路基实时沉降增量各不相同。粉喷桩法有效地制约了软弱地层受荷压缩变形的趋势,提高了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4)粉喷桩及强夯法加固处治技术对该地区软土地基的处理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但粉喷桩加固处理的资源投入较大,而强夯法法加固处理时要求地基含水量必须较低。强夯法存在较大噪音污染,并且对周边已有建筑物、构造物会的稳定有用的影响。粉喷桩虽然无污染且工期较短,但要求投入较大,成本较高。
二、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粉喷桩技术在加固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背景 |
1.1 工程概况 |
1.2 地质条件 |
2 粉喷桩加固地基设计分析 |
2.1 加固原理 |
2.2 加固设计 |
3 粉喷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加固技术分析 |
3.1 工艺性试桩参数确定 |
3.2 粉喷桩在软土地基施工工艺 |
3.3 关键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 |
4 加固地基的性能检测 |
5 结论 |
(2)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病害机理与处理方法 |
2.1 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主要病害 |
2.2 加宽工程病害形成的原因 |
2.3 高速公路加宽病害处理方法 |
2.4 高速公路地基常见破坏机理及处理方法 |
2.5 CFG桩设计原理及施工要点 |
2.6 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的机理及施工要点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对比研究 |
3.1 工况概述 |
3.2 地质条件 |
3.3 试验概况 |
3.4 旋喷桩复合地基设计 |
3.5 CFG桩复合地基与其他地基对比分析 |
第四章 桥头路基加宽流态粉煤灰处治技术研究 |
4.1 桥头路基坑与台背回填 |
4.2 液态粉煤灰回填施工技术 |
4.3 路桥过渡段加宽路基冬季备土堆载预压 |
第五章 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施工组织设计 |
5.1 高速公路加宽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思路 |
5.2 长邯高速加宽扩建施工中的交通组织 |
5.3 长邯高速加宽扩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粉喷桩在深厚淤泥质软土水闸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
2 地基处理工艺选择及方案优化 |
2.1 地基处理工艺选择 |
2.2 地基处理方案优化 |
3 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
3.1 水泥掺量比的确定 |
3.2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
3.2.1 设备选型 |
3.2.2 施工工艺流程 |
1) 桩机定位 |
2) 搅拌钻进 |
3) 提升喷粉、搅拌 |
4) 复搅钻进 |
5) 提升复搅、补喷 |
3.2.3 现场工艺性试验 |
4 粉喷桩质量检测 |
5 结语 |
(4)双向搅拌粉喷桩在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1.1 工程地质 |
1.2 水文地质 |
2 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分析 |
3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
3.1 设计参数及要求 |
3.2 粉喷桩试桩试验及施工参数的确定 |
3.3 双向搅拌粉喷桩施工工艺 |
4 成桩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 |
5 结语 |
(5)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粉煤灰及粉煤灰地层的研究现状 |
1.2.2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2 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机理及设计方法 |
2.1 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的基本理论 |
2.1.1 加固粉料与粉煤灰的物质组成 |
2.1.2 粉料与粉煤灰的反应机理 |
2.2 粉煤灰与水泥的继续作用 |
2.2.1 凝硬反应 |
2.2.2 钙化反应 |
2.3 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验算方法 |
2.3.1 选定桩型 |
2.3.2 粉喷桩的平面布置 |
2.3.3 粉喷桩及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
3 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室内试验研究 |
3.1 概述 |
3.2 室内试验方法 |
3.2.1 主要试验设备仪器 |
3.2.2 粉煤灰土样 |
3.2.3 粉喷桩加固粉料和外掺剂 |
3.2.4 水泥加固粉煤灰试件的配比 |
3.2.5 堆场粉煤灰的含水率 |
3.2.6 水泥粉煤灰试样的制备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1 直剪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2 粉煤灰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静载试验 |
4.1 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工程概况 |
4.2 粉喷桩静载试验目的 |
4.3 试验依据 |
4.4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4.4.1 加载反力装置 |
4.4.2 试验方法及承载力确定 |
4.4.3 静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双曲线函数的拟合 |
4.6 本章小结 |
5 粉喷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 |
5.1 概述 |
5.2 粉喷桩桩-土接触有限元模型 |
5.2.1 土体本构模型 |
5.2.2 模型参数选取 |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求解 |
5.4 有限元结果分析 |
5.4.1 单桩承载力试验模拟结果分析 |
5.4.2 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模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研究现状 |
1.2.1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设备与施工工艺 |
1.2.2 水泥土搅拌桩质量检测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 |
2.1 技术原理 |
2.2 关键控制参数 |
2.3 设备组成及安装 |
2.3.1 深度传感器 |
2.3.2 电流计 |
2.3.3 电磁流量计 |
2.3.4 测斜仪 |
2.3.5 监控主机 |
2.3.6 在线式自动制浆站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运行 |
3.1 系统运行 |
3.2 变频喷浆原理与实现方式 |
3.3 远程监控实现方式 |
3.4 内钻杆电流与喷浆压力修正 |
3.4.1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的应力分布 |
3.4.2 内钻杆电流值修正 |
3.4.3 喷浆压力修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现场试验 |
4.1 现场试验目的及内容 |
4.1.1 试验目的 |
4.1.2 试验内容 |
4.2 试验方案 |
4.2.1 试验段布置 |
4.2.2 施工工艺 |
4.2.3 成桩质量检测 |
4.3 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
4.4 钻杆电流-喷浆压力关系 |
4.5 试验结果分析 |
4.5.1 变频喷浆效果分析 |
4.5.2 远程监控效果分析 |
4.5.3 成桩质量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7)粉喷桩施工技术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分析 |
1.1 软土的工程特性 |
1.2 软土路基极限高度计算 |
1.3 稳定性分析 |
2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 |
2.1 粉喷桩的加固机理 |
2.2 粉喷桩负荷地基试桩方案 |
2.3 试桩结果分析 |
2.4 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后的稳定性分析 |
3 粉喷桩复合地基影响因素分析 |
3.1 桩间距 |
3.2 桩模量 |
3.3 垫层刚度 |
4 粉喷桩在软土加固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
5 结语 |
(8)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
2.1 软土的定义 |
2.2 软土的特征 |
2.3 软土分类与主要的工程性质 |
2.4 公路软土地基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
2.5 本项目主要软基处理方法 |
2.5.1 堆载预压法 |
2.5.2 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法 |
2.5.3 粉喷桩加固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简介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基本情况 |
3.1.2 地质构造 |
3.1.3 地层岩性 |
3.1.4 水文、气象特征 |
3.1.5 地震基本烈度 |
3.1.6 本项目软土地基概况 |
3.2 本项目软土地基的性质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 |
4.1 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基处理方案 |
4.2 软土地基地段路基的沉降估算 |
4.3 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4.3.1 堆载预压施工 |
4.3.2 塑料排水板施工 |
4.3.3 粉喷桩施工 |
4.4 本项目软基处理质量保证措施经验总结 |
4.4.1 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沉降预压期 |
4.4.2 严控施工质量,保证处理效果 |
4.4.3 合理设置沉降观测,进行全面沉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南京机场高速软基处理沉降规律与方案对比研究 |
5.1 沉降规律 |
5.1.1 观察方法 |
5.1.2 观察结果 |
5.1.3 数据分析 |
5.2 方案对比 |
5.2.1 适用条件及范围 |
5.2.2 施工比较 |
5.2.3 造价对比 |
5.2.4 处理效果对比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施工期间及通车8个月来桥头及主要路段沉降量观测数据 |
附录 2:粉喷桩(K2+110~K15+950)部分观测数据 |
附录 3:塑料排水板(K28+740):部分观测数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山区公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土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
1.2.2 软土路基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软土路基稳定性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软土路基工程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我国软土沉积的成因及分类 |
2.3 软土的工程性质 |
2.3.1 软土天然抗剪强度 |
2.3.2 软土的渗透性、压缩性及流变性 |
2.3.3 不同成因软土的力学指标 |
2.3.4 软土的固结沉降特性 |
2.4 我国西部山区常见软土形式 |
2.4.1 湿陷性黄土 |
2.4.2 膨胀土 |
2.4.3 红粘土 |
2.4.4 冻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土路基及其加固技术数值分析 |
3.1 引言 |
3.2 Plaxis程序简介 |
3.3 软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
3.3.1 计算方案及模型 |
3.3.2 路堤高度的影响 |
3.3.3 软弱土层厚度的影响 |
3.4 软基加固处理技术数值分析 |
3.4.1 计算方案及模型 |
3.4.2 施工过程的模拟 |
3.4.3 加固前后路基稳定性分析 |
3.4.4 加固前后路基应力分析 |
3.4.5 加固前后路基沉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绥阳风华工业大道概况及地质评价 |
4.1 引言 |
4.2 工程地质条件 |
4.2.1 气象及水文 |
4.2.2 地形地貌 |
4.2.3 地层岩性 |
4.2.4 地质构造 |
4.3 特殊性岩土评价 |
4.4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4.4.1 土石工程分级 |
4.4.2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
4.6 道路工程地质评价 |
4.6.1 路基持力层评价 |
4.6.2 路线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
5.1 常用软基加固方法 |
5.2 粉喷桩法在风华工业大道工程中的应用 |
5.2.1 粉喷桩法施工设计及工艺 |
5.2.2 粉喷桩法施工要点 |
5.2.3 粉喷桩法质量控制 |
5.3 强夯法在风华工业大道工程中的应用 |
5.3.1 强夯法施工设计及工艺 |
5.3.2 强夯法施工要点 |
5.3.3 强夯法质量控制 |
5.4 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对比 |
5.4.1 加固效果对比 |
5.4.2 经济效益对比 |
5.4.3 社会效益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粉喷桩技术在加固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梅健. 四川水泥, 2020(01)
- [2]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 王林. 长安大学, 2019(07)
- [3]粉喷桩在深厚淤泥质软土水闸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J]. 郑国萍,谢祥明,姚楚康. 广东水利水电, 2019(09)
- [4]双向搅拌粉喷桩在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 田良辉. 施工技术, 2019(S1)
- [5]粉喷桩加固粉煤灰地层试验研究[D]. 叶雷.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6]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 万瑜. 东南大学, 2019(06)
- [7]粉喷桩施工技术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J]. 谢腾骁. 施工技术, 2017(S1)
- [8]南京机场高速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D]. 徐晟.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3)
- [9]公路软基处理粉喷桩应用和质量控制[J]. 刘长妍.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4)
- [10]山区公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D]. 严荣泉.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