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冯思琪[1](2021)在《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医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先天不足和竞争不对称原因,大多数中医医院以西补中求发展,淡化特色求生存,照搬综合性医院的管理模式,中医医院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医疗质量三级结构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和持续质量改进理论为理论依据,研究中医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为改善中医医院内部管理难题,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界定医疗质量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医疗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再通过政策研究了解有关医院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评审标准和医疗质量管理法规等政策文件;接下来,选取M三甲中医医院作为案例,通过研究分析该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效果,总结分析该院值得借鉴学习的管理经验,并找出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问卷调研法对湖北省11家不同级别中医医院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吸收、运用国内外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成果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中医医院管理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特色,构建一套科学全面、适合中医医院内部日常管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考评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5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内包含若干规范和要求,而且每个子体系都具有中医元素和中医特点,从而形成立体网状式全面科学、具有中医特色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医疗质量管理是通过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就没有好的医疗质量。目前中医医院照搬综合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医医院西医化运行,中医特色优势不明显,导致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减弱,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方法。一套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制度、医疗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医疗质量考评评价方案以及医疗质量支撑保障措施。本文在立论分析过程中,力求探索和寻求解决中医医院的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期望能够为中医医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王雅钦[2](2021)在《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的战略重点已从建设期转向养护期,公路养护项目逐年增加,已成为公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我国公路养护技术及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技术措施及其管理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先导地位的养护设计显得更为重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路养护项目发展的趋势。科学养护,设计先行。公路养护项目的设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实体质量、施工进度及最终投资。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满足客户需要,实现养护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是设计单位及设计师们永恒的质量目标。本文依托Z设计院2014-2019年公路养护项目的设计质量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利用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管理工具,对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找出了影响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一级因素、二级因素,构建了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利用质量管理工具,确定出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论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设计质量各影响因素组合权重系数,参照帕累托法则,明确了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人、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作者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制定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并通过XB养护项目进行实例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以Z设计院在养护项目中出现的设计质量问题为切入点,采用了 PDCA原理进行质量改进。论文中运用了多种质量改进工具和分析方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方法得当,结论可信。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升了 Z设计院在公路养护项目上的设计质量,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公路养护事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高Z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同时论文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设计院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龙萌萌[3](2021)在《IPD模式下芯片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以DMT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迅猛发展,客户及市场对芯片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推向客户及市场的成败。产品研发投入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不适应客户需求,必将影响了产品竞争力,终将会影响到产品是否能够推向客户及市场,这是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重要因素。本文以DMT公司为例,研究IPD模式下芯片产品类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改进方案。在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DMT公司在芯片产品研发、商用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IPD思想框架,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DMT公司和芯片类研发项目特点,针对项目质量管理的总体框架,研发过程中需求、设计、测试阶段的质量管理目标和控制方案,以及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全面优化设计,提出具体的质量管理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对于DMT公司及国内其他集成电路研发企业芯片产品项目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赵朋[4](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文中提出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左绪勇[5](2021)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以合肥HR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起源于制造业并于此行业走向成熟。尽管相关理论已比较成熟,但因建筑工程与制造业行业天然鸿沟,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没有在中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并形成对应的质量保障体系。而因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实际上对建筑项目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近段时间各地建筑的质量问题频发,社会对此有非常高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之下,如何实现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建筑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因此提出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框架对建筑质量进行风险控制研究,具体如下:第一,查阅整理了国内外建筑项目风险控制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基础;第二,分析关于建筑项目质量风险的影响要素,并且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下建筑项目风险控制的框架;第三,对合肥HR大厦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建筑风险的调查分析;第四,对合肥HR大厦项目现行的质量管理下的风险控制提出解决对策;第五,总结合肥HR大厦项目这一实例并结合前文的文献整理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本文依靠现代项目先进管理理论,结合国内外项目风险控制的经验,从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内在归因出发,运用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一套面向建筑项目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风险控制手段,从业主需求、设计、工程施工三个建筑项目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角度去把控建筑项目风险控制。并且建立了可量化的风险评价体系,对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过程进行风险评价,重点管控。本研究对合肥HR大厦的质量风险控制有实际的实践应用,帮助合肥HR在建筑项目全过程规避风险,也可以为同类型建筑项目质量控制提供参照。图[13]表[2]参[56]
吴敏[6](2021)在《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高校辅导员工作涵盖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各个方面,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不仅与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相关、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相关,更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息息相关。本论文将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问题居于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并将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之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近百年来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同时,选取上海市各类有代表性的高校,分别从辅导员、学生、高校管理层几个层面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实践现状开展实证研究,分析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放眼于世界寻求有益的经验与借鉴,聚焦于研究美国与英国两国高校在学生事务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经验,结合高校案例分析总结有益的体系与方法。最后针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实践现实问题,研究如何构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体系框架与实践路径。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进行了说明,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对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了研究思路与主要的研究方法。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六章的内容,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研究而展开具体的分析。第二章进行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基本问题研究,包括梳理近百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发展历程,厘清辅导员工作发展与质量提升实践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管理的理论试图界定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主体、内涵以及质量观等基本问题。第三章是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实践现状的实证研究,选取了上海市1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并从辅导员与学生、政府与高校几个维度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现状尤其是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第四章与第五章则分别以美国与英国两个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质量管理的实践现状为研究主题,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第六章落脚到构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体系框架与实践路径,从质量管理体系与专业标准体系来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框架,并提出了有效的实践工具。最后一章第七章结语部分则对论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创新、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进行了归纳总结。
车金燕[7](2021)在《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在健康中国大环境下,健身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人们对体育配套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场馆作为承担体育运动功能的场所,在这个大环境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场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服务功能,更对城市老旧生活区的复兴和新建区域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场馆如今已是集体育健身、商业贸易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既丰富了周边居民的城市生活又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反映出施工单位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质量管理水平我们也能看出企业的实力以及施工水平。项目管理中如能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培养员工质量管理意识,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等,可以有效减少质量问题,为企业赢得信誉,形成强势品牌形象。本文主要研究W市体育中心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根据因子分析法梳理出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质量管理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良好,达到了质量管理目标。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了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情况;第四部分通过因子分析法梳理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本项目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出发,提出W市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优化方案。首先,在全员管理方面通过进行优化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学习、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全员参与度。其次,注重过程管理,完善施工过程控制系统。在施工准备充分,计划去模板有针对、细化方案,技术交底有作用;加强检查环节,科学设置控制节点,制定工程质量检查检验制度,设置标识卡,辅助工序验交。最后,全方位优化,加强对材料和机械的管理,建立物资评审小组,引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材料设备进行建档跟踪,让科技手段助推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论文以W市体育中心工程为案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合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了其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相关质量管理理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障了项目建设目标。研究成果丰富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成果,对同类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也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赵蓉[8](2021)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经济的高速进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向前发展,使职业教育迅速过渡到“提优增质”阶段,迫使职业教育机构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增幅换挡,重新优化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加强动力培训,提高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近些年,就业难和技工荒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即职业教育应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但从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机构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虽有建构较齐全的责任落实机制,但却仍偏好自系统管理。所谓自系统管理,即自我管理,具有相对较强的封闭性,且极易受到个体理性限制,闭门造车问题严重。故而,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经常陷入低效循环困境。因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理应突破教学质量管理局限,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管理多元治理。这也是我国职业教学质量管理的必然走向。本文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的有关问题。首先,界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内涵的基础上,以社会分层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理想架构。其次,对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设计问卷和分析问卷中各因素。分析影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而找出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的可行性对策,为高职教育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不仅能为该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提升提供指导,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具有借鉴意义。
康文谱[9](2021)在《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及经济动向的变动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众所周知,贸易战的发生对国内市场冲击很大,未来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国内制造业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从制造大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也正驱使着国内制造业的奋力发展。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要实现制造强国,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水平,并确保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提升企业竞争力,立足当今市场,应对复杂形势,以不变应万变。这里的不变,就是要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以高质量为核心,为企业保驾护航,在复杂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产品质量改进为主线,针对南通热动力公司主要客户抱怨的产品质量问题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方案,并实施。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应用质量分析工具,找出根本原因,彻底解决客户抱怨的产品质量问题,并提出对产品质量改进的系统化方案。对过程运用潜在失效模式、控制计划、分层审核等控制方法,对质量缺陷运用PDCA戴明环进行解决。通过实施保障措施,并对改进前后的对比,最终此次产品质量改进研究极大程度上地减少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投诉,降低了公司因客户投诉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客户的对本公司产品质量的信心,为公司争取更多的业务打下了好的基础。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下,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和要求也正变的越来越高,精益求精。此次的产品质量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部分改进方案也被公司推广到其他同类产品上进行实施。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给其他同类企业在产品质量改进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冯志辉[10](2021)在《XD商品混凝土公司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1.1.2 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
1.1.3 中医医院在新医疗改革大环境下面临较多困难 |
1.1.4 中医医院套用综合医院管理模式,偏离中医医院宗旨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医疗质量 |
2.1.2 医疗质量管理 |
2.1.3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医疗质量三级结构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3 中医学理论体系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3.2 国内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3.3 研究评述 |
2.4 构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4.1 重要性分析 |
2.4.2 必要性分析 |
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调查 |
3.1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3.1.1 M中医医院简介 |
3.1.2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
3.1.3 M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
3.1.4 M中医医院的管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
3.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 |
3.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1.3 设计依据 |
4.1.4 体系框架 |
4.2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
4.2.1 健全四级中医组织架构 |
4.2.2 组织层级职责分工 |
4.3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 |
4.3.1 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
4.3.2 标准体系的内容设计 |
4.4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监控体系 |
4.4.1 建立质控网络 |
4.4.2 完善质控流程 |
4.4.3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 |
4.4.4 开展多样化监控方式 |
4.4.5 完善医疗质量控制反馈机制 |
4.5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考评体系 |
4.5.1 制定中医考评方案 |
4.5.2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评价 |
4.5.3 建立考评督查机制 |
4.5.4 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奖惩 |
4.5.5 不断完善医疗质量考评体系 |
4.6 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 |
4.6.1 中医内涵建设 |
4.6.2 建立健全中医医院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 |
4.6.3 中医人才梯队建设 |
4.6.4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 |
4.6.5 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 |
4.6.6 推进信息化建设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5.2.1 创新之处 |
5.2.2 不足之处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问卷 |
附录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设计质量的内涵 |
2.2 项目质量管理 |
2.2.1 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
2.2.2 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及常用工具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
2.2.4 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
2.3 国内外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
2.3.2 国外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
2.4 本文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 |
2.4.1 德尔菲法 |
2.4.2 层次分析法(AHP)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体系 |
3.1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现状 |
3.1.1 公路养护项目设计特点 |
3.1.2 Z设计院养护项目质量现状 |
3.2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中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 |
3.2.1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则 |
3.2.2 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 利用德尔菲法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判断 |
4.2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 |
4.2.1 构建判断矩阵 |
4.2.2 计算各因素权向量 |
4.2.3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查 |
4.2.4 影响因素权重计算过程及结果 |
4.3 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
5.1 提高路面病害调查准确性的改进措施 |
5.2 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方案的适用性 |
5.3 教育培训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5.4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力度,真正发挥质保作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改进措施效果实例验证 |
6.1 项目概况 |
6.2 设计情况 |
6.3 改进措施在本项目的具体运用 |
6.3.1 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措施,保证路面病害调查准确性 |
6.3.2 优化设计流程的关键环节,保证设计方案适用性最佳 |
6.3.3 专项培训与质量管理过程相结合,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6.3.4 强化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设计质量 |
6.4 效果检验 |
6.5 巩固与总结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1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第一次调查问卷表 |
附录2 Z设计院2014-2019年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IPD模式下芯片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以DMT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
2.1 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
2.1.1 质量的含义 |
2.1.2 质量管理的含义 |
2.2 质量管理方法 |
2.2.1 因果图法 |
2.2.2 六西格玛 |
2.2.3 PDCA循环 |
2.2.4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
2.2.5 “朱兰三部曲”质量管理法 |
2.3 IPD模式的介绍 |
第三章 DMT公司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DMT公司芯片研发项目概况 |
3.1.1 公司情况介绍 |
3.1.2 公司芯片研发项目管理简介 |
3.1.3 公司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介绍 |
3.2 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IPD模式下质量管理改进领域和方向 |
3.3.1 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2 质量管理重点改进领域和改进方向 |
第四章 IPD模式下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4.1 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总体框架优化 |
4.1.1 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优化的指导方针 |
4.1.2 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流程优化 |
4.1.3 芯片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保障体系 |
4.2 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优化 |
4.2.1 需求质量管理目标 |
4.2.2 设计开发质量管理目标 |
4.2.3 测试验证质量管理目标 |
4.3 研发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案优化 |
4.3.1 需求阶段质量控制 |
4.3.2 设计开发阶段质量控制 |
4.3.3 测试验证阶段质量控制 |
4.4 生产阶段的质量管理方案优化 |
4.4.1 投片质量管理优化 |
4.4.2 封装生产质量管理 |
4.5 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预期成效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
(三)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
(四)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四、研究目的、内容与问题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个人访谈法 |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本研究的创新 |
(二)本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政策依据与评价模型分析 |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目标 |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教育情怀 |
(二)掌握厚重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
(三)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
(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
(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交际能力 |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性政策 |
(一)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整体性要求 |
(二)对培养方案、目标、规格质量方面的要求 |
(三)对招生与师资队伍的指导性政策 |
(四)对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
(五)对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追踪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
三、CIPP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
(一)CIPP理论模式 |
(二)CIPP评价模式的特点 |
(三)CIPP模式适切性分析 |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问卷的编制 |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编制 |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目的 |
(二)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程序 |
(三)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维度的确定 |
(四)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初稿的形成 |
(五)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试测 |
(六)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正式施测 |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管理者卷的编制 |
(一)管理者卷编制的目的 |
(二)管理者卷编制的程序 |
(三)管理者卷维度的确定 |
(四)管理者卷初稿的形成 |
(五)管理者卷的试测 |
(六)管理者卷的正式施测 |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毕业生卷的编制 |
(一)毕业生卷编制的目的 |
(二)毕业生卷编制的程序 |
(三)毕业生卷维度的确定 |
(四)毕业生卷初稿的形成 |
(五)毕业生卷的试测 |
(六)毕业生卷的正式施测 |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调查样本选取 |
(一)教师样本的选取 |
(二)管理者样本的选取 |
(三)毕业生样本的选取 |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调查 |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现状调查 |
(二)管理者卷的现状调查 |
(三)毕业生卷的现状调查 |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参与 |
(二)培养数量激增与导师数量、培养设施发展不均衡 |
(三)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管理 |
(四)培养实际与教育实践目标间严重脱节 |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 |
(一)质量观念落后,无法适应发展趋势 |
(二)质量体系缺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
(三)质量导向不足,难以满足提升需要 |
二、质量实施无法满足利益方需求 |
(一)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
(二)课程配置重形式,轻过程 |
(三)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 |
三、质量保障资源共同体功能失效 |
(一)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 |
(二)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 |
(三)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 |
四、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 |
(一)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 |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
(三)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 |
第五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
一、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 |
(一)营造教育质量的软环境 |
(二)生成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
(三)创新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
二、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 |
(一)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
(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 |
(三)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 |
三、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质量保障 |
(一)优化学生选拔制度,保输入 |
(二)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过程 |
(三)加强持续性投入链,保供给 |
四、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 |
(一)弱化政府的垄断性评价权 |
(二)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 |
(三)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系列问卷初稿 |
附录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专家效度系列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以合肥HR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结构安排及创新性 |
1.4.1 结构安排 |
1.4.2 创新性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建筑工程质量风险 |
2.1.1 建筑工程风险的定义 |
2.1.2 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特征 |
2.2 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
2.2.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
2.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
2.2.4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
3.1 全面质量管理下的工程质量管理 |
3.1.1 满足业主需求 |
3.1.2 保障全过程工程质量 |
3.1.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工程控制框架 |
3.2 规划阶段的工程质量风险分析 |
3.3 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风险分析 |
3.4 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风险分析 |
3.4.1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影响要素 |
3.4.2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风险综合评价 |
第四章 全面质量管理下合肥HR工程质量风险分析 |
4.1 合肥HR工程全面质量管理问卷调查 |
4.2 合肥HR工程施工阶段工程质量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4.3 合肥HR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1 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体系的问题 |
4.3.2 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问题 |
4.3.3 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要素配置的问题 |
4.3.4 全面质量管理控制现场施工的问题 |
第五章 合肥HR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
5.1 业主单位角度的风险控制 |
5.1.1 工程质量管理组织制度 |
5.1.2 全过程的工程质量保障 |
5.1.3 加强施工监理责任制 |
5.2 施工单位角度的风险控制 |
5.2.1 风险控制思路 |
5.2.2 重点因素控制 |
5.2.3 建立项目经理的岗位责任制度 |
5.2.4 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 |
5.2.5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奖惩机制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遗憾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
一、时代呼唤—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需 |
二、提质增效—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之需 |
三、队伍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之需 |
第二节 核心概念解析 |
一、高校辅导员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 |
三、质量管理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文献检索基本情况 |
二、国内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研究 |
三、国外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研究 |
四、国内外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研究综述的评析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整体研究问题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基本问题 |
第一节 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历史演进 |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内涵界定 |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内涵概念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主体及其质量观 |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实践现状 |
第一节 辅导员层面的实证研究 |
一、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二、调研问卷的分析 |
三、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现状事实性调研的小结 |
第二节 学生层面的实证研究 |
一、学生层面的问卷调研 |
二、调研问卷的分析 |
三、学生层面问卷量表调研小结 |
第三节 政府与高校开展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举措 |
一、政府对于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制度设计与实施现状 |
二、高校在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现状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比较研究-美国高校 |
第一节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
一、促进学生发展阶段 |
二、全面质量管理范式 |
三、学生事务评估范式 |
第二节 以专业标准驱动的学生事务质量管理 |
一、CAS专业标准概述 |
二、CAS专业标准的应用及相关资源 |
第三节 基于专业胜任力的学生事务从业者质量管理 |
一、专业胜任力范畴内容 |
二、专业胜任力范畴的解读 |
三、专业胜任力范畴的应用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比较研究-英国高校 |
第一节 英国高校学生事务质量管理概况 |
一、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的质量观 |
二、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体制 |
三、英国高校学生事务质量管理模式 |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对于学生事务的质量管理 |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在学生事务质量管理中的功能 |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质量标准-以学生申诉与投诉事务为例 |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对学生事务的评估 |
第三节 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对于学生事务的质量管理 |
一、学生事务办公室的愿景与功能 |
二、监管框架对于学生事务质量管理的作用---以“学生支持”为例 |
三、学生事务办公室所提供的其他质量管理举措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体系与方法 |
第一节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
一、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与辅导员工作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理论架构 |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实践框架 |
第二节 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标准体系 |
一、辅导员工作基础标准 |
二、构建辅导员工作专业标准 |
三、优化辅导员工作从业者标准 |
四、组建辅导员工作标准委员会 |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实践工具 |
一、质量管理实践的权变观点 |
二、服务质量管理方法-以SERVQUAL为例 |
三、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
第七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质量管理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提升 |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实践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理论框架 |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的实践框架 |
第二节 研究创新 |
一、研究主题的创新 |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质量管理 |
2.1.2 全面质量管理 |
2.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情况 |
3.1 W市体育中心项目概况 |
3.1.1 工程简介 |
3.1.2 工程特点 |
3.1.3 施工条件 |
3.2 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简介 |
3.2.1 项目质量管理依据 |
3.2.2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
3.2.3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 |
3.3 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 |
4.1 调查数据分析 |
4.1.1 项目参与人员信息 |
4.1.2 项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3 因子分析 |
4.1.4 信度和效度 |
4.2 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1 管理人员不重视质量管理 |
4.2.2 人员能力水平不高 |
4.2.3 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 |
4.3 过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1 施工准备不到位 |
4.3.2 检验环节存在漏洞 |
4.4 全方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4.4.1 物资管理不到位 |
4.4.2 缺乏新技术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
5.1 强化全员参与 |
5.1.1 优化人才队伍 |
5.1.2 加强培训学习 |
5.1.3 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
5.2 严格控制过程管理 |
5.2.1 准备要充分 |
5.2.2 加强检验环节 |
5.3 全方位优化措施 |
5.3.1 加强物资管理 |
5.3.2 新技术手段助推质量管理 |
5.4 项目质量管理的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概念界定 |
2.1.1 高职院校 |
2.1.2 教学质量管理 |
2.1.3 满意度 |
2.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依据 |
2.2.1 社会分层理论 |
2.2.2 多元共治理论 |
2.2.3 全面质量管理 |
第三章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研设计 |
3.1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
3.1.1 学校简介 |
3.1.2 师资力量 |
3.1.3 教学建设 |
3.1.4 校企合作 |
3.2 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
3.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
3.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3.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 问卷设计和发放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发放 |
3.4 教师访谈 |
3.4.1 访谈目的和对象 |
3.4.2 访谈设计 |
第四章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
4.1 评价结果 |
4.1.1 问卷结果 |
4.1.2 访谈结果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管理计划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
4.2.2 社会参与不够且参与机制不健全 |
4.2.3 教学质量管理的监督结构单一 |
4.2.4 教学质量处理和反馈不到位 |
第五章 提升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的对策 |
5.1 明确教学质量管理计划目标 |
5.1.1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
5.1.2 规范校企互动的实践规范 |
5.1.3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策划重心 |
5.2 优化教学质量管理执行办法 |
5.2.1 实现多主体协同管理 |
5.2.2 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
5.2.3 加强校外实践的指导和管理 |
5.3 规范教学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
5.3.1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
5.3.2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控制 |
5.3.3 建立专业的教师资质考核队伍 |
5.4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处理反馈 |
5.4.1 全面搜集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效果 |
5.4.2 及时、有效反馈教学质量管理意见 |
5.4.3 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访谈提纲 |
致谢 |
(9)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具体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工具 |
2.1 理论基础 |
2.1.1 质量的含义 |
2.1.2 全面质量管理 |
2.2 相关分析工具 |
2.2.1 帕累托图 |
2.2.2 因果图 |
2.2.3 5WHY分析法 |
2.2.4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2.2.5 统计过程分析 |
2.2.6 分层过程审核 |
第三章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南通热动力公司简介 |
3.1.1 南通热动力公司概况 |
3.1.2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主要工艺流程 |
3.1.3 南通热动力公司主要运营过程 |
3.2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现状 |
3.2.1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
3.2.2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主要管控措施和方法 |
3.3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目标及产品质量现状 |
3.3.1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目标 |
3.3.2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现状 |
3.3.3 油冷器产品质量不良数据分析 |
3.4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
3.4.1 产品标签问题成因分析 |
3.4.2 焊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3 外观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归纳 |
第四章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方案 |
4.1 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目标和思路 |
4.1.1 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目标 |
4.1.2 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思路 |
4.2 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措施 |
4.2.1 成立质量改进行动小组 |
4.2.2 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和质量意识 |
4.2.3 增大检验力度 |
4.2.4 强化设备维护保养及过程分层审核 |
4.2.5 加强防误防错在生产中的应用 |
4.2.6 强化供应商来料的质量控制 |
4.2.7 焊接操作的自动化改进 |
4.2.8 员工作业流程改进 |
4.2.9 强化生产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识别 |
4.3 持续改进 |
第五章 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1 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5.1.2 质量文化的建设 |
5.1.3 加强质量信息化管理 |
5.1.4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控制 |
5.1.5 强化员工的招聘及教育培训 |
5.1.6 优化员工的考核制度 |
5.2 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方案的效果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冯思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2)
- [2]Z设计院公路养护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研究[D]. 王雅钦. 山东大学, 2021(12)
- [3]IPD模式下芯片产品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以DMT公司为例[D]. 龙萌萌.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 赵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研究 ——以合肥HR项目为例[D]. 左绪勇.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6]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管理研究[D]. 吴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7]W市体育中心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车金燕. 山东大学, 2021(09)
- [8]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研究[D]. 赵蓉. 兰州大学, 2021(12)
- [9]南通热动力公司油冷器产品质量改进研究[D]. 康文谱. 兰州大学, 2021(12)
- [10]XD商品混凝土公司质量管理研究[D]. 冯志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