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XA_9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HOXA_9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一、肝癌组织中HOXA_9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段会芹[1](2021)在《SALL4在结肠癌的表达及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排名第三,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由于后期较容易转移至淋巴结以及远端器官,预后较差,复发率高,其死亡率排名第二,仅次于肺癌。近年来结肠癌患者治疗的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由于早期结肠癌诊断的方法有限以及后期结肠癌容易发生转移和肿瘤复发,晚期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期仅为12%,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结肠癌预测的潜在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为探索结肠癌发病的机制提供分子基础和方向。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癌胚基因,是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ALL4基因的表达随发育成熟的过程逐渐下调,在完全分化的细胞以及大多数正常的成体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ALL4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生殖细胞瘤、子宫内膜癌、胶质瘤、肾母细胞瘤以及白血病等)中异常高表达,且SALL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展进程、患者生存期以及不良预后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使其逐渐成为肿瘤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SALL4基因异常激活的特异性表达模式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使其成为多种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ALL4结构、表达、生物学功能以及SALL4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然而关于SALL4与结肠癌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尤其SALL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仍不清晰。本研究初步观察了SALL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基于RNAi技术初步探究了 SALL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肿瘤干性等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旨在为结肠癌寻找一个肿瘤预测的潜在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SALL4调控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通过Oncomine、UALCAN数据库分析SALL4在正常结肠组织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验证人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SALL4的表达。3.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结肠癌细胞系SALL4的表达。4.化学合成3种针对SALL4靶基因的siRNA,分别转染高表达SALL4的结肠癌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siRNA-SALL4对结肠癌细胞中SALL4表达的沉默效率。5.通过克隆形成和CCK8实验检测SALL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6.通过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检测SALL4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7.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ALL4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8.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及Western-blot实验检测SALL4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9.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中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10.通过q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中肿瘤干性相关标记物:Oct4,Sox2,CD44及Bim-1的mRNA表达结果1.Oncomine和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SALL4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组织,且SALL4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的关系。2.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结肠癌组织SALL4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基因和蛋白结果显示,与HCT116,LOVO,HT29细胞相比,SW480细胞表达水平最高,因此我们选择SW480细胞用于后续功能实验。4.与空白对照组(Ctrl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相比,转染siRNA-SALL4后,实验组siRNA-SALL4-1在结肠癌细胞中SALL4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我们选择siRNA-SALL4-1序列用于后续的功能实验。5.与空白对照组(Ctrl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相比,下调SALL4表达后,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克隆数量明显减少,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6.与空白对照组(Ctrl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的细胞凋亡率相比,下调SALL4表达后,结肠癌细胞晚期凋亡的比例明显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xl和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7.与空白对照组(Ctrl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相比,下调SALL4表达后穿膜的细胞数明显降低。8.与空白对照组(Ctrl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相比,下调SALL4表达后结肠癌细胞的划痕宽度愈合速度较慢,迁移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9.蛋白结果显示下调SALL4表达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降低。10.与空白对照(Ctrl组)及阴性对照组(NC组)相比,下调SALL4表达后结肠癌细胞中Oct4和CD44的mRNA表达下调。结论1.我们初步观察到SALL4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在SW480细胞中表达相对较高。随后我们基于RNAi技术化学合成的三种针对SALL4靶基因的siRNA(siRNA-SALL4-1、siRNA-SALL4-2 和 siRNA-SALL4-3),分别转染高表达SALL4的结肠癌细胞SW480,成功筛选出干扰SALL4表达最佳的siRNA-SALL4-1序列。2.通过体外多种实验证实下调SALL4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并通过抑制EMT过程削弱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提示SALL4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该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SALL4调控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廖新惠[2](2021)在《LncRNA LOWEG通过miR-629/LIFR轴抑制膀觥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特点是高复发和浸润进展。10%-20%浅表性膀胱癌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50%。因此,揭示膀胱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膀胱癌的精准治疗迫切重要。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转录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通过对膀胱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了一批LncRNA,发现LOWE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有显着差异。LOWEG是一种新发现的LncRNA,首次被发现是在胃肠道肿瘤中。目前LOWEG在膀胱癌中迁移、侵袭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LOWE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及EMT的影响;LOWEG抑制膀胱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RT-qPCR测定LOWEG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LOWEG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征的关系。2.通过感染LOWEG慢病毒载体,构建稳转过表达LOWEG的膀胱癌细胞株,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Edu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LOWEG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及EMT的影响。3.通过免疫组化、RT-qPCR检测LIFR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中LOWEG和LIFR关系。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T-qPCR检测寻找膀胱癌细胞中LOWEG和LIFR可能靶向结合的miRNA。采用RT-q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estern Blot检测LOWEG、miRNA和LIFR的作用关系。4.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LIFR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LIFR对过表达LOWEG的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1.膀胱癌组织中LOWEG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膀胱癌细胞中LOWEG的表达低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LOWEG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T3-T4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2.过表达LOWEG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没有影响。3.LIFR在膀胱癌中低表达。过表达LOWEG促进LIFR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LOWEG与LIFR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LOWEG作为miR-629的分子海绵正向调控LIFR的表达。4.LIFR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沉默LIFR逆转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结论:LOWEG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中低表达。LOWEG作为miR-629分子海绵调控LIFR的表达,进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研究结果表明LOWEG有望作为膀胱癌的治疗的靶点。

龙向淑[3](2021)在《HOXC6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及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ASCVD的主要病理基础。在多种导致AS的不良因素作用下,位于中膜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至内膜及内膜下层并异常增殖,而内膜层的血管内皮细胞(VECs)凋亡增多,是AS发生发展的主要细胞病理学基础。然而,血管壁细胞异质性生物学行为异常及其介导AS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同源框(HOX)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并影响脊索动物形态发生的同源域转录因子。HOX基因家族包含39个同源基因。近期研究表明,HOXA4、HOXA5、HOXA6、HOXB1及HOXB9等多个HOX基因在猪主动脉壁的表达受剪切应力影响,但这些基因对血管生物学功能和AS的影响未知。同源框C6(HOXC6)属HOX基因家族C簇成员。研究显示,HOXC6在多器官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并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此外,HOXC6可调节血管壁多能干细胞分化为VSMCs、以及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血管壁间充质细胞。但是,HOXC6对VSMCs和VECs的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是否有影响迄今未见文献报道。研究目的了解Hoxc6等39个Hox基因在AS大鼠主动脉壁和正常主动脉壁的差异表达,然后进一步探讨HOXC6对VSMCs增殖及迁移和VECs凋亡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为明确HOXC6能否成为ASCVD分子治疗新靶点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法对大鼠主动脉染色验证AS大鼠建模是否成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xc6、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主动脉的原位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VSMCs和CD31在VECs中的表达。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39个Hox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磷脂酶C beta(PLCβ)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TAFR)mRNAs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或心脏组织中和大鼠VSMCs(RVSMCs)中Hoxc6、p53及PCNA蛋白表达,检测VECs中HOXC6、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9、PTAFR、PLCβ及IL-18蛋白表达,以及检测VECs中蛋白激酶C zeta(PKCζ)、NF-κBp65磷酸化和PKCζ膜转位水平变化。应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 U)实验检测VSMCs增殖。用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迁移。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VECs凋亡。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并分析GEO数据库中冠心病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OXC6与PTAFR启动子DNA序列结合。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结合qPCR(Ch IP-qPCR)验证HOXC6与PTAFR启动子DNA结合的特定靶序列。结果1.在AS大鼠主动脉壁异常表达的Hox基因H&E染色结果显示,AS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增加(P<0.01)。采用qRT-PCR对39个Hox基因mRNA检测结果显示,AS大鼠主动脉壁较正常大鼠主动脉壁表达上调或下调(表达增加或减少倍数的均数绝对值≥2)的Hox基因为17个,其中Hoxa1、Hoxa3、Hoxa9、Hoxb7、Hoxc5、Hoxc6、Hoxc8、Hoxc9及Hoxc10共9个基因表达上调(均P<0.01),而Hoxa2、Hoxa4、Hoxa5、Hoxa6、Hoxb2、Hoxb3、Hoxb4及Hoxb6共8个基因下调(均P<0.01)。在上调的9个Hox基因中,其中Hoxc6表达升高了10余倍,较之升高倍数更大的Hoxc9或Hoxc10,Hoxc6在大鼠主动脉壁的基础表达丰度最高,而且重复性最好,因此首选Hoxc6作进一步验证。2.Hoxc6和增殖、凋亡相关分子在AS大鼠主动脉壁异常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oxc6 mRNA和蛋白在AS大鼠主动脉壁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伴随p53 mRNA和蛋白在AS大鼠主动脉壁的表达显着减少,而PCNA表达显着增多(均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AS大鼠主动脉壁的粥样斑块病变和迁移至内膜的VSMCs中,Hoxc6蛋白的表达较正常主动脉显着增多(P<0.01),伴随抑凋亡分子Bcl-2蛋白在AS大鼠主动脉壁增厚的内膜组织和粥样斑块病变中的表达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着增多(均P<0.01)。3.敲低Hoxc6表达抑制RVSMCs增殖与迁移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的RVSMCs用α-SMA抗体染色后,阳性细胞/细胞总数的比率较正常RVSMCs下降(P<0.05)。Ed U、CCK-8、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ox-LDL作用于细胞后,RVSMCs增殖明显增多,细胞迁移能力显着增强(均P<0.01),伴随p53蛋白表达减少,PCNA表达增多(均P<0.01)。然而,下调ox-LDL处理或正常培养的RVSMCs中Hoxc6表达后,RVSMCs增殖显着减少,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1),伴p53蛋白表达显着增多,而PCNA表达明显减少(均P<0.01)。此外,先后敲低RVSMCs中Hoxc6和p53表达后,R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较单独敲低Hoxc6组增强(均P<0.05),但比正常对照组减弱(均P<0.05)。4.下调HOXC6表达抑制VECs凋亡TUNEL、流式细胞技术、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x-LDL作用于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升高(均P<0.05),伴随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着减少(均P<0.01),而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其活化片段Cleaved 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增多(均P<0.05)。然而,下调ox-LDL处理或正常培养的RAECs或HUVECs中HOXC6表达后,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或单独ox-LDL处理组下降(均P<0.05),伴随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着增多(均P<0.01),而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其活化片段Cleaved 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减少(均P<0.05)。此外,在HUVECs中过表达HOXC6之后,HUVECs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的趋势与抑制HOXC6表达时相反(均P<0.05)。5.HOXC6靶向PTAFR经PLCβ/PKCζ/NF-κBp65/IL-18途径影响HUVECs凋亡GEO数据库中冠心病有关的三个数据集gse20681、gse40231和gse46560取交集结果显示,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TAFR)等68个基因存在交集。KEGG pathway分析显示,PTAFR可通过PLC/PKC途径影响细胞凋亡,进一步在JASPAR数据库预测结果显示,HOXC6与PTAFR启动子存在特异结合位点。鉴于HOXC6影响RAECs和HUVECs凋亡的一致性,选择HUVECs为靶细胞,探讨HOXC6影响VECs凋亡的机制。q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x-LDL处理HUVECs或促进HOXC6表达后,PTAFR表达增多(均P<0.05),伴随下游信号分子PLCβ表达增多(均P<0.05),PKCζ磷酸化和膜转位水平升高(均P<0.05),NF-κBp65磷酸化和IL-18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然而,在ox-LDL处理或正常培养的HUVECs中敲低HOXC6表达之后,上述观察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促进HOXC6表达时相反(均P<0.05)。此外,分别用PTAFR激动剂血小板活化因子和PKCζ激动剂溶血磷脂酰胆碱作用于HUVECs,均可逆转下调HOXC6表达所致的抑制HUVECs凋亡及PLCβ/PKCζ/NF-κBp65/IL-18信号通路活性的效应(均P<0.05)。而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HUVECs中过表达HOXC6之后,HOXC6与PTAFR启动子结合的活性显着增高(P<0.01)。Ch IP-qPCR实验结果显示,HOXC6可与PTAFR启动子特定位点AGAGGAATAGATTAAA和(或)GAAGCAATCAACCAAG序列结合(P<0.01)。结论1.39个Hox基因中的17个在AS大鼠主动脉壁与正常大鼠主动脉壁之间差异表达,其中Hoxc6表达显着升高,伴随p53和Bcl-2与Hoxc6呈负向性、而PCNA和Bax与Hoxc6呈正向性表达异常。2.HOXC6一方面可负调控p53表达而促进VSMCs增殖与迁移,另一方面靶向PTAFR经PLCβ/PKCζ/NF-κBp65/IL-18途径促进VECs凋亡。由此提示HOXC6影响VSMCs增殖、迁移和VECs凋亡的异质性。

田建东[4](2021)在《基于TCGA和GEPIA数据库分析SMOX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获取TCGA和GEPIA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精胺氧化酶(SMOX)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基于TCGA和GEPIA数据库收集了肝癌患者临床数据和SMOX mRNA表达数据,使用R软件4.0.3版本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系列分析。T检验分析SMOX mRNA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SMOX基因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方法用来分析肝癌患者的生存,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SMOX mRNA表达以及其它一些临床特征对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从TCGA数据库网站中提取了371例肝癌患者和其对应50例癌旁组织的临床数据以及SMOX mRNA表达数据。研究表明肝癌组织中SMOX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不同临床分期SMOX基因表达差异显着(P<0.05),I期患者SMOX基因表达量最低,而Ⅳ期患者SMOX基因表达量最高。SMOX mRNA表达与肝癌的T分期和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发现SMOX mRNA的表达与肝癌的总生存密切相关(P<0.05),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表达组。COX多因素分析提示SMOX mRNA表达状态是预测预后指标之一。结论:肝癌组织中SMOX mRNA呈高表达,高表达的SMOX mRNA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SMOX有可能成为新的肝癌诊断与治疗的分子靶点。

李西山[5](2020)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KIF2C/4A/10/11/14/18B/20A/23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病因。肝癌具有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因此,更好地了解肝癌的潜在发病机制对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通过破坏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干预细胞分裂有助于改善肿瘤的疗效,如靶向微管(microtubule,MT)的药物紫杉醇等可通过破坏MT的动力学,延长有丝分裂的阻滞时间,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驱动蛋白超家族(Kinesin superfamily protein,KIF)是一类分子马达,KIF主要参与细胞器、蛋白质复合物、mRNA的运输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纺锤体的运动等,KI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KIF在肝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将分别研究KIF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的相关机制,明确KIF在肝癌中的促癌作用,评估KIF作为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45个KIF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KIF基因用于后续分析;基于TCGA-LIHC数据集,利用UALCAN数据库再次分析筛选出的KIF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筛选出的KIF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实验验证临床标本中KIF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基于TCGA-LIHC数据集分析KIF基因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基于TCGA-LIHC数据集构建肝癌患者风险模型,并利用ICGC-LIRI-JP数据集验证风险模型的有效性;通路富集分析KIF分子可能参与调控肝癌的信号通路;利用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实验评估所筛选的KIF分子对肝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免疫印迹实验验证KIF分子可参与调控的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结果:基于Oncomine数据库,45个KIF基因中的有8个KIF基因(KIF2C/4A/10/11/14/18B/20A/2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着性上调;基于UALCAN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和免疫组化实验进一步从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了这8个KIF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着性上调;利用这8个KIF基因构建的风险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下调这8个KIF分子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且证实了这8个KIF分子参与调控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结论:我们确定了 KIF2C/4A/10/11/14/18B/20A/23在肝癌中表达显着性上调,并且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重要的是,我们构建了一种新的KIF mRNA风险模型,该风险模型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显着相关,有望可以为肝癌分期和分级系统增加预测价值,将有助于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田文泽[6](2020)在《lncRNA DLX6-AS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18年世界本地区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等研究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的第7位、死亡率排名第6位。而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中国食管癌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而死亡率排名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疾病之一。食管癌最主要的两种病理类型分别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aoma,EAC),其它少见的有腺鳞癌、小细胞癌或印戒细胞癌等。而在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确诊的食管癌患者中有超过90%的患者病理类型为鳞癌。近几十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也不断发展和提升,但食管鳞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据大量流行病统计分析,由于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造成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伴随着进食困难、胸痛等已处于中晚期,因此治疗的预后往往较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20%。因此,食管鳞癌的治疗已达瓶颈。目前临床医生越来越意识到针对食管鳞癌治疗应做好早期预防与早期治疗;而另一重要方面是人们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机制认识不充分。因此,探索、明确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是当前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而通过食管癌肿瘤发病机制的明确继而去寻找诊断、治疗以及预测预后的新型分子靶点将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理论意义。人类基因组中具有可编码蛋白功能的基因核酸序列比例远低于2%,绝大数基因转录为不能编码蛋白功能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众多类型的非编码RNA中,长度200-100000nt之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发现lncRNA通过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机制调控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lncRNA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或癌基因调控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通过与内源性RNA竞争来调控肿瘤的进展。因此,我们运用生物芯片分析食管鳞癌与癌旁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的LncRNA,进一步行筛选及功能验证,从而研究lncRNA DLX6-AS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食管鳞癌中的调控机制,能够更全面的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研究中,我们发现lncRNA DLX6-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与在癌旁组织中相比较往往呈现明显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随后我们揭示了lncRNADLX6-AS1能够明显地促进肿瘤细胞的增值、侵袭及转移并抑制凋亡。通过TCGA数据库中食管鳞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以及进一步的细胞实验验证,我们发现lncRNA DLX6-AS1特异性结合miR-100-5p发挥海绵样作用抑制miR-100-5p的功能,从而反向调控miR-100-5p靶向及致癌基因mTOR;此外在体内移植瘤实验中,我们也发现:在裸鼠皮下肿瘤中移植敲除lncRNADLX6-AS1的食管鳞癌细胞会同时抑制肿瘤的体内生长。综上所述,我们在食管鳞癌中提出并验证了 lncRNA DLX6-AS1/miR-100-5p/mTOR轴调控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等功能,为未来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生物学干预或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目的1.通过生物芯片分析,寻找有差异表达lncRNA并验证。2.评估食管鳞癌组织中lncRNA DLX6-AS1异常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3.研究lncRNADLX6-AS1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功能。4.进一步探索lncRNADLX6-AS1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1.利用TCGA下载的96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13例正常组食管组织标本的RNA测序数据,识别差异表达lncRNAs;收集了 44例食管鳞癌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运用qRT-PCR检测差异表达的lncRNAs。2.利用免疫组化、CCK-8、流式细胞周期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构建lncRNA DLX6-AS1低表达质粒、迁移及侵袭法、裸鼠肿瘤异体移植模型等方法学检测lncRNADLX6-AS1在体外及体内对食管鳞癌的影响。3.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qRT-PCR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等实验,检测lncRNA DLX6-AS1/miR-100-5p/mTOR 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结果1.通过TCGA数据库及临床样本的分析验证,筛选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lncRNADLX6-AS1。2.进一步实验发现,下调DLX6-AS1能抑制ESCC细胞的生长。在体外,沉默DLX6-AS1可以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加速细胞凋亡。随后发现,下调DLX6-AS1抑制了细胞迁移。当DLX6-AS1下调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侵袭相关蛋白MMP-2也随之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下调DLX6-AS1抑制了移植瘤的生长。3.双荧光素酶实验确定了 lncRNADLX6-AS1与miR-100-5p的靶向结合作用。通过细胞功能实验从而检测到lncRNADLX6-AS1竞争性抑制miR-100-5p调节候选靶基因mTOR,促进食管鳞癌的生长及迁移功能。结论lncRNADLX6-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癌的潜在标志物。同时,lncRNADLX6-AS1可显着的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值能力、迁移及侵袭能力。此外,lncRNADLX6-AS1竞争性抑制miR-100-5p调节候选靶基因mTOR,促进食管鳞癌的生长及迁移功能,从而为临床食管鳞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刘辉[7](2020)在《SOX4通过调节microRNAs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是我国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且近年来发病率快速增长。前列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和激素敏感性。尽管人们尚未完全阐明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研究者已普遍接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是前列腺癌癌前病变的观点。HGPIN→隐匿癌→临床癌→转移可能是大多数前列腺癌的进展模式。临床癌的进展顺序为局限于前列腺内→侵犯并突破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腺→转移至邻近区域淋巴结→转移至骨骼(最多见)和其他脏器。针对局限性前列腺癌(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进展期前列腺癌(advanced prostate cancer)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经过1~3年的治疗后出现复发,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随着新一代抗雄药物如阿比特龙或恩杂鲁胺的使用,一部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易发生激素治疗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prostate cancer,NEPC),多数患者在诊断后一到两年内死亡,其预后极差。前列腺癌肿瘤转移和激素抵抗依然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挑战,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有关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的机制,尤其是CRPC和NEPC相关分子机制亟需进一步阐明。SOX4(sex-determining region Y-box 4)基因是一种与发育和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前期研究发现SOX4在多种肿瘤组织例如膀胱癌、肝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前列腺癌、内皮细胞癌等中表达上调。本课题组和他人研究发现SOX4高表达与前列腺癌高Gleason评分、患者预后不良相关;SOX4高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且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SOX4是雄激素抑制性基因。与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相比,SOX4在CRPC中表达上调。以上提示SOX4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进展。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微小RNA,它们一般通过碱基配对原则与messenger RNA(mRNA)部分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RNA的表达与稳定。MiRNAs参与多项生理和病理过程,多种miRNAs在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疾病中表达异常,miRNAs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识别了在前列腺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iRNAs,如miR-30a、miR-33b、miR-200b/c、miR-204、miR-573 和 miR-132/212 等。SOX4作为转录因子,在前列腺癌中转录调节多种靶基因表达,如EZH2、EGFR、HSP70、CUL4B、Tenascin C 等,但在前列腺癌中有关 SOX4对miRNAs的调控尚无报道。因此,我们提出科学问题:在前列腺癌中,SOX4作为一个转录因子是否可以调节miRNAs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同时进一步阐明SOX4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下游靶分子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前列腺癌细胞系,在动物、细胞、分子水平行进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以下结果:第一部分SOX4/m iR-17-92/RB1轴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我们与他人前期体外实验证实,SOX4高表达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SOX4可以通过促进EMT来促进前列腺癌进展。MiRNAs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我们提出科学问题:SOX4作为一个转录因子是否可以调节miRNAs的表达;以及被调节的miRNAs的下游靶基因是什么。同时进一步阐明SOX4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下游靶分子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前列腺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在动物、细胞、分子层面行进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结果:1.SOX4低表达抑制前列腺癌肿瘤体内生长和转移为了研究SOX4在体内环境中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我们进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VCaP-shNC)形成皮下移植瘤并快速生长,然而直至实验结束SOX4低表达组(VCaP-shSOX4)仍没有皮下瘤生成。另外,对照组(VCaP-shNC)裸鼠中有3只出现肺脏转移,而SOX4低表达组(VCaP-shSOX4)裸鼠没有出现肺转移。以上结果证明,SOX4低表达可以显着抑制前列腺癌移植瘤形成和转移。2.SOX4下游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我们在VCaP细胞中瞬时沉默SOX4表达后,进行miRNAs-seq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VCaP-NC)相比,以>2.0倍变化为标准,在VCaP-siSOX4组中共有92个miRNAs表达上调,154个miRNAs表达下调。其中表达变化倍数最大的 miRNAs 如 miR-30a-5p、miR-19a-3p、miR-19b-3p、miR-20a-5p、miR-93-5p等。其次,利用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前列腺癌患者信息数据,Pearson法分析与SOX4表达具备正/负相关性的miRNAs,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患者中,miR-20a、miR-19a、miR-200b、miR-183等的表达与 SOX4 表达具有相关性。最后,分析GSE55829数据集(CRPC移植瘤及其对照移植瘤miRNAs-seq数据集)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iR-19a、miR-20a、miR-26b、miR-30b等在CRPC移植瘤中表达上调。值得关注的是,miR-19a和miR-20a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分析条件,且这两个miRNAs 同时属于 miR-17-92 簇(成员包括:miR-17-5p、miR-18a-5p、miR-19a-3p、miR-19b-3p、miR-20a-5p、miR-92a-3p)。以上结果提示,miR-17-92 簇可能是 SOX4的靶 miRNAs。3.SOX4通过结合到miR-17-92簇启动子区域来促进其表达RT-qPCR检测发现SOX4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中miR-17-92簇成员的表达。鉴于SOX4作为转录因子,我们提出假设:SOX4可能在转录水平调节miR-17-92的表达。首先我们验证SOX4可以促进pri-miR-17-92和pre-miR-17-92的表达。其次,染色质免疫共沉(ChIP)实验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中,SOX4蛋白可以与miR-17-92启动子313-322位置结合。另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SOX4低表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细胞野生型miR-17-92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313-322位置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证实:在前列腺癌细胞中,SOX4可以转录上调miR-17-92簇的表达。4.SOX4通过miR17-92簇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浸润EDU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沉默SOX4表达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浸润,但同时共转染miR-17-92簇各个成员mimics可以部分逆转SOX4低表达所致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单独过表达SOX4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浸润,同时共转染miR-17-92簇各个成员inhibitors可以部分逆转SOX4过表达所致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能力增强。以上结果显示,miR-17-92簇介导SOX4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5.RB1是SOX4/miR-17-92簇的下游作用分子在LNCaP细胞中沉默和过表达SOX4,并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GSE11914)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 GSE11914 数据,筛选SOX4潜在靶基因;同时,阅读文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7-92簇的靶基因。分析结果筛选出RB1基因可能是SOX4/miR-17-92簇的下游靶基因。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中,SOX4抑制RB1蛋白表达但对RB1-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SOX4可能在转录后水平调节RB1蛋白的表达,miR-17-92簇可能参与这一调节过程。随后,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在前列腺癌细胞中,RB1是miR-17-5p和miR-20a-5p的靶基因。另外,拯救实验证明,miR-17-5p和miR-20a-5p mimics部分逆转SOX4低表达所致的RB1蛋白增高;miR-17-5p和miR-20a-5p inhibitors部分逆转SOX4过表达所致的RB1蛋白降低。结果证实,RB1是SOX4/miR-17-92轴的靶基因,SOX4通过转录上调miR-17-92簇表达而抑制RB1蛋白表达。6.SOX4、miR-17-92 和 RB1 体内共表达公共数据库GSE26367分析发现:在前列腺癌患者中,miR-17-92簇成员的表达水平与SOX4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另外,在本课题搜集的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miR-17-5p和miR-19a-3p在SOX4高表达组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OX4低表组达患者。公共数据库GSE35988分析发现:在前列腺癌患者中,RB1的表达水平与SOX4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R=-0.7882,P<0.0001)。IHC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SOX4和RB1表达状态,结果显示23%(32/140)病人患者中呈现SOX4高表达状态,约7%的病人患者呈现RB1蛋白缺失状态。其中有7例前列腺小细胞癌病例,IHC结果显示,71%(5/7)的SOX4过度表达,57.1%(4/7)的RB1丢失。值得注意的是,IHC显示前列腺癌患者RB1蛋白表达与SOX4表达呈负相关。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SOX4、miR-17-92簇和RB1的共同表达之间存在显着的关系,这提示SOX4/miR-17-92/RB1轴可能存在,并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7.SOX4高表达与前列腺癌进展和神经内分泌样表型相关现有研究发现RB1基因缺失是NEPC的特征之一,RB1功能缺失促进前列腺癌和CRPC的进展。因此,我们提出假设:SOX4/miR-17-92/RB1轴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样表型。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结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datasets及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SOX4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CRPC、NEPC中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SOX4表达水平随着前列腺癌进展而逐步增高,且SOX4高表达与神经内分泌样表型相关。8.SOX4低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神经内分泌样改变与增殖根据前期研究报道建立具有神经内分泌样表型改变的LNCaP-NE细胞。稳定沉默SOX4后,部分具有神经内分泌样表型的LNCaP-NE细胞转化为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另外,稳定沉默SOX4抑制LNCaP-NE细胞增殖和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标记物(NCAM1、CHGA、CHGB、SYP)的表达。综上所述,SOX4低表达抑制前列腺癌肿瘤形成和肺转移;SOX4通过转录上调miR-17-92簇表达从而抑制RB1蛋白表达。在前列腺癌患者中,miR-17-92簇成员表达与SOX4表达呈正相关,而RB1表达与SOX4表达呈负相关。SOX4表达水平随着前列腺癌进展而逐渐增高,SOX4低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样表型。以上结果提示,可能存在SOX4/miR-17-92/RB1轴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第二部分SOX4通过调节m i R-224-452簇及其靶基因BMI1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工作研究发现:SOX4是雄激素抑制性基因;与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组织相比,SOX4在CRPC中表达上调。但是,SOX4在CRP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公共数据库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采用CRPC细胞系进行和多项分子生物化学实验,在多层面进行SOX4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1.SOX4高表达与CRPC预后不良相关为进一步明确SOX4和CRPC的关系,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结合GEO datasets及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SOX4在局限性前列腺癌和CRPC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GSEA生物信息分析。同时,IHC法检测前列腺癌(包括局限性前列腺癌和CRPC)组织芯片中SOX4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局限性前列腺癌相比,SOX4在CRPC中表达明显上调;且沉默SOX4表达后下调的基因集富集在转移性CRPC患者组和移植瘤组。以上结果提示SOX4高表达可能参与CRPC进展。2.SOX4低表达抑制CRPC细胞增殖和迁移EDU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证明,SOX4低表达可以抑制CRPC细胞增殖;且与常规培养细胞状态下相比,在雄激素剥夺培养状态下,SOX4低表达抑制CRPC细胞增殖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CRP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证实,与对照组(C4-2B-shNC)相比,SOX4低表达组(C4-2B-shSOX4)肿瘤平均体积和重量更小、Ki67细胞阳性率更低。Transwell实验证明,SOX4低表达可以抑制CRPC细胞迁移和浸润;且与常规细胞培养状态下相比,在雄激素剥夺培养状态下,SOX4低表达发挥更强的抑制CRPC细胞迁移和浸润的作用。此外,CRP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证实,SOX4低表达可减少肿瘤细胞肌层浸润和肺脏转移。以上结果显示,在体内外环境中,SOX4低表达抑制CRPC细胞增殖和转移。3.SOX4下游基因和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C4-2B细胞进行瞬时沉默SOX4表达后,进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GSEA分析结果提示,SOX4与Wnt信号通路、SHH信号通路、ESC信号通路,PRC2-EZH2、PRC1-BMI1、HOXA9、MYC 及 RB1 蛋白等具有相关性。利用前列腺癌公共数据库TCGA和GSE26367数据集,分析与SOX4表达呈负相关的 miRNAs,结果筛选出 miR-221、miR-222、miR-224、miR-31 和 miR-205等。值得关注的是,其中BMI1是miR-221、miR-222和miR-224的靶基因,且参与ESC信号通路。4.SOX4诱导BMI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在CRPC细胞中,SOX4低表达抑制BMI1蛋白的表达,而SOX4过表达促进BMI1蛋白表达。RT-qPCR结果显示,SOX4对BMI1-mRNA无明显调节作用。另外,在CRPC患者和移植瘤中,BMI1表达与SOX4表达呈正相关。拯救实验证实,单独干扰或过表达SOX4所引起的CPRC细胞增殖和迁移变化被可被BMI1过表达或干扰部分逆转。以上结果证实,BMI1是SOX4的下游靶基因,且介导SOX4促进CRPC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5.SOX4 抑制 miR-224-452 簇表达上述研究结果提示,SOX4对BMI1蛋白的调节可能发生在转录后水平,miRNAs可能参与这一过程。通过对前列腺癌公共数据库和miRNA靶基因预测等分析,我们筛选出miR-224-452簇可能受SOX4的调节,且可能参与SOX4对BMI1调节过程。RT-qPCR结果显示,在CRPC细胞中,SOX4抑制miR-224-452簇的表达,且EZH2介导SOX4对miR-224-452簇的调节过程。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OX4下调EZH2蛋白表达,CoIP实验证实SOX4蛋白与EZH2蛋白结合。ChIP实验结果显示,miR-22-452簇宿主基因GABRE启动子区域有EZH2蛋白结合,H3K27m3甲基化明显。另外拯救实验结果显示,miR-224-452 inhibitors介导SOX4促进CRPC细胞迁移的作用。以上结果显示,在CRPC细胞中,miR-224-452簇是SOX4下游靶miRNAs。6.SOX4抑制miR-224-452簇表达而上调BMI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显示,在 CRPC 细胞中,miR-224-5p 和 miR-452-5p mimics 抑制 BMI1 蛋白表达,而 miR-224-5p 和 miR-452-5p inhibitors 促进 BMI1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224-5p和miR-452-5p mimics抑制野生型BMI1-3’UTR荧光活性,miR-224-5p和miR-452-5p inhibitors促进野生型BMI1-3’UTR荧光活性,但对突变型BMI1-3’UTR荧光活性无明显影响。另外,拯救实验证明,miR-224-452簇可以部分逆转SOX4高表达所致的BMI1蛋白增高;miR-224-452 inhibitors部分逆转SOX4低表达所致的BMI1蛋白降低。7.SOX4通过BMI1促进CRPC干细胞表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干细胞样改变促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前期研究发现BMI1通过调节前列腺癌细胞干性以促进前列腺癌进展;另外,SOX4介导细胞发育和分化等。我们设想SOX4促进CRPC干细胞样改变,且BMI1可能介导这一过程。首先,GSEA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相关基因集富集在CRPC患者组、SOX4高表达组。另外,分析CRPC病人公共数据集发现,肿瘤干细胞标志物(BMI1、SOX2、CD44、CD133)表达与SOX4表达呈正相关。微球形成实验显示,SOX4过表达增加C4-2B细胞微球形成能力,而同时干扰BMI1后降低SOX4过表达所致的微球形成能力增高。同时,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OX4过表达显着上调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33,NKX3.1和NANOG)的表达,同时沉默BMI1降低了这些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综上所述,SOX4在CRPC中表达增高,SOX4低表达在雄激素剥夺状态下发挥更强的抑制CPR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SOX4通过抑制miR-224-452簇表达而上调BMI1蛋白表达,促进CRPC细胞的干细胞样表型,进而促进CRPC的恶性进展。本课题首次系统研究了前列腺癌中SOX4可能调控的miRNAs,并验证SOX4调控miRNAs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拓展了 SOX4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机制。

刘祥斌[8](2020)在《HMBOX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EC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并有年轻化态势。EC的病因不明,已知主要危险因素有:无排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外源性雌激素等。发病机制不清,目前主要认为有两种可能机制:其一与雌激素有关,即雌激素依赖型(Ⅰ型),雌激素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拮抗,造成内膜持续增生而发生内膜增生症,如单纯增生、复杂增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即为内膜增生症的一种,属于癌前病变。第二种与雌激素无关,多为特殊类型内膜癌(Ⅱ型),如浆乳癌。EC可较早出现阴道流血等症状,继而可选的早期筛查方法主要有:B型超声、分段诊刮、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EC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和激素治疗等一种或多种治疗。病变处于早期患者预后较好,但是晚期病人预后较差;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的Ⅱ型内膜癌患者预后欠佳。目前,有关雌激素以外的靶点,以及雌激素具体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EC诊治工作任务艰巨,因此寻找新的诊断、治疗靶点对于EC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同源盒基因种类众多,广泛存在于多种物种。大量研究表明同源盒基因在人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已发现多种同源盒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在不同肿瘤组织的表达模式不同。HMBOX1(Homeobox containing 1)基因是同源盒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实验证实多种人体组织均存在表达,被预测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转录抑制因子。HMBOX1基因高度保守,属于肝细胞核因子HNF基因家族。研究已证实HNF同家族分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目前对于HMBOX1的研究较少,HMBOX1是否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尚需大量实验验证。已有的研究表明HMBOX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例如,在肝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预示其可能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查阅文献,尚未发现EC与HMBOX1关系的相关报道。目的1.研究HMBOX1蛋白在病变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研究HMBOX1蛋白表达与E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3.探讨HMBOX1在E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标本取自2014年2月—2017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心院区妇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8例,Ⅱ型子宫内膜癌5例(浆乳癌3例,癌肉瘤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10例(严重程度未行细分),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4例(其中子宫肌瘤9例,卵巢良性肿瘤5例;术后镜下病理示增生期11例,分泌期3例),所有组织均为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并存档的标本。在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标本组织中的HMBOX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结果1.HMBOX1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间质细胞无或仅少量表达,阳性表达呈黄至棕褐色。2.HMBOX1蛋白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比较HMBOX1在不同内膜组织差异表达。正常子宫内膜HMBOX1蛋白阳性表达率50%(7/14),其中低表达(+)占57.1%(4/7),中等强度(++)表达42.9%(3/7);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HMBOX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10),其中低表达(+)33.3%(3/9),中等强度(++)表达66.7%(6/9);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BOX1阳性表达率100%(18/18),其中中等强度(++)表达占27.8%(5/18),高表达(+++)72.2%(13/18),而Ⅱ型内膜癌HMBOX1蛋白阳性表达率亦为100%(5/5),但有低表达(+)20%(1/5),中等强度(++)表达60%(3/5),高表达(+++)仅占20%(1/5)。免疫组化评分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BOX1蛋白表达评分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HMBOX1蛋白表达评分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但与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HMBOX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HMBOX1蛋白表达评分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MBOX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的关系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同FIGO分期与HMBOX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4.HMBOX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高分化(G1)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的HMBOX1蛋白表达高于中低分化(G2/G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MBOX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肿瘤组织HMBOX1蛋白表达略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BOX1蛋白在转移阳性淋巴结的肿瘤细胞组织查见表达,转移阴性淋巴结未见表达。6.HMBOX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MBOX1蛋白表达高于Ⅱ型子宫内膜癌(浆乳癌、癌肉瘤)患者肿瘤组织HMBOX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HMBOX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HMBOX1蛋白表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HMBOX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BOX1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显着高于不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而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亦高于正常内膜,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子宫内膜癌样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HMBOX1可能成为治疗EC的潜在靶点,并为内膜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李广[9](2020)在《LncRNA SOX2-OT靶向miR-654在喉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喉癌是颈部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可分为声门型(占60.0%)、声门上型及声门下型三种,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喉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喉癌是指原发部位在喉部的肿瘤,临床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而继发性喉癌是指源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喉部(临床较为少见)。对于确诊的喉癌可采用外科手术、化疗或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不同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总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远期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差。喉癌的发生、发展被认为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功能失衡的结果。因此,积极寻求基因水平治疗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仅有不到2%的基因能被编码转录为蛋白质,多数基因由于缺乏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难以编码蛋白质(称为非编码RNA)。临床上,根据核苷酸长链长度分为短链非编码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两种。短链非编码RNA是指长度<200nt的非编码RNA;而LncRNA属于是一类长度>200nt的非编码RNA,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浆内,能以表观转录调控及转录后调控等多种调控方式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上与喉癌有关的LncRNA类型较多,包括:HOTAIR、MALAT1、H19等,均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认识LncRNA在喉癌中的作用能提高喉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亦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转录因子SOX2是SOX家族的一员,且临床已发现该家族在人类、小鼠中共有成员20多个。SOX2属于该家族的B组成员,含有一个外显子,且蛋白表达序列高度保守。SOX2能表达于成人多种正常组织中,但是在诸多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同时,SOX2亦是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潜能的重要因子。有研究表明:SOX2-OT和SOX2在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能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细胞的分化及多潜能作用。SOX2过度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进展有关,能作为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LncRNA SOX2-OT在喉癌中的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尚未阐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转化及转移的特点,且基于上述特点导致临床诊断、治疗难度较大。同时,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中继续生长、增殖而引起继发组织和器官发生癌变的过程。因此,肿瘤的转移对于肿瘤的死亡率、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转移瘤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一方面是由于转移瘤治疗过程中需要兼顾原发瘤;另一方面临床对于转移瘤的转移机制尚未阐明,尤其多数患者确诊前肿瘤细胞已经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部分患者甚至发生远处转移。而SOX2-OT能参与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目前,临床上对于LncRNA SOX2-OT靶向miR-654在喉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目的SOX2属于SRY相关的SOX基因家族中的一种,能维护自我更新与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等多潜能性。同时,SOX2基因嵌入到LncRNA内含子中,能引起SOX2重叠、转录,形成SOX2-OT,但是在鳞状细胞癌中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体外对SOX2-OT干预后对喉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的作用,初步探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喉鳞状细胞癌在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方法(1)LncRNA SOX2-OT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购置喉鳞状细胞癌细胞TU177、TU686、M4E、AMC-HN-8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装不同试管中;同时购置正常细胞株NP69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不同细胞中LncRNASOX2-OT表达水平,选择差异性最大的细胞株进行后续试验;选择对数生长期的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并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构建shRNA对 LncRNASOX2-OT 的表达进行干扰,形成 shRNA-NC、shRNA-SOX2-OT-1,设定对照细胞,RT-PCR技术测定不同细胞中miR-654表达水平;(2)LncRNASOX2-OT靶向miR-654在喉癌侵袭转移调控作用。对构建成功的shRNA-NC、shRNA-SOX2-OT-1及对照细胞,采用CCK8技术检测三种细胞Oh、24h、48h及72h细胞活性;利用划痕试验检测三种细胞Oh、6h、12h及24h细胞迁移水平;采用Transwell检测三种细胞Oh、6h、12h及24h细胞侵袭能力,并利用Western blot测定三种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蛋白包括:CDK2、cyclinE1、PCNA和P21;细胞迁移蛋白包括:MMP7、MMP9;凋亡相关蛋白包括:Bax,cleaved caspase-3,bcl-2。观察SOX2-OT干预后对喉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的作用和影响。采用美国promega公司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根据实验说明进行操作,检测LncRNASOX2-OT和miR-654的靶向关系;应用shRNA与miR-654 inhibitor完成共转染,并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采用CCK8技术检测shRNA-SOX2-OT-1,shRNA-SOX2-OT-1+miR-NC,shRNA-SOX2-OT-1+miR-654 inhibitor三种细胞Oh、24h、48h及72h细胞增殖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测定三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凋亡蛋白包括:Bax、bcl-2、cleaved caspase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①经PCR扩增、凝胶电泳富集及PCR产物回收后,给予浓度为1%凝胶电泳完成PCR及PCR回收产物的检测,结果表明:PCR回收后目的大小在969bP部位出现特异性条带,鉴定目的基因SOX2-OT扩增成功;挑取白色菌落,完成菌落PCR鉴定,进一步确定插入相应的片段,结果表明:菌落1、3、4、5均为阳性克隆。选择阳性克隆完成相应序列的测定,最终标记为SOX2;重组质粒在不同目标大小中存在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成功构建,并标记为 pEGFP-N1-SOX2;②将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shRNA-NC、shRNA-SOX2-OT-1通过Lipo2000转染到喉癌细胞TU177中,连续完成24h转染,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的绿色荧光情况,对于存在细胞形态的绿色荧光说明转染成功,干扰率超过60.0%;③shRNA-SOX2-OT-1细胞中miR-65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细胞及shRNA-NC 细胞(P<0.05);shRNA-SOX2-OT-1 及 shRNA-SOX-OT-1+miR-NC细胞中miR-65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shRNA-SOX2-OT-1+miR-654-inhibitor 细胞(P<0.05);④细胞转染前AMC-HN-8及TU686细胞LncRNA SOX2-OT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M4E细胞及NP69细胞(P<0.05);TU177细胞转染前LncRNA SOX2-OT 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四种细胞(P<0.05);TU177细胞转染后shRNA-NC及对照组细胞LncRNA SOX2-OT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 shRNA-SOX2-OT-1及shRNA-SOX2-OT-2 细胞(P<0.05)。第二部分:①TU177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在Oh、24h、48h及72h细胞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NA-SOX2-OT-1细胞Oh、24h、48h及72h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P<0.05);②划痕试验结果表明:TU177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及shRNA-SOX2-OT-1细胞Oh点划痕距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距离略小);24h时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划痕距离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NA-SOX2-OT-1细胞24h划痕距离大于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P<0.05);③Transwell检测结果表明:TU177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迁移、侵袭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NA-SOX2-OT-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低于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P<0.05);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结晶紫染色下穿过Transwell的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性,但是明显大于 shRNA-SOX2-OT-1 细胞(P<0.05),说明 shRNA-SOX2-OT-1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较差;④Western blot测定增殖相关蛋白结果表明:TU177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CDK2、cyclinE1、PCNA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CDK2、cyclinE1、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shRNA-SOX2-OT-1 细胞(P<0.05),P21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shRNA-SOX2-OT-1细胞(P<0.05);Western blot测定迁移相关蛋白结果表明:TU177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迁移蛋白MMP7、MMP9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NA-SOX2-OT-1细胞迁移蛋白MMP7、MMP9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P<0.05)。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表明:TU177对照细胞、shRNA-NC细胞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shRNA-SOX2-OT-1 细胞(P<0.05),对照细胞、shRNA-NC 细胞 Bcl-2 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shRNA-SOX2-OT-1细胞(P<0.05);⑤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OX2-OT+miR-654 NC细胞与SOX2-OT+miR-654mimic 细胞中 3,UTR-MUT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2-OT+miR-654 NC 细胞 3’UTR-WT 水平高于 SOX2-OT+miR-654mimic 细胞(P<0.05);对照组细胞及shRNA-NC细胞中miR-65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 shRNA-SOX2-OT-1 细胞(P<0.05);⑥shRNA miR-654 inhibitor 共转染结果表明:shRNA-SOX2-OT-1 与shRNA-SOX2-OT-1+miR-NC细胞miR-654表达水平、细胞凋亡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 shRNA-SOX2-OT-1+miR-654 inhibitor 细胞(P<0.05)。三种细胞在0h时间点细胞增殖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三种细胞增殖水平得到提高。shRNA-SOX2-OT-1+miR-654 inhibitor细胞24h、48h及 72h细胞增殖率均高于 shRNA-SOX2-OT-1 与 shRNA-SOX2-OT-1+miR-NC细胞(P<0.05);shRNA-SOX2-OT-1+miR-NC 与 shRNA-SOX2-OT-1 细胞,24h、48h及72h细胞增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表明:shRNA-SOX2-OT-1与shRNA-SOX2-OT-1+miR-NC 细胞中凋亡蛋白 Bax,cleaved caspase3 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 shRNA-SOX2-OT-1+miR-654 inhibitor 细胞(P<0.05);shRNA-SOX2-OT-1 与 shRNA-SOX2-OT-1+miR-NC 细胞中 bcl-2 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shRNA-SOX2-OT-1+miR-654 inhibitor 细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hRNA-SOX2-OT-1 与 shRNA-SOX2-OT-1+miR-NC细胞凋亡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NA-SOX2-OT-1+miR-654 inhibitor细胞凋亡比率明显低于shRNA-SOX2-OT-1与shRNA-SOX2-OT-1+miR-NC细胞(P<0.05)。结论(1)LncRNA SOX2-OT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呈高表达,能直接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喉癌新的治疗靶点;(2)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构建shRNA对LncRNASOX2-OT的表达进行干扰,能抑制喉癌细胞活性,削弱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可降低细胞增殖及迁移相关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3)LncRNA SOX2-OT能通过特异性作用吸附miR-654调控喉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能作为喉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王喜菊[10](2020)在《MSI2介导Notch1信号通路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肿瘤,在肿瘤致死性疾病中居第三位。肝癌干细胞与肝癌的复发转移及治疗抵抗密切相关。Musashi2(MSI2)是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中“干性”促进和维持的关键基因。Notch1信号通路是调控肿瘤干细胞的核心信号通路之一。MSI2及Notch1通路在肝癌干细胞的“干性”促进和维持中均扮演重要角色。然而,MSI2及Notch1通路在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MSI2及Notch1通路在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第一部分Western blot检测28对新鲜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SI2及CD44v6的蛋白表达情况。接着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82对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SI2、CD44v6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再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肝癌细胞系SNU-398、MHCC-97h中分选CD44v6+及CD44v6-细胞后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选效率。再利用平板克隆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Sorafenib抵抗实验、NOD/SCID小鼠体内有限稀释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Nanog、Oct4、Sox2相关“干性”基因等实验鉴定CD44v6+肝癌干细胞的“干性”特征。接着在确证MSI2、Notch1信号通路在CD44v6+肝癌干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CD44v6-细胞后,通过慢病毒下调/上调SNU-398 CD44v6+/-肝癌细胞中MSI2或Notch1,并重复以上实验检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第三部分为深究MSI2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的具体分子机制,使用Notch RT2PCR芯片检测下调CD44v6+细胞中MSI2基因后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筛查和明确MSI2通过LFNG激活Notch1信号通路。接着使用慢病毒下调SNU-398 CD44v6+细胞中LFNG基因后检测其“干性”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最后用CO-IP和RIP实验明确MSI2与LFNG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第一部分(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SI2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结果显示MSI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且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MSI2和CD44v6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第二部分(1)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的CD44v6+细胞较CD44v6-细胞而言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迁移侵袭能力、自我更新能力、Sorafenib抵抗能力、NOD/SCID小鼠体内成瘤能力等“干性”特征,且表达更多的“干性”基因;(2)Western blot检测MSI2在CD44v6+细胞中高表达的情况下,使用慢病毒下调CD44v6+细胞中MSI2后发现细胞“干性”生物学行为能力降低,“干性”基因表达减少。而上调CD44v6-细胞中MSI2的表达后,其自我更新能力、迁移侵袭能力、克隆增殖能力、NOD/SCID小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增强,“干性”基因表达显着增加;(3)使用慢病毒下调CD44v6+细胞中Notch1基因或用γ分泌酶抑制剂RO4929097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后,细胞“干性”生物学行为能力减弱,“干性”基因表达减少;第三部分(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在CD44v6+细胞中下调MSI2基因后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otch1、NICD、Hey1、Hes1)表达减少,而在CD44v6-细胞中上调MSI2后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增加;(2)Notch RT2 PCR芯片结果显示在SNU-398 CD44v6+细胞中下调MSI2后筛选出18个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基因,其中表达下调的6个,表达上调的12个,我们选择差异最明显的10个基因使用RT-PCR进行筛查后发现LFNG变化最显着;(3)使用慢病毒下调SNU-398 CD44v6+细胞中LFNG后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NOD/SCID小鼠体内成瘤能力减弱,“干性”基因表达减少;(4)慢病毒序贯调控实验结果显示MSI2通过LFNG活化Notch1信号通路参与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特征;(5)CO-IP实验及RIP实验结果显示MSI2可与LFNG的蛋白和mRNA直接结合调控Notch1信号通路。结论:综上所述,MSI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MSI2的高表达与CD44v6的高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CD44v6可作为肝癌干细胞一个可靠的“干性”标记物。MSI2和Notch1信号通路在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特征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芯片筛查、序贯调控实验及CO-IP、RIP等实验我们发现MSI2可直接与LFNG的蛋白和mRNA结合调控Notch1受体的表达,进而激活Notch1信号通路参与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化。本研究从肝癌干细胞维持这一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肝癌的侵袭转移机制,为阻遏肝癌复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二、肝癌组织中HOXA_9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组织中HOXA_9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SALL4在结肠癌的表达及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说明
文献综述
    1. SALL4的生物学特性
        1.1 SALL4基因与蛋白结构
        1.2 SALL4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1.3 SALL4在干细胞中的作用
    2. SALL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2.1 SALL4与基因转录
        2.2 SALL4与表观遗传修饰
    3. SALL4与肿瘤代谢
    4. SALL4作为肿瘤预测的生物学标记和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4.1 SALL4作为肿瘤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4.2 SALL4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5. 展望
    参考文献
1.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主要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数据库分析
    4.2 SALL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4.3 SALL4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4.4 siRNA转染体系的确定
    4.5 验证siRNA-SALL4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沉默效果
    4.6 下调SALL4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4.7 下调SALL4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4.8 下调SALL4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9 下调SALL4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10 下调SALL4对结肠癌细胞EMT的影响
    4.11 下调SALL4对结肠癌细胞干性的影响
5. 讨论
6. 总结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LncRNA LOWEG通过miR-629/LIFR轴抑制膀觥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1章 LOWE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LOWEG在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
        1.2.2 LOWEG在不同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1.2.3 LOWEG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3 讨论
    1.4 参考文献
第2章 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EMT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感染LOWEG慢病毒载体后膀胱癌细胞系中的LOWEG显着过表达
        2.2.2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2.2.3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2.4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EMT的影响
    2.3 讨论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LOWEG在膀胱癌中作为miR-629分子海绵正向调控LIFR的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LIFR在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2 LIFR在T24、5637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3.2.3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LIFR表达的影响
        3.2.4 LOWEG和LIFR可能靶向结合miR-629
        3.2.5 下调LOWEG对膀胱癌细胞miR-629表达水平影响
        3.2.6 miR-629和LOWEG靶向结合研究
        3.2.7 miR-629和LIFR靶向结合研究
        3.2.8 LOWEG、miR-629和LIFR在膀胱癌细胞中作用的研究
    3.3 讨论
    3.4 参考文献
第4章 沉默LIFR逆转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过表达LIFR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4.2.2 沉默LIFR逆转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
    4.3 讨论
    4.4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3)HOXC6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同源框C6影响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1.HOXC6与细胞生长相关分子和(或)信号通路
    2.HOXC6与细胞凋亡相关分子和(或)信号通路
    3.HOXC6与非编码RNA
    4.HOXC6影响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其它机制
    5.HOXC6在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6.总结及展望
    7.本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意义
    8.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粥样硬化主动脉异常表达的同源框基因及Hoxc6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组织、细胞和主要实验试剂
        2.1.3 siRNA和引物序列信息
        2.2 实验方法
        2.2.1 建AS大鼠模型和采集组织标本
        2.2.2 大鼠主动脉组织苏木素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
        2.2.3 大鼠主动脉组织免疫化学染色
        2.2.4 细胞实验分组与细胞培养及鉴定
        2.2.5 siRNA转染细胞
        2.2.6 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2.2.7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2.8 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
        2.2.9 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细胞增殖检测方法
        2.2.10 细胞划痕实验
        2.2.11 Transwell实验
        2.2.12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大鼠主动脉组织H&E染色结果
        3.2 AS大鼠主动脉壁异常表达的Hox基因
        3.3 Hoxc6 mRNA和蛋白在正常大鼠主动脉和心脏的差异表达
        3.4 Hoxc6、p53及PCNA在 AS大鼠主动脉壁的异常表达
        3.4.1 Hoxc6、p53及PCNA mRNAs在AS大鼠主动脉壁的异常表达
        3.4.2 Hoxc6、p53及PCNA蛋白在AS大鼠主动脉壁的异常表达
        3.5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3.6 Hoxc6 siRNAs抑制RVSMCs中 Hoxc6表达的效率
        3.7 下调Hoxc6表达抑制RVSMCs增殖
        3.8 下调Hoxc6表达抑制RVSMCs迁移
        3.9 下调Hoxc6表达对RVSMCs中p53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3.10 p53 siRNA抑制RVSMCs中p53的表达
        3.11 下调p53 表达部分逆转Hoxc6 siRNA抑制RVSMCs增殖的作用
        3.12 下调p53 表达部分逆转Hoxc6 siRNA抑制RVSMCs迁移的作用
        3.13 Hoxc6与p53 siRNAs对 Hoxc6、p53和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4.讨论
        4.1 39个Hox基因中的17个在AS大鼠主动脉壁异常表达
        4.2 Hoxc6在AS大鼠主动脉壁高表达可能与VSMCs增殖活性增高有关
        4.3 Hoxc6可能与ox-LDL协同促进RVSMCs增殖及迁移
        4.4 Hoxc6促进RVSMCs增殖、迁移的效应可能与Hoxc6负调控p53表达有关
    5.小结
第三章 HOXC6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细胞及主要实验试剂
        2.1.3 siRNA和引物序列信息
        2.2 实验方法
        2.2.1 H&E染色
        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3 总RNA提取和qRT-PCR
        2.2.4 Western blot
        2.2.5 细胞实验分组和细胞培养、鉴定及细胞转染
        2.2.6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 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2.2.7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2.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H&E染色验证AS大鼠建模成功
        3.2 Hoxc6、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主动脉壁的原位表达
        3.3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鉴定
        3.4 鼠Hoxc6 siRNAs对 RAECs中 Hoxc6表达的抑制作用
        3.5 下调Hoxc6 表达抑制RAECs凋亡
        3.6 下调RAECs中 Hoxc6表达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3.7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鉴定
        3.8 人HOXC6 siRNAs对HUVECs中HOXC6表达的抑制作用
        3.9 下调HOXC6表达抑制HUVECs凋亡
        3.10 下调HOXC6表达影响HUVECs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3.11 过表达HOXC6促进HUVECs凋亡
        3.12 过表达 HOXC6影响HUVECs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4.讨论
        4.1 Hoxc6在AS大鼠主动脉壁表达升高可能与VECs异常凋亡有关
        4.2 HOXC6可促进体外培养的VECs凋亡
    5.小结
第四章 HOXC6 经 PLCβ/PKCζ/NFκ-Bp65/IL-18途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qPCR引物序列信息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和细胞培养及细胞转染
        2.2.2 总RNA提取和qRT-PCR
        2.2.3 总蛋白提取和细胞膜蛋白及胞浆蛋白提取
        2.2.4 Western blot
        2.2.5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2.2.6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2.2.7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下调HOXC6表达抑制PLCβ/PKCζ/NF-κBp65/IL-18通路活性
        3.1.1 下调HOXC6表达抑制PLCβmRNA表达
        3.1.2 下调HOXC6表达抑制PLCβ/PKCζ/NF-κBp65/IL-18通路活性
        3.2 过表达HOXC6促进PLCβ/PKCζ/NF-κBp65/IL-18通路活性
        3.2.1 过表达 HOXC6促进PLCβmRNA表达
        3.2.2 过表达HOXC6激活PLCβ/PKCζ/NF-κBp65/IL-18通路
        3.3 溶血磷脂酰胆碱逆转下调HOXC6表达而抑制 PKCζ/NF-κBp65/IL-18通路活性的效应
        3.4 LPC逆转下调HOXC6表达而抑制HUVECs凋亡的效应
        3.5 LPC逆转下调HOXC6表达所致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4.讨论
        4.1 VECs异常凋亡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
        4.2 HOXC6经PLCβ/PKCζ/NF-κBp65/IL-18途径促进HUVECs凋亡
    5.小结
第五章 HOXC6靶向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经PLCβ/PKCζ/NFκ-Bp65/IL-18途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qPCR引物序列信息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和细胞培养及细胞转染
        2.2.2 总RNA提取和qRT-PCR
        2.2.3 总蛋白提取和BCA测蛋白浓度
        2.2.4 Western blot
        2.2.5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2.2.6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2.9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2.2.10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对3个CHD相关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
        3.2 敲低HOXC6基因抑制PTAFR表达
        3.3 过表达HOXC6促进PTAFR表达
        3.4 血小板活化因子逆转下调HOXC6表达而抑制HUVECs凋亡的效应
        3.5 PAF逆转敲低HOXC6而抑制PTAFR表达及PLCβ/PKCζ/NF-κBp65/IL-18通路活性的效应
        3.6 过表达HOXC6促进HOXC6与PTAFR启动子结合
        3.7 ChIP-qPCR验证HOXC6蛋白与PTAFR启动子特定位点序列结合
        3.7.1 10%total Input染色质DNA样品片段化效果的验证
        3.7.2 ChIP-qPCR标准曲线
        3.7.3 ChIP-q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及片段大小的验证
        3.7.4 HOXC6 蛋白与PTAFR启动子特定位点结合
        3.7.5 过表达HOXC6促进HOXC6蛋白与PTAFR-promoter扩增位点结合
    4.讨论
        4.1 HOXC6可能靶向PTAFR经 PLCβ/PKCζ/NF-κBp65/IL-18信号通路促进VECs凋亡
        4.2 HOXC6与PTAFR启动子特定位点序列结合而促进PTAFR/PLCβ/PKCζ/NF-κBp65/IL-18轴活性
    5.小结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4.研究不足之处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发表论文
    附录 Ⅱ:参加科研项目

(4)基于TCGA和GEPIA数据库分析SMOX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SMOX mRNA表达差异分析
    2.3 肝癌不同临床分期SMOX基因表达差异
    2.4 SMOX mRNA表达与肝癌生存分析
    2.5 SMOX基因的调控网络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特征
    3.2 SMOX mRNA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情况
    3.3 SMOX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3.4 肝癌临床分期与SMOX基因表达的关系
    3.5 SMOX 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生存分析
    3.6 Cox回归分析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
    3.7 SMOX基因调控机制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精胺氧化酶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驱动蛋白家族成员KIF2C/4A/10/11/14/18B/20A/23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KIF2C/4A/10/11/14/18B/20A/23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章 基于KIF2C/4A/10/11/14/18B/20A/23 mRNA表达水平构建肝癌预后基因模型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KIF2C/4A/10/11/14/18B/20A/23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lncRNA DLX6-AS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lnCRNA DLX6-AS1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异常表达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ncRNA DLX6-AS1对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ncRNA DLX6-AS1通过负性调控miR-100-5p靶向mTOR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论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 DLX6-AS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7)SOX4通过调节microRNAs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SOX4/miR-17-92/RB1轴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SOX4通过调节miR-224-452及其靶基因BMI1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8)HMBOX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LncRNA SOX2-OT靶向miR-654在喉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LncRNA SOX2-OT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 LncRNA SOX2-OT靶向miR-654在喉癌侵袭转移调控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附文一
英文附文二

(10)MSI2介导Notch1信号通路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SI2与CD44v6在肝癌中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部分 MSI2与Notch1信号通路在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关键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MSI2通过LFNG活化Notch1信号通路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的机制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MSI2在肿瘤干细胞和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肝癌组织中HOXA_9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SALL4在结肠癌的表达及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D]. 段会芹. 山东大学, 2021(09)
  • [2]LncRNA LOWEG通过miR-629/LIFR轴抑制膀觥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D]. 廖新惠.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HOXC6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D]. 龙向淑. 贵州大学, 2021(01)
  • [4]基于TCGA和GEPIA数据库分析SMOX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田建东.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驱动蛋白家族成员KIF2C/4A/10/11/14/18B/20A/23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西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6]lncRNA DLX6-AS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田文泽. 苏州大学, 2020(06)
  • [7]SOX4通过调节microRNAs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研究[D]. 刘辉. 山东大学, 2020(11)
  • [8]HMBOX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刘祥斌. 山东大学, 2020(09)
  • [9]LncRNA SOX2-OT靶向miR-654在喉癌侵袭转移调控机制研究[D]. 李广. 山东大学, 2020(09)
  • [10]MSI2介导Notch1信号通路维持CD44v6+肝癌干细胞“干性”的机制研究[D]. 王喜菊.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HOXA_9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