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83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秦卫[1](2020)在《胸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归纳、分析胸腔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后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且入院后行胸腔穿刺并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资料,采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疗效、不良反应等,数据经SPSS 24.0处理,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共纳入90例患者,平均年龄约41.60±18.45岁,60岁以下占80%(72/90),60岁及其以上占20.00%(18/90),其中15-39岁年龄段占48.89%(44/90),患病年龄大多为中青年人群,年龄有延后趋势。研究中男性人数共59例,女性人数共31例,男女比例约1.90: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研究中各组关于症状好转例数经检验,p值>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所入选病例经胸腔穿刺引流及胸腔冲洗后,症状明显好转。研究中出现双侧胸腔积液例数占总例数的17.78%(16/90),单侧胸腔积液占总例数的82.22%(74/90),发病病灶以单侧为主。住院时间、胸水充分引流时间经单因素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尿激酶与否对病程无明显影响。胸水引流量组间p值<0.01,且行多重比较,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p值均<0.05,说明B组和C组胸水引流量明显高于A组,且C组较B组更为显着,证明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可增加胸水引流量、使其充分引流,且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较小剂量而言引流量更多。3、研究中的胸腔积液性质相似,常规及生化符合渗出性胸腔积液性质,经单因素ANOVA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中71例患者完成血沉检查,平均值47.56±22.04mm/h,升高者63例(88.73%);完成C反应蛋白(CRP)检查66例,平均值39.00±23.38mg/L,升高者63例(95.45%),关于该两项指标,行Kruskal-Wallis检验提示组间p值均>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这两项指标在结核性胸膜炎中有所上升,对疾病有提示意义。3组病例胸腔注药1天后,复查凝血常规和血常规,关于各组间TT、APTT、PT、纤维蛋白原、血常规、血小板等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各指标组间p值比较均>0.05,表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治疗期间各组胸膜厚度情况相似,其中位数(P25-P75)为2.66(1.95-3.17)mm,组间p值>0.05,故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治疗2个月后,胸膜厚度中位数(P25-P75)为2.18((1.83-2.70)mm,组间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进行多重检验,表明B、C组两组较A组而言,可明显使胸膜变薄,但B、C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到2个月后复查,A组包裹粘连情况从10%(3/30)到40%(12/30),B组包裹粘连情况从40%(12/30)到16.67%(5/30),C组包裹粘连情况从40%(12/30)到0.67%(2/30),证明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可溶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胸膜粘连包裹情况,使胸膜变薄或缩小胸膜厚度,且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无明显过敏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安全性高。结论:1.结核性胸膜炎多好发于中青年人群,但年龄有向后推延趋势。2.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后,血液中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无明显影响,无明显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3.应用尿激酶冲洗胸腔后可明显增加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强胸腔纤溶性,使胸膜变薄,降低胸膜粘连率。4.大剂量尿激酶冲洗胸腔较小剂量冲洗胸腔,胸腔积液引流量更显着,治疗后胸膜厚度无明显差别。
秦菱涔[2](2020)在《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型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在不同年龄患者群体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认识水平,总结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型,评估内科胸腔镜技术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行内科胸腔镜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1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胸腔镜下表型。结果:1、所有患者平均年龄48.50±17.74,男性患者86名,平均年龄48.85±16.41岁,女性患者43名,平均年龄47.81±17.56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老三组患者中,老年组患者合并慢性病者最多,病程最长(P<0.05);老年组患者双侧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方面,咳嗽、呼吸窘迫、乏力、盗汗等症状的发生率在三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发热、胸痛症状发生较老年组患者多(P<0.05)。实验室指标:三组患者在ADA、LDH、胸水蛋白均值及PPD、T-spot、胸水TB-Ab阳性率上存在差异(P<0.05),ESR、单个核细胞比值、血TB-Ab阳性率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内科胸腔镜直视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变表现:(1)胸膜充血水肿伴粟粒样结节(共49例,38.0%);(2)胸膜散在或多发结节(共37例,28.7%);(3)胸膜增厚、粘连或局限性包裹(共43例,33.3%)。镜下表现为胸膜增厚、粘连组患者病程较粟粒样结节、散在或多发结节组患者平均病程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可以发现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镜下表现与病程呈中度正相关(R=0.562,P<0.001)。3、12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表现如下:(1)结核性肉芽肿性炎者78例(60.5%);(2)干酪样坏死者5例(3.9%),(3)慢性炎症或淋巴细胞浸润37例(28.7%);(4)纤维性变组织或纤维增生者9例(6.9%)。与病理阳性组相比,病理阴性组患者的胸水蛋白水平、ADA阳性率较低,LDH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及胸水结核抗体、血结核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主要表型为胸膜充血水肿伴粟粒样结节、胸膜散在或多发结节及胸膜增厚、粘连或局限性包裹。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诊断价值,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复杂,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腔镜下表现不如中青年患者典型,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应尽早行胸腔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以减少漏诊、误诊。
马玉炯[3](2020)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主要生理指标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抗结核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是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临床病例,探讨抗结核治疗前后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243例均符合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划分标准,将其分成如下三组,≤44岁分为青年组,45岁至59岁分为中年组,≥60岁分为老年组。根据收集资料的先后节点,将分为治疗前的数据和治疗后的数据。所有入组病例均为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符合纳排标准,接受了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具体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四联治疗方案,采集使用抗结核药物之前以及用药后1周的血液标本,经sysmex2800血分析仪及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收集相关生理指标资料(包含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采用t检验、one-way ANOVA、Mann-Whitney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所纳入243例患者男女比例2.24:1,青中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占比为81.9%,青年组与中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性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纳入的24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前后比较:WBC、TBIL、TBA、ALT、BUN、UA、CR、HB、RBC各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抗结核药物1周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的例数及比例是增加的,而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的病例数是明显下降的。4.使用抗结核药物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小板数量下降的人数略有增加,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数量升高的患者人数一致。5.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暂未见明显异常。6.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后尿素氮及肌酐未见升高,尿酸升高的例数和比例明显增加。结论: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中青年人群比例相对较高。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1周时可能出现的血液系统变化:(1)白细胞下降;(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下降;(3)血小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后水平略高于治疗前。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1周时,在老年组发现治疗后谷草转氨酶较治疗前升高。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1周时可出现血尿酸明显升高。
卜俊珲[4](2020)在《甲基强的松龙对家兔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NF-Y、AQP4、AQP5的影响及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构建结核性胸腔积液家兔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水通道蛋白5(AQP5)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家兔模型的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组织上的动态表达;并通过ELISA法检测家兔模型胸腔积液中干扰素-γ(INF-γ)的浓度,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发病过程观察INF-γ的动态变化;将甲基强的松龙注入胸膜腔内,来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NF-γ浓度及家兔胸膜上AQP4、AQP5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只,实验组(甲基强的松龙注射组)21只。将家兔胸膜腔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悬液建立结核性胸腔积液家兔模型。造模过程中行胸部B超检查,了解其胸腔积液及粘连、纤维板形成的情况。至家兔模型建立成功后,两组家兔模型在第1、3、5、7、10、15、20天时各抽取胸腔积液1次,且同时每次分别处死动物3只并取家兔胸膜组织;每次抽取积液后将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剂量为:1Omg/kg)注入实验组中剩余存活的家兔的胸膜腔内。用ELISA法检测每次抽取胸腔积液中的INF-γ的浓度,并观察其在胸腔积液中的动态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取下的脏层,壁层胸膜组织中AQP4、AQP5的表达;并同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胸膜组织AQP4、AQP5的表达;使用RT-PCR法检测家兔胸膜组织上AQP4基因、AQP5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胸腔积液含量变化情况:从对照组中家兔模型的胸腔积液含量可看出随着时间的递增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到达15天时至最高点,15天后至20天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实验组中,可以看出在第10天后家兔模型胸腔积液的含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在20天时回到与5天时相似的水平。2.胸腔积液中INF-γ浓度变化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中:从第1天到第20天,随着时间增长,胸腔积液中的INF-γ浓度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在第20天,家兔模型胸腔积液中的INF-γ浓度达到峰值。实验组:在前7天内,随着时间增长胸腔积液中INF-γ浓度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但在第7天到第20天间,胸水中的INF-γ浓度呈现出明显下降,并且第7天到第10天呈现出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而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可以看出在前7天内虽然两组中INF-γ的浓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实验组每次检测都要比对照组的胸水中的INF-γ浓度低;第10、15、20天,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家兔动物模型胸腔积液中INF-γ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胸膜组织上AQP4、AQP5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发现,AQP4、AQP5在脏层胸膜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内的表达要比壁层胸膜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内的表达丰富,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后,甲基强的松龙的对胸膜组织中AQP4、AQP5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胸膜组织上AQP4mRNA、AQP5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实验发现,实验组胸膜组织上AQP4mRNA、AQP5mRNA的表达要比对照组胸膜组织上AQP4mRNA、AQP5mRNA的表达程度低。[结论]1.经家兔胸腔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悬液能够成功建立家兔结核性胸腔积液模型。2.甲基强的松龙在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产生过程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AQP4、AQP5在脏层胸膜上的表达要比壁层胸膜丰富4.甲基强的松龙可以对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上AQP4、AQP5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5.甲基强的松龙能够降低胸腔积液中INF-γ的浓度,并在用药的第7天后效果较为明显。
何司琪[5](2020)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实验诊断与预后评估》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胸腔积液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联合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背景与目的 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是在结核高发地区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临床上TPE通常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胸腔积液理化指标来诊断的。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诊断TPE较为准确且被临床认可的辅助指标之一。近年来,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us infection,T-SPOT.TB)成为诊断结核病的热点方法,本部分探讨胸腔积液T-SPOT.TB联合ADA检测在T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9年1月6月疑诊结核性胸腔积液102例,最终确诊分结核性胸腔积液组83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19例,分析胸腔积液T-SPOT.TB和ADA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确诊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 在本研究中,ADA诊断率75.49%、敏感性71.08%、特异性94.74%,胸腔积液T-SPOT.TB诊断率92.16%、敏感性97.59%、特异性73.68%。联合组诊断率93.14%。胸水ADA、胸腔积液TB-SOPT.TB、联合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CI95%,0.7410.917)、0.856(CI95%,0.7350.978)、0.862(CI95%,0.7410.983),联合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胸腔积液T-SPOT.TB和ADA联合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第二部分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腔积液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背景与目的 研究表明,特殊感染部位的单个核细胞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较高的γ干扰素释放反应,因此,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胸腔积液T-SPOT.TB诊断TPE比外周血T-SPOT.TB更具有卓越的诊断价值。考虑到多数患者因胸腔积液出现临床症状就诊,需胸腔闭式引流术缓解症状。因而,在诊治TPE的同时,亟需探讨诊断TPE临床路径的横断面研究,本部分将分析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腔积液T—SPOT.TB对T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广州市胸科医院疑似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78例,最终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31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7例。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中,闭式胸膜活检术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59%、100.00%、100.00%、48.95%;胸腔积液TB-SOPT.TB分别为83.97%、80.85%、92.97%、76.00%;二者联合诊断则分别为97.71%、80.85%、93.43%、92.68%。胸膜活检术、胸腔积液TB-SOPT.TB、联合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CI95%,0.7530.873)、0.858(CI95%,0.7870.930)、0.889(CI95%,0.8200.958),联合组的诊断效能高于胸膜活检组及胸腔积液TB-SOPT.TB组。结论 闭式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腔积液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有助于提?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便捷、精准、规范的临床诊断路径。第三部分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背景与目的 一般而言,TPE抗结核治疗6周后,胸腔积液将逐渐减少、好转。但从文献的报道和我们的临床实践来看,TPE预后不一,部分患者抗结核治疗后TPE仍可引起壁、脏层胸膜粘连、包裹性积液、胸膜结核瘤、胸膜纤维化或脓胸,造成该病迁延不愈、肺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临床常将上述情况统称为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此外,TPE治疗还面临新的挑战,如耐药结核病增多、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其他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等,这可能致使TPE预后不良发生率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初诊TPE患者时,应高度关注可能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实现在抗结核标准方案基础上,综合运用不同干预策略,减少TPE预后不良的发生。本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初次确诊为TPE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生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旨在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首次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随访结局,分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多个观察指标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随访入组242例。其中男196例,女46例,男:女=4.26:1,平均年龄37.67±15.99岁。45.87%(111/242)为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双侧胸腔积液、胸水量、网状分隔(超声征象)、治疗前胸膜增厚、血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乳酸脱氢酶、胸水淋巴细胞比例、胸水乳酸脱氢酶、胸水葡萄糖、胸水腺苷脱氨酶、结核菌耐药是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37%(13/242)TPE患者存在抗结核药物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是双侧胸腔积液、网状分隔、胸水乳酸脱氢酶、结核菌耐药。根据上述4个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其ROC面积为0.867(95%CI,0.8210.913)。结论 发生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人群比例不低。双侧胸腔积液、网状分隔、胸水乳酸脱氢酶、结核菌耐药是引起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综合多因素评价其拟合效果好。
郭文霞[6](2020)在《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就是结核病,我国是位于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位结核病负担相对较重的国家。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是结核病中相对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结核性胸膜炎在同期结核病住院率占3.2%-7.0%,九十年代已攀升至10.9%,速度之快令人不禁愕然。因此,结核性胸膜炎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在整个结核病管理工作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研究标明,部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会并发肺内结核。但是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肺结核病,发病机制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相关的代谢物质作用到高度敏感状态下的胸膜腔内而呈现出来的炎症反应。结核性胸膜炎目前在治疗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部分病人遗留胸膜肥厚粘连,一部分病人包裹性积液比较多,均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诸多原因导致了为数众多的结核性的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尽可能及早引流完胸腔积液,对于已经形成了包裹积液的病人,目前可以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肝素、激素等药物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内科胸腔镜、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等治疗方法,外科介入治疗大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且有一定的创伤。本研究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病人依从性较好,且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目的:探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放置引流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进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观察最终疗效。方法:选取邢台市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临床诊断(部分病人胸膜活检后病理明确诊断)的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人数为30例。根据设计要求加入一组回顾性数据,选取邢台市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部分病人胸膜活检后病理明确诊断)的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均为初治病人,包括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30岁。三组纳入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存在差异,但是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行每周2-3次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及激素治疗,试验组为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放液,每周1次注入尿激酶治疗。回顾组30例病人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B超下定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次1次/周治疗。观察三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改善情况、肺功能恢复及治疗有效率,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实施统计学比较。结果:1.症状好转所需时间(1)发热消退所需时间:试验组为4.00±0.39天,对照组为8.21±0.42天,回顾组为5.51±0.45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痛、胸闷以及其他不适感觉消失所需时间:试验组是21.26±0.72天,对照组是36.13±1.39天,回顾组是24.70±0.79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减少至自身吸收所需时间试验组是5.04±0.05天,对照组是13.40±0.68天,回顾组是7.34±0.46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胸腔穿刺抽液困难的有5例,有1例出现了严重的包裹性胸腔积液,6个月之后,对其进行了胸膜剥脱手术。3.胸膜肥厚度经强化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胸膜厚度为2.51±0.28mm,对照组为5.60±0.48mm,回顾组为4.32±0.48mm,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功能恢复情况试验组的VC、FEV1/FVC的预计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及回顾组(P<0.05);5.治疗有效率通过胸部CT比较强化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及治疗组的有效率,试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回顾组为96.67%。三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回顾组治疗前后胸膜肥厚黏连明显减轻,压缩的不张肺有所恢复,但试验组更优于回顾组。对照组胸膜肥厚黏连较前减轻不明显,压缩的不张肺恢复较慢。使用纤维溶解药物对试验组及回顾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结论:1.在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予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置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方法较难解决的部分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黏连的问题;2.传统方法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程度、肺功能恢复、治疗有效率及降低胸膜剥脱率等方面均劣于试验组;3.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置管放液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能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胸膜剥脱发生率,较好的恢复患者肺功能,改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总之,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内置管放液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疗效及依从性较好,并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倪明月[7](2019)在《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位于我国传染病的第二位,结核病患者通常伴有代谢异常。本研究探讨肺结核患者存在骨代谢(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营养状况的异常,通过分析其异常是否可以用于评估结核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指标;为进一步通过补充维生素D3、钙及室外运动等改善骨代谢的方法,及改善营养失衡,判断是否有利于结核病患者的恢复,甚至可以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等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07月0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125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男91例,女34例;按年龄分组,其中18-39岁组:男18例,女12例;40-59岁组:男24例,女11例;60-79岁组:男49例,女11例。95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中,男57例,女38例;按年龄分组,18-39岁组:男11例,女9例;40-59岁组:男20例,女15例;60-79岁组:男26例,女14例。同时纳入120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56例;按年龄分组,18-39岁组:男10例,女10例;40-59组:男15例,女35例;60-79组:男29例,女21例。实验室检查:(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测定钙磷等,在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计算钙磷元素指标的中位数(四方位数),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与对照组钙磷元素之间的差异,初步探讨钙磷元素与肺结核的关系;(2)测定碱性磷酸酶在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计算ALP指标的中位数(四方位数),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与对照组各元素之间的差异,初步探讨碱性磷酸酶与肺结核的关系;(3)测定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前白蛋白(pre-serum albumin)在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数值,计算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指标的中位数(四方位数),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与对照组各数值之间的差异,探讨白蛋白与肺结核的关系。结果:1钙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钙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钙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钙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磷测定结果:(1)18-39岁组:复治肺结核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初治肺结核组磷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磷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磷测定值有差异(P<0.05),并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亦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ALP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复治肺结核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初治肺结核组ALP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ALP测定值有差异(P<0.05),并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亦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4白蛋白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白蛋白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白蛋白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白蛋白测定值均有显着差异(P<0.001);5前白蛋白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前白蛋白测定值均有显着差异(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前白蛋白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并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亦有差异(P<0.05);(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前白蛋白测定值均有显着差异(P<0.001);结论:各年龄段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钙、磷元素和碱性磷酸酶均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提示肺结核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各年龄段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提示肺结核患者存在营养状况异常。初治肺结核和复治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钙磷元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和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差异,尤其是血清磷元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和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显着(P<0.01),提示复治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及营养状况异常程度更为明显。
邓甜甜[8](2019)在《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十枣汤联合顺铂对恶性腹水、恶性胸水动物模型的作用及生存期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取40只昆明种小鼠,复制艾氏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另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十枣汤,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中药+顺铂组灌胃十枣汤加腹腔注射顺铂,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第11d处死动物。记录小鼠体质量,测量腹水量及脾和胸腺的重量,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2.取40只昆明种小鼠进行生存期实验,复制艾氏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给药方式同上,给药直至动物死亡。观察并记录小鼠死亡日期,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命延长率。3.取40只Wistar大鼠,复制恶性胸水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中药组灌胃十枣汤,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中药+顺铂组灌胃十枣汤加腹腔注射顺铂,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第9d处死动物。测量大鼠腹水量及脾和胸腺的重量,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以CD31、CD34标记胸膜组织微血管,观察其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腹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脾脏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顺铂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IFN-γ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TNF-α、VEGF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存期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生命延长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生命延长率最高。3.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胸水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2、IFN-γ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VEGF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NF-κB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药+顺铂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脾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顺铂组胸腺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D31标记检测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34标记检测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中药+顺铂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肿瘤微血管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腹水,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FN-γ含量,降低TNF-α、VEGF含量有关;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显着延长恶性腹水小鼠生存期;十枣汤与顺铂联用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胸水,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2、IFN-γ含量,降低TNF-α、NF-κB、VEGF含量,降低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减少浆液渗透面积有关。
任菊香,刘震霞,韩永战,徐娟娟,赵瑞[9](2019)在《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给予口服抗结核化疗、胸腔注射尿激酶、胸水引流等治疗;联合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注射地塞米松,10 mg/d。比较两组胸液完全吸收时间、胸水引流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比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胸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治疗期间胸水引流液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 <0.05);两组胸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着降降低(P <0.05),且联合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胸膜粘连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快速促进胸水的吸收,减轻胸膜增厚,降低胸膜粘连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黄楚栓,周锐,张高,詹少锋,刘小虹,刘建博[10](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为综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组)vs单用抗结核化疗方案(对照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推荐的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共1 4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OR=4.80,95%CI[3.15,7.30],P <0.000 01),减少患者胸膜粘连及增厚(OR=0.22,95%[0.11,0.45],P<0.000 01)。不良反应方面,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方案能减少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OR=0.26,95%CI[0.15,0.44],P <0.000 01)及胃肠道反应(0R=0.28,95%CI[0.11,0.67],P=0.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患者胸膜粘连及增厚,减少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但因纳入的RCTs数量和质量有限,本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二、三种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83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83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胸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2.1 结核性胸膜炎的流行现状 |
2.2 病因机制 |
2.2.1 迟发型变态反应 |
2.2.2 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袭胸膜 |
2.3 临床主要诊断依据 |
2.3.1 临床表现 |
2.3.2 影像学辅助诊断 |
2.3.3 实验室辅助诊断 |
2.3.4 免疫学诊断 |
2.3.5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 |
2.3.6 胸膜活检 |
2.3.7 其他 |
2.4 治疗 |
2.4.1 一般治疗 |
2.4.2 抗结核药物治疗 |
2.4.3 胸腔穿刺抽液 |
2.4.4 糖皮质激素治疗 |
2.4.5 胸腔稀释方法 |
2.4.6 胸腔注入药物 |
2.4.7 免疫治疗 |
2.4.8 微波治疗 |
2.4.9 局麻下胸腔镜介入治疗 |
2.4.10 外科治疗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一般资料 |
3.1.2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 |
3.1.3 试验操作步骤 |
3.1.4 拔管指征与胸膜厚度测量 |
3.2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症状 |
4.3 3组胸腔积液病灶部位 |
4.4 3组病例住院时间、胸腔积液充分引流时间和胸水引流量 |
4.5 3组病例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及脱落细胞 |
4.6 血液学检查 |
4.7 胸膜厚度及包裹粘连情况 |
4.8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的并发症或副作用 |
第5章 讨论 |
5.1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一般情况 |
5.2 临床表现及胸腔积液引流情况 |
5.3 相关化验 |
5.4 胸膜厚度、包裹粘连及不良反应情况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型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CACT |
前言 |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主要生理指标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文献回顾 |
1.结核分枝杆菌概述 |
2.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
3.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代谢及作用机制 |
4.几种常见生理指标异常的评判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3.1 三组患者年龄组成及性别构成比例 |
3.2 入组患者其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 |
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 |
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比较 |
3.5 三组患者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比较 |
3.6 入组患者治疗前后异常值范围的构成 |
4.讨论 |
5.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甲基强的松龙对家兔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NF-Y、AQP4、AQP5的影响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实验诊断与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的缩略语(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胸腔积液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联合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腔积液结核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结核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资料来源 |
2.研究对象 |
3.治疗方案 |
4.检查方法 |
5.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十枣汤急性毒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药品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急性毒性实验 |
3 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 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恶性腹水动物模型建立 |
2.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4 一般状态观察 |
2.5 腹水量检测 |
2.6 脏器指数检测 |
2.7 IL-2、TNF-α、IFN-γ、VEGF含量检测 |
2.8 生存期观察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一般状态观察 |
4.2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
4.3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腹水量的影响 |
4.4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5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血清中IL-2、TNF-α、IFN-γ、VEGF含量的影响 |
4.6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
第三部分 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胸水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1.5 主要溶液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制备 |
2.2 恶性胸水动物模型建立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 胸水量检测 |
2.5 脏器指数检测 |
2.6 IL-2、TNF-α、IFN-γ、VEGF、NF-κB含量检测 |
2.7 CD31和CD34 表达检测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水量的影响 |
4.2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3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水中IL-2、TNF-α、IFN-γ、VEGF、NF-κB 含量影响 |
4.4 十枣汤联合顺铂对大鼠胸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十枣汤源流发展 |
2 十枣汤服法特色 |
3 十枣汤临床应用 |
3.1 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 |
3.2 十枣汤治疗腹腔积液 |
4 十枣汤毒性研究 |
5 恶性腹水实验结果讨论 |
5.1 恶性腹水中医辨证论治 |
5.2 恶性腹水形成机制 |
5.3 恶性腹水与免疫因子IL-2、IFN-γ的关系 |
5.4 恶性腹水与新生血管 |
5.5 对生存期影响 |
6 恶性胸水结果讨论 |
6.1 恶性胸水中医辨证论治 |
6.2 恶性胸水形成机制 |
6.3 恶性胸水与免疫因子IL-2、IFN-γ的关系 |
6.4 恶性胸水与NF-κB/VEGF信号通路 |
6.5 恶性胸水与微血管密度(MVD)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治疗方案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和引流液量比较 |
2.2 两组胸膜厚度和粘连情况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
1.4.1 文献提取 |
1.4.2 质量评价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2.3.2 胸膜粘连及增厚的Meta分析 |
2.3.3 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
2.3.4 敏感性分析 |
2.3.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四、三种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83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胸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研究[D]. 秦卫. 吉林大学, 2020(08)
- [2]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下表型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D]. 秦菱涔.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主要生理指标变化分析[D]. 马玉炯.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甲基强的松龙对家兔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NF-Y、AQP4、AQP5的影响及作用[D]. 卜俊珲.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5]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实验诊断与预后评估[D]. 何司琪.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D]. 郭文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D]. 倪明月. 皖南医学院, 2019(01)
- [8]十枣汤联合顺铂干预恶性腹水、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D]. 邓甜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9]胸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 任菊香,刘震霞,韩永战,徐娟娟,赵瑞. 西南国防医药, 2019(05)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Meta分析[J]. 黄楚栓,周锐,张高,詹少锋,刘小虹,刘建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