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nurse的爱抚》(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辰[1](2021)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长难句翻译实践报告 ——以《解码你的猫》(节选)为例》文中认为
林秀彬[2](2021)在《咨询过程中效果相关因子 ——基于文本挖掘和集合论方法的文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效果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对心理咨询作用机制的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尽管研究者和实践者掌握了大量与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相关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促成等量的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进步,原因之一是心理咨询研究和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断裂带(Goldfried,2019)。而连接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的纽带之一,就是使用心理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文本数据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直接使用文本数据进行研究的难度高、分歧大,是造成研究和实践鸿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新的技术路线,尝试突破当前研究方法对文本研究的限制,以期在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之间搭起沟通桥梁。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一般的质性方法、质性对比研究、基于文心(Textmind)词典的词类特征分析,以及基于主题模型的文本分析四种方法,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文本,尤其是咨询师文本展开探索。每个研究均试图获取两个层面的信息:(1)该方法能否通过研究咨询文本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什么样的咨询会谈内容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具体研究设计如下。研究一:旨在得到咨询师在咨询会谈中的回应质量标准。使用一般的质性方法,邀请2位有经验的咨询师从60篇咨询会谈的逐字稿中,标记出咨询师的“高质量”和“低质量”回应,并通过交叉分析,利用归纳法总结咨询师高、低质量回应的文本特征。结果发现,有经验的咨询师更容易做出高质量回应,也更容易无视当事人谈话内容、持续转移话题;聚焦情绪的咨询师回应更容易被评价为高质量回应,而聚焦问题的咨询师回应中较少出现高质量回应;归咎于当事人、没能听懂当事人的话就急于回应,以及提问让当事人难以回答,是咨询师的低质量回应中最常见的问题。研究二:旨在考察哪些变量影响工作同盟的建立。使用基于集合论的模糊集质性对比研究方法,以工作同盟为结果变量,通过研究一得到的关键要素和当事人初始症状严重性等变量对研究一中10个个案的50次会谈进行分析,找到能够区分不同水平工作同盟的条件组合。结果发现,咨询师在会谈中的表现与当事人的初始症状共同影响了咨询会谈的工作同盟质量;在四种高质量工作同盟的条件组合中,有三种条件组合的当事人都表现为初始症状水平较低,而另一条件组合的当事人初始症状较为严重,这要求咨询师在会谈中不犯错,且当事人在会谈后体验到的积极性和唤起较低;如果咨询师在会谈中不断犯错且没有高光表现,那么无论当事人的初始症状严重性如何,咨询会谈的工作同盟水平都比较低。研究三:旨在寻找适合心理咨询文本基于“文心”词典数据的分类方法,并构建分类器区分咨询效果。使用文心词典指标分析心理治疗文本,采用两种有监督的分类算法(线性判别分析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两种无监督的分类算法(主成分分析和学生氏分布随机临近嵌入算法),对224篇咨询会谈的逐字稿文本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线性判别分析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这两个有监督的算法,都能够对咨询效果进行较好的分类,但尚未达到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水平,这表明有可能通过使用一种分类器来读取咨询会谈逐字稿,从而直接判断咨询效果好坏;无监督的算法中,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咨询效果几乎没有关联,学生氏分布随机临近嵌入算法(t-SNE)的分类能够使同等效果的咨询会谈聚拢为多个不同的簇,这表明同等效果的咨询会谈可能表现为不同的风格。研究四:旨在考察可否通过文本向量化和分类计数对咨询师回应的质量和会谈主题进行评估。首先,使用文本向量化算法对研究一的标注结果进行处理,并采用多种文本向量化算法和分类算法,比较对咨询师回应文本的分类效果。结果显示,几种分类器的分类效果相当,F1测度指标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效果较好;这些分类器的总体分类效果不逊于目前已有的使用机器分类的其他研究,可尝试在督导不足的情况下应用于心理治疗师的训练,即通过机器对咨询师的回应质量做出判断,为咨询师提供反馈来进行咨询会谈练习,但是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同时,研究四还使用咨询师的会谈文本对咨询师回应文本的主题萃取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事人的主诉问题;咨询师文本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咨询师的语言特色,但由于数据与聚类方法适配性不够好,后续研究还需要积累质量更高、数据量更大的数据库;咨询师回应文本的聚类结果还提示,可以通过主题算法直接归总咨询焦点和主诉问题,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咨询会谈数据,以供进一步研究。
李茗之[3](2021)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指导下《爱的剖析》(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为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源语材料选自丽莎·阿璧娜妮西的《爱的剖析》(All about Love:Anatomy of an Unruly Emotion)一书。该书取材作者与其家人和朋友的相处经历,以及一些心理学家、小说家和剧作家的着作,阐述了贯穿人们一生的爱的各种困境矛盾——从激荡的爱情到婚姻、家庭、友情。本文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为指导,结合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安德鲁·切斯特曼在列维、图里等人的翻译规范理论架构之上,系统地提出翻译规范对译者的决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翻译规范划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并将后者切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在翻译规范理论框架下,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策略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为译者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翻译策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译者可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如本文采取的句法策略中的词性转换、改变句子结构等;语义策略中的抽象化、具体化、上下词关系改变等;语用策略中的文化过滤和改变译者可见度等。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译文遵循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的要求。译者将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作为其人文科学文本翻译的理论指导,同时选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处理信息流通不畅的长难句等翻译难点,在忠实文本的基础上最大化传意。
徐钰珊[4](2021)在《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制定有关干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沈阳市六所护理院校共1110名实习护生,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量表、工作场所暴力具体情况调查表、开放性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使用类统计分析法分析实习护生回答的开放性问题。结果:沈阳市实习护生在其整个实习期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暴露率为31.45%,暴露率较高;其中情感虐待暴露最多,为29.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热爱护理事业”(OR=2.133,P=0.002)、“确定或不清楚学校/医院有无专门工作场所暴力处理机构”(OR=1.962,P=0.009)、“知晓能力”(OR=1.029,P=0.013)是遭受暴力的危险因素,“应对能力”(OR=0.959,P=0.001)和“组织支持”(OR=0.909,P=0.004)是遭受暴力的保护因素;应对资源总分为74.00(59.50,92.00),知晓能力、预见能力、应对能力、组织支持得分分别为24.00(18.00,30.00)、17.00(13.00,22.00)、26.00(21.00,32.00)、8.00(6.00,1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本地人”“事前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实习时,医院有无相关教育”“开展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教育的需要性”“暴露于工作场所暴力”是影响实习护生WPV应对资源的主要因素。实习护生们通过“现状”“感悟”“展望”三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观点。结论:沈阳市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需要得到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其应对资源程度也有上升空间。管理者和教育者可根据工作场所暴力和应对资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实习护生们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和呼吁,采取对应措施如制定课程和相关干预等,提高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能力,降低工作场所暴力的暴露率和负面影响。
余明立[5](2021)在《女性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组织支持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我国护士群体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工作风险性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容乐观。本研究旨在调查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现状、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抽样过程分多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是随机抽样。我们从辽宁省的五个地区(东、西、北、南和中心),每个地区随机抽取2家三级甲等医院,然后从每家医院随机抽取70名女性护士。然后将含有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自尊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的问卷分发给每名调查对象,以评估她们的人口和工作状况、工作场所暴力、自尊、组织支持感和幸福感水平。最后回收的问卷中有606份是有效的,达到了86.6%的有效回收率。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来比较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工作特征上的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用来探索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的探索用的是分层多元回归,该方法也用于探索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场所暴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自尊在组织支持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应用PROCESS macro for SPSS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并对组织支持感、自尊在工作场所暴力与主观幸福感中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本次调查中女性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为8.27±2.64;婚姻状况、每周工作时间、夜班和护患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工作场所暴力、组织支持感、自尊是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子;工作场所暴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组织支持感所中介,组织支持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自尊所调节,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场所暴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了自尊的调节。结论:女性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在组织层面上,工作场所暴力和组织支持感可能是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子,且工作场所暴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组织支持感所中介;在个体层面上,自尊也是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子,且自尊在组织支持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医院管理者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工作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安全和谐的护理环境,提高护士的待遇福利,合理安排轮班制度,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高护士的组织支持感;通过积极应对策略、自信心训练等措施提高护士的自尊水平,最终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
余静[6](2020)在《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检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编制《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测评与检验,考量该问卷在早产儿父母人群中的适用性,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提供科学的测量工具。方法:1.形成初始问卷:首先,采用文献回顾法,检索与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主题相关的文献,经过对文献的筛选与评价后对文献主题进行汇总,初步确定《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的主要维度。其次,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名出院后的早产儿父母进行电话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维度进行验证与完善。最后,结合文献回顾、电话访谈、课题组讨论的结果,参考相关书籍与量表拟定问卷初始条目池,形成初始问卷。2.形成正式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7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函询,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及意见协调系数,根据条目筛选原则:条目相关性赋值均值(MJ)>4、条目满分率(KJ)>20%、变异系数(CV)<0.25对条目进行筛选,并参考专家意见对初始问卷内容进行修订与完善,形成正式问卷。3.问卷的测评与检验: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样本量为问卷条目数的5-10倍,选取300位早产儿父母作为基础人群对问卷进行测评,采用临界比值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构建效度,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条目,形成最终问卷。采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与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评定问卷内容效度,Cronbach’sɑ系数、折半系数分析问卷信度。结果:1.初始问卷结果:(1)经筛选与评价后纳入文献24篇,其中质性研究13篇,描述性研究11篇,文献质量均为B级,提炼出5个主题作为问卷的主要维度,分别是早产儿照护知识与技能、压力与应对、亲职状态、外界支持及家庭功能。(2)根据访谈资料提炼出2个主题,主题一“早产儿父母的主要应对问题”包括喂养不顺利、照护知识与技能欠缺、普遍的焦虑与不确定感、育儿信息支持不足几个方面,这与问卷维度“早产儿照护知识与技能”、“压力与应对”、“外界支持”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主题二“早产儿父母的适应性变化”包括早产儿父母照护知识与技能的成熟、父母角色的成长,这与问卷维度“亲职状态”、“外界支持”有一定的关联。2位早产儿母亲表示在照护问题上与家人存在分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情绪焦虑,这说明良好的家庭支持对有利于缓解早产儿母亲的焦虑,因而,“家庭功能”维度的设立是可行的。(3)结合文献回顾、电话访谈、课题组讨论的结果,参考相关书籍与量表初步拟定了包括5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74个三级条目的初始问卷。2.德尔菲函询结果:完成了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中专家的应答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40,提出建议率分别为76.47%、52.94%,第一轮函询中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88、0.266、0.274,第二轮函询中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50、0.122、0.221。经修订与完善后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55个三级条目的正式问卷。3.问卷测评结果:共发放293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7.71%,各条目的临界比值为0.135-13.010,各条目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r为0.038-0.886。删除5个无效条目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8个共同因素作为问卷维度,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9.864%,各因素的权重值为0.044-0.429。最终形成的问卷包含8个维度,分别为早产儿照护技能、父母角色适应、亲子关系、家庭功能、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外界支持、早产儿保健知识,共40个条目。4.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整个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为0.916、折半信度为0.845,各维度的Cronbach’sɑ系数为0.724-0.906,折半信度为0.712-0.897。问卷整体的内容效度(S-CVI)为0.946,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I-CVI)为0.824-1.000,校正后的Kappa值为0.823-1.000。结论:1.《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包含八个基本维度,分别是早产儿照护技能、父母角色适应、亲子关系、家庭功能、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外界支持、早产儿保健知识,共40个条目。经验证,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过程规范、内容合理,适用于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的评估。
宋琳[7](2020)在《翻译中的叙事再现 ——小说《渴望》(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论文选取的翻译实践原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张岚首篇中篇小说《渴望》中的节选章节,原文作者运用了多重叙事手法,令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使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说翻译的灵魂在于原作风格的再现。一部成功的小说必定包含着作者匠心独运的叙事手法,因此对于小说翻译而言,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小说内容的同时,还应力求再现原作的叙事特征,还原其风格韵味及审美价值。因而,译者将如何在译文中最大程度地再现本篇小说的叙事风格作为了本次翻译实践的核心目标。本篇小说在时间叙事上,现在时和过去时相互交错的非线性时间叙事手法正体现了少数族裔女性所特有的时间观念,对此,译者在翻译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增加时间标记和弱化时间差异的方法;从空间角度来看,原作多处为读者交替展示了物理和心理双重空间,鉴于此,译者在翻译中十分重视对空间关注点的转换,时而强调物理空间,时而突出感知的心理空间;此外,小说作者还试图通过幽灵叙述的方式,向读者传达难以言说的生活现实,导致故事中的生者和死者在现实与梦境中来回穿梭,为此,译者翻译时在叙事视角的处理上,对人物视角和全知视角的作用给予了同样的关注。通过以上做法,译文在极大程度上复原了原作的叙事风格和艺术魅力。通过本次实践,笔者充分意识到了小说翻译中叙事风格再现的重要性及其困难,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翻译实践的认识。笔者希望此实践报告中对再现小说叙事特征的翻译手法所进行的探索能够对其他从事类似文本翻译的译者或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张倩颖[8](2020)在《聚焦解决模式对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家庭关怀度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与家庭关怀度现状。2、分析COPD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其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3、探讨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COPD患者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4、研究聚焦解决模式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提高家庭关怀度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方法第一部分描述性研究中,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抽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内蒙古某三甲医院呼吸科A、B区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0名。研究工具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在患者入院当天开展问卷调查。对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进行统计描述,了解现状;分析COPD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其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为下一步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第二部分类实验研究中,采取便利抽样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抽取前期描述性研究中80名COPD患者作为干预对象,为避免环境干扰,将A、B区按抽签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计40名。对照组以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干预组在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上联合聚焦解决模式实施干预。住院期间每位患者接受干预次数为2-3次;出院后1-3个月(即在第2、4、6、8、10、12周)进行随访,共随访6次。分别在患者入院当天,出院3个月月末(即第12周)发放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值变化。结果第一部分描述性研究中1、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现状在前期描述性研究中,共发放110份问卷,有效回收110份。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总分33.71±6.25分,其中自我感受负担处于轻度31例,中度59例,重度20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8.2%、53.6%、18.2%;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由条目1到条目10得分分别为3.69±0.82、3.29±0.95、4.05±0.82、3.07±1.09、2.93±0.86、3.68±0.73、3.30±0.94、3.35±0.98、2.74±1.11、3.62±0.77;经济、情感、身体维度得分分别为4.05±0.82、13.12±4.08、16.55±4.7;患者家庭关怀度总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4.75,7.25)分,其中家庭功能良好39例,中度障碍68例,重度障碍3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5.5%、61.8%、2.7%;量表条目由条目1到条目5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1,2)、1(1,2)、1(1,2)、1(1,2)、1(0,1)。2、COPD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其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COPD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中: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患病时间、住院次数、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照顾者年龄、照顾者工作情况、照顾时间以及照顾者健康状况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疾病了解情况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COPD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中:患者年龄、患病时间、住院次数、疾病严重程度、照顾者年龄、照顾者工作情况与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3、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呈负相关。第二部分类实验研究中聚焦解决模式对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家庭关怀度影响的研究1、干预过程中有自动退出1人,失访3人,最终共76人完成护理干预,其中干预组37人,对照组39人。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家庭关怀度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COPD患者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负担加重心理,自我感受负担与患者年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疾病了解情况等影响因素相关。此外,自我感受负担程度与其家庭关怀度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医护人员要重视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家庭关怀度的关注度,协调二者的关系。2、聚焦解决模式对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升家庭关怀度具有积极意义。日后医护人员应该利用聚焦解决模式激发患者自身优势和潜力,缓解自我感受负担。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为从提高家庭关怀度的角度减轻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供借鉴。
奚凯雯[9](2020)在《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及集束化护理理念为指导,初步构建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方法:在全面检索相关指南基础上,通过对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照护者、医护人员等利益相关人群的质性访谈明晰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现状,形成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关键问题;继而,对聚焦关键问题相关证据进行查找、内容分析和证据整合,结合多伦多乳腺癌信息需求问卷的量性调查结果调整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形成方案初稿;最后,使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评价目标人群对方案适用性,并据此调整方案和确定最终实践方案维度及条目。结果:(1)指南检索未发现国内外针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指南,纳入以老年围术期、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为目标人群的13篇质量等级为B级以上指南,提取归纳相关护理措施。(2)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护理实践缺乏老年人群特异性,而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多表现出害怕影响家庭的心理负担、对诊疗过程的信息匮乏、康复效果不理想、护理配合能力不足等显着特征,据此确定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聚焦问题为“心理评估及干预”、“健康教育策略”、“患肢功能锻炼计划”与“照护者照护能力评估”。(3)根据聚焦问题检索获取22篇原始文献推荐意见,补充第一部分指南推荐条目,形成方案涉及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院评估及宣教等内容。(4)量性调查显示,144例老年组信息需求总分为201.74±28.83分,与118例非老年组总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信息需求体现在不同维度上,老年患者对伤口护理及治疗副作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寻求社会帮助或支持、检查意义及结果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等涉及医学名词方面需求明显降低,且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照护及治疗选择相关信息需求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关注特点调整方案中健康教育策略。(5)经两轮专家咨询,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结论:本研究结合老年患者特点及护理现状,综合现有证据,以科学、透明、严谨的准则初步构建《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老年乳腺癌人群围术期护理提供指导意见。
罗琳[10](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二、《感受nurse的爱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受nurse的爱抚》(论文提纲范文)
(2)咨询过程中效果相关因子 ——基于文本挖掘和集合论方法的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对心理治疗效果与疗效因子的争论与共识 |
2.1.1 对心理治疗效果的共识——心理治疗疗效的证据 |
2.1.2 对心理治疗疗效因子的争论 |
2.2 过程-效果研究为澄清疗效因子所做的努力 |
2.2.1 对基于量表的过程变量的黑箱式研究 |
2.2.2 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 |
2.2.3 对改变的过程技术、事件研究 |
2.3 过程-效果研究的方法学迷思 |
2.3.1 “黑箱里面有什么”?“是什么”到“怎么做”的断裂带 |
2.3.2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访谈数据中的“缺失值” |
2.3.3 “越多越好”氛围下的两难困境 |
2.3.4 定“量”容易定“质”难,治疗性回应的质量差异 |
2.4 “地平线上”的可能性 |
2.4.1 基于词典的词频统计 |
2.4.2 基于文本挖掘的特征分类 |
2.4.3 质性对比研究(QCA) |
2.5 小结 |
2.5.1 已有的方法尝试和结论 |
2.5.2 现有的研究困境 |
3 问题提出及初步研究思路 |
3.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3.1.1 问题提出 |
3.1.2 研究意义 |
3.2 初步研究设计与思路 |
4 研究一: 咨询师回应质量差异评价标准的质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材料 |
4.2.2 研究工具 |
4.2.3 相关伦理问题的处理 |
4.2.4 研究程序 |
4.3 结果 |
4.3.1 基本编码结果 |
4.3.2 不同编码间的关系 |
4.3.3 高低质量回应的语言特征 |
4.4 讨论 |
4.4.1 谁更可能产出高质量的回应 |
4.4.2 高质量的回应具备何种特征 |
4.4.3 研究价值与限制 |
5 研究二: 工作同盟析因研究:基于集合论的比较分析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分析方法 |
5.2.2 分析对象及数据来源 |
5.2.3 变量测量 |
5.2.4 分析工具 |
5.3 研究结果 |
5.3.1 描述统计结果 |
5.3.2 单因素必要性分析 |
5.3.3 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真值表) |
5.4 讨论 |
5.4.1 咨询师回应与工作同盟 |
5.4.2 当事人状态与工作同盟 |
5.4.3 当事人会谈后感受与工作同盟 |
5.4.4 本研究的价值与限制 |
6 研究三: 咨询过程-效果差异的文心词典指标探索 |
6.1 研究思路 |
6.2 研究材料 |
6.2.1 咨询效果测量和逐字稿分析工具 |
6.2.2 文本处理和数据分析工具 |
6.2.3 研究数据 |
6.3 数据分析思路 |
6.4 研究过程及结果 |
6.4.1 数据清洗与归一化处理 |
6.4.2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PCA的咨询效果区分效力 |
6.4.3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T-SNE的咨询效果区分效力 |
6.4.4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LDA的咨询效果区分效力 |
6.4.4.1 基于咨询师数据的LDA降维效果 |
6.4.4.2 基于当事人数据的LDA降维效果 |
6.4.5 文心词典词类特征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对咨询效果预测力 |
6.5 讨论 |
6.5.1 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的比较 |
6.5.2 有无监督模型的比较 |
6.5.3 渡渡鸟效应的语言风格解释 |
6.5.4 未来的应用前景 |
6.5.5 当事人的语言更具价值 |
7 研究四: 咨询师会谈中语言特征差异的初步探索 |
7.1 研究思路 |
7.2 研究材料 |
7.2.1 文本处理和数据分析工具 |
7.2.2 研究数据 |
7.3 数据分析思路 |
7.3.1 “高质量回应”、“低质量回应”文本数据 |
7.3.2 整个咨询会谈的文本数据 |
7.4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
7.4.1 “高质量回应”、“低质量回应”文本数据的分析结果 |
7.4.2 整个咨询会谈的文本数据的聚类结果 |
7.5 讨论 |
7.5.1 使用机器学习对咨询师回应特征的分类情况 |
7.5.2 对咨询师回应进行特征和主题提取的结果 |
7.5.3 研究价值与限制 |
8 结论 |
8.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8.1.1 对咨询师回应质量从差异标准的研究 |
8.1.2 基于集合论方法对工作同盟的析因研究 |
8.1.3 咨询过程-效果差异的词类指标探索 |
8.1.4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咨询师语言特征差异的初步探索 |
8.2 研究意义与临床启发 |
8.3 研究限制与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研究一部分编码结果示例(节选) |
附录2: 研究二真值表 |
附录3: 文心词典词类、英文缩写(数据标签)、总词数 |
附录4: 文心词典(节选) |
附录5: 文本清洗代码示例 |
附录6: 分类器代码示例 |
附录7: 停止词 |
附录8: 咨询效果问卷样题(OQ-45) |
附录9: 工作同盟问卷样题(WAI-SR) |
附录10: 会谈效果问卷样题(SEQ) |
附录11: 文本主题汇总(部分) |
附录12: 个案咨询主诉 |
附录13: 主题模型代码示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指导下《爱的剖析》(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1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 for the Task |
2.2 The Procedure of Translation |
2.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
Chapter3 Theoretical Basis |
3.1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Norms Studies |
3.2 Chesterman’s Translation Norm Theory |
3.3.Translation Strategies |
Chapter4 Case Analysis |
4.1 Syntactic Strategies |
4.1.1 Transposition |
4.1.2 Unit Shift |
4.1.3 Sentence Structure Change |
4.1.4 Cohesion Change |
4.2 Semantic Strategies |
4.2.1 Synonymy |
4.2.2 Hypernym and Hyponym |
4.2.4 Abstraction Change |
4.3 Pragmatic Strategies |
4.3.1 Cultural Filtering |
4.3.2 Coherence Change |
4.3.3 Visibility Change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4)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抽样方法 |
2.2.2 纳排标准 |
2.2.3 样本量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分析 |
2.6 伦理考虑 |
2.7 质量控制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现状调查 |
3.2.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
3.2.2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具体情况现状 |
3.2.3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 |
3.3 工作场所暴力与其应对资源的相关性 |
3.4 工作场所暴力与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 |
3.4.2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 |
3.5 实习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 |
4 讨论 |
4.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
4.1.1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 |
4.1.2 实习护生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 |
4.2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
4.2.1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现状 |
4.2.2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的影响因素 |
4.3 实习护生对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女性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组织支持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量的估算 |
2.1.2 抽样过程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2.1 护士的基本情况 |
2.2.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2.2.3 工作场所暴力的测量 |
2.2.4 组织支持感的测量 |
2.2.5 自尊的测量 |
2.2.6 调查的质量控制 |
2.2.7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结果 |
3.1 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
3.1.1 测量工具的信度 |
3.1.2 测量工具的效度 |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3 护士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工作状况上的组间差异 |
3.4 护士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5 护士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场所暴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
3.5.1 分层回归分析对中介效应的探索 |
3.5.2 中介效应的检验 |
3.6 护士自尊在组织支持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
3.6.1 分层回归分析对调节作用的探索 |
3.6.2 调节效应的检验与可视化 |
3.7 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检验 |
3.7.1 整个模型的显着性和主要的路径系数 |
3.7.2 不同自尊水平下组织支持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3.7.3 不同自尊水平下组织支持感的中介效应 |
4 讨论 |
4.1 护士主观幸福感现状 |
4.2 护士基本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4.3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组织支持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附表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护士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社会实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相关概念 |
4 技术路径 |
第一章 问卷编制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电话访谈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节 德尔菲专家函询 |
1 函询问卷的形成 |
2 德尔菲专家函询 |
第二章 问卷测评与检验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早产儿父母应对能力相关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7)翻译中的叙事再现 ——小说《渴望》(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actice Report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2.2 During-translation Procedures |
2.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
Chapter Three Narrative Features of the Novel |
3.1 Temporal Narrative |
3.2 Spatial Narrative |
3.3 Hauntological Narrative |
Chapter Four Strategies to Reproduce the Narrative Features in Translation |
4.1 The Reproduction of Temporal Narrative |
4.1.1 Adding Temporal Markers |
4.1.2 Minimizing Temporal Differences |
4.2 The Reproduction of Spatial Narrative |
4.2.1 Emphasizing the Sense of Physical Space |
4.2.2 Emphasizing the Sense of Psychological Space |
4.3 The Reproduction of Hauntological Narrative |
4.3.1 Taking Character’s View |
4.3.2 Taking Omniscient View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Author’s Translation |
Acknowledgements |
(8)聚焦解决模式对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家庭关怀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第二部分 聚焦解决模式对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家庭关怀度影响的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自我感受负担和家庭关怀度在慢性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设计 |
第二部分 证据的生成 |
第一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指南检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二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的体验及需求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证据的综合 |
第一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聚焦问题证据总结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提取和分析 |
4 结果 |
第二阶段 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信息需求特点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证据条目总结 |
第三阶段 确立《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伦理审核结果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老年乳腺疾病患者围术期信息需求问卷 |
附录四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五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六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10)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1 Introduction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4.1 Introduction |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
4.3.1 Irony |
4.3.2 Negation |
4.3.3 Parody |
4.3.4 Presupposition |
4.4 Interdiscursivity |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6.1 Introduction |
6.2 Realignment |
6.3 Enhancement |
6.4 Imitation |
6.5 Supplementation |
6.6 Popularization |
6.7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
7.2 Limitations |
7.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四、《感受nurse的爱抚》(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长难句翻译实践报告 ——以《解码你的猫》(节选)为例[D]. 刘思辰. 辽宁大学, 2021
- [2]咨询过程中效果相关因子 ——基于文本挖掘和集合论方法的文本研究[D]. 林秀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指导下《爱的剖析》(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李茗之. 兰州大学, 2021(12)
- [4]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徐钰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女性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组织支持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 余明立.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检验[D]. 余静.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翻译中的叙事再现 ——小说《渴望》(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宋琳.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聚焦解决模式对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家庭关怀度影响的研究[D]. 张倩颖.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D]. 奚凯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