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UKO管在小浪底工程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穆国锋[1](2021)在《FUKO管在水电站厂房蜗壳接触灌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刚果(金)布桑加水电站为岸边式地面厂房,安装4台60MW机组,厂房总长为82.1m,主机间宽度为18.7m。在厂房蜗壳底部接触中,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接缝灌浆工艺FUKO管灌浆系统,改革了传统的灌浆施工方法,避免了由于灌浆不密实形成空腔,需要在蜗壳上开孔的弊端,提高了蜗壳的整体安全性。
申艳,冯浩文,黄永松[2](2021)在《水电站地下埋管回填脱空影响计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电站地下埋管回填脱空的范围及深度,是埋管是否需要进行补充灌浆的重要参考依据。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选取了某工程具有代表性的管道,对钢管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脱空范围和深度两方面的敏感性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材料的抗力限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管道允许的脱空范围和深度,科学评价回填脱空范围及深度对钢管结构受力的影响。
冯浩文[3](2021)在《地下埋管脱空控制标准与联合承载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地下埋管在众多水电站中广泛运用,但由于其布设形式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回填混凝土发生脱空现象几乎不可避免。根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脱空面积大于0.5m2时应进行接触灌浆,但这一标准较为笼统,未考虑脱空形状、部位及深度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普通钢材出现脱空现象后由于常用检测方法无法判别脱空深度,只有现场开孔后才能明确该脱空部位是否需要接触灌浆。但一旦钻孔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钢管结构的整体性,部分脱空区域即使多次灌浆仍超过0.5 m2,且重复开孔易留下安全隐患,开孔后再判别是否需灌浆的做法存在一定风险及不确定性。而高强度钢管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要求较高,不宜进行开孔灌浆。基于上述实际问题,若能通过建立合理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获得脱空区域接触灌浆的控制标准,在不开孔的情况下,针对埋管不同管段、不同脱空状况是否需要接触灌浆进行科学预判,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接触非线性理论中的摩擦接触模型,建立了地下埋管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联合承载机理进行了模拟与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值与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型在埋管结构联合承载计算中的适用性与匹配性;通过改变参数,得到了缝隙值与围岩性能对钢衬应力影响的一般规律。基于模型合理性的验证与工程实际测量获得的脱空部位、分布与面积,本文针对埋管多个管段典型脱空部位分别进行了脱空形状、脱空面积以及脱空深度对埋管结构的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对应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不同管段不同脱空区域进行回填灌浆的控制标准。在无损检测发现压力钢管存在脱空或者缝隙值过大时,能够采用本论文提供的研究方法,从材料特性和结构受力的角度回答脱空范围超过多少需要进行补充回填混凝土,缝隙值超过多少需要进行接触灌浆的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成功用于指导工程实际,总结了地下埋管脱空影响的一般性规律,可用于指导相关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的编制。
张彩秀,陈述存,李文杰,邓良军,陈建安[4](2020)在《FUKO管在黄登水电站大坝坝基接触灌浆设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FUKO管的结构与特点,论述了采用FUKO管进行大坝坝基面接触灌浆的设计内容,包括管路设计、灌浆浆液、灌浆压力、灌浆条件及灌浆次序等,该设计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杨琦[5](2019)在《FUKO管在黄登水电站大坝接触灌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黄登大坝接触灌浆采用G300型FUKO接触灌浆管,施工中预埋G300型FUKO接触灌浆管,工艺简单、可靠性高,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主要优点有:基岩面上无需造孔、凿坑,可直接布设G300型FUKO接触灌浆管串接进回浆管路形成灌浆回路,由点出浆变为线出浆,使浆液扩散更为均匀;施工中采用G300型FUKO接触灌浆管进行接触灌浆工艺不占用混凝土浇筑的直线工期,从而加快边坡坝段的上升速度,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G300型FUKO接触灌浆管具有单向逆止性,可实现重复灌浆;排气系统相对独立,避免了浇筑时堵塞排气管路。
夏旋,李发龙[6](2019)在《FUKO管在高强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齐热哈塔尔水电站是一座长隧洞、高水头引水式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差,对压力钢管及混凝土之间缝隙填充要求高,高强压力钢管过多的开孔、封孔焊接直接影响钢管整体安全性。综合考虑提出,压力钢管采用07MnCrMoVR高强容器钢和Q345钢两种钢材质,压力管道衬砌后接触灌浆采用德国专利技术FUKO管灌浆技术。实践表明,该项技术的应用,脱空率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可有效解决高强压力钢管大范围开孔灌浆的弊端,提高高强压力钢管整体完整性,社会、经济效益显着。
荆锐[7](2018)在《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方法与锚固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环锚有黏结预应力衬砌而言,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仍处于一个雏形阶段,截至目前为止,它依然是高运行水位、工程所处区域岩体条件不理想以及衬砌开裂后恐影响周边建筑物或边坡稳定性的重大输水排水隧洞工程。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具有锚索沿程预应力损失小、衬砌中的压应力分布均匀、衬砌厚度相对较小、锚具槽数量少、工程造价低和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等优势。所以,作为正在实施中《水工隧洞设计规范》所推荐的一类新兴衬砌型式的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将在今后水利工程中大放光彩。尽管如此,此类衬砌仅在小浪底排沙洞工程等少数工程上得以应用,工程案例相对偏少,同时现有研究多数偏重于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所以,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在设计参数计算、锚固区域优化及其可靠性论证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小浪底排沙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分析其力学和数值有限元模型为主要研究手段,透过小浪底工程多年实际观测数据对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通过对环形衬砌结构弹性力学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出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邻锚效应区公式、确定了最大锚索间距的迭加公式,还得到了衬砌厚度及锚索根数的新算法。经验证,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度较高,而且适用于实际工程中。在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有限元建模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理论对其在最高运行水位(120m)时薄弱位置处所产生的最大拉应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该运行水位情况下关键设计参数的最佳组合。同时,在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运行期围岩和灌浆圈的作用研究中,发现围岩弹性模量越大,对内水压力的分担作用越明显,而灌浆圈分担内水压力效果不理想。经过对已建工程实例中锚具槽区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后,进一步得到针对锚具槽区域的“强化密实&弱化黏结”新设计方法及其布置优化方案。从有限元分析结果和与运行期衬砌实际观测数据对比结果来看,优化后结构在相同内水压力作用下整个衬砌环向应力均匀,最小环向应力仍为压应力,满足衬砌全预应力的要求。该分析结果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对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后看出温度变化对预应力锚索的应力状态具有显着影响,其余因素影响较小;并模拟了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运行期间假设端部第一根锚索失效这一最不利工况。
秦永涛,宋慧,计海力[8](2018)在《压力钢管预埋管灌浆法在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锦屏一级水电站压力钢管部分采用了600MPa级高强钢,高强钢焊接条件苛刻,裂纹敏感度较高。现场实施过程中,经过分析实验研究采用预埋管灌浆法,代替传统的开孔灌浆焊接封堵的方法,达到降低施工难度、避免产生焊接裂纹、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经灌后检测,检测结果满足灌浆要求,采用预埋管灌浆法对高强钢压力钢管进行灌浆是可行的。
刘畅,姬树军,彭薇薇[9](2015)在《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压力钢管-外包混凝土脱空质量缺陷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通过某在建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引水隧洞下平段压力钢管-外包混凝土脱空质量缺陷实例,进行缺陷原因分析。重新审视了其混凝土浇筑及灌浆方案中的问题及缺陷,认为其压力钢管运输、衬砌混凝土浇筑、接触灌浆、检测手段均具有一定改进空间,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对今后的压力钢管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对压力钢管-外包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检测手段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刘小强,赵永刚,刘强[10](2014)在《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在溪洛渡水电站坝身深孔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电站修建在大江、大河上,对于高水头、大泄洪功率、多泥沙的泄洪建筑物,不锈钢复合钢板钢衬由于其耐磨性能、粗糙度小等优点,能显着降低含沙水流对过流面的磨损程度。本文主要以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在溪洛渡水电站坝身泄洪深孔的应用为例,详细阐明了高混凝土坝泄洪深孔钢衬的设计、制作安装及接触灌浆等相关问题。
二、FUKO管在小浪底工程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UKO管在小浪底工程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FUKO管在水电站厂房蜗壳接触灌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工程概况 |
1 FUKO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1.1 FUKO管构造 |
1.2 工作原理 |
1)混凝土浇筑 |
2)灌浆 |
2 蜗壳灌浆 |
2.1 FUKO管的布置 |
2.2 FUKO管的安装 |
2.3 灌浆工艺 |
1)灌浆压力 |
2)灌浆前冲洗 |
3)灌浆 |
4)管路清洗、封堵 |
5)质量检查 |
6)封孔 |
3 灌浆质量评述 |
4 结 论 |
(2)水电站地下埋管回填脱空影响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1.1 埋管模型简化与假定 |
1.2 单元的选取 |
1.3 钢衬与围岩联合作用计算模型的验证 |
2 回填脱空区的边长效应 |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3.1 脱空范围敏感性分析 |
3.2 脱空深度敏感性分析 |
4 结论 |
(3)地下埋管脱空控制标准与联合承载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脱空的成因及接触灌浆 |
1.2.2 联合承载机理研究与接触非线性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接触非线性理论 |
2.1 接触问题基础 |
2.1.1 接触问题及其分类 |
2.1.2 接触问题的基本方程 |
2.1.3 接触问题的数值解法 |
2.2 接触非线性理论介绍 |
2.2.1 接触非线性理论的有限元方程和解法 |
2.2.2 接触状态的判断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下埋管结构联合承载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埋管模型的简化与假定 |
3.2.2 计算工况及边界条件 |
3.2.3 单元的选择 |
3.3 钢衬与围岩联合作用计算模型的验证 |
3.4 联合承载机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回填脱空影响计算分析与脱空控制标准 |
4.1 引言 |
4.2 工程概况 |
4.3 脱空区的边长效应 |
4.4 脱空范围及深度的敏感性分析 |
4.4.1 一期上平段压力钢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4.2 一期中平段压力钢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4.3 一期下平段压力钢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4.4 一期、二期尾水支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4.5 二期上平段压力钢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4.6 二期中平段压力钢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4.7 二期下平段压力钢管灌浆脱空敏感性分析 |
4.5 各管段脱空控制标准 |
4.5.1 不同脱空范围下的控制标准 |
4.5.2 不同脱空深度下的控制标准 |
4.6 中平段实测脱空计算分析及控制标准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FUKO管在黄登水电站大坝坝基接触灌浆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传统接触灌浆存在的问题 |
3 FUKO管的结构与特点 |
3.1 FUKO管的结构 |
3.2 FUKO管的特点 |
4 大坝坝基接触灌浆设计 |
4.1 管路布置 |
4.2 灌浆浆液 |
4.3 灌浆压力 |
4.4 灌浆条件 |
4.5 灌浆次序 |
5 灌浆效果 |
6 结语 |
(6)FUKO管在高强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FUKO管构造及工作原理 |
2 FUKO可重复灌浆管特点 |
3 高强压力钢管接触灌浆施工程序 |
4 高强压力钢管接触灌浆施工 |
4.1 FUKO可重复灌浆管路布置 |
4.2 施工准备 |
4.3 FUKO管安装 |
4.4 FUKO管接触灌浆施工 |
4.5 质量检查 |
5 应用效果 |
6 结语 |
(7)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方法与锚固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研究现状 |
1.2.1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分类 |
1.2.1.1 灌浆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 |
1.2.1.2 机械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 |
1.2.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型式及特点 |
1.2.3 隧洞衬砌设计计算方法概述 |
1.2.4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应用概况 |
1.3 问题提出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已建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工程概况 |
2.1 已建工程的设计资料及结构布置 |
2.1.1 已建工程设计资料 |
2.1.2 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引水隧洞 |
2.1.3 天生桥水电站引水隧洞 |
2.1.4 小浪底排沙洞工程 |
2.1.5 南水北调穿黄隧洞 |
2.1.6 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 |
2.2 已建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工程对比 |
2.2.1 两种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形式的比较 |
2.2.2 已建工程锚具槽布置对比及回填方法 |
2.3 已建工程的结构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存在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计算方法研究 |
3.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三维有限元分析 |
3.1.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有限元建模 |
3.1.1.1 有限元模型参数的选取 |
3.1.1.2 有限元模型的预应力施加方法 |
3.1.1.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有限元模型 |
3.1.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实测数据验证 |
3.1.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运行期间薄弱位置分析 |
3.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邻锚效应问题 |
3.2.1 邻锚效应问题弹性理论解析 |
3.2.1.1 基本假定 |
3.2.1.2 弹性力学理论模型 |
3.2.1.3 无限长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模型 |
3.2.1.4 半无限长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模型 |
3.2.2 邻锚效应问题实例验证 |
3.2.3 邻锚效应的有限元模型 |
3.2.3.1 衬砌端部轴向约束的确定 |
3.2.3.2 预应力加载方式 |
3.2.4 邻锚效应有限元结果分析 |
3.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最大锚索间距的确定办法 |
3.4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厚度与锚索根数算法 |
3.4.1 环锚预应力钢筋作用的等效形式 |
3.4.2 均匀内水压力作用下衬砌应力计算 |
3.4.3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水工隧洞衬砌厚度计算 |
3.4.3.1 无内水压力情况 |
3.4.3.2 有内水压力情况 |
3.4.3.3 工程实例试算 |
3.4.4 预应力锚索根数理论计算 |
3.4.4.1 全预应力设计理论 |
3.4.4.2 部分预应力设计理论 |
3.5 基于正交试验理论的关键设计参数最优组合研究 |
3.5.1 正交仿真试验设计 |
3.5.1.1 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
3.5.1.2 正交表的确定 |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2.1 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
3.5.2.2 试验的统计模型分析 |
3.5.3 衬砌设计参数优化前后环向应力对比 |
3.5.3.1 锚索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
3.5.3.2 相邻锚索中间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
3.6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与围岩联合承载分析 |
3.6.1 已建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设计资料分析 |
3.6.1.1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设计系数 |
3.6.1.2 已建工程衬砌?试算 |
3.6.2 运行期围岩对于承载内水压力分担比的计算分析 |
3.6.3 回填灌浆作用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锚具槽区域优化分析 |
4.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具槽区域应力状态分析 |
4.1.1 施工期小浪底工程锚具槽区域应力状态分析 |
4.1.1.1 环向应力状态 |
4.1.1.2 轴向应力状态 |
4.1.2 小浪底工程运行期槽内回填混凝土应力状态分析 |
4.1.2.1 回填混凝土初始应力状态 |
4.1.2.2 “回填混凝土与衬砌可靠黏结”时的应力分布状态 |
4.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锚具槽区域应力状态改善方法探讨 |
4.2.1 锚具槽局部开裂位置确定 |
4.2.2 上端及两端开裂情况下衬砌锚具槽局部区域应力分布 |
4.2.3 “强化密实&弱化黏结”新思路的提出 |
4.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衬砌锚具槽区域开裂实测数据论证 |
4.3.1 小浪底排沙洞典型断面仪器布置 |
4.3.2 小浪底衬砌锚具槽区域开裂的实测数据验证 |
4.3.2.1 施工期衬砌环向应力状态 |
4.3.2.2 运行期衬砌锚具槽区域开裂的实测数据论证 |
4.4 锚具槽部位结构优化 |
4.4.1 优化设计有限元模型 |
4.4.2 施工期锚具槽区域优化前后环向应力对比 |
4.4.2.1 锚索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
4.4.2.2 相邻锚索中间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
4.4.3 运行期锚具槽区域优化前后环向应力对比 |
4.4.3.1 锚索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
4.4.3.2 相邻锚索中间作用面环向应力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固可靠性研究 |
5.1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锚固可靠性评价方法 |
5.2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
5.2.1 温度因素 |
5.2.1.1 温度升高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探究 |
5.2.1.2 温度变化对锚索的影响分析 |
5.2.2 水位变化 |
5.2.3 混凝土徐变监测结果与分析 |
5.3 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在锚固失效时的应力状态分析 |
5.3.1 锚固失效对预应力锚索应变的影响 |
5.3.2 失效工况一 |
5.3.3 失效工况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压力钢管预埋管灌浆法在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
2 压力钢管概述 |
3 高强钢段灌浆方案调整 |
4 回填灌浆 |
4.1 施工工艺 |
4.2 预埋灌浆管 |
4.3 灌浆方法 |
4.4 灌浆压力 |
4.5 灌浆结束标准 |
4.6 质量检查 |
4.7 效果对比 |
5 接触灌浆 |
5.1 施工工艺 |
5.2 预埋灌浆管 |
5.3 灌浆前准备 |
5.4 灌浆方法 |
5.5 灌浆压力 |
5.6 浆液配比 |
5.7 灌浆结束标准 |
5.8 质量检查 |
6 结束语 |
(9)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压力钢管-外包混凝土脱空质量缺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施工方案 |
2.1 洞内运输 |
2.2 衬砌混凝土浇筑 |
2.3 回填及接触灌浆 |
3 脱空质量缺陷介绍 |
4 脱空缺陷原因分析 |
5 经验教训总结 |
6 未来展望 |
(10)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在溪洛渡水电站坝身深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工程概况 |
2 溪洛渡拱坝泄洪深孔结构布置 |
3 不锈钢复合钢板的优势 |
4 溪洛渡泄洪深孔钢衬设计 |
5 钢衬焊接、安装及灌浆等相关问题 |
5.1 焊缝坡口型式的选择 |
5.2 焊接顺序 |
5.3 焊缝分类及无损检验要求 |
5.4 钢衬接触灌浆方法 |
6 结论 |
四、FUKO管在小浪底工程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FUKO管在水电站厂房蜗壳接触灌浆中的应用[J]. 穆国锋.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08)
- [2]水电站地下埋管回填脱空影响计算分析[J]. 申艳,冯浩文,黄永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08)
- [3]地下埋管脱空控制标准与联合承载机理研究[D]. 冯浩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FUKO管在黄登水电站大坝坝基接触灌浆设计中的应用[J]. 张彩秀,陈述存,李文杰,邓良军,陈建安. 山西建筑, 2020(06)
- [5]FUKO管在黄登水电站大坝接触灌浆中的应用[A]. 杨琦. 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6]FUKO管在高强压力钢管接触灌浆中的应用[J]. 夏旋,李发龙. 陕西水利, 2019(02)
- [7]环锚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计算方法与锚固可靠性研究[D]. 荆锐. 天津大学, 2018(06)
- [8]压力钢管预埋管灌浆法在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应用[J]. 秦永涛,宋慧,计海力.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8(03)
- [9]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压力钢管-外包混凝土脱空质量缺陷分析[J]. 刘畅,姬树军,彭薇薇. 水电站设计, 2015(03)
- [10]双相不锈钢复合钢板在溪洛渡水电站坝身深孔中的应用[J]. 刘小强,赵永刚,刘强. 水电站设计,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