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理论研究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理论研究

一、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理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1](2021)在《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与室外计算参数》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本身就具有与气候相辅相成的特点。自然界外界的气候与建筑节能可用措施密切相关,在建筑节能的设计中高效并且合理利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气候资源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建筑节能设计流程主要分为被动式策略设计、加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及主动式技术合理应用三个阶段。随着主动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国家“煤改电”清洁供暖政策的提出,合理利用与气候息息相关的主动式技术是实现供暖逐渐成为解决冬季供暖的重要手段。为满足精细化主动式设计,需要进一步量化不同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空气源热泵以自然界中的室外空气作为低品位能源,其性能直接受室外空气影响。近年来,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不断发展,其气候适应性不断扩大。但是我国作为世界陆地面积第三的国家,城市数量多,经纬度跨度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十分明显。因此目前缺乏对不同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的气候潜力等级划分及性能评估研究。这大大限制了空气源热泵在我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本文在目前的研究背景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探究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在我国的气候潜力等级划分情况,基于空气源热泵结霜图谱进行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建立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体系,并采用Energy Plus软件系统性能模拟对我国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适应性展开研究,并对空气源热泵室外计算参数进行梳理,最后提出更加适用于其系统设计的室外计算参数,并校验修正结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探究其气候潜力性出发,采用30年(1988-2017)累年日均值作为气象参数依据,根据最新空气源热泵结霜图谱统计分析了1019个城市全年365天的内结霜天数及全年所占比例。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分析了不同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结霜情况,并结合最冷日平均温度Tmin,m(一月中最低温度)分析不同地区的空气源热泵适用性,建立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体系,给出其气候潜力等级划分情况,具体分为非常适宜区、适宜区、慎用区及不适宜区四个区域。(2)从探究其系统应用性出发,在建立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的基础上,选择地板辐射作为供暖末端,基于Energy Plus软件建立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进行模拟分析。本文以典型居住建筑为例,采用“实际供暖季节性能系数”AHSPF及“供暖保障率”J两指标通过选址、建筑负荷计算、系统软件模拟及其制热性能评估等过程定量化模拟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制热效果差异。模拟结果表明:AHSPF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采暖期(采暖需用时长)则与其相反。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供暖在夏热冬冷地区表现优异,在寒冷地区AHSPF虽然偏低,但能较好地提高室内温度,具有推广意义。(3)当用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时,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无法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地高于室内舒适温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室外条件不断变化,因此导致其制热量与传统热源(锅炉)相比相对不稳定。因此本文对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重新修正,并且对重新确定的针对空气源热泵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进行校验,校验过程采用Energy Plus对系统进行重新模拟分析,探究室内温度的波动情况,从而研究是否达到室内舒适温度。结果表明:根据新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选型的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提高了“供暖保障率”J,其制热效果更佳,有效延长冬季供暖期内室内舒适时长。

张昱翀[2](2021)在《昆明地区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性能与数值模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能供暖在建筑供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最大化利用太阳能给建筑供暖是当下最受欢迎的课题之一。针对拥有丰富辐照资源且冬季仍有供暖需求的昆明,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采暖参数(设定供暖温度、进水温度、流速、管间距、环境温度)下室内各温度参数进行分析,为昆明地区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提供设计依据。针对所搭建的实验房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测试,在不同天气、不同设定供暖温度、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温度进行实验分析,并结合ANSYS Fluent软件对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温度、不同流速、不同管间距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对实验房的测试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昆明冬季典型晴天天气,夜间平均温度10℃左右,对24 m2实验房室内平均温度、标准有效温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室内供暖温度设定为16℃或者进水温度40℃时,基本可以满足部分人的热舒适性需求;在供暖温度18℃或者进水温度在45℃以上时,已经可以满足所有人对室内热环境的需求。(2)在房间内竖直方向上,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且竖直方向上温差最大仅有0.865℃,室内温度整体相近。(3)对不同天气下室内平均温度分析,结果发现:在阴天,环境温度为5℃左右,室内外温差大,室内外热量交换增大,室内供暖温度设定为20℃或者保证进水温度在50℃以上可以保证室内热舒适性。通过模拟分析得出:(1)对散热盘管在不同进水温度(40℃、45℃、50℃、55℃、60℃)时的采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进水温度越高,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越高,达到预设温度的时间也越短,但进水温度升高,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指数也越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使用文中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水温度应在45℃~55℃之间最为合适。(2)对散热盘管不同进水速度(0.3 m/s、0.4 m/s、0.5 m/s)时的采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进水速度增加,可以适当提高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当速度从0.3 m/s提升到0.4 m/s,地板表面平均温度仅提高0.068℃;当速度从0.4 m/s提升到0.5 m/s,温度提升0.038℃。(3)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2058、0.2091、0.2102,相差很小。表明散热盘管进水速度对地板供暖系统中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小。(4)对五种不同散热盘管管间距(100 mm、120 mm、150 mm、180 mm、200mm)的采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中,散热盘管铺设管间距对地板辐射供暖影响较大,管间距越大,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越低,达到预设供暖温度的时间越长,不均匀指数越大。通过对比得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散热盘管管间距不宜大于150 mm。(5)对不同环境温度下供暖效果分析,发现环境温度变化对室内温度影响较大。在昆明常见典型晴天天气中,室内供暖设置温度为18℃~20℃或者进水温度大于45℃,完全可以保障室内温度舒适性。在昆明的低温天气下,室内供暖设置温度应大于20℃或者进水温度高于50℃才可以满足室内供暖需求。

李兆函[3](2021)在《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供冷暖热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供暖供冷效果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地板辐射供冷、暖技术迅速发展。近几年较为先进的空气源直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以省略制冷剂与水的二次传热,相比于传统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热效率。而空气源直接地板辐射供冷暖系统在此基础上,又大幅度提高了地板辐射系统的利用率,节约成本,一套系统可两季使用。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面积大、有多房间供冷暖需求的场所尝试地板辐射供冷暖系统,但是当前的地板辐射系统面临着管路过长,各房间冷暖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供冷暖系统,借鉴多联机空调系统,将制冷剂管道分段,使各盘管多联,进入各房间,不仅可以在缓解管道长度限制,冬夏季节都使用,还可以减弱各房间冷暖效果差异。本文首先对使用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的办公建筑中,同一层内以水平管程相差约为35m的两个房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数学模型,并通过夏季供冷实验,对比实验数据和模拟的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可靠性,并进行了结露分析。再通过Airpak3.0对其房间冬、夏季节热泵标准情况下系统供冷暖时房间热舒适情况进行相关的数值模拟,并对比两个房间的差异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夏季管程较长的房间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略高,冬季则略低,两个房间平均相差1℃左右,最大不超过2℃;2.夏季开启新风装置后,房间内空气湿度较低,室内温度会比空气的露点温度至少高出1℃,地板表面不存在结露风险;3.两个房间距地面0.1m处温度都高于20℃,夏季竖直温度梯度都为正值,冬季则为负值,距地面0.1m与1.7m处温差均小于3℃,各房间同等高度温差也小于2℃;4.夏季室内人员工作区域内风速均小于0.25m/s;5.夏季两个房间平均温度维持在23-26℃左右,冬季在22-24℃左右,较为舒适。6.夏季近地面处,风口下人员稍有不满意,但冬、夏季工作区域内温度场均匀,PMV﹑PPD均在标准范围内,两个房间差异性较小,舒适性均良好。最后使用费用年值法对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的经济性作出分析,并与多联式空调供冷暖系统对比,发现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更加经济,可以节约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汪婷婷[4](2020)在《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热工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低温辐射供暖在节能上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低温辐射地面供暖方式采用的热源是低品位热能。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低温辐射供暖技术要求更加严苛。本文立足于建筑节能和装配式辐射地板供暖技术相结合的思想,研究的是一种预制式低温辐射地板的构造及其热工性能。本文的预制地板基于一种保温、安装、装修、节能和安全的设计理念,是在传统地板中加隔热材料和供回水水管,供暖空间通过与地板的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来达到供暖的效果,使其满足室内人体舒适度。本文首先建立了装配式辐射预制地板供暖构造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装配式辐射地板的整体及内部结构进行了剖析。运用ICEM/Fluent等商用软件,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不同结构(管间距和管径)和不同供水工况(供水温度和供水速度)对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热工性能的影响,得出管间距为250mm或250mm、管径为25mm的模型热工性能较优,同时,为了使地板表面温度均匀化,对装配式辐射地板供暖构造进行探讨,分析不同导热层位置、不同导热层厚度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热工特性的影响,最终得出在适当的位置通过增加导热层的厚度来使模块表面平均温度均匀性最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装配式辐射地板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的设计、施工、评价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为其模块化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装配式供暖地板的推广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樊舒雅[5](2020)在《热管用于墙体辐射式供暖的传热研究》文中指出低温热水辐射供暖技术在民用建筑的冬季供暖中应用很广泛,它相比一般的供暖方式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可以利用低温热源,二是能源利用率高。若热源温度降低,必然要求供暖末端具备更高的换热效率。本文提出在民用建筑集中供热系统中应用高效的传热元件——重力式热管强化传热,从而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能达到舒适满意的室内供暖效果。本文综合低温热水墙体辐射供暖系统与高效散热元件热管进行研究,并结合热管与新型高导热材料石墨烯对装置进行优化,极大增加墙体散热面积的同时达到一种较好的供暖效果。在实验前进行热管的选型设计,主要对热管的管材、工质等进行选择,使其能够符合本实验的需求。搭建供暖系统实验台,进行热管冷凝段自然冷却实验。通过制作房间模型进行进一步实验,利用提出的热管装置加热50×50cm2的混凝土板块制成的墙体模型,分别在墙内敷设两根和三根热管,并测量房间模型内温度和墙体表面温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强化传热实验,通过改变热管之间间距和热源温度两种参数对比传热效果,并加入新型导热材料石墨烯进行优化。当房间内及墙体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状态后,对比各组实验的墙体表面平均温度、房间模型内平均温度和各测点温度方差。最后建立将热管用于墙体供暖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室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蒸发段长度分别为50mm、80mm、110mm时,50mm的铜-水热管换热性最好;在墙内敷设两根热管无法满足室内所需的温度要求,热管数量加至三根时,墙体表面温度由13.07℃被加热至28.24℃,共升高了 15.2℃。房间模型内的温度由13.11℃加热至23.08℃,共升高了 9.9℃,可以满足室内温度需求;管间距为15cm、热源温度为50℃的方案更优;采用热管与石墨烯结合的供热方式,墙体表面温度达到37.74℃,房间内的温度达到23.41℃。由数据得出(1)墙体表面平均温度比单独热管加热高出0.7℃,提高约2%;(2)房间平均温度高出0.4℃,提高约1.7%。模拟结果表明,除外窗区域,室内温度场分布很均匀,PMV指标也满足人体舒适范围。

武春生[6](2020)在《寒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变流量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按需供热”理念的推行,用户末端设备安装温控器以实现供热量的调节,末端调控导致输配侧变流量,因此以空气源热泵机组为热源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逐步得到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对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对寒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变流量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涉及到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的系统型式和工作原理、水泵变速调节控制方法和对应的末端流量调节方式、压差旁通控制方法、不同末端流量调节方式对空气源热泵机组供回水参数的影响和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的全面水力平衡。在压差旁通控制方法中,旁通支路采用电磁阀和压差旁通阀的组合形式,可以保证热泵机组的最小允许流量。为了研究变流量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仿真模型,在管壳式冷凝器仿真模型中,分别建立了温差控制变流量仿真模型、压差控制变流量仿真模型和定流量仿真模型,其中定流量仿真模型为对比模型,以研究温差控制变流量和压差控制变流量对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考虑热泵机组台数变化对水泵控制曲线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管网模型,研究基于压差控制和温差控制的并联水泵变速调节控制策略,并且给出不同并联水泵变速调节控制策略的压差旁通设计方法,同时对不同并联水泵变速调节控制策略的水泵性能和水泵节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研究供暖末端调节控制策略,本文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建立地板辐射供暖房间的数学模型,且建立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基于温差控制和压差控制的末端调节控制策略,并且对不同末端调节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进行优化分析。

韩雪[7](2020)在《供热事故工况建筑室内冷却规律及热储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有相当比例的老旧供热管网超期服役,供热系统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不断增长。大型供热系统发生事故时,停止供热或供热不足将导致建筑室内温度下降,影响热用户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后果。建筑热储备性能是在供热事故工况下利用建筑热容量抵抗室内气温降低的能力,研究如何提高建筑热储备性能及其对供热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是从供热需求侧探究提高供热系统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和新思路。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内温度半经验半理论计算式进行实测验证、提出适于供热规划阶段预测事故工况建筑物室内温度的修正计算式并利用数值试验进行准确性验证、确定建筑热储备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敏感度排序并提出有效改进技术措施、建立不同气候分区限额供热系数、事故修复时间限值及最佳建筑热储备系数的取值区间。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1)对国外学者建立的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半经验半理论计算式中的几个关键复杂参数建立通用计算方法。包括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用于建筑总失热量计算的单位温差热损失计算式、建立建筑物总热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开发出计算程序、针对目前缺乏的散热设备热容量计算新建对流和辐射等类型散热设备的热容量计算方法。(2)实测验证供热事故工况的建筑物室温计算式,并提出适用于供热规划阶段预测不同气候分区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的修正计算式。首先,通过寒冷A区三种类型散热设备停止供暖工况实测,验证了停止供暖工况建筑物室温计算式的准确性;然后,针对该计算式中发生事故时室外温度参数的不可预测性缺陷,提出五种修正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温度代替发生事故时室外温度的相对偏差最小;最后,为了克服实测验证的局限性,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冷却过程数值模型,在严寒A区、B区、C区以及寒冷A区、B区条件下,进行散热器停止供暖工况及限额供热工况的数值试验,验证了供热事故工况室温修正计算式的准确性。该修正计算式可实现在供热规划阶段对不同气候分区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下降规律进行预测的新功能。(3)确定建筑热储备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敏感度排序,提出提升建筑热储备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利用已建立的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冷却过程数值模型,构建不同建筑热工性能,模拟分析得到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冷却影响因素的敏感度排序为:单位温差热损失L>散热设备热容量Cs>室外空气温度tmin,m>外围护结构热容量Cw,提出以降低建筑物的单位温差热损失为主,并以增大建筑物总热容量为辅的具体提升建筑热储备性能的技术措施。(4)完善我国不同气候分区下供热事故工况限额供热系数及事故修复时间限值的规定。根据现有不同建筑节能水平,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目前我国东北、华北供热地区建筑热储备系数χ范围为5090h,在此条件下,计算得到限额供热系数取值区间为:严寒地区0.51<β<0.71,寒冷地区0.31<β<0.58;计算确定了我国严寒地区的最佳建筑热储备系数为8090h,相应的供热事故修复时间限值τmax可设定为58h,寒冷地区的最佳建筑热储备系数为7090h,相应的供热事故修复时间限值τmax可设定为56h。研究结果比现行规范中规定的事故修复时间限值τmax=54h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对建立完善我国建筑热储备系数指标、设定合理的供热事故限额供热系数和事故修复时间限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汪恒夫[8](2020)在《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性能的仿真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在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应用了较长时间,但其采用的集中供暖的形式有着耗能高、计量不准等诸多缺点,且南北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也有明显差异,使其难以在重庆等夏热冬冷地区推广。因此,为了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新政策,本文以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符合重庆地区建筑特点的供暖系统供暖端的数值模拟模型,对其供暖性能进行仿真与分析,得到了一种基于室内温度变化率的供暖策略,减小了室内的温度波动幅度;同时提出一种预约供暖策略,可以同时根据用户预约时间以及室外温度选择合适的供水温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首先,本文根据重庆地区居民楼供暖房间供暖端的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供暖系统供暖端的性能。将某一特定条件下室内热负荷的理论计算值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对不同供水温度、不同供水速度、不同室外温度下的供暖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条件下系统的响应速度、升温时间以及相应的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供水温度对系统温度的影响最大,室外温度次之,供水速度的影响最小。其次,利用瞬态系统仿真软件对启停控制下的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仿真,综合考虑了门窗的渗透、太阳的辐射以及室内照明的影响,得到了供暖系统一整年的热负荷的变化,以及在一个月供暖期内,室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比了同一条件下室内热负荷的数值模拟结果与仿真结果,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最后,为了降低供暖系统室内温度的波动,本文把室内温度的变化率作为了监测对象,分别建立了温升速率与室温超调量的关系、温降速率与供水速度的关系,提出了在日常供暖情况下的供暖策略。另外,通过联合供水温度、升温时间以及室外温度三个参数,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用户预约需求的供暖策略,以达到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用户舒适度的目的。

任雪妍[9](2020)在《间隔式地面金属辐射板供暖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应用的重视及人们对室内供暖要求的提高,地板辐射供暖因其良好的热舒适性、环保卫生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但在推广应用时存在预热时间长、维修不便、占据层高等缺点。本课题提出采用金属辐射板作为供暖末端装置与地板间隔不相邻铺设的供暖方式,并对金属辐射板的传热特性和供暖房间的热环境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依据市场上地板砖的常规规格,建立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00mm×400mm×32mm、600mm×600mm×32mm的单块金属辐射板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CFD软件模拟研究供水温度、供水流速、盘管间距对其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得出:400mm×400mm×32mm的金属辐射板在管间距为100mm、供水流速为0.1m/s,供水温度为3032℃时具有最优的供暖效果;600mm×600mm×32mm的金属辐射板在管间距为100mm、供水流速为0.1m/s,供水温度为3234℃时具有最优的供暖效果。2、以某住宅的一个房间为例进行建模,将两种规格(长×宽×高)400mm×400mm×32mm(规格1)、600mm×600mm×32mm(规格2)的金属辐射板与地板间隔不相邻铺设,对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铺设规格1辐射板的室内作用温度比铺设规格2辐射板的作用温度高0.2℃,铺设规格2辐射板的温度分层现象较铺设规格1辐射板的温度分层现象明显;规格1的室内空气平均流速大于规格2的平均流速,但两者的室内空气流速均在国际标准规定的0.25m/s的范围内。通过温度场、速度场的比较可得,铺设规格1辐射板的室内热环境更易让人感到热舒适。

彭伟进[10](2020)在《直膨式空气源热泵热虹吸供暖系统热舒适性研究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也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建筑采暖能耗是建筑总能耗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在此背景下,北方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燃煤取暖方式,既不能保证采暖的安全性,也容易污染大气环境。因此,降低建筑采暖能耗,推动北方地区的清洁采暖势在必行。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清洁供暖热源,在国家“煤改电”采暖政策的支持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热风采暖系统的供暖热环境,容易产生吹风感等热舒适问题;而空气源热泵热水采暖系统虽然在供暖舒适性方面有所改善,但该系统中的循环水泵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来输送热水,使系统的经济性受到较大影响。考虑到采暖的舒适性和经济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直膨式空气源热泵作为供暖热源,热虹吸管散热器作为供暖末端的新型采暖系统,并对系统的供暖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在直膨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启动阶段,分别采用新型热虹吸散热末端与传统热风空调散热末端时,供暖室内空气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直膨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稳定运行阶段,不同末端系统下室内热环境分布特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直膨式空气源热泵耦合热风空调末端以及热虹吸散热末端供暖时,室内的稳态非均匀热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不同供暖环境中人体表面温度的分布情况,并采用等效温度和平均热感觉投票,对人体局部和整体的热感觉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为进一步提高热虹吸管散热末端在启动阶段的热环境响应速度,本文提出了热虹吸管辐射对流耦合传热的优化方案。通过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送风角度和送风速度对供暖的响应时间、室内热环境特征以及人体热舒适性等的影响,并在保证热环境舒适性前提下,提出了热环境响应速度的优化运行方案。本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直膨式空气源热泵耦合热虹吸管散热器系统在供暖启动阶段,室内空气温升速度较快,可达到10.8℃/h,虽然略小于传统热风空调系统的13.8℃/h,但与传统热风空调系统相比,直膨式空气源热泵耦合热虹吸管散热器系统供暖可以避免人体头脚高度空气温差过大以及“冷辐射”等带来的热不舒适问题;进一步对供暖室内稳态非均匀热环境的模拟研究后发现,直膨式空气源热泵耦合热虹吸管散热器供暖系统能有效提高人体小腿及脚部的局部热感觉,从而提高人体整体热感觉的舒适性;响应速度优化方案的仿真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对流辐射耦合的传热方式对提升供暖系统启动阶段的热环境响应速度有较为明显的帮助,在不影响供暖系统热舒适性的前提下,以-45o角、0.4m/s的速度送风时,热环境响应速度最快。

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理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与室外计算参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空气源热泵适用性研究
        1.2.2 空气源热泵名义工况研究
        1.2.3 空气源热泵室外计算参数研究
        1.2.4 存在问题及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2 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研究
    2.1 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建立
    2.2 空气源热泵供暖结霜图谱
        2.2.1 结霜图谱介绍
        2.2.2 结霜图谱假定条件和使用范围
        2.2.3 临界结露线和临界结霜线的确定
    2.3 数据准备及处理
    2.4 典型城市分析
        2.4.1 典型城市的选取
        2.4.2 典型城市室外气象参数分析
        2.4.3 典型城市结霜分析
    2.5 空气源热泵气候潜力等级划分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模拟研究
    3.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介绍
        3.1.1 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
        3.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优点
    3.2 我国气候特征及城市选取
        3.2.1 我国气候特征
        3.2.2 典型城市选取
    3.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供暖适用性评价方法
        3.3.1 建筑模型
        3.3.2 模拟参数设置
        3.3.3 建筑负荷计算及热泵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3.3.4 模拟评价指标定义
    3.4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系统供暖适用性模拟分析
        3.4.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适用性评价
        3.4.2 供暖期内性能系数COP频次分布
        3.4.3 讨论局限性
    3.5 本章小结
4 空气源热泵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研究
    4.1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研究现状
    4.2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式下室外计算温度修正
        4.2.1 空气源热泵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修正方法
        4.2.2 空气源热泵室外计算温度修正结果
    4.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模式下室外计算温度校验
        4.3.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校验方法
        4.3.2 空气源热泵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模拟校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论文后续工作及建议
致谢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文中编程程序

(2)昆明地区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性能与数值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系统设计与室内舒适度评价模型
    2.1 地板辐射供暖传热方式
    2.2 地板辐射供暖地板结构介绍
    2.3 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设计
    2.4 地板辐射供暖地板结构设计
    2.5 实验房室内舒适度评价标准
    2.6 地板表面温度不均匀性评价标准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平台与实验设计
    3.1 实验平台
        3.1.1 实验房结构
        3.1.2 实验装置
    3.2 实验设计
        3.2.1 温度监测点布置
        3.2.2 实验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学模型建立与Fluent求解
    4.1 数学模型建立
    4.2 数学模型
        4.2.1 地板传热模型
        4.2.2 地板与室内传热模型
        4.2.3 室内外换热模型
    4.3 CFD与 Fluent软件介绍
        4.3.1 CFD介绍
        4.3.2 CFD求解器Fluent软件介绍
    4.4 三维模型建立
    4.5 网格划分
    4.6 计算模型
        4.6.1 控制方程
        4.6.2 流体类型
    4.7 参数设置
        4.7.1 综合参数设置
        4.7.2 材料物性参数设置
        4.7.3 边界条件设置
        4.7.4 离散项设置
        4.7.5 亚松弛因子设置
        4.7.6 残差设置
        4.7.7 UDF加载
        4.7.8 初始化设置与计算设置
    4.8 网格独立性验证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模拟验证
    5.1 测试期间环境温度分析
    5.2 实验房围护结构温度分析
    5.3 晴天天气下实验房室内环境分析
        5.3.1 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分析
        5.3.2 地板表面水平线段上温度分析
        5.3.3 室内平均温度分析
        5.3.4 室内竖直方向温度分布
    5.4 不同天气状况下室内温度分析
    5.5 室内热舒适性分析
    5.6 模拟验证
        5.6.1 地板内部传热模拟验证
        5.6.2 室内数值模拟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值模拟分析
    6.1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温度地板模拟分析
        6.1.1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口温度地板内部温度与表面云图变化
        6.1.2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温度地板表面温度分析
        6.1.3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温度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
    6.2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流速地板模拟分析
        6.2.1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流速地板内部温度云图变化
        6.2.2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流速地板内部和表面温度分析
        6.2.3 散热盘管不同进水流速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
    6.3 散热盘管不同管间距地板模拟分析
        6.3.1 散热盘管不同管间距地板内部温度云图变化
        6.3.2 散热盘管不同管间距地板表面温度分析
        6.3.3 散热盘管不同管间距地板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
    6.4 不同环境温度下室内模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供冷暖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地板辐射系统发展现状
        1.2.1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1.2.2 地板辐射供冷暖系统
        1.2.3 热泵地板辐射系统
    1.3 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1.4.2 国外研究进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点
第2章 室内热舒适性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过程
    2.1 求解地板表面温度
    2.2 物理模型
    2.3 数学模型
    2.4 网格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夏季供冷实验
    3.1 实验研究
        3.1.1 实验系统
        3.1.2 室内参数的测量
    3.2 测量数据及分析
        3.2.1 模拟与实验结果对照
        3.2.2 实验测量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冬、夏季节室内热舒适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软件介绍
    4.2 夏季模拟
        4.2.1 边界条件及相关的参数设置
        4.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冬季模拟
        4.3.1 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设置
        4.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经济性分析
    5.1 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
        5.1.1 经济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5.1.2 初投资计算
        5.1.3 年运行费用计算
        5.1.4 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折算费用线值及费用年值
    5.2 多联式空调供冷暖系统
        5.2.1 初投资计算
        5.2.2 年运行费用计算
        5.2.3 多联式空调系统费用现值及费用年值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供暖能耗
        1.1.2 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优势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
        1.2.2 辐射供暖地面传热过程研究
        1.2.3 地板供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系统构造及传热机理
    2.1 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的合理构造形式
    2.2 辐射供暖地板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机制
    2.3 装配式低温辐射地板的整体换热机理
    2.4 装配式低温辐射地板的换热分析
        2.4.1 供水与管道内壁的换热分析
        2.4.2 供水管道与混凝土的换热分析
        2.4.3 装配式辐射地板与供暖室内的换热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低温辐射地板的数值模拟分析
    3.1 CFD模拟软件简介
    3.2 装配式低温辐射地板的数值模拟方法
        3.2.1 物理模型
        3.2.2 假设条件
        3.2.3 控制方程
        3.2.4 边界条件
        3.2.5 网格划分
    3.3 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表面温度分布规律
        3.3.2 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结构布置对其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3.3.3 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供水工况对其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1)供水温度对其热特性的影响
        (2)供水速度对其热特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的优化
    4.1 供暖地板的优化因素分析及其优化
        4.1.1 影响地板供暖的主要因素
        4.1.2 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的优化方案设计
        4.1.2.1 优化的方案
        4.1.2.2 优化后的模型布置图
    4.2 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优化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不同导热层位置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4.2.2 不同导热层厚度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4.2.3 不同管间距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4.2.4 不同管径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4.2.5 不同供水温度对装配式辐射供暖地板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热管用于墙体辐射式供暖的传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暖的研究现状
        1.2.2 热管用于供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热管的理论基础与传热分析
    2.1 热管
        2.1.1 热管的工作原理
        2.1.2 热管的特征
        2.1.3 热管的分类
    2.2 热管的传热极限
    2.3 热管的选型
        2.3.1 热管的传热过程
        2.3.2 热管选型与分析
    2.4 热管用于墙体辐射供暖的优缺点分析
    2.5 热管的传热计算
        2.5.1 热管冷凝段传热
        2.5.2 热管蒸发段传热
        2.5.3 热管的热阻
    2.6 辐射面传热量计算
    2.7 本章小结
3 热管用于墙体辐射式供暖实验设计
    3.1 实验目的及原理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原理
        3.1.3 实验时间和地点
    3.2 实验仪器
    3.3 测量方法
        3.3.1 测温原理
        3.3.2 测点布置
    3.4 实验操作步骤
        3.4.1 实验前注意事项
        3.4.2 实验步骤
    3.5 实验主要内容
    3.6 误差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热管用于墙体辐射供暖实验研究
    4.1 蒸发段长度对热管换热性的影响
        4.1.1 蒸发段长度为50mm
        4.1.2 蒸发段长度为80mm
        4.1.3 蒸发段长度为110mm
    4.2 两根热管加热混凝土板块的效果
    4.3 三根热管加热混凝土板块的效果
    4.4 两种方案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热管用于墙体辐射供暖优化研究
    5.1 探究不同管间距对供暖效果的影响
        5.1.1 间距为10cm实验结果分析
        5.1.2 间距为15cm实验结果分析
        5.1.3 间距为20cm实验结果分析
        5.1.4 三种管间距对比实验结果分析
    5.2 热源温度对供暖系统的影响
        5.2.1 热源温度为45℃的实验结果分析
        5.2.2 热源温度为50℃的实验结果分析
    5.3 新型导热材料石墨烯对实验的影响
    5.4 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热管用于墙体辐射供暖温度场模拟
    6.1 建立数值模型
    6.2 控制方程
    6.3 室内温度场模拟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思考与展望
        7.2.1 创新点
        7.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寒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变流量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分析
    2.1 空气源热泵变流量系统简介
    2.2 水泵变速调节控制方法
        2.2.1 温差控制
        2.2.2 压差控制
    2.3 压差旁通控制方法
    2.4 末端流量调节对供回水参数的影响
    2.5 全面水力平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变流量性能研究
    3.1 热泵机组数学模型的建立
        3.1.1 变频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
        3.1.2 管壳式冷凝器数学模型
        3.1.3 热力膨胀阀数学模型
        3.1.4 翅片管蒸发器数学模型
    3.2 热泵机组仿真模型的建立
        3.2.1 变频涡旋压缩机仿真模型
        3.2.2 管壳式冷凝器仿真模型
        3.2.3 热力膨胀阀仿真模型
        3.2.4 翅片管蒸发器仿真模型
        3.2.5 热泵机组仿真模型
    3.3 热泵机组仿真模型验证
    3.4 热泵机组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温差控制变流量仿真结果与分析
        3.4.2 温差控制变流量对热泵机组性能影响
        3.4.3 压差控制变流量对热泵机组性能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联水泵变速调节控制策略研究
    4.1 水泵变速调节基本特性
        4.1.1 水泵变速调节原理
        4.1.2 变速水泵的性能曲线
        4.1.3 变速水泵的能耗计算
    4.2 热泵变流量水系统的建模与计算
        4.2.1 管网模型的建立
        4.2.2 管网计算模型
    4.3 基于压差控制的并联水泵变速调节策略
        4.3.1 同步调速策略
        4.3.2 非同步调速策略
        4.3.3 最优效率调速策略
        4.3.4 压差控制的水泵节能效果分析
    4.4 基于温差控制的并联水泵变速调节策略
        4.4.1 水泵调速运行分析
        4.4.2 水泵调速性能分析
        4.4.3 温差控制的水泵节能效果分析
    4.5 压差控制和温差控制的水泵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暖末端调节控制策略研究
    5.1 地板辐射供暖房间数学模型的建立
        5.1.1 传递函数的建立
        5.1.2 传递函数的确定
    5.2 基于温差控制的末端调控策略
        5.2.1 双位控制
        5.2.2 基于Smith预估器的双位控制
    5.3 基于压差控制的末端调控策略
        5.3.1 数字PID控制
        5.3.2 积分分离数字PID控制
        5.3.3 Dahlin控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供热事故工况建筑室内冷却规律及热储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建筑热储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2.2 建筑物室内空气温度的计算方法
        1.2.3 供热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分析
        1.2.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的理论基础分析
    2.1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冷却过程的数理模型
    2.2 建筑物失热量的计算方法
        2.2.1 建筑耗热量指标计算法
        2.2.2 单位温差热损失计算法
    2.3 建筑物总热容量的计算方法及程序开发
        2.3.1 外围护结构热容量的计算
        2.3.2 内围护结构热容量的计算
        2.3.3 家具和空气热容量的计算
        2.3.4 散热设备热容量计算方法的提出
        2.3.5 建筑物总热容量计算及程序开发
    2.4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内温度计算式的推导
        2.4.1 建筑物的热储备系数
        2.4.2 限额供热工况室温的计算
        2.4.3 停止供热工况室温的计算
        2.4.4 事故允许延续时间与热用户室温降低的关系式
        2.4.5 限额供热系数与热用户室温降低的关系式
    2.5 验证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的必要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的实测验证
    3.1 测试方案的设计
        3.1.1 基于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降低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案设计
        3.1.2 测试对象的选择及其热工参数
    3.2 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
        3.2.1 测试仪器及标定
        3.2.2 测点布置
        3.2.3 测试工况及实施
    3.3 停止供热工况室温降低规律测试结果分析
        3.3.1 建筑物室温降低实测规律分析
        3.3.2 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的实测与计算结果对比
    3.4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计算式的修正
        3.4.1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计算式修正方法的提出
        3.4.2 供热事故工况室温修正计算式的验证分析
    3.5 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实测验证的局限性及解决途径
    3.6 本章小结
4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的数值试验验证
    4.1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概述
    4.2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冷却过程数值模型
        4.2.1 物理模型
        4.2.2 传热类型及控制方程
        4.2.3 定解条件的设置
        4.2.4 网格划分
    4.3 停止供热工况建筑物冷却过程数值模型的验证
        4.3.1 室内空气温度模拟与实测对比
        4.3.2 外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模拟与实测对比
        4.3.3 散热设备表面温度模拟与实测对比
    4.4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室温降低规律的数值试验验证
        4.4.1 停止供热工况建筑物室温修正式的数值试验验证
        4.4.2 限额供热工况建筑物室温修正式的数值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供热事故工况建筑物冷却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
    5.1 外围护结构热容量对房间降温速率的影响
    5.2 散热设备热容量对房间降温速率的影响
    5.3 单位温差热损失对房间降温速率的影响
    5.4 室外空气温度对房间降温速率的影响
    5.5 房间降温速率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建筑热储备性能对供热可靠性指标的影响
    6.1 建筑热储备性能指标取值区间
    6.2 对限额供热系数限值的影响
    6.3 对事故修复时间限值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符号表
附录B 建筑围护结构蓄热量计算程序
致谢

(8)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性能的仿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传热过程分析
    2.1 供暖系统地板结构层传热过程
        2.1.1 地板结构层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
        2.1.2 地板结构层稳态传热数学模型
        2.1.3 地板结构层传热数学模型简化
    2.2 围护结构热过程
        2.2.1 外墙传热过程
        2.2.2 内墙传热过程
        2.2.3 外窗传热过程
        2.2.4 房顶传热过程
    2.3 间歇供暖房间热过程
        2.3.1 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方程
        2.3.2 房间空气热平衡方程
    2.4 房间热负荷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暖系统供暖端数值模拟情况分析
    3.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3.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假设
        3.2.2 边界条件的设定
        3.2.3 流体传热的设置
        3.2.4 网格划分
    3.3 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验证
        3.3.1 数值模拟结果
        3.3.2 验证分析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1 不同的供水温度对供暖效果的影响
        3.4.2 不同的供水速度对供暖效果的影响
        3.4.3 不同的室外温度对供暖效果的影响
        3.4.4 影响效果的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宅模型供暖情况验证与分析
    4.1 仿真软件及相关模块
        4.1.1 软件构成
        4.1.2 模块选用
    4.2 建筑模型的建立
        4.2.1 内外扰参数的设置
        4.2.2 建筑负荷模型的建立
        4.2.3 供暖系统模型建立
    4.3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4.3.1 仿真计算结果
        4.3.2 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室温变化率的供暖策略研究
    5.1 温度变化率对房间温度的影响
        5.1.1 室内温度超调量
        5.1.2 室内温度变化率
    5.2 温升速率与室温超调量的关系
    5.3 温降速率与室外温度的关系
    5.4 温降速率与供水温度的关系
    5.5 供暖策略研究
        5.5.1 日常供暖策略研究
        5.5.2 预约供暖策略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9)间隔式地面金属辐射板供暖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产生背景
    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施工工艺
    1.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湿式地板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金属辐射板供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数值模拟理论
    2.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2.1.1 质量守恒方程
        2.1.2 动量守恒方程
        2.1.3 能量守恒方程
    2.2 FLUENT概述
    2.3 控制方程的离散
    2.4 基于SIMPLE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2.5 湍流数学模型
    2.6 辐射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属辐射板传热的数值模拟
    3.1 金属辐射板的构造及传热机理
        3.1.1 金属辐射板的构造
        3.1.2 辐射板传热的数学模型
    3.2 数值模拟
        3.2.1 网格划分
        3.2.2 模拟工况的设定
        3.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3.3 金属辐射板传热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供水温度对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3.3.2 供水流速对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3.3.3 盘管间距对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属辐射板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
    4.1 供暖房间概况
    4.2 供暖房间冬季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4.3 数值计算模型
        4.3.1 网格的生成
        4.3.2 模型简化假设
        4.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4 CFD模拟相关参数的选择
    4.4 不同辐射板铺设方式的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4.4.1 温度场分析与比较
        4.4.2 速度场分析与比较
        4.4.3 热舒适性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直膨式空气源热泵热虹吸供暖系统热舒适性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气源热泵热风供暖系统
        1.2.2 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系统
        1.2.3 直膨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供暖系统介绍
    2.1 常见热泵形式
        2.1.1 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2.1.2 带经济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2.2 热虹吸管散热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供暖系统的热舒适性实验研究
    3.1 测试对象
    3.2 实验方案与数据测量
        3.2.1 实验方案
        3.2.2 测量参数与仪器
        3.2.3 测量方案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空气温度动态变化特征对比
        3.3.2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对比
        3.3.3 垂直空气温度分布与水平空气温度分布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均匀稳态热环境模拟对比研究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1.1 CFD介绍
        4.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1.3 几何模型的建立
        4.1.4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定
        4.1.5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 模型的验证
    4.3 评价指标
        4.3.1 PMV与 PPD模型
        4.3.2 Ingersoll模型
        4.3.3 等效温度与平均热感觉投票
    4.4 模拟结果分析
        4.4.1 人体表面温度分布对比
        4.4.2 人体等效温度与热感觉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虹吸散热末端响应速度优化
    5.1 优化方案与研究方法介绍
        5.1.1 优化方案介绍
        5.1.2 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
        5.1.3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
    5.2 响应时间对比
    5.3 热环境对比
        5.3.1 空气温度垂直分布对比
        5.3.2 温度场与速度场对比
    5.4 热舒适性评价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理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气候潜力等级划分与室外计算参数[D]. 李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昆明地区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性能与数值模拟分析[D]. 张昱翀.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地板直膨式多联机热泵系统供冷暖热性能研究[D]. 李兆函.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地板热工性能研究[D]. 汪婷婷.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3)
  • [5]热管用于墙体辐射式供暖的传热研究[D]. 樊舒雅.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6]寒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变流量控制策略研究[D]. 武春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供热事故工况建筑室内冷却规律及热储备性能研究[D]. 韩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性能的仿真与分析[D]. 汪恒夫.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9]间隔式地面金属辐射板供暖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 任雪妍. 南华大学, 2020(01)
  • [10]直膨式空气源热泵热虹吸供暖系统热舒适性研究与优化[D]. 彭伟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