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检查可提高良性睾丸肿瘤的检出率(论文文献综述)
洪睿霞[1](2021)在《经直肠超声多种新技术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半定量分级用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129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以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将病理结果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纳入良性组,共40例;将所有前列腺腺癌纳入恶性组,共89例。依据灰阶超声及SMI共同检出的可疑病灶作为SMI半定量分析评价靶区。参照Adler血流分级及滑膜半定量评分系统的血流占比评价方式,将病灶内部微细血流行半定量分级,0级:病灶内未见微细血流;I级:病灶内探及稀疏1-2个点状血流信号;II级:病灶内部探及3-4条短线状血流、分布占比不超过病灶最大截面50%;III级:病灶内探及4条以上血流、分布占比超过病灶截面50%。结果:良性组中SMI0级7例、1级9例、2级12例、3级12例,恶性组中SMI1级2例、SMI2级10例、SMI3级77例。良性组中SMI表现各异,而恶性组中SMI3级为77例,占比高达86.5%。SM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6.51%、70.00%、86.51%、70.00%、81.39%。结论:在结合二维超声的基础上,SMI半定量分级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肿瘤上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联合血PSA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中。目的:通过比较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检出率,分析二种途径的穿刺活检路径对前列腺癌检出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28例首次确诊为PCa的患者,其中经直肠途径组62例,经会阴途径组66例,比较两种途径(不同TPSA水平)诊断PCa及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 PCa)的检出率差异。其中104例(经直肠途径组42例;经会阴途径组62例)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声学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CEUS检出的阳性病灶则进行靶向穿刺,共83例行靶向穿刺(经直肠途径组28例,经会阴途径组55例),分别比较2组系统穿刺及靶向穿刺PCa、cs PCa的检出率。结果:经直肠途径组PCa的检出率为35.48%(22/62),cs PCa的检出率为25.81%(16/62);经会阴途径组PCa的检出率为42.42%(28/66),Cs PCa对检出率为28.79%(19/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1、0.676);2组不同PSA水平对PCa及cs PCa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直肠途径组与经会阴途径组在系统穿刺中PCa检出率[35.48%(22/62)vs 40.91%(27/66);P=0.587]、阳性针数/总针数[14.25%(106/744)vs 14.52%(115/792);P=0.879]、Cs PCa检出率[25.81%(16/62)vs 28.79%(19/66);P=0.6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活检PCa检出率[35.71%(10/28)vs 14.55%(8/55);P=0.002]、阳性针数/总针数[30.77%(24/78)vs13.51%(10/1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直肠途径组的超声造影引导下靶向穿刺活检PCa的检出率及阳性针数占比均高于经会阴途径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对PCa及cs PCa检出率无差异。CEUS可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穿刺操作时选择与CEUS相同的患者体位及解剖断面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姜佳美[2](2021)在《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已成为甲状腺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细针穿刺活检(FNA)是目前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最佳的非手术诊断方法,但其为有创性检查。提高非侵入性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减少FNA数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技术使用一维壁滤波器去除杂波,导致低速血流的丢失。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是日本东芝公司(现为佳能)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方式,是在能量多普勒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血管成像新模式,它使用多维滤波器将血流信号从杂波中分离出来,以保留低速血流信号,提供了更多的血管信息,弥补了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FI)及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PDI)的不足,为探索恶性肿瘤的血管特征提供更丰富的资料。SMI技术自诞生以来,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迄今为止,尚未发现Meta分析用于评估SM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的诊断能力。目的:旨在评估微血管成像技术(SMI)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以“thyroid neoplasm、thyroid neoplasms、thyroid cancer、thyroid tumor、thyroid tumors、thyroid nodule、thyroid nodules”和“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瘤”和“微血管成像技术或SMI”为检索词。使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Pub Med,Cochrane和EMBASE,万方以及中国知网,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的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相关数据。使用Meta-Disc 1.4和Stata 15.0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合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受体工作特征曲线(AUC)下的面积。使用Stata15.0中Cochrane-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计算I2index评估异质性,I2值大于50%时,表示存在异质性,使用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的其他来源。通过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生成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经亚组分析以检验异质性来源,绘制Deeks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本次Meta分析纳入13篇文献,包括1785例患者的2047个结节。I2index评估异质性的结果为I2=78%,表明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结果显示SMI的合并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1%,阳性似然比为4.3,阴性似然比为0.23,诊断比值比为19和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根据诊断标准不同(穿血管、血流分级、结节内血管)对其进行亚组分析,其敏感性分别为84%,82%,79%,特异性分别为83%,70%,87%。结论:1.Meta分析结果显示,SMI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值。2.目前对于利用SMI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血流特征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尚无统一标准,本次研究纳入文献共采用3种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亚组分析中:敏感度方面,穿血管>血流分级>结节内血管(84%>82%>79%);特异度方面,结节内血管>穿血管>血流分级(87%>83%>70%)。可见,利用SMI提供的血流信息探索甲状腺结节的血流特征,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杨晔[3](2021)在《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以超声引导下10-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系统性穿刺活检因缺乏目标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多模态图像在前列腺病灶的定位及定性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多模态图像对PCa的诊断及检出价值,并从病理组织学方面探讨多模态图像的特征。第一部分: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怀疑PCa的患者,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等多模态超声图像特点,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PCa的效能,确定超声造影参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PCa的临界点,观察超声造影参数及超声弹性成像与PCa病理级别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级及3级者占94.67%(71/75),良性结节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级及3级者占57.58%(3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造影参数PI、AUC、WIS及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的PI、AUC及WIS值大于良性结节,而TTP值小于良性结节。PI、AUC、WIS及TTP值在恶性结节与同深度对侧位置的良性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的PI、AUC及WIS值大于对侧良性组织,而TTP值小于对侧良性组织。PI、MTT、AUC及TTP值在病理1级组PCa与2级组以上(含2级)PCa之间、1+2级组与3级组以上(含3级)PC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MTT、AUC、HT及TTP与PCa的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407、0.572、0.477及-0.311,而RT及WIS与PCa的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PI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78.30%,PI诊断PCa的最佳诊断点为16.47 d B。AUC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敏感度为98.30%,特异度为66.70%,超声造影参数AUC诊断PCa的最佳诊断点为1340.39d Bs。WIS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9,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53.30%,WIS诊断PCa的最佳诊断点为1.15d B/s。恶性结节中弹性评分4分及5分者占77.03%(57/74),良性结节中弹性评分4分及5分者占7.58%(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1级组与2级组以上PCa、1+2级组与3级组以上PCa的超声弹性评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病理级别与弹性评分明显相关(P=0.000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84,诊断PCa的敏感度为76.00%,特异度为92.42%,弹性评分4分为PCa的最佳诊断点。结论:前列腺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血流丰富。超声造影参数PI、AUC、WIS及TTP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有重要价值。造影参数PI、MTT、AUC及TTP可作为鉴别临床显着PCa与临床非显着PCa的指标。PI、MTT、AUC、HT及TTP与PCa的病理级别相关,PI可作为PCa病理级别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PI、AUC及WIS在PC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最佳诊断点分别为16.47 d B、1340.39d Bs及1.15d B/s。前列腺恶性结节的弹性评分高于良性结节,PCa的病理级别与弹性评分呈正相关性。弹性评分4分可作为PCa的最佳诊断点。第二部分: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价值的研究目的:应用多模态图像融合经直肠超声指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与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比较,探讨其在PCa检出率及病理分级准确性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12月怀疑PCa于我院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穿刺活检前对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生成前列腺多模态图像,确定PCa可疑病灶,在多模态图像的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活检。靶向穿刺结束后,进行前列腺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若多模态图像未显示可疑PCa病灶,则仅进行系统性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PCa检出率、PCa阳性针率、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级别以及穿刺组织与根治术后组织病理级别的符合率等指标,分析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的应用价值。结果:231例疑似PCa患者,穿刺及根治性切除病理诊断恶性109例,其中靶向穿刺法检出恶性病例99例,系统性穿刺法检出恶性病例94例。恶性病例中109例均为前列腺腺癌。良性病例中肉芽肿性结核1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4例,前列腺增生117例。系统性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0.69%(94/231),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靶向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2.86%(9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637)。231例疑似PCa患者,系统穿刺法共穿刺2772针,阳性针数为528,系统穿刺法的阳性针率为19.05%(528/2772),靶向穿刺法共穿刺390针,阳性针数为197,靶向穿刺法的阳性针率为50.51%(197/390),两种方法的阳性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78,P<0.001)。靶向穿刺法对病理3级组及以上PCa的检出率为75.76%(75/99),系统性穿刺法对病理3级组及以上PCa的检出率为60.64%(57/94),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5)。靶向穿刺法检出3级组及以上针数占总阳性针数的比例为71.57%(141/197),系统性穿刺法检出3级组及以上针数占总阳性针数的比例为58.33%(308/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9,P=0.002)。以根治性术后组织病理为“金标准”,靶向穿刺法组织病理级别符合率为76.79%(43/56),系统性穿刺法组织病理级别符合率为57.1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27),靶向穿刺法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结论:仅看PCa总体检出率,多模态图像靶向穿刺活检法与系统性穿刺活检法相比并没有优势。但是,靶向穿刺法的阳性针率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在检测3级组以上癌症的数量方面,不管是阳性病例数还是阳性针率,靶向穿刺法都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在检测临床有意义的PCa时,靶向穿刺法较系统性穿刺法更有优势。以根治性组织病理为金标准,靶向穿刺法的病理级别符合率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靶向穿刺法对肿瘤病理级别的评估更准确。然而,靶向穿刺法不能替代系统性穿刺法,二者互为补充,“靶向+系统”的活检模式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又可以对肿瘤级别进行准确的评估。第三部分:前列腺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前列腺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灶组织成分之间的关系,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选取可疑PCa且多模态超声提示前列腺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D34,VEGF及α-SMA)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组织内CD34、VFGF及α-SMA的表达,测定组织内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含量,所测数据与病灶病理及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前列腺病灶超声特征与病理组织成分之间的关系,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结果:CD34、VEGF及α-SMA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显着差异。VEGF表达与MVD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VEGF表达及MVD计数与α-SMA存在正相关性。MVD及α-SMA表达与PCa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胶原纤维含量、肌纤维含量及Col Ⅰ含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灶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olⅢ含量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的差异不显着。良性及恶性病灶内,Col Ⅰ含量均显着高于ColⅢ含量。α-SMA表达与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胶原纤维/肌纤维比值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与肌纤维含量有较高的负相关性。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与PCa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肌纤维含量与PCa病理级别呈负相关。病灶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血流丰富的病灶MVD计数及VEGF表达较高。超声造影参数PI-MVD、AUC-MVD、HT-MVD呈正相关。PI-VEGF、AUC-VEGF、HT-VEGF、WIS-VEGF呈正相关。硬结节的胶原纤维及Col Ⅰ含量高于软结节,而肌纤维含量低于软结节,ColⅢ含量在软结节与硬结节之间无明显差异。超声弹性评分与病灶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胶原纤维/肌纤维比值及Col Ⅰ/Col Ⅲ比值呈正相关。超声弹性评分与肌纤维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超声弹性评分与Col Ⅲ含量无显着相关性。超声弹性成像所示软结节与硬结节内Col Ⅰ及Col Ⅲ的排列方式存在显着差异,软结节组以分层排列方式为主,硬结节组以交叉排列方式为主。病灶α-SMA表达与超声弹性评分、PI、AUC及血流等级呈正相关。结论:前列腺病灶的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相关,造影参数PI、AUC与组织MVD计数及VEGF表达相关,MVD计数及VEGF表达影响超声血流成像及超声造影特征,二者高表达与病灶内血流丰富密切相关。超声弹性评分与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Col Ⅰ/Col Ⅲ比值、胶原纤维/肌纤维、肌纤维含量有关,胶原纤维含量高、Col Ⅰ含量高而肌纤维含量低的病灶较硬。Col Ⅰ及Col Ⅲ排列方式影响结节硬度,呈分层排列特点的病灶较软,呈交叉排列特点的病灶则较硬。α-SMA表达与超声弹性评分、血流等级、造影参数PI及AUC相关,α-SMA标记的CAFs可能是影响前列腺病灶超声弹性成像与血流成像特征的重要因素。
李冉[4](2020)在《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甲状腺结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癌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及鉴别常规超声已获得较好的效能,而近年来超声造影开始应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够动态呈现甲状腺结节内及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显示病灶与周围正常或异常甲状腺组织的微血流分布以及差异,以期作为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效能的一个途径。目前,通过观察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其良恶性鉴别尚缺乏相关的研究。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2017.12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不同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并进行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以超声造影特征变量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特征变量中灌注缺损、均匀性、环状增强和峰值强度四个特征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造影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灌注缺损、均匀性、峰值强度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86.87%、特异度87.62%、准确率87.10%。结论灌注缺损、不均匀性增强、低增强三个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三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
许导靖[5](2020)在《ABVS与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ing,ABVS)和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36位病人共164个乳腺肿块,所有乳腺肿块均经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使用配备有ABVS成像系统及频率为4MHz~9MHz的9L4高频探头和声触诊量化技术软件的西门子公司ACOUSON S2000超声仪器;获得所有肿块的常规超声图像、ABVS冠状面图像以及VTQ剪切波速度值(shear wave velocity,SWV),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ABVS、VTQ技术及ABVS联合VTQ技术等检查方法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构建各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获取VTQ技术SWV的最佳诊断界值,并获取各检查方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1.164个乳腺肿块,病理结果为恶性的有75个,病理结果为良性的有89个。2.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9.89%,78.05%,84.21%,74.77%,AUC为0.769。3.ABVS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95.51%,85.37%,93.22%,80.95%,AUC为0.844。4.良恶性肿块VTQ技术SWV均值分别为2.55±1.31m/s、6.07±2.68 m/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肿块的SWV值构建ROC曲线,当约登指数达到最大0.6526时,对应的截断点为3.76 m/s,95%CI为0.784-0.900,即VTQ技术SWV诊断界值取3.76 m/s时,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72%,93.26%,83.54%,90%,79.81%,AUC为0.826。5.ABVS与VTQ技术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89.89%,90.24%,88.31%,91.95%,AUC为0.903。6.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ABVS和VTQ技术联合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显着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和VTQ技术联合诊断灵敏度显着高于ABVS、VTQ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诊断特异性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和VTQ技术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显着大于常规超声、ABVS、VTQ,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曲线下面积显着大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BVS与VTQ技术与常规超声相比对乳腺肿块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BVS冠状面高特异性表现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VTQ技术SWV值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间存在显着差异,当SWV诊断界值取3.76 m/s时,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效能最佳。2.ABVS与VTQ两者联合应用时可提高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联合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ABVS、VTQ单独应用。
张腊梅[6](2020)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影像多模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同时,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CT、MRI)对SC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9年6月间首诊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经住院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CST的患者121例,术前均行盆腔超声检查,且同时行CT、MRI至少一项检查,通过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对不同类型SCST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不同类型SCS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生殖系列、肿瘤系列)结果;比较不同类型SCST瘤体实性成分平扫CT值及增强前后CT增值(△CT)有无差异;比较不同类型SCST瘤体实性成分ADC值有无差异;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手段(超声、CT、MRI)对SCST的诊断价值;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的联合应用与超声+CT的联合应用对SCST的诊断价值;总结不同类型SCST的影像表现。结果1 121例SCST中,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最多,占62.0%,其中卵泡膜细胞瘤32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33例、纤维瘤10例,颗粒细胞瘤28例,占23.1%,硬化性间质瘤9例,占7.4%,类固醇细胞瘤8例,占6.6%,两性母细胞瘤1例,占0.8%。2不同类型SCST(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颗粒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类固醇细胞瘤)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及颗粒细胞瘤患者年龄较大,而类固醇细胞瘤及硬化性间质瘤患者多为年轻女性;瘤体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肿瘤发病部位(左/右侧卵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3 15例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出现月经异常,6例雌激素升高,34例肿瘤系列异常(CA125升高、CEA升高);13例颗粒细胞瘤出现月经异常,9例雌激素升高,1例肿瘤系列异常(CEA升高);2例硬化性间质瘤月经异常,2例有男性化体征,2例睾酮增高;3例类固醇细胞瘤出现睾酮的增高。4不同类型的SCST(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颗粒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类固醇细胞瘤)实性成分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呈无或轻度强化,颗粒细胞瘤呈中度及以上强化,硬化性间质瘤及类固醇细胞瘤呈明显强化、二者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5不同类型的SCST(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颗粒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类固醇细胞瘤)实性成分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与硬化性间质瘤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不同影像手段(超声、CT、MRI)对SCST的检出率:MRI(98.0%)>CT(84.3%)>超声(83.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MRI与CT和超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和P=0.008),CT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对SCST的诊断符合率:MRI(90.2%)>CT(75.9%)>超声(61.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与CT和超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和P<0.001),CT与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7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与超声+CT对SCST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超声+MR对SCST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超声+CT,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和P=0.030)。8影像表现:121例123个SCST中,119个肿块呈类圆形,4个呈不规则形,119个肿块边界清楚,4例伴钙化。77个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超声以低回声为主,T2WI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无或轻度渐进性强化者占97.4%(75/77);96.4%(27/28)的颗粒细胞瘤呈囊实相间分布,超声呈混合回声,增强扫描中度强化者占82.1%(23/28);9例硬化性间质瘤均呈囊实性,超声呈混合回声,肿块中央无回声,增强早期大囊性灶周围明显强化,静脉期向心性填充;8类固醇细胞瘤中7例呈实性,超声呈中低回声,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1例两性母细胞瘤为实性,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增强轻度强化。67例伴盆腔少量积液,其中11例同时伴腹腔积液,包括9例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2例颗粒细胞瘤。结论1不同类型的SCST在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再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生殖系列、肿瘤系列)可以做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2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CT、MRI)对SCST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单独应用时MRI对SCST的诊断最具价值;超声与MRI的联合应用对SCST的诊断价值高于超声与CT的联合。图2幅;表14个;参48篇。
贾萌萌[7](2020)在《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诊断及筛查适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为我国女性,特别是中低收入地区女性,乳腺癌诊断及筛查流程优化提供可靠及适用性强的科学证据。具体包括两个目的:1.在全国多中心临床诊断研究中,评估和比较自动超声(ABUS)和手持超声(HHUS)在乳腺X线摄影(MG)阴性的女性中的临床表现及一致性,以及使用ABUS或HH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时的诊断效能。2.建立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并描述不同技术进行乳腺癌筛查的初步结果。研究方法1.全国多中心诊断研究招募了来自5家三级甲等医院年龄为40-69岁的乳腺外科门诊病人。所有受试者同时完成了 ABUS、HHUS和MG检查,并分别进行影像学诊断。任一检查结果为乳腺影像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5类的受试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是否为乳腺癌,三种检查中最高结果为BI-RADS 3类的受试者及10%最高分类为BI-RADS 1-2类的受试者需完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或病理学检查以减少假阴性结果。所有检查结果均为BI-RADS 1-3类视为诊断阴性,任一结果为BI-RADS 4-5类视为诊断阳性。2.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招募年龄为35-64岁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所有受试者均需完成ABUS和HHUS筛查,其中45岁及以上女性还需接受MG筛查。任一筛查结果为BI-RADS 4-5类的受试者视为筛查阳性,转诊至病理学检查。对最高结果为BI-RADS 3类的受试者于6-12个月内进行随访。对所有检查结果均为BI-RADS 1-2 类的受试者3 年后进行下一轮筛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 BI-RADS 0 类时加做其他检查。研究结果1.在诊断研究招募的1245位适龄女性中,共检出乳腺癌321例,MG可单独检出其中的282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5%和91.56%。在MG阴性的女性中,ABUS额外检出35例乳腺癌,并引起33例假阳性结果,此时AB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5%和87.99%。若在MG阴性女性中加做HHUS,同样可额外检出35例乳腺癌,并引起49例假阳性结果,此时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5%和86.26%。两种超声在MG阴性的女性中具有高度一致性(符合率:95.93%,Kappa值:0.74)。在MG阴性且有致密型乳腺女性中加做超声可得到相似的结果,此时ABUS辅助MG进行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88.85%,HHUS辅助M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87.34%。由超声额外检出的病例多分布于MG结果为BI-RADS 1类或3类且具有致密型乳腺的受试者中。2.多中心筛查研究截至目前已完成13606位35-64岁女性筛查。其中,7.50%的女性临床乳腺检查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可触及的肿块为主。36.84%的受试者ABUS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3.30%的受试者ABUS筛查阳性。35.15%的受试者HHUS结果存在异常,2.96%的受试者HHUS乳腺癌筛查阳性。在完成MG筛查的7208位45-64岁女性中,约有57.70%的受试者具有致密型乳腺,且该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趋势<0.01)。30.52%的受试者MG检查结果异常,2.14%的受试者MG筛查阳性。针对BI-RADS分类结果,ABUS与HHUS间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61),ABUS与MG及HHUS与MG之间一致性均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5和0.20)。结论1.针对乳腺门诊患者,在MG阴性的女性中加做超声可显着改善乳腺癌检出情况,ABUS与HHUS具有高度一致性,且ABUS引起的假阳性病例少于HHUS。为将其应用于人群乳腺癌早期发现提供理论基础。2.在筛查人群中,我国女性以致密型乳腺为主,且随年龄增加致密型乳腺女性所占比例逐渐降低。ABUS与HHUS对乳腺异常检出率相似,且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但超声与MG一致性较差。考虑到我国女性致密型乳腺高发的现状,以及ABUS对操作者依赖性小、采图流程标准化、可存储图像并实现远程读图等优势,ABUS具有代替HHUS进行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潜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和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困境。
巫明钢[8](2020)在《多模态超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即经直肠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怀疑前列腺癌的146例患者行经腔内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获得经直肠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以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使用秩相关分析前列腺病灶弹性杨氏模量值、血清PSA、年龄与前列腺癌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多模态超声诊断前列腺癌准确性为88.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1%、99.0%、67.3%,多模态超声与单模态超声诊断效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够检出超声造影漏诊的前列腺癌14例。超声造影同样能够检出剪切波弹性成像漏诊的前列腺癌4例。多模态超声能够检出剪切波弹性成像误诊的前列腺癌12例。剪切波杨氏模量值、血清PSA值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呈正秩相关,年龄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多模态超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成像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剪切波杨氏模量值、血清PSA值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
李欣泽[9](2020)在《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综合应用对于阴囊肿物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性特征及定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对各指标筛选,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对阴囊肿物的诊断效能。研究方法选择因阴囊坠胀于2017年9月-2020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共34个病灶,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患者超声造影声像图资料进行记录并对其做回顾性分析,观察整个造影过程,分析病灶增强灌注特征,评估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增强时间、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内部灌注是否有无增强区、增强后边界是否扩大。将存储记录的动态超声造影声像图导入后处理软件中,在阴囊肿物内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ROI内造影剂灌注全过程进行自动分析,绘制出时间-强度曲线,行曲线拟合得到感兴趣区血流参数,分析定量参数特征:上升支斜率(Ascending Slope,AS)、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到达时间(Arrival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峰值强度减半时间(Descending Time/2,DT/2)。定性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行组间比较,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或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别进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及二者结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阴囊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增强时间、增强程度在良恶性阴囊肿物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时间和增强程度作为定性指标进入Logistic模型,其回归方程为P=1/[1+e-(-2.813+2.964X1+4.124X2)],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诊断效能良好;定量指标中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到达时间、曲线下面积在良恶性阴囊肿物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分析进入Logistic模型指标为峰值强度,回归方程P=1/[1+e-(-9.714+0.408Y2)],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诊断效能良好;将定性及定量指标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协变量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增强程度和峰值强度进入最终Logistic模型,回归方程P=1/[1+e-(-11.061+3.320X2+0.416Y2)],方程ROC曲线面积0.976,诊断效能良好。结论(1)超声造影有助于阴囊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2)超声造影定性指标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及定量指标峰值强度在阴囊肿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将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定性或定量指标分析,提高了超声造影对阴囊肿物诊断准确性。
黄钦海[10](2020)在《广佛接壤地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背景甲状腺结节[1-5](Thyroid nodule,TN)并非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甲状腺的一种局部组织病理表现形式,是由甲状腺组织内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局限性肿块。TN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按肿块的质地分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结节;按结节数量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按性质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也称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近年来,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和超声检查技术的进步,全球TN的检出率大幅提高,由原来触诊获得的3%-7%增加到超声检查获得的20%-76%,其中5%-15%的TN为恶性结节,且TC呈现年轻化的趋势[6]。TN特别是TC患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在地区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7],2018年全球男女合计TC发病56.7万例,粗发病率为7.4/10万,位居所有癌症发病的第九位,死亡病例为4.1万例。女性TC发病为43.6万例,粗发病率为11.5/10万,位居所有癌症发病的第五位。2014年报道的土耳其黑海西部地区TN患病率为56.6%[8],美国有研究报道[9],从1975年至2009年期间,TC的患病率增加了近3倍(4.9/10万~14.3/10万),且女性(6.5~21.4/10万)是男性的3倍多(3.1~6.9/10万)。2005-2014年我国T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30~12.29/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且城市高于农村,女性(6.68~18.72/10万)高于男性(1.98~6.05/10万),但农村、男性发病率增长速度逐渐增大[10]。2016年北京[11]报道的TN患病率为49.0%,且女性患病率显着高于男性。可见,TN和TC危害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不同地区人群TN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且女性人群危害更大。目前TN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明确它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能部分解释不同地区TN患病率差异较大的原因。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非常重要的腺体组织,是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通过激素调控人体生长和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TN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具有调节甲状腺细胞生长和分化,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的重要生理功能。血清TSH的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12]。TSH长期处于高水平时,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导致TN甚至TC的发生。有研究发现[13,14],血清TSH升高与TC风险的增高密切相关,有望发挥预测因子的作用。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存储于甲状腺组织中,是合成TH必不可少的原料。碘在甲状腺组织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当碘和TH缺乏时,TSH分泌代偿性增多,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提示,碘缺乏时,可能通过TSH影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我国几十年来实行全民食盐加碘运动,使大部分居民处于超碘水平,甲状腺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一般认为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呈“U”字型曲线关系,即碘摄入过低或过高,均可增加甲状腺疾病的风险[15,16]。但碘的摄入与TN的关系尚未明确,目前尚缺乏统一结论。田燕等研究认为[17],碘缺乏可使TN的患病率和及其体积增加,但杜丹等发现[18],碘摄入量的大小对TN患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显着提高,这与TN有相同的流行趋势。MS与TN是否相关呢?目前,已有学者研究了两者的关系。Ayturk等发现[19],MS组的TN患病率显着高于非MS,两者具有相关关系。韩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20],MS患者有更高的TN患病率,且MS组分的数量与TN呈正相关,组分越多,TN患病率越高。目前,关于睡眠模式对TN影响的报道较少,两者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睡眠模式主要包括入睡时间推迟、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剥夺等形式,它们主要通过内分泌激素(TSH、胰岛素生长因子、生长激素和褪黑素等)的异常调节而发挥作用。有研究发现[21],延迟晚上上床睡眠时间,可提高TSH的分泌峰值,血清TSH水平显着提高。Luo等研究发现[22],睡眠时长不足,增高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可能的原因是睡眠剥夺导致TSH水平升高和免疫应答受损,从而导致患癌风险增高。女性较男性有较高的TN(TC)发生率,可能与其生殖生育因素相关,如月经、绝经、妊娠和流产等,但尚无统一结论。法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23],月经初潮年龄较小和怀孕次数增加,与TC相关,可能是它的危险因素。但美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24],月经周期较长、月经初潮在年龄14岁以上,能增加TC的风险。许蕾蕾等研究发现[25],育龄期延长、绝经期延迟、怀孕和流产次数的增加有更高的TN检出率。有研究表明[26],孕期及生育期妇女有更高的TN患病率。此外,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环境,可能增加甲状腺癌发生的风险,但TC的发生并不能归咎于单独的高雌激素水平[27]。目前关于TN的发生发展与女性发育和生殖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然有限,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里水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着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东北部,毗邻广州市,是佛山市与广州市链接的重要枢纽,其辖区面积为148.28平方公里,总人口435998人(2017年),辖区共有20个社区,组成16个村委会。里水镇经济实力强劲,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9名(2018年度),且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国际安全社区等称号。该地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与广州差距不大,同时还保留着农业生产,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幸福指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先进社区代表性。本研究选择里水镇作为研究点,探索新经济形态下的先进社区TN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措施。目前,TN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其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和健康负担,面临的防控任务依然严峻。虽然TN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尚无统一明确的结论,不同地区TN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差异较大,提示TN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探索研究TN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探明不同地区TN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TN的精准防控。目前TN的人群研究多集中于医院体检人群和住院人群,社区人群的研究甚少,广东地区更罕见。探明社区TN的流行病学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助于指导地方制定有针对性的TN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也可为TN病因研究积累基础数据。里水镇是中国先进村镇的代表,是研究新经济时代下的疾病谱特征的较好样本。此外,女性人群为TN的易感人群,相对男性有更高的患病率,应是关注的重点人群。同时为响应国家现行的“关爱妇女”政策,探索研究妇女TN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保障妇女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研究拟分两部分对TN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广佛接壤区女性手术住院TN患者的结节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着重调查分析社区健康人群妇女TN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了解社区女性TN的分布特征,为指导和制定社区TN的防控策略、措施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其他地区社区TN防控提供参考。2研究目的近年来,TN及TC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女性人群是高危人群,相较男性有更高的患病率,危害更重。本研究拟通过收集广佛接壤地区基于社区女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根据甲状腺内分泌及调节因素设计社区女性TN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相结合,探索社区女性TN的病因或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社区女性TN防控措施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撑,以期降低妇女TN患病率,提高一、二级预防效率,切实提高女性健康水平,保护妇女健康权益。同时,为有针对性地指导优化社区TN防治的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3研究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某三级医院病案室和电子病历系统记录在册的广佛接壤区里水镇女性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及详细病历资料,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病理类型及生化检查结果等。将数据汇总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对TN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描述统计分析。以TN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年龄、居住地和民族进行频数匹配,在医院内选择同期住院的里水镇女性非TN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N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影响因素。第二部分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佛接壤区里水镇的20个村居委的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和甲状腺检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口味)、睡眠模式(入睡时点、睡眠时长)、月经及生殖情况(月经初潮年龄、绝经情况、怀孕次数、流产次数)以及疾病患病史等资料。同时采用触诊和高频超声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甲状腺检查,明确TN的患病情况。应用EpiData3.0软件编制数据库,对问卷进行双人双录入,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实施了的严格质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上确保研究数据真实可靠。本文的应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方差分析、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检验水准α=0.05。4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1本研究共纳入社区女性TN住院患者104例进行分析,平均入院年龄为48.41±11.97岁,其中TC患者13例,恶性结节构成比为12.5%。进行年龄分层后,40-49岁组恶性结节构成比最高,为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TN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类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占比70.19%,其次为乳头状甲状腺癌(10.58%),滤泡状甲状腺癌最低(1.92%)。TN的合并症状以合并增生和出血为主,分别为19.23%和18.27%。4.3临床良恶性TN患者的超声特征比较:结节回声信号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恶性结节组低回声信号者构成比为76.92%,而良性结节组仅为2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也不同,恶性结节组结节内血流丰富者占比最高,为76.92%,而良性结节组占比仅为14.29%,两组差异显着(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是TN的危险因素(OR=14.540,95%CI:3.734~56.617,P<0.05)。4.4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甲状腺疾病史,血TSH、血肌酐和血红细胞含量在TN组和非TN组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有甲状腺疾病史、血肌酐和血红细胞异常是TN的影响因素,其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学文化程度TN患病风险是小学文化程度的2.95倍。第二部分社区调查结果:4.5社区调查中共有1597名调查对象进入研究,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2.38±10.51岁,年龄多集中于30-39岁(38.63%)。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38.95%),主要职业是农民者占多数(34.25%)。共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25例,检出率7.9%。甲状腺结节患者年龄范围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9.63±12.13岁。4.6人群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分析,甲状腺结节大小在年龄(?2=12.229)、文化程度(?2=15.940)、是否患有慢性炎症(?2=10.241)的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以55岁为界将年龄分两层比较时,结节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具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2=105.640,P<0.001)。文化程度不同,TN检出率不同,其中小学/文盲文化程度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000,P<0.001)。从事的职业不同,TN检出率不同,其中农民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TN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2=13.952,P=0.007)。4.8饮食习惯不同,TN的检出率不同,其中口味适中者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39,P<0.001)。4.9睡眠模式不同,TN检出率不同,是否晚上最佳睡眠时长(?2=13.387,P<0.01)、晚上入睡时间(?2=13.469,P=0.009),晚上睡眠时长(?2=16.813,P=0.002)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非最佳睡眠时长、晚上入睡时间<9点、晚上睡眠时长>10小时,有更高的结节检出率。4.10生殖生育因素中是否绝经(?2=68.194,P<0.001),怀孕次数(?2=10.089,P=0.039)的TN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疾病史中有无代谢综合征(?2=50.668,P<0.001)的TN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4.11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N检出率与年龄(R=0.198,P<0.001)、文化程度(R=-0.092,P<0.001)、口味(R=0.059,P=0.019)、是否绝经(R=0.207,P<0.001)、怀孕次数(R=0.064,P=0.010)和有无代谢综合征(R=0.178,P<0.001)等因素存在弱相关关系,且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4.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相对于20-29岁组,60-75岁组OR=46.919,P<0.001)、口味(相对于口味适中组,口味偏淡组OR=3.316,P=0.002)、怀孕次数(相对于未怀孕者,怀孕3次者OR值最大,为0.225,P=0.006)和有无代谢综合征(OR=4.247,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结论5.1广佛接壤区社区女性TN住院患者中TC构成比为12.5%,提示TN有较高的恶性化风险。恶性TN的病理特征主要以乳头状甲状腺癌为主,良性结节主要以甲状腺肿为主;TC中检出低回声信号和结节内血流丰富的超声征像率更高,而结节内血流丰富信号是TC的危险因素。可为筛查防治工作中提供理论支持。5.2临床资料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文化程度、职业、甲状腺疾病史、血TSH、血肌酐和血红细胞是TN的影响因素,其中中学文化程度是危险因素。提示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5.3广佛接壤区社区健康女性TN总检出率为7.9%,40岁以上人群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趋势。应把40岁以上妇女作为TN防控的重点人群,加强TC筛查防治工作。5.4生活方式(口味)、月经及生育史(怀孕次数)、睡眠模式(迟睡、睡眠时长)和疾病史(代谢综合征)是TN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口味偏淡、怀孕3次及以上和有代谢综合征是TN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相应高危人群的监控和防治宣教,以利于TN的一、二级预防。
二、超声检查可提高良性睾丸肿瘤的检出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检查可提高良性睾丸肿瘤的检出率(论文提纲范文)
(1)经直肠超声多种新技术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称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超微血流成像半定量分级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应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经直肠与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特殊病例个案报道 |
超声诊断前列腺神经鞘瘤 1 例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2)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2.1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原理 |
2.2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
2.3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评估乳腺肿瘤的应用 |
2.4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
2.5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
2.6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 |
2.7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 |
2.8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
2.9 展望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文献检索 |
3.2 研究纳入和排除 |
3.3 质量评价 |
3.4 数据提取 |
3.5 统计分析 |
3.6 发表偏倚 |
第4章 结果 |
4.1 文献检索与研究选择 |
4.2 研究设计和患者特征 |
4.3 质量评价 |
4.4 SMI的诊断性能 |
4.5 异质性检验 |
4.6 亚组分析 |
4.7 发表偏倚 |
第5章 讨论 |
5.1 SMI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
5.2 Meta分析结果总结 |
5.3 质量评价 |
5.4 亚组分析 |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仪器与设备 |
2.2.2 经直肠超声检查 |
2.2.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
2.2.4 超声造影检查 |
2.2.5 前列腺穿刺活检 |
2.2.6 病理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资料结果 |
3.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前列腺结节例数 |
3.3 前列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4 前列腺恶性结节与同深度对侧位置组织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5 不同病理级别的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5.1 病理1级组与2级组以上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5.2 病理1+2级组与3级组以上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6 前列腺癌病理级别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3.7 超声造影参数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
3.8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结节例数 |
3.9 前列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弹性评分的比较 |
3.10 不同病理级别的前列腺癌超声弹性评分的比较 |
3.11 前列腺癌病理级别与超声弹性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3.12 超声弹性评分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
4 讨论 |
4.1 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2 超声弹性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3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价值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仪器与设备 |
2.2.2 经直肠超声检查 |
2.2.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
2.2.4 超声造影检查 |
2.2.5 MRI检查及MRI-TRUS融合成像 |
2.2.6 前列腺穿刺活检 |
2.2.7 病理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资料结果 |
3.2 病理结果 |
3.3 穿刺结果 |
3.3.1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PCa检出率的比较 |
3.3.2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阳性针率的比较 |
3.3.3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检出例数 |
3.3.4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检出不同病理级别的阳性针数 |
3.3.5 多模态图像中各种成像方法对病灶的检出价值 |
3.3.6 穿刺组织与根治性切除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程度的比较 |
4 讨论 |
4.1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性穿刺法前列腺癌检出率及阳性针率的比较 |
4.2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检出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比较 |
4.3 多模态图像中各种成像方法对病灶的检出价值 |
4.4 穿刺活检组织与根治性切除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程度的比较 |
4.5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前列腺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超声图像获取及分析 |
2.2.1 仪器 |
2.2.2 超声检查 |
2.2.3 弹性图像评估 |
2.2.4 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估 |
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2.3.1 诊断金标准 |
2.3.2 标本留取与保存 |
2.3.3 仪器与试剂 |
2.3.4 HE染色步骤 |
2.3.5 Masson染色步骤 |
2.3.6 天狼星红染色步骤 |
2.3.7 免疫组化SP法染色步骤 |
2.4 显微镜摄像及图像分析 |
2.4.1 仪器 |
2.4.2 显微镜摄像 |
2.4.3 实验图像分析软件及使用方法 |
2.4.4 实验结果判读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理结果 |
3.2 超声声像图结果 |
3.3 前列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3.3.1 MVD计数 |
3.3.2 MVD在各组PCa中的表达 |
3.3.3 MVD表达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3.4 VEGF表达 |
3.3.5 VEGF在各组PCa中的表达 |
3.3.6 VEGF表达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3.7 组织中VEGF与MVD表达的相关性 |
3.3.8 α-SMA表达 |
3.3.9 α-SMA在各级别PCa中的表达 |
3.3.10 α-SMA表达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3.11 α-SMA表达与VEGF及MVD的相关性 |
3.4 前列腺组织胶原纤维、肌纤维含量 |
3.4.1 前列腺组织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含量 |
3.4.2 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在各级别PCa中的含量 |
3.4.3 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含量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4.4 前列腺组织Ⅰ型胶原纤维与Ⅲ型胶原纤维含量 |
3.4.5 ColⅠ在各级别PCa中的含量 |
3.4.6 ColⅠ含量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4.7 α-SMA表达与胶原纤维及肌纤维的关系 |
3.5 前列腺病灶超声指标与病理指标比较 |
3.5.1 前列腺病灶血流与MVD及VEGF表达 |
3.5.2 前列腺病灶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 |
3.5.3 超声造影参数与MVD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 |
3.5.4 超声软硬组病灶间病理指标差异 |
3.5.5 超声弹性评分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
3.5.6 Col Ⅰ、Col Ⅲ排列方式与结节硬度的关系 |
3.6 α-SMA表达与超声弹性评分及造影参数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前列腺病灶超声多模态检查结果 |
4.2 MVD、VEGF的表达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3 胶原纤维含量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4 肌纤维含量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5 α-SMA的表达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6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等非肝脏器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ABVS与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2.1 仪器和操作方法 |
2.2 图像评价分析及良恶性判断标准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病理检查结果 |
2.超声检查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6)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影像多模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1.3 实验设备与方法 |
1.1.4 图像分析 |
1.1.5 统计学方法 |
1.1.6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手术病理结果 |
1.2.2 不同类型SCST患者接受影像检查情况 |
1.2.3 不同类型SCST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1.2.4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
1.2.5 不同类型SCST实性成分平扫CT值、△CT比较 |
1.2.6 不同类型SCST实性成分ADC值比较 |
1.2.7 不同影像手段(超声、CT、MRI)对SCST的诊断价值比较 |
1.2.8 超声+MR与超声+CT对 SCST的诊断价值比较 |
1.2.9 影像表现 |
1.3 讨论 |
1.3.1 SCST的临床特点 |
1.3.2 超声、CT、MRI对 SCST的应用价值分析 |
1.3.3 不同类型SCST的影像诊断 |
1.4 小结 |
1.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卵巢肿瘤的影像研究进展 |
2.1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概述 |
2.2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免疫组化 |
2.3 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
2.3.1 常规MRI及功能学MRI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 |
2.3.2 PET-CT及 PET-MRI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诊断及筛查适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目标 |
总体目标 |
阶段目标 |
第一部分 超声辅助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诊断的效能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纳入排除标准 |
4 受试者招募及研究流程 |
5 图像解读 |
6 样本量 |
7 本研究模拟的诊断程序 |
8 评价指标 |
9 统计学方法 |
10 伦理批准 |
结果 |
1 受试者基本特征 |
2 所有受试者的乳腺X线检查结果 |
3 乳腺X线检查结果阴性的女性中自动超声和手动超声的表现 |
讨论 |
1 乳腺密度与乳腺癌 |
2 乳腺X线检查阴性时加做超声时的权衡 |
3 在致密型乳腺中加做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改善情况 |
4 两种超声的比较 |
5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以超声为基础的全国多中心乳腺癌筛查随访研究 |
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纳入排除标准 |
4 可行性研究 |
5 受试者招募及研究流程 |
6 样本量 |
7 图像解读 |
8 质量控制 |
9 统计学方法 |
10 伦理批准 |
结果 |
1 可行性研究结果 |
2 受试者基本特征 |
3 45-64岁女性乳腺密度的分布 |
4 临床乳腺检查结果 |
5 自动超声检查结果 |
6 手持超声检查结果 |
7 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 |
8 自动超声和手持超声检出肿块特征的比较 |
9 不同影像学技术诊断结果一致性 |
讨论 |
1 适龄人群乳腺密度的分布情况 |
2 不同技术检查结果异常情况 |
3 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
4 超声应用于乳腺癌筛查的证据 |
5 我国乳腺癌筛查现状 |
6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7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多模态超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 |
1.引言 |
1.1 前列腺癌与老龄化概述 |
1.2 前列腺癌筛查概述 |
1.2.1 血清PSA |
1.2.2 直肠指检 |
1.2.3 多参数核磁共振 |
1.2.4 经直肠二维超声 |
1.2.5 超声造影 |
1.2.6 弹性成像 |
1.3 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质量控制和保证 |
2.3 仪器与材料 |
2.4 检查方法 |
2.4.1 前列腺经直肠二维超声检查方法 |
2.4.2 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方法 |
2.4.3 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 |
2.4.4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 |
2.5 诊断标准 |
2.6 病理诊断 |
2.7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患者一般资料 |
3.3 经直肠二维超声结果 |
3.4 经直肠超声造影结果 |
3.5 经直肠剪切波弹成像结果 |
3.6 多参数超声联合结果 |
3.7 病理Gleason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 |
4.讨论 |
4.1 经直肠二维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2 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3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4 多模态超声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5 剪切波杨氏模量值、血清PSA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
4.6 本文研究不足 |
4.7 下一步工作展望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综述 前列腺癌筛查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综合应用对于阴囊肿物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超声及其新技术在阴囊疾病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广佛接壤地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广佛接壤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 讨论 |
5.小结 |
第二部分 :广佛接壤区社区妇女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全文结论 |
对策与建议 |
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研究的基金项目 |
致谢 |
四、超声检查可提高良性睾丸肿瘤的检出率(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直肠超声多种新技术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应用[D]. 洪睿霞.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Meta分析[D]. 姜佳美.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D]. 杨晔.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D]. 李冉.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5]ABVS与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应用研究[D]. 许导靖. 皖南医学院, 2020(04)
- [6]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影像多模态分析[D]. 张腊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中低收入地区乳腺癌诊断及筛查适宜技术研究[D]. 贾萌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8]多模态超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D]. 巫明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综合应用对于阴囊肿物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D]. 李欣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广佛接壤地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黄钦海.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