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

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

一、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论文文献综述)

陶运霞[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腹泻型糖尿病肠病核心方的挖掘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挖掘常用药对和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基础方,探究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同时预测四神丸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构建生物分子网络,从“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的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其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有关口服中药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的数据,建立中药方剂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数据库。应用Excel 2010软件,对药物、药类、药性、药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R型聚类。探讨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2.利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四神丸的化学成分,预测蛋白质靶点信息,建立一个四神丸活性成分—靶点数据库。在Gene Cards、DRUGBANK、TTD、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潜在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导入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构建PPI网络中的分子相互作用模块,使用Network analysis和插件Cyto NAC筛选关键靶点。将交集基因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 Scape3.7.1软件构建“四神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1.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显示,常用的高频中药有白术、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补骨脂和肉豆蔻等。最常用的为补气药,性味归经常多见温、甘、脾胃经。关联规则:补骨脂和肉豆蔻置信度最高为78.57%,其次为山药和黄芪77.03%。聚类方剂:(1):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吴茱萸、乌梅,为四神丸加减;(2):升麻、柴胡、黄芪、山药、白术、党参、薏苡仁、白扁豆、砂仁、陈皮、茯苓、莲子,为参苓白术散加减;(3):附子、干姜、山茱萸、甘草、葛根、苍术、芡实、丹参、黄连、黄芩、白芍、肉桂、当归、木香,为芍药汤加减。2.四神丸活性成分共70个,463个靶点,补骨脂有274个靶点、肉豆蔻有66个靶点、吴茱萸有201个靶点、五味子有20个靶点、生姜54有个靶点、大枣204有个靶点。获得566个疾病靶点。由韦恩图得到四神丸和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共靶基因有120个。对靶点进行模块分析后,主要富集到三个模块,主要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活性,磷酸腺苷激酶信号通路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共得到19个主要靶点信息:TNF、AKT1、JUN、IL6、VEGFA、TP53、MAPK1、INS、CXCL8、EGFR、MAPK14、EGF、EDN1、FOS、CTNNB1、IGF1、IL1B、F2、ALB。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四神丸调控的蛋白基因主要富集在对脂多糖的反应、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AGE-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c GMP-PKG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四神丸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图涉及14种活性成分,89种基因靶点,20条通路。排序前8位的中药活性成分分别为槲皮素、补骨脂酚、异补骨脂素、植物甾醇、β-谷甾醇、异愈创木素、吴茱萸次碱、异补骨脂定。结论:1.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多涉及甘温补虚、益气健脾的中药,归经也与脾、胃、肾有关。由此可推测临床证型多以阳气虚衰、脾气虚弱为主,聚类方四神丸和参苓白术散也证实了这个观点,除此之外还涉及胃肠湿热的证型,多用芍药汤加减进行治疗。2.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在系统层面揭示了四神丸对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活性成分、基因靶点和信号通路。初步阐释了四神丸对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激素的释放、调节胃肠道组织结构、生物力学特性重构和胃肠运动功能等发挥作用。

于海游[2](2021)在《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型研究》文中指出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是指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期或化疗后,出现喷射性水样便,日行数次或数十次,伴腹痛或无腹痛的症状,多考虑由化疗药物所导致,可持续5~7天,甚至长达2~3个月[1]。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之一[2],易诱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影响患者的体质、生活质量及后继治疗,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而祖国医学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上有一定的优势,相关病理研究认为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3]。目的通过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相关性腹泻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之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今后规范其相关证型,并行相关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7版《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及化疗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进展,制定“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型”研究方案,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恶性血液病(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病历。应用计算机电子病历系统,按检索所得结果,逐个查阅相关住院病历,按上述研究方案中腹泻诊断标准,收集相关客观数据。应用Microsoft E xcel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对患者的相关信息,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证型进行频率统计,制作相关分析图表。结果共收集行“化学治疗”的患者病历4068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历为3412例,出现明显消化道反应有398例,其中腹泻症状的患者病历1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122例。1.合并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恶性血液病病种分析:12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病历中,病种以多发性骨髓41.80%(51/122)>淋巴瘤 31.15%(38/122)>急性白血病 28.69%(35/122)。2.合并化疗相关性腹泻所用化疗方案分析:51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病历中,以含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及硼替唑米的化疗方案最多,占60.78%(31/51),其次为含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及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的化疗方案27.45%(14/51)。38例淋巴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病历中,包含“CHOP”的化疗方案占36.84%(14/38),其次为Hyper CVAD及“GCP”方案,两者各占7.89%(3/38);化疗药物以环磷酰胺26例>激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23例>长春地辛15例>利妥昔单抗14例。3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病历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见,达74.29%(26/35),其中又以含“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最多,共计25例,占71.43%。3.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型分析:12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病历中,中医证型以脾气亏虚证38.52%(47/122)>寒湿困脾证 28.69%(35/122)>肠道湿热证 18.03%(22/122)>寒热错杂证6.56%(8/122)>肝气乘脾证5.74%(7/122)>肾阳亏虚证2.46%(3/122)。4.化疗相关性腹泻中药分析:其中使用中医中药的病历有89例,占72.95%。中药使用频数大于10的药物依次为茯苓 47.52%(48/101)、白术 34.65%(35/101)、陈皮 34.65%(35/101)、黄芪 32.67%(33/101)、白芍 26.73%(27/101)、干/炮姜 25.74%(26/101)、薏苡仁 24.75%(25/101)、炒白术 22.77%(23/101)、炒谷芽 21.78%(22/101)、半夏 19.80%(20/101)、党参 19.80%(20/101)、黄芩 18.81%(19/101)、黄连17.82%(18/101)、山药 15.84%(16/101)、厚朴 14.85%(15/101)、木香 14.85%(15/101)、五味子 13.86%(14/101)、扁豆花 12.87%(13/101)。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病历中,常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含硼替唑米、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利妥昔单抗、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最为多见。中医方面,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常以脾气亏虚证为主,寒湿困脾证及肠道湿热证较为常见;中药方面,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用药多以健脾祛湿药(茯苓、白术/炒白术、薏苡仁、扁豆花)、补脾益气药(黄芪、党参、山药)、行气和胃药(陈皮、木香、炒谷芽、厚朴),清热燥湿药(半夏、黄芩、黄连),温中药(干/炮姜)多见,且与中医证型相符合。

叶柠远[3](2021)在《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以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医案为研究基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观察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典型医案分析,剖析刘师临证思路。使其学术思想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传承,同时为大肠癌术后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1)收集刘师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医案,建立数据专库,采用Medcase Ver3.8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符合标准的119例(397诊次)病案运用频数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刘师本人和学生的论文、古代文献以及自己的跟师体会,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评定生活质量采用QLQ-C30和QLQ-CR29量表,评定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疗效采用LARSS量表。(3)通过典型医案,剖析刘师临证思路。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病位以脾为主,涉及多脏;病机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瘀毒残留;当补益脾胃,扶助正气;调理气机,化瘀解毒。核心方为:党参、黄芪、莪术、陈皮、木香、三棱。大肠癌术后泄泻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病位尚可涉及肝肺;湿热、血瘀、癌毒是发病之标。治当益气健脾,温补脾肾以治其本;疏肝宣肺,调理气机;清化活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共可聚出中虚气滞证、脾肾亏虚证、脾虚肝郁证、寒热错杂证、中气下陷证、脾阳虚弱证、脾虚湿热证7种证型。药物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证型的方药。大肠癌术后便秘病位在大肠,与五脏相关;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气滞为标;治当寓补于通,整体治疗;苦寒通降,酌情使用;行气导滞,贯穿始终;活血化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可聚类出中气下陷证、气滞郁热证、阴阳两虚证、阴虚气滞证和气滞证5种证型。根据药物K均值聚类和刘师经验还可以补充湿浊内阻,阳气不通的湿秘证型。药物K均值、系统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方药。(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腹痛、腹胀、大便不尽、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排便频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次数、大便失禁、大便不畅未见明显变化。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相比,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腹胀、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大便次数、腹痛、大便不畅、大便不尽、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仅大便失禁未见明显改变。治疗28天与治疗14天相比,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有显着差异(P<0.01),其余各项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LARSS量表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一般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显示:治疗前后总体生活质量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比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上有显着差异(P<0.01)。在症状维度上,疼痛、气促、食欲丧失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倦、便秘和腹泻有显着差异(P<0.01)。肠癌特异性生活质量(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在症状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臀部疼痛、大便中有粘液和血、掉发、味觉异常、大便失禁、肛周皮肤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干、排便尴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痛、腹胀、胃肠胀气、大便频繁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焦虑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症状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刘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较好总结刘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临床研究表明刘师治疗大肠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LARSS症状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卓[4](2020)在《痛泻理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痛泻理中汤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分、血清5-HT含量的变化等相关指标影响,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及中医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自拟方痛泻理中汤口服,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般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以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血清5-HT含量的变化、Bristol大便性评分、IBS-SSS量表评分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观测不良反应。用药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收集到的数据,经SPSS 22.0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统计结果,客观评价痛泻理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完成统计学分析。(2)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IBS-S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血清5-HT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主症(大便频次;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急躁易怒、心烦、焦虑不安、善太息;腹胀、腹痛及腹部拘急不适)积分及中医次症(胁肋部胀满或疼痛;纳呆)积分降低的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次症(倦怠乏力)积分两组下降程度相当(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中医症状总积分(P<0.05)。(4)相关量表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IBS-S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学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为7例,显效为12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4例,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的临床治愈为3例,显效为8例,有效为13例,无效为9例,总有效率为72.7%。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远期疗效:治疗组复发率13.33%,对照组复发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痛泻理中汤治疗IBS-D患者其临床疗效无论是在总体疗效方面,还是在中医证候积分、血清5-HT含量变化等方面的改善都明显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组,从HAMA量表以及HAMD量表中分析得出痛泻理中汤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优势,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证明痛泻理中汤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图4幅;表19个;参154篇。

熊晏[5](2019)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5-FU诱导肠黏膜炎及其免疫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CGECs)是由L-谷氨酰胺和四君子汤提取物组成的中西复方制剂,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治疗放化疗性肠炎的疗效和作用特点尚不明确。本课题旨在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其治疗放化疗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采用5-氟尿嘧啶(5-FU)致小鼠肠黏膜炎模型确认其疗效,并从免疫屏障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口服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以“复方谷氨酰胺”、“化疗”、“放疗”等为关键词,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中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相关的文献,以临床总有效率、放化疗性肠黏膜炎发生率、腹泻症状发生率和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为指标,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其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分析软件采用Review Manager 5.3。(2)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雄性ICR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1.5 g/kg)、CGECs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2、1.6、0.8 g/kg),L-谷氨酰胺组(1.92 g/kg)、四君子汤组(1.28 g/kg),连续灌胃给药13天,于第6-10天腹腔注射50 mg/kg 5-FU建立化疗性肠黏膜炎模型。监测小鼠的进食量、体重、腹泻评分;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小肠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3)CGECs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免疫机制研究观察各组小鼠脾脏、胸腺脏器指数和小肠派氏结(PP)数量情况;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匀浆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动物小肠中CD4+T细胞、IgA+B细胞百分比。结果:(1)口服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单用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显着增加(P=0.0002),放化疗性肠黏膜炎发生率显着下降(P=0.0008)。与常规治疗相比,CGECs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显着升高(P<0.00001),腹泻症状发生率显着降低(P=0.0007),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001)。此外,单用CGECs或联合用药均能显着升高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P<0.05)。(2)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CGECs高、中剂量组进食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小鼠体重显着升高(P<0.01或P<0.05),腹泻评分(P<0.01或P<0.05)、小肠组织病理损伤等级评分(P<0.01或P<0.05)显着降低,小肠病理损伤有改善;CGECs中剂量组小肠MPO水平显着降低(P<0.05);L-谷氨酰胺组小鼠体重显着升高(P<0.05或P<0.01),腹泻评分和病理损伤评分显着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影响;四君子汤组小鼠腹泻评分显着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显着影响。(3)CGECs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免疫机制研究与模型组比较,CGECs各剂量组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小肠PP结数量显着增加(P<0.05),CD4+T细胞、IgA+B细胞数量无显着变化,小肠匀浆SIgA水平显着上升(P<0.01或P<0.05);CGECs高剂量组小肠IL-4(P<0.05)、IL-10(P<0.05)水平显着升高,IFN-γ浓度显着降低(P<0.05);L-谷氨酰胺组SIgA水平显着升高(P<0.05),IFN-γ显着降低(P<0.05);四君子汤组IFN-γ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提示CGECs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放化疗性肠黏膜炎的发生,缓解患者症状。动物实验研究亦显示,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具有保护作用,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此外,CGECs对肠黏膜炎的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其L-谷氨酰胺和四君子汤组分单用的效果。

崔丽,杜丽坤[6](2019)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对症治疗以及采取经验性治疗,远期疗效不佳。中医学把糖尿病性腹泻归于"消渴"和"泄泻"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而致,通过运用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一些疗法(针刺、隔姜灸、耳穴贴压、中药灌肠),并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王婷[7](2018)在《温阳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温阳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安全性的观察,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理,从而为本方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方法:符合IBS-D诊断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温阳健脾方(我院制药厂制备的水煎浓缩丸剂,每丸0.3g),每日3次,每次3g(即10丸);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并同时配合心理、饮食辅助治疗,在治疗期间,两组均不再予治疗该病的其他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和疗效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0.75%,对照组72.16%,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温阳健脾方对IBS-D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2)治疗前后两组单项证候积分及总的症候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两组在单项症状大便泄泻、腹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不思饮食的缓解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上述症状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疗程结束停药后第15天和第30天对患者进行了电话或门诊随访,治疗组复发5例,未复发18例,复发率17.75%;对照组复发9例,未复发11例,复发率32.26%。经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1)温阳健脾方具有很好的温肾助阳,健脾化滞,胜湿止泻作用。(2)温阳健脾方可明显缓解IBS-D脾肾阳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总疗效方面较对照组疗效突出。(3)治疗组在试验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是临床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比较安全而显效的方药。(4)温阳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复发率明显降低,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温阳健脾方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IBS-D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也为为临床上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研究及应用。

毕龙腾(But Lung Tang)[8](2016)在《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反复、长期的腹痛、腹胀或者排便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肠道平滑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逐渐得到重视,目前该病种的病理变化和生化改变仍未得到明晰认知,临床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以个体化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泻、改善肠道动力、抗抑郁等药物治疗,辅助以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临床疗效欠满意,且疗效短暂。中医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避免加重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有着见效快、效果持久、无毒副作用等作用特点,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赖氏通元针法是赖新生教授在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有疗效好、操作易、适应证广的特点。赖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通元针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着突出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观察通元温针灸法、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乘脾型)之临床疗效,探讨通元法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中医教学诊所门诊患者以及社会公开招募的患者。将符合选择标准的90位患者随机分为通元温针灸组、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前统计各组人口学资料等并进行对比。治疗时,通元温针灸组给予针刺天枢、关元、气海、归来、三阴交、肝俞、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和太冲,并于天枢、关元、气海、归来6个穴位的针柄上施灸;通元针刺组取穴与温针灸组一致,不予施灸。常规针剌组取穴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三组均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后留针30分钟。4周为一个疗程,每周针刺2次,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由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评价,IBS-SSS从腹痛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分。次要指标包括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与抑郁量表(HAD)和中医症候积分。根据IBS-SSS量表在治疗前后的分数变化,进行有效率评定。以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共90例,通元温针灸组、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有30例病患,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BMI和学历均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病例无脱落。经过统计分析,性别、病程、BMI、文化程度和年龄对IBS-SSS初始积分没有显着影响,考虑这些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不存在关联性。治疗前,三组IBS-SSS评分、IBS-QOL各项及总分、HAD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和随访数据分析如下:(1) IBS-SSS评分在IBS-SSS量表积分变化方面,三组治疗对降低IBS-SSS评分均有效果,且三组疗效存在差异。治疗后通元温针灸组和常规针刺组相比,降低IBS-SSS评分更为显着,而通元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在改善IBS-SSS评分方面没有明显差别。治疗后,三组远期疗效稳定。(2) IBS-QOL量表积分根据IBS-QOL量表积分变化,研究发现针刺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变化、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避四个维度均有疗效,而通元温针灸法对改善性行为和关系拓展方面对比其他两组,有独特的疗效。在远期疗效方面,针刺对改善IBS患者的行为障碍、健康担忧和进食逃避三个维度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而通元温针灸法对改善心理状态和性行为方面有独特的远期疗效。治疗后三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行为障碍、自体意象和进食逃避四个维度的疗效有所区别,通元温针灸法优于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随访发现,三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行为障碍、自体意象、健康担忧、进食逃避和关系拓展维度的远期疗效有所差别,其中通元温针灸法优于通元针刺法,而通元针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研究证实,针刺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帮助,特别是心理变化、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避四个维度,而温针灸组在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面最为突出。(3)焦虑抑郁积分三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大于8分,提示样本人群焦虑、抑郁指数较高。通元温针灸组和通元针刺组在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有显着变化,提示治疗有效。常规针刺组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常规针刺在改变患者焦虑抑郁方面没有显着疗效。三组治疗后与随访差值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治疗结束后,焦虑抑郁远期疗效稳定。(4)中医证候积分在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面,研究证实,通元温针灸法、通元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通元温针灸法疗效最为突出,而通元针刺法优于常规针刺法。在中医证候积分具体项目方面,研究证实针刺可改善患者腹胀腹痛、泄泻、泄后痛减、胸胁胀痛、暖气、食欲不振和倦怠乏力,其中通元温针灸法对情志抑郁方面的改善有独特的疗效。随访发现,通元温针灸组和通元针刺组在改善泄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改善泄泻方面方面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三组治疗后与随访中医证候总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组治疗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远期疗效稳定。(5)疗效评定根据疗效评定标准,疗程结束后,通元温针灸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通元针刺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常规针刺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疗效具有差异,通元温针灸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组,而通元针刺法疗效则优于常规针刺法。结论:通元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比常规针刺更为有效,其中通元温针灸法疗效优于通元针刺法,通元针刺法疗效则优于常规针刺法。赖氏通元针法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突出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灵便,值得临床全面推广。今后对其治病机理则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发掘。

郑礼娟[9](2014)在《炮制对白术芍药散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考察了炮制对白术芍药散化学成分、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影响,为全面评价炮制对复方的作用,进而对炮制和复方的科学内涵进行整合研究,建立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借鉴。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白术芍药散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HPLC-DAD定量分析比较了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中7个指标性成分的变化,发现炮制可以使得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Ⅰ含量显着增高,川陈皮素含量显着降低;采用UFLC/Q-TOF-MS同时定性定量比较了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得到正离子模式下差异较大的化合物共41个,负离子模式下差异较大的化合物共31个。采用GC-MS对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炮制后白术芍药散挥发油总量显着减少,大部分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同时新产生或者消失一些化学成分。采用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芸香柚皮苷和橙皮苷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了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溶液灌胃给药后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差异,结果显示,炮制后白术芍药散大鼠血浆中3种成分的Cmax、AUC (0-8h)、AUC(0-∞)和MRT均有所增大,推测白术芍药散经炮制后可以使效应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增加,滞留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通过观察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造模小鼠的一般生理状况、小肠运动的影响以及对血浆中相关指标SP和VIP含量的测定,考察了炮制对白术芍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白术芍药散经炮制后止泻作用增强,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模型小鼠的小肠运动,降低血浆中相关脑肠肽的水平等有关。

谭智威[10](2013)在《艾灸配合辨证中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艾灸配合中药内服与单纯使用中药内服在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差异性,并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KPS评分状况及安全性做出综合评价,为艾灸配合中药内服在预防和治疗CID提供具有客观意义的临床资料,考虑将艾灸作为一种防治方法,促进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减少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格的病例52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研究病例又分为FOLFOX和FOLFIRI两个亚组,亚组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辨证中药内服,治疗组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KPS评分状况及安全性做出综合评价,为艾灸配合中药内服在预防和治疗CID提供具有客观意义的临床资料。成果:1.总体来说,在入组的52例病例中,治疗组CID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30.769%vs.53.846%)。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后,计算出p值为0.092,认为两组在CID的发病上并不存在高度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而优势比(0R)比较了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暴露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差异(0R=0.381),初步认为暴露因素(艾灸)可能是CID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同样,在FOLFOX和FOLFIRI两个亚组中,治疗组CID的发生率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FOLFOX亚组中,CID发生率为23.077%,而对照组CID发生率为46.154%;FOLFIRI亚组中:治疗组CID发生率为38.462%,对照组CID的发生率为61.538%。虽然两个亚组中CID的发生率均未达到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0R值均介于0到1之间,初步认为暴露因素(艾灸)可能是CID的一个保护性因素。2.经统计学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在CID分级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Ⅲ级以上严重腹泻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vs.11.538%),但是未能达到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考虑本研究的样本含量偏少,可能不能更全面客观反映这一观察指标,但是可以把它作为艾灸配合辨证中药在CID防治中的临床参考数据。4.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在症状积分的总体变化情况上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配合中药在改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变化上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短期的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与单纯使用中药相比,并不能显着的改善患者的KPS评分情况,其能否达到远期获益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6.研究认为,艾灸配合辨证中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比较了艾灸配合辨证中药和单纯使用中药在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防治中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艾灸配合辨证中药可能具有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作用,但仍需进行大量临床观察加以证实。艾灸可能是CID的一个保护性因素,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其CID的发生率及严重腹泻程度,均低于单纯中药治疗。2.艾灸可以明显的改善化疗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较单纯使用中药而言,艾灸配合辨证中药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短期的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与单纯使用中药相比,并不能显着的改善患者的KPS评分情况,其能否达到远期获益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二、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腹泻型糖尿病肠病核心方的挖掘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中医药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四神丸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作用机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1. 病名及证候表现
        2. 病因病机
        3. 治则治法
    二、祖国医学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现状
        1. 证型及方药
        2. 针灸
        3. 外治
    三、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机制研究
    四、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1.1 定义
        1.2 术后排便异常的发生机制
        1.3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估方法
        1.4 治疗
        1.5 预后
    2 中医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
        2.4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与分析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基础数据库构建
        2.2 研究数据采集
        2.3 诊断标准
        2.4 数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2.5 数据清洗
        2.6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总表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 研究结果-泄泻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5 研究结果-便秘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便秘
    6 讨论
        6.1 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讨论
        6.2 大肠癌术后泄泻的讨论
        6.3 大肠癌术后便秘的讨论
        6.4 药对分析
第三部分 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试验设计类型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用药
        2.2 疗程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项目
        2.5 疗效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结果
        3.3 讨论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
    1 大肠癌术后泄泻案
    2 大肠癌术后便秘案
创新点
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2 数据挖掘图表题名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3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治法治则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7 EORTC QLQ-C30 (version 3)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附表8 EORTC QLQ-CR29肠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附表9 QLQ量表的评分方法
    附表10 LARSS量表(中文版)
    附表11 LARSS量表评级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痛泻理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标准
        1.1.6 脱落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药物制备
        1.2.3 治疗方案
        1.2.4 观察指标
        1.2.5 疗效判定标准
        1.2.6 统计学处理
    1.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1 基线资料统计比较与分析
        1.3.2 疗效比较与分析
        1.3.3 安全性比较与分析
        1.3.4 远期疗效比较与分析
    1.4 讨论
        1.4.1 痛泻理中汤治疗IBS-D的立方依据
        1.4.2 痛泻理中汤组方分析
        1.4.3 痛泻理中汤用药分析
        1.4.4 对照药物选择
        1.4.5 观测指标选择
        1.4.6 临床疗效评价
        1.4.7 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评价
        1.4.8 不足与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认识及现代研究进展
    2.1 祖国医学对IBS的认识
        2.1.1 中医病名探讨
        2.1.2 病因、病机认识
        2.1.3 中医内治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讨论
        2.1.4 中医外治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讨论
    2.2 西医对IBS的认识
        2.2.1 病因病机
        2.2.2 IBS的西医治疗
    2.3 情志病与IBS
    2.4 5-HT与IBS
    2.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便性状评分表
附录 B肠易激综合征严重度评分(IBS-SSS)
附录 C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5-FU诱导肠黏膜炎及其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口服CGECs治疗放化疗性肠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信息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基于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2 基于放化疗性肠黏膜炎发生率的Meta分析
        2.4.3 基于腹泻症状发生率的Meta分析
        2.4.4 基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Meta分析
        2.4.5 基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
        2.4.6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数量与质量
        3.2 Meta分析指标选择
        3.3 Meta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 CGECs对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1.4 溶液配制
        1.5 实验场所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造模和给药
        2.2 一般状态观察
        2.3 进食量观察
        2.4 体重观察
        2.5 腹泻情况观察
        2.6 肠道组织病理学观察
        2.7 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中MPO含量
        2.8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3.2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进食量的影响
        3.3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体重的影响
        3.4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腹泻情况的影响
        3.5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3.6 ELISA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MPO水平
    4 讨论
        4.1 CGECs对5-FU诱导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
        4.2 CGECs与拆方组分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作用的比较
第三部分 CGECs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免疫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1.4 溶液配制
        1.5 实验场所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2 脏器指数
        2.3 小肠PP结数量
        2.4 ELISA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SIgA含量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小肠淋巴细胞百分比
        2.6 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细胞因子水平
        2.7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2 CGECs对肠黏膜炎小鼠小肠PP结数量的影响
        3.3 ELISA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SIgA水平
        3.4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小肠淋巴细胞百分比
        3.5 ELISA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细胞因子水平
    4 讨论
        4.1 CGECs治疗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的免疫机制研究
        4.1.1 CGECs对小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的影响
        4.1.2 CGECs对小鼠小肠SIgA含量的影响
        4.1.3 CGECs对小肠SIgA产生机制的影响
        4.1.3.1 CGECs对小肠CD4~+T、IgA~+B 细胞的影响
        4.1.3.2 CGECs对小肠IL-4、IL-10、TNF-α、IFN-γ含量的影响
        4.2 CGECs与拆方组分影响5-FU诱导小鼠肠黏膜炎免疫机制的比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6)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现代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西医治疗
2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传统医学研究
    2.1 祖国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1 病名考
        2.1.2病因病机
        2.1.3 辨证论治与六对论治
        2.1.4 中药治疗
    2.1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6其他治疗
3 结语

(7)温阳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例来源
        1.1.2 病例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观察标准
        1.3.1 纳入病例标准
        1.3.2 排除病例标准
        1.3.3 终止实验标准
        1.3.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2 评分标准
        2.1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评分标准
        2.2 IBS-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1.1 治疗药物
        3.1.2 疗程
        3.2 疗效观察指标
        3.2.1 一般性指标
        3.2.2 安全性指标
        3.2.3 疗效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疗效评定准则)
        3.4 安全性观察标准
    4 随访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结果统计
        2.1 治疗疗效分析
        2.2 随访结果分析
        2.3 安全性监测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IBS-D的认识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1 饮食因素
        1.1.2 遗传因素
        1.1.3 胃肠道的动力异常
        1.1.4 内脏高敏性因素
        1.1.5 脑-肠轴学说
        1.1.6 肠道感染及菌群失调
        1.1.7 精神心理因素
        1.2 西医治疗
        1.2.1 药物治疗
        1.2.2 饮食治疗
        1.2.3 精神及心理治疗
    2 中医学对IBS-D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法(参照《中医内科学》)
        2.2.1 肝郁脾虚型
        2.2.2 脾胃虚弱证
        2.2.3 脾肾阳虚证
        2.2.4 湿阻中焦证
        2.2.5 寒湿内盛证
        2.3 中医治疗
        2.3.1 辨证施治
        2.3.2 验方治疗
        2.3.3 中医其他特色治疗方法
    3 温阳健脾方方义分析
        3.1 方药组成
        3.2 单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现代药理分析
        3.3 立方依据
        3.4 组方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略缩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进展
        1.1.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1.2.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阐述
        1.4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1.5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2.1.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分型
    3. 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3.1 古代医家对泄泻治则治法的认识
        3.2 内治法
        3.3 外治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流程图
        3.2 研究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评价
    4. 统计方法
    5. 试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疗效分析
        5.3 安全性
第三章 讨论
    1.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与特点
    2. 课题设计
        2.1 赖氏通元法介绍
        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2.3 取穴依据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实验结果
        3.2 结果分析
    4. 课题有关问题和展望
        4.1 课题创新之处
        4.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炮制对白术芍药散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炮制与复方
    第二节 中药炮制和复方研究的新进展
    第三节 炮制对复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第四节 白术芍药散(痛泻要方)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提取工艺的优化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化学成分的变化
        第三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化学成分的变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挥发性化学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效应成分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大鼠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3 大鼠灌胃给子白术苟药散生品/炒品溶液的体内药动学研究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药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对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炮制前后白术芍药散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10)艾灸配合辨证中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于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1.1.1 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
        1.1.2 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于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1.2.1 中医关于泄泻的论述
        1.2.2 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中医认识
        1.2.4 中西医结合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1.3 立题依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入组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0 研究设计
        2.2.1 研究的一般步骤
        2.2.2 随机分组方法
        2.2.3 技术路线图
        2.2.4 治疗方法
        2.2.5 治疗期间合并用药规定
        2.2.6 预防措施及追加药物情况
        2.2.7 试验周期
        2.2.8 观察指标
        2.2.9 评价标准
        2.2.10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
        2.2.11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诊断
        3.1.4 临床分期
        3.1.5 KPS评分
        3.1.6 症状积分变化
        3.1.7 小结
    3.2 疗效评价
        3.2.1 化疗后CID发病情况
        3.2.2 化疗后CID分级情况
        3.2.3 化疗后Ⅲ级及以上严重CID出现情况
        3.2.4 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3.2.5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状况
        3.2.6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4.1 研究基础
    4.2 一般情况分析
    4.3 疗效分析
        4.3.1 化疗后CID发病情况比较
        4.3.2 化疗后CID的分级情况比较
        4.3.3 化疗后Ⅲ级及以上严重CID出现的情况比较
        4.3.4 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4.3.5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情况比较
        4.3.6 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腹泻型糖尿病肠病核心方的挖掘和机制研究[D]. 陶运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型研究[D]. 于海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D]. 叶柠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痛泻理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 刘卓.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5-FU诱导肠黏膜炎及其免疫机制研究[D]. 熊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J]. 崔丽,杜丽坤.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2)
  • [7]温阳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D]. 毕龙腾(But Lung Ta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9]炮制对白术芍药散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D]. 郑礼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10]艾灸配合辨证中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 谭智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白术芍药散治疗5-FU所致腹泻2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