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向日葵的组织培养与调控

濒危植物向日葵的组织培养与调控

一、濒危植物半日花组织培养及其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韩瀛[1](2019)在《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 Y.Z.Zhao,Z.Y.Zhu et R.Cao)为珍稀濒危的第三纪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种,种群分布面积狭小。本研究以鄂尔多斯半日花无菌苗和成体植株为实验材料,在适宜培养环境中通过改变外源激素的浓度和配比控制外植体定向分化获得试管苗,实验了各生长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种类和激素组系,探讨了光照、pH、外植体种类等因素对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影响,成功构建了多种外植体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这一研究对半日花物种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半日花无菌苗子叶,真叶,茎尖,带芽茎,无芽茎,成体植株叶片,茎尖,带芽茎,幼嫩无芽茎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苗;无菌苗根,成体植株木质化茎段和根不能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苗。2.半日花外植体诱导增殖培养最适光照强度为43-58μmol·m-2·s-1,分化培养最适光照强度为45-58μmol·m-2·s-1,生根培养最适光照强度为55-70μmol·m-2·s-1,加大红光比例可抑制愈伤组织褐化;外植体诱导、增殖、分化、生根最适pH为5.8。3.依次使用75%酒精浸泡30 s,0.5%NaClO4浸泡8 min,0.1%升汞浸泡8 min消毒处理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成活率最高。外植体消毒的难易程度受到材料幼嫩程度和季节因素影响,幼嫩外植体消毒效果优于老化外植体,6-8月取材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4.以无菌苗子叶、真叶、无芽茎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最优培养基为MS+8.0 mg/L NAA+0.5 mg/L 6-BA,不定芽分化最优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1.0 mg/L 6-BA;生根最优培养基为MS+0.20 mg/L IBA;以成体植株叶片和幼嫩无芽茎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最优的培养基为MS+2.0 mg/L NAA+2.0mg/L 6-BA,不定芽分化最优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1.0 mg/L 6-BA,生根最优培养基为MS+0.2mg/L IBA;以无菌苗和成体植株带芽茎和茎尖为外植体,芽分化最优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1.0 mg/L 6-BA,生根最优培养基为MS+0.2mg/L IBA。5.无菌苗和成体植株带芽茎和茎尖外植体组织培养形态发生途径为直接器官发生;无菌苗子叶,真叶,无芽茎组织培养形态发生途径为胚状体发生;成体植株幼嫩无芽茎组织培养形态发生途径尚未明确。

韩宝翠[2](2017)在《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谱系地理学研究》文中认为半日花(Helianthemum Soongoricum)是半日花科的一种半灌木或灌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有两种分布,分别是内蒙古半日花和新疆半日花,由于种群数量稀少,现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半日花种群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结构的研究,对于揭示内蒙古、新疆荒漠植物区系和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以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cpDNA的2个非编码区对半日花的遗传多样性和谱系地理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trnc-ycf6、psbj-peta以及两个片段联合分析,内蒙古各种群总遗传多样性高于新疆各种群,且Fst(0.9583、0.96030、0.98160)都达到了显着差异水平,半日花种群间的变异大于种群内的变异,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且Nst>Gst,表明半日花种群间存在谱系地理结构。(2)对半日花种群的错配分析和中性检测的结果来看,半日花在历史上经历过明显的群体扩张。单倍型最大简约树和网络状图分析表明半日花种群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3)单倍型和BEAST分析表明,半日花大约在2.0296-2.5525百万年间分化为内蒙古支系和新疆支系,两个支系分化后独立进化,从而形成了现代的分布格局。半日花谱系地理学分析结果支持将内蒙古种群另立为一新种的观点。(4)建议在内蒙古增加千里沟自然保护区和新疆伊犁自然保护区,对于人为开发生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进行迁地保护。

于静[3](2016)在《濒危植物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文中研究表明针枝芸香(Haplophyllum tragacanthoides Diels)是隶属于芸香科(Rutaceae)拟芸香属(Haplophyllum)的多年生旱生矮小灌木。为中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三级、西北旱区一级、内蒙古二级保护植物。该物种花色呈鲜黄色,花期长,是荒漠区重要的野生花卉资源,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种群繁殖主要依靠实生苗来实现,因此通过对其种子发芽特性、逆境胁迫等进行研究,为其种苗建植提供繁殖基础。同时,建立该种组织快繁技术的研究,以期在短时内获得大量的组培脱毒苗木,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萌动初期光照制约着针枝芸香种子发芽,属于典型忌光性种子;温度对种子发芽作用具有一定的宽适性,种子在恒温20℃或15℃/25℃的变温条件下发芽效果均较好;随干旱胁迫的增加,显着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在种子萌发阶段光照及水分是引起荒漠区濒危植物针枝芸香致濒主要因素。2.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针枝芸香幼苗生理指标变化为: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PEG浓度在30%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5μmol·g-1,55.00μg·g-1、41.65 mg·g-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CAT),随着PEG浓度的升高,3种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3种酶通过相互协调作用来适应逆境。3.以针枝芸香无菌苗的下胚轴与子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得出6-BA处理相对于2,4-D、NAA 2种激素而言,出愈率更高,可达90%以上,出愈时间更早,能提前2~3d;在同种生长激素处理下,子叶比下胚轴的出愈效果更优,愈伤质量更好。4.以针枝芸香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最优的培养基为:MS+6-BA1.40mg·L-1+2,4-D 1.30mg·L-1;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优培养基为:MS+6-BA1.00mg·L-1+NAA 1.10mg·L-1;芽分化的最优培养基为:MS+6-BA2.10mg·L-1+KT 1.00mg·L-1+NAA 0.45mg·L-1;丛生芽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IBA0.50mg·L-1+NAA 0.10mg·L-1;生根的最优培养基为:MS+IBA 0.70mg·L-1+NAA0.05mg·L-1;选用不同基质进行针枝芸香移栽炼苗,结果表明以腐殖质为基质的移栽过程中苗的成活率最高可达70%,因此腐殖质可作为首选基质。

王青虎,胡毕斯哈拉图,吴杰斯,荣君,那仁朝克图,代那音台[4](2014)在《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stigmast-4-en-3-one(2)、阿魏酸丁酯(3)、苯甲酸二丁酯(4)、苯甲酸(5)、咖啡酸(6)、阿魏酸(7)、表儿茶素(8)、儿茶素(9)、表没食子儿茶素(10)、没食子儿茶素(11)和没食子儿茶素-(4α,8)-表没食子儿茶素(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8~1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颜秀[5](2014)在《半日花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和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生长在内蒙古和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古老的地中海孑遗植物,在该地区荒漠草原的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半日花有2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由于半日花结实少,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极低,在分布区内很少看见幼苗。在极干旱生长环境中,半日花主要采取劈裂生长的方式来进行繁殖。本文以生长在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内的半日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调查,对野生以及温室内半日花的营养器官进行解剖结构的对比观察,并对其劈裂发生部位进行解剖结构的观察和体视镜观察,研究其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过程;通过对野生以及温室内半日花各营养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半日花劈裂状态与非劈裂状态下内源激素的差异,研究4种激素对劈裂生长的影响;通过水分控制实验,研究半日花幼苗内部独立水分运输单元,从而揭示半日花劈裂生长是否可能与水分环境有密切关系;通过对野外半日花根系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研究半日花根系特征与水分吸收的关系。论文旨在为研究半日花劈裂生长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半日花的各个器官的解剖结构研究,发现野生半日花与温室内半日花相比,叶片栅栏组织非常发达,耐旱生结构明显;茎部和根部结构在两种环境中差异不显着,主要为野外半日花周皮更厚更易剥落,表明环境对半日花结构特征有一定影响,且半日花各组织对野外干旱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劈裂部位的解剖结构观察,发现在半日花的劈裂过程中,是由木质部的形成层先出现不规则生长,继而发生内溢现象,同时由导管内栓塞形成的纤维化细胞,与内溢部位相连,造成木质部的分离,进而形成层生长完整,完成劈裂。(2)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及不同年龄半日花内源激素在劈裂植株与未劈裂植株各组织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野外采集半日花未劈裂植株叶片,茎和根系中脱落酸(ABA)含量要显着高于劈裂植株体内ABA含量。表明劈裂前植株体内要有ABA的积累。2)3年生劈裂植株各组织中吲哚乙酸(IAA)积累量大于未发生劈裂植株各组织中的积累量。野外采集植株中,未发生劈裂植株各组织中IAA积累量大于劈裂半日花植株各组织中的积累量。3)赤霉素(GA3)在植物体内没有显着的变化规律,与IAA有类似变化规律。温室内不同苗龄半日花,茎中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3年生未劈裂植株最高,1年生植株最低。3年生劈裂植株和野生劈裂植株中,ZR含量是茎>劈裂发生部位>根>叶。表明ZR在劈裂时会向茎部及劈裂发生部位转移,促进劈裂产生。4)ZR/ABA、ZR/IAA及ABA/(IAA+GA3+ZR)的比值在野外干旱胁迫下的趋势是向着促进根系生长方向进行。(3)对室内出现明显劈裂趋势的3年生半日花植株进行水分控制实验。研究表明,清晨小枝水势Ψshoot和气孔导度gs,在HT(水分异质)处理和HM(水分同质)处理有显着差异,但在数值上并不明显。同时在HT与HM各自处理中,不同方位小枝和叶片的Ψshoot和gs没有显着差异,但在HT处理中不同方位Ψshoot和gs的差异系数要高于HM处理,表明在半日花幼苗内存在独立的水力运输系统IHU(Independent Hydraulic Units)。通过水力再分配实验,证明半日花根系内部并不进行水分整合行为,而很可能是进行单独的运输行为。

张晓丽[6](2012)在《珍珠柴等3种植物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和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水煮法和有机溶剂冷浸法从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 Bunge)、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 AL.Iljinski)和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 Y.Z.Zhao,Z.YZhu et R.Cao)中提取各种提取物,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分别测定3种植物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和甜菜夜蛾产卵忌避、杀卵、触杀、胃毒及拒食的生物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珍珠柴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均有显着拒食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甲醇提取物在浓度200g·L-1时48h的选择性拒食率均高达100%;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200g·L-1时,24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最高达96.53%;触杀作用和杀卵的作用不明显,几乎没有胃毒活性。珍珠柴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均有较好的选择性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浓度200g·L-1的丙酮提取物处理24h后的产卵忌避率最好为90.05%;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菜青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总体效果是最显着的,在浓度200g·L-1时,处理24h的选择性拒食率均达到100%;6种溶剂提取物对菜青虫有一定的杀卵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药液浓度的降低,杀卵作用明显降低;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不显着。2.牛心朴子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均有较好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30g·L-1时,24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高达97.86%;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选择性拒食活性总体效果是最好的,在浓度30g·L-1时,24h的选择性拒食率为91.68%,非选择性拒食率为89.79%;丙酮提取物在浓度30g·L-1时对卵的毒杀活性较显着,孵化率为17.77%,水提取物对的毒杀卵活性较弱;不同浓度的水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对甜菜夜蛾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余4种提取物的触杀作用均不明显;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3幼虫胃毒作用均不显着。牛心朴子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菜粉蝶有较显着的选择性产卵乱忌避作用,在浓度30g·L-1时,24h的产卵忌避率分别达93.76%和90.62%。丙酮提取物的选择性拒食和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在供试的6种溶剂提取物中是最显着的,随着药液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拒食活性呈下降趋势;丙酮提取物在浓度30g·L-1时的杀卵作用较好,孵化率为16.67%,二氯甲烷提取物杀卵作用较弱。不同浓度6种溶剂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触杀活性是有差异性的,其中水提取物的触杀效果较好;甲醇提取物在浓度30g·L-1时48h后对菜青虫幼虫有胃毒活性,校正死亡率仅为51.11%,其余5种提取物胃毒作用均不明显。3.半日花不同浓度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均有很好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忌避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200g·-1时,24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和非选择性忌避率均高达100%;丙酮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在浓度200g·L-1处理24h后杀卵效果较显着,孵化率分别为4.44%和5.56%。半日花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胃毒活性均不显着。

韩春荣[7](2010)在《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及其濒危原因分析》文中提出鄂尔多斯半日花是亚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种,对研究亚洲中部,特别是研究我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以鄂尔多斯半日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首次界定了鄂尔多斯半日花的分布区,并对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近18年来的景观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群落类型,探讨了鄂尔多斯半日花的生存现状、濒危原因与保护措施。其结论如下:(1)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面积为1123.771km2,海拔11001600m;地理坐标106°36′—107°25′E,39°10′—40°10′N,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乌海市千里山、岗德格尔山和桌子山周围、五虎山等石质丘陵顶部、剥蚀山地干燥阳坡上部,呈岛状分布。(2)1990~2008年间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面积有所减小,斑块趋于破碎化。18年间鄂尔多斯半日花种群的分布面积减少了102.756km2,群落面积减少了45.918km2。(3)1990年以来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整个景观中,破碎化指数、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多样性与均匀性指数不断增加,而斑块面积与斑块平均面积逐年减小,表明研究区的景观组分趋于复杂化、破碎化与多元化。(4)人类活动是导致鄂尔多斯半日花濒危的主要因素,工矿用地从1990年的61.878 km2增加到2008年的130.828 km2,交通用地从1990年的4.01 km2增到2008年的11.269km2。(5)在GIS数据库中建立系统,使群落类型图与实地照片的连接便于管理,能及时反应鄂尔多斯半日花动态,以便决策者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

高婷婷[8](2010)在《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生殖生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在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边缘区,通过固定样地、样株观测和室内、室外实验分析方法,运用生殖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研究方法,以我国荒漠地区的珍稀种半日花(Helianthemum soongoricum Schrenk)为研究对象,在个体、种群、分子三个水平上,对该种群整个生殖过程的生殖特点、生殖规律、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和生殖适应对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选定固定样地,进行了定点、定株、定时的长期观察。在室内对半日花花粉萌发和花粉-胚珠比(P/O)进行实验观测,在室外通过野外定量计测、实验测试和室内数学分析等手段,在探索半日花种群的生殖物候规律、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半日花的繁育系统和有性生殖过程和生殖特点,计测了半日花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殖力,编制了半日花种群生殖值表;研究了半日花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殖分配。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不同样地半日花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简要分析半日花濒危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⑴半日花种群在整个生长季都不间断开花结实,与降水关系密切,在降水量多的五月份和八月份开花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半日花单花花期为一日;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半日花花部特征具有差异性,在5月和8月两个盛花期,花的形态特征值最大;花部形态特征在不同坡位上无显着差异。⑵由花粉、胚珠数目之比(P/O)、杂交指数(OCI)和套袋试验检测,半日花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表现出对虫媒传粉的适应性。⑶半日花种群在每个生长季中产生大量的花和花蕾,但成熟的种子很少,败育率极高。在不同时期的理论现时生殖值和实际现时生殖值都有较大差距,在两个繁殖旺季较其它时候数值大;在不同坡位的现时生殖值和结实率有显着差异性,总体是坡上>坡中>坡下;⑷半日花生殖力和生殖值整体趋势都是随着以地径划分的径级先增大后减小。坡中部和坡下部的半日花在地径18~21mm时生殖力最大,坡上部在地径15~18mm时生殖力最大。坡上部半日花个体生殖值最大值最大,其次是坡下部,最后是坡中部。剩余生殖值(RRV)在不同坡位种群中均呈现依次递减的趋势;累积剩余生殖值(SRRV)随径级增加而下降。总生殖值(TRV)在坡上部和坡下部先增后减,在坡中部不稳定。生殖投资策略(ORE)坡上部最高,坡下部最低;⑸种群的生殖分配在各生殖阶段有较大差异。但在不同生殖时期,半日花种群的生殖分配均随着生殖时期的变化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径级0-15mm范围内,生殖分配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坡位的生殖分配顺序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半日花个体越大,对生殖的绝对投入(生殖投资)越高,但其相对的生殖分配越低,小个体的生殖分配则越高;⑹确定了适于半日花基因组DNA的AFLP分析的2×CTAB法;建立了适于半日花分析的AFLP银染技术体系:采用由稀有碱基切点酶MseI和常见碱基切点酶EcoRI同时进行酶切和连接,37℃下酶切5小时,4℃过夜连接;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后再进行选择性扩增;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分布均匀的引物组合用于材料分析,共扩增出可统计条带1512条,每对引物扩增带数为216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72条,占总带数的44.44%。应用POPGENE 1.32进行遗传多样性各项指数,得到半日花种内遗传分化较小。应用NTSYSpc-2.11软件统计相似系数介于0.36-0.70,用UPGMA法将30份半日花供试材料中的20份在简单相似系数为0.59处分成4个类群,为应用AFLP分子标记对半日花进行分类及亲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⑺半日花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低,指示其种群呈现濒危特征。半日花在整个生活史发育过程中,由于种子成熟度差、种子-幼苗转化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和人为对半日花种群进行的破坏活动,加剧了半日花种群的濒危程度,半日花正是由于其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作用导致濒危。

姬文帅[9](2010)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独叶草组织培养与内生菌分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 f. et W. W. Smith)为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多年生小草本,为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功效。独叶草种子在野外环境条件下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状茎顶端伸长繁殖,在其苛刻的生存环境里,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之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和采挖,自然环境的突变等因素,其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小。而其单一的繁殖方式又不能使其及时得到恢复。本实验通过对濒危药用植物独叶草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以期为其野外种群数量扩大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为独叶草的保护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为了促进独叶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快速生长,进行了独叶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独叶草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在实验过程中,探讨了不同外植体消毒、不同基本培养基(MS、1/2MS、1/4MS、B5、N6、White)、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及组合(不同生长素(NAA、2,4-D、IAA、IBA)、不同细胞分裂素(6-BA、KT、ZT、TDZ))、不同温度光照效应和不同外植体对独叶草生长和分化的具体作用。(1)外植体消毒:通过用0.1%的升汞溶液和2%的次氯酸钠溶液对不同外植体在不同时间下消毒,发现根状茎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3min较合适,成熟叶片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min较合适,成熟叶柄用0.1%升汞溶液消毒1min或2min较合适,芽苞用0.1%升汞溶液消毒4min较合适。(2)外植体诱导:通过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及组合对不同外植体的培养,发现1/4MS是较合适的基本培养基;幼叶柄是最合适的外植体,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而根状茎、成熟叶柄、成熟叶片、芽鳞片和幼叶片的诱导率均为零;幼叶柄仅在含有激素2,4-D的培养基中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该愈伤组织容易褐化死亡。2.独叶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1)独叶草根表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独叶草根表面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根表面具有2个以上丝状物簇生区;通过徒手切片,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对独叶草根内部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独叶草根表皮细胞内具有菌丝。(2)通过两次分离,共得到5个菌株,根据菌落和菌丝特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等一系列鉴定,初步鉴定所得到的菌株主要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其中半知菌类青霉属占优势。

韩春荣,刘果厚,韩宝龙,史学刚[10](2010)在《基于RS和GIS的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珍稀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有限的分布以及荒漠植被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的特点,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支持下,首次界定了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并对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近几年来的景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半日花不同分布区域群落动态,论述了鄂尔多斯半日花的生存现状。得到的结论如下:(1)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面积为1 123.771km2,生于海拔1 100m1 600m范围内;(2)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面积逐渐减小、斑块趋于破碎化。

二、濒危植物半日花组织培养及其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濒危植物半日花组织培养及其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2.1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2.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新方向
    1.3 半日花研究进展
        1.3.1 半日花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1.3.2 半日花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1.3.3 半日花繁殖方式研究进展
        1.3.4 半日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5 半日花其他方面研究进展
    1.4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4.1 科学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4.3 主要技术路线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材料获取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培养基的配置
        2.3.2 外植体采摘及消毒
        2.3.3 愈伤组织诱导
        2.3.4 外植体和愈伤组织分化
        2.3.5 分化苗生根
        2.3.6 炼苗及移栽
        2.3.7 培养基p H筛选
        2.3.8 光照条件筛选
    2.4 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3.1 光照与p H对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3.1.1 不同光照条件下半日花组织培养效率
        3.1.2 培养基不同p H对半日花组织培养影响
    3.2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3.2.1 不同消毒方案下半日花叶片外植体消毒效果
        3.2.2 半日花不同生长阶段叶片消毒效果
        3.2.3 半日花不同外植体取材时间消毒效果
    3.3 诱导和增殖培养
        3.3.1 半日花六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激素组合
        3.3.2 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半日花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率
        3.3.3 半日花不同分化程度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率
        3.3.4 不同取材季节下半日花愈伤组织诱导效率
    3.4 分化培养
        3.4.1 不同外源激素下无菌苗子叶、真叶、无芽茎和成体植株叶片、无芽茎分化效率
        3.4.2 不同外源激素下无菌苗和成体植株带芽茎分化效率
        3.4.3 不同外源激素下无菌苗和成体植株茎尖分化效率
    3.5 生根培养
        3.5.1 不同培养基种类下半日花生根效率
        3.5.2 不同外源激素下半日花生根效率
    3.6 炼苗及移栽
四、讨论
    4.1 半日花组织培养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
        4.1.1 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组成与p H条件
        4.1.2 半日花组织培养光照条件
    4.2 激素对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4.2.1 内源激素对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4.2.2 外源激素对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4.3 外植体种类对半日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4.3.1 半日花外植体分化程度影响愈伤组织诱导条件
        4.3.2 半日花不同种类外植体植株再生途径
    4.4 半日花无菌体系建立原则与操作规范
        4.4.1 外植体种类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4.4.2 实验操作规范与污染防控
        4.4.3 消毒剂和消毒时间选择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与结论
    5.2 研究展望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论文选题来源
项目来源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谱系地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1.1.1 分子谱系地理学简介
        1.1.2 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及相关理论
        1.1.3 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中的分子标记
        1.1.3.1 电泳技术和P 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1.1.3.2 以DNA直接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
        1.1.4 植物亲缘地理学的应用
    1.2 半日花属的研究进展
        1.2.1 半日花形态学研究
        1.2.2 半日花生态学研究
        1.2.3 半日花生理学研究
        1.2.4 半日花繁殖技术研究
        1.2.5 半日花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采集
        2.1.2 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
    2.2 方法
        2.2.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2.2.2 引物的筛选
        2.2.3 PCR扩增程序及PCR产物测序
        2.2.4 序列的比对
    2.3 数据分析
        2.3.1 遗传多样性计算
        2.3.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3 种群历史动态
        2.3.4 系统发育和网状分支分析
        2.3.5 支系分化时间估计
3 结果分析
    3.1 Trnc-ycf6序列分析
        3.1.1 遗传多样性
        3.1.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1.3 种群扩张历史分析
        3.1.4 单倍型系统发育与谱系地理学分析
        3.1.5 分化时间估算
    3.2 Psbj-petA序列分析
        3.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2.3 种群扩张历史分析
        3.2.4 单倍型系统发育与谱系地理学分析
        3.2.5 分化时间估算
    3.3 2个cpDNA序列联合分析
        3.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3.3 种群扩张历史分析
        3.3.4 单倍型系统发育与谱系地理学分析
        3.3.5 分化时间估算
4 讨论
    4.1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4.2 谱系地理学及种群动态历史分析
    4.3 半日花种群保护措施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濒危植物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濒危植物概述
        1.1.1 濒危植物划分标准
        1.1.2 濒危植物致危原因
    1.2 荒漠濒危植物的引种栽培
    1.3 荒漠区濒危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1.4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4.1 组织培养在濒危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4.2 均匀设计试验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1.5 针枝芸香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种子采集区概况
    2.2 针枝芸香种子生物学特性试验方法
        2.2.1 针枝芸香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观察
        2.2.2 针枝芸香种子千粒重及活力测定
        2.2.3 温度对针枝芸香种子发芽的影响
        2.2.4 光照对针枝芸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2.2.5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响应
        2.2.6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幼苗生理响应
    2.3 针枝芸香组织培养试验方法
        2.3.1 基本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3.2 筛选组培外植体
        2.3.3 针枝芸香愈伤组织的诱导
        2.3.4 针枝芸香愈伤组织的分化
        2.3.5 针枝芸香芽分化的培养
        2.3.6 针枝芸香继代增殖培养
        2.3.7 针枝芸香生根培养
        2.3.8 针枝芸香炼苗与移栽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针枝芸香种子特征
    3.2 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
    3.3 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
    3.4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响应
        3.4.1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幼苗生长
        3.4.2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及幼苗响应模型
    3.5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幼苗生长生理响应
        3.5.1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响应
        3.5.2 不同干旱处理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5.3 干旱胁迫下针枝芸香幼苗生理指标相关性
    3.6 不同外植体对针枝芸香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7 不同激素对针枝芸香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8 不同激素对针枝芸香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9 不同激素对针枝芸香芽分化的影响
    3.10 不同激素对针枝芸香继代增殖的影响
    3.11 不同激素对针枝芸香生根的影响
    3.12 不同基质条件对针枝芸香移栽的影响
4 讨论
    4.1 种子特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2 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 干旱胁迫对针枝芸香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4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5 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6 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4.7 不同激素对芽分化的影响
    4.8 不同激素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4.9 不同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4.10 移栽与炼苗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图

(4)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材料
2提取与分离
3结构鉴定

(5)半日花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半日花研究进展
        1.2.2 荒漠灌木劈裂生长研究进展
        1.2.3 植物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野生植株采集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
        2.1.3 植被
        2.1.4 研究树种
    2.2 温室植株采集概况
    2.3 研究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半日花劈裂生长形态发生的解剖结构特征
    3.1 结果与分析
        3.1.1 半日花叶解剖结构特征对比
        3.1.2 半日花茎解剖结构特征对比
        3.1.3 半日花根解剖结构特征对比
        3.1.4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
        3.1.5 半日花与油蒿、白刺形态解剖的比较
    3.2 小结
        3.2.1 半日花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
        3.2.2 半日花劈裂生长形态发生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 不同生长条件下半日花劈裂生长中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4.1 结果与分析
        4.1.1 野生半日花未劈裂植株与劈裂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比较
        4.1.2 温室生不同年龄半日花未发生劈裂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比较
        4.1.3 温室与野生半日花劈裂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4.2 小结
第五章 半日花劈裂生长中的水力运输机理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和分析
        5.2.1 土壤水分含量θ_v的变化
        5.2.2 清晨小枝水势Ψ_(shoot)的变化
        5.2.3 气孔导度 g_s的变化
        5.2.4 水力再分配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解剖学特性与生态适应性
    6.2 半日花劈裂生长中内源激素的调节
    6.3 半日花劈裂生长的水力分割机理
    6.4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详细摘要

(6)珍珠柴等3种植物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和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珍珠柴的研究概况
    1.2 牛心朴子的研究概况
    1.3 鄂尔多斯半日花的研究概况
    1.4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
        1.4.1 植物源农药的种类
        1.4.2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
        1.4.3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类型
        1.4.4 植物源农药杀虫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第二章 珍珠柴提取物杀虫作用的生物测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珍珠柴提取物制备
        2.1.3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对甜菜夜蛾的作用
        2.2.2 对菜青虫的作用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珍珠柴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
        2.3.2 珍珠柴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第三章 牛心朴子提取物杀虫作用的生物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牛心朴子提取物制备
        3.1.3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甜菜夜蛾的作用
        3.2.2 对菜青虫的作用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牛心朴子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
        3.3.2 牛心朴子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第四章 半日花提取物杀虫作用的生物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半日花提取物制备
        4.1.3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产卵忌避作用
        4.2.2 杀卵作用
        4.2.3 触杀作用
        4.2.4 胃毒作用
        4.2.5 拒食作用
    4.3 结论与讨论
        4.3.1 半日花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
参考文献
致谢

(7)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及其濒危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西鄂尔多斯高原珍稀濒危植物概况
    1.3 鄂尔多斯半日花研究进展
        1.3.1 鄂尔多斯半日花的由来
        1.3.2 鄂尔多斯半日花形态学研究现状
        1.3.3 鄂尔多斯半日花胚胎学研究现状
        1.3.4 鄂尔多斯半日花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3.5 鄂尔多斯半日花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貌类型
    2.3 气候类型
    2.4 土壤特征
    2.5 水文条件
    2.6 生物资源状况
    2.7 矿产资源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图像预处理
        3.2.3 解译与实地考察确定解译标志
        3.2.4 野外考察方法
        3.2.5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及其分布面积
        4.1.1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
        4.1.2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面积动态变化时间序列分析
    4.2 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4.3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4.3.1 斑块特征指数
        4.3.2 景观异质性指数
        4.3.3 景观破碎化指数(FN)
    4.4 景观格局时空分析
        4.4.1 鄂尔多斯半日花生境景观类型动态变化
        4.4.2 不同景观要素类型格局变化
        4.4.3 景观格局演变原因探讨
    4.5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群落类型
    4.6 鄂尔多斯半日花濒危原因与保护措施
        4.6.1 鄂尔多斯半日花濒危原因
        4.6.2 鄂尔多斯半日花保护措施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生殖生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样地设置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
        2.1.3 土壤
        2.1.4 植被
        2.1.5 研究树种
    2.2 实验样地的设置
第三章 半日花的繁育系统与开花结实习性
    3.1 研究方法
        3.1.1 开花过程与花部形态
        3.1.2 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花粉/胚珠比率(P/O)的测定
        3.1.3 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的估算
        3.1.4 交配方式检测
        3.1.5 开花结实的数量特征
        3.1.6 果实、种子形态
    3.2 结果分析
        3.2.1 开花动态和花部特征
        3.2.2 单花花粉量、胚珠数和花粉/胚珠比率(P/O)的测定
        3.2.3 杂交指数(Out-crossing index,OCI)
        3.2.4 交配方式检测
        3.2.5 开花结实的数量特征
        3.2.6 果实、种子形态特征
        3.2.7 半日花种子发芽率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半日花繁育系统
        3.3.2 半日花开花结实的形态特征
        3.3.3 半日花开花结实的数量特征
        3.3.4 半日花濒危的内外界因素初析
第四章 半日花种群的生殖力表和生殖值表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野外调查
        4.1.2 径级结构
        4.1.3 生殖力表的编制方法
        4.1.4 生殖值表的编制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半日花种群结构说明
        4.2.2 半日花种群的生殖力表
        4.2.3 半日花种群(总和)生殖值表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半日花种群生殖力分析
        4.3.2 半日花种群生殖值各参数关系分析
        4.3.3 不同坡位间半日花种群生殖值比较分析
第五章 半日花种群生殖分配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半日花种群生殖分配的计算方法
        5.1.2 数据的处理
    5.2 结果分析
        5.2.1 半日花种群在一个生长季中的生殖分配
        5.2.2 半日花种群在不同坡面上的生殖分配
        5.2.3 半日花个体大小上生物量配置变化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半日花AFLP 遗传多样性分析
    6.1 实验材料
    6.2 研究方法
        6.2.1 DNA 提取
        6.2.2 半日花银染技术体系
        6.2.3 引物筛选
        6.2.4 软件分析与数据统计
    6.3 结果分析
        6.3.1 改进的DNA 模板的提取方法
        6.3.2 酶切连接步骤的选择
        6.3.3 预扩增体系
        6.3.4 选择性扩增体系
        6.3.5 引物筛选结果
        6.3.6 供试材料的多态带分析
        6.3.7 半日花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6.3.8 基于AFLP 标记的半日花聚类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6.4.1 影响半日花AFLP 分析的主要因素
        6.4.2 AFLP 标记用于半日花亲缘关系中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6.4.3 半日花的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本文所用缩略词及中文对照
附表B 遗传相似系数
图版A
图版A 说明
图版B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9)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独叶草组织培养与内生菌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1章 前言
    1.1 独叶草介绍
        1.1.1 独叶草的主要形态学特征
        1.1.2 独叶草的研究现状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2.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发展史
        1.2.2 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
    1.3 植物内生真菌与组培苗相互作用的研究
        1.3.1 植物内生真菌概述
        1.3.2 内生真菌与组织培养苗的相互作用
    1.4 本文的主要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独叶草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技术路线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材料处理
    2.3 培养条件
        2.3.1 培养基
        2.3.2 培养条件
    2.4 结果
        2.4.1 不同外植体部位、不同消毒时间对独叶草无菌体系建立的影响
        2.4.2 独叶草根状茎诱导试验
        2.4.3 独叶草成熟叶柄和叶片诱导试验
        2.4.4 独叶草幼叶柄、幼叶片和芽鳞片诱导试验
        2.4.5 独叶草芽苞(带茎段)诱导实验
        2.4.6 温度和光照效应
第3章 独叶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培养基
    3.2 方法
        3.2.1 独叶草菌根显微观察
        3.2.2 培养基的制备
        3.2.3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3.2.4 表面灭菌效果检测方法
        3.2.5 内生真菌的鉴定
    3.3 结果
        3.3.1 独叶草菌根显微观察
        3.3.2 表面灭菌条件的筛选
        3.3.3 内生真菌的形态鉴定
        3.3.4 内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首次对独叶草进行组织培养研究
    4.2 独叶草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4.2.1 外植体选择
        4.2.2 材料的消毒处理
        4.2.3 独叶草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与植物激素的选择
        4.2.4 温度与光照效应
    4.3 独叶草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4.4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RS和GIS的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1.2 鄂尔多斯半日花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图像预处理
    2.3 解译与实地考察确定解译标志
    2.4 野外考察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
    3.2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景观动态变化原因分析
        3.2.1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面积动态变化
        3.2.2 鄂尔多斯半日花分布区景观动态变化原因
        3.2.2.1 地理环境的异质性
        3.2.2.2 鄂尔多斯半日花群落分布区内景观类型变化明显
        3.2.2.3 鄂尔多斯半日花群落景观斑块破碎化严重
        3.2.3 保护措施
4 讨论

四、濒危植物半日花组织培养及其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濒危植物鄂尔多斯半日花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D]. 韩瀛.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2]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谱系地理学研究[D]. 韩宝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3]濒危植物针枝芸香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D]. 于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4]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J]. 王青虎,胡毕斯哈拉图,吴杰斯,荣君,那仁朝克图,代那音台. 中草药, 2014(18)
  • [5]半日花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和机理研究[D]. 颜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6]珍珠柴等3种植物提取物对甜菜夜蛾和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研究[D]. 张晓丽.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2)
  • [7]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及其濒危原因分析[D]. 韩春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
  • [8]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生殖生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D]. 高婷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5)
  • [9]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独叶草组织培养与内生菌分离研究[D]. 姬文帅. 陕西师范大学, 2010(03)
  • [10]基于RS和GIS的鄂尔多斯半日花景观动态变化研究[J]. 韩春荣,刘果厚,韩宝龙,史学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  ;  

濒危植物向日葵的组织培养与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