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种子贮藏时间、发芽率与膜透性关系的研究

紫苏种子贮藏时间、发芽率与膜透性关系的研究

一、紫苏种子贮藏时间与其发芽率及膜透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倩[1](2021)在《野黍种子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

张海波,杨桂娟,高卫东,祝燕,黄放,裴昊斐,李庆梅[2](2019)在《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香椿种子发芽指标、抗氧化酶活性等测定分析,探索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香椿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香椿种子的贮藏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100%湿度环境获得9.1%、12.2%、14.0%、15.8%和17.8%五个含水量的香椿种子,在10、15、和20℃下分别贮藏90 d,每30 d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逐渐上升。经90 d贮藏,随种子含水量或贮藏温度的升高,香椿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显着上升,种子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着下降。[结论]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与香椿种子发芽率呈显着负相关,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与发芽率呈显着正相关,膜质过氧化作用是引起香椿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得出的香椿种子安全贮藏条件为:当温度不超过15℃时,含水量应控制在12.2%以下,当温度在15~20℃时,含水量应低于9.1%。

赵颖雷[3](2019)在《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洋葱(Allium cepa)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我国所种植的洋葱品种及所使用的种子主要来源于进口。一个批次的进口洋葱种子在国内要经历多个季节的销售,通常需要储藏4-5年。然而,洋葱种子的寿命相对较短,即使在理想的储藏条件下其也会较其他蔬菜种子更快地失去活力,导致种子出芽缓慢,成苗率降低。技术上可以通过种子引发的方式恢复洋葱种子丢失的活力。在众多的引发形式中,水(湿热)引发因其无任何化学试剂的清洁引发流程与较长的有效期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水引发通常需要5天以上的引发舱湿度、温度及通气量的精确控制,工艺流程的控制难度较大。高压静电场照射可瞬间提升种子活力,加快萌发并提高出芽率,但有效期较短,一般在20天左右即出现明显消退。本研究将水引发与纯电场引发相结合形成水-电场混合引发(Hydro-Electro Hybrid Priming)技术,并使混合引发后的洋葱种子上出现两种单一引发形式效果及优势的叠加,达到进一步提高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延长引发效果有效期,降低技术操作难度的目的。同时对这种效果叠加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过程与结果如下:1电场引发剂量与洋葱种子活力恢复的模型构建。通过前期预实验获得了能使洋葱种子活力出现最大正向提升效果的高压静电场引发参数(10 kv/cm照射40 s),以此为零点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形成了14个处理。对所有处理的2 d芽势、4 d芽势、6 d芽率、胚根长、全株鲜重、平均出芽时间、种子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进行了记录,并通过PCA将这8个萌发指标降维形成1个萌发综合指标,从而构建了电场剂量参数(电场电压与照射时间)与萌发综合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此模型对纯电场引发的最佳处理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经过验证,优化后的电场引发参数(8.7 kv/cm照射43 s)使洋葱种子的4 d芽势提升14.0%、6 d芽率提升10.4%、胚根长增加8.9 mm、胚根鲜重增加0.123 mg、平均出芽时间缩短0.7 d、萌发指数升高4.76,活力指数升高184.06,综合萌发指标显着提升,但引发效果在最佳条件下贮藏21天后即完全消散。2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采用优化后的电场引发参数对洋葱种子进行水-电场混合引发。引发时长设置为24 h、48 h与96 h,引发过程采取对环境温度、通气量及种子含水量的粗放管理,比较了不同引发形式及参数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效果,并使用人工老化的方式检验了不同形式的效果有效期。结果显示,混合引发24小时的种子综合萌发指标接近水引发96小时;混合引发48与96小时的种子综合萌发指标与种子抗老化能力超过了水引发96小时,达到了在引发环境参数非精确控制前提下提升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延长引发效果有效期,降低工艺流程操作难度的技术目的。3引发形式对改变几种萌发关键酶活性与结构的作用机理。通过对不同形式引发后的种子萌发关键酶活性以及酶纯化后圆二色光谱的测定发现,8.7kv/cm、43s这一剂量的电场照射减少了洋葱种子萌发关键酶中SOD二级结构中的无规则卷曲,增加了β-折叠,从而使其单位活力得到迅速、显着的提升导致单位活性的提升,但并没有改变CAT及α-淀粉酶的活性。在该剂量的电场效果的辅助下,混合引发24小时即使SOD活性提升到与水引发96小时相同的水平。该剂量电场照射没有引起SOD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导致的酶数量的增加。SDS-PAGE同工酶类别的鉴定结果显示,洋葱种子SOD为Cu/Zn-SOD。4引发形式对洋葱种胚胞膜修复进程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形式引发后的种子EPR信号、浸提液EC及播种后MDA增量的测定发现,由于混合引发较相同时间的水引发拥有更高的SOD活力,因此在引发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充分地清除种胚细胞内的超氧自由基,从而进一步降低细胞内的环境氧化性,促进胚细胞组织更快更完整的修复进程。生理指标上表现为使用混合引发后的洋葱种子具有更低的EPR信号值、种子浸提液EC值及播种后MDA增量。混合引发48小时即可使上述参数达到与水引发96小时无显着差异的水平。对引发后种胚萌发过程的电镜观察更直观的反映出混合引发能够进一步减少种胚表面的损伤,提高种胚细胞组织修复的速度与程度,使更多比例的种胚细胞修复到能够萌发的状态,从而提高发芽势与发芽率,而纯电场引发在其引发过程中则未产生任何实质性自由基清除或种胚细胞组织的修复。5引发形式对GA、SOD合成及ABA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三种形式引发后的洋葱种子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8.7 kv/cm、43 s的电场照射剂量直接使洋葱种子143个RNA在数量上出现显着差异,但其中没有涉及GA、SOD合成与ABA降解通路上的相关物质。水引发过程激活了GA合成与ABA降解通路上的相关基因,使他们以正常的速度表达,从而提高了GA含量并降低了ABA含量。混合引发在水引发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一种GA20氧化酶与两种ABA-8’-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GA含量,进一步降低了ABA含量,但这种基因上调表达不是由电场改变相关DNA或RNA的结构或数量造成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洋葱种子的萌发与活力指数与G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ABA含量、ABA/GA含量的比值呈极显着负相关。水引发与混合引发均使SOD的合成基因出现显着下调表达。因此进一步证实了混合引发使SOD单位活性进一步提升的原因仅为酶二级结构的改变。6引发形式的作用机理的解释与对比。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混合引发提升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及延长引发效果有效期的作用机理做如下解释,解释的逻辑与证据链包括两个方面:(1)、SOD活性的改变强化组织修复进程。种子在播种吸涨后即进入“预萌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种与萌发相关的酶被激活,其中SOD等抗氧化酶开始清除能够破坏种胚细胞膜的各种自由基,从而使细胞膜组织开始修复,最终实现萌发;水引发为种子在播种前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预萌发”过程,使种子预先完成一部分的自由基清除与细胞膜修复工作;混合引发通过电场照射提升了SOD酶活性,从而加速了引发的过程,提升了引发的效果。与水引发、混合引发不同的是,纯电场引发并未在引发阶段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自由基清除或胞膜的修复;(2)、激素水平调控。水引发过程激活了种子GA合成与ABA代谢的生理活动;混合引发依靠电场的生物学效应,进一步将这两种激素向促进萌发的水平调控,使混合引发后的种子拥有更高的GA含量、更低的ABA含量及ABA/GA比例,纯电场引发并未在引发阶段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激素水平调控。本文首创地将水引发与电场引发两种形式结合形成水-电场混合引发,在洋葱种子上实现了两种单一引发形式效果及优势的叠加。经过混合引发的种子具有更高的细胞膜与组织完整性,及更优的激素水平。混合引发技术最终实现了在引发环境参数非精确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种子活力恢复效果,缩短引发时间,延长了引发效果有效期,降低工艺控制难度的技术目的。文章构建了从电场导致SOD酶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SOD活性、胞内环境氧化性、细胞膜修复速度与关键激素水平的改变的逻辑解释链,从两个角度科学合理的解释了混合引发的作用机理。

毛光锋[4](2019)在《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种子耐储藏QTL》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是作为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水稻种子储藏保存对是农业安全生产具有战略性意义。但是,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活力往往下降,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种子的耐储藏特性是一个复杂的遗传性状,受多因素遗传控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是研究复杂性状遗传的理想群体。秀水134是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扬稻6号为广泛应用的超级稻亲本。前期,本实验构建了以扬稻6号为轮回亲本,秀水134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共218个家系。染色体代换系种子收获后自然晒干至含水量13%,16℃储藏15个月后,40℃,85%相对湿度,人工加速老化处理28天,测定老化后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用来评价种子的耐储藏特性。利用性状-分子标记基因型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共检测出7个与发芽率有关的耐储藏QTL,9个与发芽势有关的QTL,8个与发芽指数有关的QTL。值得关注的是,在第10染色体的10-3106M标记附近检测到同时控制发芽率(qGP10-1),发芽势(qGM10-1),发芽指数(qGI10-1)的增效的共同QTL,并且,它们分别具有最大的相对效应,分别为399.38%,528.15%,541.22%。除此以外,在第5染色体的RM18003,5-15M,RM18003;第7染色体的RM593,RM11和第12染色体的12-22M分子标记附近也同时检测到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相关的增效的耐储藏QTL。表明粳稻中也含有耐储藏的QTL,可以发掘粳稻中的耐储藏QTL,来改良籼稻的耐储藏特性。检测到与电导率有关的QTL 4个,qTDS-2、qTDS-4、qTDS-8、qTDS-11,分别位于第2、4、8、11染色体上;相对效应在-0.39%-44.15%之间,贡献率在7.67%-13.59%之间。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 13个,qTSW-2-1、qTSW-2-2、qTSW-3、qTSW-4-1、qTSW-4-2、qTSW-4-3、qTSW-6、qTSW-8-1、qTSW-8-2、qTSW-9-1、qTSW-9-2、qTSW-12-1、qTSW-12-2,分别位于第2、3、4、6、8、9、12染色体上;相对效应在-9.80%-6.77%之间,贡献率在5.87%-22.59%之间。

张海波[5](2018)在《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香椿(Toona sinensis,syn.Cedrela sinensis)为楝科香椿属多年生乔木,是我国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在生产中,需要将香椿种子在冬季进行三个月左右的贮藏,而南方香椿主产区缺乏低温种子库,且环境高温高湿不利于贮藏,因此设置试验模拟南方环境条件探究香椿安全贮藏条件。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香椿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种子活力变化,揭示贮藏条件对香椿种子活力的影响,确定香椿种子的安全贮藏条件,为香椿种子的安全贮藏提供依据。根据南方部分地区冬季的温湿度条件和香椿种子的特性,本试验制备了含水量为9.1%、12.2%、14.0%、15.8%和17.8%的香椿种子,分别贮藏在10℃、15℃和20℃的环境下,对其发芽率、活力指数、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香椿种子在贮藏期间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贮藏条件下的香椿种子,随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贮藏90d后,含水量为9.1%的香椿种子在10℃和15℃条件下活力保持在较高水平,在20℃条件下贮藏的含水量为15.8%和17.8%的香椿种子已失去发芽能力。2.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SOD、CAT和POD活性呈降低趋势,电导率和MDA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同含水量、不同温度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幅度也相应增大。相同贮藏温度、不同含水量种子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逐渐上升,含水量9.1%种子上升幅度最小;SOD、CAT和POD活性则逐渐下降,含水量为9.1%种子下降最为缓慢。膜质过氧化作用是香椿种子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3.不同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贮藏90d后的香椿种子萌发与各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的影响都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其交互作用也达到极显着水平,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协同作用加快了种子活力下降的速率。4.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与电导率和MDA含量存在负相关性,SOD、CAT、POD、电导率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反映香椿种子的活力状况。5.本试验设定条件中,香椿种子的安全贮藏条件为:当温度不超过15℃时,含水量不高于12.2%;当温度在15℃至20℃之间,含水量不高于9.1%。

李青莲[6](2017)在《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播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夏枯草(Prunella vugaris L.)是唇形科夏枯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夏枯草种子存在发芽迟缓、发芽不整齐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贮藏时间(贮藏2年、贮藏1年、采收当年)夏枯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通过引发技术提高贮藏种子的活力,测定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果穗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通过不同播种技术对采收当年、贮藏1年的夏枯草种子进行种植,研究其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贮藏过程中,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活力指数等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生活力随贮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夏枯草种子的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下降趋势与贮藏时间呈显着正相关,其与贮藏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10.307-0.405X,Y=106.45-9X,Y=79.931-0.9863X(p<0.01),可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种子的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综合种子质量及生理特性比较,采收当年的夏枯草种子质量较好,适应能力强。2.不同引发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夏枯草种子的萌发能力,20%PEG引发处理当年夏枯草种子的萌发状况最好,为86.33%;1.8%KNO3-KH2PO4引发处理贮藏1年、2年夏枯草种子的萌发状况最好,分别为79.33%、75.00%;引发处理后,3个贮藏时间种子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都有所增加,其中2025%PEG引发处理各夏枯草种子时含量增加最多。3.夏枯草果穗水分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多;水、醇浸出物、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均以采收当年最高,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夏枯草药材的安全贮藏期应以当年为宜。4.综合考虑夏枯草果穗产量及药材品质两因素,在河南郑州地区,夏枯草大田生产中可采用播期9月上旬,行距25cm,播种深度0.5cm,播种量1.0kg/667m2进行条播,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为宜;如果选用贮藏1年的种子,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密度。

朱旭海,尹冬梅,王仕玉,郭凤根,张文平[7](2016)在《5个紫苏变种的老化种子的活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在4℃冰箱中低温贮藏了5年的5个紫苏变种的14份种子为材料,探讨了遗传和环境因子对紫苏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筛选了评判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结果表明:1)紫苏种子活力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白苏变种和耳齿紫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好,野生紫苏变种和紫苏变种的次之,回回苏变种的耐贮性较差;2)紫苏种子最适宜的保存条件为低温、干燥、密闭环境;3)千粒重、电导率、丙二醛含量、CAT活性可作为衡量紫苏种子劣变程度的指标。本研究可为紫苏的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邓伟,李松克,岑爱华,肖朝锋,江厚成,王娇[8](2016)在《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壳薏苡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以黔西南州普遍种植的白壳薏苡为材料,探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白壳薏苡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壳薏苡最适发芽温度为30℃,去壳处理发芽率高于未去壳处理;大于6mm粒径的发芽率最高为85%;变温处理25℃8h/35℃16h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其发芽率与出苗率无明显相关,发芽率与成苗率呈显着正相关,出苗率与成苗率呈极显着正相关。

裴毅,杨雪君,尹熙,聂江力[9](2015)在《NaCl和NaHCO3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紫苏种子的耐盐碱能力。采用单盐胁迫的方法,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活力指数、复萌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NaCl和NaHCO3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胚根长、苗鲜重呈下降趋势,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NaCl胁迫下紫苏的适宜浓度、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03.583‰、8.312‰;NaHCO3胁迫下紫苏的适宜浓度、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02.513‰、4.656‰;清水复萌试验表明,NaCl胁迫后的复萌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aHCO3胁迫后复萌率为0。综上所述,紫苏种子具有一定的抗耐盐碱能力。

夏方山[10](2015)在《不同老化处理对燕麦种子线粒体结构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以老化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其种胚细胞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抗氧化系统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通过分析比较其种胚细胞及线粒体生理反应的差异,以期从细胞和线粒体水平探究燕麦种子的老化机制。另外,试验还通过分析种胚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研究AsA和GSH处理以及PEG引发对老化燕麦种子修复的生理变化,以期通过劣变种子的修复反应揭示燕麦种子的内在劣变生理响应。获得主要结果如下:以含水量为4%、10%和16%的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在45。C老化0(CK)、8、16、24、32和40d,然后分析其发芽率、种胚细胞超微结构、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延长,燕麦种子发芽率及种胚细胞超微结构的完整性均降低,且下降程度与种子含水量有关。含水量为4%和10%时,老化初期种胚细胞SOD和CAT活性要比APX敏感,其SOD、CAT、APX和MDHAR活性在老化32到40d时显着下降(P<0.05),其DHAR和GR活性在老化初期增加。含水量为16%的燕麦种子在老化8-40d时其种胚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H202和MDA含量逐渐下降,同时其种胚细胞超微结构也严重损伤。以含水量为4%、10%和16%的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在450C老化0(CK)、8、16、24、32和40d,然后分析其种胚线粒体超微结构、抗氧化系统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为4%的燕麦种子线粒体抗氧化能力高于含水量为10%和16%的燕麦种子。线粒体抗氧化能力和MDA含量与老化燕麦种子种胚线粒体膜的完整性有关。而且线粒体SOD仅在老化初期发挥清除H202的作用,在燕麦种子老化过程中MDHAR和DHAR对AsA再生的催化的作用要大于GR。以含水量为10%的燕麦种子为材料,在450C老化0(CK)、8、16、24、32和40d后,分析比较种胚细胞和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及H2O2和MDA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线粒体H202积累和各种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在燕麦种子老化过程中,不同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和顺序。SOD和APX首先在线粒体内发挥作用,然后是MDHAR和DHAR在种胚细胞内表现出较高的活性,GR贡献较小。以含水量为10%的燕麦种子为材料,在老化(45。C控制劣变20d)前后分别用AsA、GSH及AsA+GSH处理0.5h,然后分析其发芽率、种胚线粒体结构、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化前用AsA、GSH和AsA+GSH处理不能抑制燕麦种子老化的发生,而老化后处理则能修复燕麦种子的老化损伤,AsA的作用效果要优于GSH,且两者的修复效果没有叠加作用。AsA的修复主要依赖于线粒体APX和MDHAR, GSH的修复作用则依赖于线粒体GR和DHAR,且APX和MDHAR在清除H202过程的贡献火于其GR和DHAR。以450C老化48d的超干(含水量为4%)燕麦种子为材料,,用-1.2MPa的PEG和蒸馏水引发12h,分析其活力水平、种胚线粒体结构、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PEG显着提高了种胚线粒体酶活性(P<0.05),并显着降低了H202和MDA含量(P<0.05),线粒体完整性增强,种子活力水平升高。然而蒸馏水引发12h则相反。这表明PEG引发不仅能修复超干燕麦种子的老化损伤,还能预防其在萌发过程的吸胀损伤。

二、紫苏种子贮藏时间与其发芽率及膜透性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苏种子贮藏时间与其发芽率及膜透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1.2 指标测定
        1.2.1 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测定
        1.2.2 电导率
        1.2.3 生理生化指标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贮藏条件对香椿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
    2.2 不同贮藏条件对香椿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贮藏条件对香椿种子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种子活力与农业生产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1.1.2 种子活力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2 种子的失活与老化
    1.3 失活与老化导致的种胚胞内氧化环境及膜完整性的变化
        1.3.1 种子内源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1.3.2 种子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1.3.3 种子浸提液电导率的变化
    1.4 失活与老化对萌发关键物质的影响
        1.4.1 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4.2 对α-淀粉酶的影响
        1.4.3 对内源GA与 ABA含量的影响
    1.5 传统种子活力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1.5.1 传统种子活力恢复技术与原理
        1.5.2 种子引发的技术类型
    1.6 物理农业在种子处理与作物栽培方面的应用
        1.6.1 物理农业与农业物理学的概念
        1.6.2 物理农业在种子处理与作物栽培方面的应用
        1.6.3 电场的生物学效应特点及研究现状
    1.7 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方法与研究进展
        1.7.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组成
        1.7.2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1.7.3 CD光谱在植物蛋白质结构中的研究与应用
    1.8 种子萌发过程中GA与 ABA的合成与代谢
        1.8.1 GA合成途径及关键酶
        1.8.2 GA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1.8.3 ABA分解代谢途径及关键酶
        1.8.4 ABA氧化分解关键酶的基因表达
        1.8.5 内源ABA与 GA互作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1.9 转录组测序
        1.9.1 转录组测序的类型
        1.9.2 主流转录组测序技术与平台
        1.9.3 转录组功能注释分析
        1.9.4 转录组测序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
    1.10 我国的洋葱产业及市场概况
        1.10.1 洋葱及我国的洋葱产业
        1.10.2 我国洋葱品种及种业市场概况
    1.11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11.1 研究目的
        1.11.2 研究内容
        1.1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压静电场对洋葱种子活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电场处理设备的组建
        2.1.3 试验设计
        2.1.4 萌发测定
        2.1.5 纯电场引发效果时效性检验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电场引发对种子萌发启动的影响
        2.2.2 电场引发对种苗发育的影响
        2.2.3 电场引发对种子萌发效果的综合评价
        2.2.4 电场引发效果模型与处理参数的优化
        2.2.5 纯电场引发效果的消散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准备
        3.1.2 试验设计
        3.1.3 萌发测定
        3.1.4 水引发与混合引发效果时效性检验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引发形式对洋葱种子活力的影响
        3.2.2 水引发与混合引发效果时效性检验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发形式对洋葱种子萌发关键酶活性与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酶活性的测定
        4.1.2 SOD的提取与纯化
        4.1.3 CD光谱测定蛋白质机构
        4.1.4 SOD同工酶种类的鉴定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形式的引发对种子酶活性的影响
        4.2.2 不同形式的引发对种子酶活性的影响
        4.2.3 洋葱种子SOD同工酶的类型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引发形式对洋葱种胚组织与细胞膜的修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准备
        5.1.2 自由基含量的测定
        5.1.3 MDA含量的测定
        5.1.4 种子浸提液电导率的测定
        5.1.5 SEM与 TEM的镜检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引发形式对种胚胞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形式引发后种胚胞内MDA含量的影响
        5.2.3 不同形式引发后种子电导率的变化
        5.2.4 引发形式对胚组织的修复效果与细胞膜的完整性的电镜观察结果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引发形式对GA、SOD合成及ABA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处理
        6.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引发后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6.2.2 测序数据质控统计结果
        6.2.3 转录组de novo组装结果
        6.2.4 基因功能注释与功能分类
        6.2.5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与富集分析
        6.2.6 GA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2.7 ABA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2.8 SOD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3 讨论
        6.3.1 空间电场对DNA与 RNA序列、结构与数量的改变
        6.3.2 引发形式导致的GA合成、ABA降解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3.3 引发形式导致的SOD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及后期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中各章补充材料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六章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读博期间申请的专利
    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与获奖
    项目资助
    英文缩写与中英文对照表
    混合引发相对于水引发进一步差异表达的基因序列
致谢

(4)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种子耐储藏QTL(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1 文献综述
    1.1 种子内在因素对水稻耐储性影响
        1.1.1 水稻籼粳特性
        1.1.2 脂肪氧化酶
        1.1.3 淀粉
        1.1.4 谷壳抗氧化物质及酚酸
    1.2 影响水稻种子储藏的外部环境因素
        1.2.1 种子含水量
        1.2.2 相对湿度
        1.2.3 温度
        1.2.4 气体浓度
        1.2.5 病虫害和微生物
        1.2.6 种子外观影响
    1.3 水稻耐储性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 水稻耐储藏性能的评价指标
        1.3.2 人工加速老化法
        1.3.3 种子活力检验
    1.4 稻谷电导率测定方法
    1.5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1.6 水稻耐储藏种质选育及利用
    1.7 水稻耐储性相关QTL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水稻种子耐储藏特性检测
        2.2.1 水稻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
        2.2.2 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测定
        2.2.3 电导率的测定
        2.2.4 千粒重的测定
    2.3 相关分析
    2.4 QTL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扬稻6号人工加速老化梯度试验
    3.2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的目标性状表现
    3.3 相关分析
    3.4 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电导率和千粒重的QTL分析
4 讨论及结论
    4.1 讨论
        4.1.1 创新点
        4.1.2 耐储藏QTL
        4.1.3 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千粒重、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
    4.2 结论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1
致谢

(5)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种子贮藏研究进展
        1.2.1 影响种子贮藏的因素
        1.2.2 贮藏过程中种子活力下降的生理基础
    1.3 香椿研究进展
        1.3.1 香椿生物学特征
        1.3.2 香椿经济价值
        1.3.3 香椿种子研究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种子贮藏过程中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种子贮藏方法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发芽率的变化
        2.2.2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活力指数的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种子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种子贮藏条件设置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3.2.2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3.2.3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种子贮藏过程中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种子贮藏条件设置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
        4.2.2 香椿种子贮藏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6)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播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
        1.1.1 种子贮藏原理及特性
        1.1.2 贮藏时间对药用植物种子的研究
    1.2 夏枯草的研究进展
        1.2.1 夏枯草简介
        1.2.2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
        1.2.3 夏枯草的药理作用
        1.2.4 夏枯草栽培技术
        1.2.5 夏枯草种子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地概况
    3.2 供试材料及采集
    3.3 仪器与试剂
    3.4 试验设计
        3.4.1 夏枯草种子萌发的研究
        3.4.2 夏枯草播种技术的研究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3.5.1 夏枯草种子萌发指标测定
        3.5.2 夏枯草种子生理指标测定
        3.5.3 夏枯草农艺性状的测定
        3.5.4 夏枯草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3.6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活力
        4.1.1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4.1.2 种子引发对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4.1.3 种子引发对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4.2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活性成分的影响
        4.2.1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水分、浸出物、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
    4.3 播种技术对夏枯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3.1 播种量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
        4.3.2 播种深度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
        4.3.3 播种方式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
        4.3.4 播期对夏枯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4.3.5 密度对夏枯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5.1.2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活性成分的影响
        5.1.3 播种技术对夏枯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2 讨论
        5.2.1 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5.2.2 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品质的影响
        5.2.3 夏枯草播种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ABSTRACT

(7)5个紫苏变种的老化种子的活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发芽试验
        1.2.2 生理指标测定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紫苏变种的种子活力比较
    2.2 紫苏老化种子活力与千粒重和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遗传因素对紫苏种子活力的影响
    3.2 储藏条件对紫苏种子活力的影响
    3.3衡量紫苏种子劣变程度指标的筛选

(8)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壳薏苡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人工去壳处理
        1.2.2 未去壳处理
        1.2.3 不同粒径处理
        1.2.4 未去壳变温处理
        1.2.5 田间出苗试验
    1.3 数据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去壳与未去壳处理对薏苡发芽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粒径处理对薏苡发芽效果的影响
    2.3 未去壳变温处理对薏苡发芽效果的影响
    2.4 薏苡发芽率、出苗率和成苗率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9)NaCl和NaHCO3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材料
    1.2试验方法[2,6]
    1.3计算公式[2,6]
    1.4数据处理[2]
2结果与分析
    2.1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状况
    2.2NaHCO3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状况
    2.3解除胁迫后紫苏种子的复萌
    2.4紫苏种子的耐盐能力分析
3结论与讨论

(10)不同老化处理对燕麦种子线粒体结构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种子老化的影响因素
    1.2 种子老化研究现状
    1.3 植物线粒体中ROS的产生
    1.4 植物线粒体对氧化损伤的防御机制
    1.5 种子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1.6 种子老化的修复研究
    1.7 燕麦种子的研究背景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化对燕麦种胚细胞生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老化对燕麦种胚线粒体生理与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燕麦种胚细胞与线粒体的劣变生理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AsA和GSH对老化燕麦种胚线粒体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PEG引发对老化燕麦种子种胚线粒体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紫苏种子贮藏时间与其发芽率及膜透性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野黍种子特性的研究[D]. 张永倩.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J]. 张海波,杨桂娟,高卫东,祝燕,黄放,裴昊斐,李庆梅.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2)
  • [3]水-电场混合引发对洋葱种子活力的恢复及其机理研究[D]. 赵颖雷.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种子耐储藏QTL[D]. 毛光锋.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5]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D]. 张海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1)
  • [6]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及播种技术研究[D]. 李青莲.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7]5个紫苏变种的老化种子的活力研究[J]. 朱旭海,尹冬梅,王仕玉,郭凤根,张文平. 种子, 2016(04)
  • [8]不同处理方法对白壳薏苡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J]. 邓伟,李松克,岑爱华,肖朝锋,江厚成,王娇. 种子, 2016(04)
  • [9]NaCl和NaHCO3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J]. 裴毅,杨雪君,尹熙,聂江力. 种子, 2015(09)
  • [10]不同老化处理对燕麦种子线粒体结构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 夏方山.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紫苏种子贮藏时间、发芽率与膜透性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