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测记录装置

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测记录装置

一、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周永彬,杨宝昌,王洪涛[1](2021)在《LKJ数据综合模拟试验平台的研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结合铁路安全生产实际现状和需求,在现有使用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自主开发的综合控制电路板,以Visual Basic作为编程工具,研制LKJ数据综合模拟试验平台,实现转储器写入、芯片数据灌制、控制模式和基础数据的对比模拟、试验生成记录文件的转储分析及集中控制等功能。

胡小敏,贺园园[2](2019)在《列车运行控制监控装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列车运行控制监控装置的功能以及控制模式,通过研究设计了基于C8051单片机的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的硬件电路。对于监控装置进行冗余设计,确保紧急制动时,列车安稳地停车和制动。对设计的监控装置进行功能性测试,满足设计指标,验证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对于列车监控装置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朱宇清[3](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货运列车辅助驾驶算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铁路货运线路纵断面复杂,列车自身基本阻力特性会因天气、时间等因素发生改变,且行车过程易受信号系统等因素影响,增加了司机操纵难度。因此,设计辅助驾驶系统指导司机行车可以有效降低司机操纵强度,节约运行能耗,提升线路运输能力,其中速度曲线实时规划算法是辅助驾驶系统的核心。首先,针对货运列车安全、平稳、节能和准点的运行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速度曲线规划算法。该算法的核心计算单元由输入构造模块、神经网络规划器和牵引计算模块三部分组成。通过对二次规划离线速度曲线规划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数据特征提取,确定神经网络规划器中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与输出,并以二次规划离线数据生成器在不同线路条件下生成的大量速度曲线结果为样本数据进行训练与验证,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和权重。为验证该规划算法的正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分别以虚拟复杂线路和实际线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适用于不同线路条件下的运行场景,在保证实时计算的情况下,与基于二次规划的离线全局规划算法的速度曲线相吻合,相比于优秀司机的操纵结果节能5.98%。其次,针对行车过程中实际系统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列车基本阻力呈现一定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入基本阻力系数辨识模块对速度曲线规划算法进行改进,该模块使用可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对基本阻力系数进行参数辨识。仿真表明,参数辨识算法收敛速度很快,误差很小,速度曲线规划算法能够根据辨识的基本阻力系数重新实时规划出适合新的速度曲线。最后,提出辅助驾驶系统框架,该框架由离线训练和在线指导两部分组成。将本文提出的速度曲线规划算法移植到嵌入式平台,并结合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进行半实物仿真,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孙娜[4](2019)在《重载铁路监控设备控制模式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重载铁路因其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成为铁路发展的趋势。而铁路运输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在铁路运输中,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是重要的行车安全装备,是把计算机技术用于铁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电子装置。车载设备中LKJ数据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基础,是实现LKJ各项监控功能、分析机车运行状态的可靠依据,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作为国内西煤东运第二大运输主干道,朔黄铁路是我国北方的一条重要运煤通道,也是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论文将以朔黄铁路机车中的LKJ2000型监控设备为工程研究背景,研究重载运输铁路的监控设备控制方式。首先,在充分了解机车控制装置发展史后,结合设备现阶段状况,研究LKJ2000型监控设备的功能特性、主要构成部件、硬件电气原理、信号传输方式以及软件数据系统。其次根据监控设备的控制模式参数以及控制参数的设定,研究铁路上监控设备的控制模式。然后根据重载铁路上机车行驶需求及特点,通过研究改善LKJ软件数据,增加或完善监控设备的功能,升级软件系统。并利用模拟主机模拟数据,教育培训基地的模拟机车模拟改装后的监控设备。通过LKJ软件升级和硬件改善优化控制模式,制定出适合铁路重载运行的万吨控制模式,保证行车安全,减轻乘务员的劳动强度。通过监控设备提前预知机车各部件的运行状态、线路信号以及乘务员操纵机车等状态,保证运行中监控设备和机车状态良好,确保机车顺利运行。

熊雄[5](2019)在《基于RFID的列车临时限速关键问题研究及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运输具有空间广、时间长、复杂度高、动态化强的特点,而如何动态地针对分处不同空间位置的列车根据路网管控需要及时调整行驶速度(即临时限速),从而保障整个铁路运输网络安全有序运行则是行车安全中的重点与难点。本论文针对铁路网络列车速度动态控制的需求,结合铁路系统现有的使用RFID进行车辆身份识别的方法,出了一套铁路网络临时限速的物联网系统,并针对该系统中所涉及的RFID通信健壮性问题、标签能耗与能量采集问题、运行车辆定位问题等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针对列车路网动态区段限速的需求,设计出了一套基于RFID无线识别和网格化实时信息传输的列车临时限速控制物联网系统架构。列车临时限速控制系统通过在轨道中心铺设RFID电子标签实现对列车路线的网格化划分,车载RFID读写器设备在列车行进过程中自动读取电子标签上的数据,和车辆上的控制系统联动或通过屏幕显示和声音来向驾驶人员示警示信息,从而实现区域限速。二、针对列车临时区域限速物联网系统中RFID信号传输质量易受部署环境影响的问题,对抗环境影响、高鲁棒性的RFID标签天线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了一种高鲁棒性标签天线,通过对天线结构设计和各尺寸设计,当RFID标签分别被贴附在介质材料表面和导体表面时,该标签天线能够以两种独立的模式进行工作,分别为偶极子模式和贴片天线模式(等效为缝隙阵列模式),从而实现不管在介质表面还是在导体表面,标签都能保持一致的增益,克服了目前市场上通用标签贴附于导体表面无法工作的问题。三、针对列车轨道上RFID标签的能量消耗问题,对RFID标签环境能量采集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具备太阳能充电的RFID有源标签结构,并对列车路网临时限速系统中该标签在通信过程中的能耗和充电效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仿真结果证明在充电锂电池的有效充放电生命周期内,本论文设计的太阳能RFID标签可使标签始终保持足够的能量用于通信和数据传输。四、针对如何确保列车在多层限速区间中以合理的速度安全通过的问题展开研究。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列车定位方法,高了列车在轨道线路上的定位精度,然后基于动态模型的事件和状态的思想,依照―事件触发,状态迁移‖的原则,出了一种多层临时限速区间信息处理的方法,克服了人工在多层区间判断时出现的判断混淆、控制混乱等问题,为司机供准确的限速信息示和预警,实现列车的安全驾驶,同时以较优的速度通过限速区间。最后,完成了车载限速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工作,设计开发了实验标签模块和读写器模块,搭建了实验系统,并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验表明,本论文中所出的相关技术方法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列车临时限速工程中存在的难题。

潘梁生[6](2016)在《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安全是铁路运营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对列车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列车司机作业语音的监管是列车监管中的重要内容,对列车司机语音操作实行智能化管理、识别与评判更是列车安全系统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列车司机语音作业过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用于列车司机语音识别及作业情况评判的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论文具体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列车司机的语音识别的算法设计,第二部分结合第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完成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基于此论文最终成功设计了和实现了一个准确、实时、鲁棒的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列车司机语音信号与一般语音信号的共性,系统分析了列车司机语音信号的形成机理以及语音识别的基本流程并针对预加重、加窗以及特征提取等通用手段进行研究与改进。(2)针对列车司机语音信息的特殊性,列车车载语音环境的特点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语音信号产生的影响这三方面入手,设计了适用于列车司机语音的端点检测算法、谱减去噪算法、模板库建立算法以及趋势项消除算法,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并对端点检测算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3)针对列车司机的语音信号,辅之于列车监察人员具体作业时工作目的分析,确定了适用于列车车载环境的语音识别算法。随后,深入分析了现有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工作特点,结合该装置中用于记录车载语音信号的运行记录仪,获得语音识别子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此来确定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中语音识别子系统的具体工作时间以及识别内容,提高了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设计了语音识别结果的输出子系统。接下来的工作中为语音识别的结果,提供了多种输出方案。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开发,实现了整个系统具体的软硬件设计。最后,在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之后,分析了系统的缺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方向。

李晓杰,钱雪军[7](2015)在《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针对LKJ2000型列车监控记录装置各功能模块的交换信号,如机车工况信号、机车压力传感器信号,研制了基于单片机的模拟接口电路,可产生相应匹配的交换信号,用于LKJ2000型列车监控记录装置的脱机检测;同时以VS2010为开发工具,利用MFC开发包设计了以Windows为平台的上位机人机控制界面,并借助串口通信协议实现其与单片机模拟接口电路的双向通信,构成了一套人机交互的仿真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应用于列车驾驶仿真器,也可以用于LKJ2000装置的教学培训。

姜宋阳,陈特放,刘朝阳,唐建湘,李鑫[8](2014)在《电力机车电度表分段计量计费系统》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目前电力机车车载电量计量装置无法实现自动分段计量的现实。设计一种新型电力机车分段计量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在车载监控记录装置定位的基础上,将GPS和GSM技术相结合来实现提高列车的组合定位精度,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列车运行的位置,实现电量分区段计量,并通过GSM网络将列车运行状态数据实时发送到地面服务器。本系统把GPS模块、GSM模块以及单片机系统集成到一起,通过TAX箱转接出列车监控参数,综合分析三者定位数据,以实现最小误差融合算法,提高系统定位精度。该系统具有通用性,通过修改地图数据可适用于不同机车车型和不同运行线路,以实现电力机车电量全自动分段计量、记录、传输。

赵海燕[9](2013)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机车车辆结构日趋复杂和使用负荷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改善机车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用、维修中的一些基本状况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联系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用维修实践,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和运用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本文从机车信号设备和LKJ2000设备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的角度分析,结合列控系统在昆明铁路局的运行分析,研究了列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分析和改进。首先阐述了列控系统可靠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的技术分析、安全隐患的分析总结,对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昆明铁路局在用的列控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使用的列控系统的可靠性,分别描述了机车信号系统采取的可靠性设计和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采取的可靠性设计,进一步分析了列控系统设计中冗余结构、电磁兼容、自检电路的应用,同时也分析了滤波、保护等技术在列控系统插件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在确保列控系统的可靠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对平时工作中列控系统在昆明铁路局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机车信号和LKJ2000型监控记录装置的可靠性运用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了列控车载设备运用稳定。

曹煜泓[10](2011)在《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控制主机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是我国中低速(180Km/h以下)列车控制系统的重要车载设备,但现有装置在安全性、可靠性及数据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针对现有问题,从列车运行安全性和监控装置可靠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实现了控制主机内部模块的功能及模块间数据通信的过程。本文采用双层冗余CAN总线的通信方式,提高了系统通信的可靠性。本文简要阐述了通讯接口、输入输出通道以及冗余切换这些重要的软硬件单元,分析了这些单元的技术特点与具体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论述了主控制器软件的几个关键技术,设计了专门的存储格式实现了地面数据的管理与调用,设计了列车速度控制曲线的算法实现了列车控制速度的快速计算,特别是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存储器的混杂文件系统,其通过将小规模实时数据以日志的形式同步到铁电存储器(FRAM, Ferroelectric RAM)中,待数据积累到一定阈值时再转储到NAND闪存中的方法,实现了行车实时数据的高效、可靠储存。最后,本文对控制主机的功能、性能做了一系列的测试,特别对实时性、网络性能以及抗电磁干扰方面作了验证,表明监控主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二、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LKJ数据综合模拟试验平台的研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发需求
2 平台设计
    2.1 组成结构
    2.2 工作原理
3 平台功能
4 应用效果
5 结论

(2)列车运行控制监控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列车速度监控基本原理
    1.1 列车运行的因素
    1.2 监控装置速度控制模式设计
2 列车运行控制监控装置的硬件设计
    2.1 硬件总体构架设计
    2.2 主控模块设计
    2.3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2.4 通信模块设计
3 监控装置的软件设计及功能测试
    3.1 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2 控制和串行通信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3.3 功能性测试
4 结束语

(3)基于神经网络的货运列车辅助驾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2章 货运列车运行过程描述
    2.1 列车受力分析
        2.1.1 列车牵引力
        2.1.2 列车制动力
        2.1.3 列车运行阻力
    2.2 列车运动学模型
        2.2.1 列车合力
        2.2.2 列车运动方程
    2.3 列车运行规则
        2.3.1 列车工况切换规则
        2.3.2 列车优化操纵规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速度曲线在线规划算法
    3.1 基于二次规划的离线规划算法
        3.1.1 算法介绍
        3.1.2 优化结果分析
    3.2 BP神经网络介绍
        3.2.1 神经网络介绍
        3.2.2 BP算法过程推导
    3.3 基于神经网络的速度曲线在线规划算法
        3.3.1 数据特征提取
        3.3.2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3.3.3 速度曲线规划
    3.4 准点调节
    3.5 仿真验证
        3.5.1 数据准备
        3.5.2 神经网络规划器的参数选取
        3.5.3 算法有效性验证
        3.5.4 实际线路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基本阻力系数变化的速度曲线规划算法
    4.1 基本阻力系数在线辨识
        4.1.1 参数辨识概论
        4.1.2 可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
        4.1.3 基本阻力系数辨识
    4.2 优化计算单元的改进
    4.3 阻力系数辨识仿真
        4.3.1 仿真条件
        4.3.2 辨识结果
    4.4 速度曲线生成仿真
        4.4.1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4.4.2 速度曲线生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法的半实物平台验证
    5.1 算法验证流程
    5.2 离线训练过程
        5.2.1 离线训练数据生成器
        5.2.2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器
    5.3 在线指导过程
        5.3.1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5.3.2 司机操纵模拟器
        5.3.3 HMI模块
        5.3.4 核心辅助驾驶装置
    5.4 实验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重载铁路监控设备控制模式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监控装置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朔黄铁路监控系统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LKJ2000 型监控装置研究
    2.1 概述
    2.2 LKJ监控装置的特点
        2.2.1 车载控制模式
        2.2.2 运行数据记录与分析
        2.2.3 系统的冗余方式
    2.3 LKJ的系统组成
        2.3.1 系统的构成
        2.3.2 系统的主要部件
    2.4 LKJ的主要功能
        2.4.1 监控功能
        2.4.2 记录功能
        2.4.3 显示功能
        2.4.4 地面分析功能
        2.4.5 综合信息输出功能
    2.5 LKJ的电路原理
        2.5.1 系统原理
        2.5.2 信号输入电路
    2.6 LKJ软件系统
        2.6.1 LKJ数据
        2.6.2 LKJ数据换装流程
        2.6.3 LKJ地面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载铁路LKJ列车控制模式的设定
    3.1 概述
    3.2 控制模式的发展
    3.3 控制模式相关参数
    3.4 重载铁路LKJ控制模式设定
        3.4.1 正常监控模式
        3.4.2 降级控制模式
        3.4.3 调车控制模式
        3.4.4 非正常行车模式
        3.4.5 其它控制模式
    3.5 重载铁路监控装置中存在的不足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载铁路LKJ控制模式的优化研究
    4.1 重载铁路LKJ软件升级
        4.1.1 新增功能
        4.1.2 调整功能
        4.1.3 优化功能需求
        4.1.4 完善部分控制功能
    4.2 重载铁路的万吨控制模式优化
        4.2.1 万吨列车的界定
        4.2.2 机车信号故障模式
        4.2.3 信号突变模式
        4.2.4 空走距离计算
        4.2.5 屏幕显示
        4.2.6 停车标显示
    4.3 重载铁路的万吨控制模式优化对比
        4.3.1 控制模式优化后仿真对比
        4.3.2 控制模式优化后监控数据抽样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RFID的列车临时限速关键问题研究及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现有技术分析
        1.3.1 既有临时限速控制方式分析
        1.3.2 CTCS-2 级控制方式分析
        1.3.3 CTCS-3 级控制方式分析
    1.4 研究意义
    1.5 基于RFID解决临时限速问题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进展
        1.5.1 RFID天线设计的研究进展
        1.5.2 太阳能与RFID融合研究进展
        1.5.3 基于RFID的列车临时限速其他复杂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RFID的临时限速控制系统
    2.1 引言
    2.2 RFID技术
        2.2.1 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流程
        2.2.2 RFID在铁路领域的应用
    2.3 列车临时限速控制系统结构
    2.4 车载设备
    2.5 地面设备
    2.6 本系统的应用情况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轨道间标签天线的研究
    3.1 引言
    3.2 天线阻抗匹配原理
    3.3 感性耦合环匹配分析
    3.4 偶极子天线分析
    3.5 抗金属标签天线
        3.5.1 金属对标签的影响
        3.5.2 微带天线理论
        3.5.3 标签天线抗金属方法
    3.6 耦合环匹配法仿真实现
        3.6.1 天线模型
        3.6.2 仿真和分析
    3.7 双模通用标签设计
        3.7.1 天线结构
        3.7.2 双模工作原理
        3.7.3 仿真与实验分析
        3.7.3.1 天线基本性能
        3.7.3.2 天线优化方法与重要参数取值对结果的影响
        3.7.3.3 天线双模工作特性
        3.7.3.4 天线背景材料通用性分析
    3.8 双模标签天线小型化设计
    3.9 性能比较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圆极化RFID天线与相控阵天线研究
    4.1 引言
    4.2 车载圆极化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性能仿真分析
        4.2.3 天线部署于列车上的实际性能
    4.3 车载RFID相控阵天线设计
        4.3.1 列车运行中的识读模型
        4.3.2 相控阵天线系统的结构
        4.3.3 相控阵天线性能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轨道标签自供能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标签低功耗问题研究
        5.2.1 硬件低功耗方案
        5.2.2 软件低功耗方案
        5.2.3 轨道标签功耗研究
    5.3 标签能量供给方法研究
        5.3.1 系统功能结构
        5.3.2 太阳的跟踪模型
        5.3.3 能量采样和检测方法
        5.3.4 太阳能板旋转策略
    5.4 自供能RFID系统性能实验部署
        5.4.1 实验标签设计
        5.4.2 识读距离试验
        5.4.3 标签充电试验
        5.4.4 标签自采能工作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列车在轨定位与连续多层限速处理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速度平均法的计算模型(ASM)
    6.3 极限学习机
    6.4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列车位置计算方法
        6.4.1 数据预处理
        6.4.2 基于KELM的列车位置计算模型
    6.5 仿真实验
        6.5.1 评估标准
        6.5.2 仿真与实验
    6.6 多层限速处理方法
        6.6.1 列车区间状态
        6.6.2 状态0到1 转变的处理
        6.6.3 状态1到2 转变的处理
        6.6.4 状态2到3 转变的处理
        6.6.5 状态3到0 转变的处理
        6.6.6 列车运行状态控制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7.1 引言
    7.2 车载系统功能试验
        7.2.1 硬件平台
        7.2.2 开机自检功能测试
        7.2.3 运行试验
        7.2.4 单层限速区间试验
        7.2.5 多层限速区间试验
        7.2.6 日志下载试验
        7.2.7 试验结论
    7.3 系统实车搭载试验
        7.3.1 试验内容
        7.3.2 试验方法
        7.3.3 试验结果
        7.3.4 试验结论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机务管理部门监控标准现状分析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
        1.2.1 车载或机载监控装置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2.2 国内语音记录装置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共性研究及相关算法的选取与改进
    2.1 语音信号的产生机理分析
        2.1.1 激励模型
        2.1.2 声道模型
        2.1.3 辐射模型
    2.2 列车司机语音识别的基本流程介绍
    2.3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预加重算法研究
    2.4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加窗算法研究
    2.5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2.5.1 线性预测倒谱系数
        2.5.2 Mel频率倒谱系数
        2.5.3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特征参数提取算法的选取
    2.6 本章小结
3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特性研究及相关算法的选取与改进
    3.1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的特性分析
        3.1.1 列车司机语音识别的特点
        3.1.2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端点检测算法的选取
        3.1.3 列车司机双门限法端点检测的改进
    3.2 列车车载环境的噪声分析
        3.2.1 列车车载环境噪声的特点
        3.2.2 列车司机语音信号减噪方法的选取
        3.2.3 列车司机语音识别模板库建立算法研究
    3.3 列车司机语音趋势项消除算法研究
        3.3.1 列车司机语音趋势项产生原因
        3.3.2 列车司机语音趋势项消除算法的选取
    3.4 本章小结
4 列车语音识别子系统控制信号获取方法研究
    4.1 LKJ型列车监控系统研究
        4.1.1 LKJ型列车监控系统的组成
        4.1.2 LKJ型列车监控系统的功能分析
    4.2 机车安全监控装置(TAX)箱
    4.3 TAX通信协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5.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5.1.1 语音识别控制信号获取子系统
        5.1.2 语音识别子系统
        5.1.3 语音识别结果输出子系统
    5.2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5.2.1 单片机程序设计
        5.2.2 FPGA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系统的实现与验证
    6.1 语音识别系统在MATLAB平台的验证
    6.2 FPGA平台验证
    6.3 单片机平台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
        7.1.1 论文工作小结
        7.1.2 论文研究创新点小结
    7.2 本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电力机车电度表分段计量计费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描述
    1.1 国内外分段计费研究现状
    1.2 电力机车分段计量计费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原理
        2.1.1 GPS模块
        2.1.2 GSM模块
        2.1.3 车载监控记录装置
    2.2 硬件设计
    2.3 软件设计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9)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
        1.2.1 国外发展与现状
        1.2.2 国内发展与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的技术分析
    2.1 列控系统车载设备
        2.1.1 JT1-CZ2000车载系统
        2.1.2 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的主要结构
    2.2 车载设备的安全隐患
第3章 列控系统车载设备的可靠性
    3.1 可靠性的基本数学关系
        3.1.1 可靠性特征量
        3.1.2 维修性特征量
        3.1.3 有效性特征量
    3.2 可靠性模型
    3.3 系统可靠性的分析
    3.4 车载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3.5 系统中增强可靠性的方法
第4章 列控系统车载设备采取的可靠性设计
    4.1 机车信号系统采取的可靠性设计
        4.1.1 冗余结构的应用
        4.1.2 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
    4.2 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采取的可靠性设计
        4.2.1 冗余结构的应用
        4.2.2 自检电路的设计
        4.2.3 H型监控记录插件的设计
        4.2.4 监控装置过压抑制板的设计
第5章 车载列控设备运用中的可靠性方法实践
    5.1 机车信号的可靠性分析
        5.1.1 机车信号的现存问题
        5.1.2 机车信号稳定性的改进
    5.2 监控主机电源可靠性分析
        5.2.1 LKJ2000型监控主机电源稳定性分析
        5.2.2 监控主机电源的改进
    5.3 列控系统通讯设备的可靠性
        5.3.1 列控系统通讯设备分析
        5.3.2 通信设备的改进方案
    5.4 LKJ列控系统设备信息记录的可靠性
        5.4.1 列控系统设备部分信息丢失
        5.4.2 记录装置的改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控制主机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内容安排
2 监控主机的总体设计
    2.1 列车控制系统原理
    2.2 系统组成
        2.2.1 电源模块
        2.2.2 主控制器(监控记录模块)
        2.2.3 输入输出模块
        2.2.4 地面信息处理模块
        2.2.5 通信模块
        2.2.6 显示器(上位机)
    2.3 系统通讯
        2.3.1 拓扑结构
        2.3.2 通讯方式
        2.3.3 冗余的实现
3 控制主机软硬件技术的简要论述
    3.1 冗余切换
    3.2 CAN通讯及其自检
        3.2.1 基于SJA1000的CAN通讯
        3.2.2 基于MCP2515的CAN通讯
    3.3 485通讯及其自检
    3.4 数字量输入及其自检
    3.5 数字量输出及其自检
4 主控制器程序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4.1 地面数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2 数据记录的设计与实现
        4.2.1 数据记录的特点及背景
        4.2.2 数据记录的解决方案
        4.2.3 数据记录文件的操作过程
        4.2.4 数据记录文件的性能分析
        4.2.5 数据记录文件的发送
    4.3 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3.1 列车控制原理
        4.3.2 速度控制曲线的确立
        4.3.3 控制指令的计算与确定
    4.4 通讯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5 控制主机的测试与验证
    5.1 功能性测试
        5.1.1 基本功能及精度测试
        5.1.2 冗余切换
        5.1.3 故障诊断
    5.2 性能测试
        5.2.1 实时性能测试
        5.2.2 网络性能测试
        5.2.3 EMC验证
6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LKJ数据综合模拟试验平台的研发及应用[J]. 周永彬,杨宝昌,王洪涛. 铁道通信信号, 2021(02)
  • [2]列车运行控制监控装置研究[J]. 胡小敏,贺园园. 机械与电子, 2019(06)
  • [3]基于神经网络的货运列车辅助驾驶算法研究[D]. 朱宇清.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重载铁路监控设备控制模式的优化研究[D]. 孙娜.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5]基于RFID的列车临时限速关键问题研究及系统设计[D]. 熊雄.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列车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潘梁生.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7)
  • [7]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仿真研究[J]. 李晓杰,钱雪军.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5(05)
  • [8]电力机车电度表分段计量计费系统[J]. 姜宋阳,陈特放,刘朝阳,唐建湘,李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06)
  • [9]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D]. 赵海燕.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10]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控制主机的研究与开发[D]. 曹煜泓. 浙江大学, 2011(12)

标签:;  ;  ;  

基于SOC单片机的列车运行监测记录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