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齐迪[1](2016)在《基于旋转变压器的船用平台姿态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舶在海上行驶时,受到海浪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摇摆现象,船用平台通过不断的测量平台姿态和位置的变化,消除各种干扰力矩,从而隔离稳定对象在载体上的扰动,精确保持动态姿态基准,使安装在平台上的设备能够快速准确的瞄准、跟踪目标。近几年来,船用稳定平台在军用、民用上发展十分迅速。关于船用平台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设计了基于旋转变压器的船用平台控制器,针对船用平台的姿态控制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解码原理,阐述了本系统选用的旋转变压器解码模块工作过程及硬件功能参数。其次,对船用平台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各模块具体技术参数设计了硬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位置信号处理解码模块、主控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故障保护模块等。完成电路原理图与PCB的设计实现。然后,根据船舶受到干扰的情况对船用平台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建立船用平台的数学模型,研究姿态控制器的传递函数,设计位置信号闭环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跟踪角度,提出变参数PID控制方法,完成了控制方法的仿真验证。最后,搭建了船用平台实验系统,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调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船用平台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对于军用,民用稳定平台等姿态控制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张晓[2](2009)在《基于Intel 80C196MC的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因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商业、工农业生产、国防和日常电器设备中。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发展,人们对电机的起动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降压起动方式因不能真正消除电流冲击,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软起动器的问世则解决了上述难题,它平滑了电机的起动过程,消除了电流冲击,真正实现了电机的无级起动控制。本文结合16位电机专用控制芯片Intel 80C196MC的高速处理能力,基于晶闸管相控调压理论,在认真分析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控制原理和软起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并研发了一款以单片机Intel 80C196MC为控制核心、以晶闸管作为主控器件的电机智能软起动器。本文首先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系统仿真。掌握了电机在不同起动方式下电流、电压和转矩参数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为以后的软硬件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经过大量地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本文对软起动器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和调试。如晶闸管同步与触发电路、Intel 80C196MC外围系统设计、电流检测电路和故障保护电路等,最终完成了硬件电路定型和PCB电路板的绘制工作。同时,对软起动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电流闭环控制,对斜坡电压起动方式、限流起动方式、斜坡加限流起动方式和软停车方式进行了软件编程和调试,不断完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软起动器能很好的消除电机起动中的电流冲击,可按照不同的起动方式完成电机的平滑无级起动,达到了设计要求。

周建琦[3](2008)在《基于80C196MC实现SPWM变频调速控制》文中提出介绍的三相异步电机正弦脉宽调制(SPWM)变频调速系统以80C196MC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控制单元,具有位置反馈、速度反馈、电流反馈三闭环结构,通过电流反馈及模糊PID算法处理偏差数据,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三相交流电机连续控制。应用80C196MC芯片内置软、硬件功能使变频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显着提高,软件策略可获得更优的控制性能,并且电机动态工作参数可控制,易于调整,有效减小了电机起动时的电流冲击,使控制精度显着提高。

潘剑[4](2008)在《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文中指出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家用电器和国防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控制策略和全数字控制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己成为高性能伺服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应用在交流伺服系统上的背景技术不断进步,同时市场对伺服系统性能、成本及自适应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从详细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选取了基于id=0的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式,采用电压空间矢量(SVPWM)调制技术,建立了位置、转速、电流三闭环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针对伺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等问题,深入分析了连续与离散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滑模变结构控制与矢量控制相结合,改进了基于趋近率的单段滑模面变结构控制,设计了适用于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的分段式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 7.1仿真环境和以FreescaleMC56F8346DSP为核心的实验系统平台进行了详尽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系统满足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有效应用于矢量控制伺服系统并提高其鲁棒性。

冯亮[5](2008)在《车载卫星电视天线自动对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迎接北京2008年科技奥运,实现在长途汽车、火车上能收看到现场直播的体育比赛节目,本文利用简单实用可靠的机械系统,综合运用电子罗盘、GPS等现代传感装置,利用80C196MC单片机的优良控制功能,设计了车载卫星电视天线自动对星系统,给出了方案的基本原理,可以实现在运动的车辆上能接收卫星电视信号。其核心是利用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原理设计天线控制器,通过控制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向和转动速度来控制接收天线按一定方向转动,改变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使其对准卫星,从而实现卫星电视信号接收。为使地球站天线能够自动跟踪卫星,自从第一颗卫星发射以来,天线自动跟踪技术就一直是卫星通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几种基本的自动跟踪系统并对它们的跟踪速度、跟踪精度以及性价比作了比较,折中考虑后本系统采用圆锥扫描跟踪方式。本文选用矢量控制对交流伺服系统进行变频调速,用模糊自整定PID方法对交流伺服系统进行位置控制,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证明了模糊PID方法的优越性。

牛广文,王晓锋[6](2007)在《基于80C196MC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文中提出近年来,变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机控制,但是由于电机的复杂性使得电气工程师很难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介绍了一种以新型智能功率模块IPM,SPWM专用控制芯片80C196MC为基础构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介绍系统的控制原理及硬件、软件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实际电机进行控制实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较高的控制效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吴亚楠[7](2007)在《基于交流伺服系统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机车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列车的动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油压减振器作为改善列车动力学性能、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的关键部件,其各项性能指标都应该有相应的提高。目前国内已引进和制造了多种满足高速铁路运用要求的油压减振器,也制定了对其进行检验和测试的新的行业标准。依据新标准,研制新型的油压减振器性能测试设备——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显得越来越迫切。本论文旨在研制一种满足铁道行业新标准和高速铁路要求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油压减振器制造厂家和产品检验认证机构可以构建满足其实际应用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台,以实现油压减振器的高性能研究与测试。本文根据油压减振器试验台的技术要求,研究了新型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此方案下所构建的试验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重点介绍了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微机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微机测控系统硬件结构,然后对其核心组成部分——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进行了具体设计和实现,包括基于Intel 80C196单片机的双CPU模块、开关量接口电路、限位保护电路、CAN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接着,还重点介绍了信号调理单元、位置调节器的功能和硬件电路实现。最后,对硬件电路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介绍。软件部分的设计分为上位机软件和下位机软件两部分,其中下位机软件的设计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下位机软件程序代码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包括主CPU程序和正弦脉宽调制(SPWM)信号生成程序。本论文对主CPU程序流程及其子程序设计进行了说明,并详细阐述了SPWM信号生成程序的设计原理。接着,研究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策略和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将此策略和算法应用于试验台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中,给出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本文对所设计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进行了空载试验和模拟仿真试验,给出了试验波形。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具备对油压减振器进行测试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满足应用要求。

赫晓明[8](2007)在《基于无刷电机的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文中提出随着缝制业的不断发展,目前缝制机械技术已经全面进入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不断追求缝制速度和缝制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研制了高速工业平缝机伺服控制系统。 本论文研究了高速工业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控制方案和系统的硬软件设计等问题。在详细分析工业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和伺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速度、电流和位置三闭环控制的方案。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系统的驱动部件,并详细介绍了无刷电机的组成原理和控制方法,利用MATLAB对无刷电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论文还对控制律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接合实际情况,选用了分段双环的PI算法和迭代学习控制技术。对系统制动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提出能耗制动和反接制动相结合的方法。 硬件部分选用80C196MC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利用单片机内部的波形发生器产生一路占空比可调的PWM波来控制电机的电压,采用硬件电路对无刷电机的换相进行控制,再加上由栅极驱动芯片IR21365为核心的功率驱动部分,以及实用的隔离抗干扰技术,从而实现了一套简单、可靠、高效的伺服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软件部分的设计主要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主程序、调速和电流控制、键盘和显示、制动以及各缝纫模式等程序模块。论文最后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

庞振岳[9](2006)在《高速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服装业的兴起,工业缝纫机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而缝纫机伺服控制器是工业缝纫机的核心。本文本文研究设计的就是为了解决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的研发项目而进行的。 论文讨论了缝纫机伺服系统的原理,结构。并比较详细的叙述了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论文介绍了执行机构—伺服电机的选择,以及他们的控制方式。对无刷直流电机进行了详细的建模以及仿真。论文对系统的重要指标一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能耗制动和反接制动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系统快速停车的问题。论文还对控制律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接合实际情况,选用了分段双环的PI算法,较好地实现系统的调速范围宽,稳定精度高的要求。硬件部分选用单片机80C196MC为核心控制器,和智能模块IRAMX16UP60A相互结合,实现了一套简单、可靠、高效的伺服系统硬件电路设计。软件部分的设计主要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系统初始化子程序、人机交互子程序、PI子程序、工缝机各种模式功能模块、显示存储子程序以及定位子程序等。

金燕[10](2005)在《Intel80C196MC在交流变频空调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Intel80C196MC是Intel公司专门为三相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开发的CPU。具有被称作WFG的波形发生器,可以直接驱动逆变器的6个开关器件。本文提出使用80C196MC 16位单片机作为变频空调室外控制电路的CPU,驱动智能功率模块IPM,以实现对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并达到节能效果,同时给出了部分主要电路原理图。

二、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旋转变压器的船用平台姿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稳定平台发展现状
        1.2.2 旋转变压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旋转变压器解码与信号处理
    2.1 旋转变压器
        2.1.1 概述
        2.1.2 旋转变压器原理
        2.1.3 旋转变压器信号解码原理
    2.2 旋变信号处理技术
    2.3 旋转变压器信号解码原理
    2.4 旋转变压器解码模块
        2.4.1 ZSZ/XSZ系列转换器
        2.4.2 芯片接口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稳定平台功能分析与硬件设计
    3.1 功能分析与技术参数
        3.1.1 平台功能需求
        3.1.2 主要技术参数
    3.2 系统总体框图
    3.3 供电电路
    3.4 位置信号接口模块
        3.4.1 数据锁存电路设计
        3.4.2 单稳态触发电路设计
    3.5 主控模块
    3.6 电机驱动与执行模块
        3.6.1 电机扩大机
        3.6.2 执行电机
        3.6.3 大功率驱动芯片BTN7971
        3.6.4 驱动模块电路
    3.7 故障保护电路模块
    3.8 PCB电路设计与实现
        3.8.1 电源模块PCB
        3.8.2 旋转变压器解码模块PCB
        3.8.3 驱动电路PCB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姿态控制
    4.1 姿态控制方案设计
        4.1.1 数字伺服控制系统
        4.1.2 姿态控制软件流程
    4.2 平台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平台等效电路
        4.2.2 建模过程
        4.2.3 模型参数计算
    4.3 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
    4.4 PID控制
        4.4.1 PID控制基本原理
        4.4.2 PID控制规律
        4.4.3 变参数PID控制
    4.5 算法仿真验证
    4.6 速度环与位置环双闭环控制设计
        4.6.1 速度环设计
        4.6.2 位置环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5.1 系统硬件功能测试框图
        5.1.1 供电电路功能测试
        5.1.2 驱动模块功能测试
        5.1.3 故障保护电路模块功能测试
    5.2 信号采集与控制调试
        5.2.1 电机扩大机电气参数测试
        5.2.2 PID控制调试
        5.2.3 整机联调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控制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Intel 80C196MC的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2 交流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2.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1.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T型等效电路
        2.1.2 异步电动机近似等效电路及相量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
    2.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方式
        2.3.1 异步电动机传统起动方式
        2.3.2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起动控制系统仿真
    3.1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3.2 电动机软起动方式仿真
    3.3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起动系统硬件设计
    4.1 晶闸管三相调压原理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1 系统主电路设计
        4.2.2 主控芯片Intel 80C196MC简介
        4.2.3 晶闸管同步电路设计
        4.2.4 晶闸管脉冲触发电路设计
        4.2.5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4.2.6 系统状态输出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起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伟福(WAVE6000/L)仿真开发环境
    5.2 系统主程序流程
    5.3 晶闸管同步程序设计
    5.4 晶闸管脉冲触发程序设计
    5.5 电动机起动方式编程
        5.5.1 斜坡电压起动方式程序设计
        5.5.2 限流起动方式程序设计
    5.6 通讯程序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动机软起动控制策略
    6.1 PID控制规律简介
    6.2 增量式PID控制规律
    6.3 PID参数调整
        6.3.1 PID参数调整方法
        6.3.2 PID参数实际调试过程
    6.4 模糊PID控制规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附录
    附录A 软起动控制系统电路板与主电路
    附录B 软起动系统的主要程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80C196MC实现SPWM变频调速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80C196MC变频调速系统硬件电路
2 正弦函数表及V/F调制表
3 位置反馈及A/D采样处理
4 结 语

(4)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伺服系统概述
        1.2.1 伺服系统组成
        1.2.2 伺服系统的发展史
        1.2.3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
        1.3.1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概述
        1.3.2 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策略
        1.3.3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滑模变结构理论发展及应用情况
        1.4.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引入
        1.4.2 滑模变结构理论研究和发展状况
        1.4.3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及矢量控制技术
    2.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
        2.2.1 矢量控制原理
        2.2.2 矢量控制策略及实现方式
    2.3 电压空间矢量调制(SVPWM)
    2.4 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控制系统
    2.5 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
    3.2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3.2.1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3.2.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3.2.3 基于趋近率的单段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3.2.4 分段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3.3 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
    4.1 硬件系统设计
        4.1.1 DSP控制器
        4.1.2 功率电路
        4.1.3 控制电路
    4.2 软件程序设计
        4.2.1 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4.2.2 主程序及中断服务程序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5.1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1 速度控制
        5.1.2 位置控制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车载卫星电视天线自动对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自动对星原理
    2.2 通信卫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的计算
    2.3 移动卫星电视接收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
    2.4 系统组成
第三章 机械机构部分
    3.1 电动机选择
    3.2 交流伺服电动机介绍
    3.3 交流伺服系统的两种先进控制方法
    3.4 伺服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3.5 转向机构设计
第四章 单片机控制部分
    4.1 系统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4.1.1 80C196MC 单片机
        4.1.2 键盘显示电路
        4.1.3 波形输出控制电路
        4.1.4 电流检测
        4.1.5 双口RAM IDT7130
        4.1.6 看门狗
        4.1.7 串口芯片
    4.2 电子罗盘
    4.3 GPS 接收机
    4.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1 主单片机软件设计
        4.4.2 从单片机软件设计
第五章 卫星天线跟踪方式
    5.1 天线跟踪必要性
    5.2 天线自动跟踪技术发展概况
    5.3 几种基本的自动跟踪系统
        5.3.1 程序跟踪
        5.3.2 步进跟踪
        5.3.3 单脉冲跟踪
        5.3.4 圆锥扫描跟踪
    5.4 几种跟踪方式的简单比较
    5.5 圆锥扫描基本原理
    5.6 影响系统性能的有关问题及分析
        5.6.1 波束偏角
        5.6.2 圆锥扫描频率
第六章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方式
    6.1 PID 控制简介
    6.2 模糊控制简介
        6.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6.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6.2.3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6.2.4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6.2.5 模糊量的去模糊化
    6.3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方式
        6.3.1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6.3.2 电流环
        6.3.3 速度环
        6.3.4 位置环
    6.4 模糊自调整PID 控制
    6.5 模糊自调整PID 控制仿真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6)基于80C196MC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1) Intel80C196MC简介
    (2) 逆变器
    (3) 光电隔离及驱动电路
3 软件设计
4 结 语

(7)基于交流伺服系统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油压减振器的作用及性能简介
        1.1.2 国内外油压减振器试验台发展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试验台总体设计
    2.1 试验台技术要求
        2.1.1 试验台基本性能
        2.1.2 试验台测试系统
    2.2 试验台设计方案
        2.2.1 驱动装置方案分析
        2.2.2 测控系统方案分析
    2.3 试验台总体结构
    2.4 试验台工作原理
3 试验台微机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微机测控系统硬件结构
    3.2 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
        3.2.1 双CPU 模块
        3.2.2 开关量接口电路
        3.2.3 限位保护电路
        3.2.4 CAN 通信接口电路
    3.3 信号调理单元
        3.3.1 传感器信号变换电路
        3.3.2 信号调整电路
        3.3.3 幅值调节电路
    3.4 位置调节器
    3.5 硬件电路抗干扰措施
    3.6 本章小结
4 试验台微机测控系统软件实现
    4.1 软件设计总体结构
    4.2 主CPU 程序设计
        4.2.1 运行模式选择
        4.2.2 数字电位器控制
        4.2.3 软件定时器中断
        4.2.4 数据采集模块
        4.2.5 CAN 通信模块
    4.3 SPWM 信号生成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试验台PMSM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5.1 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简介
    5.2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矢量控制
        5.2.1 PMSM 的数学模型
        5.2.2 PMSM 的矢量控制
    5.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理论基础
        5.3.1 电压空间矢量的提出及定义
        5.3.2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及其合成
        5.3.3 电压空间矢量所在扇区的判断
        5.3.4 PWM 脉冲的开关模式
    5.4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5.4.1 扇区判断模块
        5.4.2 时间计算模块
        5.4.3 脉冲产生模块
    5.5 仿真结果
6 试验和分析
    6.1 试验系统实物及调试环境
    6.2 试验内容及分析
        6.2.1 空载试验
        6.2.2 模拟仿真试验
    6.3 试验总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8)基于无刷电机的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工业缝纫机的发展
        1.1.2 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1.1.3 缝纫机伺服系统的现状
    1.2 工缝机的组成和功能概述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工缝机伺服系统设计
    2.1 系统组成
    2.2 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2.3 控制方案分析与总体设计
    2.4 伺服电机选择
    2.5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5.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
        2.5.2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5.3 电机位置传感器
        2.5.4 无刷电机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无刷直流电机伺服系统建模与仿真
    3.1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3.2 脉宽调速原理
    3.3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方案
    3.4 无刷直流电机本体模块建立
        3.4.1 三相绕组的模型建立
        3.4.2 反电势建模
        3.4.3 转速和转矩建模
    3.5 速度控制和电流控制模块
    3.6 换相控制模块
    3.7 系统整体仿真和结果分析
第四章 系统三环调节的算法和原理
    4.1 数字PID算法
        4.1.1 位置式算法
        4.1.2 增量式算法
    4.2 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4.2.1迭代学习控制原理
    4.3 速度环和电流环的控制算法和分析
    4.4 位置控制的研究
        4.4.1 直流电机的能耗制动
        4.4.2 直流电机的电压反接制动
        4.4.3 位置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第五章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5.1 系统硬件概述
    5.2 系统主控电路
    5.3 电机转子位置译码电路
    5.4 功率驱动电路
        5.4.1 光电隔离电路
        5.4.2 整流滤波电路
        5.4.3 功率驱动电路
        5.4.4 能耗制动电路
    5.5 传感器电路
        5.5.1 机头传感器电路
        5.5.2 脚踏板传感器电路
    5.6 电磁阀控制电路
    5.7 电流电压测量电路
        5.7.1 电流测量电路
        5.7.2 电压测量电路
    5.8 键盘和显示电路
    5.9 系统硬件设计抗干扰技术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6.1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6.2 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设计
        6.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6.2.2 系统初始化
    6.3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6.3.1 键盘处理程序
        6.3.2 错误处理程序
    6.4 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6.4.1 速度调节和电流调节程序
        6.4.2 制动程序
    6.5 缝纫模式控制程序
        6.5.1 缝纫模式选择程序
        6.5.2 加固缝纫程序
        6.5.3 固定针数缝纫模式程序
        6.5.4 商标缝模式程序流程
    6.6 软件抗干扰技术
        6.6.1 数字量输入输出中的软件抗干扰
        6.6.2 程序执行时的软件抗干扰
第七章 测试结果
    7.1 启动快速性的测试
    7.2 稳定性测试
    7.3 制动时间测试
    7.4 停位的准确性测试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的文章
致谢

(9)高速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什么是工业缝纫机
        1.1.2 国内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1.1.3 缝纫机伺服系统的现状
    1.2 基本原理概述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工缝机伺服系统设计
    2.1 系统组成
    2.2 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2.3 控制方案分析与总体设计
    2.4 永磁同步电机的组成原理及调速
        2.4.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4.2 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
    2.5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5.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
        2.5.2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5.3 电机位置传感器
第三章 无刷电机伺服系统整体建模与仿真分析
    3.1 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结构
    3.2 无刷直流电机matlab模型建立
        3.2.1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3.2.2 无刷电机三相绕组matlab模型建立
        3.2.3 反电势与转距系数模块
        3.2.4 无刷电机转速与转距模块
        3.2.5 无刷直流电机模型
    3.3 换向控制模块和功率模块
    3.4 速度控制和电流控制模块
    3.5 系统的整体仿真与结果分析
第四章 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4.1 数字PID控制算法
    4.2 速度环PI控制算法和电流环PI控制算法
    4.3 位置控制算法的原理与设计
        4.3.1 无刷直流电机的能耗制动方法
        4.3.2 无刷直流电机的反接制动方法
        4.3.3 位置控制算法研究
第五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
    5.1 系统硬件概述
    5.2 系统控制电路
        5.2.1 主要器件80C196MC的介绍
        5.2.2 转子位置信号处理电路
    5.3 功率驱动电路
        5.3.1 智能功率模块IRAMX16UP60A
        5.3.2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5.4 电磁阀驱动电路
    5.5 测量电路
        5.5.1 电流测量电路
        5.5.2 电压测量电路
        5.5.3 机头传感电路
    5.6 操作面板电路
    5.7 脚踏板电路
第六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6.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6.2 系统初始化
    6.3 人机交互模块
    6.4 调速模块
        6.4.1 换相模块子程序
        6.4.2 速度PI控制器
        6.4.3 电流PI控制器
    6.5 缝纫模态控制模块子程序
        6.5.1 运行模态控制模块
        6.5.2 加固缝模块子程序
        6.5.3 固定针数缝模块子程序
    6.6 系统制动程序
    6.7 系统的显示与存储模块
    6.8 软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6.8.1 软件设计当中数字滤波的实现
        6.8.2 程序的可靠性处理
        6.8.3 状态信号输入输出中的抗干扰措施
        6.8.4 CPU的抗干扰技术
第七章 测试结果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10)Intel80C196MC在交流变频空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波形发生器WFG概述
2 Intel80C196MC构成的三相交流电机变频器
3 结束语

四、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旋转变压器的船用平台姿态控制研究[D]. 齐迪. 大连交通大学, 2016(01)
  • [2]基于Intel 80C196MC的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制[D]. 张晓. 山东大学, 2009(04)
  • [3]基于80C196MC实现SPWM变频调速控制[J]. 周建琦.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08(12)
  • [4]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D]. 潘剑. 浙江大学, 2008(07)
  • [5]车载卫星电视天线自动对星系统研究[D]. 冯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
  • [6]基于80C196MC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J]. 牛广文,王晓锋. 现代电子技术, 2007(10)
  • [7]基于交流伺服系统的油压减振器试验平台的研究[D]. 吴亚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8]基于无刷电机的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D]. 赫晓明.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高速工业缝纫机伺服系统研制[D]. 庞振岳.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 [10]Intel80C196MC在交流变频空调中的应用[J]. 金燕.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5(02)

标签:;  ;  ;  ;  ;  

Intel 80c196MC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