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早期干预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早期干预

一、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唐思嘉[1](202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接受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构成,总结换血疗法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应用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提供安全性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接受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纳入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的病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因、换血前后48小时是否应用抗生素、母亲年龄、母亲孕期有无特殊疾病、母孕期有无特殊用药等有无差异。总结不良反应表现及例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换血后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75例病例,对照组169例,观察组106例,病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性疾病最多,共151例(54.91%),且颅内出血居首位,共149例(54.18%),其次为新生儿溶血病119例(43.27%),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最多,共97例(35.27%)。体重丢失超过10%53例(19.27%),产伤41例(14.91%),病因不明38例(13.82%)。合并2种以上病因122例(44.36%)。2.本研究累计发生不良反应134例次,其中最多为血小板减少症(69例次),其次为低钙血症(33例次),其他不良反应分别为低钾血症(16例次)、抽搐(7例次)、呼吸暂停(4例次)、呼吸窘迫(2例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次),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1例次)、心功能不全(1例次)。合并2种及以上不良反应共25例次。3.换血日龄、换血前血小板计数、换血前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合并产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换血前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为不良反应保护因素(OR=0.484,95%CI0.288-0.815),合并产伤为换血疗法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7,95%CI 1.085-5.164)。结论:1.接受换血疗法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以出血性疾病占比最多,其次为新生儿溶血病,另外体重丢失超过10%、病因不明、产伤等占一定比例。2.换血疗法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症最多见,其次为低钙血症,严重不良反应少见。3.换血前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为不良反应保护因素,合并产伤为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领领[2](2021)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精氨琥珀酸合酶(ASS)、羧酸酯酶-1(CES-1)作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及幼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大鼠早期血清GLDH、ASS、CES-1水平的影响,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早期给予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预防治疗作用机制,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用药。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面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肝损伤传统血清标志物及新型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逐步探讨早期干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内容的设想。2.临床研究:(1)收集门诊体检健康婴儿60例、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60例,收集相关血清指标,比较健康婴儿、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在肝功能全套检查显示AL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时,血清GLDH、ASS、CES-1的变化。(2)将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利胆合剂治疗组、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将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ALT、AST、GLDH、ASS、CES-1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对肝损伤新型血清标志物与传统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表达敏感性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分析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肝损伤的干预效果。3.实验研究:(1)建立幼龄SD大鼠胆汁淤积肝损伤模型,分别观察给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肝功能全套指标及GLDH、ASS、CES-1血清值变化,比较血清GLDH、ASS、CES-1与ALT的差异。(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应的时间点给予利胆合剂和熊去氧胆酸干预治疗,观察利胆合剂对幼龄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血清标志物GLDH、ASS、CES-1的作用。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最新研究提示目前血清ALT、AST作为评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存在着不足,急需探索新的能够更早期反映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治疗方面,利胆合剂是否能起到早期预防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尚待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2.临床研究:(1)血清GLDH、ASS、CES-1指标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均可较血清ALT更早的反映肝细胞的损伤。血清GLDH、ASS、CES-1或可作为早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标志。(2)利胆合剂及熊去氧胆酸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患儿的血清GLDH、ASS、CES-1有积极的早期干预保护作用,较熊去氧胆酸疗效更佳。3.实验研究:(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在整个病程中,血清GLDH、ASS、CES-1与ALT、AST可作为肝细胞损伤标志物互补存在。(2)利胆合剂能早期干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论: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较血清ALT更早期反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2.利胆合剂对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效果较熊去氧胆酸更佳。3.利胆合剂早期预防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有效减轻炎性细胞对肝脏组织的浸润,降低肝细胞的损伤。

涂阳阳[3](2021)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寻找降低ABE发生率的方法,为AB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儿基本情况、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是否发生ABE将研究对象分为ABE组及非ABE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再次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23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被纳入本研究,其中ABE组患儿28例,非ABE组患儿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伴随疾病、红细胞压积、住院天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OR=1.032,95%CI 1.007~1.057)是ABE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母乳喂养是ABE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151,95%CI 0.028~0.82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高度警惕ABE的发生,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可能有利于预防ABE的发生。

晁小云[4](2020)在《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并发胆红素脑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427.5 umol/L)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危险因素,对已换血者分析换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及早期治疗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提供帮助,为换血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诊断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413例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2.分析所有患儿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临床特点,且对并发ABE的患儿(ABE组)与未并发ABE的患儿(非ABE组)的一般情况、病因、头颅MRI、AABR、NBN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3.对已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者分析换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413例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66例(40.19%),其次为病因不明者85例(20.58%),感染因素64例(15.50%),产伤性疾病59例(14.29%);2.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与RH血型不合溶血病TSB峰值及黄疸出现日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发生ABE者126例,未发生ABE者28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SB(OR=1.012,95%CI 1.006-1.019),B/A(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OR=1.053,95%CI 1.012-1.096),出生后体重下降值(OR=1.055,95%CI 1.001-1.111),Rh血型不合溶血病(OR=3.99,95%CI 1.242-12.937)和败血症(OR=13.193,95%CI 2.998-58.057)为发生ABE危险因素;4.对ABE的预测,TSB峰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824,B/A为0.811,TSB峰值临界值为529.4mmol/L,B/A为0.86时约登指数最大,分别为0.54(敏感性0.762,特异性0.787)、0.48(敏感性0.571,特异性0.913);5.比较ABE组及非ABE组之间头颅MRI、AABR、NBNA评分3种辅助检查结果,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BE组中头颅MRI、AABR异常率明显高于非ABE组,NBNA评分均值亦明显低于非ABE组;6.257例行换血治疗,不良反应中高血糖(56.42%)最常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42.80%),代谢性酸中毒(13.62%)和低血钙10.12%。严重不良反应有4例,分别为呼吸暂停2例,NEC1例,休克1例。4例严重不良反应中有3例合并ABE。结论:1.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其次为病因不明、感染因素、产伤性疾病、G-6-PD缺乏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少见,但黄疸出现早、进展快;2.TSB、出生后体重下降值,Rh血型不合溶血病、败血症为发生ABE危险因素;其中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及败血症大大增加了胆红素脑病的风险,需早期识别,积极治疗;3.TSB峰值、B/A对预测ABE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SB大于529.4mmol/L、B/A大于0.86时需警惕ABE的发生;4.新生儿换血疗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多为暂时性,可恢复,换血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但有极少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需严格灵活把握换血指征。

张婷玉[5](2019)在《B/A值和BIND评分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重度以上的高胆红素血症常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ABE的发生率在0.5%~30%,而存活的患儿中5%-10%可引起永久性的后遗症,是造成儿童脑瘫、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及智力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胆红素脑病防治的重点是早期发现,而其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家长忽视,延误病情,出现抽搐、发热和角弓反张等,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国际上有研究提出应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峰值、B/A值(bilirubin to albumin ratio)和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评分(bilirubin—induce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BIND)等来预测ABE的发生,但还有争议;国内对此报道较少。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TSB峰值、B/A值和BIND评分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关系,评价B/A值和BIND评分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1-2018.12.31间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62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分为ABE组(62例)和非ABE组(20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TSB峰值、B/A值及BIND评分,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B/A值、BIND评分的预测价值,评价两者的交互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之间在性别、民族、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喂养方式、黄疸出现日龄、住院天数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ABE组多产的比例(71.0%)较非ABE组(41.5%)显着增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E组中足月儿比例(79.0%)低于非ABE组(91.5%),过期产儿比例(9.7%)高于非ABE组(0.0%),两组之间在胎龄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E组入院日龄(5.73±3.03)早于非ABE组(7.84±5.77),两组资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室检查及BIND评分:ABE组的TSB峰值(500.07±124.84μmol/L)高于非ABE组(403.40±60.22μmol/L);B/A值(8.89±2.31mg/g)高于非ABE组(6.92±1.30mg/g);酸中毒的发生率(24.2%)高于非ABE组(4.5%)。两组患儿在TSB峰值、B/A值、酸中毒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E组BIND评分(5.10±2.13)显着高于非ABE组(1.49±1.5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ABE组的新生儿败血症或感染发病率(88.7%)高于非ABE组(73.5%);ABE组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54.8%)高于非ABE组(29.5%);两组患儿在新生儿败血症或感染、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其他原因:新生儿窒息、G-6-PD缺乏症,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等方面,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秩相关性分析及高危因素分析:TSB峰值、B/A值及BIND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0.403、0.406、0.618),提示TSB峰值、B/A比值及BIND评分同急性胆红素脑病之间呈显着正相关(P<0.01)。TSB峰值、B/A值、BIND评分纳入Logistics回归分析,B/A值(OR=1.673,95%CI:1.159-2.415)、BIND评分(OR=2.225,95%CI 1.788-2.769),说明B/A值及BIND评分是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5.预测价值:ROC曲线:B/A值的AUC为0.776,95%CI(0.707-0.845),BIND评分的AUC为0.912,95%CI(0.873-0.950),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用于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B/A值的截距值为7.335,BIND评分的截距为2.5,BIND评分及B/A值两者之间有交互作用(F=74.783,P<0.05),可以联合起来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结论1.B/A值和BIND评分是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的高危因素。B/A值的截距值为7.335,BIND评分的截距为2.5,可以用于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2.B/A比值分及BIND评分可以联合应用于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

章飞辉[6](20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听力损伤的发生状况,寻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以减少听力残疾。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足月新生儿病房中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67例为研究对象。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出现异常作为神经听力损伤的早期依据。根据BAEP结果分为听力正常组、听力轻-中度损伤组、听力重度-极重度损伤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围生期及家庭情况、就诊及时性、相关辅助资料、临床表现与听力损伤的关系,从而寻找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的因素。将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以BAEP结果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及相关提示因素,对其中意义重大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预测高胆红素血症重度-极重度听力损伤的准确性及截点分析。结果1、听力正常组与听力轻-中度损伤组、听力重度-极重度损伤组在出生体重、入院体重、入院日龄、喂养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2、所有入组患儿中听力损伤164例,损伤率为18.90%,其中听力轻-中度损伤40例(占4.60%),听力重度-极重度损伤124例(占14.30%);3、听力正常组与轻-中度损伤组、重度-极重度损伤组三组比较,结果显示:产次、生产方式、性别、胎龄、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胆红素峰值日龄、总胆红素峰值、酸中毒、B/A比值、败血症、G6PD缺乏症、颅脑MRI、NBNA评分、相关神经系统表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峰值、酸中毒、B/A比值、G6PD缺乏症、败血症、颅脑MRI、相关神经系统表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胆红素峰值、酸中毒、B/A比值增高、G6PD缺乏症、败血症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重-极重度听力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5、B/A比值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重度-极重度听力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ROC Area,AUC)为:0.767;ROC曲线截点分析提示:当B/A比值为0.873时,灵敏度0.677,特异度0.779,约登指数0.46。结论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重度-极重度听力损伤发生率仍较高;2、总胆红素峰值、酸中毒、B/A比值增高、G6PD缺乏症、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重度-极重度听力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3、B/A比值≥0.873,高胆红素血症重度-极重度听力损伤的风险明显增大。

韩姗姗[7](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李玉萍[8](20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2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及有效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措施去减少胆红素脑病患病率及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湖北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对象按病因可分为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和新生儿非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亲年龄)、实验室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低值、红细胞计数低值、网织红计数峰值、心肌酶)、结局指标(入院日龄、住院天数、总光疗时间、换血率、输血率、胆红素脑病患病率、病死率)进行临床分析,了解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根据患儿并发症情况(胆红素脑病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核磁结果报告异常)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非胆红素脑病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胆红素脑病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双人核对录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结果用似然比(OR)和95%置信区间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数据完整并完成临床观察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295例,其中男生164例(55.6%),女生131例(44.4%),根据黄疸病因不同分别分为非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的202例(68.5%);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93例(31.5%),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溶血组患儿入院日龄、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低值、红细胞计数低值、网织红计数峰值、输血率及胆红素脑患病率与非溶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心肌酶、换血率及病死率与非溶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共收集湖北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符合诊断胆红素脑病患儿73例(24.7%),非胆红素脑病患儿222例(75.3%);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峰值、新生儿溶血、感染、黄疸出现时间(≤1天,1-3天,≥3天)、代谢性酸中毒、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及黄疸干预时间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窒息缺氧病史、低蛋白血症及母乳喂养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黄疸出现时间、新生儿溶血、TSB峰值、感染、B/A及代谢性酸中毒属于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1)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取决于黄疸出现的时间、红细胞破坏程度及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黄疸出现越早,红细胞破坏越多,进展越快,病情越重,其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较非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早,入院日龄早,总胆红素峰值高,总光疗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胆红素脑病患病率增加,同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低于非溶血组,网织红计数高于非溶血组,输血率增加;(2)黄疸出现时间、新生儿溶血、总胆红素峰值、感染、B/A及代谢性酸中毒属于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患病率及病死率。

邹敏[9](2017)在《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茵陈地黄汤在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按就诊顺序单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基础治疗(常规蓝光治疗、口服金双歧、补液及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茵陈地黄汤,3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经皮胆红素值、总共接受光疗时间及一个疗程后血清胆红素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收集所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重、入院日龄、原发疾病种类、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第1、2、3天观察组经皮测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能更好的降低经皮胆红素值,在今后的治疗里观察组再次光疗的机会及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3)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4)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值。(5)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观察组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茵陈地黄汤能有效缩短光疗时间。(6)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明显降低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1)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有效降低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熏蒸证患儿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有较好退黄疗效。(2)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缩短光疗时间,降低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陈婷[10](2017)在《兰州地区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及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的4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胎龄≥37周者为足月儿组,胎龄<37周为早产儿组;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影响胆红素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因素中,肺炎为首位,占33.80%,其次为败血症,占23.47%,非感染因素中,溶血为首位,占24.65%,ABO溶血为主要病因;其次为围产因素,占16.05%,窒息为主要病因。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就诊日龄较晚,黄疸达峰值日龄较晚,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胎龄小,黄疸出现日龄较晚,黄疸达高峰日龄较晚,黄疸消退速率较慢,住院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0例患儿中29例合并胆红素脑病,分为胆红素脑病组(简称脑病组),未合并胆红素脑病者,分为非胆红素脑病组(简称非脑病组)。脑病组与非脑病组比较,脑病组纯母乳喂养率、峰值时TSB、峰值时间接胆红素值、B/A值均高于非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黄疸达峰值日龄大是胆红素脑病的保护因素(P<0.05,OR值=0.889),早产、黄疸持续时间长、B/A值大、峰值时TSB高及峰值时间接胆红素值高是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OR分别为1.361、1.127、1.600、1.036、1.032)。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溶血,其次为围产因素。预防感染,做好溶血性疾病的产前筛查及围产期保健,完善出院后随访机制,对有高危因素患儿,及时随访,早期干预,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二、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1.1 胆红素代谢及特点
        2.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2.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研究
    2.3 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方法
        3.2.1 临床资料收集及分组
        3.2.2 统计学方法
        3.2.3 相关诊断标准及定义
        3.2.4 换血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
    4.2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4.2.1 单因素分析
        4.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1.2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传统血清标志物
        1.3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1.4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
        1.5 小结
    2.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辩证思路
        2.3 治疗的认识
        2.4 小结
    3.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理论依据
    4.研究设想
        4.1 临床研究
        4.2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新型血清标志物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及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血清GLDH、ASS、CES-1 在不同时间点与ALT比较(预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在不同时间点对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结论
    2.创新
    3.问题与措施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
    1.2 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3 分组
        2.1.4 诊断标准
        2.1.5 其他相关因素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2.2.2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ABE影响因素(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ABE影响因素(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血红蛋白与ABE的关系
    4.2 生化指标与ABE的关系
    4.3 各种伴随疾病与ABE的关系
    4.4 喂养方式与ABE的关系
    4.5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并发胆红素脑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相关的诊断标准或定义
    2.3.研究方法
        2.3.1.临床资料收集
        2.3.2.治疗
        2.3.3.分组
    2.4.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3.2.ABE发生率、换血率及治疗效果
    3.3.病因构成
    3.4.急性胆红素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3.4.1.单因素分析
        3.4.2.多因素分析
        3.4.3.TSB、B/A、体重下降比对ABE的预测
    3.5.ABE组与非ABE组头颅MRI、AABR、NBNA评分比较
    3.6.新生儿换血的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1.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2.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ABE的危险因素
    3.换血相关不良反应
    4.总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B/A值和BIND评分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
附录B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
    3.3 B/A比值预测重度-极重度听力损伤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红素脑病与 P-糖蛋白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9)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 西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3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干预标准
        3.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3.2 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
    4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4.1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
        4.1.1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内治疗法
        4.1.2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外治疗法
        4.2 新生儿黄疸的西医治疗
        4.2.1 光照疗法
        4.2.2 药物治疗
        4.2.3 换血疗法
        4.2.4 基因治疗
        4.3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优势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干预措施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3.2 疗效分析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与评价
        4.2 挖掘茵陈地黄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理由
        4.3 茵陈地黄汤组方分析
        4.4 茵陈地黄汤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
        4.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兰州地区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建立新生儿观察表
        2.2 观察指标的测定
        2.3 研究对象分组
        2.4 病原学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基本情况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3.病原菌检测结果
    4.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4.1 足月儿组与早产儿组临床特点比较
        4.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点比较
    5.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5.1 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5.2 脑病组与非脑病组临床特点比较
        5.3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3.1 确定变量及赋值
        5.3.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新生儿记录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缩略词表

四、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D]. 唐思嘉. 吉林大学, 2021(01)
  • [2]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D]. 张领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涂阳阳. 兰州大学, 2021(12)
  • [4]足月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并发胆红素脑病的研究[D]. 晁小云. 南昌大学, 2020(08)
  • [5]B/A值和BIND评分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的预测价值[D]. 张婷玉.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6]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D]. 章飞辉. 南华大学, 2019(01)
  • [7]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玉萍. 三峡大学, 2019(06)
  • [9]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D]. 邹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10]兰州地区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D]. 陈婷. 兰州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早期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