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的前景

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的前景

一、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前景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涛[1](2020)在《论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认定的法律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在WTO体系中,发展中成员方地位的认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发展中成员方身份的成员方可就此享受多达155条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但关键在于,WTO并未在条文和实践中明确发展中成员方的定义及发展中成员方的认定方式等问题。实践中,各成员方也大多是根据自我指定的方式认定自己为发达成员方或发展中成员方。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各成员方对于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的范围存在不同理解。而随着中国等发展中成员方的不断发展,这一矛盾逐渐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成员方不愿再让中国等成员方继续享受发展中成员方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于是相继在国内及国际层面攻击自我指定的分类方式并试图迫使中国等成员方从发展中成员方行列“毕业”。面对挑战,中国等发展中成员方也积极做出回应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改革建议。但由于分歧较大,双方至今仍对于发展中成员方的认定方式、是否应当就成员方类别进行细分、认定发展与否的考量因素、是否应当进行毕业等问题争执不下,谈判陷入僵局。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与美国等发达成员方展开谈判,在维护中国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求同存异,促进WTO体系的良好运作,我们有必要就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的认定方式展开研究。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究发展中成员方制度在目前的争端。通过梳理美国等发达成员方近期在国内及国际层面的各种发言、报告和提案以及中国等发展中成员方所做的应对,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双方的主要提议及分歧所在。第二章主要归纳前述争端的产生及缘由。本章首先从谈判记录、条约文本、实践案例等方面分析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相关制度的历史。而后,从该发展历史出发,可以归纳出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GATT/WTO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缺漏,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成员方”及“发展”这两个术语在内涵上的不确定性,而政治经济因素更是加剧了这一争端的复杂性。第三章主要是就WTO的改革提出建议。本章首先介绍及比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分类实践,由此提供借鉴经验。而后,以国际法学为依据,从发展中成员方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缘由出发,结合其他国际组织的分类实践,从认定方式、考量要素、类别数量、毕业机制及条文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调和各方矛盾,让WTO早日重新平稳运转。第四章主要就中国的应对提出建议。虽说中国以发展中成员方的身份加入WTO,但在美国等成员方的施压下,中国所享受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大打折扣。本章对中国在这一制度下的所享受的特殊与差别待遇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探析中国在这一制度下的利益所在以及谈判底线,并以此为基础为中国提供应对建议。

高梦茹[2](2019)在《S公司海外建厂动力机制及策略优化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拥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衰退,加之国内日益加重的税赋负担和不断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秉持全球视野的纺织服装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积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将企业部分的产业转移至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但是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效率以及文化融合等各种各样的原因,部分将产能转移至海外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罢工、亏损甚至濒临倒闭的困境。纺织服装企业应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后应如何管理和运营海外企业成为当前各个纺织服装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所处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对S公司首次建立缅甸实业工厂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其目前具备的条件,并运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分析其海外建厂的动力机制。其次,在海外工厂正式投产以后,由于生产和工厂运营管理的问题,工厂出现了大量亏损的现象,经过分析和诊断,工厂运用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企业管理相关理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策略优化。最后,经过调整与磨合,缅甸实业工厂扭亏为盈,并为公司带来了海外建厂的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S公司进一步扩大缅甸实业工厂的规模,并先后在其他国家开设办事处及工厂,进一步拓展公司的版图。经过对S公司开设海外工厂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同时东道国具有区位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转移的选择上,企业应从目前已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开始转移,对于暂时还处于比较优势的部门的转移意义不大。在海外企业的管理上,应遵循组织行政管理理论和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规律,更好地融入东道国文化进行企业管理。本文从微观企业决策者的视角,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全过程进行分析,可为相关类似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梁薇[3](2019)在《柬埔寨: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柬埔寨顺利举行了第4届参议院换届选举和第6届全国大选,在两次选举中,柬埔寨人民党独揽席位,成为最大"赢家"。柬埔寨人民党在年内有效实施了不少亲民政策和措施,并争取到柬埔寨原救国党支持者的选票。2018年,柬埔寨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因政党和选举方面的意见相左,关系出现波动,但与中国及邻国越南、泰国和老挝之间仍然保持着亲密和友好的关系。2018年柬埔寨的GDP增速为7.3%,创下6年来的新高。2019年,政治上,除了要进一步巩固政权、施行亲民政策,柬埔寨人民党也将加快对下一届大选竞选队伍的建设步伐,陆续让政坛新生代正式登上政治大舞台;经济上,将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增速维持在7%以上;外交上,将在加强与中国交往的同时深化与邻国的关系,尽力维系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微妙关系。

刘小辰[4](2018)在《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分析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内外产业环境和出口市场的变化,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布局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外投资力度加大,与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形成良性互动,以形成生产力优化布局,保持和提升产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核心优势地位。东南亚国家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区域经济的贸易优惠政策、相对占优的人力资源和市场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对该地区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进行客观分析,为即将“走出去”的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近年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现状,在贸易市场和商品结构的变化中体现出我国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的增强;对外投资多属于新增产能,具有多种海外投资的模式,正努力形成产能协同配置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经营的战略协同效应。通过详解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相关主要贸易协定的内容、特点及相互之间的交织关系,分析了我国与这些主要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态势及对贸易市场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不同国家纺织服装市场的贸易因素、综合因素和产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比较。以在越南投资的企业为例,说明企业需要为自身中长期发展目标选择境外投资方式与市场布局,并注重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产能匹配,为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供应端奠定优势。研究分析表明:纺织服装企业在“走出去”到东南亚地区投资前,应全面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进展;客观了解投资地贸易环境和综合市场环境,比较优势、机会和风险等信息,才能在政府政策、投资模式、市场空间以及产业结构上提高决策和经营质量;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企业长远利益。

王蔚[5](2015)在《论WTO框架下普惠制的未来图景》文中认为普惠制自实施40余年来已成为WTO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外贸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该条款本身措辞的模糊性和抽象性,给了各给惠国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近年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WTO发达成员国开始改革普惠制,减少受惠国的数量。可以预测到普惠制未来发挥的作用将逐步降低,但毕竟普惠制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诸多好处,因此WTO框架下的普惠制会继续存在,最终并不会退出国际舞台,而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政策扩展应用于WTO其他领域。

沈鑫[6](2012)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贸易政治为研究视角考察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形成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两个层面的研究视角进行整合,目的在于为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实施构建一个基于贸易政策的解释框架。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霸权在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下逐渐衰落,然而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美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优势为美国经济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机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生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也为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基本动力。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继续保持并扩大贸易竞争优势,美国政府在“公平贸易”的政策背景下将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进一步强化贸易报复条款的方式为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还对国内政治决策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将利益集团的力量纳入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圈,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在对外贸易领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已经逐渐成为美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利措施。从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具体实施来看,美国主要通过运用对外贸易制度中的普惠制条款和“特别301条款”等双边措施来推动贸易伙伴加强对美国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在多边知识产权政策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运用“体制转换”策略实现了知识产权国际立法保护体制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向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转换。在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政府与利益集团积极配合,不仅成功地将知识产权保护议题纳入谈判议程,而且还利用贸易政策推动了WTO/TRIPs体制的确立,最终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标准”国际化的政策目标。

车文娇[7](2009)在《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外经济关系始终都是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和力量,同时它也是—国/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和工具,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表现的更为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欧盟是一体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现今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欧洲发展呈现出以欧盟为核心的同心环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对外经济关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丝绸之路就已经贯穿欧亚大陆,成为连接中欧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纽带。但是随着罗马帝国、汉帝国、蒙古帝国的相继崩溃,欧亚大陆间的陆上贸易遭到破坏,中欧贸易往来近乎断绝。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欧洲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大陆战争不断,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十分缓慢,且主要表现为西方列强对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剥削和掠夺。冷战期间,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中国和欧共体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尽管受到了制约,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90年代初,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中欧经贸关系在90年代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利益的推动之下,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目前,欧盟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跃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欧盟是中国第五大投资来源地;欧盟还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基石,研究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一是运用历史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梳理,总结归纳各个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各个时期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二是在分析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时,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本文研究的中欧经贸关系是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之间的经贸关系(本文中的中欧均指中国与欧盟以及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本文重点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由于篇幅有限,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欧贸易关系和相互间的投资关系。全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包括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框架以及创新与不足四个部分。第二章为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本章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冷战以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的经贸往来,然后重点对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进行考察。尝试把中欧同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冷战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基本处于冰冻状态;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欧贸易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欧贸易持续增长,欧共体对华投资、中欧科技合作起步,中欧经贸关系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然后,逐一地对各个阶段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尽管中欧经贸关系在冷战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欧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双边关系具有“从属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关系的派生性”,双边经贸关系只能从属于东西方对峙和冷战总战略,在中美关系恶化、欧美关系密切、美苏关系恶化时陷入低谷,在中苏关系决裂、中美关系改善时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并没有加深双方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也没有更多地激发出双方追逐共同经济利益的热情,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始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第三章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本章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回顾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进入90年代,为了摆脱盟内经济停滞的局面,欧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扩大出口带动盟内经济复苏。而这一时期,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改善的贸易投资环境使得欧盟迅速对其亚洲、中国政策做出了战略调整。中国对外战略也在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得中国认识到与欧盟存在着诸多的共识或共同利益。中欧各自的政策调整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保障。而且,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很强的互补性也为双边经贸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不仅如此,总体上说90年代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也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对外关系时首要的考虑因素,这使得欧盟在处理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时,倾向于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不升级、不扩大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上述几个因素共同推动了90年代中欧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仍然强调“通过接近促使变化”的政策,并不时地利用台湾、西藏问题向中国发难,这些都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四章为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本章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回顾了21世纪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总结、归纳了这一时期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并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中欧贸易、相互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成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投资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置于国际大舞台之上。中欧双方只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才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与此同时,“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单边与多边的争论。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使中欧之间形成了战略利益的更多重合与认同。而且,随着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近年来中欧双方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内挖掘出了诸多的共同战略利益。在此背景下,中欧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大大提高。另外,中国入世也成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欧元的正式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为欧盟对华投资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东扩也对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1世纪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绩。但是,一些制约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有所凸显。如人权问题仍不时地给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迟迟不能解除、欧盟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欧伙伴合作协定难以成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权因素的掣肘。东扩对欧盟对华投资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东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欧盟老成员国的对华投资,中欧贸易投资不平衡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欧盟首份对华经贸政策态度强硬、对华要价偏高,增加了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削弱了给予中国的普惠制待遇,加强了对华反倾销调查,设置了诸多技术性壁垒,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而且,近年来欧美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时较为明显的联手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欧在双边经贸问题上谈判、协调的空间。最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如中欧贸易失衡加剧;欧盟对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增幅有限;欧盟拒绝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拒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欧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问题上分歧扩大等。第五章为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在前几个章节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欧贸易关系、相互投资关系、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九大建议。

李红[8](2009)在《国际优惠关税政策变化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在我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继70年代末普惠制实施以来,优惠关税政策首次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已成为世界上普惠制最大的受益国,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国纷纷加快了对华普惠制毕业进程,我国正进入后普惠制时代。与此同时,新的区域性优惠关税政策正逐步“接替”普惠制,成为促进我国外贸发展的有效“助推剂”。作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贸公司,当前正面临着极其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尤其是最近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都对外贸公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热点。而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困境中的外贸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增强市场敏感性,有效利用各类优惠关税政策等有利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进出口份额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国际优惠关税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为切入点,以我国外贸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外贸企业对各类优惠关税政策的利用现状,紧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详细分析优惠关税政策的发展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外贸企业在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环境下可采取的发展策略,给我国进出口企业以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抓住商机,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论文的背景和意义、思路框架,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对优惠关税政策进行概述;第三章对国际优惠关税政策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本质;第四章分析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利用情况;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创新点的体现,第五章阐述国际优惠关税政策对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四大方面的影响;第六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目标及发展策略。第七章进行相关案例分析。第八章结论。

“世界经济与中国”研究组[9](2007)在《聚焦与评述:2006年世界经济大事回眸》文中认为"聚焦与评述:世界经济大事回眸"专辑已成为我刊的特色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在此,特别对那些给予我们有益的评论并提出宝贵建议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专辑的特点是紧跟时代主旋律,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贴近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详略得宜地评述了我们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亮点突显:中国努力"构建和谐世界";无"网"不胜:全球互联网迅猛发展;多哈回合"冬眠":全球贸易谈判再度触礁;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出台:中国食品出口直面挑战,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深,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也日益加深,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毋庸置疑,世界大事每一件都对中国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脉搏息息相关。我们将这些内容在"连线中国"中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在"背景资料"中,我们力求准确翔实地为读者提供一份学习研究的基础资料,以便读者准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每一件大事的前因后果、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郭艳艳[10](2007)在《论国际发展法中的普遍优惠制原则》文中研究说明普遍优惠制原则是国际发展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关贸总协定于1964年承认了该原则,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发达国家开始给予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普惠制是一种单方面的关税优惠制度,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壮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普惠制在扩大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贸易份额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关税的一再降低,普惠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越来越小,再加上在实际利用当中存在对普惠制认识不足、给惠国采取种种保护措施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享受到普惠制带来的好处。因此本文通过把普惠制放到国际发展法的领域中进行研究,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普惠制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以适应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国际发展法的概况及其主要内容和原则,从而引出普惠制原则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普惠制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在国际发展法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作用,第三章着重分析我国利用普惠制的现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前景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论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认定的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认定的主要争端
    第一节 发达成员方与发展中成员方的诉求
        一、发达成员方的诉求
        二、发展中成员方的诉求
    第二节 各方的主要争端归纳
        一、发展中成员方地位的认定方式
        二、认定发展中成员方地位时的考量要素
        三、对成员方类别的细分
        四、发展中成员方的毕业问题
第二章 发展中成员方认定问题的产生及其缘由
    第一节 发展中成员方认定的历史发展
        一、GATT早期——定义初现
        二、肯尼迪回合和东京回合——以个案谈判为辅
        三、乌拉圭回合——进一步区分发展中成员与最不发达成员
        四、WTO成立后——分歧加深
        五、总结
    第二节 发展中成员方认定问题的产生缘由
        一、WTO的制度缺漏
        二、“发展”及“发展中成员方”在理论上的模糊性
        三、政治经济因素
第三章 发展中成员方认定的改革路径
    第一节 其他国际组织分类实践的借鉴
        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国别分类
        二、世界银行的国别分类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别分类
        四、各国际组织分类实践对比
        五、各国际组织分类实践的启示
    第二节 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相关制度的改革建议
        一、继续实行自我指定法
        二、对考量要素进行改良
        三、坚持二分法的同时借鉴TFA做法
        四、采用循序渐进的毕业方式
        五、对配套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进行改良
        六、将谈判成果在条约中予以明确
第四章 中国的应对与建议
    第一节 中国所享受的优惠待遇分析
        一、货物贸易
        二、服务贸易
        三、贸易救济制度
        四、争端解决
        五、其他协定
    第二节 中国的应对
        一、坚持发展中成员方身份为底线
        二、可以有条件地做出让步
        三、尽可能联合其他成员方
        四、在WTO之外争取利益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2)S公司海外建厂动力机制及策略优化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章结构及技术路线图
        1.4.1 文章结构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对外直接投资
        2.1.2 产业转移
    2.2 文献回顾
        2.2.1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2.2.2 产业转移研究
        2.2.3 纺织服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
        2.2.4 国际投资理论研究
        2.2.5 企业管理理论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案例描述
    3.1 案例来源、背景及概要
        3.1.1 案例选择与来源
        3.1.2 案例背景
        3.1.3 案例概要及思路
    3.2 S公司海外建厂前面临的内外部压力
        3.2.1 S公司面临的内部压力
        3.2.2 S公司面临的外部压力
    3.3 S公司海外建厂的决策
        3.3.1 公司发展情况及优势
        3.3.2 东道国区位优势
    3.4 海外工厂运营
        3.4.1 海外工厂初步规划
        3.4.2 海外工厂生产及运营困境
        3.4.3 海外工厂策略优化及后续发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案例问题分析
        4.1.1 海外建厂的决策问题
        4.1.2 东道国选址问题
        4.1.3 运营管理问题
    4.2 分析思路与框架
        4.2.1 分析思路
        4.2.2 分析框架
    4.3 理论依据与分析
        4.3.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海外建厂的动力机制
        4.3.2 边际产业扩张、企业管理理论:海外建厂的策略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现实启示与政策建议
        5.2.1 现实启示
        5.2.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柬埔寨: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完成议会换届, 关注民生
    (一) 柬埔寨人民党为议会换届的最大“赢家”
    (二) 利民举措赢得民心
        1. 不断减少税项
        2. 继续打假工作, 保障消费者利益
二、外交:经略周边突出重点
    (一) 强势抵御来自西方的干扰
    (二) 重点发展与中国及邻国的关系
        1. 与中国的关系
        2. 与邻国的关系
三、经济增长创新高
    (一) 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二) 旅游业稳定发展
    (三) 房地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四) 金融业取得显着发展成效
    (五) 外资表现活跃
四、2019年展望

(4)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分析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纺织服装业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
        1.2.1 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相关理论
        1.2.2 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探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及对外投资特征
    2.1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
        2.1.1 纺织服装出口现状
        2.1.2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特征
        2.1.3 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情况与特征
    2.2 中国纺织服装的对外投资
        2.2.1 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的概况
        2.2.2 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对贸易及投资的影响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贸易效应
        3.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3.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
        3.1.3 自由贸易协定及其特点
    3.2 亚太主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3.2.1 东南亚国家联盟
        3.2.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3.2.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3.2.4 亚太自由贸易区
        3.2.5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3.3 中国与亚太主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关系
        3.3.1 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合作协定成员国交织关系
        3.3.2 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关系
    3.4 中国的FTA战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南亚部分国家纺织服装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4.1 东南亚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现状
    4.2 东盟部分地区纺织服装的投资环境分析
        4.2.1 柬埔寨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4.2.2 缅甸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4.3 南亚的纺织服装投资环境分析
        4.3.1 印度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4.3.2 孟加拉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4.3.3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4.4 纺织服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要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越南纺织服装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5.1 越南纺织服装的概况
    5.2 投资越南的主要因素
        5.2.1 贸易因素
        5.2.2 综合成本
    5.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3.1 关于产业工人的新政策
        5.3.2 其他的不利因素
    5.4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5.5 苏州正雄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已投稿的论文
附表1 全国货物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及纺织品进出口统计
附件1 部分企业在越南投资的情况
附件2 欧美客户常规人权批厂要求
致谢

(5)论WTO框架下普惠制的未来图景(论文提纲范文)

1 WTO框架下欧盟对中国普惠制的政策变化
2 WTO普惠制的产生及变化特点
3 WTO体制下普惠制的缺陷
    3.1 授权条款设计上存在制度缺陷
    3.2 从“印度诉欧盟关税歧视案”看WTO现行普惠制欠缺公正性
    3.3 WTO体制下欧盟普惠制的“特惠安排”不合法
4 WTO普惠制的发展前景展望
    4.1 作用逐渐减弱
    4.2 不会退出国际舞台
    4.3 普惠制将扩展用于其他领域
5 结语

(6)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导论
    一、 本项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本项研究的研究范围与文献综述
    三、 本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内容安排
第一章 美国对外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形成的经济动因
    第一节 国际竞争压力与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原因与表现
        一、 国际竞争加剧与制造业危机:美国经济霸权衰落的原因
        二、 美元危机与巨额贸易逆差:美国经济霸权衰落的表现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基于知识经济的实证分析
        一、 知识经济与美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宏观的视角
        二、 知识经济与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微观的视角
    第三节 促进国家利益: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
        一、 美国经济发展与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一段早期的历史
        二、 国家竞争战略: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形成背景
    小结
第二章 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国内决策体制:一种基于美国贸易政治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 公平贸易战略: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形成的贸易背景
        一、 美国战后初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国际动力与国内基础
        二、 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贸易报复条款: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执行的法律依据
        一、 公平贸易政策与美国贸易报复条款的缘起
        二、 贸易政治压力与美国贸易报复条款的形成
    第三节 三位一体: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国内决策体制
        一、 美国国会:制定美国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立法机构
        二、 行政部门:实施美国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执行机构
        三、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的关键变量
    小结
第三章 美国双边贸易中的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普惠制与“特别 301 条款”为核心
    第一节 普惠制中的知识产权条款:以贸易手段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起源
        一、 国际贸易体制中普惠制的形成与实施原则
        二、 美国贸易法中的普惠制及其实施方案
        三、 附条件的优惠:美国普惠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第二节 利益集团与美国双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构:以“特别 301 条款”为中心
        一、 《1979 年贸易协定法》:利益集团参与贸易决策的制度化
        二、 美国对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的利益集团及其影响:以辉瑞公司为例的分析
        三、《1984 年贸易与关税法》:贸易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
        四、《1988 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特别 301 条款”的形成与实施
    小结
第四章 从 WIPO 到 GATT:美国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的转换
    第一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视角
        一、 《巴黎公约》与《伯尔尼公约》时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形成
        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时期: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从 WIPO 到 GATT:美国多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贸易动因与立法策略
        一、 从 WIPO 到 GATT:发达国家推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转换的经济动因
        二、 塑造议题:利益集团与美国多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形成
        三、 体制转换:美国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纳入 GATT 立法议程的基本策略
    小结
第五章 国际贸易谈判与 TRIPs 体制建构:美国多边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第一节 《反假冒协定》:美国在 GATT 框架下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
        一、 GATT 框架下的反假冒议题:缘起与发展
        二、 《反假冒协定》:GATT 框架下的首次知识产权谈判及其影响
    第二节 埃斯特角城宣言:美国将知识产权议题纳入 GATT 谈判的过程分析
        一、 美国在 GATT 谈判目标的设定:基于政府部门与利益集团互动的视角
        二、 知识产权委员会(IPC):美国多边知识产权政策的国内协调机构
        三、 跨国动员与四国联盟:知识产权委员会在发达国家集团中的国际协调
    第三节 美国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建构:以《TRIPs 协定》为中心
        一、 《反假冒协定》还是《TRIPs 协议》?:利益集团与知识产权谈判的议程设定
        二、 单边制裁与利益交换: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在 TRIPs 谈判进程中的政策博弈
        三、 利益分歧与谋求共识:美国与发达国家在 TRIPs 谈判进程中的政策协调
    小结
结论
    一、 本文的研究发现与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 中文着作
    (二) 中文译着
    (三) 中文论文
    (四) 英文着作
    (五) 英文论文
    三、 网络资源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7)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
    1.4 创新与不足
2 欧盟成立前中国与欧共体的经贸关系
    2.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与西欧国家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2.2 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经贸关系的发展
        2.2.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
        2.2.2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2.2.3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2.3 小结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原因
    3.1 背景
        3.1.1 国际经济背景
        3.1.2 国际政治背景
        3.1.3 欧洲一体化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3.1.4 中国经济改革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3.2 发展概况
        3.2.1 中欧贸易概况
        3.2.2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概况
        3.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
    3.3 特点
        3.3.1 中国对欧盟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3.3.2 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3.3.3 中欧在对方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对称
        3.3.4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领域扩大,区位选择有所变化
        3.3.5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平均金额较高,技术含量较高
        3.3.6 中欧科技合作步入机制化发展轨道
    3.4 影响因素分析
        3.4.1 互补性强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3.4.2 欧盟对亚洲、中国战略的调整
        3.4.3 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3.4.4 中欧高层政治对话机制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保证
        3.4.5 欧盟在意识形态、人权问题上的积极转变
        3.4.6 欧洲一体化发展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3.4.7 中国台湾、西藏问题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
    3.5 小结
4 21世纪以来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和问题
    4.1 背景
        4.1.1 国际经济背景
        4.1.2 国际政治背景
        4.1.3 欧盟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
        4.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2 发展概况
        4.2.1 中欧贸易概况
        4.2.2 中欧相互直接投资概况
        4.2.3 中欧科技合作概况
    4.3 特点
        4.3.1 中欧商品贸易失衡
        4.3.2 中欧商品贸易结构改善
        4.3.3 中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4.3.4 中欧贸易摩擦加剧
        4.3.5 服务业成为欧盟在华投资的新热点
        4.3.6 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初步发展
        4.3.7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起步
        4.3.8 中欧科技合作在战略性项目上实现突破
    4.4. 影响因素分析
        4.4.1 巨大的共同经济利益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4.4.2 中欧战略利益的重合与认同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4.4.3 制度性框架的完善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制度保证
        4.4.4 中国入世是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
        4.4.5 欧元正式流通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4.4.6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4.4.7 美国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4.4.8 欧盟最新对华经贸政策文件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
        4.4.9 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对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利影响
    4.5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4.5.1 贸易失衡问题
        4.5.2 欧盟对华投资存在的问题
        4.5.3 军售禁令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4.5.4 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问题
    4.6 小结
5 中国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建议
    5.1 发展趋势
        5.1.1 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
        5.1.2 中欧相互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
        5.1.3 中欧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
    5.2 中国的对策建议
        5.2.1 尽快构筑对欧盟经贸政策的总体框架
        5.2.2 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扩大政治认同
        5.2.3 积极缓解贸易失衡局面
        5.2.4 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应对贸易摩擦
        5.2.5 熟练运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利益
        5.2.6 建立扶持欧盟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
        5.2.7 进一步优化国内投资环境
        5.2.8 为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提供政策、信息支持
        5.2.9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8)国际优惠关税政策变化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主要创新点
2 优惠关税政策概述
    2.1 关税的含义与类型
    2.2 优惠关税政策的主要内容
    2.3 普惠制
        2.3.1 普惠制的涵义
        2.3.2 普惠制产生的背景
        2.3.3 普惠制方案的基本内容
    2.4 区域性优惠关税政策
        2.4.1 自贸区优惠关税政策
        2.4.2 其它区域性优惠关税政策
    2.5 普惠制与区域性优惠关税政策的区别
3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3.1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产生的原因
    3.2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特点
    3.3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发展趋势
        3.3.1 普惠制的作用逐步削弱
        3.3.2 区域性优惠关税政策的作用不断增强
    3.4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发展变化的原因
        3.4.1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推动了越来越多自贸区的建立
        3.4.2 普惠制毕业机制的实施
        3.4.3 普惠制优惠幅度不断削弱
        3.4.4 区域合作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日益显着
4 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4.1 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
        4.1.1 国际环境
        4.1.2 国内环境
    4.2 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2.1 我国外贸企业的类型
        4.2.2 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现状
        4.2.3 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4.3 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利用现状
    4.4 我国外贸企业利用国际优惠关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4.4.1 对普惠制利用仍有潜力可挖
        4.4.2 区域性优惠关税政策利用率偏低
        4.4.3 优惠关税政策的利用仍不均衡
        4.4.4 外贸企业利用优惠政策主动性不高
        4.4.5 原因分析
5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变化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5.1 对我国外贸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5.2 对我国外贸企业实现市场多元化的影响
    5.3 对我国外贸企业扩大对外投资,转变贸易经营方式的影响
    5.4 对我国外贸企业加工贸易的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
6 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
    6.1 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目标
        6.1.1 优化产业结构
        6.1.2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6.1.3 增强国际竞争力
    6.2 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
        6.2.1 建立相关政策研究支持系统
        6.2.2 逐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6.2.3 实施“走出去”战略
        6.2.4 实施自主品牌建设
        6.2.5 重视原产地标记保护
7 案例分析
    7.1 案例一: 山东XX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7.2 案例分析二: 山东XX数字通讯有限公司
    7.3 案例分析三: 青岛XX服装有限公司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论国际发展法中的普遍优惠制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际发展法及其内容和原则
    1.1 国际发展法的产生与发展
    1.2 国际发展法的渊源和特点
    1.3 国际发展法的内容
    1.4 国际发展法的原则
第二章 普遍优惠制原则在国际发展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2.1 普惠制的产生与发展
    2.2 普惠制原则的特点
    2.3 普惠制的内容
    2.4 普惠制的作用
第三章 中国与普惠制
    3.1 我国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发展过程
    3.2 我国利用普惠制的阻碍因素
    3.3 普惠制对我国的影响
    3.4 对策和建议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前景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论WTO体系下发展中成员方认定的法律问题[D]. 刘峰涛.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2]S公司海外建厂动力机制及策略优化的案例研究[D]. 高梦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柬埔寨:2018年回顾与2019年展望[J]. 梁薇. 东南亚纵横, 2019(01)
  • [4]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分析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D]. 刘小辰. 苏州大学, 2018(12)
  • [5]论WTO框架下普惠制的未来图景[J]. 王蔚. 池州学院学报, 2015(05)
  • [6]美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究[D]. 沈鑫. 暨南大学, 2012(10)
  • [7]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D]. 车文娇.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8]国际优惠关税政策变化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D]. 李红.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9]聚焦与评述:2006年世界经济大事回眸[J]. “世界经济与中国”研究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07(38)
  • [10]论国际发展法中的普遍优惠制原则[D]. 郭艳艳. 青岛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中国享受美国普惠制待遇的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