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域“癌细胞”——水葫芦(论文文献综述)
苏甜,管升明,谢亨旺,刘方平,廖伟[1](2021)在《灌渠水葫芦危害、资源化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葫芦的入侵严重危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居民生活生产。论文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角度梳理了防护水葫芦泛滥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措施,同时总结了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灌区水葫芦的综合防控和治理方案提供借鉴。论文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对灌渠水葫芦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灌渠水葫芦监管及治理方案,为相关农业灌渠的水葫芦治理提供参考。
江可[2](2019)在《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循环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利用食用菌降解农作物秸秆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油菜秸秆和莲子壳是江西省的主要农作物秸秆,以其作为栽培食用菌的主料,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栽培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以油菜秸秆或莲子壳为主料,栽培不同品种食用菌,分析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研发适合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最佳栽培料配方,并筛选高效转化油菜秸秆或莲子壳的食用菌品种和菌株。经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油菜秸秆55.5%、稻草37%、麸皮5%、尿素0.5%、石膏1%、蔗糖1%。该配方能显着促进平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比稻草配方提高了45.6%,子实体产量比稻草配方提高了39.9%。(2)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为:油菜秸秆75%、麦麸16%、玉米粉5%、石灰2%、石膏2%。该配方能显着促进秀珍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配方提高了13.3%,生物学效率提高了96.2%。以莲子壳为主料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为:莲子壳配方:莲子壳75%、麦麸16%、玉米粉5%、石灰2%、石膏2%。该配方能显着促进秀珍菇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配方提高了33.3%,生物学效率提高了30.8%。(3)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巨大革耳的最佳栽培配方为:油菜秸秆粉78%(2%石灰水浸泡)、麸皮20%、糖1%、石膏1%。该配方的生物学效率比常规木屑、棉籽壳培养料增长了35.0%。(4)以油菜秸秆为主料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栽培配方为:油菜秸秆39%,棉籽壳39%、麦麸20%、石膏2%,该配方的生物学效率比常规木屑、棉籽壳培养料提高35.4%。以莲子壳为主料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栽培配方为:莲子壳39%,木屑39%、麦麸20%、石膏2%,该配方的生物学效率比常规木屑、棉籽壳培养料提高95.3%。(5)油菜秸秆栽培茶树菇效果优于棉籽壳,对油菜秸秆基质利用率最佳的是菌株L(JAUCC1736),子实体鲜重、干重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8.14 g/袋、11.78 g/袋、42.67%。油菜秸秆栽培茶树菇配方:油菜秸秆30%、谷壳30%、杂木屑16、麦麸20%、蔗糖1%、石膏1%、石灰2%。本研究证明,油菜秸秆和莲子壳均属于优质食用菌栽培基质,以油菜秸秆或莲子壳为主料栽培平菇、秀珍菇、巨大革耳、黑皮鸡枞和茶树菇,能提高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本研究结果为油菜秸秆和莲子壳的生态降解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多种食用菌的栽培提供了高效的替代栽培基质,对保护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乐丽[3](2018)在《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所产酶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已发现的纤维素降解菌所产纤维素酶大部分酶活力不高,酶学性质无法满足工业上大规模发酵生产的必要,纤维素酶的价格居高不下,我国的纤维素酶大都依赖进口,自己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不高。本论文从源头开始,在自然界纤维素丰富的环境中,筛选能够高效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纤维素酶在多种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本论文分析了其在提取中药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以及在水葫芦资源化利用中的实际价值。从不同环境中通过刚果红染色初筛、酶活测定复筛,一共筛选出16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滤纸酶活(FPase)和β-葡萄糖苷酶活(βGase)活力最大的分别是H-3、H-3和H-1菌株,酶活力分别为1538.44 U/ml、212.87 U/ml和115.14 U/ml。选择其中3种水解圈较大、所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的菌株(H-3、Z-1和Z-2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对3种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H-3、Z-1和Z-2菌株所产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5、4和5。3种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耐热耐酸稳定性良好,在4℃-50℃保温4h后还有50%以上的剩余酶活;pH 3-7处理4h后,剩余酶活力均在40%以上。3种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良好,通过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其酶学活力。对筛选得到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H-3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设计对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主要以CMCase为指标,评价了碳源、氮源、无机盐、起始p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6个因素对菌株产酶能力的影响,得出酵母粉、装液量和起始pH为主要显着性影响因素,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出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是酵母粉含量为20.92g/L、装液量52.51mL、起始pH为6.69;发酵培养的其他条件分别为葡萄糖含量为14g/L、胰蛋白胨含量为22g/L、KH2PO4含量为6g/L、接种量10%;此时,菌株发酵产酶酶活力达1721.08U/mL,较优化前产酶酶活力提高了72.20%。利用纤维素酶对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进行了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加酶量、提取pH、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两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提取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均为加酶量8mL,pH为5.0,温度55℃,但酶解提取时间有所不同,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提取的最佳反应时长分别为4h和8h,此时提取率分别为6.85%、6.95%,分别比酶解前提高了2.70倍、1.46倍。本实验为以后纤维素酶在中药材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应用方面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我们对纤维素酶水解水葫芦转化成葡萄糖进行了研究。经过单因素分析实验,以温度、底物量、反应pH以及酶解时间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纤维素酶水解转化水葫芦进行了分析,得到酶水解转化水葫芦的最佳组合为:温度50℃、底物量0.2g、反应pH为4.5、酶解时间8h,在此最佳组合下,水葫芦转化率达到97.16%,较加酶前水葫芦转化率53.26%,提高了1.82倍。
陈兆杰[4](2017)在《防除大薸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及环境安全性评估》文中认为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also known as water hyacinth,is a perennial herb.water hyacinth originated from South America,has invaded more than 6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It has been badly threaten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agriculture,livestock and health of citizen 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It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vasive aquatic plants in the world.Pistia stratiotes Linn,also called Water Lettuce,is a perennial herb,water hyacinth originated from South America-Brazil,has been distributed in tropical,subtropical regions and affected seriously,such as the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It has caused great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waterway,is listed for 100 most dangerous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with water hyacinth.In order to screen the low tox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herbicides in controlling the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hyacinth and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safety after using.The study is consist of four main section to discuss,including the result of herbicides screening and LC50 determination,determination of acute toxicity on zebrafish and selenastrum capricoinutum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assessment of herbicide,digestion of herbicides in natural light conditions in water and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herbicide in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hyacinth,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tes of herbicides in water under the natural light conditions.The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s:1.mesotrione,bentazone and fomesafen were screened as the low toxicity,rapid and high efficacy herbicides of controlling against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hyacinth,And the toxicity test result of water hyacinth show that after foliar herbicide application 10 d,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3 herbicides on the new root of water hyacinth was stronger than other parts,which mesotrione has the b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new root of water hyacinth with value of LC50 is 14.22 mg/kg,0.32 times of the value of LC50 of bentazone;But the mesotrione has the worst effect on fresh weight with value of LC50 is 4091 mg/kg,which is 287.69 times of the value of LC50 of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new root of water hyacinth;After herbicide foliar application 30 d,the control effects of 3 herbicides on water hyacinth leaves,petioles and fresh weight were greater than 55%,among which the control effects of bentazone reached 100%on the new root and fresh weight of water hyacinth at the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of 48 mg/kg,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mesotrione and fomesafen also reached 100%on new root at the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of 25 mg/kg and 50 mg/kg respectively.As to the toxicity test result of water lettuce,which illustrate that mesotrione has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the new root with the value of LC50 is 7.21 mg/kg,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8.8 times higher bentazone;However,the bentazone has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fresh weight with the value of LC50 is 3.49 mg/kg,which the control effect is 206.38 times higher than fomesafen;After herbicide foliar application 20 d,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3 herbicides on new roots were up to 100%,at the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of 10 mg/kg,96 mg/kg,125 mg/kg respectively.What’s more,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mesotrione and fomesafen on fresh weight also reach 100%at the pesticide concentration of 10 mg/kg and 24mg/kg,however the control effect of all the 3 kinds of herbicides on leaves of water lettuce is less than 75%.2.The acute toxicity test results of 3 kinds of herbicides and its technical material indicate that the toxicity on zebrafish and selenastrum capricoinutum,fonnulations is much higher than technical material.On the zebrafish,the toxicity of 10%mesotrione 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 is the highest,LC50=7.18 mg a.i./L(6.22~8.06),which is 13.9 times of mesotrione technical material.And the toxicity of 480 g/L bentazone aqueous solution is the lowest,LC50≥100 mg a.i./L.on the selenastrum capricoinutum,the toxicity of 480 g/L bentazone aqueous solution is lower than other two herbicides,the EyC50 and ErC50 is 15.47 mg a.i./L(10.26~26.18)and 18.66 mg a.i./L(9.51~60.68)respectively.10%mesotrione 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 has higher toxicity on the selenastrum capricoinutum,the EyC50 and ErC50 is 0.10 mg a.i./L(0.07~0.14)and 0.17 mg a.i./L(0.10~0.28),which is 49.9 and 115.9 times of mesotrione technical material.3.Compared the speed of digestion of 3 kinds of herbicides in water covered by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hyacinth or not under the same natural light conditions.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eing covered by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hyacinth,the digestion of mesotrione and fomesafen is more rapid,and the half life of mesotrione is 30.02 time shorter than without being covered by the plant.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f 180 d,the digestion cycle of mesotrione is shortest,the half-life is 6.04 d and the bentazone has the longest digestion cycle with the Digestion rate 47.32%and half-life is 187.34 d,which is 31 times longer than mesotrione.Without being covered by water lettuce and water hyacinth,the bentazone has the shortest of digestion cycle,the half-life is 49.16 d and fomesafen has the longest digestion cycle with the Digestion rate 8.7%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f 180 d.The result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herbicides in plant body showed that with the passage of experiment time,the concentration of herbicide on the blade became higher and became less on the roots.The rate of uptake and movement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in plant body was different,which mesotrione has the fastest rate uptaked and movement,the concentration of mesotrione most concentrate on the blade after 3 d,however,fomesafen need>7 d achieve it.4.Compared the water sample and the chemical standard of metabolite of mesotrione(MNBA)and bentazone(6-hydroxy bentazon)by UPLC-ESI-QQQ-MS.In different conditions(plant coverage or not)of mesotrione and bentazone water samples,the two metabolites MNBA and 6-hydroxy bentazon were detected by UPLC-ESI-QQQ-MS after enrichment respectively.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show that without being covered by the plant,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NBA and 6-hydroxy bentazon is higher than with the plant,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6-hydroxy bentazon is increasing,maximum concentration reach 13.55 μg/L and MNBA reac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t 105d,is 219.58 μg/L,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f 180d.Being covered by plant,6-hydroxy bentazon increase to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5.39 μg/L in 21 d,and decrease to 0.59 μg/L at 180 d and MNBA increase to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t 5 d with 4.68 μg/L,in 180 d,the concentration decrease to 0.48 μg/L.
魏丹丹,刘培,朱邵晴,郭盛,宿树兰,钱大玮,朱振华,段金廒[5](2016)在《水葫芦花期不同部位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分别采用减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凯氏定氮法和BCA试剂盒法、硝酸铝-分光光度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ILIC-UPLC-TQ-MS/MS方法,对水葫芦花期不同部位水分和灰分、重金属、粗蛋白、总黄酮类、核苷类、氨基酸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葫芦花期须根、短缩茎、匍匐茎、叶柄、叶片、花序中水分含量分别为93.67%、96.34%、97.13%、96.65%、90.85%、96.03%,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为25.83%、24.24%、26.32%、17.33%、18.64%、17.16%和6.83%、6.19%、7.36%、5.24%、4.97%、4.85%;砷、镉、铅含量之和分别为29.77、14.01、11.67、12.36、140.43、20.85 mg/kg;2种方法测得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79%、7.17%、10.21%、8.29%、17.67%、18.23%,4.64%、3.95%、7.83%、5.14%、13.74%、14.02%;总黄酮类含量分别为2.81%、4.18%、3.38%、3.04%、8.29%、4.17%;总核苷类成分含量分别为0.46%、0.57%、0.64%、0.29%、1.04%、1.52%;总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分别为0.21%、0.25%、0.55%、0.21%、1.44%、1.37%。水葫芦花期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叶片和花序中粗蛋白、总黄酮类、核苷类、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在各部位中最高,具有潜在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秦红杰,张志勇,刘海琴,王岩,张迎颖,闻学政,严少华[6](2016)在《凤眼莲天敌——地老虎》文中提出在阐述凤眼莲入侵史、危害及常见防治措施,分析当前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象甲(Neochetina eichhorniae)作为天敌利弊及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国内新发现、可啃食凤眼莲的地老虎的取食特点,较详尽剖析利用地老虎作为天敌控制凤眼莲的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国内对凤眼莲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冯洪超,陈秀荣,李振武,韩志娟[7](2015)在《水生植物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文中指出1入侵概况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生态系统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系统内各成员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若遭外来生物入侵,又逢条件适宜,则入侵生物随着种群增殖扩大,会使该系统原有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最终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巨大的灾难。随着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亿人口在流
佘启锋[8](2014)在《水葫芦的高值化利用及其生态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葫芦是一种全球性有害水生杂草,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已在我国南方水域泛滥成灾。本课题结合生态循环理念,利用生物治理技术,系统考察水葫芦的繁殖、福寿螺和蚯蚓对水葫芦的利用、蚯蚓中蚓激酶和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力求在治理水葫芦的同时,能使水葫芦得到高值化利用。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放大实验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依据。考察了水葫芦的增殖条件和水质净化效果。水葫芦增殖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6.5-7.5,蚓粪浓度为1-2‰。水葫芦在净化水质方面,亚硝氮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氨氮呈下降趋势,硝氮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体中总氮呈现下降趋势。水体中活性磷含量和总磷含量、COD、chla都呈现下降趋势。考察了福寿螺对水葫芦的利用效果。福寿螺利用水葫芦增殖的最适pH为6-8,最适温度为25-30℃,溶氧为7.4-8.7 mg/L,水体高度为25-35 cm。此条件下,福寿螺利用水葫芦后,螺增重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福寿螺利用水葫芦过程中蛋白、多糖、脂肪、粗灰分、干物质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优化养殖条件,降低水葫芦叶饵料系数,可促进福寿螺增重。考察了蚯蚓对水葫芦的利用效果。蚯蚓利用水葫芦增殖的最适pH为7-7.5,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养殖密度为10%,蚓层高度为10-20 cm,湿度为70-75%。此条件下,蚯蚓利用水葫芦后,蚯蚓增重率最大,饵料系数也最低。蚯蚓利用水葫芦过程中蚓体蛋白、多糖、脂肪、粗灰分、干物质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优化养殖条件,降低利用水葫芦饵料系数,可促进蚯蚓增重。以食用水葫芦后的蚯蚓为原料,对其进行蚓激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通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硫酸铵分级盐析、超滤脱盐、DEAE Sepharose FF弱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得到两种电泳纯级别的蚓激酶LKI和LK2。LK1和LK2的酶学性质相似,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5-8.0。在pH5.0-10.0范围内比较稳定,热稳定性范围为50℃以下。SDS-PAGE电泳测得LK1和LK2均为单亚基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0kDa、29kDa。PMSF对蚯蚓的两种蚓激酶都有强烈抑制作用。以食用水葫芦后的蚯蚓为原料,对其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电击诱导,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硫酸铵分级盐析、超滤脱盐、SP 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得到一种电泳纯级别的蚯蚓抗菌肽,分子量为20 kDa,蚯蚓中抗菌肽的最适pH为6.0-7.0。在pH4.0-11.0范围内比较稳定,热稳定性范围为70℃以下。
刘茂玲,程军,林慧勇,周俊虎,岑可法[9](2013)在《水葫芦水解发酵制取燃料酒精的中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给水葫芦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工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以常压微波辅助稀酸预处理的水葫芦为底料,利用水葫芦微波水解液驯化的树干毕赤酵母和嗜鞣管囊酵母的混合酵母作为发酵菌株,采用同时酶水解和发酵法进行了水葫芦发酵制取燃料酒精的50 L批式实验和500 L半连续中试实验研究。50 L发酵罐酒精产量为0.129 g/g水葫芦,产酒精速率在12 h达到最大,为1.59 mL/(L.d);500 L发酵罐酒精产量为0.051 g/g水葫芦,稳定的产酒精速率为0.319 mL/(L.d)。
刘茂玲[10](2013)在《驯化酵母菌发酵水葫芦和微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料乙醇是生物质能中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利用生物质原料通过酵母菌发酵方法制取燃料乙醇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水葫芦微波稀酸水解液驯化混合酵母菌群,使水葫芦发酵的燃料乙醇产量显着提高到理论值的76.3%,并进行了500L发酵罐的半连续中试实验。本文对三种产乙醇的酵母菌:树干毕赤酵母、嗜鞣管囊酵母和休哈塔假丝酵母进行了培养筛选。发现擅于利用葡萄糖的嗜鞣管囊酵母发酵乙醇产量为0.43g/g葡萄糖(是理论值的84.64%),擅于利用五碳糖的树干毕赤酵母发酵乙醇产量为0.053g/g木糖。用75%木糖和25%葡萄糖作为培养基驯化树干毕赤酵母,使木糖发酵乙醇产量提高了94.3%,达到0.103g/g木糖。铵根离子的存在对酵母菌发酵制乙醇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用水葫芦微波高压稀酸水解液驯化混合酵母菌群(树干毕赤酵母:嗜鞣管囊酵母=1:1(v/v)),显着提高了水葫芦的发酵产乙醇能力。当高压微波预处理水葫芦生物质的底物浓度为1g/30ml稀硫酸和酵母菌接种量为15%(v/v)时,乙醇产量最高为0.2215g/g水葫芦(达到理论值的76.3%),产乙醇速率在24h时达到峰值为0.1863g/(L·h)。研究了螺旋藻、微拟球藻和太湖蓝藻等生物质发酵制取燃料乙醇,发现树干毕赤酵母是擅长利用微藻生物质发酵产乙醇的优势酵母菌。螺旋藻湿藻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发酵乙醇产量提高了16.9%,达到0.076g/g干藻,同时降低了副产物乙酸和丁酸量。利用太湖蓝藻的微波稀酸水解液驯化毕赤酵母菌,使蓝藻发酵产乙醇量提高了55%,达到0.0351g/g藻。开展了水葫芦发酵产乙醇的50L和500L中试实验,得到500L半连续中试的乙醇产量为0.051g/g水葫芦,稳定的产乙醇速率为0.319ml/(L·d),为水葫芦发酵产乙醇的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水域“癌细胞”——水葫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域“癌细胞”——水葫芦(论文提纲范文)
(1)灌渠水葫芦危害、资源化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葫芦的分布和监管 |
1.1 水葫芦的分布 |
1.2 水葫芦的监管 |
2 水葫芦的危害 |
2.1 破坏生态平衡 |
2.2 恶化生态环境 |
2.3 影响生产生活 |
2.4 对灌区的不良影响 |
3 水葫芦的资源化 |
3.1 净化水质 |
3.2 制作饲料与肥料 |
3.3 充当能源燃料 |
3.4 其他应用 |
4 水葫芦的治理措施 |
4.1 物理措施 |
4.2 化学控制 |
4.3 生物防治 |
4.4 综合措施 |
5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2)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食用菌营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
1.1.1 真菌多糖 |
1.1.2 蛋白质 |
1.1.3 矿物质 |
1.1.4 维生素 |
1.1.5 脂类化合物 |
1.1.6 其他成分 |
1.2 食用菌发展现状 |
1.3 油菜秸秆和莲子壳循环利用研究进展 |
1.3.1 油菜秸秆循环利用研究现状 |
1.3.2 莲子壳循环利用研究现状 |
1.3.3 食用菌降解油菜秸秆和莲子壳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油菜秸秆栽培平菇研究 |
引言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菌种制备 |
2.1.2 试验方案 |
2.1.3 培养料制备与接种 |
2.1.4 数据测定 |
2.1.5 数据分析 |
2.2 试验结果 |
2.2.1 菌丝生长数据 |
2.2.2 子实体产量数据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油菜秸秆和莲子壳栽培秀珍菇研究 |
引言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菌种制备 |
3.1.2 试验方案 |
3.1.3 培养料制作及接种 |
3.1.4 数据测定 |
3.1.5 数据分析 |
3.2 试验结果 |
3.2.1 菌丝生长数据 |
3.2.2 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数据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油菜秸秆栽培巨大革耳研究 |
引言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菌种制备 |
4.1.2 试验方案 |
4.1.3 培养料配制与接种 |
4.1.4 数据测定 |
4.1.5 数据分析 |
4.2 试验结果 |
4.2.1 菌丝生长数据 |
4.2.2 子实体产量数据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油菜秸秆和莲子壳栽培黑皮鸡枞研究 |
引言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菌种制备 |
5.1.2 试验方案 |
5.1.3 培养料制备与接种 |
5.1.4 粗蛋白检测 |
5.1.5 粗多糖检测 |
5.1.6 数据测定 |
5.1.7 数据分析 |
5.2 试验结果 |
5.2.1 菌丝生长数据 |
5.2.2 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数据 |
5.2.3 子实体营养成分检测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高效转化油菜秸秆的茶树菇菌株筛选 |
引言 |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1.1 菌种制备 |
6.1.2 试验方案 |
6.1.3 培养料制备和接种 |
6.1.4 粗蛋白检测 |
6.1.5 粗多糖检测 |
6.1.6 数据测定 |
6.1.7 数据分析 |
6.2 试验结果 |
6.2.1 棉籽壳和油菜秸秆基质对茶树菇的影响 |
6.2.2 油菜秸秆基质栽培不同茶树菇菌株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所产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背景 |
1.1.1 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降解 |
1.1.2 纤维素酶的来源及分类 |
1.2 虎杖的介绍及其活性物质 |
1.2.1 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
1.2.2 白藜芦醇苷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
1.2.3 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1.3 水葫芦的介绍与资源化利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效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纤维素降解菌筛选 |
2.2.2 DNS法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2.2.3 酶学活性的测定 |
2.2.4 菌株的冻存与复苏 |
2.2.5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6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
2.2.7 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2.3 实验结果 |
2.3.1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初筛 |
2.3.2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复筛 |
2.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2.3.2.2 菌株产纤维素酶的酶活测定 |
2.3.3 菌株的鉴定 |
2.3.4 菌株产酶酶活变化曲线 |
2.3.5 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2.3.5.1 温度对酶学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2.3.5.2 pH对酶学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2.3.5.3 不同金属离子对酶学活力的影响 |
2.3.5.4 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学活力的影响 |
2.3.5.5 耐盐性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降解菌的发酵产酶条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单因素法优化纤维素降解菌的产酶条件 |
3.2.2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
3.2.3 Box-Behnken实验设计 |
3.3 实验结果 |
3.3.1 单因素法优化纤维素降解菌的产酶条件 |
3.3.1.1 最佳碳源与碳源浓度的选择 |
3.3.1.2 最佳氮源及复合氮源配比的选择 |
3.3.1.3 无机盐及其浓度的影响 |
3.3.1.4 最佳起始pH |
3.3.1.5 最佳接种量 |
3.3.1.6 最佳装液量 |
3.3.2 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 |
3.3.3 Box-Behnken实验结果 |
3.4 小结 |
第四章 纤维素酶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工艺优化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虎杖中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的酶解醇提法 |
4.2.2 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含量测定 |
4.2.3 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标准曲线的制备 |
4.3 实验结果 |
4.3.1 纤维素酶酶解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的单因素分析 |
4.3.1.1 加酶量对提取率的影响 |
4.3.1.2 pH对提取率的影响 |
4.3.1.3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4.3.1.4 酶解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纤维素酶对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酶解转化水葫芦效果评价 |
5.2.2 葡萄糖标准曲线 |
5.3 实验结果 |
5.3.1 纤维素酶水解转化水葫芦单因素试验分析 |
5.3.1.1 温度对水葫芦转化率的影响 |
5.3.1.2 底物量对水葫芦转化率的影响 |
5.3.1.3 pH对水葫芦转化率的影响 |
5.3.1.4 酶解时间对水葫芦转化率的影响 |
5.3.2 正交优化纤维素酶水解转化水葫芦试验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防除大薸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及环境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水葫芦和大薸防治的研究现状 |
1.1.1 水葫芦和大薸的危害 |
1.1.2 大藻和水葫芦的治理 |
1.2 大藻和水葫芦化学防除技术研究现状 |
1.3 农药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安全性评价手段 |
1.3.1 鱼 |
1.3.2 溞 |
1.3.3 藻 |
1.4 农药在水体中光解与水解的研究现状 |
1.4.1 光解 |
1.4.2 水解 |
1.5 农药在植株体上的残留与水体中痕量农药的提取手段 |
1.5.1 植株体和水体中农药残留提取 |
1.5.1.1 植株体残留的提取 |
1.5.1.2 水体残留的提取及代谢物的富集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6.1 目的和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2 防除大藻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及环境安全性评估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剂与材料 |
2.1.1.1 供试生物 |
2.1.1.2 供试药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除草剂的筛选及毒力测定 |
2.2.1.1 除草剂筛选试验 |
2.2.1.2 3种除草剂对水葫芦和大薸毒力测定试验 |
2.2.1.3 数据统计方法 |
2.2.2 3种除草剂对斑马鱼和羊角月芽藻急性毒性的测定 |
2.2.2.1 参比试验 |
2.2.2.2 水体中均一性和稳定性试验 |
2.2.2.3 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
2.2.2.4 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试验 |
2.2.2.5 药液真实质量浓度检测 |
2.2.2.6 3种除草剂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
2.2.2.7 添加回收试验 |
2.2.2.8 毒性等级划分 |
2.2.3 3种除草剂在自然光条件下水体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植株体上的分布 |
2.2.3.1 3种除草剂在有无植株体覆盖的条件下的消解动态对比 |
2.2.3.2 水样的前处理与HPLC检测 |
2.2.3.3 添加回收试验 |
2.2.3.4 3种除草剂在水葫芦和大薸植株体内的分布 |
2.2.3.5 样品的前处理和HPLC检测条件 |
2.2.3.6 添加回收实验 |
2.2.4 硝磺草酮和灭草松在水体中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 |
2.2.4.1 水样的前处理和UPLC-ESI-QQQ条件 |
2.2.4.2 MNBA和6-羟基苯达松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
2.2.4.3 添加回收实验 |
2.2.4.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防除大藻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及药效试验 |
3.1.1 防除大薸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 |
3.1.2 对大藻和水葫芦毒力测定 |
3.2 斑马鱼和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试验 |
3.2.1 参比试验结果 |
3.2.2 3种除草剂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线性范围及添加回收试验 |
3.2.3 3种除草剂及其原药在水体中均一稳定性试验 |
3.2.4 3种除草剂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
3.2.5 3种除草剂对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
3.3 3种除草剂在不同条件的水体下的消解动态及在植株体上分布 |
3.3.1 3种除草剂在水体和植株体上的添加回收试验 |
3.3.2 3种除草剂在有无植株体覆盖的条件下水体中的消解动态对比 |
3.3.3 3种除草剂在植株体上的分布 |
3.4 硝磺草酮和灭草松在水体中代谢物的富集试验 |
3.4.1 硝磺草酮和灭草松代谢物在UPLC-ESI-QQQ的方法线性范围及添加回收试验 |
3.4.2 MNBA和6-羟基苯达松在不同水样中的定量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防除大藻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结果 |
4.1.2 3种除草剂对水葫芦和大藻的毒力测定结果与药效比较 |
4.1.3 3种除草剂及其原药对斑马鱼和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安全评价结果 |
4.1.4 3种除草剂在有无植株体覆盖的条件下水体中的消解动态对比及在植株体上的分布分析结果 |
4.1.5 硝磺草酮、灭草松在水体中代谢物的定性定量结果 |
4.2 讨论 |
4.2.1 筛选防除大藻和水葫芦除草剂的意义 |
4.2.2 3种除草剂对水葫芦和大薸不同部位敏感度的比较及作用机理 |
4.2.3 影响农药制剂对斑马鱼和羊角月芽藻的急性毒性大小的因素 |
4.2.4 影响3种除草剂在有无植株体覆盖的条件下水体中的消解及在植株体上传导快慢的因素 |
4.2.5 6-羟基苯达松和MNBA在水体中含量变化的分析 |
4.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4.4 存在问题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水葫芦花期不同部位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材料及处理 |
1.4 水分及灰分测定 |
1.5 重金属元素测定 |
1.6 粗蛋白含量测定 |
1.7 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测定 |
1.8 核苷类以及氨基酸类成分分析 |
1.8.1 供试品溶液制备 |
1.8.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1.8.3 色谱及质谱条件 |
1.8.4 方法学考察 |
1.8.5 样品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分及灰分测定 |
2.2 重金属元素测定 |
2.3 粗蛋白含量测定 |
2.4 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
2.5 核苷酸及氨基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
2.5.1 方法学考察结果 |
2.5.2 核苷酸及氨基酸含量 |
3 讨论 |
(6)凤眼莲天敌——地老虎(论文提纲范文)
1凤眼莲中国入侵史 |
2凤眼莲的防治措施 |
3凤眼莲天敌的研究现状 |
4凤眼莲天敌地老虎 |
(7)水生植物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1 入侵概况 |
2 入侵的危害 |
2.1 水花生 |
2.2 大米草 |
2.3 水葫芦 |
3 措施 |
3.1 整理已有材料编撰成册 |
3.2 建立有害入侵物种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
3.3 加强国际合作 |
3.4 加强案例调查和研究 |
(8)水葫芦的高值化利用及其生态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水葫芦概况 |
1.1.1 水葫芦生物学特性 |
1.1.2 水葫芦生物入侵 |
1.1.3 水葫芦危害 |
1.1.4 水葫芦的控制 |
1.1.5 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 |
1.2 蚯蚓研究概况 |
1.2.1 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应用 |
1.2.2 蚯蚓在畜禽、水产方面的应用 |
1.2.3 蚯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1.2.4 蚯蚓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
1.2.5 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1.2.6 市场行情与发展趋势 |
1.3 蚓激酶研究进展 |
1.3.1 分离纯化 |
1.3.2 理化及酶学性质 |
1.3.3 纤溶作用机制 |
1.3.4 临床应用 |
1.4 蚯蚓抗菌肽研究进展 |
1.4.1 阳离子抗菌肽的分类 |
1.4.2 阳离子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 |
1.4.3 阳离子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1.4.4 抗菌肽分离纯化 |
1.4.5 阳离子抗菌肽的理化性质 |
1.4.6 抗菌肽应用 |
1.5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总体思路和研究目的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二章 水葫芦增殖的生理生化机制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2.1 材料 |
2.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水质含量检测 |
2.3.2 水葫芦营养成分测定 |
2.3.3 水葫芦养殖的单因素实验 |
2.3.4 响应面优化水葫芦养殖的实验 |
2.3.5 水葫芦水质净化效果 |
2.3.6 水葫芦活性成分累积规律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营养浓度对水葫芦增重的影响 |
2.4.2 营养条件对水葫芦增重的影响 |
2.4.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2.4.4 水葫芦水质净化效果 |
2.4.5 水葫芦活性成分累积规律 |
2.5 小结 |
2.5.1 水葫芦增殖条件的探讨 |
2.5.2 水葫芦水质净化的探讨 |
第三章 福寿螺对水葫芦的利用效果及其活性成分的累积规律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1 材料 |
3.2.2 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福寿螺基本成分分析 |
3.3.2 福寿螺利用水葫芦增殖的单因素实验 |
3.3.3 响应面优化福寿螺利用水葫芦增殖的实验 |
3.3.4 活性成分累积规律实验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溶氧对福寿螺养殖的影响 |
3.4.2 pH对福寿螺养殖的影响 |
3.4.3 水高对福寿螺养殖的影响 |
3.4.4 温度对福寿螺养殖的影响 |
3.4.5 照度对福寿螺养殖的影响 |
3.4.6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3.4.7 福寿螺利用水葫芦增殖的各时期各活性成分累积规律 |
3.5 小结 |
3.5.1 福寿螺利用水葫芦的增殖条件探讨 |
3.5.2 福寿螺利用水葫芦的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的探讨 |
第四章 蚯蚓对水葫芦的利用效果及其活性成分累积规律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1 材料 |
4.2.2 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蚯蚓成分分析检测 |
4.3.2 蚯蚓基料加工的单因素实验 |
4.3.3 蚯蚓利用水葫芦增殖的单因素实验 |
4.3.4 响应面优化蚯蚓利用水葫芦增殖的实验 |
4.3.5 活性成分累积规律实验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蚯蚓蚓床基料加工的单因素结果 |
4.4.2 pH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
4.4.3 密度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
4.4.4 照度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
4.4.5 透气性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
4.4.6 湿度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
4.4.7 温度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
4.4.8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4.4.9 蚯蚓养殖过程活性成分累积规律 |
4.5 小结 |
4.5.1 蚯蚓利用水葫芦的增殖条件探讨 |
4.5.2 蚯蚓利用水葫芦的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的探讨 |
第五章 蚓激酶的提取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
5.1 引言 |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2.1 材料 |
5.2.2 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蛋白质含量测定 |
5.3.2 酶活力测定 |
5.3.3 蚓激酶的提取纯化 |
5.3.4 蚓激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蚓激酶粗提取单因素实验 |
5.4.2 蚓激酶粗提取正交试验 |
5.4.3 硫酸铵分段盐析 |
5.4.4 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 |
5.4.5 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 |
5.4.6 酶的纯度鉴定 |
5.4.7 蚓激酶纯化过程总表 |
5.4.8 蚓激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5.5 小结 |
5.5.1 蚓激酶的提取纯化过程探讨 |
5.5.2 蚓激酶的酶学性质探讨 |
第六章 蚯蚓中抗菌肽的提取纯化及其性质 |
6.1 引言 |
6.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6.2.1 材料 |
6.2.2 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3.1 蚯蚓抗菌肽含量测定 |
6.3.2 蚯蚓抗菌肽抗菌活性测定 |
6.3.3 蚯蚓抗菌肽分离纯化 |
6.3.4 蚯蚓抗菌肽性质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蚯蚓抗菌肽诱导单因素结果 |
6.4.2 抗菌肽诱导的正交结果 |
6.4.3 抗菌肽提取单因素结果 |
6.4.4 抗菌肽提取工艺优化 |
6.4.5 硫酸铵分段盐析 |
6.4.6 SP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 |
6.4.7 凝胶过滤结果 |
6.4.8 抗菌肽纯化过程总表 |
6.4.9 肽的纯度鉴定 |
6.4.10 蚯蚓中抗菌肽的性质 |
6.5 小结 |
6.5.1 蚯蚓中抗菌肽的提取纯化过程探讨 |
6.5.2 蚯蚓中抗菌肽的性质探讨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水葫芦水解发酵制取燃料酒精的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样品及预处理 |
1.2 发酵菌株 |
1.3 同时糖化和发酵 |
1.4 中试发酵装置及流程 |
1.5 测试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水葫芦理论产酒精量 |
2.2 50 L不连续发酵的产酒精速率和酒精产量 |
2.3 500 L半连续发酵 |
3 结 论 |
(10)驯化酵母菌发酵水葫芦和微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生物乙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产乙醇微生物的种类 |
1.2.2 微生物发酵产乙醇机制 |
1.2.3 生物乙醇的产业发展状况 |
1.3 水葫芦和微藻的发酵产乙醇综述 |
1.3.1 水葫芦发酵产乙醇的研究综述 |
1.3.2 微藻发酵产乙醇的研究综述 |
1.3.3 发酵产乙醇的限制瓶颈和关键技术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驯化酵母菌的培养 |
2.1.1 木糖驯化培养基 |
2.1.2 水葫芦水解液驯化培养基 |
2.1.3 微藻驯化酵母菌培养基 |
2.2 水葫芦发酵产乙醇实验 |
2.2.1 材料和试剂 |
2.2.2 实验设备 |
2.3 微藻发酵产乙醇实验 |
2.3.1 实验藻种及藻粉 |
2.3.2 藻类培养收集装置 |
2.3.3 藻类干燥以及干重测定 |
2.3.4 实验设备 |
2.4 发酵原料与产物的分析测定 |
2.4.1 生物质有机成分的测定方法 |
2.4.2 还原糖和铵根离子的测定方法 |
2.4.3 生物质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
2.4.4 发酵产物及液相副产物的测定方法 |
第三章 驯化酵母菌发酵水葫芦制取燃料乙醇 |
3.1 引言 |
3.2 优势酵母菌的培养筛选 |
3.2.1 针对葡萄糖和木糖筛选优势酵母菌 |
3.2.2 铵根离子对酵母菌发酵葡萄糖产乙醇的影响 |
3.3 驯化酵母菌发酵木糖制取燃料乙醇 |
3.3.1 实验方案 |
3.3.2 木糖发酵产乙醇结果 |
3.4 驯化酵母菌发酵水葫芦制取燃料乙醇 |
3.4.1 实验方案 |
3.4.2 预处理生物质的TEM微观结构分析 |
3.4.3 水葫芦用驯化酵母菌同时水解发酵产乙醇 |
3.4.4 优化条件提高水葫芦产乙醇速率和产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藻水解发酵制取乙醇 |
4.1 引言 |
4.2 酵母菌的筛选 |
4.3 螺旋藻水解及发酵产燃料乙醇 |
4.4 微拟球藻水解及发酵产燃料乙醇 |
4.5 驯化酵母菌对太湖蓝藻发酵产乙醇的影响 |
4.5.1 微观表面形态分析 |
4.5.2 驯化酵母菌发酵蓝藻产燃料乙醇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葫芦发酵产乙醇的50L和500L中试研究 |
5.1 引言 |
5.2 50L和500L中试实验装置 |
5.3 水葫芦的预处理方法 |
5.4 中试工艺流程 |
5.5 中试结果和讨论 |
5.5.1 50L发酵产乙醇速率和产量 |
5.5.2 500L半连续发酵产乙醇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今后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水域“癌细胞”——水葫芦(论文参考文献)
- [1]灌渠水葫芦危害、资源化及治理措施研究[J]. 苏甜,管升明,谢亨旺,刘方平,廖伟. 环保科技, 2021(05)
- [2]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D]. 江可.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3]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所产酶的应用研究[D]. 唐乐丽.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4]防除大薸和水葫芦除草剂的筛选及环境安全性评估[D]. 陈兆杰. 广西大学, 2017(01)
- [5]水葫芦花期不同部位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J]. 魏丹丹,刘培,朱邵晴,郭盛,宿树兰,钱大玮,朱振华,段金廒. 杂草学报, 2016(03)
- [6]凤眼莲天敌——地老虎[J]. 秦红杰,张志勇,刘海琴,王岩,张迎颖,闻学政,严少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 [7]水生植物入侵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J]. 冯洪超,陈秀荣,李振武,韩志娟. 渔业致富指南, 2015(03)
- [8]水葫芦的高值化利用及其生态治理[D]. 佘启锋. 福州大学, 2014(10)
- [9]水葫芦水解发酵制取燃料酒精的中试研究[J]. 刘茂玲,程军,林慧勇,周俊虎,岑可法. 能源工程, 2013(03)
- [10]驯化酵母菌发酵水葫芦和微藻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研究[D]. 刘茂玲. 浙江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