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指腹推进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远期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蒋国栋[1](2019)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及供区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2例4侧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足部标本,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第2趾背内侧神经的出现概率,出现位置及直径,走行方向及分支数情况。在标本上设计、切取带趾背内侧神经并且保留胫侧趾底固有神经的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临床应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2例,创面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 1.5cm×1.Ocm,切取皮瓣面积 1.6cm×1.1cm~2.2cm×1.7cm。皮瓣供区植全厚皮片。术后12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皮瓣及供区趾腹分别采用静态两点分辨觉及关节总活动度进行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临床解剖学资料显示,腓深神经沿足背动脉内侧至第1跖骨间隙穿出深筋膜,即分出2支,分别是跸背外侧神经和第2趾背内侧神经,第2趾背内侧神经沿近中节背内侧继续下行终于趾端,神经分布于相应皮肤。第2足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来自第1趾足底总神经,随同名动脉伴行沿第2足趾内侧下行至趾端,分布相应区域皮肤。第2足趾胫侧皮肤由趾底固有神经和趾背内侧神经共同支配。模拟手术显示:皮瓣设计时,能包含第2足趾趾背内侧神经。皮瓣切取时,能无损伤的切取皮瓣轴型动脉和保留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于原位。临床应用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12例12指,移植皮瓣及植皮均全部成活。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9个月。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5~8mm,平均6.0mm。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手功能:优9指,良2指,可1指,优良率91.67%。皮瓣供区愈合良好,第2足趾趾腹饱满,趾腹静态两点分辨觉6~10mm,平均7.8mm。足部行走良好,供趾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应用改良第2足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既可以恢复手指美观的外形,又重建了良好的感觉功能,同时也减少了足趾供区的损害,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何县委,吴荣博[2](2019)在《双侧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缺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笔者科室共收治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42例42指,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1.5cm2,均采用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检测患者指腹外观、关节活动范围、出汗情况、两点分辨觉。结果 42例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40例,感染1例,坏死1例。术后6个月随访,42指中39指指腹形态自然饱满,外形满意,3指因皮瓣远端瘢痕愈合,外形欠佳;42指中40指指腹皮温无明显下降,1指因皮瓣坏死而明显减退,1指因感染而皮温明显增加;42例患指中39例(93%)功能恢复到正常范围;所有患指两点分辨觉均在8mm以内。结论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手术操作简单,外观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指末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刘江华,滕国栋[3](2015)在《拇指指端缺损修复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在急诊手外伤中,指端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类型,并常伴有骨、肌腱等深部组织的外露。拇指占手部功能的40%[1],而拇指指端又是拇指最精细的部位。故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应尽量保留拇指的长度,饱满的外形以及良好的感觉。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是若想从功能和外形两方面同时取得较好疗效,则需要非常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否则只能采取耗时耗力的换药治疗或选择令人遗憾的残端修整术。组织工程学方法可能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金光哲[4](2014)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血管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5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的起始处外径,走行距离及吻合支情况。1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氧化铅灌注,分别于灌注后2、4h行X线片摄影,观察指动脉背侧支走行、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取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6指。结果:其中以近节中远1/3处的皮支发出最为恒定,起始处外径约为0.2mm。临床设计游离皮瓣6例6块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2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美观,感觉恢复S3,对供区损伤小。结论:指动脉背侧支解剖恒定,供血可靠,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临床上可依具体情况选择来修复。
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5](2014)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及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患者39例,痛觉定位良好患者39例,触觉定位良好者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会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李宏辉,胡湘元,柏智,郭俊光[6](2014)在《带神经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3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5种不同穿支皮瓣急诊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感觉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6月根据对手部创伤评估、皮肤缺损大小、部位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采用5种不同穿支皮瓣急诊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35例的l临床资料。结果:13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22例经3-24个月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指、侧捏力近正常,手指末节指腹两点辨别觉4-9 mm,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度45°-85°结论:根据对手部皮肤缺损大小、部位及供区条件,5种手术方法均适合拇指皮肤缺损的修复。
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7](2014)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赵小伟,陈峰[8](2013)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应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方式对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修复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病情控制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修复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方式对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赵遵江[9](2013)在《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相关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手为人体重要功能部位,其中拇指占手功能的50%,尤其重要。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如何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既能保持其的长度,又不影响功能,最为重要的是提供有感觉的无痛的软组织覆盖,从而最大限度“生理性”保留了拇指功能。目的:通过研究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的相关解剖学基础,根据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部位、大小临床应用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比较各种皮瓣的优缺点,为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解剖8个手标本,测定手指固有动脉自近心端向远心端走行中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分布和外径的大小;各个皮支与指固有神经位置相对的关系。临床工作中以此为基础,根据拇指软组织部位、大小、组织量采用不同的皮瓣给予修复,比较不同皮瓣修复优缺点。然而,对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见皮瓣受切取大小限制,不能满意修复;特意设计与选用中环指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来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结果:1.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2.拇指掌侧小面积软组织缺损选用6种皮瓣均可修复创面,经综合比较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优点最多。3.选用带神经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时,外侧适当多保留一些软组织,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时,内侧和外侧都适当多保留一些软组织,这样相对更安全一些。拇指掌侧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宜选择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为佳。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选用带神经中环指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为理想选择。
费剑荣,杨科跃,孙涛,李学渊,陈宏,章伟文[10](2013)在《游离大鱼际穿支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3例指腹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构成的血管网为血管蒂重建供血,以正中神经掌皮支或桡神经浅支重建皮瓣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4.7 cm×3.0 cm~2.0 cm×2.0 cm。结果术后2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对症处理后存活;余11例皮瓣顺利存活。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4个月。仅1例皮瓣略显臃肿,经再次整形后臃肿消失;其余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构成的血管网为血管蒂的大鱼际皮瓣,其血管解剖表浅、皮肤穿支丰富、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指腹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二、改良指腹推进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远期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指腹推进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远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临床解剖学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1、改良第2足趾胫侧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
2、皮瓣的优缺点 |
3、皮瓣切取的注意事项 |
(四) 小结 |
三、临床应用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1、病例入选标准: |
2、一般资料 |
3、手术方法 |
4、术后处理 |
5、评定方法 |
6、统计学分析 |
(二) 结果 |
1、供区与受区移植组织成活情况 |
2、功能评定结果 |
(三) 典型病例 |
(四) 讨论 |
1、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选择 |
2、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 |
3、第2足趾供区的恢复 |
4、本术式的优、缺点 |
5、本术式的适应证 |
6、术中注意事项 |
7、关于术后康复 |
(五) 小结 |
四、总结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综述: 手指创面修复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八、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九、致谢 |
(2)双侧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缺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手术方法 |
3 术后处理 |
4 观察指标 |
结 果 |
讨 论 |
1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
2 双侧三角形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缺点 |
3 术中注意事项 |
(4)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前言 |
二 解剖学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 |
三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手术方法 |
3、 术后处理 |
四 结果 |
五 典型病例 |
六 讨论 |
1、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
2、 几种常用的修复指腹缺损的皮瓣优缺点 |
3、 游离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优缺点 |
4、 手术适应症选择 |
5、 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的设计要点 |
6、 切取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的注意事项 |
7、 关于术后康复 |
七 总结 |
八 结论 |
九 参考文献 |
十 综述:指腹缺损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十一 发表的论文 |
十二 致谢 |
(5)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皮瓣设计[3] |
1.3 手术方法[4、5] |
1.4 观察指标与随访项目[7] |
2 结果 |
2.1 两组皮瓣成活率、外观、运动功能情况 |
2.2 术后感觉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6)带神经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3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近期疗效 |
2.2 远期疗效 |
3 讨论 |
3.1 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 |
3.2 皮瓣适应证 |
3.3 各皮瓣特点 |
3.4 注意事项 |
(7)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皮瓣设计[3] |
1.3 手术方法[4-5] |
1.4 观察指标与随访项目[7] |
2 结果 |
2.1 皮瓣成活率、外观、运动功能情况 |
2.2 术后1年感觉恢复情况 |
3 讨论 |
(8)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
1.3 观察指标 |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病情控制效果 |
2.2 修复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指功能和外观恢复时间 |
2.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和对治疗效果满意度 |
3 讨论 |
(9)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相关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修复拇指掌侧缺损的指动脉岛状皮瓣相关解剖研究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拇指掌侧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部分: 双叶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改良指腹推进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远期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蒋国栋. 苏州大学, 2019(04)
- [2]双侧V-Y推进皮瓣联合人工指甲修复指端缺损疗效分析[J]. 何县委,吴荣博. 创伤外科杂志, 2019(04)
- [3]拇指指端缺损修复的治疗进展[J]. 刘江华,滕国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5(06)
- [4]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D]. 金光哲. 苏州大学, 2014(04)
- [5]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疗效分析[J]. 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西部医学, 2014(08)
- [6]带神经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35例临床分析[J]. 李宏辉,胡湘元,柏智,郭俊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04)
- [7]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J]. 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西南国防医药, 2014(06)
- [8]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J]. 赵小伟,陈峰. 中外医疗, 2013(30)
- [9]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相关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D]. 赵遵江.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10]游离大鱼际穿支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J]. 费剑荣,杨科跃,孙涛,李学渊,陈宏,章伟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