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入放疗的护理体会

股骨头坏死介入放疗的护理体会

一、放射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煜[1](2013)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48例临床护理》文中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是以股骨头血液供应障碍为其病理特点的疾病[1]。目前认为股骨头坏死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遗传因素和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该病自然进展快,后期常致股骨头塌陷和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患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

安林芝,吴若丹,安丽媛[2](2012)在《持续保留Cobra导管介入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4例临床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持续保留Cobra导管介入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4例患者实施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治疗技术,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溶栓剂,直接、连续注药入旋股外侧动脉,并给予介入治疗前和介入治疗后护理。结果: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技术对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血供,促进坏死骨的修复起积极作用。结论: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经细致周到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安林芝,扬红艳,刘艳[3](2011)在《放射介入持续置管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改善缺血性股骨头局部供血,重建坏死股骨头血运,使新骨重建。方法:利用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技术,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溶栓剂,直接、连续注药入旋股外侧动脉。结果: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技术对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血供,促进坏死骨的修复起积极作用。结论: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经细致周到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冷怀明[4](200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

王俊骁[5](2021)在《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向SPF小鼠注射脂多糖及强的松龙制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观察激素引起自噬对骨坏死的影响及应用骨痹通消方后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造模:1.本研究选择90只20-23g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78只,剩余12只为对照组。模型组给与脂多糖LPS进行腹腔注射,并按照体重换算1kg注射1mg,观察第二周为间隔周,在第三周再行注射的同时在小鼠臀部进行PND(泼尼松龙注射液)同时注射,用量为100mg/kg,随后的每3天注射一次,直至8周造模完成。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待造模结束后随机选取造模组的2只小鼠进行MRI(核磁共振)检测,观察小鼠股骨头坏死病变情况,并选取两组的24只小鼠血液经ELISA法检测BALP、PINP水平来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是否造模成功。2.将成功建立的60只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每组20只及12只小鼠的对照组。治疗组小鼠以骨痹通消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以通络生骨胶囊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共治疗8周。分别将每组实验动物造模后取材。光镜下计算各组空骨陷窝率,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及讨论:结果1.模型组小鼠磁共振显示左侧髋部高信号影,经ELISA法测量两组BALP、PINP含量,模型组均较正常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细胞免疫荧光标记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均增加。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空白对照组Beclin1 mRNA表达稳定,4次标本检查基本没有大的波动变化,其余组都以此组数值为基数。第2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标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mRNA升高至对照组的16.01倍(P<0.01),第4周是对照组的8倍,第6周是对照组的3倍,第8周为0.46倍。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均比模型组明显升高,第4周是对照组的6倍,第6周下降至0.28倍,第8周0.48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mTOR mRNA表达明显下降。激素使用后,迅速激活Beclin1开始诱导细胞自噬,但是随着病情进展,Beclin1 mRNA表达逐渐缓和。因为激素影响Beclin1 mRNA也高于对照组,但是由于骨痹通消方对自噬的抑制,影响Beclin1 mRNA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组。4.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明显升高(P<0.01),p-Akt组及p-mTOR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讨论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年轻人群众普遍发生,非常容易使人致残,超过70%的人会继发为骨性关节炎。而激素的使用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大主要因素。之所以临床上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层出不穷且没有一个很好的明确阻止疾病发生及发展的治疗方案,就是因为该病的致病原因没有明确的解释。本文即是通过相关实验,明确细胞自噬与骨坏死之间的关系,明确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扮演的角色。Jia等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与骨细胞凋亡、自噬有关联密切。2.此次实验,在观察相关指标时发现,注射激素的治疗组微管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 mRNA及Beclin1蛋白表达迅速上升,且第2、4周上升迅速,第6、8周上升速度有所减缓,说明激素能很快诱导细胞自噬发生。Akt mRNA、mTOR mRNA表达下降,激素能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反向调节引起细胞自噬。骨痹通消方介入后,能明显影响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Akt mRNA、mTOR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

王荣田,李泰贤,薛志鹏,刘道兵,何海军,陈卫衡[6](2021)在《中药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为该病治疗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住院治疗的8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41例),分别予以西药、中药动脉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灌注术中股骨头供血动脉计数,术后7 d、9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活动和术后90 d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灌注术后股骨头第1、第2、第3线血管计数均显着多于灌注前(P<0.001);灌注后7 d VAS评分均显着低于灌注前(P<0.001),髋关节活动度均显着高于灌注前(P<0.001),灌注后90 d VAS评分均显着低于灌注前(P<0.001),髋关节活动度(P<0.001)、Harris评分(P<0.001)均显着高于灌注前。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灌注术后第1、第2、第3线股骨头供血血管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后7、90 d VA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后90 d 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和西药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相当。中药动脉灌注治疗可快速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在短期内缓解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薛志鹏[7](2020)在《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已经在相关的共识和指南中得到推荐,尤其是早中期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却较混乱且标准不一,不同文献报道的疗效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缺乏较为一致的、系统的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导致了临床与科学研究可重复性不高,且疗效之间难以横向比较,降低了原始研究之间的数据利用,不利于中医药的循证发展及为证据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核心指标集理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临床实践中疗效评价结局指标选择的问题,它规范了特定疾病或特定病种必须测量的最小结局指标集合,既能有效的简化试验方案的设计,降低实施过程中的偏倚风险,又能增强临床研究的实用性。基于此,我们将核心指标集理念引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中,开展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的构建工作,形成临床可行性高的疗效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的临床验证,旨在规范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提高原始研究的数据利用和向证据决策转化时的质量。研究目的1基于核心指标集“最重要、标准化、共识性”的理念,建立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2通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对疗效评价方法中的临床评价指标进行验证;3通过横断面和回顾性研究,对疗效评价方法中的影像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方法1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首先,通过文献的系统评价,检索2015年—2017年中英文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提取原始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并进行规范化术语表达,按结局指标类别进行分类,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其次,设计德尔菲问卷调查,通过两轮德尔菲医师问卷和一轮患者问卷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筛选,集中,获得关键利益相关群体对于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局指标选择的意见与观点;最后,通过面对面的共识会议,确定最终构成核心指标集的结局指标及测量方法,形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2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评价指标验证通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因实际病情需要自愿采用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的2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评价指标的得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测量所需时间,对临床评价指标的效标效度、反应度进行验证。3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像评价指标验证影像评价指标的验证分为两部分:(1)一致性验证:通过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2019年12月纳入的231例(231髋)患者的X线,对其进行等距抽样,选择6名骨科医师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和同一观察者的复测一致性验证;(2)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回顾2018年—2019年已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且置换前进行保关节治疗至少2年的病例X线片进行动态观察,由一名高级职称医师对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及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的变化进行评分,观察其动态变化并探索置换前的X线片与人工关节置换的关系。结果1 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1.1 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本研究共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共11697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3828篇,通过阅读题目及摘要,剔除综述、病案报道、动物实验等不符合要求文献,对1207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最终纳入411篇文献符合要求的文献。对提取的149个结局指标按照症状体征评价,远期结局,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价,安全性事件,中医指标评价,满意度评价,理化指标评价,住院时间评价,手术相关评价10个类别进行分类,形成原始结局指标清单,并依据原始清单设计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德尔菲问卷。1.2 关键利益相关群体的德尔菲调查两轮临床医师问卷调查:第一轮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67份,回复率为91.8%。采用Likert评分9分制对每项结局进行评价,将重要性评分均值≥4分的结局指标反馈给专家,共27个,包括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关节置换率、Harris评分、影像稳定率(综合X线、CT、MRI)、股骨头生存时间、MRI坏死范围、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中医证候积分、跛行、行走能力、SF-36量表、ARCO分期改变、BMD、不良反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MRI骨髓水肿、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血浆粘度、有效率、成骨细胞计数、破骨细胞计数,且有20个结局指标的变异系数CV>15%,说明专家评分离散度较大;协调系数检验W=0.255(χ2=495.411,p<0.000),说明专家协调系数一般,对于结局指标的评分较不一致;第二轮调查开始前反馈第一轮结果,参照专家意见,调整问卷结构,继续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60份,回复率为82.2%。根据50%的专家认为该结局指标非常重要(7—9分)且重要性评分均值≥7分的原则,共8个结局指标作为潜在核心结局指标进入共识会议阶段,包括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关节置换率、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其中,变异系数CV均<15%,说明专家评分的离散度较小;且专家的协调系数W=0.504(χ2=237.995,p<0.000),一致性较好。患者问卷共调查103位,排名前10位的结局指标包括疼痛、关节活动、行走距离、跛行、影像学表现、上下楼梯、关节畸形、穿鞋袜、日常生活、扶拐。1.3共识会议确定疗效评价方法共识会议共两轮,第一轮投票共6个结局指标纳入核心指标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X线股骨头形态、X线股骨头坏死面积和X线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第二轮投票确定了测量标准和计分方式,形成了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评价指标和影像评价指标两部分,临床评价指标总分10分,包括VAS评分(0—10分,系数0.5),屈曲度数(0—10分,系数0.3)和行走距离(0—10分,系数0.2),分数越高,代表临床症状和体征越严重;影像评价指标总分10分,采用X线作为依据,包括股骨头形态(塌陷程度测量,0—3分,系数1),坏死面积(囊变范围测量,0—3分,系数1)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K-L分级测量,0—4分,系数1),分数越高,代表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越严重。2临床评价指标验证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2月的231例经过中医药多途径治疗的无需辅助工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单侧发病148例,双侧发病且一侧稳定无症状83例,男151例,女80例,平均病程31.87±41.51月,年龄45.24±13.64岁。2.1效度检验通过与Harris评分的对比,治疗前后临床评价指标的屈曲分数与Harris评分的关节活动度分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44、-0.768,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临床评价指标中的行走分数与Harris评分的关节功能分数,治疗前后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5、-0.753,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临床评价指标总分与Harris评分治疗前后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0.782、-0.767,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768,说明治疗前后总分与Harris评分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与VAS评分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2反应度检验通过对临床评价指标中行走距离分数、VAS评分、屈曲度数和总分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行走距离评分降低,行走距离增加(p<0.000);VAS评分降低,疼痛减轻(p<0.000);屈曲度数评分降低,屈曲度数增加,活动范围增大(p<0.000);总分降低,整体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00)。Harris评分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与总分治疗后分数均明显提高(p<0.000),说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两评分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计算VAS评分、屈曲度数和临床指标总分进行治疗前后变化值,效应量和标准化反应均数的计算,得出其效应量分别为2.43,0.86,1.96,标准化反应均数分别为2.01,0.91,2.12,不论是分项还是临床指标总分间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3影像评价指标验证3.1一致性验证对2018年9月—2019年12月纳入的231例单髋的X线片中抽样获得的47张进行独立性评价。统计不同医师间对于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864、0.714和0.727,表明不同医师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6位医师经过2周后再次对同一批编号的X线片进行影像指标独立性评价。统计同一医师对于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3个指标重复测量的加权kappa值,均在0.7以上水平,同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2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回顾2018年—2019年在我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且置换前曾接受保髋治疗至少2年的20髋的X线片进行动态评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股骨头形态的塌陷程度越严重(p<0.000);股骨头坏死的囊变范围缩小(p<0.000),骨关节炎严重程度逐渐增加(p<0.000)。置换前最后一次影像评价总分平均值为5.95±0.887分,股骨头形态平均值2.85±0.366分,坏死面积平均值0.15±0.366分,骨关节炎发生程度平均值2.95±0.759分,即说明一般影像塌陷超过4mm,囊变区域几乎修复,骨关节炎发生在3级及以上程度,建议从影像学考虑人工关节置换。结论1 本研究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医师和患者关键利益相关群体的德尔菲调查和最终的面对面共识会议,建立了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分为临床评价指标和影像评价指标,临床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屈曲度数和行走距离;影像评价指标采用髋关节X线片,包括股骨头形态、坏死面积和骨关节炎发生程度。2经过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证明了临床评价指标各分项与总分间具有良好的效度和反应度,且操作时间短,结局指标选择及权重系数设置合理,建议作为中间指标,用于近期或较短测量时点的疗效评价。3经过不同观察者间和同一观察者的重复测量,影像评价指标各项内容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证明其用于评价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准确可靠。且从影像学角度为人工关节置换的选择提供了客观依据。因此,建议作为次要终点结局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或较长观察周期内的疗效评价。

王红兰[8](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刘善美[9](2018)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对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同时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1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愈16例(13.8%),显效80例(69.0%),有效16例(13.8%),无效4例(3.4%),总有效率为96.6%。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前后采取心理疏导、合理膳食、肢体的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薛晓[10](2018)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介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时间范围内的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选择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60例(73髋)并且均获得随访,其中包括18髋(0期),27髋(Ⅰ期),28髋(Ⅱ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方法为介入治疗+功能锻炼,治疗组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介入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血管造影监视仪器的引导之下选用血管穿刺技术,选择的具体药物为:罂粟碱、川芎嗪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尿激酶,将上述药物引入股动脉及其微小动脉。在手术之后的第二天,对照组与治疗组都采用静脉点滴药物,为时间五天,同时开始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锻炼,并且要严格防止长距离走路和背负重物。功能锻炼的方法、次数及强度均相同。治疗组的方法是在对照组单纯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每日服用1剂,早晚分服,连用12周。从做完手术之后的第一天以及12周后,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的髋关节的疼痛情况、髋部功能恢复进展情况、影像学有无改变及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有无具体变化。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后所得出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经过统计学专业分析后得知,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性别与年龄以及Ficat分期等方面,都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2、髋部疼痛的主观评分:经过介入治疗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经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的12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介入治疗之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12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在股骨头颈区造影剂的染色范围变化:介入治疗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股骨头颈区染色范围变化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的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12周,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影像学Ficat分期变化:两组患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6、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介入治疗后的第一天,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经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后,显示无明显差异即P>0.05,治疗后12周有显者差异,即P<0.05。7、临床疗效比较:经过90天的随访时长后,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等,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病人,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在减轻疼痛方面和髋部功能的改善以及股骨头颈区供血改善比单纯介入治疗效果更为显着。

二、放射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射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48例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介入治疗方法
    1.3 结果
2 护理
    2.1 术前评估及指导
        2.1.1 术前评估
        2.1.2 术前指导
    2.2 患者准备
    2.3 药物准备
    2.4 术后护理
        2.4.1 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局部穿刺处及皮肤的观察
        2.4.2 合理化饮食, 保证舒适的护理
    2.5 并发症的护理
        2.5.1 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形成
        2.5.2 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
    2.6 功能锻炼
    2.7 出院指导
3 讨论

(5)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SANFH的研究
        1.1 病因病机
        1.2 SANFH的病理改变及分期、各期特点
    2.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传统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3.1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
        3.2 股骨头坏死的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小鼠模型构建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设计
        1.2 时间和地点
        1.3 材料
    2 实验仪器及耗材
        2.1 造模药物及试剂
        2.2 治疗药物
        2.3 实验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造模
        3.2 RT-qPCR
    4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自噬的关系研究
第四部分 骨痹通消方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论研究
第五部分 实验结论
    1.总结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建立及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的相关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中药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分组
    1.2 诊断分期和纳入排除标准
    1.3 动脉灌注器材和药物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评价和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动脉灌注治疗总体疗效
    2.2 髋关节疼痛症状、活动和功能变化
    2.3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7)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核心指标集的研究概况、方法学及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股骨头坏死流行病学、诊治与疗效评价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结局指标清单
        1.2 德尔菲法实施
        1.3 共识会议过程
        1.4 形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
    2 结果
        2.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结局指标清单
        2.2 德尔菲调查问卷结果
        2.3 共识会议
        2.4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
    3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核心指标集构建的必要性
        3.2 基于核心指标集理念的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质量与价值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评价指标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标准
        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试验类型设计
        1.8 样本量计算
        1.9 治疗方案
        1.10 观察时间节点
        1.11 观察指标及采集方法
        1.12 统计分析
        1.13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效度检验
        2.3 反应度检验
        2.4 录入时间
    3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意义
        3.2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效度分析
        3.3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评价指标的反应度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影像评价指标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致性评价
        2.2 影像评价指标动态观察
    3 讨论
        3.1 影像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分析
        3.2 影像评价指标的动态观察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件

(8)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1.3.2 治疗前护理
        1.3.3 治疗后护理
        1.3.4 康复护理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10)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放射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48例临床护理[J]. 孔令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05)
  • [2]持续保留Cobra导管介入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4例临床护理[J]. 安林芝,吴若丹,安丽媛. 齐鲁护理杂志, 2012(35)
  • [3]放射介入持续置管治疗成年人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的护理[A]. 安林芝,扬红艳,刘艳. 2011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4]《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 [5]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骨痹通消方调控细胞自噬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D]. 王俊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药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近期疗效观察[J]. 王荣田,李泰贤,薛志鹏,刘道兵,何海军,陈卫衡.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02)
  • [7]基于核心指标集的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验证[D]. 薛志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12)
  • [8]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介入治疗的护理[J]. 刘善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4)
  • [10]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介入治疗成人ANFH筋脉瘀滞型的临床研究[D]. 薛晓.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股骨头坏死介入放疗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