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川[1](2021)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兰州大学媒介形象呈现与问题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在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社会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高考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高校媒介形象对提升高校知名度和美誉度至关重要。笔者在兰州大学工作,分析研究在新媒体的环境背景下,兰州大学在媒介上的形象是什么样的,以及在新媒体中有哪些短板,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兰州大学的媒介形象为切入点,选取“今日头条”中关于兰州大学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今日头条”中塑造的兰州大学形象,并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兰州大学媒介形象的建议。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围绕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方法等进行梳理,并主要介绍高校形象的概念,以及新媒体对高校形象的影响;第一章从报道时间数量、报道来源、报道类别和报道立场等方面对选取的“今日头条”样本进行整理分析;第二章主要是以第一章的样本为基础,归纳总结出兰州大学在“今日头条”中呈现的媒介形象,既有正面形象,也有负面形象;最后一章研究了“今日头条”中兰州大学媒介形象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为兰州大学媒介形象提升提供改进建议。
杨武胜[2](2020)在《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在管理视角下的国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德育管理已进入改革教育新阶段,民办高职教育中的德育管理未能跟上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快速轨道上来,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管理,提高地方人才就业竞争力,在公共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当前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具有艰巨任务。本文以贵州6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从学生来源特点、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民办高职举办者(董事长)的重视度与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德育管理调查分析,在管理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管理机制体系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拟本文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归纳,一是对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理论和综合素质的管理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从部分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模式及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德育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二是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据采集分析相结合,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进行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学生现状及管理,选取了高职院校涵盖、文、理、工、医类型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德育管理内容和实践进行探讨。三是通过德育管理效果进行访谈,在人文关怀,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查原因分析,并对德育管理和学生管理进行梳理,对当前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提供有效途径。四是对德育管理调查对策研究,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调查研究方案和德育管理调查过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学生、辅导员、公共基础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为访谈对象。对各学校的德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符合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研究方法。最后对整过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具有一些借鉴和指导意义。
陶湘绮[3](2020)在《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惰性",即是历经过传统高中应试教育"磨练"后在大学生活中长期放松和享乐所养成的惰性。这对高校的学习氛围造成了一定影响。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随之提升;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和贯彻落实是有效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人才的有效举措,同样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单凭有限课堂的教育很难达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需要有效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素质拓展训练等层面,逐步落实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切实促进学生素质的养成。
黄珊[4](2020)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A学校“水文化”为例》文中提出每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风气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学校品位。本文在原有学者对校园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南昌市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开调查研究,旨在发现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具体建议,为其他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提供相关借鉴。本文对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围绕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归纳出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缘起、依据以及建设内容,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质文化建设滞后、文化特色不突出;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认知发展不均衡;行为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活动参与不足、学生知行割裂分离、家长参与程度不够;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评价制度有待健全、课程制度有待优化等等。笔者将以上问题归因为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不足、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交流欠缺、教师自身对水文化建设的制约、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制约等等。最后,笔者分别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优化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主要措施有: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保障教育财政支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学校自身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则主要围绕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展开。
冯生梅[5](2020)在《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园文化按照简单分类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1]。艺术学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一般学校相比又有其特殊性,下面拟以深圳艺术学校为例,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对艺术学校学生加强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艺术教育本来是小众教育、精英教育。但自高校扩招以来,艺术院校招生数额也增加迅速,报考人数猛增,社会上兴起了"艺术热"。在艺术教育广受追捧的热闹局面下,一种重要的现象不容忽视,
邵超强[6](2020)在《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但能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素质也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素质的培养愈发受人关注,这也为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因此,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做了阐述,旨在为广大高校辅导教师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李晓岚[7](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邮电学校为例》文中提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出台,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但是在发展中如何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了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的难题。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最重要的场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都需要通过班级来完成。在班级中,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的氛围,好的班级舆论导向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素质,就需要完善班级的建设,特别是班级文化的建设。本文以自己所在的云南省邮电学校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其次,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再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此外,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和在职经历,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够完善,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式比较单一,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不够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完全的体现。所以,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其提供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的班主任应该深入研究该如何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要善用各方的力量,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只有掌握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式,才能建立更优秀的班级文化,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培育优秀的职教人才。本文在研究中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以及经验总结等,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一些改进策略。希望以此能给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陈玲[8](2020)在《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研究 ——来自A高校的经验证据》文中认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程度的重要判断依据。高等教育财政是21世纪以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以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关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果将有效增强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高校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因此,研究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具有现实意义。与过去的宏观研究不同,本文选取一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其第二课堂数据积累时间长、数据类型丰富、个体覆盖完全,从校本微观视角着眼,将不易区分及观测的财政投入以学生第二课堂参与情况替代,以普通授课类、申报-审批类、时长转换类三种学分获取模式为自然划分,选取相应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具体效果,给出改善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着眼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断点回归法、双重差分法等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财政投入作用到第二课堂讲授及活动类课程后,学生参与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的平台课程,诸如思想引导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国际培养平台课程,对其第一课堂学习、知识应用、能力成果的取得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校园文化平台的修习有利于学生结识朋辈、锻炼社会化能力,但由于财政投入分散、课程众多,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一定程度的挤出;社团活动平台的修习与学生综合测评和继续深造正相关;就业创业平台因社会资源介入,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学生奖学金获得的等级呈负相关关系。第二,财政投入作用到第二课堂申报-审批类科研立项课程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未对学生科研相关学业成就产生预期的正向效果。相反,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显示,学生获得了科研资助、参与了科研立项并未提高其科研产出,还反而降低了他们读研和出国深造意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一现象主要是由科研经费向学生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向指导教师投入不足、科研相关辅助资源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第三,财政投入作用到学生志愿服务类课程后,对学生第一课堂成绩和就业质量有正向影响。具体来说,财政投入支持的激励政策使受到影响的学生平均比未受到影响的学生志愿服务时长增加70.613小时,学年平均积点增加0.033,就业质量提升0.343。另外,本文发现志愿服务对学生团队能力培养有正面作用,对个人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供给不足;在学生小我责任感、大我责任感以及综合责任感的培养上,如果以每增加1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为衡量单位,综合责任感、小我责任感和大我责任感的评分以5分制为计,将分别增加0.3、0.3和0.2,显示出志愿服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价值。最后,本文以研究发现为依据,提出三项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一是突出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财政投入效果评估价值取向,梳理好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的目标体系,巩固和创设更多优质项目,科学设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默认设置”;二是构建范围延展的财政投入效果评估标准,建立稳态前提下的核心标准、轮动前提下的支撑标准、开放前提下的环境标准;三是形成助力学生成长的财政投入效果综合评估体系,施行科学评估体系,设置评奖评优激励,增强舆论宣传引导。
李雪[9](2020)在《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代怎样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要求,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高职校园文化,成为了目前高职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现状问题具体调查分析、对策提出与措施实施、典型案例成果等方面进行阐释研究。目的在于对国内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对中国校园文化实践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对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方式、功能、对策等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对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实施有所裨益。第一部分论述了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西方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国内相比,以人才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更强调人文和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校园文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专业改革、学科建设与教材改革为基础,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职校园文化研究起步较晚,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等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新趋向。第二部分阐释了我国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强调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适应新要求,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根据其特征要求,发挥其导向、辐射、凝聚等重要功能。特别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自我定位,与促进就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相适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入手,注重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第三部分结合对宣化科技职业院校师生领导进行的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探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为重视,但认识不够明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精神文化相对欠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个性逐渐凸显,但辨识度尚需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行为文化有待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定位不够清晰,建设思路不够全面开阔,时代感不强,办学理念落后等。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高职发展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二是树立“大学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三是引入企业文化,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四是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提高校园文化质量。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是:加强机制建设,巩固制度和组织机构之根基;强化物质文化建设,保障硬件设施到位;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引领,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创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第四部分,通过对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实施及取得的部分成果分析,论证本文提出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的可行性。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包括:明确“文化育人,文化强校”文化建设方向,强化文化建设导向功能;结合专业与地域优势,发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文化融入力度。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有:“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育人工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与专业文化品牌建设双提升;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发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日渐凸显等三个方面。
叶长红[10](2019)在《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文中认为高校担负文化建设和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的责任,注重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培育是提高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归属上讲,大学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范畴,其文化建设与高校的职能息息相关,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其目的是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灵活化、终身化为特质,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群体,提高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高等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关注,从学生个体——人,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点”现实的人“入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施文化育人,以文化整体观贯穿教育过程,以文化的有机整体,实现“文而化之,以文化人”,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兼顾文化自觉。在文化育人的内容上,注重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注重文化自觉,在育人过程中,实现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与培育作用,重点是以化成天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是以人学理论为指导,界定清楚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外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视角,分析文化育人在高校的实施中对人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学界对于人学理论的讨论与新进展,并关注其他育人理论,主要以人学理论为理论支撑展望文化育人的发展前景,更好地研究关注文化对于人的积极内化作用,培育出更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较高的人才,并将积极关注学界关于人的理论的新进展,为文化育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推进高校文化育人。首先,以人学理论为视角,在本文中将文化育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清楚,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和发展论四个方面阐述文化育人对现实的人的影响。以人学理论透视高校文化育人,其目标是通过文化价值观的整体贯穿,文化对人的影响,实现文化的内化作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讲,文化育人的目标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所追求的目标是契合的,体现了高校文化育人对“人”的关注的理论诉求。人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一部分,人既可以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对象,在高校文化育人中,人的存在、人的本质是文化育人实施的对象与基础,而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发展的展开是文化育人所应有的目的。其次,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和发展论出发,分别探讨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人的存在论之人的实践性存在、主体性存在和能动性存在是高校文化育人的起点。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是高校文化育人的立足点,紧紧抓住人的本质的特点必不可少。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观建设中必须厘清人的价值论之人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以及价值的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也要求准确把握价值的属性和特点。人的发展论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归宿,也是文化育人的人学诉求。本文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价值论以及发展论四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了当前文化育人在这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建议,丰富了文化育人的理论和实践建设。最后,从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理论建构,人学制度建构和人学实践建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育人的人学建构。人学理论建构包括人学理念、人学目标和人学内容的建构,人学制度建构要以人为本,建立文化育人的行政组织制度、教育教学制度和机制,人学的实践建构主要从文化育人的课堂建设入手,从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入手,关注当前的网络课堂建设,形成文化育人的课堂合力,以文化育人的理论、路径和课堂建设三方面的合力,共同推进文化育人的发展。本研究的难点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研究高校文化育人,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有很多的欠缺,在二者的理论分析以及方法论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也是本研究后续会注意的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文化育人将面临新的态势,因此,将更加注重研究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二、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背景下的兰州大学媒介形象呈现与问题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校媒介形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热点 |
1.1.2 兰州大学媒介形象研究的现实要求 |
1.1.3 今日头条作为研究对象的选择理由 |
1.2 形象与高校形象 |
1.2.1 形象的内涵 |
1.2.2 高校形象的内涵 |
1.2.3 媒介形象的内涵 |
1.2.4 高校媒介形象的构成要素 |
1.2.5 新媒体对高校形象的影响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高校形象 |
1.3.2 兰州大学媒介形象研究现状 |
1.3.3 “今日头条”相关研究 |
1.3.4 “今日头条”中媒介形象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1.6 理论支撑 |
1.6.1 议程设置理论 |
1.6.2 框架理论 |
第一章 “今日头条”对兰州大学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
1.1 样本选取 |
1.2 报道时间与数量 |
1.3 报道来源 |
1.4 报道类别 |
1.5 报道立场 |
第二章 “今日头条”报道中兰州大学媒介形象的呈现分析 |
2.1 “深厚独特的文化气质底蕴”的媒介形象 |
2.1.1 “坚守西部、奋斗为国”的精神文化媒介形象 |
2.1.2 “美丽和谐、条件齐备”的生态文化媒介形象 |
2.1.3 “规范透明、民主进取”的制度文化媒介形象 |
2.1.4 “多元开放、勤恳求实”的行为文化媒介形象 |
2.2 “一流特色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媒介形象 |
2.2.1 “求贤若渴、力量一流”的人才队伍建设媒介形象 |
2.2.2 “科研突出、情怀浓郁”的教师职业能力媒介形象 |
2.2.3 “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发展媒介形象 |
2.3 “勤奋优良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媒介形象 |
2.3.1 “学风优良、全面发展”的学生素质媒介形象 |
2.3.2 “心系母校、积极进取”的校友情怀媒介形象 |
2.4 “今日头条”报道中兰州大学呈现的负面媒介形象 |
2.4.1 “实力下滑、发展缓慢”的媒介形象 |
2.4.2 “低调孤独、委屈失落”的媒介形象 |
2.4.3 “呈现舆论热点的师生”的媒介形象 |
2.5 小结 |
第三章 “今日头条”中兰州大学媒介形象报道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
3.1 “今日头条”中兰州大学媒介形象报道存在的问题 |
3.1.1 报道标题的标签化、刻板化现象严重 |
3.1.2 报道内容的真相滞后、深度不够 |
3.1.3 报道的来源比重、议题失衡 |
3.2 新媒体对兰州大学媒介形象建构的问题成因 |
3.2.1 新媒体属性因素 |
3.2.2 社会观念因素 |
3.2.3 兰州大学自身因素 |
3.3 兰州大学媒介形象提升建议 |
3.3.1 找准特色定位,科学构建学校的媒介形象 |
3.3.2 加强内部建设,完善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 |
3.3.3 重视网络交流,营造和谐平等的网络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的德育管理研究现状 |
二、国内德育管理现状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德育管理要素 |
二、德育管理特征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国内德育管理 |
二、国外德育管理 |
第三章 实践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德育管理总体情况及访谈设计 |
一、贵州职业院校的发展情况 |
二、贵州民办职业院校管理特征 |
三、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数据分析 |
二、访谈调研过程设计 |
第三节 德育管理调查方法 |
一、管理调查对象 |
二、实践调查的设计 |
三、实践调查程序 |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有效样本学生情况分析 |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 |
三、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第五节 学生德育管理统计分析 |
一、关于学院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德育管理统计分析 |
二、关于学院党团建设发展和管理统计分析 |
三、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统计分析 |
四、教师与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成效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
第一节 结论 |
一、德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二、教师队伍管理不规范 |
三、德育管理及师生关系有待加强 |
第二节 对策 |
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提高德育管理价值观念 |
二、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探索学校德育管理与实践渠道 |
三、加强德育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的大学生素质概况 |
2 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方法 |
3 大学生优秀素质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
4 高校学生素质养成的注意事项 |
(4)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A学校“水文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国家对校园文化的重视 |
1.1.2 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意义 |
1.1.3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 |
1.1.4 笔者对校园文化的兴趣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校园文化相关研究 |
1.3.2 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研究 |
1.3.3 水文化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假设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校园文化 |
2.1.2 校园文化建设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沙因“组织文化理论” |
2.2.2 第斯多惠“全人教育”思想 |
2.2.3 哈肯“协同理论” |
第3章 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设计 |
3.1 调研整体设计 |
3.2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 调查的实施 |
3.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2 教师访谈的实施 |
第4章 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4.1 学校概况 |
4.2 水文化建设的缘起 |
4.3 水文化提出的依据 |
4.3.1 学校的地域特点 |
4.3.2 学校的历史传统 |
4.3.3 学校的已有优势 |
4.4 水文化建设的内容 |
4.4.1 润物无声的物质文化 |
4.4.2 润泽生命的精神文化 |
4.4.3 细水长流的行为文化 |
4.4.4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
第5章 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1 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1.1 物质文化建设滞后 |
5.1.2 文化特色不够突出 |
5.2 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2.1 教师对水文化认识不够深刻 |
5.2.2 学生认知发展不够均衡 |
5.3 行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3.1 校园活动参与不足 |
5.3.2 学生知行割裂分离 |
5.3.3 家长参与程度不够 |
5.4 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4.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5.4.2 评价制度有待健全 |
5.4.3 课程制度有待优化 |
第6章 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6.1 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不足 |
6.2 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交流欠缺 |
6.3 教师对水文化建设的影响 |
6.4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7章 A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
7.1 教育主管部门支持,营造积极环境 |
7.1.1 制定实施相关政策 |
7.1.2 保障教育财政支持 |
7.1.3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
7.2 学校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内涵发展 |
7.2.1 以物质文化巩固特色 |
7.2.2 以精神文化引领方向 |
7.2.3 以行为文化彰显品位 |
7.2.4 以制度文化保障落实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水文化建设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水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C 水文化建设访谈提纲 |
附录D 水文化建设实拍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园文化概述及其建设的意义 |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
(一)加强校史教育 |
(二)建设宿舍文化 |
(三)创新文化活动 |
三、结束语 |
(7)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邮电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1.政策背景 |
2.实践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和必要性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文化 |
2.班级 |
3.班级文化 |
4.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 |
(二)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1.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班级管理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需要 |
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适应企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以云南省邮电学校为例 |
(一) 研究对象选择 |
1.研究对象概况 |
2.研究对象选择 |
(二)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调查结果分析 |
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情况 |
2.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情况 |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情况 |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情况 |
5.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式和主体 |
6.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工作情况 |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 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存在问题及成因 |
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 |
2.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 |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 |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 |
(二) 班级文化建设方式存在问题及成因 |
1.班级文化建设方式存在问题 |
2.问题的成因 |
(三) 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存在问题及成因 |
1.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存在问题 |
2.问题的成因 |
四、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
(一) 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的改进策略 |
1.建立健全班级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和政策 |
2.让墙壁成为教育阵地,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硬文化 |
3.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
4.搭建多样的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二) 班级文化建设主体改进策略 |
1.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 |
2.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
3.要善用第三方的力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研究 ——来自A高校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高等教育财政的重要性地位日益突出 |
1.1.2 第二课堂财政是高等教育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
1.1.3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研究相对滞后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高校第二课堂的由来、发展与界定 |
2.1.1 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缘起 |
2.1.2 高校第二课堂主体结构 |
2.2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概述 |
2.2.1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构成要素 |
2.2.2 典型项目投入概述 |
2.2.3 部分高校投入概述 |
2.2.4 样本高校投入情况 |
2.3 文献综述 |
2.3.1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研究总体现状 |
2.3.2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经费来源及拨款相关研究 |
2.3.3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评估指标相关研究 |
2.3.4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评估方法应用相关研究 |
2.3.5 文献综述小结 |
2.4 理论基础 |
2.4.1 绩效预算管理理论 |
2.4.2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4.3 学生发展与学生参与理论 |
第3章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分析框架 |
3.1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果评估的基本指标 |
3.2 样本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微观执行结构 |
3.2.1 直接委托的财政投入 |
3.2.2 间接委托的财政投入 |
3.2.3 直接委托和间接委托的基本特点 |
3.3 学生第二课堂参与度: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根本体现 |
3.3.1 项目实施过程:一个逻辑模型 |
3.3.2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作用机理:一个修正模型 |
3.3.3 第二课堂学生参与:反映财政投入效果的根本路径 |
3.4 分析框架构建 |
3.4.1 基本分析框架 |
3.4.2 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及应用价值 |
第4章 投入效果(一):基于学习联动的替代数据评估 |
4.1 研究数据 |
4.1.1 样本选取 |
4.1.2 自变量选择 |
4.1.3 因变量选择 |
4.2 分析方法 |
4.3 实证结果 |
4.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4.3.2 第一、第二课堂学习联动分析 |
4.3.3 第二课堂学习与知识应用 |
4.3.4 第二课堂学习与能力成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入效果(二):基于科研资助的替代数据评估 |
5.1 研究数据 |
5.1.1 样本选取 |
5.1.2 自变量选择 |
5.1.3 因变量选择 |
5.2 分析方法 |
5.3 实证结果 |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5.3.2 模糊断点回归假设条件检验 |
5.3.3 结果变量与参考变量的关系 |
5.3.4 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结果分析 |
5.4 补充讨论 |
5.4.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5.4.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投入效果(三):基于志愿服务激励的替代数据评估 |
6.1 研究数据 |
6.1.1 样本选取 |
6.1.2 自变量选择 |
6.1.3 因变量选择 |
6.2 分析方法 |
6.3 实证结果 |
6.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6.3.2 A学院改革政策对志愿服务总时长的影响 |
6.3.3 A学院改革政策对学生学年平均积点的影响 |
6.3.4 A学院改革政策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
6.4 对志愿服务投入效果的延伸讨论 |
6.4.1 描述性数据统计 |
6.4.2 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供需分析 |
6.4.3 学生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长对责任感自评分的回归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 |
7.1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总体讨论 |
7.1.1 历史演变和学校特色构成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特殊背景 |
7.1.2 “黑箱式”投入阻碍“最后一公里”资源有效配置 |
7.1.3 科学评估手段缺失影响投入效果的有效发挥 |
7.2 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基本原则 |
7.2.1 科学的“默认设置”原则 |
7.2.2 精准的“投入优化”原则 |
7.2.3 系统的“刚柔相济”原则 |
7.3 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 |
7.3.1 突出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财政投入价值取向 |
7.3.2 构建范围延展的财政投入效果评估标准 |
7.3.3 形成助力学生成长的财政投入综合评估体系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8.2 本文研究展望 |
附录 A 高校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 B 样本高校本科生科研立项回访问卷 |
附录 C 样本高校本科生科研立项问卷数据报告 |
附录 D 样本高校志愿服务调查问卷 |
附录 E 样本高校志愿服务调查问卷数据报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新时代 |
(二)高等职业院校 |
(三)校园文化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视角和思路 |
第一章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 |
(一)职业性 |
(二)先导性 |
(三)创新性 |
三、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 |
(一)导向功能 |
(二)凝聚功能 |
(三)辐射功能 |
(四)激发功能 |
第二章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较为重视,但认识不够明确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精神文化相对欠缺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个性逐渐凸显,但辨识度尚需提升 |
(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日趋完善,行为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归因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定位不够清晰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不够全面开阔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代感不强,办学理念滞后 |
第三章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
(一)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
(二)树立“大学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
(三)引入企业文化,完善高职校园文化 |
(四)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提高校园文化质量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机制建设,巩固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之根基 |
(二)强化物质文化建设,以硬件做保障 |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 |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精神引领作用 |
(五)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
第四章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
一、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
(一)明确建设方向,强化导向功能 |
(二)结合专业与地域文化优势,发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 |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文化融入力度 |
二、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
(一)“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育人工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和专业建设双提升 |
(二)在传承中创新,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发展 |
(三)校企合作共建,凸显了校园文化职业性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10)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2 高校文化育人的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 |
2.3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视角选择 |
2.4 高校文化育人的经验与教训 |
3 高校文化育人的存在论透视 |
3.1 人的存在论:高校文化育人的起点 |
3.2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的存在特质认识不足 |
3.3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的存在特质认识不足的成因 |
3.4 以重视人的存在的特质促进文化育人 |
4 高校文化育人的本质论透视 |
4.1 人的本质论:高校文化育人的立足点 |
4.2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本质把握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本质把握方面问题的成因 |
4.4 以全面把握人的本质促进文化育人 |
5 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论透视 |
5.1 人的价值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点 |
5.2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价值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
5.3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价值引导方面问题的成因 |
5.4 注重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与教育 |
6 高校文化育人的发展论透视 |
6.1 人的发展论:高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归宿 |
6.2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
6.3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发展方面问题的成因 |
6.4 高校文化育人在人的发展方面问题的解决建议 |
7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建构 |
7.1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理论建构 |
7.2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制度建构 |
7.3 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实践建构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情况 |
四、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背景下的兰州大学媒介形象呈现与问题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李川. 兰州大学, 2021(02)
- [2]贵州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管理调查研究[D]. 杨武胜.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 陶湘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9)
- [4]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以南昌市A学校“水文化”为例[D]. 黄珊.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A]. 冯生梅.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 [6]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J]. 邵超强.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6)
- [7]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省邮电学校为例[D]. 李晓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研究 ——来自A高校的经验证据[D]. 陈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9]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 李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校文化育人的人学透视[D]. 叶长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