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玉贞[1](2020)在《2008-2017年同心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该县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7年同心县法定传染病数据来源于同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同心县公安局,行政区划电子地图来源于同心县政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该县法定传染病流行概况及5种主要传染病的时间、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特征。(2)采用Moran’s I、LiSA值分析主要传染病的全局自相关性和局部区域发病率的分布模式。(3)采用回顾性离散型Poisson时空扫描统计量探测主要传染病聚集区域、范围和聚集时间,并对聚集区域的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08-2017年间,同心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0015例,年均发病率为259.59/10万。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14种5701例,年均发病率为147.77/10万;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7种4314例,年均发病率为111.82/10万。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布鲁氏菌病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是影响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2008-2017年间,该县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1792例,年均发病率为47.02/10万。无明显季节性特征。患者中男性占比50.08%,男女性别比为1.15:1。15-34岁年龄段人群发病最多(48.28%)。农民患者最多(84.04%)。10年间,兴隆乡(80.37/10万)、河西镇(66.30/10万)和丁塘镇(63.20/10万)年均发病率位居全县前三。2011年、2014-2016年发病率存在正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在0.4612-0.5884之间,P<0.05)。High-High分布模式主要位于该县西部,涉及兴隆乡、丁塘镇、河西镇、豫海镇和石狮管委会。Low-Low分布模式主要集中在东部的下马关镇和中部的预旺镇。时空扫描探测到3个聚类区域,一级聚集区(LLR=159.236761,RR=3.73)以河西镇为中心,半径为13.85Km,聚集时间为2015-2016年,涉及乡镇包括丁塘镇,部分地区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吻合。(2)肺结核: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1479例,年均发病率38.37/10万,12月至次年2月发病较多。男性年均发病率(42.84/10万)明显高于女性(33.74/10万),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人群以60-79岁年龄段最多。农民群体发病最多,占比86.69%。10年间,田老庄无病例报告,窑山管委会(150.70/10万)年均报告率最高。2012-2016年该县肺结核发病率存在负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的绝对值在0.4251-0.7251之间,P<0.05),呈分散性分布。High-Low分布模式区域主要位于窑山管委会。Low-High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田老庄乡、河西镇和韦州镇。时空扫描探测到2个聚类区域,其中一级聚集区位于窑山管委会(LLR=19.3652811,RR=2.87),聚集时间为2012-2016年,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基本吻合。(3)流行性腮腺炎: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1486例,年均发病率为37.92/10万。5-7月高发。报告病例中男性占比63.32%,男女性别比为1.70:1,男性年均发病率(47.15/10万)明显高于女性(28.34/10万);0-14岁年龄段高发,占比94.95%;学生和散居儿童群体患者居多,累计占比88.10%。10年间,豫海镇(190.00/10万)、兴隆乡(81.10/10万)和马高庄乡(70.84/10万)年均发病率位于前三位,下马关镇最低(9.82/10万)。2017年该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存在正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0.3444,P<0.05),在全县范围内呈聚集性分布。其余年度空间相关不明显,呈随机分布。High-High分布模式区域主要位于兴隆乡、丁塘镇和河西镇。Low-Low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下马关镇和窑山管委会。时空扫描探测到4个聚类区域,一级聚集区(LLR=159.236761,RR=3.73)以兴隆乡为中心,半径为13.85Km,聚集时间为2015-2016年,涉及乡镇包括豫海镇,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吻合。(4)其他感染性腹泻: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1059例,年均发病率为27.50/10万。6-9月发病最多;男性患者占比60.84%,性别比为1.55:1,男性年均发病率(32.76/10万)明显高于女性(22.03/10万);0-4岁年龄段高发,占比52.12%;学生和散居儿童群体患者居多,累计占比88.49%。10年间,河西镇(48.31/10万)、王团镇(42.17/10万)、窑山管委会(41.96/10万)和兴隆乡(38.14/10万)年均发病率较高,韦州镇最低(1.18/10万)。2008-2017年发病率全局空间相关不明显,为随机分布。High-High-聚集区主要位于该县西部丁塘镇、石狮管委会和豫海镇。Low-Low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下马关镇。时空扫描探测到4个聚类区,涉及该县一半以上乡镇,且聚集时间不一致,与空间自相关结果一致。(5)布鲁氏菌病:2008-2017年间,累计报告946例,年均发病率为25.07/10万。男性患者年均发病率(35.23/10万)明显高于女性(14.49/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4:1。4-7月发病最多,占比50.26%。以青壮年居多,25-54岁年龄段患者占比63.01%。报告病例中农民占比90.52%。10年间,田老庄乡(58.13/10万)、张家垣乡(33.34/10万)和王团镇(32.30/10万)年均报告率位居全县前三位。2008年、2012年和2015年报告发病率存在正向全局自相关性(全局Moran’s I>0,P<0.05)。High-High聚集区位于窑山管委会、预旺镇和下马关镇。Low-Low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该县西部的兴隆乡、河西镇。时空扫描探测到2个聚类区,一级聚集区(LLR=110.77452,RR=2.12)以窑山管委会为中心,半径为19.89Km,聚集时间为2015-2016年,涉及乡镇包括丁塘镇、田老庄乡和石狮管委会,部分地区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吻合。结论:2008-2017年间,该县法定传染病发病较以往有所改善,传染病防控效果良好。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和布鲁氏菌病是危害该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1)流行趋势:除布鲁氏菌病、流行性腮腺炎外的三种主要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均低于同期其他省市水平。(2)流行特征:时间、人群分布特征与国内相关结果基本一致,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应因地因病精准施策,分区分类重点防治。
毛强[2](2018)在《2004-2015年全国肺结核流行趋势时空特征及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我国肺结核疫情现状和一般流行规律,分析肺结核流行时空特征分布,探测肺结核聚集区域、范围和时间,建立肺结核发病趋势预测模型,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本研究可为肺结核疫情监测、防控以及编制防治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为具有空间属性和季节特征的其它传染病数据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学借鉴。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平台收集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的肺结核数据,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收集人口数据,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收集省级行政区域电子地图等数据。研究方法如下:(1)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对肺结核流行现状和规律进行分析;采用H-P滤波法、季节指数分析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方法分析肺结核疫情的周期性、季节性特征和发病趋势。(2)采用空间三维趋势面分析、分布方向(标准差椭圆)分析、Maoran`s I指数、LISA值分析进一步了解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空间格局演化以及全局自相关性和局部区域发病率的分布模式。(3)利用回顾性离散型泊松时空扫描统计量探测肺结核聚集区域、范围和时间,并对聚集区域的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价。(4)应用单一的SARIMA模型对肺结核月发病率数据进行拟合,并构建SARIMA-GRNN组合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效果做出评价,以获取最优的肺结核发病趋势预测模型。结果:(1)2004-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累计报告肺结核病例123215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7.31/10万人,年递降率为1.35%,肺结核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Z=-231.67,P<0.001)。月发病率呈双高峰分布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1月的登记率最高,其次是3月,12月最低;1-7月为发病旺季,冬季为发病淡季。人群分布中,男性患者占比69.50%,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0-24岁年龄组(占比10.21%),各年龄组男性患者数量均高于女性;农民患者人数最多(占比61.84%),农民、工人、家政和待业人员、学生是肺结核高危职业人群而且该人群的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病例诊断来源中,实验室确诊肺结核数量(占比55.41%)高于临床诊断,菌(-)和仅培阳病例报告比例呈现增长趋势,涂(+)和未痰检病例报告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省份分布中,年均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渤海、黄海的省份(直辖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云南省,高发病率地区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部分省份。(2)我国肺结核年发病率均存在全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全局Moran`I在0.26140.4607之间,P均小于0.05),为非随机分布,存在区域聚集现象。在东西方向肺结核发病率呈直线分布,东部地区发病率明显低于西部地区;在南北方向肺结核发病率分布呈微“U”形分布,中部地区发病率低于南、北地区。2015年肺结核发病重心轨迹与2004年相比向西南方向移动了157.19km,肺结核疫情在东南-西北方向上扩散且方向性趋势逐渐减弱。High-High分布模式省份增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Low-Low分布模式集中在京津冀三省、江苏省和浙江省。(3)时空扫描探测到5个时空聚类区,一级聚集区(LLR=121196.13,RR=1.56)以拉萨市为中心,半径为1601.35km,聚集时间为2005年1月-2010年6月,聚集范围包括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和西南地区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囊括了肺结核高发病率地区,部分地区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域相吻合。(4)SARIMA-GRNN组合模型的MSE为0.1069,RMSE为0.3269,MAE为0.2032,MAPE为0.0313,R2为0.9495,结果提示组合模型预测的精度优于单纯的SARIMA模型。结论:(1)肺结核年发病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月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并呈双峰分布,1-7月为发病旺季;男性、中老年人群,农民、工人、家政和待业人员、学生为肺结核防控重点关注对象;肺结核诊断、登记工作质量逐步提升。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部分省份(自治区)为肺结核疫情重点防控区域。(2)肺结核发病率在空间上为非随机分布,存在区域聚集;发病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在东南-西北方向上扩散且方向性趋势减弱。疫情“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疫情“冷点”区域分布在京津冀、江苏省和浙江省。时空扫描统计量结果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季节性分析基本一致,一级时空聚类区位于西部高发病率地区,聚集时间在发病旺季。(3)SARIMA-GRNN组合预测模型拟合了肺结核时间序列数据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肺结核疫情预警。(4)季节性特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相结合分析我国肺结核发病季节性分布、时空特征、空间演化格局,探测聚集区域、范围和时间的效果显着。
彭伟[3](2017)在《芜湖市2012-2016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芜湖市2012-2016年期间报告的结核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结核病患者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了解芜湖市2012-2016期间结核病疫情的流行情况;对2012-2016年芜湖市结核病疫情的流行趋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年结核病的流行情况进行预测。方法:对2012-2016年芜湖市各结核病专科门诊的病案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把资料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生成报表进行统计并作图,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率和构成比的差异分析用SPSS16.0软件完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来实现。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对芜湖市2012年-2016年结核病发病人数以周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对2017年芜湖市的结核病疫情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和芜湖市统计年鉴。结果:2012-2016年芜湖市共报告结核患者10152例,多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结核病患者在每月均有发病,其中发病高峰在3月份,2月份最少,在4-7月份缓慢下降,从8月份开始到下一年的一月份缓慢上升。各县区报告的结核病患者在全市总结核患者中的比例有着明显的变化,其中无为县和南陵占全市结核病患者的百分比在逐年下降,而市区占全市结核病患者的百分比在逐年上升。芜湖市各县区结核病疫情基本上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南陵县,从100/10万下降到56/10万,但是南陵县依然是芜湖市各县区中结核病疫情最为严重的。芜湖市区的结核病的报告发病是上升的。从性别来看,每年报告结核病患者都是男性要多于女性的,男女之间的性别比大约为3:1,其中男女性别最高的是2012年和2013年,均是3.1:1,最低的是2016年是2.7:1,每年的比例比较稳定。从职业分布看,芜湖市发病最多的人群依然是农民,占总数的60.1%,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总数的20.7%。从发病年龄看,芜湖市结核病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最多的是60—岁年龄段,占总数的20.8%。以累积周次为自变量,每周实际发病数为因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X+41.8,显示着芜湖市结核病疫情缓慢下降。每年第7周和第40周左右是每年发病数比较少的时候,每年第13周和第48周左右是每年发病数比较多的时候。根据预测,2017年芜湖市结核病疫情仍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现象。结论:从多年来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芜湖市结核病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离消除结核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多年长期趋势显示,下降的趋势比较平稳,但是存在着季节性高发现象,结核病发病率在不同性别、职业、年龄人群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运用移动平均法对结核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很好地分析及预测,方法简单实用。
王薇[4](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红晓[5](2013)在《许昌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效果评价及疫情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2001-2010年许昌市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简称《规划》)的终期效果,总结《规划》实施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许昌市结核病流行趋势,为制订本地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控制结核病疫情的目标。方法收集许昌市2001~2010年结核病监测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描述研究方法对许昌市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许昌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3~2017年结核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2001-2010年全市共到位结核病防治经费1747.6万元,共支出1473.36万元,人均到位和支出经费2010年达到了0.41元和0.34元,2009年达到最高0.68元和0.61元。2.许昌市共有6家结核病防治机构,《规划》期间初步建立了本地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3.2001-2010年共登记2596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涂阳患者14810例,涂阴患者10918例,复治涂阳患者占涂阳患者的10.87%;活动性患者、涂阳患者和新涂阳患者的平均登记率分别为57.59/10万、32.86/10万和29.29/10万,2001-2005年呈历年上升趋势,之后呈轻微下降趋势。4.2001-2010年新涂阳患者和复治涂阳患者2个月末平均阴转率为90.70%和80.43%,历年来呈上升趋势;新涂阳患者和复治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2.12%和82.30%。5.2001-2010年许昌市共接诊111446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其中因症就诊占51.02%,转诊占32.83%;可疑患者平均就诊率为248.75/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6.《规划》的实施为社会节约医疗费用为762.72万元,挽回了152510.44个伤残调整生命年和185668.06万元社会总价值。7.许昌市在《规划》期间的成本效用比为96.61元,效益成本比为126.74,每治疗成功一例患者所需的社会成本为603.61元。8.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13-2017年活动性患者登记率呈平稳下降趋势。结论《规划》的实施,促进了许昌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发展,结防机构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许昌市肺结核新涂阳登记率、涂阳治愈率、可疑患者就诊率都达到了《规划》的目标,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疫情的蔓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灰色模型GM(1,1)预测许昌市结核病疫情有下降趋势。
吴建林,熊国屏,冯淑范,曹慧,饶正远,江涛,刘杨椅,段炜,唐兴华[6](2002)在《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评价现行结核病控制对策实施效果 ,为制定结核病控制规划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 2 0 0 0年进行了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并与 1990年进行了比较。结果 2 0 0 0年肺结核患病率、菌阳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分别为 5 44 / 10万、2 5 0 / 10万和 144 / 10万 ,分别较 1990年下降 41 8%、30 0 %和 35 0 % ,年均递降率分别为 5 3%、3 5 %和 4 2 %。结核病和肺结核的死亡率分别为 2 4/ 10万和 2 2 / 10万 ,分别较 1990年下降 2 0 0 %和 12 0 %。民族地区、山区的疫情高于城市、农村、平原和丘陵地区。71%的传染性患者未被发现 ,复治患者比例高达 33 3%。经济状况是影响结核病控制的主要因素。结论 过去的 10年间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 ,但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全面推行DOTS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是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吴建林,熊国屏[7](2001)在《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新世纪控制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 目的 四川省是结核病疫情严重地区。从1992年开始在全省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加速了结核病控制进程。在新世纪伊始,掌握全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和规律,探讨科学有效的控制对策十分重要。 方法 对1979、1985、1990、2000年全省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掌握
陈鑫铭[8](2010)在《发达国家结核病控制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结核病是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有效控制结核病流行是我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恰当的管理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的情况之下。我国政府相当重视结核病的控制,制定了许多相关法规和政策并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但是我国当前结核病疫情仍较严峻,借鉴结核病控制良好的国家的管理经验是改善我国结核病控制管理的一种手段。本课题分析3个国家的结核病控制管理策略,从中得到经验启示以期改善我国当前结核病控制管理,加速抑制结核病流行的过程。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美英日三国结核病流行趋势以及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从中得到启示,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管理提供新的思路。运用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分析美英日3个发达国家结核病控制管理策略。通过阅读文献和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首先从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死亡率3个方面描述3个国家结核病流行概况,其次描述3个国家结核病控制管理的组织构架,最后对3个国家进行总结,从中得到经验启示。4个国家结核病疫情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为中国、日本、英国、美国。1998年至2008年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整体下降。其中患病率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度为9.60%。发病率11年间下降速度仅为1.27%,死亡率平均下降速度为8.04%。日本结核病发病趋势持续走低,1998年至2008年间发病率平均下降速度为6.16%。结核病患病率有小幅波动但整体明显呈现下降趋势。结核病死亡率11年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速度为6.39%。英国在1998年至2008年间结核病发病趋势波动较大,1998年至2001年间无变动,但2002至2008年变动较大。结核病患病率整体上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主要受英国来自结核病高发国家的移民数量的影响。但2005年达11年历史最高点,2008年达11年历史最低。结核病死亡人数各年都较为稳定,死亡率11年间保持在1/10000以下。1998年至2008年间美国结核病发病趋势持续走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发病率平均下降速度为4.56%。结核病患病率11年间整体在下降,平均下降速度为5.07%,结核病死亡率11年间保持在1/10000以下。3个发达国家的结核病控制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是:①立法保证结核病人控制管理;②保证结核病人治疗经费提高治疗完成率;③多部门或组织共同协作保证结核病管理质量。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峻,结核病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提高我国结核病控制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我国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①强化个人结核病防控法律责任;②将结核病治疗费用补偿完全纳入医疗保障体系;③建立结核病控制专家库;④成立结核病感染源追踪调查系统;⑤建立结核病控制多部门协作电子网络;⑥重新认识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制度。
郭洪菊[9](2006)在《四川省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四川省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适合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以牧民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结核病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若尔盖县为研究现场,对初次到县防疫站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社会经济学特征、结核病知识知晓状况、寻求结核病治疗过程状况及困难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小组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记录获取结核病卫生服务利用的局限性因素的定性资料。描述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现状,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探讨该县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因素。 结果 问卷调查了160例初次到县防疫站结防科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其中发现结核病42例。85.6%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首次就诊于乡镇卫生院、私立诊所及综合医院等非结防专业机构;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缺乏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仅23.1%在此次患病前知道结核病的相关症状。结核病可疑症状者50.6%发生了就诊延迟,33.1%发生了确诊延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核可疑症状者首诊选择结防医生主要与住在县城(OR=6.483),是家庭主要劳动力(OR=4.548)及知道县防疫站是结防专业机构(OR=3.012)有关。就诊者的年龄≥50岁(OR=7.541)、小学未毕业及未接受学校教育(OR=2.799)及到距住地最近的乡医院的时间≥0.50小时(OR=3.205)是造成结核可疑症状者发生就诊延迟的因素。首次就诊非结防医生的患者发生确诊延迟的危险因素:首诊于非正规医生及藏医(OR=5.259)、自己意识到可能患病了(OR=20.188)、到防疫站就诊前家中
吴建林[10](2003)在《四川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找出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方法对全省卫V结核病控制项目资料和 2 0 0 0年流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年开始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成效显着 :使全省结核病控制能力显着提高 ;2 0 0 0年结核病患病率较 1990年下降 4 1.8% ;提高了病例发现治疗水平 ,2 0 0 1年涂阳期间登记率 2 9.9/10万 ,涂阳检出率达 4 1.0 % ,P∶I为 0 .8,缩短了传染周期 ,涂阳病人治愈率达93.4 % ;促进了我省结防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结核病疫情仍然严重 ,患病率高出全国的 4 8.2 %。结论在新的时期我省必须抓住中央对西部结防工作的倾钭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 ,实施十年结防规划和五年实施计划 ,继续贯彻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促进全省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
二、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08-2017年同心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染病流行与防控 |
1.1.2 地理信息系统与传染病防控 |
1.1.3 同心县概况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1.1 病例资料 |
2.1.2 人口资料 |
2.1.3 行政区划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描述性分析 |
2.2.2 空间自相关分析 |
2.2.3 时空扫描分析 |
2.2.4 软件实现 |
2.3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疫情概况 |
3.1.1 流行趋势 |
3.1.2 病种构成 |
3.1.3 发病顺位 |
3.2 病毒性肝炎 |
3.2.1 流行趋势 |
3.2.2 一般流行特征 |
3.2.3 空间聚集性 |
3.3 肺结核 |
3.3.1 流行趋势 |
3.3.2 一般流行特征 |
3.3.3 空间聚集性 |
3.4 流行性腮腺炎 |
3.4.1 流行趋势 |
3.4.2 一般流行特征 |
3.4.3 空间聚集性 |
3.5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
3.5.1 流行趋势 |
3.5.2 一般流行特征 |
3.5.3 空间聚集性 |
3.6 布鲁氏菌病 |
3.6.1 流行趋势 |
3.6.2 一般流行特征 |
3.6.3 空间聚集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传染病疫情分析 |
4.2 主要传染病 |
4.2.1 流行趋势 |
4.2.2 流行特征 |
4.2.3 空间聚集性 |
4.3 对策及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2004-2015年全国肺结核流行趋势时空特征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1.2.2 肺结核发病趋势预测研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肺结核流行病学一般特征分析 |
1.4.2 肺结核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
1.4.3 肺结核发病趋势的预测模型研究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价值 |
第二章 2004-2015年全国肺结核一般流行特征 |
2.1 资料来源 |
2.2 方法 |
2.2.1 流行病学一般性分析 |
2.2.2 H-P滤波法和季节性分析 |
2.2.3 年均发病率空间分布 |
2.3 统计分析软件 |
2.4 结果 |
2.4.1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概况 |
2.4.2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性别分布 |
2.4.3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年龄分布 |
2.4.4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职业分布 |
2.4.5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诊断分布 |
2.4.6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时间分布 |
2.4.7 2004 -2015年全国肺结核年均发病率空间分布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2004-2015年全国肺结核空间分布特征 |
3.1 资料来源 |
3.2 方法 |
3.2.1 空间趋势面分析 |
3.2.2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3.2.3 空间自相性关分析 |
3.3 统计分析软件 |
3.4 结果 |
3.4.1 全国肺结核发病率空间三维趋势面分析 |
3.4.2 全国肺结核发病率方向分布 |
3.4.3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的Moran`sI系数 |
3.4.4 局部空间邻近性的LISA值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2004-2015年全国肺结核时空扫描统计 |
4.1 资料来源 |
4.2 方法 |
4.2.1 基本原理 |
4.2.2 概率模型 |
4.2.3 对数似然比 |
4.3 统计分析软件 |
4.4 结果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全国肺结核发病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
5.1 资料来源 |
5.2 方法 |
5.2.1 SARIMA模型 |
5.2.2 GRNN模型 |
5.2.3 SARIMA-GRNN组合模型 |
5.3 统计分析软件 |
5.4 结果 |
5.4.1 SARIMA模型的建立 |
5.4.2 SARIMA-GRNN组合模型的建立 |
5.4.3 模型预测效果评价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肺结核三间分布研究 |
6.2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6.3 发病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
第七章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7.1 本研究创新性 |
7.2 本研究局限性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芜湖市2012-2016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的来源 |
2.2 研究的方法 |
2.3 研究的内容 |
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芜湖市2012-2016结核病流行病学分布情况 |
3.2 芜湖市结核病流行病学趋势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危机 |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
2.1.3 危机防控能力 |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
2.2.4 系统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许昌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效果评价及疫情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1.1 结核病登记情况资料 |
2.1.2 经费资料 |
2.1.3 人口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规划》终期效果评价 |
2.2.3 《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2.2.4 疫情预测 |
2.2.5 质量控制 |
2.2.6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 |
3.1 《规划》终期效果评价 |
3.1.1 政府落实《规划》情况 |
3.1.2 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 |
3.1.3 《规划》期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
3.2《规划》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3.3 疫情趋势预测 |
4 讨论 |
4.1 《规划》的实施促进了许昌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
4.1.1 政府支持、经费到位是结核病防治工作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
4.1.2 建立完善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是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保障 |
4.1.3 《规划》期间许昌市基本上完成了工作目标要求 |
4.1.4 《规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4.2 许昌市肺结核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6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结核病的概念及流行状况 |
1.1 结核病概念 |
1.2 全球结核病流行状况 |
1.3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
2 结核病的经济学评价 |
2.1 经济学评价的内容 |
2.2 国际结核病控制项目的经济学评价发展进程 |
2.3 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经济学评价发展 |
3 结核病疫情预测模型 |
3.1 Azuma模型 |
3.2 回归预测模型 |
3.4 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法 |
3.5 灰色预测模型 |
3.6 马尔科夫(Markov)模型 |
3.7 人工神经网络(Arf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
3.8 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结果 |
一、受检情况 |
二、患病情况 |
1.肺结核患病情况: |
2.肺结核患病率动态变化: |
3.不同地貌、环境患病情况: |
三、死亡情况 |
四、社会经济情况 |
1.接受卫生宣教及就诊情况: |
2.治疗管理情况: |
3.经济情况及诊疗费用: |
讨论 |
一、流行趋势 |
1.肺结核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
2.民族地区和山区疫情严重: |
3.结核病死亡率下降速度减慢: |
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成效显着 |
(8)发达国家结核病控制管理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统计分析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官僚制理论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 结核病控制的方针和对策 |
2.2.1 结核病控制的方针 |
2.2.2 WHO结核病控制对策的组成 |
第3章 美英日三国结核病控制管理 |
3.1 美国结核病控制管理 |
3.1.1 美国结核病流行趋势 |
3.1.2 美国结核病流行特征 |
3.1.3 美国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 |
3.2 英国结核病控制管理 |
3.2.1 英国结核病流行趋势 |
3.2.2 英国结核病流行特征 |
3.2.3 英国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 |
3.3 日本结核病控制管理 |
3.3.1 日本结核病流行趋势 |
3.3.2 日本结核病流行特征 |
3.3.3 日本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 |
第4章 中国结核病控制管理 |
4.1 中国结核病流行趋势 |
4.2 中国结核病流行特征 |
4.3 中国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 |
4.3.1 中国结核病控制管理组织机构 |
4.3.2 结核病诊疗管理 |
4.3.3 资金支持 |
4.3.4 结核病立法 |
4.3.5 结核病控制电子网络 |
4.4 美英日中四国结核病流行趋势对比 |
4.5 四国结核病控制管理比较分析 |
4.5.1 结核病控制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分析 |
4.5.2 结核病诊疗管理比较分析 |
4.5.3 医疗保险及资金支持比较分析 |
4.5.4 结核病立法比较分析 |
4.5.5 结核病控制电子网络比较分析 |
4.6 中国结核病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 |
4.6.1 法制化管理不足 |
4.6.2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整体水平低下 |
4.6.3 结核病发现率低 |
第5章 美英日三国结核病控制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
5.1 立法保证结核病人控制管理 |
5.2 保证结核病人治疗经费提高治疗完成率 |
5.3 多部门或组织共同协作保证结核病管理质量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9)四川省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资料收集方式及内容 |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四、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基本情况 |
二、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现状 |
三、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一、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现状 |
二、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因素 |
结论 |
参考文献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2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声明 |
四、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08-2017年同心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D]. 马玉贞. 兰州大学, 2020(01)
- [2]2004-2015年全国肺结核流行趋势时空特征及预测研究[D]. 毛强. 兰州大学, 2018(10)
- [3]芜湖市2012-2016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D]. 彭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7(12)
- [4]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5]许昌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效果评价及疫情预测[D]. 宁红晓. 郑州大学, 2013(S2)
- [6]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控制对策研究[J]. 吴建林,熊国屏,冯淑范,曹慧,饶正远,江涛,刘杨椅,段炜,唐兴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01)
- [7]四川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新世纪控制策略探讨[A]. 吴建林,熊国屏. 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 2001
- [8]发达国家结核病控制管理对我国的启示[D]. 陈鑫铭. 江苏大学, 2010(08)
- [9]四川省若尔盖县结核病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郭洪菊. 四川大学, 2006(03)
- [10]四川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吴建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