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胶质母细胞瘤中p16、Rb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闫涵[1](2021)在《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高发病率和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然而,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并不清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生命现象,其中包括多种转录因子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胶质母细胞瘤也不例外。FOXO家族成员含有一个结构上保守的序列。该序列能够靶定靶基因的DNA序列TTGTTTAC调整其转录。研究显示FOXO家族在基因的转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介导细胞的多种过程,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葡萄糖代谢、细胞周期和肿瘤形成。本课题重点研究FOXO家族中的FOXO1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本研究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过表达及敲降质粒有效性;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验证FOXO1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验证FOXO1在体内实验中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2、本研究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FOXO1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EMT进程的影响;通过Tranwell迁移实验验证FOXO1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3、本研究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FOXO1对衰老相关蛋白的影响;通过Ch IP检测FOXO1与SIRT1相互作用。4、本研究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和临床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FOXO1过表达及敲降质粒构建成功;过表达FOXO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进程;敲降FOXO1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进程;体内实验中,过表达FOXO1抑制裸鼠的皮下成瘤能力并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周期进程;2、过表达FOXO1能够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EMT进程和迁移能力;敲降FOXO1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EMT进程和迁移能力。3、FOXO1促进衰老相关蛋白SIRT1和p16INK4a表达;FOXO1与SIRT1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作用,FOXO1通过SIRT1促进肿瘤细胞的衰老。4、与正常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相比,FOXO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降低。临床组织中,FOXO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以明显的幅度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1、FOXO1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2、FOXO1能够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EMT过程和迁移能力;3、FOXO1通过抑制SIRT1转录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衰老;4、与对照组相比,FOXO1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低表达。
刘翔宇[2](2020)在《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但卵巢癌的病死率显着高于另外两种肿瘤。在过去十年中卵巢癌的治疗方法虽有所发展,但由于早期阶段卵巢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发生肿瘤的局部播散及远处转移,故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较低,仅为30%-40%。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在卵巢癌的进展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其中miR-195-5p被证实与多种肿瘤有关,但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95-5p能否调控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深入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即miR-195-5p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影响卵巢癌的增殖、转移,从而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卵巢癌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方法:1、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卵巢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共50例,同时收集正常卵巢组织标本50例,并培养正常卵巢细胞系(IOSE80)、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A2780、ES-2),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观察、分别比较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细胞系与正常卵巢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2、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低的SKOV3细胞系中利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95-5p的细胞株,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高的A2780细胞系中转染miR-195-5p inhibitor抑制内源性miR-195-5p表达,采用MTT、克隆形成、Ed U等细胞学实验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等方法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95-5p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过表达miR-195-5p后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95-5p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195-5p与其潜在靶基因--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4(Cell Division Cycle-Associated protein 4,CDCA4)的靶向调控关系。q 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过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组、miR-195-5p及CDCA4均过表达组、control三组中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三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4、q RT-PCR技术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CDCA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显着低于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卵巢正常细胞系(IOSE80)相比,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195-5p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95-5p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miR-195-5p的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减慢了其细胞周期进程。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95-5p的小鼠种植瘤,其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均降低。3、在卵巢中CDCA4是miR-195-5p的靶基因Starbase数据库显示CDCA4是miR-195-5p的潜在靶基因,继而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CDCA4 3’-UTR的活性能被miR-195-5p降低,进一步结合使用位点突变技术发现miR-195-5p结合位点突变的CDCA4 3’-UTR活性不能被miR-195-5p降低。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与miR-195-5p呈负相关,miR-195-5p通过对CDCA4的调节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CDCA4后可逆转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4、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有关,CDCA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miR-195-5p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CDCA4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更差,miR-195-5p、FIGO分期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上述研究表明: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呈下调表达,miR-195-5p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证实miR-195-5p可下调其靶基因CDCA4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在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CDCA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生存状况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综上所述,miR-195-5p/CDCA4轴提供了一种解释卵巢癌疾病进展的机制,可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江文曲[3](2020)在《苯乙双胍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脑胶质瘤有着生长快、恶性程度高的特点,预后差、易复发;脑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仍面临巨大挑战。有相关研究表明苯乙双胍具有抗肿瘤效果,然而其在脑胶质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苯乙双胍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选取胶质瘤细胞株U87和U251为研究对象,确定苯乙双胍对胶质瘤细胞的IC50;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0-1000uM)的苯乙双胍在不同时间点(12h、24h、48h)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苯乙双胍对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Transwell法检测苯乙双胍对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苯乙双胍对胶质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TCGA和CGGA数据库分析SKP2在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RT-PCR、Western blot检测苯乙双胍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中SKP2的RNA和蛋白水平;同时检测p-AMPK、p-mTOR、S6K以及PPARy的蛋白水平。结果:1.苯乙双胍对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564.1μM和523.7μM,苯乙双胍对两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苯乙双胍处理后胶质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且凋亡实验结果显示苯乙双胍导致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另外苯乙双胍能明显抑制U87和U25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2.胶质瘤级别越高(II、III、IV级),SKP2的mRNA表达水平越高,SKP2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SKP2低表达组(P<0.05)。3.苯乙双胍处理后的胶质瘤细胞SKP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AMPK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mTOR、S6K、PPARy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苯乙双胍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其调亡。2.苯乙双胍降低胶质瘤细胞SKP2基因及蛋白水平。3.苯乙双胍可能通过下调胶质瘤细胞SKP2的表达,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可能是苯乙双胍作用胶质瘤细胞的潜在机制。
李蒙蒙[4](2019)在《Cyclin D1、CDK4、P16蛋白在初发与复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的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是由神经外胚层衍化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近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以1-2%的增长率在逐年上升,并且在老年人群中更多见。胶质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即使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化疗,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只有15-19个月,成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1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约30%和13%,全球每年约18-60万中青年人因患胶质瘤而死亡,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胶质瘤的预后为什么如此差,除了胶质瘤恶性程度高之外,容易复发也是导致胶质瘤预后差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经过积极的治疗后,70%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也会在术后6个月复发。胶质瘤复发部位约有90%发生在距离原发灶2cm范围内,因此局部复发是最主要的复发方式。复发后的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往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从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增加,对治疗的敏感性降低,预后更差。这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延缓和预防脑恶性胶质瘤的复发,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话题。本研究从细胞周期的角度入手,通过比较复发前后胶质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胶质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增高,预后差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提供证据。方法收集2009.6-2017.09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胶质瘤患者资料,复发且再次接受手术的患者入组,且两次手术均由我院神经外科执行,共75例符合入组条件。术后病理由均由我院病理科专家诊断。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及初发和复发后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Cyclin D1,CDK4,P16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收集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间的表达差异,以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定位在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中,通过检测,Cyclin D1蛋白在初发和复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7%、61.3%,复发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发胶质瘤中,Cyclin D1蛋白在WHO I-II和WHO III-IV级胶质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5、57.1%;复发胶质瘤中,Cyclin D1蛋白在WHO I-II和WHO III-IV级胶质瘤中表达阳性率为38.1%、70.4%,因此不管是初发还是复发胶质瘤,Cyclin D1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胶质瘤,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组织病理类型无关(P>0.05)。2、CDK4蛋白的表达定位在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通过检测发现,在初发和复发胶质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80%,胶质瘤复发后,CDK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胶质瘤,CDK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WHO分级,以及组织病理类型无关(P>0.05)。3、P16蛋白的表达定位在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检测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初发和复发胶质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7%、62.7%,因此胶质瘤复发后,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胶质瘤,P1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WHO分级以及组织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Cyclin D1、CDK4、P16蛋白在初发和复发胶质瘤中表达水平得出以下结论: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病理级别升高而趋势。与初发胶质瘤组织相比,Cyclin D1、CDK4蛋白在复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说明胶质瘤复发后,肿瘤组织中促进细胞增殖的因素增加,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更强,恶性程度更高,更具有侵袭性。2、P16胶质瘤复发后P16蛋白表达率水平降低。说明胶质瘤复发后,抑制细胞增殖的因素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不受控制,胶质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增加。3、胶质瘤复发后,Cyclin D1、CDK4、P16蛋白表达更加紊乱,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原癌基因表达增加,而抑癌基因表达降低,提示胶质瘤复发后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三者也有望成为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预后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靶点。
肖祯[5](2018)在《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我国第二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疾病,仅次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一般分为两种:Ⅰ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oid Carcinoma,UEC),约占80%;Ⅱ型子宫内膜癌,约占20%,大部分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terine Serous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USPC)。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中,P16INK4a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多为阳性。因此,其可以作为一种标记蛋白,是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既往研究认为,P16INK4A是抑癌蛋白,它是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CDK4/6)的抑制剂,可以阻止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当其结构或功能缺失时,会促肿瘤进展。近期批准上市治疗恶性肿瘤的Palbociclib,Abemaciclib等药物,其适应征即为P16INK4A表达阴性的恶性肿瘤。这些药物,模拟发挥内源性P16INK4A的功能,靶向抑制CDK4/6的活性,发挥良好的抑制肿瘤的效果。但是,在大多数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标本中,P16INK4A却存在过表达的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癌蛋白P16INK4A可能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在宫颈癌和肝癌中,过表达的P16INK4A可以作为可以利用的靶点,靶向抑制其表达可以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因此,本研究将着眼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P16INK4A过表达的现象,深入探索P16INK4A的功能及相关生物学机制。研究目的研究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深入探索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组织学层面探索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细胞免疫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评估数株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实验。应用shRNA敲减过表达P16INK4A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ETN-1中P16INK4A的表达水平,在二维和三维平面观察细胞的增值、迁移情况,检测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hRNA敲减下游蛋白的表达,在二维和三维平面观察癌细胞的增值。以蛋白免疫印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细胞学和肿瘤组织体外培养系统中,探索GSK-J4对组蛋白甲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P16INK4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对XXX医院18个月内的12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70%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呈高表达;而在多数(88%)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16INK4A呈低表达。在AN3CA、ETN-1、Hec 1A、Hec 108以及Nou-1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ETN-1呈 P16INK4A 高表达,而其他 4 株(AN3CA、Hec 1A、Hec 108 以及 Nou-1)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则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为进一步确定上述5个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CDK4/6)的激酶活性,以不同浓度的Palbociclib(0.75μM、1.5μM、3μM、6μM、12μM)对上述5株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进行给药处理,发现ETN-1对Palbociclib耐药,而另外AN3CA、Hec 1A、Hec 108以及Nou-1等4株细胞系则相对敏感,其IC50值分别为0.066 μM、1.741 μ M、0.714μ M、1.863 μM。以ETN-1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构建稳定转染四环素诱导表达shRNA的体系,对ETN-1细胞系中的P16INK4A进行敲减。实验发现,在二维和三维的细胞培养体系中,ETN-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均明显下降,且下游RB蛋白表达下调;随后,利用同样的ShRNA体系,对ETN-1细胞系中RB的表达进行敲减,发现当RB的水平被下调后,细胞也出现了增殖受抑制的表现,与P16INK4A被敲减时相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免疫印迹的方法,在20例人类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组织学标本以及ETN-1细胞中都发现,P16INK4A的表达水平与组蛋白3赖氨酸27单甲基化(H3K27me1)呈正相关而与组蛋白3赖氨酸27三甲基化(H3K27me3)呈负相关;当给予组蛋白去甲基化酶6B(KDM6B)抑制剂GSK-J4后,ETN-1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来源于人源化肿瘤移植瘤小鼠模型(PDX)的新鲜肿瘤组织中出现了 H3K27me3上调和H3K27me1下调,与此同时也伴有P16INK4A的下调,ETN-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新鲜PDX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也出现了明显地下降。结论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这一致癌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下游RB蛋白的变化而发挥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的表达由表观遗传机制调节;靶向抑制P16INK4A,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陆丽娟[6](2017)在《UHRF1的稳定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检测表观遗传调控因子UHRF1、泛素化酶beta-TRCP1及去泛素化酶HAUSP蛋白在I~IV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UHRF1、beta-TRCP1及HAUSP蛋白表达与胶-质瘤临床参数的相关性。2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泛素化酶beta-TRCP1和去泛素化酶HAUSP表达水平改变对UHRF1蛋白稳定性及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采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UHRF1、beta-TRCP1、HAUSP在I~IV级的胶质瘤组织切片中的蛋白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中分别转染携带beta-TRCP1编码序列的N1质粒(beta-TRCP1组)和空质粒(N1组),RT-q PCR方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内UHRF1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cck8及Tranwell方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3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中分别转染si-HAUSP和阴性对照(NC),RT-q PCR方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内UHRF1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cck8及Tranwell方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1临床标本组织免疫化学结果显示:(1)UHRF1定位在细胞核,其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III/IV)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I/II)。UHRF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2)beta-TRCP1大多数定位在细胞核,少数定位在细胞浆,其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beta-TRCP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HAUSP定位在细胞核,其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HAUSP蛋白表达与胶质瘤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2 U251细胞中转染beta-TRCP1的结果:(1)RTq PCR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N1组和beta-TRCP1组细胞中UHRF1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即过表达beta-TRCP1不影响UHRF1m RNA水平。(2)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beta-TRCP1组中的UHRF1蛋白水平(0.459±0.037)低于N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过表达beta-TRCP1导致U251细胞的UHRF1蛋白水平下降。(3)cck8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beta-TRCP1组在第5天的增殖能力低于N1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beta-TRCP1可抑制U251细胞增殖能力。(4)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24h后,beta-TRCP1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133.00±30.19)显着低于N1对照组(473.33±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beta-TRCP1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3 U251细胞中转染si-HAUSP的结果:(1)RT-q PCR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NC组和si-HAUSP组细胞中UHRF1 m RNA相对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不影响U251细胞中的UHRF1 m RNA水平。(2)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si-HAUSP组细胞中UHRF1蛋白相对水平(0.457±0.08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导致U251细胞的UHRF1蛋白水平下降。(3)cck8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si-HAUSP组在第3-5天的增殖能力显着低于NC对照组,以第3天和第4天细胞增殖抑制最为明显(P<0.01)。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4)Transwell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si-HAUSP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112.66±12.01)显着低于NC组(340.66±102.00)(P<0.05)。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1 UHRF1、HAUSP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beta-TRCP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UHRF1、betaTRCP1以及HAUSP这三者的蛋白表达均与胶质瘤分级具有相关性。2胶质母细胞瘤中,UHRF1蛋白水平受泛素化酶beta-TRCP1负向调控,受去泛素化酶HAUSP正向调控。3 beta-TRCP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HAUSP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UHRF1蛋白稳定性改变可能是原因之一。图 11 幅;表 10 个;参 121 篇。
刘凯,陈胜利[7](2016)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病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胶质瘤恶性程度越高,单纯手术治疗的预后越差。目前,联合基因靶向治疗胶质瘤越来越受到关注。胶质瘤基因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分子遗传学及细胞遗传学,故需要对胶质瘤发病机制中的基因通路变化途径做更为深入研究。从目前来看,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3条基因通路变化途径,即P53/MDM2/P12、P21途径、Rb-E2F/CDK4,6/P16-cyclin D途径、EGFR/PTEN/PI3K途径。
曾冉[8](2013)在《P53、P15、VEGF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p53基因、p15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样本50例,包括II级20例、III级17例、IV级1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p53基因、p15基因和VEGF基因的蛋白表达。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Pearsonχ2检验、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53、VEGF蛋白的表达均伴随着人类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升高而有所升高,P15蛋白的表达伴随着人类脑胶质瘤病理等级的升高而下降。病理分级IIIV级中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20)、52.9%(9/17)、76.9%(10/13);P1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14/20)、52.9%(9/17)、23.1%(3/13); 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9/20)、70.6%(12/17)、86.7%(12/13)。p53、p15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显着相关(P<0.05)。P53蛋白、P15蛋白同时阳性表达率18.0%(9/50);P53蛋白、VEGF蛋白同时阳性表达率44.0%(22/50);P15蛋白、VEGF蛋白同时阳性表达率26.0%(13/50),P53与P15(r=-0.320)、P53与VEGF(r=0.464)、P15与VEGF(r=-0.352)之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1、P53、P15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人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方面的重要指标,其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p53、p15、VEGF之间关系密切,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参与促进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3、p53基因、VEGF基因的蛋白表达随着患者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升高;p15基因的蛋白表达则随着患者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降低。临床检查胶质瘤患者p53、p15和VEGF基因的蛋白表达对预测胶质瘤恶性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曾冉,况建国[9](2013)在《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神经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人类脑肿瘤中的40%~60%,具有广泛的侵袭性及低级别向高级别转化的趋势,手术中全切比较困难,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生存期短,病死率高,治疗困难,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
常亮,苏君[10](2008)在《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胶质母细胞瘤中p16、Rb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质母细胞瘤中p16、Rb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FOXO1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实验动物 |
2.1.2 细胞培养及转染试剂 |
2.1.3 qRT-PCR试剂 |
2.1.4 Western Bolt试剂 |
2.1.5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传代 |
2.2.3 细胞冻存 |
2.2.4 细胞复苏 |
2.2.5 细胞计数 |
2.2.6 细胞转染 |
2.2.7 RNA提取 |
2.2.8 RT-PCR |
2.2.9 Western Blot |
2.2.10 细胞周期检测 |
2.2.11 MTT检测细胞活力 |
2.2.12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2.13 小鼠体内成瘤 |
2.2.14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过表达及敲降FOXO1后FOXO1的表达水平 |
3.2 MTT方法检测分析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
3.3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4 流式细胞术检测FOXO1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3.5 体内实验中FOXO1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FOXO1抑制人胶质母细胞瘤的EMT进程和迁移能力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胶质瘤细胞系 |
2.1.2 细胞培养及转染试剂 |
2.1.3 qRT-PCR试剂 |
2.1.4 Western Bolt试剂 |
2.1.5 细胞迁移相关试剂 |
2.1.6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传代 |
2.2.3 细胞冻存 |
2.2.4 细胞复苏 |
2.2.5 细胞计数 |
2.2.6 细胞转染 |
2.2.7 RNA提取 |
2.2.8 RT-PCR |
2.2.9 Western Blot |
2.2.10 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 |
2.2.11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qRT-PCR检测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EMT进程的影响 |
3.2 Western blot检测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EMT进程的影响 |
3.3 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迁移能力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FOXO1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促进人胶质母细胞瘤的衰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胶质瘤细胞系 |
2.1.2 细胞培养及转染试剂 |
2.1.3 qRT-PCR试剂 |
2.1.4 Western Bolt试剂 |
2.1.5 ChIP相关试剂 |
2.1.6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传代 |
2.2.3 细胞冻存 |
2.2.4 细胞复苏 |
2.2.5 细胞转染 |
2.2.6 RNA提取 |
2.2.7 RT-PCR |
2.2.8 Western Blot |
2.2.9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 |
2.2.10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Western blot检测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中p16INK4a表达的影响 |
3.2 Western blot检测FOXO1对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qRT-PCR检测FOXO1对SIRT1和p16INK4a的表达的影响 |
3.4 ChIP检测FOXO1与SIRT1相互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FOXO1在临床组织中的表达 |
1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胶质瘤细胞系 |
2.1.2 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标本 |
2.1.3 细胞培养及转染试剂 |
2.1.4 qRT-PCR试剂 |
2.1.5 Western Bolt试剂 |
2.1.6 免疫组化试剂 |
2.1.7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传代 |
2.2.3 细胞冻存 |
2.2.4 细胞复苏 |
2.2.5 RNA提取 |
2.2.6 RT-PCR |
2.2.7 Western Blot |
2.2.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2.9 胶质瘤临床标本 |
2.2.10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qRT-PCR检测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
3.2 Western blot检测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蛋白表达 |
3.3 qRT-PCR检测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组织中的表达 |
3.4 Western blot检测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
3.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OXO1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组织中的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胶质母细胞瘤生物标志物miRNA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miR-195-5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
1.1.5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
1.2.2 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正常卵巢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
2.1.5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体外细胞学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2.2.2 体内动物学实验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增殖的影响 |
2.2.3 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miR-195-5p与 CDCA4 作用关系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物品 |
3.1.3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2.1 CDCA4是miR-195-5p下游调控靶基因 |
3.2.2 miR-195-5p通过对CDCA4 的调节作用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miR-195-5p、CDCA4 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临床资料 |
4.1.3 随访 |
4.1.4 研究物品 |
4.1.5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2.1 miR-195-5p、CDCA4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4.2.2 miR-195-5p、CDCA4 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胞周期调控与上皮性卵巢癌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苯乙双胍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材料 |
2.1.1 细胞株和培养基 |
2.1.2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剂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2.1.4 医学数据库 |
2.2 实验方法 |
2.2.1 TCGA、CGGA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
2.2.2 细胞培养 |
2.2.3 CCK8 |
2.2.4 细胞划痕实验 |
2.2.5 细胞周期实验 |
2.2.6 细胞侵袭实验 |
2.2.7 细胞凋亡实验 |
2.2.8 Western Blot |
2.2.9 RT-PCR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苯乙双胍药物浓度筛选及IC50 |
3.2 苯乙双胍对U87、U251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3.3 苯乙双胍抑制U87、U251 细胞的增殖 |
3.4 苯乙双胍抑制U87、U251 细胞的迁移的影响 |
3.5 苯乙双胍抑制U87、U251 细胞侵袭能力 |
3.6 苯乙双胍促进U87、U251 细胞的凋亡 |
3.7 苯乙双胍促进U87、U251 细胞细胞周期阻滞 |
3.8 SKP2在TCGA和 CGGA数据库中的分析 |
3.9 苯乙双胍对U87、U251 细胞SKP2 表达的影响 |
3.10 苯乙双胍通过SKP2 调节U87、U251 细胞AMPK/mTOR通路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Cyclin D1、CDK4、P16蛋白在初发与复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索引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Cyclin D1、CDK4、p16 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耗材 |
1.6 生物分析软件 |
2 方法 |
2.1 肿瘤细胞培养 |
2.2 CCK-8法测定不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对Palbociclib的IC_(50)值 |
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olony-formation Assay) |
2.4 细胞3D成球培养实验(3D-Culture) |
2.5 伤口愈合(划痕)实验(Wound-Healing assay) |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7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Immunocytochemistry,ICC) |
2.8 石蜡切片的制备 |
2.9 苏木精-伊红染色步骤 |
2.1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 |
2.11 稳定表达shP16INK4A和shRb的ETN-1细胞株的构建 |
2.12 人源化肿瘤组织移植瘤小鼠模型构建(Patient-Derived TumorTissue Xenograft Mouse Model,PDX mouse model) |
2.13 肿瘤病理学观察 |
2.14 振荡切片机切割法进行活组织切片体外培养实验步骤(precision-cut tissue slices) |
2.15 统计学分析 |
(三) 结果 |
1 P16INK4A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2 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的不同表达 |
3 P16INK4A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
4 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过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5 P16INK4A可作为部分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靶点 |
6 P16INK4A的促癌作用,可能与其下游RB的下调有关 |
(四) 讨论 |
1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概述 |
2 P16INK4A的促癌作用可能与周期调控和非周期调控均有关 |
3 P16INK4A的表达主要受表观遗传调控 |
4 靶向治疗P16INK4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五) 结论 |
1 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
2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的表达由表观遗传调节 |
3 靶向抑制P16INK4A,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
(六)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癌中P16IN4A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调控方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情况 |
致谢 |
(6)UHRF1的稳定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2 细胞培养与转染 |
1.2.3 细胞总RNA提取 |
1.2.4 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
1.2.5 细胞免疫化学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
1.2.6 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
1.2.7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
1.2.8 HE 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
1.3 统计学分析 |
1.4 实验结果 |
1.4.1 UHRF1、beta-TRCP1、HAUSP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
1.4.2 beta-TRCP1 负向调节UHRF1,过表达beta-TRCP1 抑制U251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1.4.3 HAUSP正向调节UHRF1,敲低HAUSP抑制U251 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
1.5 实验讨论 |
1.6 实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表观遗传因子UHRF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1 UHRF1 结构和功能 |
2.1.1 UHRF1 解读DNA甲基化模式 |
2.1.2 UHRF1 解读组蛋白密码 |
2.2 UHRF1 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
2.2.1 UHRF1 对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 |
2.2.2 UHRF1 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
2.3 UHRF1 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 |
2.4 UHRF1 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
2.4.1 UHRF1 抗体 |
2.4.2 靶向UHRF1的SRA结构域的小分子化合物 |
2.4.3 siRNA敲低UHRF1 |
2.4.4 透水性干扰肽来抑制UHRF1 与它的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
2.4.5 调控UHRF1 表达的因子 |
2.4.6 靶向UHRF1 m RNA的微小RNA(micro RNA,mi RNA) |
2.5 UHRF1 在肿瘤预后中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神经胶质瘤的发病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53/MDM2/P12、P21途径 |
2 Rb-E2F/CDK4,6/P16-cyclin D途径 |
3 EGFR/PTEN/PI3K途径 |
(8)P53、P15、VEGF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5 结果判定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P53 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 |
3.2 P15 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 |
3.3 VEGF 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 |
3.4 P53 基因表达与 P15 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 |
3.5 P53 基因表达与 VEGF 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 |
3.6 P15 基因表达与 VEGF 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P15 在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
4.2 VEGF 在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
4.3 P53 在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
4.4 P53 途径与 RB 途径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相关文献 |
(9)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14ARF-MDM2-p53途径 |
2 p16/p15-CDK4/CDK6-RB途径 |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四、胶质母细胞瘤中p16、Rb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FOXO1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闫涵.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2]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刘翔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苯乙双胍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D]. 江文曲. 南昌大学, 2020(08)
- [4]Cyclin D1、CDK4、P16蛋白在初发与复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D]. 李蒙蒙. 郑州大学, 2019(07)
- [5]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肖祯.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6]UHRF1的稳定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D]. 陆丽娟.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8)
- [7]神经胶质瘤的发病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J]. 刘凯,陈胜利.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09)
- [8]P53、P15、VEGF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D]. 曾冉. 南昌大学, 2013(07)
- [9]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曾冉,况建国. 广东医学, 2013(06)
- [10]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 常亮,苏君.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