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

2002年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

一、2002年度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论文文献综述)

朱锐[1](2021)在《阿根廷的地方对外事务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全球化带来的相互依赖关系提供了多种跨国联系渠道,地方政府作为新的行为体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联邦政府对外积极扩大开放,在国家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主动拥抱国际社会,在国际技术合作、贸易、本地招商引资和对外旅游推介等具体事务中,通过对内、对外多条渠道介入涉外议程,建立起跨国的地方间交往联系。1994年,阿根廷联邦宪法实行改革,地方对外事务完成合法化任务。受此激励,各省市行使宪法改革所赋权力,参与构建跨国合作网络,多途径铺开的对外事务向更高程度、更广领域延展,尤见于各地受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的对外交流合作、以国际信贷主体身份从事的融资行为。21世纪,阿根廷国家发展进程兴衰起伏,而各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对外事务中一直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不仅裨益地方发展、国家对外利益,也带来了阿根廷整体外交从传统集权式的中央外交向更为地方欢迎的“联邦主义”外交加速转型。本文以首都自治市布宜诺斯艾利斯、联邦各省及各区域为主要案例。其中布市立足于南美大都会的城市定位,提出建设“全球城市”的对外战略目标,重点调动文化和旅游等城市优势资源,在地方立法、机制建设、国际技术合作、城市多边联合等多个领域探索城市外交的发展途径,不仅对内实现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外树立布市城市形象和国际品牌,还将发展地方对外事务与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相结合,成功举办青奥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彰显联邦与地方在对外事务中的协作潜能。各省一方面为实现各自的本地发展利益而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领域展开地方竞争,一方面投身联邦宪法授权的区域机制建设,在地方利益重合领域联合行动,不仅为地方对外事务提供创新机制,更成为跨国间地方一体化发展典范。阿根廷地方对外事务蓬勃发展,折射出当今世界国际问题、国内问题边界日趋模糊的客观现实。在阿根廷的外交及对外事务实践中,联邦与地方、国内与国外、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地方在涉外事务中的参与程度,三组关系交织影响、共同演进,编织出地方对外事务发展的经纬。本文通过多视角的理论分析、多维度的解读,基于对具体实践案例的观察,梳理阿根廷地方对外事务发展历程,总结最新发展趋势,并以案例事实,验证经济因素为地方开展对外事务的首要动因诉求、国家外交控制权及主导权仍由联邦政府牢牢掌握、法律是确保对外事务规范发展的主要工具等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导致阿根廷央地磋商不充分、不高效的主要短板,形成巩固并完善央地协调和互动机制等政策建议。

陈彦蓉[2](2020)在《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对于开放的小型经济体而言,荷兰总是在国际排名中获得高分。荷兰被誉为卓越的贸易国和投资国。多年来,荷兰在内向和外向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茅。荷兰普遍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荷兰的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高技能劳动力,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对创新和技术的投资,荷兰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荷兰成立的一个公司,公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持有海外资产,主要原因有两个:(1)发展实际经济活动,如生产或销售,(2)或通过税收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集团的纳税。第一个原因,常常由荷兰的常规公司所执行;第二个原因,常常由荷兰的特殊金融机构,在定向投资其他国家。荷兰有时被称为过境国。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有29%来自荷兰常规公司,有71%来自特殊金融机构。特殊金融机构即信箱公司,又称特殊目的实体。特殊金融机构是仅仅出于税务原因而在荷兰成立且没有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活动的公司。2015年,荷兰拥有超过14,000家特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在荷兰设立特殊金融机构的主要动机是尽可能的少缴税,意即避税。荷兰低预扣税,参与免税,税收裁定,荷兰税务机关的可获得性以及荷兰信托部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特殊金融机构通过荷兰重新定向投资的主要原因。本论文从二方面着手研究荷兰对外直接投资(OFDI),荷兰常规公司和特殊金融机构。从荷兰实体经济出发: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微观、宏观二个层面对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探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趋势与前景、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况、深入研究荷兰对外直接投资历经300年的发展概述。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卢森堡、瑞士和德国等。荷兰根据经济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生产,而对发达国家流向高科技生产。2015年,整个荷兰商业界大约有160万个公司,其中只有1.2%是大型公司,其余都是独立经营的中小企业。2015年,大约有1%的荷兰公司会进行对外直接外投资。其中大型公司占20%,中小企业占80%。这14,000家荷兰公司总共在国外投资了45,059家公司。就价值和参股比率而言,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通常都比大型公司小。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持股两家公司,大型公司平均持股八家公司。大型公司有51%进入欧盟27国的某个国家投资,个体经营的中小企业有67%。大型公司有18%进入亚洲和大洋洲内的某个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有11%。对大型公司来说有8%进入欧洲其他地区内的某个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有6%。大型公司有10%进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内的某个国家投资,中小企业有5%。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有70%以上是由特殊金融机构完成的。2015年荷兰常规公司对外投资了35,144家公司,特殊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了24,237家公司。比较特殊金融机构和荷兰常规公司的投资地理分布时,他们主要都投资于欧盟地区,但欧盟地区对特殊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远低于荷兰常规公司。特殊金融机构更重视在欧盟以外的地区投资,例如,特殊金融机构相对更重视在亚洲和大洋洲投资。特殊金融机构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相对经常投资。荷兰以其庞大的国际条约网络而闻名。尤其着重于三种双边条约;双边税收协定(142个),双边投资条约(91个)和双边贸易条约(581个)。外国公司利用特殊金融机构,转移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用荷兰与这些目的地国家缔结双边条约。其中税收协定的效果最大。当公司尝试逐步征服国外市场时,国际化是伴随而来的过程。首先,出口比投资渠道使用的频率高17倍。其次,公司已经向该国出口后,开始投资的机会就会增加。独立的中小企业首先在特定国家的投资之前,先有出口经验。贸易政策中的各种工具可以影响投资和出口。例如,当法规差异更大时,荷兰出口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非出口。出口壁垒大,荷兰公司通过投资比出口更具吸引力。与荷兰缔结条约的国家,若是没贸易壁垒,出口比投资多。投资条约也是如此。对于荷兰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而言,目的地国的特征对于选择特定目标市场至关重要。通常市场离荷兰越远,荷兰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大,荷兰投资者或出口商在该国活跃的可能性就越小。欧盟27国,北美和亚洲其他地区(中东以外)是投资项目的相对重要目的地。市场规模与决定在有关国家开展业务的荷兰公司的数量成正比,而与荷兰之间的距离则成反比。荷兰公司的数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得更快,而随着目标市场的规模的增加而增长得更快。除了距离和规模外,文化上的亲近也是企业家的重要因素。与荷兰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小,企业家越容易投资。以人均平均收入表示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出口商和投资者的数量成正比。岛国对荷兰出口商和投资者来说,是相对不受欢迎的目的地。平均进口关税对荷兰进入者数量产生负面影响。目标国家适用的进口关税越高,该国家对荷兰出口商的兴趣就越小,进口关税高的国家的新投资者,数量大大低于关税低的国家。目前发生的新冠病毒危机,比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程度还要更严重。在锁国之后,家庭的工作和收入损失,以及较低的企业投资和国际投资,可能会延长复苏的道路。2021年以后,全球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上一次金融危机,荷兰大约花了13年的时间,才复苏经济,这一次受创较深,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恢复。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过程盘根错节非常复杂,通常是综合考虑所有的投资因素才能做出最佳的决定。

姜群[3](2019)在《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 ——实证分析与政策优化》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对于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础研究是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把基础研究成果和科技人才作为提升本国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全球科技竞争正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的趋势下,基础研究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同时,基础研究的知识成果能够增加一国乃至全球的知识储备,是一国综合国力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在投资和从事基础研究过程中,政策制定对于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随着财政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不断提升,如何借助于财政政策实现基础研究成果的突破,提高我国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深刻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理性客观地分析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现状与存在的不足,探索促进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路径,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财政政策在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除绪论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支持基础研究财政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采用DEA和Tobit模型,对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效率进行了量化评价,揭示其影响因素。再次,采用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归纳比较分析方法论述了国外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基于以上内容,对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有效路径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现状分析。主要围绕基础研究整体发展情况、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四个方面对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现状进行分析:第一,基础学科研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基础研究发展平台逐步完善、企业关注力度有所提升、基础研究成果多方面提高。第二,19842018年,我国相继出台了适应不同时期的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及人才计划,基础研究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基础研究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依然存在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偏低、渠道单一、基础研究薄弱的短视现象。第三,为了促进基础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基础研究的政府采购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2)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鉴于财政作用于基础研究有两个可能的重要渠道:一是影响基础研究投入的效率与效果;二是影响拔尖人才的成长。首先,以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模型对20092016年基础研究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运用Tobit模型从经济、人力、地区、社会、贸易、财政结构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效率与技术变化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均为4%,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综合效率指数年平均提升1%。从具体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源水平对于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社会信息化水平、财政支出结构表现出负向影响,人口密度、财政负担对基础研究投入效率影响效果不明显。其次,以19992016年197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布及成长路径。从学科分布上可看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学科的分布上存在集中趋势,主要分布在工学和理学两个学科上,共约占总人数的71%;不同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异;赫芬达尔指数表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依托单位的分布上呈高度集中趋势。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拥有国际化教育背景、本硕博直读型培养方式、分学科分类别交叉型教育模式有利于加速拔尖人才的形成。(3)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一,在支持基础研究财政政策体系方面,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财政科学技术支出预算权限在分配上没有实现统一与制衡;财政投入强度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强度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处于较低水平;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偏向严重,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中以应用研究为主,地方的财政科技支出以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主,均未给予基础研究应有的重视;未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单一,企业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不足;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基础研究投入效率有待提高等。同时,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存在采购规模小、可操作性差、支持范围有限等问题。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表现出立法层级偏低、政策缺乏稳定性、税收优惠政策间不协调、普惠性力度不强、税收优惠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第二,在财政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研究方面,教育投入不足、政策激励程度有限、人才分布集中是制约人才发展的主要原因。(4)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国际比较。选择美国、日本、韩国等创新型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研究的资助体系、执行结构、投入规模、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三国在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体系上各具特色。美国的主要特点是资助体系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双主体运行,各主体资助结构迥异,任务导向型特征明显,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形成了侧重于“所得税减免”的税收优惠体系;日本政府内部拥有稳定的基础研究资助部门,基础研究经费分类拨付,高度重视竞争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其税收优惠偏重于“应税收入抵扣”;韩国政府形成了因时而变的灵活资助模式,注重基础研究发展的政策配套。三国的共同点在于构建以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资助体系,以大学或企业为主体的执行结构,稳定充足的投入规模,有效的税收优惠制度。(5)政策建议。在前文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国外借鉴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支持基础研究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具体包括:第一,优化财政投入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调整中央、地方的财政投入结构,完善资助体系;均衡基础研究区域发展。第二,调整财政投入结构,提升经费使用效率。第三,完善促进人才成长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遵循培养规律,均衡人才分布,完善激励机制,增加人文关怀。第四,强化支持基础研究的税收政策。构建基础研究税收政策体系,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的定位,增加税收优惠政策手段。最后,从优化基础研究环境、发挥政府采购的激励效应、注重学科均衡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联合、提高基础研究成果的质量等方面提出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综合性配套措施。

刘宇[4](2019)在《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效果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创新活动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创新活动本身也具有外部性及公共产品属性,基于以上原因,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自身投入到创新活动的资金严重不足。但创新活动可以提高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因此,政府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干预十分必要,通过财税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活动支持,降低企业创新活动成本,提高创新活动预期收益,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内生增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帕累托最优理论为财税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国家对于企业创新支持的政策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选取计算机行业及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按照政府补助、税费返还及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这三种财税政策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同一个财税政策中,不同的行业财税政策对其创新支持的效果并不相同的结论。另外,同一个行业,不同的财税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支持的效果也不相同。根据不同财税政策对不同行业创新支持的不同效果,政府应根据行业特点调整政府补助和税费返还的优惠力度,对于创新支持效果不明显的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应当限制使用。

程鹏[5](2018)在《基于4v营销理论的众筹融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影响,它不仅对线下金融业务做了补充,也成为了线上金融业务的创新渠道。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筹资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其项目进行筹资。众筹的产生为创业企业融资的需求与民间闲置资本的资金供给提供了高效对接的渠道,缓解了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了使更多的投资者注意到众筹项目,本文将从营销角度探讨科技类奖励式众筹项目如何宣传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而筹集更多资金。由于成功的科技类奖励式众筹项目具备“技术创新、个性定制、附加价值、情怀”等特点,与4V营销理论的“差异化、功能弹性化、附加价值与共鸣”相契合。因此,本文以4V营销理论为基础,并将4个方面细分为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功能弹性化、服务附加值、品牌附加值和共鸣6个维度对众筹融资绩效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京东众筹网站上筹资结束项目的信息,以发起人研究成果数量、图片数量、回报数量、项目公告数量、发起人发起项目数量和评论数量分别作为6个维度的衡量指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总结筹资绩效影响因素。经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功能弹性化、服务附加值和共鸣5个维度对科技类奖励式众筹项目融资绩效有影响。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发起人已有研究成果数量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呈正向影响;在形象差异化方面,图片数量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呈正向影响;在功能弹性化方面,回报数量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呈正向影响;在服务附加值方面,项目公告数量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呈正向影响;在共鸣方面,项目评论数量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呈正向影响。

张星漪[6](2018)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国家创新基金自1999年设立以来,中央和地方通过将近20年的摸索,在放大基金效益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但现在对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从法学视角进行系统研究,为政策供给提供思路。本文运用各种经济学基础理论对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财务或非财务相关问题加以解释,包括公共财政理论、绩效评价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项目质量管理理论、自愿信息披露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侧重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动力来源、社会公共属性等特性,为构建系统化的统一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从不同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又结合国家创新基金相关的叁部专门性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预算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运用法学基础理论对国家创新基金信息披露过程中所面对的法律问题加以解释,包括委托代理理论,诚实信用理论,公平、公正、公开理论,平等理论和效率理论。这些理论侧重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公平和效率等特性,为构建具有高度立法水平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从法学角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和部门规范性文件,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也在继续修订。从法学视角分析,结合相关基础理论、现状以及现行法律制度和行政以及刑事案例,通过比较国家创新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综合归纳得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有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本文借鉴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应我国的中央平台,省一级平台和县市级平台,介绍其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相关的主要立法内容,总结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综合信息、统一管理、公开透明、有利监管。本文通过适当借鉴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在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的现实需求,提出有关系统化推进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建议与设想,主要包括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层面采取相应对策,建立完备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与监督。《双创意见》提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严格要求,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时代需求,只有参考借鉴域外经验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作出系统化的调整,才能形成制度性成果,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

张杰,陈志远,杨连星,新夫[7](2015)在《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理论与证据》文中认为对当前中国政府广泛实施的创新补贴绩效进行全面的科学检验与评价,是摆在学界和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大研究命题。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中国情景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其中的作用机理,并利用中国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研究命题加以检验。本文发现:中国情景下政府创新补贴对中小企业私人研发并未表现出显着的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到中国情景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研发的作用效应。在那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程度越弱的地区,政府创新补贴政策越能促进企业私人研发的提升;贷款贴息类型的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研发造成了显着挤入效应,而无偿资助等类型的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却未产生如此的挤入效应。在金融发展越是滞后的地区,贷款贴息类型的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研发的挤入效应越强。

李彦[8](2015)在《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全球,中小微企业各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上的贡献尤为突出,如今越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囿于自身特点,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中融资难被认为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中小微企业在拉美地区及国别层面的研究至今仍为空白。本文尝试对哥斯达黎加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相关对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希望能够为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国别视角。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融资的定义及实质、融资渠道和方式、企业阶段性融资特征等相关概念,之后对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相关理论按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梳理,为正文内容的展开打下了理论基础。论文第一章内容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按照从“整体——部分”的逻辑顺序先后介绍了中小微企业的不同界定方法,并介绍了哥斯达黎加采取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划分标准。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在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出口增长、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论文第二章在分析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供给特征之后,从融资需求、融资供给及融资制度三方面对哥斯达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融资需求上,哥中小微企业的传统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外源融资比重偏低、融资结构中债务性融资比例高及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利用率低;融资供给上,该国的金融机构实际资金供给不足、提供贷款时对贷款主体缺乏统一的标准,设置担保要求过高、审批要求严格;制度层面上,哥斯达黎加的信贷担保制度目前还存在缺陷、信贷制度供给分配不够合理、立法滞后等。论文第三章深入探讨了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制约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及制度四个层面对上述因素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金融深化程度不足、宏观经济形势不利是造成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原因;金融机构中介利润率高、银行业兼并现象为中观因素;微观原因在企业自身;融资制度不完善、信贷人保护权利不足是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制度因素。论文第四章以较大的篇幅分析了哥斯达黎加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是如何从各自角度出发来应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哥政府主要是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从法律、政策和服务机构体系角度建立全面的扶持体系;金融机构的主体思路是建立信息收集系统,明确风险评价标准及创新融资方式;企业自身改善管理、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等“内功修炼”行为其实才是其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方法。论文第五章先是论述我国和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可比性,之后对哥斯达黎加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相结合的政策、重视发挥公共金融机构作用及利用信托模式是哥斯达黎加应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时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在结合本国国情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并加以利用。论文的结论部分指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在市场失灵,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弥补市场缺陷。因此,我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必须重视发挥公共部门作用,同时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沿着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取自主融资能力“的思路来应对中小微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持久性挑战。

姚晓红[9](2013)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果与效率研究》文中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政府高度的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2011年完成了2.74万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但是,由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处于幼稚阶段,并且还未建立与之配套的融资机制,使得科技产业的发展长期备受资金的困扰。于是国家于1999年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创新基金的建立和运作,有效地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的结合,但是缺少对创新基金扶持的效果、效率全面系统的评价,使得创新基金发展也受到一定阻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创新基金的效果与效率角度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课题。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受创新基金扶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的共性特征,然后以项目申请数将创新基金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超常发展期、震荡波动期和理性增长期。接着本文建立了效果的三层评价模型,以基金效果为第一层,项目效果为第二层,基金项目承担企业的效果为第三层,通过三层的逐渐递增,由直接到间接的深入分析,充分展示了创新基金的运行效果;效果分析仅仅是绝对量的展示,因此还需要评价投入是否带来了足够的产出,本文接着建立了DEA模型,以DEAP软件为工具,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投入资金的效率。首先分析了直接资助与贷款贴息两种方式的效率情况,并且总结出各种的调整比率,并且得出了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比无偿资助的方式效率高;其次分析了不同投入种类的资金的效率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效率相差不大,这说明各资金效率不在投入匹配度上,而是投入的量上。通过分析调整值,发现在既定的产出数量下投入存在冗余,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应该减少相关投入的数量,或者通过增加产出来提高效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效果与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政府层面逐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孙芳[10](2013)在《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但我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其中,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量不可忽视。同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环境还不完善,大部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不持久。如果要充分发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就要研究各项措施,保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足够的生命力,研发能力与持续成长能力。面对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现状,本文从政府行为理论角度出发,展开了如下研究:1.本文收集、研读了政府行为理论、企业成长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后,进行了文献综述,回顾了许多研究成果,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2.查找相关政策资料,确定了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并论述了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目的以及政府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理论基础。3.从国家专项基金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及法律保障这四个方面,将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政策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作为后文对策建议的基础。4.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入手,分析了深圳产业化基地的运营模式,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宝贵经验及基地目前的发展瓶颈,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作铺垫。5.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措施,为后文的政策建议提供借鉴。6.根据前文,总结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政策改进建议。

二、2002年度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度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1)阿根廷的地方对外事务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方法
    五、章节安排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地方对外事务研究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以地方为中心的平行外交理论
        二、城市外交
        三、多层外交理论
        四、关于阿根廷地方对外事务的多种理论解读
    第二节 地方对外事务与中央外交
        一、地方对外事务的性质
        二、地方对外事务对中央外交运作的影响
        三、中央政府的应对之举
第二章 20 世纪90 年代阿根廷地方对外事务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外部驱动因素
        一、外部经济因素
        二、外部政治因素
    第二节 内部驱动因素
        一、梅内姆政府的结构性改革
        二、地方对外事务的合法化
        三、地方分权趋势和外交联邦主义
第三章 阿根廷地方对外事务的机制、议程和渠道
    第一节 机制建设
        一、联邦事务司的统筹协调
        二、地方的机构调整和各方协同
    第二节 主要议程
        一、经济类“低阶政治”议程
        二、非经济类“低阶政治”议程
        三、“高阶政治”议程
    第三节 介入渠道
        一、国内渠道
        二、国际渠道
第四章 首都自治市的“大都会外交”
    第一节 布市地方对外事务机制
        一、“全球城市”目标
        二、央地法律保障
        三、公共部门设置
    第二节 2006 年布市的对外事务
        一、双边事务
        二、多边事务
        三、国际技术合作
        四、国际融资
    第三节 布市对外事务的新发展
        一、旅游和文化:优势资源实现外向增长
        二、承办国际活动
第五章 联邦各省的对外事务实践
    第一节 联邦各省的对外事务机制
        一、地方对外事务的部门设置
        二、区域机制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一、新库约区域:两洋走廊中线铁路、新黑水跨国隧道
        二、北格兰德区域: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门多萨省:多元开采的“矿产大省”
        二、圣胡安省:两大世界级金矿
结论
参考文献

(2)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评价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微观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三、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第一节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
        三、投资政策发展
    第二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二、投资流量的宏观概述
        三、荷兰的就业情况
    第三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与特征
        一、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二、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第四章 特殊金融机构
    第一节 特殊金融机构的作用
        一、特殊金融机构的定义
        二、荷兰常规公司和特殊金融机构投资的比例
        三、荷兰常规公司和特殊金融机构投资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双边条约的重要性
        一、荷兰是国际条约体系的核心
        二、不同类型双边条约的吸引力
        三、特殊金融机构对荷兰经济重要性有限
第五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
    第一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一、独立的中小企业主要进行小规模投资
        二、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荷兰重要的大型跨国公司
        一、金融业跨国公司
        二、金融业跨国公司
        三、非金融服务业跨国公司
第六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一、出口和投资的介绍
        二、出口和投资齐头并进
        三、出口和投资的方式
    第二节 条约与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一、条约和非关税措施与投资和出口的关系
        二、贸易协议的深度
    第三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或出口的选择因素
第七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国家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经济概况
        二、荷兰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节 德国
        一、德国的经济概况
        二、荷兰对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八章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危机和挑战
    第一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危机
        一、85年的货物贸易和投资趋势
        二、金融危机
        三、新冠病毒危机
    第二节 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二、劣势(Weakness)
        三、威胁(Threat)
        四、机会(Opportunity)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
    第二节 本文的建议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 ——实证分析与政策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财政投入基础研究的效果评价
        1.2.2 财政支持基础研究拔尖人才成长
        1.2.3 财政支持基础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
        1.2.4 不同财政工具对基础研究的影响效果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之处
        1.5.2 论文不足之处
2 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
        2.1.1 财政政策
        2.1.2 基础研究
    2.2 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作用机制
        2.2.1 基础研究的特点
        2.2.2 基础研究的公共产品属性与财政支持
        2.2.3 基础研究外部性与矫正性的财政政策
        2.2.4 基础研究引发的市场失灵与财政支持
        2.2.5 基础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财政激励
    2.3 本章小结
3 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3.1 基础研究发展情况
        3.1.1 基础学科影响力
        3.1.2 创新基地建设
        3.1.3 基础研究管理体系
        3.1.4 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效
    3.2 财政投入政策
        3.2.1 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及政策
        3.2.2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情况
        3.2.3 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情况
        3.2.4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情况
    3.3 政府采购政策
    3.4 税收优惠政策
    3.5 本章小结
4 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
    4.1 财政投入基础研究的效率分析
        4.1.1 DEA原理与Malmquist指数
        4.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3 实证研究
    4.2 基于Tobi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模型构建
        4.2.2 指标设定说明
        4.2.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3 财政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路径分析
        4.3.1 数据处理
        4.3.2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4.3.3 模型设定与指标说明
        4.3.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支持基础研究财政政策体系的主要问题
        5.1.1 财政投入体制不完善
        5.1.2 政府采购政策激励效果不明显
        5.1.3 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不健全
    5.2 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发展的主要问题
        5.2.1 教育投入不足制约人才发展
        5.2.2 激励人才发展的财税政策力度不足
        5.2.3 基础研究人才的分布存在“马太效应”
    5.3 本章小结
6 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6.1 美国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政策
        6.1.1 资助体系
        6.1.2 执行结构
        6.1.3 投入规模
        6.1.4 税收优惠
    6.2 日本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政策
        6.2.1 资助体系
        6.2.2 执行结构
        6.2.3 投入规模
        6.2.4 税收优惠
    6.3 韩国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政策
        6.3.1 资助体系
        6.3.2 执行结构
        6.3.3 投入规模
        6.3.4 税收优惠
    6.4 国外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
7 政策建议
    7.1 优化财政投入体制机制
        7.1.1 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7.1.2 均衡基础研究区域发展
    7.2 调整财政投入结构,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7.2.1 调整R&D内部经费结构
        7.2.2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7.2.3 强化管理运行机制
        7.2.4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7.3 完善促进人才成长的财政政策
        7.3.1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
        7.3.2 遵循培养规律,均衡人才分布
        7.3.3 完善激励机制,增加人文关怀
    7.4 强化支持基础研究的税收政策
        7.4.1 构建基础研究税收政策体系
        7.4.2 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定位
        7.4.3 增加税收优惠政策手段
    7.5 完善综合性配套措施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效果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第2章 基本理论与模型
    2.1 .内生增长理论
    2.2 .公共产品理论
    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第3章 财税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支持的方式
    3.1 .财政补贴方式
        3.1.1 中央财政补贴及地方财政补贴
        3.1.2 财政贴息
        3.1.3 其他方式
    3.2 .税收优惠方式
        3.2.1 税前优惠方式
        3.2.2 税后优惠方式
第4章 实证检验模型设计与数据指标的选取
    4.1 研究方法
    4.2 数据的选取
    4.3 指标的选取
        4.3.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4.3.2 解释变量的选取
        4.3.3 控制变量的选取
        4.3.4 虚拟变量的选取
    4.4 模型的建立
第5章 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效果的实证分析
    5.1 政府补助、税费返还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分析
    5.2 政府补助、税费返还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对研发支出的影响分析
    5.3 政府补助、税费返还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分析
    5.5 研究结论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按照行业特点调整政府补助的优惠力度
    6.2 按照行业特点调整税费返还的优惠力度
    6.3 审慎使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
附录 政府补助明细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5)基于4v营销理论的众筹融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4V营销理论的研究
        1.3.2 众筹定义及类型
        1.3.3 众筹融资绩效影响因素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于4V营销理论的众筹研究框架
    2.1 奖励式众筹的差异化营销
        2.1.1 产品差异化
        2.1.2 形象差异化
    2.2 奖励式众筹的功能弹性化营销
    2.3 奖励式众筹的附加价值
        2.3.1 服务附加值
        2.3.2 品牌附加值
    2.4 奖励式众筹的共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模型构建
    3.1 研究模型
    3.2 研究假设提出
        3.2.1 差异化对众筹融资绩效影响的假设
        3.2.2 功能弹性化对众筹融资绩效影响的假设
        3.2.3 附加价值对众筹融资绩效影响的假设
        3.2.4 共鸣对众筹融资绩效影响的假设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选取与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择与分类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3 计量方法及分析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多元回归分析
        4.3.3 稳健性检验
        4.3.4 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促进众筹融资成功的对策与建议
    5.3 研究展望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项目信息披露
        (三)科研经费
        (四)政府专项基金
    五、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基础理论
    一、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公共财政理论
        (二)绩效评价理论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四)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五)自愿信息披露理论
        (六)平衡计分卡理论
    二、法学基础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诚实信用理论
        (三)公平、公开、公正理论
        (四)平等理论
        (五)效率理论
第二章 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一、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现行法律制度
    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规范
        (二)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第三章 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分析研究
    一、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信息披露现状及相关主要立法内容
        (一)美国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立法内容
    二、域外中小企业政府专项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经验总结
第四章 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与设想
    一、健全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内容
        (二)建立项目信息的分类分层披露制度
        (三)建立完整的项目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大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执法力度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现有法律法规规定
        (二)从法治角度规范项目信息披露机制
    三、完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监督制度
        (一)强化制度实施过程及结果检查监督
        (二)健全项目主管部门的内部监督制度
        (三)建立健全媒体网络的社会监督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理论与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模型
三、计量模型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与拓展
    (三)内生性问题与工具变量设定
四、实证结果
    (一)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私人研发投入的影响
    (二)不同类型的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私人研发投入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一)样本自我选择效应
    (二)其它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8)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
    0.2. 相关理论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结论
    0.6. 研究后记
第一章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界定和作用
    1.1 中小微企业的界定
        1.1.1 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
        1.1.2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
        1.1.3 哥斯达黎加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
    1.2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作用
        1.2.1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推动经济发展
        1.2.2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提供就业机会
        1.2.3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促进出口增长
        1.2.4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推动技术创新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困境
    2.1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供需现状
    2.2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表现
        2.2.1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困境
        2.2.2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困境
        2.2.3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困境
        2.2.3.1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2.2.3.2 信贷制度安排缺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3.1 宏观因素制约中小微企业融资
        3.1.1 金融深化程度不足
        3.1.2 宏观经济形势不利
    3.2 金融机构缺陷制约中小微企业融资
        3.2.1 金融中介机构推高融资成本
        3.2.2 银行兼并影响企业融资可得性
    3.3 中小微企业自身弱点加大融资难度
        3.3.1 金融机构缺陷导致融资失灵
        3.3.2 企业财务和信用制度不健全
    3.4 融资制度不完善制约企业融资
        3.4.1 融资制度不完善
        3.4.2 信贷人权利保护不足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解决对策
    4.1 政府推动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及服务机构建设
        4.1.1 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4.1.2 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
        4.1.3 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机构体系
    4.2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方式
        4.2.1 建立信息收集系统,明确风险评价标准
        4.2.2 创新企业融资方式
        4.2.3 发展微型金融形式
    4.3 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提高信誉
        4.3.1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4.3.2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对策对中国的启示
    5.1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表现及原因
    5.2 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经验
        5.2.1 融资对策中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5.2.2 积极发挥公共金融机构的作用
        5.2.3 有效利用信托方式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书目及文献

(9)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果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政府科技扶持资金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及财务特征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金融约束理论
        2.2.3 市场失灵理论
        2.2.4 经济发展理论
        2.2.5 产业政策理论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特征及运行阶段划分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扶持特征
        3.1.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特征
        3.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特征
        3.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3.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运行阶段划分
        3.2.1 划分标准
        3.2.2 超常发展期(1999——2001)
        3.2.3 震荡波动期(2001——2003)
        3.2.4 理性增长期(2003——2008)
    3.3 小结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果评价
    4.1 评价模型的建立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果分析
        4.2.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效果分析
        4.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到位率分析
    4.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效果分析
        4.3.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完成情况
        4.3.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产品化和产业化水平
        4.3.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经济效果分析
    4.4 承担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企业效果分析
        4.4.1 企业规模
        4.4.2 企业创新能力
        4.4.3 企业经济效益
        4.4.4 企业声誉分析
    4.5 小结
5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率评价
    5.1 DEA模型概述
        5.1.1 DEA的基本原理
        5.1.2 DEA评级模型的特性
        5.1.3 DEA的基本模型
    5.2 指标体系的建立
    5.3 实证分析
        5.3.1 基于扶持方式的效率评价
        5.3.2 基于投入资金类型的效率评价
    5.4 结论
6 问题及对策
    6.1 存在的问题
        6.1.1 企业层面
        6.1.2 产业层面
        6.1.3 政府层面
    6.2 对策建议
        6.2.1 企业层面
        6.2.2 产业层面
        6.2.3 政府层面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扶持方式的效率DEA评价结果
附录2 不同资金投入类型的DEA分析结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政府行为研究
        二、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三、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特点
        一、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定义
        二、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 外部性理论
        二、 市场失灵理论
    第三节 政府科技发展职能
        一、 政府科技职能的内涵
        二、 政府科技行为的对科技发展的促进效用
第三章 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政策实践
    第一节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概述
        二、 我国科技创新基金的实施成效
        三、 创新基金对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效果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 科技企业孵化器概述
        二、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过程
        三、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力度及成效
    第三节 税收政策
        一、 我国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第四节 法律保障
第四章 案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
    第一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程
        一、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
        二、 产业面临的发展挑战
        三、 借力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发展集成电路中小企业的意义
    第二节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模式
        一、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成立背景
        二、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运作模式
        三、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发展方向
        四、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成效
        五、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发展所存在的瓶颈及解决方案
第五章 国外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
    第一节 国外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目的
        一、 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 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第二节 国外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的政策模式
        一、 美国的政策模式
        二、 日本的政策模式
        三、 欧洲国家的政策模式
    第三节 国外政策模式对我国政策制定的启示
第六章 完善我国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扶持政策的措施
    第一节 目前我国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政策发展趋势
    第二节 完善扶持政策的对策
        一、 建立专门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服务机构
        二、 进一步建设与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 确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作为政府法律政策扶持重点
        四、 以税收优惠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2002年度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根廷的地方对外事务理论与实践研究[D]. 朱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2]荷兰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 陈彦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3]支持基础研究的财政政策 ——实证分析与政策优化[D]. 姜群.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4]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支持效果的实证分析[D]. 刘宇. 吉林财经大学, 2019(03)
  • [5]基于4v营销理论的众筹融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程鹏. 天津大学, 2018(06)
  • [6]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研究[D]. 张星漪. 中国政法大学, 2018(01)
  • [7]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估:理论与证据[J]. 张杰,陈志远,杨连星,新夫. 经济研究, 2015(10)
  • [8]哥斯达黎加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李彦.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07)
  • [9]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效果与效率研究[D]. 姚晓红. 青岛科技大学, 2013(07)
  • [10]政府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研究 ——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为例[D]. 孙芳.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2002年第三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公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