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来梧桐,风来柳

月来梧桐,风来柳

一、月到梧桐上 风来杨柳边(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弦[1](2021)在《又一个“小样”: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文中认为"小样"一词在音乐、建筑、铸币、珠宝设计等多个领域有着不同含义。此前,外子石祥《小样:中国古籍刻印中的局部印刷》(《古典文学知识》2019年第2期)介绍了版刻中的"小样"——板片剜改后的局部再印。而本文所要叙述的,仍然不是当代口语中不甚文雅的词汇及其社会语言学问题(这无疑会使一些读者继续失望),而是作为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的"小样"。

赵黎明[2](2021)在《语序在汉诗诸体中的功能演变及诗学启示》文中认为语序指句子中语词的排列顺序。在近体诗中,语序倒置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行为,常被古人称为"诗家语"和"诗家妙法"。与其他语法形式一样,语序在古今诗歌中的变化,也经历了自然—变形—自然的"U"字形轨迹。其在近体诗中之所以大量出现,主要是出于对韵律对仗的迁就,客观上也能造成复义、朦胧和陌生化等艺术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字必要性和文体合理性。然而随着文体的演变,它的重要性呈逐步下降趋势。对于这一文学遗产,应有一个辩证认识:既不能否定它的历史作用,也不可夸大它的艺术功效。语序在汉诗中的历史演变给新诗建设的启示是:正如抓住格律不放手并未抓住新诗要领一样,纠缠于语法修辞的细枝末节,也没有抓住新诗建构的核心。新诗问题的核心是诗的内容与文的形式的统一,离开了诗性这一要核,包括语序在内的一切艺术手段,都是没有意义的文字游戏。

刘研[3](2020)在《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称为《内经》)是我国着名的医学典籍之一,成书时间早,在传统医学领域中有巨大的影响力。二十世纪以来,多名学者对《内经》进行了研究和翻译,为中西医学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内经》中存在大量文化负载词,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文化。但负载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文章翻译的难度。在现存译本中,李照国所着译本在学术界被普遍接受,被称为《内经》译本的代表作。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李照国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开展的研究数量较少。而经过语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中体现了意象图式的存在,却少有学者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角度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李照国所译《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运用了分类分析和个例研究的方法对其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意象图式类型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主要体现哪种意向图式?2.李照国在对《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上使用了哪种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主要分为哲学类文化负载词、自然类文化负载词、疾病术语类文化负载词以及人体组织类文化负载词。其中哲学类文化负载词数量最多,在中西方医学文化交流中理解难度最大。意象图式理论为中西医学中不同的文化内涵建立了共同的认知机制,能够较好地解释黄帝内经中的绝大部分文化负载词。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认知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人体组织、人体、自然等相关文化负载词均可抽象为一种图式——容器图式。在此认知基础上,《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存在以下规律:音译+(直译+音译)+文后注释,这种翻译策略在保留文化负载词的汉语发音的同时,继而使用注释解释了音译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科学内涵。因此,李照国译本既成功保留了中医文化的特色,又能通过共同的认知机制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达给目标语读者,使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内涵丰富的中医文化负载词。同时,本文有助于为《黄帝内经》的英译提供参考,从而为国外学者对中医的研究提供帮助,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对外交流有所裨益。

李思弦[4](2019)在《南朝隋唐五言“诗家语”研究》文中认为诗家语,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的一个概念,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存世文献对此概念的记载也主要集中在王安石改“奏赋长杨罢”为“奏罢长杨赋”,以及李东阳称“芙蓉露下落”一句“自是诗家语”,这两件事情上。综合各家对诗家语一词的使用情况,大体可对诗家语做出如下定义:诗家语是诗中一种能够通过字与词的排列、结构模式的选择,令诗句整体极具艺术表现力,且不以直白流畅为意的语句。将诗家语概念与传统诗学概念、用语相对比可知,诗家语与古代诗论、诗话所涉及字词、句法、修辞、体势风格、言外之意、表达效果等方面的概念、用语,在范畴上基本能够重合。只是诗家语概念更加侧重句中字词排列、诗句结构两方面所影响的诗句整体的艺术表现力而已。而诗家语研究就是从古代诗论、诗话中经常出现的关于字词排序的“熔裁”、“声律”、“章句”、“丽辞”、“斡旋其语”等事,以及关于诗句结构模式的“句法”等两个方面,探讨诗句整体如何构成并体现出“体性”、“隐秀”、“神韵”、“性灵”等艺术表现力的一种研究。…诗家语概念虽然能够根据传世文献寥寥数语的记载而界定出来,但这种定义也仅能勾勒出诗家语所探讨的主要范畴与侧重方向,过于笼统,不够具体。欲明确诗家语概念的具体内涵与主要特点,还须对多为古人提及并讨论的诗中佳句详加分析,对其中字词排列与结构模式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由于南朝、隋、唐时期五言诗句一脉相承、佳句频出,上有别于汉魏古体,下可极百代诗家之变。且此时期诗句整体上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又暗合于诗家语所关注的诗句字与词的排列次序、诗句结构模式的选择这两个主要方面。因此,本文分诗家语概念为诗家语序,即能够对诗句的艺术表现力产生影响的诗句字与词的排列次序;和诗家语结构,即能够对诗句的艺术表现力产生影响的诗句结构模式。从南朝隋唐时期多为后人提及的诗中佳句入手,通过对佳句中字与词的排列次序、结构模式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的分析,总结并归纳出其中的共同特点来,这些特点才是诗家语概念的具体内涵。在第一章中,主要以南朝隋唐时期秀句、佳句中字词的排列次序及其对句中诗意表达效果的影响状况为研究对象。从诗句内部的时间、空间、逻辑三种关系的远近、虚实,词语排列的调换及其对连贯语义的破坏等角度,分两节对此时期诗中佳句存在的内容压缩与词语省略、语句斡旋与字词倒装两种现象进行讨论。进而归纳出南朝隋唐五言佳句在语序方面所体现出的共同特点,即诗家语序。在第二章中,主要通过分析诗论、诗话中古人对诗句结构的既有认识,提出诗句具有相沿成习的惯用表达方式,即“凝固结构模式”(也就是古人“用唐人句律而不用其意”,“取唐人语而掇入少陵绳墨”中的“句律”、“绳墨”等说法的统称)。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从诗句结构与节奏的配合及其对诗句内容的强调层面,分三节对字眼句、副词句、比喻句、发语结构句、无字眼句五种凝固结构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并概括出诗家语结构。而第三章,则是在第一、二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诗家语观诗”的诗句分析方法,并通过对南朝隋唐时期的诗句及相关评点的分析、落实,来明确“诗家语观诗”在操作中的四个基本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以及主要适用范围。同时,对古今既有评点、分析诗句的方法进行梳理,在对比中分析“诗家语观诗”的主要优势与局限。

武玥[5](2018)在《律诗吟诵与明代诗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人喜好探讨诗学,热衷从不同角度去研究、总结诗歌创作鉴赏的经验。近年来伴随研究深入,明代诗学重“声”的特点变得清晰起来,明代诗声理论的轮廓初显。发声地吟诵诗歌是古人创作、鉴赏诗歌的重要辅助,但由于声学保存方式上的局限,古人如何借助发声地吟来艺术实践的记录仍未引起大多数研究者重视。从诗歌发展早期的吟咏性情到明清时期蒙学借助吟诵来教育幼童,都是借助声来启发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吟诵是根据诗歌韵律节奏来读诗的方式,当下会吟诵的人多是曾接受过私塾教育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口头相传少有明确的理论标准,因此保存、学习和传播都比较困难。本文以明代诗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立足明代卷轶浩繁的诗话、诗社活动的文献及选本评点之中有关诗声的资料,以尤其讲究声韵和法度的律诗为切入点,力图揭示明代诗声理论的研究价值,凸显中国古典诗人以声赏诗、论诗的真实变化。研究从问题出发,主要分为六章来说明:第一章律诗吟诵与明代诗声研究缘起,陈述研究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对声读等基本概念进行追溯和阐释,分析古法吟诵的内在机制。其次明确吟诵作为古人诗歌创作、鉴赏必备要素的理论价值。第三节围绕“律变”和“律诗吟诵”之间的关系来阐释律诗作为代表诗体研究诗声的价值。第二章阐释传统诗声的理论基础,按照时间和影响选取历史上诗声理论的代表文献。第一节从诗歌的发端讨论传统诗声理论的起源;第二节重点探讨以声律意识萌生为代表诗声理论奠基时期的代表文献;第三节以明前传统诗声理论拓展期的基本文献为研究对象;第四节梳理成熟阶段的明代诗声理论基本分期,初步探索明代诗声的发展轨迹。论文主体以明代诗声的中心论点为对象,以典型诗论家的律诗创作理论为例深入分析其构成,梳理发展脉络,总结不同时期诗声理论的侧重。第三章以发轫期的诗声代表李东阳《麓堂诗话》为研究对象,从诗体特征、论诗取声和追求“圆活生动”的美调等三部分来明确以律诗创作技巧为代表的诗声在明代初期受到重视。第四章以前后七子等人为例讨论成熟、反思期的明代诗声理论。第一节选取了前后七子中具有代表性的李梦阳、谢榛等人诗学观点来说明成熟期的诗声理论价值;第二节则发掘代表理论反思的杨慎、许学夷等人的诗声观念,分析明代中后期诗歌创作中声学因素的核心化与理论化。第五章设置专题诗评点与明代吟诗方式的转变,首先以《唐诗品汇》中刘辰翁评语为代表的吟咏感悟批语探讨明初社会认可的吟诗鉴赏方法;其次讨论明晚期金圣叹解析式评诗的特点与价值;分析其与明早期诗评点的差异,对比了律诗的两种评点方式,揭示出声学因素逐渐弱化的诗评发展趋势。第六章律诗吟诵与明诗声拾遗及价值:第一节汇总记录在诗社活动,或散落在诗话、诗法等载体中个别诗人的诗声理论,并分析其价值及传承;第二节根据上文的研究成果总概括以律诗吟诵论明代诗声学的意义。第三节总结性地分析以律诗吟诵研究明代诗声学的创新和价值。

范文化[6](2018)在《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越南独立之后(938),由于越南社会历史的特殊条件,越南社会对政治、教育、文化思想、社会关系等产生极大的需求,儒家文化得以慢慢渗透进越南人民的生活之中,使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越南文化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到地域文化等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即代表儒家文化的上流文化和代表越南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化。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文化价值取向并不是各不相关而是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种文化相异而互补,这体现了越南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带有鲜明的“越南特色”。本论文试图通过对越南歌谣的研究,探讨儒家文化对越南民间文学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作为一名在华留学的越南学生,这也是本文作者在这个范围内的第一次浅陋尝试。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等进行说明和阐述。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对越南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研究与描述,主要概括说明儒家文化如何渗入越南文化并成为越南文化的一部分,阐述儒家文化在越南人生活中的表现。第二章探讨儒家文化与越南歌谣的关系,主要说明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越南儒士在越南歌谣中的作用,阐述了越南儒士在创作与传播越南歌谣中所做的贡献。第三章研究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主题的影响,主要研究及描述儒家道德思想在越南歌谣中的表现,说明越南文化对儒家道德思想的接受方式与途径。本章除了说明越南歌谣的一部分内容即是对儒家道德思想的反抗与揭发外,还阐述了越南歌谣对越南历史的反映。第四章研究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人物形象的影响。本章阐述了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中的男女性别问题的重大影响。认为除了越南歌谣中描述男女词语的差别外,歌谣中关于责任本分的观念、—处世方式等,也有男女的差异。本章通过对歌谣中的人物形象的描述及分析,阐述了受儒家文化影响后,越南原生文化与儒家文化这两种文化是相互叠加、彼此融合的。第五章研究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艺术表现的影响。认为在使用儒家文学的艺术形式与语言风格方面,越南歌谣受到儒家文化的较大影响。总之,在越南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中,越南歌谣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发展迅速。儒家文化不仅对越南歌谣的创造观念与传播过程产生了影响,也极大地作用于越南歌谣的内容与艺术形式。从越南歌谣中不仅能够窥见越南古代社会劳动群众的情感、思想理念及生活状况,而且能够看到越南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接受。在这一总的接受背景下,不管是吸收融合还是批判否定,落脚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越南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自然,越南文化对于儒家文化的接受方式也是多样的,其中既有和谐融合性与灵活性,也有批评性与创新性。

寓真[7](2016)在《读书十记》文中指出一,读《坡仙集》从学生时爱逛书店,养成我一生嗜好,但有闲钱便买书。及至退休,翻检存书,竟有许多好书未曾读过。于是选出十来种置于手边,既已失之东隅,应该收之桑榆了。初到太原工作时,上肖墙有一处不起眼的店,专卖古旧书籍。家住附近,休闲日就去看书。书店一位研究版本的老先生,推荐我买了一部《坡仙集》,品相虽不甚好,尚且完整无缺。此书是李卓吾评辑的苏轼诗文十六卷本,明万历四十七年程明

查屏球[8](2016)在《由镜中之相到审音辨体——顾璘《唐音评点》与明人对唐诗的接受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顾璘《唐音评点》在明代流传甚广,顾氏接受认同李东阳及前七子诗学思想,其评点时接受了他们的复古化的文学观念,其音声格调论是对李东阳、前七子诗学批评的一种实践,也是对读书音与北方化官话分离这一现实的回应;其强调《选》调与唐诗的比较,为唐诗语言的源流与演变,勾勒了一线清晰的线路,说明了律化后唐诗语言的特点;通过对具体诗作的点评,将严羽以来的初、盛、中、晚的唐诗史理念更加具体化,也对"独尊盛唐"的诗学理论做具体的说明。

贾宗普[9](2015)在《明初至明中叶士人的山林与台阁之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林与台阁是明初至明中叶士人关心的一个话题。通过比较这个时期几位文坛领袖的山林与台阁之论,可以探讨明初至明代中叶士人诗学观念的变化及真正代表创作实践精神的诗歌主张。

李天道,龙又嘉[10](2015)在《论“理学诗派”之自然审美意识》文中指出两宋时期的理学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理"又称为天理,由此天人相依、天人相与,"理"是天人一体的基础,主导着当时的经世思潮,强调"文以载道"。与此同时,既基于"仁者,人也"的思想,同时受张载、朱熹等所提出的"大心"与"合内外之心"说的影响,"理学诗派"诗人的审美诉求一方面推崇自得自然,任心随意,强调自出机杼,同时,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呈现一种对自然审美意识的诉求。

二、月到梧桐上 风来杨柳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月到梧桐上 风来杨柳边(论文提纲范文)

(2)语序在汉诗诸体中的功能演变及诗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引论
一、诗句“错综”的历史演变
二、“唐人句法”的成因、功能及限度
三、“错综句”在新诗中的命运
四、结语

(3)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2.1.1 Overview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2.1.2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Medicine
    2.2 Research situ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2.3 Research situation of Image Schema
Chapter Three Image Schema Theory
    3.1 Concepts of Image Schema
    3.2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Image Schema
    3.3 Types of Image Schema
    3.4 Container Schema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Yellow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4.1 Container Schema in the translation of philosophy words
    4.2 Container Schema in the translation of nature words
    4.3 Container Schema in the translation of disease terms
    4.4 Container Schema in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 about human tissu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Research findings
    5.2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Bibliography
Appendix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ative Corpu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Yellow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4)南朝隋唐五言“诗家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诗家语概念与南朝隋唐五言诗句
        一、诗家语概念的界定
        二、古人对诗家语概念所涉内容的认识及其演进
        三、诗家语研究范畴与传统诗学概念、用语之关系
        四、以南朝隋唐五言诗句分析、归纳诗家语具体内涵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诗家语研究现状
        一、以诗家语为对象的研究概况
        二、与诗家语概念相关的古典诗歌、诗句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渊源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五言诗句的内部关系、语句斡旋与诗家语序
    第一节 诗句内部关系及其省略情况对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一、诗句内部时间、空间、逻辑三种关系与关系描述词语的省略情况
        二、诗句内部关系对诗意远近、虚实及表达效果的影响
    第二节 诗中语序、结构凝固及其对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一、句法就声律说辨析
        二、诗中词语、语序与特殊诗意效果的绑定
        三、古人对诗中结构、表达凝固之事的认识与利用
    小结
第二章 五言诗句的凝固结构模式与诗家语结构
    第一节 字眼句
        一、四种结构模式字眼句的发展状况
        二、字眼句的共同特点
        三、四种字眼句的节奏特点及其与诗句结构的配合情况
    第二节 副词句与比喻句
        一、副词句的命名、发展状况、结构特点及其与诗句节奏的配合
        二、比喻句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及其与诗句节奏的配合
    第三节 发语结构句与无字眼句
        一、发语结构句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及其与诗句节奏的配合
        二、无字眼句的发展状况与结构特点
    小结
第三章 诗家语观诗与古今诗句分析方法
    第一节 “诗家语观诗”的诗句分析方法
        一、“诗家语观诗”在分析南朝隋唐五言诗句中的应用
        二、“诗家语观诗”在落实古人评点中的应用
        三、“诗家语观诗”在分析宋元明清五言诗句中的应用
        四、“诗家语观诗”在七言诗句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节 古今诗句评点、分析与“诗家语观诗”在方法上的优势与局限
        一、古代诗人评点、分析诗句的方法、特点和成因
        二、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的诗句分析方法、特点及其局限
        三、“诗家语观诗”与古今诗句分析方法之关系及其主要优势与局限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律诗吟诵与明代诗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律诗吟诵与明代诗声研究缘起
    第一节 核心概念阐释
        一、吟诵是“声读”的表达之一
        二、“吟法”与“诵法”的合称
        三、内在机制:“涵咏”与“熟诵”
        四、传统“声读”的转变
    第二节 “律变”与律诗吟诵
        一、律诗在“律变”诗史进程自然产生
        二、律诗艺术关涉七项要素不止于“声”
        三、律诗艺术与审美特征让吟成为必要
        四、杜甫是律诗吟诵的典范诗人
    第三节 “诗声”与“声诗”
        一、“诗声”的特指含义
        二、历史文本中诗声的传承
        三、“诗声”含“声诗”特指的近体绝句
第二章 传统诗声理论基本文献
    第一节 传统诗声理论的发端及代表文献
        一、传统诗学开山纲领:《尚书·尧典》
        二、先秦诗(乐)教经典《礼记·乐记》
        三、功用的儒家经典诗论《毛诗序》
        四、东汉经师郑玄的《六艺论》
    第二节 传统诗声理论的奠基及代表文献
        一、陆机《文赋》论咏诵
        二、《文心雕龙·声律篇》
        三、《文心雕龙·丽辞篇》
        四、两书载沈约“声律说”
    第三节 传统诗声理论的拓展及代表文献
        一、对属即对偶专论:《文镜秘府论·北卷》
        二、皎然《诗式》:论“四声”、“取境”
        三、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论学诗功夫
        四、元代杨载的《诗法家数》:诗法的总结
    第四节 明代诗声理论基本分期
        一、发轫:强调诗学审美中自然声律的追求
        二、成熟:追求自然审美的具体诗法理论化
        三、反思完善:自然、人为声律的理论调和
第三章 《怀麓堂诗话》与探索期的明诗声
    第一节 论诗体特征“以其有声律讽咏”
        一、以声辨体与“诗家语”
        二、论诗专取声与论声的思路
    第二节 论诗取声但须“眼耳兼用”
        一、耳眼并用,诗声入心,妙识自来
        二、通过耳眼并用来辨识“格调”
        三、辨识“时代格调”是基于整体感知
    第三节 论律诗声读:追求“圆活生动”的美调
        一、论古体重“意”而近(律)体重“调”
        二、论律诗“美调”的两大特征
        三、论杜律“音响与格律正相称”
第四章 律诗吟诵与成熟期的明诗声
    第一节 过度追求人为声调的反思
        一、竞骋浮华
        二、偏离本质
        三、体制渐多
    第二节 创作模仿“唐人声调”——前后七子
        一、前七子代表:“学唐调”李梦阳
        二、后七子代表:“求声调”谢榛
    第三节 诗声价值认识深化——“反苦吟”杨慎
        一、以声断诗学论争
        二、主情的创新者
    第四节 复古继承人许学夷的革新——“兴趣说”
        一、《诗源辩体》中的“声”
        二、格调诗学集大成——声气论
第五章 诗评点与明代吟诗鉴赏的转变
    第一节 《唐诗品汇》中的唐诗分期引发的诗学讨论
        一、“以声调选诗”
        二、选诗分体的讨论
    第二节 明早期注重声感的短评
        一、《唐诗品汇》的传播影响
        二、《唐诗品汇》与声相关的刘评摘录
        三、明早期诗歌评点的声学价值
    第三节 明中后期注重解析的长评
        一、重视解析——金圣叹分解式评点方法
        二、分解式诗歌评点的诗声价值
        三、早晚期两种评点声学侧重点对比
    第四节 评点中“声”消退与明代诗声理论化
第六章 律诗吟诵与明诗声拾遗及研究价值
    第一节 诗声拾遗——明代诗社活动及诗法着作
        一、吟在明代诗社活动中体现——诗学交流
        二、诗歌创作技法总结出现——探索古人遗矩
        三、“以声调论诗”——明中后期诗法着作
    第二节 明代吟诗方式变化的意义
        一、点到为止的语言艺术
        二、心理延留的审美艺术
        三、艺术鉴赏的明确趋势
    第三节 律诗吟诵视角下的明代诗声价值
        一、社会层面的诗文化传播
        二、单向诗歌接受的突破
        三、律诗吟诵的典范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及范围
    三、研究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五、论文的意义及作用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越南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
    第一节 越南传统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接受
        一、越南传统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接受环境
        二、越南传统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主动与被动接受
        三、儒家文化在越南人生活中的表现
    第二节 越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一、儒家文化与越南文化的基本特点
        二、越南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相异互补
第二章 儒家文化与越南歌谣的关系
    第一节 越南歌谣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一、越南歌谣的发展阶段
        二、越南歌谣的特点
    第二节 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发展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如何影响越南歌谣
        二、儒家文化对不同时期的越南歌谣的影响
    第三节 越南儒士在越南歌谣中的作用
        一、越南儒士概说
        二、越南儒士在创作与传播越南歌谣中所做的工作
第三章 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主题的影响
    第一节 儒家道德在越南歌谣中的反映
        一、儒家忠、孝思想在越南歌谣中的表现
        二、儒家仁、义思想在越南歌谣中的表现
        三、儒家贞洁、三从思想在越南歌谣中的表现
    第二节 儒家文化与越南歌谣中的情义体现与现实反映
        一、越南歌谣的情义体现
        二、越南歌谣的诉苦身份与反抗内容
        三、越南歌谣与反映历史的问题
第四章 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越南歌谣中的人物形象
        一、儒家文化与越南歌谣中的男性形象
        二、儒家文化与越南歌谣中的女性形象
        三、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中其他处世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中男女性别的影响
        一、越南歌谣中描述男女词语的差别
        二、越南歌谣中关于男女的天职、责任和义务的差别
        三、处世方式中的男女差别
第五章 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艺术表现的影响
    第一节 儒家文学形式对越南歌谣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儒家文学形式在越南歌谣艺术意象中的表现
        二、儒家文学典故在越南歌谣中的表现
        三、儒家文化-儒士文学被越南歌谣引用的现象
    第二节 儒家文学语言格式对越南歌谣语言格式的影响
        一、儒士文学对越南歌谣中的语言修辞的影响
        二、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中的对偶艺术的影响
        三、儒士诗歌转变成歌谣的现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论“理学诗派”之自然审美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四、月到梧桐上 风来杨柳边(论文参考文献)

  • [1]又一个“小样”: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J]. 李思弦. 古典文学知识, 2021(02)
  • [2]语序在汉诗诸体中的功能演变及诗学启示[J]. 赵黎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3]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D]. 刘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南朝隋唐五言“诗家语”研究[D]. 李思弦.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5]律诗吟诵与明代诗声[D]. 武玥.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2)
  • [6]儒家文化对越南歌谣的影响[D]. 范文化.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读书十记[J]. 寓真. 黄河, 2016(05)
  • [8]由镜中之相到审音辨体——顾璘《唐音评点》与明人对唐诗的接受方法[J]. 查屏球. 中国诗歌研究, 2016(01)
  • [9]明初至明中叶士人的山林与台阁之论[J]. 贾宗普. 新国学, 2015(02)
  • [10]论“理学诗派”之自然审美意识[J]. 李天道,龙又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标签:;  ;  ;  ;  ;  

月来梧桐,风来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