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氧膜的机理研究

富氧膜的机理研究

一、富氧膜富氧机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平,严滨,陈玉,黄媛媛[1](2017)在《发动机进气系统高通量富氧膜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交联改性的方法对较低分子量的乙烯基硅橡胶进行了改性研究,制备了高通量的富氧膜,结合单因素实验法和Design-expert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原料配比、交联反应时间、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富氧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富氧性能膜的制备条件:原料配比4.3,反应时间2.15h,固化温度86.25℃,固化时间1.75h;获得了富氧浓度为28.68%,透气量为4696.33 barrer的富氧膜,该膜的富氧浓度与常规商品化膜相当,透气量为常规商品化膜的24倍,有应用于发动机富氧进气系统的前景。通过扫描电镜检测、机械性能检测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进一步表征。

王玉平[2](2016)在《发动机富氧燃烧技术中高性能富氧膜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富氧燃烧技术对发动机的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膜法富氧是实现发动机富氧燃烧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开发的富氧膜材料透气量较低,纵向易分离,在满足发动机富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论文以较低分子量的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通过交联改性和掺杂改性等方法制备了富氧浓度与商品化富氧膜相当,透气量为未改性硅橡胶膜10倍,纵向不分离的富氧膜,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了性能稳定的螺旋卷式富氧膜组件,可应用于发动机的富氧燃烧。以自制的乙烯基硅橡胶为原料、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改性的乙烯基硅橡胶涂覆液,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原料配比、交联反应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基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压力等因素对复合膜成膜性能和富氧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涂覆液制备条件:原料配比26、交联反应时间1h3h、固化温度60℃110℃、固化时间1h6h,基膜截留分子量为2W。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原料配比、交联反应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进行Box-Behnkn响应面设计,得到置信度较高的模型,并确定了最优富氧性能膜的制备条件:原料配比4.3,交联反应时间2.15h,固化温度86.25℃,固化时间1.75h。利用该条件制备了富氧浓度为28.68%,透气量为4696.33barrer,最大拉伸力为43.70N的的复合膜。利用少量含氢硅油过量法,将纳米二氧化硅以共价缔合的方式掺杂于硅橡胶-聚砜复合膜中,获得了透气量为5801.46barrer,富氧浓度为29.76%的膜,较未添加纳米SiO2的膜,该膜透气量增加了1105.13barrer,富氧浓度增加了1.08%。膜的机械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纳米SiO2的加入使膜的机械强度减弱,但可满足常规组件的制备要求。以上述富氧膜为原料,制备了面积为3m2的螺旋卷式膜组件,并调试了组件的运行条件。发现:控制组件运行压差大于0.086MPa,透气量可达5m3/h以上,富氧浓度可达29.01%以上;控制进气量为2060m3/h,组件回收率可达8.3%25%,富氧浓度可达24.38%29.01%;控制进气温度为20℃40℃,可获得较优和较稳定的富氧性能。对组件进行300min的稳定性能测试,富氧性能较稳定,可满足发动机的富氧燃烧进气需求。

俞谷颖,潘卫国,吴江,陶邦彦[3](2016)在《膜法富氧燃烧在节能减排中的巨大潜能》文中研究指明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如火如荼,富氧燃烧技术为之如虎添翼;而富氧膜技术的突破为火电厂普及富氧燃烧法拓开了经济应用的空间;也对燃煤锅炉的优化设计带来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使污染源的煤电改变为低碳清洁的动力装备。

陈山林[4](2011)在《膜法富氧性能优化研究 ——火力发电厂富氧燃烧氧源制备》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CO2减排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矿物燃料为主要能源的火电厂是CO2的一个集中排放源,火电厂的CO2减排对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火力发电厂针对CO2减排的技术措施目前主要包括:发展超/超超临界机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现有火电厂烟气捕获封存CCS;富氧燃烧。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是对现有和新建常规火电厂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技术措施。富氧燃烧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就是富氧气源;研究富氧技术对火力发电厂富氧燃烧实现碳减排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对空气分离富氧技术进行了比较,相较于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在获得中等氧浓度条件,膜法富氧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膜法富氧对未来富氧燃烧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膜法富氧产品的性能研究表明,膜富氧浓度常规在28%-40%,比较适用于电站锅炉的稳燃助燃。本文通过试验,首先考察了膜组件的常规富氧性能,包括膜组件达到最大富氧效率的时间,膜组件长时间运行稳定性的研究,膜组件间断运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在控制真空度为0.069MPa,空气温度在16℃情况下,膜组件稳定运行420min,氧浓度最高达28.3%,产气量稳定在4.08m3/h左右,在10~20min启动时间内,膜组件可以达到最大富氧效率,且膜组件长期运行和间断运行的启动性能都能保持稳定。试验考察了包括真空度,产气量,温度,空气洁净度在内的各操作条件对膜组件富氧性能的影响,在温度由13℃增加到28℃真空度为0.038MPa,产气量增加了21%,而透过膜的富氧气中氧浓度由26.87%增加到27.38%,真空度0.04 MPa时富氧气中氧浓度为24.8%,通过提高真空度到0.065MPa,富氧浓度增加到26.8%,透气量由1.7Nm3/h增加到2.5Nm3/h。结果表明,操作温度,真空度,产气量,空气洁净度均为影响富氧膜性能的重要因素。试验研究了经过长期运行后膜组件的污染程度及污染的恢复,维护方法,通过风机吹扫改善膜面污染物的存在状态,试验在去掉前置过滤的情况下,空气污物进入膜组件,极易造成污染,从而使膜性能下降低了1.38%,在不更换滤膜且吹扫时间为10min时,吹扫效果较差,相比于更换滤膜和吹扫时间为30min时,富氧浓度平均降低了2.51%。结果表明,前置过滤装置是保证富氧膜性能的前提,在适当的前置过滤装置的作用下,膜组件污染程度很小,而吹扫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膜组件的污染程度。

朱瑞霞[5](2011)在《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富氧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聚醚共聚乙酰胺(PEBA)为涂层材料,含杂萘联苯结构的聚芳醚砜酮(PPESK)为基膜材料,制备了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对其O2/N2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膜的分离性能,通过溶剂处理基膜的方法,使基膜皮层孔隙率减小。本文首先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BA均质膜并研究了其O2/N2分离性能。分别采用正丁醇纯溶剂和异丙醇:正丁醇质量比3:1的混合溶剂为溶剂制备PEBA均质膜,并分别研究了测试压力和测试温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体系表现出较好的O2/N2分离性能。通过溶解度参数计算并比较了两种溶剂对PEBA的溶解性。其次,选取PPESK/DMAc/EtOH/THF体系,采用干-湿相转化法制备了中空纤维基膜,采用浸涂法制备了PEBA/PPESK复合富氧膜。通过力学性能的测试表明PPESK中空纤维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对PEBA, PPESK及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BA能够涂覆于PPESK基膜皮层上;系统研究了涂覆液浓度、涂覆温度、涂覆时间、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二次涂覆、干湿基膜、测试压力、测试温度等条件对复合膜O2/N2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膜的O2渗透通量几乎均在45GPU以上,O2/N2分离系数几乎在2.3以上,达到了很好的分离效果,并具有很好的长期操作稳定性。最后,制备了PPESK/DMAc/水体系的中空纤维基膜,通过溶剂处理的方法使膜的皮层结构得到改变,减少了皮层缺陷。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溶剂处理前后的膜结构,并测试和计算了溶剂处理前后的孔隙率。研究了DMAc水溶液浓度、NMP水溶液浓度、抽真空时间、溶剂处理后膜的稳定性、非溶剂处理等方面对基膜O2/N2分离性能的影响。将此溶剂处理方法应用于PPESK/DMAc/EtOH/THF基膜体系,结果表明,溶剂处理可以提高PPESK基膜及PEBA/PPESK复合膜的O2/N2分离性能。

李宁[6](2008)在《基膜对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两大主题,合理利用大气中丰富的氧资源是开发新能源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相比,膜法富氧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冶金等行业。富氧膜材料有很多,其中硅橡胶由于透气性高而被广泛使用。但因其机械强度不高,一般将其复合在微孔基膜上制备成复合膜使用。复合膜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有选择性的表面皮层,而且受基膜材料、孔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选用与硅橡胶匹配的基膜是制备高性能富氧膜的关键。本文以聚碳酸酯(PC)、聚醚酰亚胺(PEI)、聚砜(PSF)作为基膜材料制备了硅橡胶复合膜,研究了不同铸膜液体系的相分离行为,考察了基膜材料及结构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论文首先考察了在25℃下沉淀剂水对PC、PEI和PSF三种铸膜液体系的相分离行为,并用线性浊点关系式(LCP关系)对铸膜液体系的浊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由回归结果可知:线性回归曲线的斜率b相同时,截距数值|a|越大,沉淀剂对聚合物溶液的沉淀能力越强。实验中水对三种聚合物溶液的沉淀能力顺序为:PC>PEI>PSF。实验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温度下非溶剂γ-丁内酯(γ-GBL)对PC铸膜体系相分离的影响,并依据LCP线性回归结果外推计算三元体系的双节线,由此得到了铸膜液体系中非溶剂添加剂的上限含量,为铸膜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次研究了制膜条件对基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别选用PC、PEI和PSF为膜材料,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γ-GBL为添加剂,水为凝胶液,系统地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和添加剂用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所制备的基膜均为指状孔结构,分离系数在0.9左右,其中PSF基膜的氧气渗透速率最大,为25700 GPU。以硅橡胶为选择层材料,采用浸渍涂敷法制备硅橡胶复合膜,系统地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用量及硅橡胶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在具有稳定分离系数的前提下,以PC、PEI、PSF三种膜材料所制备的复合膜的最大氧气渗透速率分别为233、224和266 GPU。最后利用气体渗透阻力模型分析了基膜结构对硅橡胶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随基膜孔径和孔隙率的增加,复合膜的氧气渗透速率增加;随着硅橡胶渗入率的增加,氧气渗透速率减小。

周小兰[7](2008)在《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富氧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性的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膜法富氧技术正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乙烯基硅橡胶具有最高的氧透过系数,是富氧膜制备的首选材料。本文以聚砜材料为底膜,用高乙烯基硅橡胶、羟基硅橡胶及它们改性产物,在适当条件下制备复合富氧膜。研究了交联剂的制备条件;成膜条件(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固化温度、催化剂浓度、涂层浓度)和运行条件(运行温度、操作真空度)对富氧膜透气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并且将SiO2引入复合膜硅橡胶涂层的交联网络结构中,研究了不同SiO2掺入量及膜的操作条件(运行温度、操作真空度等因素)对膜透气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同时,用本课题研究的富氧膜,应用于异丙苯氧化及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了其应用效果与运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制备条件为:反应物配比:m(高含氢硅油):m(D4)=1:2,MM的加入量以0.06g/100g(原料)为佳,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催化剂加入量1mL/30mL(原料)。合适的成膜条件为:原料配比: n(-Si-C=C):n(-Si-H)=1:1、n(-Si-OH):n(TEOS)=2:1、n(-Si-OH):n(-Si-H)=1:1;反应时间3h;涂层浓度:m(-Si-C=C/-Si-H膜)=3%、m(-Si-OH/TEOS膜)=5%、m(-Si-OH/-Si-H膜)=3.5% ;催化剂浓度:m(-Si-C=C/-Si-H膜)=3%、m(-Si-OH/TEOS膜)=2%、m(-Si-OH/-Si-H膜)=2.5%;固化温度:80℃;操作真空度0.075MPa;操作温度:25℃。纳米二氧化硅掺杂于乙烯基硅橡胶材料中制备共混富氧膜的实验结果表明:当SiO2用量达到40%时富氧气浓度比乙烯基硅橡胶膜提高3.5%,富氧气通量提高11.1%。而且富氧膜的操作特性并不因SiO2的加入而发生改变。通过对上述四种类型硅橡胶复合涂层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i-C=C)/(-Si-H)型涂膜制备稳定,富氧气O2浓度达到28%以上;(-Si-OH)/(TEOS)型富氧膜富氧性能、透过性能优于(-Si-C=C)/(-Si-H)型,但是溶液稳定性较差,制膜条件苛刻;SiO2掺杂型富氧膜的富氧性能最好,富氧气O2体积分率达到29.5%以上。将制得的富氧膜应用于异丙苯氧化制备CHP,以富氧气为氧化剂时,CHP收率比空气提高近一倍;用于膜生物反应器时,富氧气对COD的去除率比空气提高约30%;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饶华新[8](2008)在《新型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人工肺,也称氧合器,具有调节血液内O2和CO2含量的功能,是治疗急性呼吸疾病和等待肺移植阶段必需的医疗设备,也是心血管手术的辅助医疗设备。作为当前已经临床应用和商业化的体外膜式人工肺,由于O2和CO2使用同一种通道,主要存在气体交换能力差、血液传输效率不足、使用时间短等问题。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人工肺使用的膜组件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为此,本论文设计和研究了一种O2和CO2分别具有各自通道的新型双通道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为了提高涂覆中空纤维的液晶/硅橡胶膜的透氧性、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采用高效酰化法和酰氯化法分别合成了丙烯酸胆甾醇酯、丁烯酸胆甾醇酯、戊烯酸胆甾醇酯、己烯酸胆甾醇酯和十一烯酸胆甾醇酯5种胆甾醇酯衍生物,并对其化学结构和液晶性能进行了表征。高效酰化催化剂法能明显提高产品的产率与纯度、简化操作、降低反应毒性。除丙烯酸胆甾醇酯外,其余4个胆甾醇酯样品均具有液晶性。使用硅橡胶、含氢硅油和胆甾醇酯液晶,首次制备了胆甾醇酯液晶/硅橡胶交联膜。研究了各种因素(压差、温度、取代基、交联时间、液晶含量、物理性能等)对交联膜的透气性能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透气性能和分离性能。例如,在0.1 MPa压差和40℃下,透氧系数和氧氮分离系数分别高达为789 Barrer和3.40,其渗透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改性的硅橡胶膜材料,可用作膜式人工肺中空纤维的涂覆膜。通过磺化、中和和络合反应制备了含钴离聚体膜。在测试中发现,处于低压侧的CO2自发地透过离聚体膜向N2或空气的高压侧反向渗透。这种CO2反向渗透的现象,是一种新的气体渗透行为,至今未见有类似现象的报道。研究了离聚体膜的气体正向渗透性能和CO2反向渗透行为,发现离聚体膜具有优越的CO2渗透性能和相对较差的O2渗透性能。例如,在25℃和0.1 MPa压差下,CO2和O2渗透系数分别为170 Barrer和28 Barrer。利用这一性能,可将其应用于通过壳体材料排除CO2的新型膜式人工肺内表面的涂敷膜材料。通过动态凝血、溶血、血小板粘附和接触角等实验研究了液晶/硅橡胶交联膜和离聚体膜的生物相容性。作为对照,按照肝素化的离子键结合方式,制备了肝素化液晶/硅橡胶交联膜和离聚体膜。结果表明,硅橡胶交联膜、离聚体膜和肝素化膜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满足膜式人工肺膜材料的基本要求。改进目前工业上中空纤维单组分涂敷工艺,设计了中空纤维双组分涂敷工艺。优化了涂敷工艺条件:液晶/硅橡胶溶液的浓度为5.0%,交联时间为10 min,固化温度在60℃以下。按照中空纤维双组份涂敷工艺,在中空纤维的外表面涂敷具有O2促进输送的液晶/硅橡胶交联膜。将具有优越的CO2渗透性能和较差的O2渗透性能的离聚体膜涂敷于梯度陶瓷管的内壁。按照双组份涂敷工艺将具有O2促进输送的液晶/硅橡胶交联膜涂覆于中空纤维的外表面,以梯度陶瓷管作为外壳材料、中空纤维膜为基质材料,首次设计了一种O2和CO2分别具有各自通道的新型双通道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未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作为对比,同时也设计了一种O2和CO2使用同一种通道的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以生理盐水和去离子水代替血液,测试了单通道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组件的体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单通道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具有具有较好的氧合效果。例如,当生理盐水的流速为450 ml/min时,氧气传输速率和压力降分别为48.3 ml/(min·m2)和21.6 mmHg,其氧合效果接近于国际上通用优良膜式人工肺的性能。与单通道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相比,双通道膜式人工肺的氧气传输速率更大,压力降更低,使用寿命更长。表明液晶/硅橡胶交联膜和离聚体膜有利于提高膜式人工肺的氧合效果。可以展望,双通道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将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周小兰,孙余凭[9](2007)在《硅橡胶掺杂SiO2共混膜的制备及富氧性能》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用纳米SiO2掺杂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中制备共混富氧膜。结果表明:当SiO2用量达到40%时,富氧气浓度比PDMS提高3.5%,富氧气通量提高11.1%。且富氧膜的操作特性并不因SiO2的加入而发生改变。

张家元[10](2007)在《煤粉锅炉高效低NOx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电力工业中,燃煤发电占据着主要地位,这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终端能源,另一方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是我国火电厂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开发燃煤发电厂高效、低NOx排放与低负荷稳燃控制技术对于实现火电结构调整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浓淡燃烧、分级燃烧及富氧燃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四角切圆煤粉燃烧以其在燃烧组织方面上的优点,已成为了我国燃煤电站锅炉普遍采用的一种燃烧方式。然而,针对我国动力用煤的具体特点,现有的切圆燃烧技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和发展之处。对于燃用贫煤和劣质烟煤的中小型煤粉锅炉,在分级燃烧条件下其NOx排放和煤粉燃尽之间存在互相制约的问题。解决好低NOx燃烧与锅炉高效率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先进的炉内燃烧组织技术,如何获得好的炉内空气动力结构及燃烧形式,在保证燃烧安全和高效的前提下获得低的NOx排放是目前科技工作者的主要目标。论文针对某公司热力厂150t/h锅炉燃烧效率低、NOx排放浓度高、炉膛结焦和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等问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对现有高效、低NOx燃烧技术手段进行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研究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生成机理和煤粉锅炉NOx排放浓度的控制技术着手,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应用k-ε-g气相湍流燃烧模型及煤的双挥发反应热解模型对炉内流动及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在炉内冷态动力场测试结果及颗粒轨迹、速度场模拟的基础上,首次开发了150t/h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设计了膜法富氧局部助燃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用富氧风作为炉顶燃尽风和贴壁风的分级燃烧新思想,并首次在150t/h煤粉锅炉上实现了膜法富氧局部助燃的实炉工业试验,通过燃烧调整试验确定了在富氧局部助燃工况下的合理运行参数。针对150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结合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锅炉低NOx燃烧特性和热效率特性的建模,并采用遗传算法对锅炉燃烧进行全局优化,开发了指导运行人员高效低NOx燃烧运行指导软件,合理优化控制运行条件,保证锅炉燃烧效率的同时尽量降低NOx排放。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科学应用,通过合理组织燃烧过程和优化操作运行,在保证较高热效率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NOx排放量,有效地解决了燃用贫煤煤粉锅炉飞灰含碳量与NOx排放浓度之间的矛盾,并能有效防止炉膛结焦和高温腐蚀、提高低负荷稳燃能力,对实现锅炉经济、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富氧膜富氧机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氧膜富氧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发动机进气系统高通量富氧膜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
    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1.2 PDMS-聚砜复合膜的制备
    1.3 复合膜的性能表征
        (1) 富氧性能表征
        (2) 形貌和机械性能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1) 原料配比
        (2) 交联反应时间
        (3) 固化温度
        (4) 固化时间
    2.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1) 富氧浓度统计分析结果
        (2) R2 (透气量) 与各因素之间关系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 膜制备工艺优化
        (4) 富氧性能比较
    2.3 复合膜性能表征
        (1) SEM电镜表征
        (2) 膜机械性能表征
3 结论

(2)发动机富氧燃烧技术中高性能富氧膜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发动机富氧燃烧的发展历程
    1.3 膜法富氧技术
    1.4 富氧膜材料
        1.4.1 有机高分子富氧膜材料
        1.4.1.1 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改性共聚物
        1.4.1.2 聚三甲基硅氧烷类共聚物
        1.4.2 无机富氧膜材料
        1.4.3 复合富氧膜
    1.5 富氧膜组件
        1.5.1 中空纤维式富氧膜组件
        1.5.2 螺旋卷式富氧膜组件
    1.6 现有的商品化富氧膜
    1.7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路线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膜的制备
        2.3.1.1 基膜预处理
        2.3.1.2 PDMS-聚砜复合膜的制备
        2.3.1.3 纳米二氧化硅掺杂复合膜的制备
        2.3.2 膜的性能表征
        2.3.2.1 膜的富氧性能表征
        2.3.2.2 膜表面形态表征
        2.3.2.3 傅里叶红外表征
        2.3.2.4 膜机械性能表征
        2.3.3 组件的制备
        2.3.4 组件的性能表征
第三章 PDMS-聚砜复合膜的制备技术研究
    3.1 单因素实验
        3.1.1 原料配比对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1.2 反应时间对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1.3 固化温度对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1.4 固化时间对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1.5 基膜对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1.6 操作压力对复合膜富氧膜性能的影响
    3.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3.2.1 R1-富氧浓度响应面结果分析
        3.2.2 R2-透气量响应面结果分析
    3.3 复合膜性能表征
        3.3.1 SEM电镜表征
        3.3.2 膜机械性能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纳米SiO_2掺杂PDMS富氧膜的制备技术研究
    4.1 纳米SiO_2添加量对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4.2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
    4.3 SEM电镜表征
    4.4 机械性能表征
    4.5 小结
第五章 螺旋卷式富氧膜组件
    5.1 压差对组件富氧性能的影响
    5.2 进气量对组件富氧性能的影响
    5.3 操作温度对组件富氧性能的影响
    5.4 稳定性能测试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膜法富氧性能优化研究 ——火力发电厂富氧燃烧氧源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富氧燃烧及其发展历程
    1.2 富氧燃烧的优点
    1.3 空气分离富氧方法
        1.3.1 深冷法
        1.3.2 变压吸附法
        1.3.3 膜法富氧
    1.4 富氧方法比较
    1.5 富氧膜材料及分离机理
        1.5.1 有机膜材料和分离机理
        1.5.2 无机富氧膜材料
        1.5.3 复合富氧膜材料
    1.6 膜组件
        1.6.1 中空纤维式
        1.6.2 螺旋卷绕式
        1.6.3 两种膜组件的特性比较
    1.7 富氧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7.1 富氧膜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 富氧膜的发展方向
    1.8 研究内容及方案
        1.8.1 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案
        1.8.2 具体研究内容
2 试验装置;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装置和材料
    2.2 试验主要分析仪器
    2.3 试验考察性能指标
3 膜组件的富氧效率稳定性研究
    3.1 试验膜组件富氧效率基本稳定性研究
    3.2 试验启动稳定时间研究
    3.3 间断运行对富氧膜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3.4 长期运行富氧效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操作条件对富氧效率影响研究
    4.1 富氧膜的分离性能与操作压力的关系
    4.2 空气温度对富氧膜的影响
    4.3 稳态试验条件下富氧效率和产气量(回收率)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前置预处理对膜污染及富氧效率的影响及恢复研究
    5.1 空气洁净度和预处理装置对膜组件性能影响
    5.2 膜污染和恢复研究
    5.3 常规维护工作对富氧膜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膜法富氧与变压吸附耦合制备高纯氧的设计与研究
    6.1 膜法富氧与变压吸附耦合制备高纯氧技术方案
    6.2 耦合工艺中深冷和变压吸附的选择
        6.2.1 制备富氧空气方法的适用范围
        6.2.2 变压吸附制氧法与深冷法的比较
        6.2.3 膜分离技术与变压吸附技术集成方案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富氧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膜分离技术概述
        1.1.1 膜的定义
        1.1.2 膜的分类和特性
    1.2 气体分离膜简介
        1.2.1 气体分离工艺的分类与特点
        1.2.2 气体分离膜分离机理
        1.2.3 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1.2.4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与性能
    1.3 富氧膜的研究进展
        1.3.1 富氧膜技术简介
        1.3.2 富氧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1.3.3 富氧膜的应用前景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论文工作主要内容
2 PEBA均质膜O_2/N_2分离性能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PEBA均质膜的制备
        2.1.4 PEBA均质膜气体分离性能的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以正丁醇为溶剂的PEBA均质膜气体分离性能
        2.2.2 混合溶剂下PEBA均质膜的气体分离性能
        2.2.3 溶解度参数的计算
        2.2.4 混合溶剂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O_2/N_2分离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膜材料的选择
        3.1.4 PPESK中空纤维分离膜的制备
        3.1.5 PPESK中空纤维膜内外径和膜厚
        3.1.6 PPESK的力学性能
        3.1.7 PPESK中空纤维膜气体渗透性能评价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铸膜液溶剂的选取
        3.2.2 铸膜液非溶剂的选取
        3.2.3 PPESK均质膜及中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3.2.4 涂覆前后中空纤维膜红外分析
        3.2.5 涂覆条件对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2.6 测试条件对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2.7 膜的稳定性测定
    3.3 本章小结
4 溶剂处理对PPESK中空纤维膜O_2/N_2分离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2 PPESK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4.1.3 PPESK中空纤维膜结构的观察
        4.1.4 膜的孔隙率测定
        4.1.5 PPESK中空纤维膜的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溶剂的溶解性分析
        4.2.2 溶剂处理后膜的结构分析
        4.2.3 溶剂对PPESK/DMAc/水体系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4.2.4 抽真空时间对PPESK/DMAc/水体系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4.2.5 溶剂处理后PPESK/DMAc/水体系膜的稳定性
        4.2.6 其它溶剂(或非溶剂)处理对PPESK/DMAc/水体系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2.7 PPESK/DMAc/EtOH/THF体系膜溶剂处理前后气体分离性能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基膜对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膜分离技术基础
        1.1.1 膜的定义及其分类
        1.1.2 膜的制备方法
        1.1.3 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膜原理
    1.2 气体分离膜的研究概况
        1.2.1 气体分离膜的发展简史
        1.2.2 气体分离膜的应用
        1.2.3 气体分离膜的分离原理
    1.3 富氧膜的研究概况
        1.3.1 富氧膜的应用
        1.3.2 富氧膜材料
        1.3.3 硅橡胶富氧膜
    1.4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主要药品及试剂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及装置简图
        2.2.1 三元相图测定
        2.2.2 铸膜液粘度的测定
        2.2.3 基膜的制备
        2.2.4 PDMS复合膜的制备
    2.3 膜性能测试及形态表征
        2.3.1 评价装置流程图
        2.3.2 气体渗透性能
        2.3.3 膜形态结构
3 膜材料性能的研究
    3.1 基膜材料的选择
    3.2 双节线的计算
    3.3 Polymer/NMP/H_2O体系相分离行为分析
    3.4 PC/NMP/γ-GBL体系的浊点线
    3.5 本章小结
4 硅橡胶富氧膜基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1 聚合物浓度对基膜性能的影响
        4.1.1 聚合物浓度对铸膜液粘度的影响
        4.1.2 聚合物浓度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4.2 γ-GBL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硅橡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涂膜工艺的确定
    5.2 硅橡胶/聚碳酸酯复合膜的制备
    5.3 硅橡胶/聚醚酰亚胺复合膜的制备
    5.4 硅橡胶/聚砜复合膜的制备
    5.5 复合膜的气体渗透阻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创新点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富氧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富氧膜概况
        1.1.1 富氧膜基础
        1.1.2 富氧膜富氧机制
        1.1.3 富氧膜的使用规律
        1.1.4 富氧膜的应用
        1.1.5 富氧膜历史回顾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1.1.6 富氧膜的发展方向
    1.2 硅橡胶富氧膜的研究进展
        1.2.1 乙烯基硅橡胶的主链改性
        1.2.2 乙烯基硅橡胶的侧链改性
        1.2.3 乙烯基硅橡胶与其它材料的共混或掺杂
    1.3 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第二章 交联剂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验原料及方法
        2.2.1 试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2.2.2 分析方法
        2.2.3 制备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2.3.2 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的影响
        2.3.3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硅橡胶复合膜的制备及富氧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2.1 气体分离膜的分离原理:溶解-扩散模型
        3.2.2 乙烯基硅橡胶(-Si-C=C)/-Si-H 涂层的固化机理
        3.2.3 羟基硅橡胶(-Si-OH)/正硅酸四乙酯(TEOS)涂层的固化机理
        3.2.4 羟基硅橡胶(-Si-OH)/-Si-H 涂层的固化机理
    3.3 试验原料及方法
        3.3.1 试验所用仪器
        3.3.2 试验中复合膜的制备
        3.3.3 富氧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涂层结构的表征
        3.4.2 原料配比对富氧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4.3 反应时间对富氧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4.4 涂层浓度对富氧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4.5 催化剂浓度对富氧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4.6 固化温度对富氧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4.7 运行特性对富氧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硅橡胶掺杂二氧化硅共混膜的制备及富氧性能
    4.1 引言
    4.2 试验原料及方法
        4.2.1 试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4.2.2 制备方法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共混膜涂层的表征
        4.3.2 SiO_2/乙烯基硅橡胶共混比对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4.3.3 共混富氧膜的运行特性
    4.4 结论
第五章 富氧膜应用性能与运行特性
    5.1 引言
    5.2 膜法富氧技术在异丙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5.2.1 试验所用试剂及仪器
        5.2.2 分析方法
        5.2.3 异丙苯氧化反应
    5.3 膜法富氧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5.3.1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5.3.2 富氧曝气对COD 去除效率的影响
        5.3.3 富氧曝气对不同进水COD 浓度的降解作用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清单

(8)新型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人工肺的研究进展
        1.1.1 人工肺的分类
        1.1.2 人工肺的原理
        1.1.3 人工肺的发展
    1.2 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的研究进展
        1.2.1 体内膜式人工肺
        1.2.2 体外膜式人工肺
    1.3 液晶膜材料在人工肺富氧性能的潜在应用
        1.3.1 聚合物/液晶复合膜
        1.3.2 高分子液晶膜
        1.3.3 改进液晶富氧膜性能的方法
        1.3.4 液晶富氧膜的未来研究方向
    1.4 膜式人工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5 膜式人工肺的设计原则
    1.6 膜式人工肺的展望
    1.7 研究课题的提出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思路
        1.7.3 研究方案
第二章 烯酸胆甾醇酯液晶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原料与仪器
        2.1.2 试剂的纯化
        2.1.3 高效酰化催化剂DMAP的合成
        2.1.4 烯酸胆甾醇酯的合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催化剂的选择及合成方法的评价
        2.2.2 化学结构表征
        2.2.3 烯酸胆甾醇酯的液品性能
    2.3 结论
第三章 液晶/硅橡胶交联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料与主要仪器
        3.1.2 液晶/硅橡胶交联膜的制备
        3.1.3 气体渗透性能的测定
        3.1.4 物理性能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液晶/硅橡胶交联膜的化学结构
        3.2.2 取代基长度对透气性能的影响
        3.2.3 压差对透气性能的影响
        3.2.4 温度对透气性能的影响
        3.2.5 交联时间对透气性能的影响
        3.2.6 液晶含量对透气性能的影响
        3.2.7 液晶/硅橡胶交联膜的物理性能
    3.3 结论
第四章 离聚体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能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与仪器
        4.1.2 离聚体膜的制备
        4.1.3 透气性能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离聚体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4.2.2 离聚体膜的气体(正向)渗透性能
        4.2.3 抗压自发(反向)渗透现象的发现
        4.2.4 压差对反向渗透性能的影响
        4.2.5 温度对反向渗透性能的影响
        4.2.6 气体组分分析
        4.2.7 混合气体对对反向渗透性能的影响
        4.2.8 测试时间对反向渗透性能的影响
        4.2.9 反向渗透原因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人工肺用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原料与主要仪器
        5.1.2 肝素化液晶/硅橡胶交联膜的制备
        5.1.3 表面接触角的测定
        5.1.4 动态凝血实验
        5.1.5 溶血实验
        5.1.6 血小板粘附实验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膜材料的亲疏水性能
        5.2.2 动态凝血
        5.2.3 溶血实验
        5.2.4 血小板粘附
    5.3 结论
第六章 中空纤维膜的表面涂敷及其复合膜的渗透性能
    6.1 实验部分
        6.1.1 主要原料与主要仪器
        6.1.2 中空纤维的参数
        6.1.3 中空纤维的灭菌处理
        6.1.4 中空纤维膜的涂敷工艺
        6.1.5 透气性能的测定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中空纤维的选择
        6.2.2 涂敷工艺的选择
        6.2.3 涂敷工艺的影响因素
        6.2.4 中空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6.2.5 中空纤维膜的透气性能
    6.3 结论
第七章 单通道膜式人工肺的组装及其体外性能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主要原料与主要仪器
        7.1.2 性能评价原理
        7.1.3 人工肺组什的组装
        7.1.4 体外测试流程
        7.1.5 氧气传输速率和压力降的测定
    7.2 结果与讨论
        7.2.1 氧气传输速率对人工肺性能的影响
        7.2.2 压力降对人工肺性能的影响
        7.2.3 测试时间对人工肺性能的影响
    7.3 氧合效果数学模型的建立
        7.3.1 理论依据
        7.3.2 膜式人工肺的氧合效果
    7.4 结论
第八章 双通道膜式人工肺的组装及其体外性能研究
    8.1 实验部分
        8.1.1 主要原料和仪器
        8.1.2 离聚体膜的涂敷
        8.1.3 透气性能测试
        8.1.4 人工肺组件的组装
        8.1.5 体外测试流程
        8.1.6 氧气传输速率和压力降的测定
    8.2 结果与讨论
        8.2.1 梯度陶瓷管膜的表面形貌
        8.2.2 膜式人工肺的透气性能
        8.2.3 氧气传输速率对人工肺性能的影响
        8.2.4 压力降对人工肺性能的影响
        8.2.5 测试时间对人工肺性能的影响
    8.3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硅橡胶掺杂SiO2共混膜的制备及富氧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1.2 SiO2/硅橡胶共混膜的制备
    1.3 SiO2/PDMS共混膜富氧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混膜涂层的表征
    2.2 SiO2/PDMS共混比对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2.3 共混富氧膜的运行特性
        2.3.1 运行温度对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2.3.2 操作真空度对膜富氧性能的影响
3 结 论

(10)煤粉锅炉高效低NOx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我国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及控制现状
    1.3 煤粉锅炉低 NOx燃烧技术
        1.3.1 炉内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1.3.2 煤粉浓淡燃烧技术
        1.3.3 低NOx燃烧器
        1.3.4 切圆布置的改进
        1.3.5 O_2/CO_2燃烧技术
        1.3.6 富氧助燃燃烧技术
    1.4 低NOx燃烧技术带来的其它问题
    1.5 炉内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1.6 本文的工程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煤粉锅炉NOx生成特性及控制技术
    2.1 煤中氮的存在形式
    2.2 NOx前驱物 HCN、NH_3的生成及其转化过程
    2.3 NOx的生成机理
        2.3.1 热力NOx
        2.3.2 瞬时NOx
        2.3.3 燃料NOx
    2.4 NOx的还原
    2.5 煤粉炉内NOx生成特性
        2.5.1 火焰温度的影响
        2.5.2 过剩空气系数的影响
        2.5.3 挥发份的影响
        2.5.4 煤粉浓度的影响
        2.5.5 煤粉细度的影响
    2.6 煤粉炉内低 NOx控制技术
    2.7 分级燃烧技术降低 NOx生成原理
    2.8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冷态动力场工业试验
    3.1 锅炉系统概况
        3.1.1 锅炉概况
        3.1.2 主要设计参数
        3.1.3 燃烧器主要特性参数
    3.2 等温模化条件的确立
    3.3 风门档板特性试验
        3.3.1 测速管系数的标定
        3.3.2 一次风门档板特性
        3.3.3 二次风门档板特性试验
    3.4 炉内气流流动特性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炉内燃烧工况的数值仿真
    4.1 炉内气体流动数学模型
    4.2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4.3 炉内气粒二相湍流燃烧模型
        4.3.1 基本方程组
        4.3.2 煤热解挥发模型
        4.3.3 煤的气相燃烧模型
        4.3.4 碳的氧化(异相反应)模型
        4.3.5 NOx生成的数学模型
    4.4 边值条件
        4.4.1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4.4.2 边值条件的确定方法
        4.4.3 壁面函数
    4.5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4.5.1 仿真计算工况
        4.5.2 炉内速度场仿真计算
        4.5.3 炉膛温度场的仿真计算
        4.5.4 煤粉颗粒轨迹仿真计算
        4.5.5 炉膛 O_2含量及NOx生成浓度仿真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5.1 富氧技术的进展及现状
    5.2 膜法富氧技术
        5.2.1 膜法富氧技术的进展状况
        5.2.2 空气膜法富氧原理
        5.2.3 膜法富氧工艺流程
        5.2.4 膜法富氧技术用于助燃进展及现状
    5.3 富氧燃烧的特点
    5.4 膜富氧助燃系统及辅助设备设计
        5.4.1 膜法富氧系统设计
        5.4.2 富氧风预热器设计
        5.4.3 富氧风喷嘴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热态燃烧试验
    6.1 试验内容及方法
    6.2 试验仪器仪表、测点布置
    6.3 试验设定条件及要求
    6.4 燃烧调整试验工况和煤质情况
        6.4.1 试验工况设置
        6.4.2 试验期间煤质和煤粉细度情况
    6.5 燃烧调整试验结果与分析
        6.5.1 锅炉常规运行的特点与分析
        6.5.2 一次风风速对 NOx排放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6.5.3 二次风配风方式对NOx排放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6.5.4 过量空气系数对 NOx排放浓度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6.5.5 富氧风局部助燃工况燃烧调整试验
    6.6 性能考核试验
        6.6.1 锅炉效率及NOx排放特性考核试验
        6.6.2 防水冷壁高温腐蚀和结渣特性试验
        6.6.3 低负荷稳燃性能试验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锅炉高效低 NOx排放燃烧优化运行指导
    7.1 人工神经网络和 BP学习算法
    7.2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7.2.1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7.2.2 输入输出量
        7.2.3 模型训练与测试
    7.3 电站锅炉高效低污染燃烧优化算法
        7.3.1 遗传优化算法及其在燃烧优化中的应用
        7.3.2 锅炉燃烧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7.3.3 计算结果分析分析
    7.4 高效低 NOx排放燃烧优化运行指导系统组成
        7.4.1 数据库
        7.4.2 知识库
        7.4.3 推理机
        7.4.4 自学习能力
        7.4.5 软件主要界面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富氧膜富氧机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动机进气系统高通量富氧膜的研制[J]. 王玉平,严滨,陈玉,黄媛媛. 高技术通讯, 2017(07)
  • [2]发动机富氧燃烧技术中高性能富氧膜的制备研究[D]. 王玉平. 厦门理工学院, 2016(05)
  • [3]膜法富氧燃烧在节能减排中的巨大潜能[A]. 俞谷颖,潘卫国,吴江,陶邦彦. 燃煤发电锅炉富氧燃烧节能环保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4]膜法富氧性能优化研究 ——火力发电厂富氧燃烧氧源制备[D]. 陈山林.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5]PEBA/PPESK中空纤维复合膜富氧性能的研究[D]. 朱瑞霞.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6]基膜对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的影响研究[D]. 李宁.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 [7]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富氧膜性能的研究[D]. 周小兰. 江南大学, 2008(03)
  • [8]新型中空纤维膜式人工肺的设计与研究[D]. 饶华新. 暨南大学, 2008(03)
  • [9]硅橡胶掺杂SiO2共混膜的制备及富氧性能[J]. 周小兰,孙余凭. 化工新型材料, 2007(12)
  • [10]煤粉锅炉高效低NOx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应用研究[D]. 张家元. 中南大学, 2007(12)

标签:;  ;  ;  ;  ;  

富氧膜的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