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低温骨库建立及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贺杰,常祺[1](2021)在《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逐步成为主要趋势,因而各种生物重建方法得以在临床中引用。目的: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2000至2020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lignant bone tumor,bone defect,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limb salvage",中文检索词为"恶性骨肿瘤,保肢方法,生物重建技术"。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肢体恶性骨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生物重建的文献并进行综述,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总结各种生物重建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①针对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瘤段骨原位灭活、关节缺损后生物重建和节段骨切除后生物重建方法各有利弊,对适应证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手术方法;②提示生物重建可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李红[2](2019)在《观察同种异体骨块通过上置法植骨术在牙槽骨重建中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块经上置法(Onlay)植骨术后牙槽骨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的变化。评估同种异体骨块在牙槽骨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诊断为牙列缺损伴有牙槽骨垂直或(和)水平骨缺损,要求种植修复,且知情同意使用同种异体骨块修复材料,无手术禁忌征的3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口腔专科检查及CB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根据“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原则,制定详细的同种异体骨Onlay植骨手术方案。骨增量术后即刻和6个月行CBCT检查,通过Geomagic Stuio 2013软件对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CBCT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术区骨量高度和宽度的变化情况,评估骨增量效果。结果:1.病例一(35-37牙):术后6个月CBCT与术前CBCT影像学数据对比显示牙槽骨水平向骨量平均增加4.48mm,垂直向骨量平均增加4.24mm。2.病例二(13-22牙):术后6个月CBCT与术前CBCT影像学数据对比显示牙槽骨水平向骨量平均增加1.11mm。3.病例三(11、21牙):术后6个月CBCT与术前CBCT影像学数据对比显示牙槽骨水平向骨量平均增加3.49mm,垂直向骨量平均增加2.07mm.结论:同种异体骨块经上置法(Onlay)植骨术是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缺损骨增量一种有效的方法。
谭新颖[3](2014)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由于外伤、肿瘤、先天性畸形、感染等原因造成的下颌骨缺损重建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下颌骨上附着有大量的肌肉、韧带组织,是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它的结构较为复杂,是面下1/3外形轮廓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说话、咀嚼、吞咽等口腔功能密切相关。下颌骨的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外形,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大段下颌骨的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较好,但是外形欠佳、骨量有限,无法满足较大缺损的修复,而且自体骨移植常常造成供区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求新的修复重建方法。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另一方法,但目前骨组织工程所用支架强度难以达到临床要求,同时也较难恢复下颌骨形态。【目的】为了解决大段下颌骨缺损重建的修复难题,通过建立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运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创新性的提出以同种异体冻干下颌骨为支架材料复合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段下颌骨缺损的重建方案,探索大段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新方法,为临床大段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切取比格犬右侧下颌骨,剥离附着的软组织,进行冲洗、脱脂、冷冻及冻干处理,经辐照灭菌后,常温保存。通过组织学、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弯曲及压缩试验进行检测;2.分离培养雄性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将冻干骨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通过MTT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冻干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冻干骨表面的生长情况;3.手术拔除比格犬右侧下颌牙齿,2个月后从口外切口,进行半侧下颌骨切除,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修复缺损,术后3个月通过CT扫描及大体观察进行评估,建立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动物模型;4.通过雄性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移植到雌性比格犬体内异位移植,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示踪移植的干细胞在移植骨组织内的存活情况,探讨同种异体干细胞的作用机制;5.正常下颌骨与单纯同种异体下颌骨、冻干骨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冻干骨复合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进行比较,术后1、3、6月通过CT扫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Micro-CT骨密度检测及外周血白介素2、4、6的水平,比较正常下颌骨与其他三组的修复效果及免疫学反应;6.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同种异体冻干下颌骨复合自体骨髓对25例大段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手术,术后随访最长6年,术后通过CT、全口曲面断层片、ECT骨三项、体格检查进行评估;7.构建了数字化外科平台,并对运用数字化外科平台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颌面部缺损、畸形患者进行的颌骨缺损畸形整复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同种异体冻干骨内部无细胞成分,冻干法对骨组织结构没有明显破坏。弯曲实验的冻干骨的最大载荷486.67±134.12N、最大位移0.67±0.15mm和刚度1151.67±256.46N.mm-1。新鲜骨的最大载荷688.97±92.07N、最大位移1.05±0.11mm和刚度791.83±177.79N.mm-1。新鲜组的最大载荷和最大位移显着高于冻干组(P <0.01)而刚度显着低于冻干组(P <0.05)。压缩试验中,新鲜骨压缩实验的最大载荷5079.5±1014.98N、最大位移1.01±0.16mm和刚度9837.83±1580.63N.mm-1。冻干骨压缩实验的最大载荷5163.10±730.16N、最大位移0.78±0.19和刚度11069.17±1758.12N.mm-1。压缩实验的断裂部位在舌侧骨皮质相对薄弱处。压缩实验结果显示新鲜组与冻干骨的最大载荷、刚度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新鲜组的最大位移显着高于冻干组(P <0.05);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1、3、6代细胞之间的细胞增殖无显着性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之后,CD90、CD105、CD73呈阳性,CD45、CD34、 CD31、 CD14和HLA-DR呈阴性,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扫面电镜可见细胞贴敷于骨组织表面生长,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同种异体冻干骨对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大;3.通过CT扫描及大体观察,自体骨与同种异体冻干骨能够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成功构建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4.术后3月在移植同种异体骨复合干细胞组中可以检测到Y染色体特异性的基因片段,而在对照组中没有显示。说明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中存活并参与了新骨的形成。5.术后1、3、6个月,对比格犬实施安乐死,每组处死3只,经大体观察及CT扫描显示单纯冻干骨,骨表面的孔未痕迹明显,成骨速度缓慢;而冻干骨与自体干细胞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组骨组织吸收明显,成骨速度较快,骨表面的孔已经愈合。组织学显示术后1、3、6月冻干骨复合自体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组的成骨速度、血管化成骨均优于单纯冻干骨组。术后6个月,4组之间微血管密度数据统计学结果:同种异体冻干骨组+自体干细胞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组微血管密度两者之间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比正常下颌骨组多(P<0.05),而单纯同种异体冻干骨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术后1、3、6月抽取4组比格犬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2、4、6的水平,结果显示:4组1、3、6月白细胞介素2、4、6未见无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Micro-CT对术后6月4组骨组织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的同种异体冻干骨的骨密度与其他三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组两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合干细胞的2组与正常下颌骨组的骨密度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术前、术后下颌骨CT体积测量,比较分析4组下颌骨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单纯同种异体冻干骨、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组体积均显着减少(P<0.05),单纯同种异体冻干骨、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及同种异体干细胞组三组之间体积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6.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骨髓修复25例患者大段下颌骨缺损,术后复查(最长观察6年),除1例患者由于口内黏膜破溃而发生感染,经处理后愈合,移植骨局部吸收,其他所有患者颌骨愈合良好,面容恢复良好,患者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7.在个人计算机上将图像采集设备获得的数据通过多种软件与各种输出设备相结进行图像分割、定量测量、模拟手术、修复体制作、手术导航等,成功构建数字化外科平台;并运用数字化外科平台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间12名患者进行颌骨缺损重建手术,术后患者的面型明显改善,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均满意。【结论】1.同种异体冻干骨经物理及化学方法处理后够清除骨组织内的细胞,且能够满足大段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体内组织工程支架材料;2.成功构建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动物模型;3.通过Y染色体标记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体内移植结果显示移植的干细胞参与新骨形成;4.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同种异体骨骨改建速度比没有加细胞的同种异体骨明显,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从周围向中央,从哈佛管向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5.以同种异体冻干下颌骨为支架复合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加速移植骨的血管化,促进新骨生成;6.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大段下颌骨缺损经长期临床随访观察,无排异反应,面容恢复满意,逐渐成骨,愈合良好,可以作为临床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一种选择;7.数字化外科平台将不同数据影像经处理后相互整合,识别不同格式的数据,将不同软件和硬件的功能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能够帮助术前诊断、制定治疗计划,辅助手术实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为医、教、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吴智钢[4](2014)在《数字化骨库及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异体骨精细化重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保肢术已成为骨肿瘤手术治疗的最常见术式,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也已成为肿瘤整块切除后生物重建骨缺损的最常用方法。然而,异体骨植骨材料形状差异大、修复缺损区匹配不佳,经常对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远期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其核心问题就是无法快速挑选精准匹配的植骨材料。本课题旨在探讨数字化骨库建立的可行性,通过病例选择与技术应用,观察数字化骨库对于术前设计骨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异体骨精确选配及裁剪、虚拟重建骨缺损的影响,解决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保肢技术中瘤段切除的精确性与异体骨生物重建的精细化程度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本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⑴数字化骨库构建方法及应用流程:用64排螺旋CT扫描的方法,获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综合骨库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的DICOM格式数据,3D重建后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建立数字化骨库。在临床应用时,可以依托数字化骨库中的数据,快速精准的选择最佳匹配的异体骨移植材料,并在计算机软件中精确显示骨肿瘤边界并标定、设计瘤段切除范围、测量骨缺损大小、模拟裁剪及配准异体骨段;⑵病例采集及纳入标准:①具备大段异体骨移植保肢手术的适应症;②肿瘤生长于骨或骨周围,术前与术中肿瘤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③肿瘤周围有明确的骨性标志点;④需要进行肿瘤周围的精确截骨。排除标准:切口或肿瘤部位周围无法固定示踪器,肿瘤仅能部分刮除,以及软组织肿瘤等。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西京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29例骨关节周围的原发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平均22.7岁;病理分型:骨肉瘤20例(其中皮质旁骨肉瘤7例),尤文氏肉瘤4例,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4例;肿瘤部位:肩胛骨1例,锁骨1例,骨盆3例,肱骨近端1例,肱骨远端1例,桡骨远端2例,股骨干2例,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10例,胫骨远端2例;Enneking分期中4例尤文氏肉瘤除外,25例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3期、侵袭期)4例,恶性骨肿瘤21例(IB期7例、ⅡA期2例、ⅡB期12例)。所有患者无保肢手术禁忌症,术前均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后确定手术方案;除软骨肉瘤外,其它恶性骨肿瘤(骨肉瘤20例,尤文氏肉瘤4例)均给予规范的新辅助化疗及术后辅助化疗治疗。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骨肿瘤精确切除与异体骨精细化重建: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CartⅡ导航系统,Stryker,美国)中,依据术前设计在导航下完成手术实施及监测。本组病例制订数字化骨库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肿瘤切除重建的技术流程,术后采用MSTS功能评分进行随访,并评价肿瘤学结果。结果本课题解决了异体骨精确重建骨肿瘤整块切除后骨缺损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用数字化骨库联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成功对2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与常规异体骨移植操作相比,数字化骨库建立后,术前选配时间从平均1小时减少到5分钟以内,而解剖结构匹配百分率从30%(传统选骨技术)提升到95%(数字骨库技术),大大节约了时间,明显提高了精确性;同时,通过CT-MRI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在术前精确规划瘤段的切除范围。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骨骼表面注册点与术前影像及设计匹配,注册误差(0.47±0.19)mm;精确制导完成肿瘤整块切除、异体骨裁剪以及关节力线监控,也可避免发生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副损伤,肿瘤标本边缘病理检查显示切缘清洁无肿瘤残留。术后影像显示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异体骨裁剪区域与术前设计一致,无关节失稳及畸形。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0.8个月;1例右锁骨骨肉瘤患者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给予扩大切除旷置术、术后辅助二线化疗治疗;1例左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术后6个月、1例右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术后9个月、1例右股骨干骨肉瘤患者术后15个月出现肺转移,给予肺部病灶放疗、二线化疗治疗;4例患者均生存至今,全组无死亡病例。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6.1±2.5)个月;未见感染、骨不连、异体骨骨折、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等明显并发症;MSTS93功能评分平均(25.1±3.2)分。结论数字化骨库的建立,为术前选配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提供了快捷、可视、可靠的信息;联合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获得安全的无瘤切除边界的基础上,将精确切除、精准匹配、精细手术与骨肿瘤外科医生有机的结合起来。与术者以往经验性操作方式相比,合理利用数字化骨库的信息联合导航辅助手术的这一课题设计、实施和评价,其整体治疗流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使患者接受安全的生物重建手术,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失误,进一步提高保肢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临床效果。本课题达到了肿瘤整块切除异体骨生物重建的精确化、个性化、精细化要求,在骨库的数字化改建及导航辅助手术方面获得了较成熟的经验,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赵丹,李同林,马勇,王培民[5](2013)在《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同种异体骨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因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病等所致的骨缺损,其移植愈合过程主要依靠骨传导实现成骨,同时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而灭菌、降低抗原性、保存同种异体骨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是确保同种异体骨移植成功的必要措施。现对同种异体骨制备保存、灭菌、愈合机制、排斥反应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志宏,刘志礼,高志增,陈明,杨东,黄山虎,舒勇[6](2012)在《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吴智钢,付军,郭征,王臻,范宏斌,栗向东,李靖,裴延军,裴国献,李丹[7](2012)在《数字化骨库的建立及在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个体化重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数字化骨库建立的可行性,评价异体骨数字化对于导航下骨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的方法,对骨库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进行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建立数字化分析系统(数字化骨库)。利用数字化骨库,选择最佳匹配的骨关节重建材料,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标定骨肿瘤切除和异体骨段的截骨范围,依据术前设计在导航下实施、监测。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数字化骨库和导航辅助切除重建技术对6例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进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27.2±9.1)岁,其中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Enneking分期:ⅡA期2例,ⅡB期4例,术后评价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常规异体植骨材料术前准备操作相比,数字化骨库建立后,大大缩短了异体骨关节材料的选配时间,同时明显地提高了选配的精确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切割以及关节力线监控,术中解剖注册点与CT三维虚拟影像匹配满意,注册误差(0.42±0.17)mm。术后影像显示肿瘤整块切除范围和异体骨关节截骨区域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关节重建稳定,无肢体不等长和关节畸形。随访(19.3±7.1)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2±0.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MSTS93平均功能评分(26.2±4.1)分。结论数字化骨库的建立为术前选配同种异体骨材料提供了精细可靠的信息,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可以实现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重建的个性化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保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左健,康建敏,潘乐[8](2012)在《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创伤、感染和骨种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难以自身愈合,目前治疗主要以骨移植为主。同种异体骨移植与实质脏器移植有所不同,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对较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总结中国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创伤性骨缺损和脊柱病变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3-01/2011-10有关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各种骨科疾病中应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allograft;bone trans plantation;repair;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同种异体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作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的方法,广泛用于骨折、骨肿瘤切除后导致骨缺损的修复、脊柱和关节疾患的治疗。虽然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细菌和病毒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危险,但是由于它在修复骨缺损时具有的一些优点:结构类似于自体骨,排斥反应较异种骨轻,而且不存在自体骨移植引起的供区损伤、延长手术时间等问题,使其成为修复骨缺损的常用材料。
冯仕明,高顺红,焦成[9](2011)在《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缺损等原因引起的大段骨缺损是临床修复重建外科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对于临床骨缺损的患者,自体骨移植作为最佳选择可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移植后严重的免疫反应。然而,供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自体骨的形态和大小常与受区缺损不一致,使得异体骨移植作为一种替代选择而出现。自1880年,Macewen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1941年提出骨库的概念,特别是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其所提供的同种异体骨在现代矫形外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
陈晨,曹学成,桑成林,左贵来,陈琳[10](2010)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同种异体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从同种异体骨愈合机制、制备保存、临床应用效果、排斥反应及预防方法四个方面就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二、深低温骨库建立及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低温骨库建立及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评估 |
1.5 数据的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 瘤段骨原位灭活 |
2.1.1 氩氦刀原位灭活术 |
2.1.2 微波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术 |
2.2 关节缺损后生物重建 |
2.2.1 自体灭活骨关节移植 |
2.2.2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 |
2.2.3 保留自体骨关节的方法 |
2.3 节段骨切除后生物重建 |
2.3.1 牵引性骨生长术 |
2.3.2自体灭活骨移植 |
2.3.3同种异体骨移植 |
2.3.4 复合生物重建 |
3 展望Prospects |
(2)观察同种异体骨块通过上置法植骨术在牙槽骨重建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设备与材料 |
2.1.1 设备 |
2.1.2 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确定研究对象 |
2.2.2 术前准备 |
2.2.3 手术方法 |
2.2.4 术后处理 |
2.2.5 数据测量及分析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牙槽骨骨增量的效果 |
4.2 骨增量中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的特性 |
4.3 并发症的处理 |
4.4 CBCT联合Geomagic Stuio2013软件对牙槽骨的测量 |
4.5 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3)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同种异体冻干骨的制备及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骨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四 Y 染色体标记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五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一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同种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骨髓修复大段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
实验一 |
1 病例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小结 |
第三部分 数字化外科平台的构建及其在颌面缺损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实验一 数字化医学平台的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数字化外科平台在颌面缺损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
1 病例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小结 |
全文总结 |
综述一:下颌骨缺损修复研究进展 |
综述二: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研究进展 |
综述三:组织工程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四:3D 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博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
专利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主要会议及大会发言情况 |
致谢 |
(4)数字化骨库及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异体骨精细化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骨库沿革 |
1.1 骨库的建设 |
1.2 骨库的管理 |
2 骨肿瘤保肢技术 |
2.1 骨肿瘤分期 |
2.2 骨肿瘤外科边界的分类 |
2.3 保肢术的适应症和方法 |
2.4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应用 |
3 骨库的数字化改建 |
3.1 数字骨科学概念的提出 |
3.2 异体骨数字化的应用 |
3.2.1 传统选骨技术 |
3.2.2 虚拟 3D 技术 |
3.2.3 数字化骨库的意义 |
4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 |
4.1 导航技术的发展 |
4.2 导航技术在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
5 展望 |
1 课题设计及流程 |
1.1 数字化骨库的构建方法 |
1.1.1 DICOM 数据采集 |
1.1.2 数字化处理和资料库管理 |
1.2 导航下模拟切除及异体骨配准 |
1.2.1 硬件设备 |
1.2.2 软件系统 |
1.3 导航辅助手术实施 |
1.3.1 导航系统的注册和验证 |
1.3.2 术中导航的跟踪及监测 |
2 一般资料 |
2.1 病例采集及纳入标准 |
2.2 患者资料 |
2.2.1 基本情况 |
2.2.2 恶性骨肿瘤的化学治疗 |
2.3 术后随访和评价指标 |
3 临床应用 |
3.1 四肢骨关节肿瘤切除重建 |
3.1.1 保留关节面的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 |
3.1.2 异体骨关节的移植重建 |
3.2 经 Y 型软骨截骨髋臼肿瘤精确切除及异体骨盆重建 |
4 结果 |
4.1 数字骨库信息使用及术前规划 |
4.2 导航辅助手术实施 |
4.3 肿瘤学预后 |
4.4 并发症及功能评价 |
5 讨论 |
5.1 骨库数字化改建的探索 |
5.2 CT-MRI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 |
5.3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手术的优缺点 |
5.4 导航系统的注册、验证、追踪与监测 |
5.5 整体治疗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5.7 课题存在的不足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同种异体骨的制备保存 |
1.1 深冻法 |
1.2 冻干法 |
2 同种异体骨的灭菌 |
2.1 EO灭菌 |
2.2 辐射灭菌 |
3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成骨机制 |
3.1 骨传导作用 |
3.2 骨诱导作用 |
3.2.1 BMP |
3.2.2 VEGF |
3.2.3 TGF-β |
4 同种异体骨的免疫排斥反应 |
4.1 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的基础 |
4.2 降低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 |
4.2.1 对移植骨抗原的处理 |
4.2.2 供者与宿主组织配型 |
4.2.3 对宿主的免疫抑制 |
5 小结 |
(6)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种类 |
2 同种异体骨的发展 |
3 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分析 |
3.1 资料来源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分析指标 |
3.5 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
3.5.1 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分析 |
3.5.2 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文献分析 |
3.6同种异体骨在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
3.6.1 同种异体材料的保存方法与安全性比较 |
3.6.2 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分析 |
3.6.3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并发症相关文献分析 |
3.7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
3.7.1 无机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
3.7.2 有机骨材料修复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
3.7.3 复合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3.8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修复的自身优缺点比较见 |
4 讨论 |
(7)数字化骨库的建立及在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个体化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一) 数字化骨库管理、分析系统的建立及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重建模型建立 |
(二) 计算机导航辅助手术进行 |
结 果 |
讨 论 |
(8)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的提取 |
2 结果 |
2.1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
2.1.1修复骨肿瘤缺损 |
2.1.2修复四肢骨骨折缺损 |
2.1.3修复颌面部和颅骨骨缺损 |
2.1.4修复脊柱损伤 |
2.2 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
3 小结 |
(9)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异体骨的制备与贮存 |
1.1 深冻法 |
1.2 冻干法 |
2 同种异体骨的灭菌 |
2.1 EO灭菌 |
2.2 辐射灭菌 |
3 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原性及处理 |
3.1 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基础 |
3.2 降低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 |
3.2.1 移植骨抗原的处理 |
3.2.2 MHC组织配型 |
3.2.3 对宿主的免疫抑制 |
4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愈合机制研究 |
4.1 移植骨传导作用 |
4.2 骨诱导作用 |
5 同种异体骨的临床应用 |
(10)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机制 |
2 同种异体骨的制备、保存和灭菌 |
2.1 同种异体骨制备保存 |
2.1.1 新鲜骨 |
2.1.2 脱钙骨 |
2.1.3 深冻骨 |
2.1.4 冻干骨 |
2.2 同种异体骨辐照灭菌 |
3 同种异体骨移植临床应用及效果 |
4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预防方法 |
4.1 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 |
4.2 降低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的方法 |
5 结论 |
四、深低温骨库建立及同种异体骨与关节移植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四肢恶性骨肿瘤骨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生物重建[J]. 贺杰,常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03)
- [2]观察同种异体骨块通过上置法植骨术在牙槽骨重建中的效果[D]. 李红. 南昌大学, 2019(01)
- [3]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比格犬半侧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谭新颖.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4]数字化骨库及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异体骨精细化重建[D]. 吴智钢.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5]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J]. 赵丹,李同林,马勇,王培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 [6]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J]. 张志宏,刘志礼,高志增,陈明,杨东,黄山虎,舒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52)
- [7]数字化骨库的建立及在骨肿瘤切除异体骨关节个体化重建中的应用[J]. 吴智钢,付军,郭征,王臻,范宏斌,栗向东,李靖,裴延军,裴国献,李丹.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03)
- [8]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J]. 左健,康建敏,潘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8)
- [9]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J]. 冯仕明,高顺红,焦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21)
- [10]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陈晨,曹学成,桑成林,左贵来,陈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