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吕逸欢[1](2012)在《低聚果糖和芽孢杆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研究在奥尼罗非鱼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低聚果糖(FOS)、枯草芽孢杆菌(BS)、合生元(SYB)、金霉素(AM)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平均体重11g左右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us X0. anreus)84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8尾鱼。对照组使用基础日粮,其余9个处理组为: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FOS(FOS Ⅰ组)、0.2%FOS(FOS Ⅱ组)、0.1%BS(BS Ⅰ组)、0.2%BS(BS Ⅱ组)、0.1%FOS+0.1%BS(SYB Ⅰ组)、0.1%FOS+0.2%BS(SYBⅡ组)、0.2%FOS+0.1%BS(SYBⅢ组)、0.2%FOS+0.2%BS(SYBⅣ组)、100mg/kgAM(AM组)。养殖试验共进行56天。研究低聚果糖(FOS)、枯草芽孢杆菌(BS)、合生元(SYB)、金霉素(AM)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FOS Ⅰ组、FOS Ⅲ组、BS Ⅰ组、BS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均能提高奥尼罗非鱼相对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其中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AM组相对增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69.06%、94.29%、46.90%、58.69%。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饵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30.30%、33.33%、21.97%、19.70%、25.76%。SYBⅠ组、SYBⅡ组、SYBⅢ组、AM组均能显着提高相对增重率(P<0.05),显着降低饵料系数(P<0.05),其中SYB Ⅱ组增重率最大,饵料系数最低。血液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FOS Ⅰ组、FOS Ⅱ组、BS Ⅰ组、BS 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均能提高奥尼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溶菌酶(LSZ)、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其中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血清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YB Ⅰ组、SYBⅡ组血清LSZ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OS Ⅰ组、FOS Ⅱ组、BS Ⅰ组、BS 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血清ACP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YB Ⅰ组、Ⅱ组均能显着提高血清SOD、LSZ、ACP活性,其中SYB Ⅱ组提高效果最显着。FOS Ⅰ组、FOS Ⅱ组、BS Ⅰ组、BS 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BS Ⅰ组、SYBⅢ组、AM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OS Ⅰ组、BS Ⅰ组、BS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FOS 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均对ALT、AST活性作用不显着,具同等作用。FOS Ⅰ组、FOS Ⅱ组、BS Ⅰ组、BS 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YB Ⅰ组、SYB Ⅱ组、AM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SYB Ⅱ组最高。BS Ⅰ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YB Ⅱ组血清BUN含量最低,低于对照组。FOS Ⅰ组、FOS Ⅱ组、BS Ⅰ组、BS Ⅱ组、SYB Ⅰ组、SYB Ⅱ组、SYBⅢ组、SYBⅣ组、AM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SYB Ⅱ组血清T-CHO含量最低,且低于对照组。SYBⅢ组、Ⅳ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SYBⅡ组血清TG含量最低,且低于对照组。综合以上结果,在基础日粮中单一添加FOS、BS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鱼体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添加效果不如混合添加低聚果糖和芽孢杆菌(合生元,SYB)。SYBⅡ组在生长、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作用效果与AM组具同等效果并优于其它处理组,可推荐为饲料添加剂。
王伟萍,王庆萍[2](2012)在《促生长添加剂在水产上的应用》文中提出对抗菌促生长剂和中草药促生长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概述。
彭鹄[3](2008)在《维吉尼亚霉素对斑点叉尾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和4个维吉尼亚霉素剂量组,共5个试验组。通过养殖试验可以比较添加不同剂量维吉尼亚霉素与空白对照组、维吉尼亚霉素组的养殖效果和饲料利用效率,同时测定鱼体非特异免疫指标溶菌酶和SOD酶活力、肝胰脏功能指标转氨酶活力、血红蛋白等,以探讨维吉尼亚霉素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功能、尤其是免疫防御能力的影响。1.各养殖试验组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与对照组均有差异。在60 mg/㎏添加量以下,维吉尼亚霉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与斑点叉尾鮰特定生长速度成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64。而80mg/㎏组生长率则下降。在60 mg/㎏添加量以下,维吉尼亚霉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与饲料系数成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17。而80mg/㎏组饲料系数则增加。2.维吉尼亚霉素在饲料中的添加对斑点叉尾鮰的体重/体长比值,内脏重/体重比值,肝胰脏重/体重均有影响。体重/体长比值均大于对照组,内脏重/体重比值均小于对照组,肝胰脏重/体重比值只有20mg/kg组和80mg/kg组高于对照组,而40mmg/kg组和60mg/kg组则低于对照组。3.4个维吉尼亚霉素试验组血清GOT酶活力均低于或等于空白对照组, 4个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胰脏GOT酶活力大小基本无差异。在肝胰脏,4个试验组SOD酶活力均低于或等于对照组,在血清中,除60mg/kg组低于对照组外,其余各试验组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在血清中,除了80mg/kg组的溶菌酶活力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4.除了20mg/kg组低于对照组的结果外,其余各组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4个试验组血清酪氨酸酶活力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在背部皮肤中40mg/kg组、60mg/kg组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成勇钢[4](2006)在《甲基盐霉素对鲤的促生长作用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mg/kg、10mg/kg、20mg/kg、40mg/kg、80mg/kg、160mg/kg的甲基盐霉素,分别投喂平均体重约4g(生长实验Ⅰ)和60g(生长实验Ⅱ)的鲤,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mg/kg、20mg/kg、40mg/kg、120mg/kg、360mg/kg、1080mg/kg、3240mg/kg甲基盐霉素,投喂平均体重约60g(生长实验Ⅲ)的鲤,定期测定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研究在鲤(平均体重约60g)饲料中添加20mg/kg、40mg/kg、120mg/kg、360mg/kg甲基盐霉素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合生长实验Ⅱ,定期检测鲤血液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鲤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内脏器官的组织学观察。本试验通过测定甲基盐霉素对鲤生长、生理生化及内脏器官的影响,为该抗生素在鱼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1.在鲤饲料中添加10mg/kg-160mg/kg甲基盐霉素,连续投喂63d,与对照组相比,可使初始体重约4g的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7.4%-81.0%和0.18%-0.36%,降低饲料系数0.05-0.25;使初始体重约60g的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9.5%-3.8%和0.1%-0.5%,降低饲料系数0.21-0.63,其中以添加量20mg/kg-80mg/kg效果最佳。在饲料中添加360mg/kg-3240mg/kg甲基盐霉素,连续投喂21d,与对照组相比,使初始体重约60g的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下降,饲料系数显着增加。 2.在鲤饲料中添加20mg/kg-40mg/kg甲基盐霉素,可显着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速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沉积。 3.在初始体重约60g的鲤饲料中添加10mg/kg-80mg/kg甲基盐霉素,进行连续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保证了鱼类机体组织对O2的需求和CO2的排除,提高了鲤的代谢强度,14d-42d内甲基盐霉素对鱼体机能的改善作用逐渐减弱。持续投喂甲基盐霉素42d-56d,鲤生化指标值显示甲基盐霉素有利于鲤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水平的提高,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氮的沉积,从而有利于鱼体较快的生长。但持续投喂甲基盐霉素超过42d-56d,鲤血液生理生化值朝各自相反的方向变化,反映出机体处于贫血状态,胃肠道对营养物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机体代谢失衡及排泄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快速生长。 4.持续投喂10mg/kg-160mg/kg甲基盐霉素70d,对鲤脾脏系数和肾脏系数无显着影响,肝脏系数在28d后显着增大,56d达最大值,之后下降,70d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投喂10mg/kg-160mg/kg甲基盐霉素70d,鲤的肠、肝、脾和肾等组织结构均没有发现病理变化。
周聪[5](2006)在《投喂阿维拉霉素对鲤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mg/kg、4mg/kg、8mg/kg、16mg/kg、32mg/kg的阿维拉霉素,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4g(生长实验Ⅰ)和60g(生长实验Ⅱ)的鲤,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mg/kg、8mg/kg、24mg/kg、72mg/kg、216mg/kg、648mg/kg阿维拉霉素,投喂平均体重为60g(生长实验Ⅲ)的鲤,定期测定鲤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摄食率。结合生长实验Ⅱ,定期检测鲤的血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Na+、K+、Cl-、Mg2+、Ca2+等生理指标,以及血清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测定鲤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内脏器官的组织学观察。结合生长实验Ⅲ测定了鲤的前、中、后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及鲤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生长实验Ⅰ中,持续投喂2mg/kg~32mg/kg的阿维拉霉素84d,鲤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7.38%~24.66%;生长实验Ⅱ中,持续投喂2mg/kg~32mg/kg的阿维拉霉素63d,鲤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29.33%~119.62%;生长实验Ⅲ中,4mg/kg~24mg/kg的阿维拉霉素持续投喂63d,鲤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4.70%~35.33%,其中以4mg/kg~8mg/kg剂量促生长效果最好,而72mg/kg以上剂量组在整个实验中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2mg/kg~32mg/kg阿维拉霉素在0d~63d可显着降低鲤的饵料系数,其中4mg/kg~8mg/kg剂量组饵料系数还低于其它组。但4mg/kg~32mg/kg阿维拉霉素持续投喂84d使鲤的摄食率略微低于对照组。 持续投喂4g鲤阿维拉霉素84d后,2mg/kg~4mg/kg阿维拉霉素剂量组鲤的粗蛋白含量显着提高;2mg/kg~16mg/kg剂量可促进全鱼灰分沉积;8mg/kg~16mg/kg剂量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 2.持续投喂体重60g的鲤2mg/kg~16mg/kg阿维拉霉素后,短期内(14d或28d)可以使鲤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红细胞沉降率下降及血清K+、Mg2+、Ca2+、Cl-离子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了鲤的代谢强度。持续投喂阿维拉霉素42d~56d,鲤血清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升高,肌酐和尿素氮含量降低,阿维拉霉素促进了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了代谢水平,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氮的沉积。持续投喂阿维拉霉素超过42或56d,鲤血液生理生化值向各自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反映出机体处于贫血状态,氧的运输能力减弱,机体代谢失衡,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减退。
姚红梅,钟蕾,肖克宇[6](2005)在《杜仲提取物养殖奥尼鱼的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选取45克左右的奥尼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分别添加3个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试验组(1000mg/kg、1500mg/kg、2000mg/kg)、抗生素对照组(杆菌肽锌和抗敌素)和空白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雌雄比例为2∶28),旨在研究杜仲提取物对奥尼鱼的相对生长速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杜仲提取物不仅能显着促进奥尼鱼的生长,而且能降低其饵料系数;其中以添加1500mg/kg的杜仲提取物饲养效果最好。
刘文斌,郭文汉,金昊,李新[7](2001)在《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144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 3组,Ⅰ组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Ⅱ、Ⅲ组为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日粮含30ppm杆苗肽锌、基础日粮含30ppm杆菌肽锌和6ppm硫酸抗敌素,探讨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有银鲫增重串和耐低氧力的影响。经 39天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加药的 Ⅱ、Ⅲ组增重率分别高于对照组 9.8%和24.5%,且差异都显着(P<0.05)。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杆蓖肽锌增重率提高 13.4%,抗低氧能力为Ⅰ>Ⅱ>Ⅲ,且Ⅰ与Ⅲ组差异显着(P<0.05)。
二、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低聚果糖和芽孢杆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饲用抗生素使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
1.1.1 抗生素作用机制 |
1.1.2 饲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
1.1.3 饲用抗生素添加剂替代品的研究背景 |
1.1.4 益生素、低聚糖及抗生素三者之间关系 |
1.2 低聚果糖的研究进展 |
1.2.1 低聚果糖的概述及消化特点 |
1.2.2 低聚果糖研究现状 |
1.2.3 低聚果糖作用机制 |
1.3 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
1.3.1 芽孢杆菌的概念、种类和消化特点 |
1.3.2 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用鱼及分组 |
2.2 试验用低聚果糖 |
2.3 试验用枯草芽孢杆菌 |
2.4 试验用金霉素 |
2.5 试验设计 |
2.6 试验饲料 |
2.7 试验鱼饲养管理 |
2.8 试验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
2.8.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2.8.2 血液样品采集 |
2.8.3 血清溶菌酶活性测定 |
2.8.4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
2.8.5 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
2.8.6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2.9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奥尼罗非鱼生长指标 |
3.2 奥尼罗非鱼血清非特异性指标 |
3.3 奥尼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 |
第四章 讨论 |
4.1 低聚果糖、芽孢杆菌、合生元和金霉素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低聚果糖、芽孢杆菌、合生元和金霉素对奥尼罗非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
4.2.1 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2 对血清溶菌酶的影响 |
4.2.3 对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 |
4.3 低聚果糖、芽孢杆菌、合生元和金霉素对奥尼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1 对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
4.3.2 对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影响 |
4.3.3 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4.3.4 对血清尿素氮的影响 |
4.3.5 对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促生长添加剂在水产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促生长剂 |
1.1 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 |
1.2 黄霉素 |
2 中草药促生长剂 |
2.1 艾叶 |
2.2 大蒜 |
2.3 松针 |
2.4 茯苓 |
2.5 黄芩 |
2.6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 |
3 促生长剂存在的问题 |
(3)维吉尼亚霉素对斑点叉尾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一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 饲用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现状 |
2. 饲用抗生素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
3.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优点 |
3.1 防治疾病 |
3.2 促进生长 |
3.3 节约营养成分 |
4.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缺点 |
4.1 导致动物产品药物残留 |
4.2 导致动物胃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继发二次感染 |
4.3 导致细菌耐药菌株增加和耐药性增强 |
4.4 破坏微生态平衡 |
5. 在水产养殖上常用的几种抗生素 |
5.1 黄霉素 |
5.2 维吉尼亚霉素 |
5.3 杆菌肽锌 |
5.4 硫酸粘杆菌素 |
6.合理安全的使用抗生素 |
6.1 严格按《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使用饲料抗生素添加剂 |
6.2 选用合适的饲料抗生素添加剂 |
6.3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
6.4 轮换用药 |
6.5 为了增强效果.采用联合使用抗生素 |
6.6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和药物与饲料间的配伍禁忌 |
6.7 严格执行停药期 |
6.8 善于采用新药 |
6.9 使用中草药和益生素 |
综述二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及营养需求 |
1.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特征 |
1.1 生态习性 |
1.2 食性与摄食 |
1.3 生长 |
2. 营养需求 |
2.1 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
2.2 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
3. 配合饲料研发 |
4. 小结 |
试验维吉尼亚霉素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斑点叉尾鮰 |
1.2 试验地点与时间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饲料 |
1.5 饲养与管理 |
1.6 检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
1.7 数据处理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生长速度分析 |
2.2 饲料利用效率 |
2.3 形体指标 |
2.4 GOT 转氨酶活力 |
2.5 非特异性免疫力 |
2.6 血红蛋白 |
2.7 酪氨酸酶活力 |
3 讨论 |
3.1 维吉尼亚霉素对斑点叉尾鮰养殖效果综合评价 |
3.2 饲料添加剂养殖效果的评价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甲基盐霉素对鲤的促生长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饲用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1.1 喹乙醇 |
1.1.2 杆菌肽锌 |
1.1.3 黄霉素 |
1.1.4 其它抗生素 |
1.2 饲用抗生素促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
1.2.1 营养生理学机制 |
1.2.1.1 减轻抗生长因子的不良影响 |
1.2.1.2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
1.2.1.3 对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 |
1.2.2 微生物学机制 |
1.2.2.1 减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竞争 |
1.2.2.2 降低动物体内外氨浓度 |
1.2.3 免疫学机制 |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甲基盐霉素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甲基盐霉素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1.1 试验药物及饲料的制备 |
2.1.1.2 试验鱼分组与饲养管理 |
2.1.1.3 鲤生长的测定方法 |
2.1.1.4 饲料成分分析方法 |
2.1.1.5 数据处理 |
2.1.2 消化试验 |
2.1.2.1 试验药物及饲料 |
2.1.2.2 分组与饲养管理 |
2.1.2.3 测定方法 |
2.1.2.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甲基盐霉素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1.1 甲基盐霉素对鲤增重率的影响 |
2.2.1.2 甲基盐霉素对鲤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
2.2.1.3 甲基盐霉素对鲤饲料系数的影响 |
2.2.2 甲基盐霉素对鲤消化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甲基盐霉素的促生长作用 |
2.3.2 甲基盐霉素对鲤消化率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液生理生化特性和内脏器官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药物及饲料的制备 |
3.1.2 试验鱼分组与饲养管理 |
3.1.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液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1.1 甲基盐霉素对鲤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
3.2.1.2 甲基盐霉素对鲤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
3.2.1.3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红蛋白的影响 |
3.2.2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液生化特性的影响 |
3.2.2.1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血糖(Glu)的影响 |
3.2.2.2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总蛋白(TP)的影响 |
3.2.2.3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 |
3.2.2.4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 |
3.2.2.5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谷丙移氨酶(GPT)活性的影响 |
3.2.2.6 甲基盐霉素对鲤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 |
3.2.2.7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尿素氮(Urea)的影响 |
3.2.2.8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肌肝(Cre)的影响 |
3.2.2.9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总胆固醇(CHO)的影响 |
3.2.2.10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清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3.2.3 甲基盐霉素对鲤内脏器宫的影响 |
3.2.3.1 甲基盐霉素对鲤脏器系数的影响 |
3.2.3.1 基盐霉素对鲤内脏器宫组织结构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液生理特性的影响 |
3.3.1.1 对鲤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
3.3.1.2 对鲤血液白细胞的影响 |
3.3.1.3 对鲤血液血红蛋白的影响 |
3.3.2 甲基盐霉素对鲤血液生化特性的影响 |
3.3.2.1 对血糖的影响 |
3.3.2.2 对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影响 |
3.3.2.3 对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
3.3.2.4 对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3.3.2.5 对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
3.3.2.6 对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影响 |
3.3.3 脏器系数 |
3.3.4 内脏器官组织结构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图版Ⅰ |
图版Ⅱ |
致谢 |
(5)投喂阿维拉霉素对鲤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饲用抗生素概况 |
1.1 饲用抗生素简介 |
1.2 饲用抗生素的种类及特点 |
1.2.1 青霉素类 |
1.2.2 多肽类 |
1.2.3 四环素类 |
1.2.4 大环内酯类 |
1.2.5 磷酸多糖类 |
1.2.6 氨基糖甙类 |
1.2.7 聚醚类 |
1.2.8 化学合成类 |
1.2.9 其它 |
1.3 饲用抗生素促生长作用机理 |
1.3.1 营养生理学机制 |
1.3.2 微生物学机制 |
1.3.3 免疫学机制 |
1.4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 |
1.4.1 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
1.4.2 对胴体组成的影响 |
1.4.3 提高繁殖性能,防治疾病 |
1.4.4 减少环境污染 |
1.5 饲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6 阿维拉霉素的特点及研究概况 |
1.6.1 阿维拉霉素的特点 |
1.6.2 阿维拉霉素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1.6.3 阿维拉霉素的促生长作用机理的研究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阿维拉霉素对鲤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药物及饲料 |
2.1.2 试验鱼分组及饲养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阿维拉霉素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阿维拉霉素对鲤体组成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阿维拉霉素的促生长作用 |
2.3.2 阿维拉霉素对鲤鱼体成分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阿维拉霉素对鲤消化机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
3.1.2 消化率测定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阿维拉霉素对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3.2.2 阿维拉霉素对鲤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2.3 阿维拉霉素对鲤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
3.2.4 阿维拉霉素对鲤消化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阿维拉霉素对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2 阿维拉霉素对鲤消化率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阿维拉霉素对鲤血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药物及饲料 |
4.1.2 试验鱼分组及饲养 |
4.1.3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阿维拉霉素对鲤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4.2.2 阿维拉霉素对鲤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阿维拉霉素对鲤生理特性的影响 |
4.3.2 阿维拉霉素对鲤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阿维拉霉素对鲤内脏器官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药物及饲料 |
5.1.2 试验鱼分组及饲养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 |
5.2.1 阿维拉霉素对鲤脏器系数的影响 |
5.2.2 阿维拉霉素对鲤内脏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脏器系数 |
5.3.2 内脏器官组织结构 |
5.4 小结 |
图版Ⅰ |
图版Ⅱ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聚果糖和芽孢杆菌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D]. 吕逸欢. 广西大学, 2012(04)
- [2]促生长添加剂在水产上的应用[J]. 王伟萍,王庆萍. 江西水产科技, 2012(04)
- [3]维吉尼亚霉素对斑点叉尾生长的影响[D]. 彭鹄. 苏州大学, 2008(11)
- [4]甲基盐霉素对鲤的促生长作用及安全性研究[D]. 成勇钢.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1)
- [5]投喂阿维拉霉素对鲤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周聪.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6]杜仲提取物养殖奥尼鱼的试验[J]. 姚红梅,钟蕾,肖克宇. 养殖与饲料, 2005(01)
- [7]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配伍对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耐低氧力的影响[J]. 刘文斌,郭文汉,金昊,李新. 水产养殖,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