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池深水养鳝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枫[1](2019)在《饲料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探索不同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的影响,旨为阐明不同脂肪源的使用效果,并确定黄鳝饲料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开发黄鳝绿色环保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动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探明不同脂肪源使用效果的差异,在基础料中分别添加5%的鱼油、豆油、亚麻油、棕榈油和猪油,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黄鳝(22.53±0.04g)10周,分析了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指标,结果:(1)鱼油组、豆油组的增重倍数、特定生长率显着大于亚麻油、棕榈油和猪油组(P<0.05),饲料系数显着小于该3组(P<0.05);(2)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猪油组均显着高于其余4组(P<0.05);鱼油组、亚麻油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最低;猪油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着低于其余4组(P<0.05);(3)鱼油、豆油和亚麻油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其余组别(P<0.05);猪油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溶菌酶(LZM)含量最低,与其余4组差异显着(P<0.05);(4)各试验组的粗蛋白、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差异,鱼油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猪油组最低,两者差异显着(P<0.05);鱼油、豆油和亚麻油组肠道脂肪酶活力显着大于其余两组(P<0.05),蛋白酶活力无显着差异;(5)猪油组的全鱼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余4组(P<0.05),4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的肠道、肌肉和皮肤中的粗脂肪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6)鱼油、豆油、亚麻油和棕榈油组黄鳝肝脏结构正常,猪油组肝脏细胞体积增大并且肿胀,出现细胞破裂等肝损伤现象。结果表明,鱼油、豆油组黄鳝生长最佳,肝功能正常,肝脏结构完整,脂代谢较为活跃,机体抗氧化能力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高,没有形成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亚麻油、棕榈油次之,猪油组不够理想。在黄鳝饲料配制中建议添加部分豆油来替代鱼油。2.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及代谢的影响为确定黄鳝适宜的脂肪需求,将840尾黄鳝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油和豆油(1:4)按比例混合后,分别按0%、2%、4%、6%、8%、10%、12%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配制成7种不同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依次为L1、L2、L3、L4、L5、L6、L7,饲养黄鳝(16.80±0.04g)10周,结果:(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相反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得出黄鳝生长的适宜脂肪水平为7.03%7.68%;(2)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浓度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加,L3、L4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大于其他组(P<0.05);(3)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和肝糖原含量有显着影响,L5、L6、L7组血糖含量显着上升,肝糖原含量显着降低(P<0.05);(4)各试验组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4组的SOD活性最大;L7组血清中的丙二醛(MDA)活性显着大于其余6组;(5)黄鳝肝胰脏中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L3组达到最大;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呈下降的趋势;(6)L6、L7两组血清中的GOT、GPT活性最大;观察黄鳝肝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现,脂肪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肝脏组织细胞结构;(7)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各试验组全鱼、肝脏、肠道、肌肉和皮肤的粗脂肪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并且皮肤的粗脂肪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说明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会使黄鳝体内脂肪在各个组织中沉积,但脂肪水平过高时为了避免肝脏沉积太多脂肪,而转为储存在皮肤中,对机体更加有益。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水平适宜机体脂肪代谢活跃,糖代谢正常,能维持机体正常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可以促进黄鳝生长,但脂肪水平过高会超出黄鳝脂代谢能力引起血脂升高和代谢紊乱,还可能会影响机体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的贮存,增加体内过氧化物含量,并使肝脏细胞损伤,造成黄鳝脂肪肝等,影响消化酶分泌和活力,降低黄鳝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系数,减缓黄鳝生长,降低黄鳝品质。采用鱼油豆油做脂肪源,黄鳝饲料适宜脂肪水平为7.03%7.68%。
钟杰[2](2018)在《花生四烯酸(ARA)对黄鳝生长及保肝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生四烯酸(ARA)是很多生命活性物质的前体,在生物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黄鳝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经济动物,现已大规模进行人工养殖。养殖黄鳝的过程中,常产生“吃得越多,长得越快,死得也越快”现象,表现为“脂肪肝”或称“肝胆综合症”。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ARA对黄鳝具有一定保肝作用,为进一步了解ARA对黄鳝保肝现象及其机制,更为合理配制黄鳝饲料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配制含ARA比例为0.00%(对照组),0.35%,0.70%,1.05%,1.40%和1.75%的配合饲料,饲喂幼鳝30d。结果:ARA可促进幼鳝的生长和提高幼鳝成活率,综合分析得出饲料中ARA适宜添加比例为0.70%。2.饲料中添加0.70%ARA对黄鳝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7%ARA,对照组不添加ARA。测定黄鳝生长、肌肉营养成分、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指标。结果:添加ARA可以促进黄鳝生长,降低肌肉水分含量,增加肌肉蛋白和脂肪含量;降低黄鳝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增加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添加ARA能增强黄鳝肝功能和提高脂肪代谢能力、降低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促进蛋白合成,从而提高黄鳝的生长性能。3.ARA对肝损伤黄鳝保肝作用机制。通过对饲喂了含ARA饲料的试验组黄鳝与饲喂未含ARA的对照组黄鳝,同时注射CCl4肝损伤剂,观察黄鳝肝脏显微结构的变化,测定黄鳝血清生化指标及分析ARA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微结构显示试验组黄鳝肝细胞完整性及其细胞内膜结构比对照组更完整,肝脏细胞受损比例比对照组少,细胞损伤的程度低,同时损伤的肝组织修复的时间较短。试验组黄鳝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磷脂酶A2(PLA2)、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在损伤后6、12、24h显着高表达,48h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而5-脂氧合酶(5-LOX)、12-脂氧合酶(12-LOX)和细胞色素(CYP1A)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ARA对黄鳝保肝机制,在于能通过维持SOD高活性,增强清除脂质过氧化产物,提高黄鳝的抗氧化功能,维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肝细胞损伤,使黄鳝具有较强抗应激能力。通过COX-1、COX-2代谢途径产生炎症因子,减少细胞的损伤,同时通过5-LOX、12-LOX和CYP1A途径促进有毒有害物质排出,加快损伤细胞的修复速度,更快速恢复肝功能。4.饲料中添加蚯蚓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寻找利用蚯蚓的作为ARA来源的应用方法。分别用添加0%、25%、50%、75%、100%鲜蚯蚓的饲料饲喂黄鳝61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添加25%蚯蚓的饲料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差异显着;添加50%蚯蚓的饲料组肥满度最大差异显着。依据生长和肥满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添加35%蚯蚓可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曾明华[3](2016)在《黄鳝标准化投喂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黄鳝不仅肉嫩味鲜,为席上佳肴,还可以补脑健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长江中下游名优鱼类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黄鳝养殖方兴未艾,但各地的发展参差不齐,养殖技术相对保密,缺乏完善配套的养殖技术体系和客观存在的较大市场风险,严重制约了黄鳝养殖产业的发展。当前,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迅速推广,成为该产业的主体。一些学者从饵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控等方面对黄鳝养殖进行研究,但鲜有规范化养殖总结的报道。为了探究黄鳝的标准化养殖模式,本试验从黄鳝投喂技术入手,研究黄鳝的标准化投喂模式。本试验以黄鳝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蚯蚓与配合饲料比例、投喂量和周期性间隔投喂3个方面,研究其对黄鳝生长、摄食、成活率和营养性疾病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蚯蚓与配合饲料比例:为了确定饵料中配合饲料最佳的添加量,以体重(23.68±1.66)g,体长(28.67±0.56)cm的黄鳝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蚯蚓与配合饲料比例依次为4:1、3:1、2:1、1:1、1:2、1:3和1:4共7个试验组投喂黄鳝,对照组投喂纯蚯蚓,每天投喂一次,养殖周期56d,测量黄鳝的生长、摄食和成活率.等指标。结果显示,蚯蚓与配合饲料为4:1和3:1的两组黄鳝体重分别达到65.79g和65.30g,显着高于对照组,其他各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4:1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1组增重率也显着高于对照组,但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其他各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经过56d的饲养,黄鳝肝体指数显着性增加,其中蚯蚓与配合饲料4:1、3:1、2:1、1:1和1:2组显着高于对照组,而1:3和1:4两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1和1:2两组显着大于1:1组,与4:1和2:1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1:1组与4:1和2:1两组间也无显着性差异。成活率的总体趋势为先升高,在蚯蚓与配合饲料比例2:1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2:1组成活率达到97.22%,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经济效益分析显示2:1组最高,达到94.2元/箱。结果表明,蚯蚓与配合饲料的最适比例为2:1,4:1组次之。(2)投喂量:为了筛选出黄鳝最适的投饲率,本试验分别以黄鳝体重的5%、8%、10%、12%、15%和20%每天投喂,试验周期56d,检测黄鳝的摄食、生长及肝体指数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黄鳝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当投饲率低于10%时,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着,而特定生长率显着增加。当投喂饵料超过黄鳝体重10%后,增重率显着升高,而特定生长率在投饲率达到15%后趋于稳定,各组间差异不显着。投饲率为8%组成活率最高,达到92.22%,除与投饲率5%组差异不显着外,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投喂20%组成活率仅57.22%,显着低于其他各试验组,投喂10%、12%和15%间无显着性差异。经过56d的饲养,黄鳝肝体指数均显着性增加。其中,投喂量最少的组肝体指数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投喂量最大的两组肝体指数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投喂8%~12%的各组间无显着差异。经济效益分析显示,12%组利润最高。结论:黄鳝的最适投饲率为12%,10%组次之。(3)周期性间隔投喂:为了探究黄鳝的补偿生长,本试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饥饿1d投喂6d(S1F6)、饥饿2d投喂5d(S2F5)、饥饿3d投喂4d(S3F4)、饥饿1d投喂2d(S1F2)和饥饿1d投喂1d(S1F1)六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养殖黄鳝56d。结果显示,除S1F6组体重与S0组差异不显着;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其他各试验组体重均显着低于S0组,仅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S0组增重率最大,达到146.78%;S1F6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S1F1组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各试验组。S1F6和S1F1组成活率分别为82.22%和86.11%,显着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S1F2组成活最低,仅48.33%,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S0组肝体指数高达7.09%,显着高于其他各试验组;其次,S1F6和S2F5组肝体指数次之,但2组间差异不显着。经济效益分析显示,S1F6组收获2580.06g,分别比S2F5、S3F4和S1F2组的2倍还多,利润高达63.0元/箱。S1F1组的产量次之,为2169.97g,每箱利润41.9元。SO组居第三位。结论:饥饿1d投喂6d的循环投喂方式养殖黄鳝效果最佳,达到了完全补偿生长,而且成活率高,收益最大;S1F1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有开发利用潜力。
陈建[4](2010)在《盐城高效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文中提出高效农业多功能性作为一种农业发展理念,反映了当代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农业政策的依据。盐城地区是江苏省粮食、畜产品的重要产地,关系到该地区粮食、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从高效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研究盐城地区农业发展,有助于我们制定盐城地区农业发展新政策和措施,确保盐城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盐城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本研究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盐城农业为研究对象,从高效农业多功能的角度研究盐城地区农业发展,分析盐城农业现状,对盐城农业多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盐城农业多功能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论文共分5章:第一章导论。通过综合分析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多功能的角度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战略这一课题及对其进行探讨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并阐明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农业多功能的特征、理论基础。对农业多功能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区域发展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研究盐城农业发展对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盐城农业的现状评析。对盐城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基本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及农业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研究盐城农业资源、经济优劣态势,找出盐城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盐城农业发展战略作好铺垫。第四章盐城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农业多功能的发展总目标,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出发,针对盐城地区的具体特征,提出了高效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农业的经济功能、农民就业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提出高效多功能发展政策措施。第五章提出一些保障措施,主要有:(1)加强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攻关培训,完善技术保障体系;(2)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完善物资装备保障体系;(3)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组织和服务保障体系;(4)加大行政和政策的驱动力,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第六章结论。对盐城地区农业发展战略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建议:(1)把农业多功能性纳入农业区域发展战略;(2)出台扶持农业多功能的政策;(3)建立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农业综合体系。
田俊[5](2007)在《黄鳝的深水养殖技术》文中提出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由于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鳝绝大多数都是野生鳝,造成野生资源日渐减少,上市量已呈下降趋势,人工养殖黄鳝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池塘养殖黄鳝的技术,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病害的防治等。
田俊[6](2007)在《黄鳝的深水养殖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黄鳝俗称鳝、长鱼和无鳞鱼公主,为亚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其繁殖特性为雌雄异体,但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在我国仅产一种黄鳝,但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各水系,各种水体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各省更为普遍。它肉质细嫩、营养
李明锋[7](2006)在《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黄鳝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类,人工养殖在全国不少地区陆续开展。作者从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养成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等方面综述黄鳝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对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顾宏兵[8](2000)在《土池深水养鳝效果的初步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 ,深水养鳝效果较好 ,深水饲养与浅水 (常规 )饲养相比 ,黄鳝的长成规格差异显着 (ρ<0 .0 5) ,成活率差异极显着 (ρ<0 .0 1)。
二、土池深水养鳝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池深水养鳝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和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黄鳝生物学特性 |
1.1.1 黄鳝生活习性 |
1.1.2 黄鳝食性 |
1.1.3 营养价值 |
1.2 黄鳝养殖现状 |
1.3 脂肪的生理营养功能 |
1.3.1 脂肪的储能供能作用 |
1.3.2 提供必需脂肪酸 |
1.3.3 提供磷脂 |
1.3.4 脂肪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
1.3.5 节约蛋白质效应 |
1.3.6 鱼类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
1.4 水产动物饲料脂肪源的研究进展 |
1.4.1 不同脂肪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
1.4.2 不同脂肪源对鱼类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4.3 不同脂肪源对鱼类体内消化率的影响 |
1.4.4 不同脂肪源对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
1.5 鱼类脂肪需求及脂肪水平对代谢的影响 |
1.5.1 鱼类对脂肪需求量的研究 |
1.5.2 饲料脂肪在鱼体内的消化吸收 |
1.5.3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脂肪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5.4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脂肪沉积的影响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生化指标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饲料 |
2.1.3 试验设计 |
2.1.4 养殖管理 |
2.1.5 取样和指标测定 |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形体指标和脏体指数的影响 |
2.2.3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4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5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2.6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各组织营养成分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
2.2.7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 |
2.2.8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形体指标和脏体指数的影响 |
2.3.3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4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3.5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3.6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各组织营养成分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
2.3.7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 |
2.3.8 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产性能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饲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养殖管理 |
3.1.5 取样和指标测定 |
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形体指标和脏体指数的影响 |
3.2.3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4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2.5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3.2.6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各组织营养成分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
3.2.7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 |
3.2.8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形体指标和脏体指数的影响 |
3.3.3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4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5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3.3.6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各组织营养成分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
3.3.7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 |
3.3.8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鳝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
3.4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花生四烯酸(ARA)对黄鳝生长及保肝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黄鳝生物学特性 |
1.1.1 黄鳝生活习性 |
1.1.2 黄鳝食性 |
1.1.3 黄鳝营养需求 |
1.1.3.1 蛋白质的需求 |
1.1.3.2 脂肪的需求 |
1.1.3.3 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
1.1.3.4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
1.2 黄鳝养殖现状 |
1.2.1 黄鳝养殖的主要模式 |
1.2.1.1 池塘养殖 |
1.2.1.2 网箱养殖 |
1.2.1.3 稻田养殖 |
1.2.2 黄鳝养殖的主要地区 |
1.3 ARA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
1.3.1 ARA的化学结构及主要功能 |
1.3.2 ARA在水产动物上的作用 |
1.3.2.1 提高鱼体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
1.3.2.2 提高鱼体的繁殖性能 |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ARA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黄鳝苗养殖方法 |
2.1.3.1 养殖前的准备 |
2.1.3.2 黄鳝苗的放养 |
2.1.3.3 养殖管理 |
2.1.4 取样和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2.2.2 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对黄鳝成活率的影响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ARA对黄鳝生长影响 |
2.3.2 饲料中添加不同比的ARA对黄鳝成活率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生产性能、肝功能及脂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取样和指标测定 |
3.1.4 数据处理 |
3.2 试验结果 |
3.2.1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3.2.2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内脏指数的影响 |
3.2.3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体成分的影响 |
3.2.4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生长、内脏指数及体成分的影响 |
3.3.2 饲料中添加0.7%的ARA对黄鳝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四章 饲料中ARA对黄鳝肝保护的机制研究 |
4.1 材料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主要仪器 |
4.1.3 方法 |
4.1.3.1 注射与取样方法 |
4.1.3.2 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 |
4.1.3.3 肝脏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4.1.3.4 总RNA反转录 |
4.1.3.5 荧光定量PCR测定基因表达量 |
4.2 结果 |
4.2.1 黄鳝肝脏显微结构随注射时间的变化 |
4.2.2 黄鳝血清中GPT、GOT、SOD、LDH、AKP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
4.2.3 CCl_4对黄鳝PLA2、COX-1、COX-2、5-LOX、12-LOX和CYP1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
4.3 分析与讨论 |
4.3.1 黄鳝肝脏显微结构随注射时间的变化 |
4.3.2 黄鳝血清中GPT、GOT、SOD、LDH、AKP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
4.3.3 CCl_4对黄鳝PLA_2、COX-1、COX-2、5-LOX、12-LOX和CYP1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五章 饲料中添加蚯蚓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试验设计与养殖管理 |
5.1.3 取样和指标测定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饲料中不同蚯蚓含量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5.2.2 饲料中不同蚯蚓含量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5.2.3 饲料中不同蚯蚓含量对黄鳝淀粉酶的影响 |
5.2.4 饲料中不同蚯蚓含量对黄鳝脂肪酶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饲料中不同蚯蚓含量对黄鳝生长的影响 |
5.3.2 饲料中不同蚯蚓含量对黄鳝消化酶的影响 |
5.4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发明专利 |
致谢 |
(3)黄鳝标准化投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黄鳝的生物学特性 |
1.2 黄鳝养殖研究概况 |
1.3 黄鳝生长及饲料研究 |
1.4 黄鳝摄食研究 |
1.5 鱼类补偿生长研究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蚯蚓与配合饲料不同混合比例投喂对黄鳝摄食、生长与肝体指数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第3章 日投饲率对黄鳝摄食、生长与肝体指数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4章 循环性禁食对黄鳝摄食、生长与肝体指数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4)盐城高效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动态 |
1.3.1 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动态 |
1.3.2 高效农业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 比较研究法 |
2. 系统分析方法 |
第二章 高效农业多功能的特征、理论基础 |
2.1 高效农业多功能性相关概念及体现 |
2.1.1 高效农业多功能的概念 |
2.1.2 高效农业多功能体现与特征 |
2.1.3 高效多功能是现代农业本质体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农业经济城乡互动理论 |
第三章 盐城农业的现状评析 |
3.1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
3.1.1 农业气候特征 |
3.1.2 农业土地资源 |
3.1.3 农业水资源 |
3.1.4 农业林地资源 |
3.1.5 农业生物资源 |
3.2 盐城农业经济基本特点及生产组织形式 |
3.2.1 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
3.2.2 农业生产组织 |
3.3 盐城农业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
3.3.1 社会因素分析 |
3.3.2 经济环境分析 |
3.4 盐城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3.4.1 农业发展制约的自然因素分析 |
3.4.2 农业发展制约的社会因素分析 |
第四章 盐城高效农业多功能发展战略 |
4.1 发展目标 |
4.1.1 总目标 |
4.1.2 具体目标 |
4.2 发展原则 |
4.2.1 因地制宜原则 |
4.2.2 经济合理原则 |
4.2.3 以农为本原则 |
4.2.4 集约化经营原则 |
4.3 高效农业多功能发展主攻五路 |
4.4 高效农业多功能的战略重点 |
4.4.1 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实施农业建设 |
4.4.2 集约化规模养殖业,加快健康畜牧业体系建设 |
4.4.3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
4.4.4 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4.4.5 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突出城乡和谐发展 |
4.4.6 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4.5 盐城高效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几种实践模式 |
4.5.1 立体农业模式 |
4.5.2 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 |
4.5.3 绿色与有机农业模式 |
4.5.4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
第五章 高效多功能农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攻关培训,完善技术保障体系 |
5.2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完善物资装备保障体系 |
5.3 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组织和服务保障体系 |
5.4 加大行政和政策的驱动力,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5)黄鳝的深水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池塘建设 |
2 施肥 |
3 投入鳝苗 |
4 饲料的投喂 |
5 日常管理 |
5.1 防逃。 |
5.2 水质管理。 |
5.3 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 |
5.4 漂浮物质的控制。 |
5.5 病鳝、死鳝的处理。 |
5.5.1 局部消毒。 |
5.5.2 隔离消毒。 |
5.5.3 建立病例档案和标本。 |
6 疾病的防治 |
6.1 “感冒”病。 |
6.2 毛细线虫病。 |
6.3 梅花斑病。 |
6.4 其它疾病。 |
7 适时销售 |
(6)黄鳝的深水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池塘建设 |
2 施肥 |
3 投入鳝苗 |
4 饲料的投喂 |
5日常管理 |
5.1 防逃 |
5.2 水质管理 |
5.3 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 |
5.4 漂浮物质的控制 |
5.5 病鳝、死鳝的处理 |
5.5.1 局部消毒 |
5.5.2 隔离消毒 |
5.5.3 建立病例档案和标本 |
6 疾病的防治 |
6.1“感冒”病 |
6.2 毛细线虫病 |
6.3 梅花斑病 |
6.4 其它疾病 |
7 适时销售 |
四、土池深水养鳝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黄鳝生长和代谢的影响[D]. 郭枫.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 [2]花生四烯酸(ARA)对黄鳝生长及保肝机制的研究[D]. 钟杰.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3]黄鳝标准化投喂技术研究[D]. 曾明华. 长江大学, 2016(02)
- [4]盐城高效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D]. 陈建.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5]黄鳝的深水养殖技术[J]. 田俊. 黑龙江水产, 2007(05)
- [6]黄鳝的深水养殖技术[J]. 田俊. 齐鲁渔业, 2007(09)
- [7]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J]. 李明锋. 现代渔业信息, 2006(12)
- [8]土池深水养鳝效果的初步观察[J]. 顾宏兵. 水产科技情报,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