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花地丁治疗扁桃体炎(论文文献综述)
张九思[1](2021)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防治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升降散和凉膈散化裁对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治疗。发作期观察并评价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间歇期针对本病易于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初步探索,通过使用制定的日常中医证候量化表,对素体实热质患儿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及量化评估,选择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治疗,观察患儿反复发作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次数和初探量化评估后药物干预治疗的最佳时间节点,以期为临床中医预防本病开拓新思路。方法:发作期收集符合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肺胃郁热证的患儿70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急性发作期,治疗组给予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两组疗程均10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间歇期(急性发作期治疗结束后),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分别按照1:1比例各分为2组,对所有患儿均使用日常中医证候量化表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和量化评估。治疗组的两组患儿分别按照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予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干预治疗(治疗组1:给药干预标准为日常中医证候评分≥15分;治疗组2:给药干预标准为日常中医证候评分≥18分),对照组的两组患儿仅进行评分不予中药干预处理,共计干预随访6个月,以4组患儿6个月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应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8例,有效0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两组病例治疗10天后临床疗效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对照组。2.单项症状评分的组内比较:治疗第3天、第5天、第10天,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在用药后单项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3.单项症状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热、咽痛、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充血肿大及次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第5天组间比较,在发热单项症状评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余主症咽痛、扁桃体化脓、扁桃体肿大充血及所有次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0天组间比较,在发热、咽痛、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充血肿大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的完全退热时间和对照组的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42.581±5.371h、68.437±6.425h,两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间歇期把发作期治疗结束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分为两组,对素体实热质患儿进行肺胃郁热表现的监测及量化评估,在两组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治疗,比较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1与对照组1之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及治疗组2与对照组2之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治疗组1与对照组1、治疗组2与对照组2之间6个月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间歇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两组患儿分别按照不同分数标准予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干预治疗,比较随访6个月内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治疗组内的组1和组2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数下给药干预,两组患儿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反复次数组内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治疗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显着且明显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间歇期通过对日常肺胃郁热表现的量化评估,探索不同评分的时间节点应用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干预减轻患儿肺胃郁热程度,可以减少患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次数,达到预防本病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慧[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门诊收集的汪受传教授诊治小儿乳蛾的病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手段,了解真实世界中小儿乳蛾的发病特点,探究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处方用药规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总结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同时为小儿乳蛾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方法:收集汪受传教授2018年8月-2021年2月专家门诊诊治小儿乳蛾的病例信息,制定并填写“小儿乳蛾病例调查表”和“小儿乳蛾证候评分量表”,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运用Excel表格建立医案数据库,借助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及疗效分析,结合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课题共纳入161例乳蛾患儿,466诊次。男女性别比例1.88:1,男女诊次比例3.20:1,平均年龄6.6±3.0岁,好发年龄1-9岁。诱发因素主要是寒温失调和饮食不节,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规律。常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合并症中以腺样体肥大、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最为多见,过敏性疾病亦较为常见,过敏性鼻炎在过敏性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预后相对较好,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病位主要在肺胃。13种病机证素可以归纳为5大类,即热、风、虚、痰、瘀,其中以肺热和气虚占比最高。证型统计显示风热外袭、肺咽结热证53例,肺胃积热、咽喉不利证12例,热毒结咽、腐化成脓证32例,痰热内蕴、肺咽不利证35例,余热未清、结于咽喉证128例,肺卫不固、热结咽喉证157例,卫阳不足、热结咽喉证6例,肺脾气虚、热结咽喉证16例,气阴不足、热结咽喉证19例,痰瘀阻滞、肺咽不利证8例。461张处方中共包含有153味中药,计6090频次,平均每张处方13.21味中药。中药分类共19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清热药,清热药以清热解毒药和清热泻火药为主,常配伍清热凉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为主,补阴药次之。前30种高频使用的中药是:蒲公英(87.85%)、芦根(62.04%)、桔梗(59.87%)、虎杖(56.40%)、桑白皮(56.18%)、金银花(53.36%)、黄芪(51.63%)、紫花地丁(49.24%)、牡蛎(45.99%)、败酱草(45.55%)、龙骨(41.43%)、皂角刺(38.61%)、辛夷(38.39%)、防风(37.09%)、白术(36.88%)、薄荷(36.23%)、浙贝母(31.24%)、连翘(30.37%)、白芷(23.64%)、神曲(19.31%)、山楂(19.09%)、牡丹皮(17.57%)、牛蒡子(17.14%)、玄参(15.40%)、甘草(14.97%)、胖大海(14.32%)、蝉蜕(13.67%)、瓜蒌皮(13.02%)、地骨皮(12.15%)、丹参(11.50%)。聚类分析结果得出3个类别,分别为C1:金银花,连翘,薄荷,白芷,牛蒡子,桔梗,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皂角刺,牡丹皮,芦根;C2:黄芪,白术,防风,龙骨,牡蛎,辛夷;C3:桑白皮,地骨皮,瓜蒌皮,浙贝母,蝉蜕,胖大海,玄参,丹参,虎杖,山楂,神曲。从两味药关联度来看,金银花与连翘、桑白皮与地骨皮、黄芪与黄精、龙骨与牡蛎、山楂与神曲等的关联度较高;从三味药关联度来看,补肺固表类代表药物为黄芪、白术、防风等,疏风清热类代表药物为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解毒消痈类代表药物为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等,体现了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以补肺固表和清利咽喉为主要方法。疾病疗效分析显示治愈98例、好转90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显示急乳蛾治疗第1周、第2周,慢乳蛾治疗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急乳蛾治疗第2周与第1周,慢乳蛾治疗第12月与第9月、第9月与第6月、第6月与第3月的证候积分相比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小儿乳蛾反复发作者有必要接受长时间的中药调理。结论: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小儿乳蛾病例进行研究,丰富了该病的临床资料,实现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客观化和标准化,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小儿乳蛾疗效确切。导师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可概括为:从“热、风、虚、痰、瘀”认识小儿乳蛾,分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迁延期三期论治,重点把握“肺热”和“气虚”的关系,而以清利咽喉法贯穿治疗始终,并且常常配伍使用凉血散瘀和化痰散结之品,用之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延亮,刘鉴,闫曙光,范玉霞[3](2020)在《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利咽汤。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6水平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1. 7%(49/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IL-4、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CD8+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组咳嗽、发热及扁桃体红肿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 05)。结论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薛观宏,罗燕,梁小瑞,裴文刚,马静,熊科文,邵永斌[4](2019)在《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试验选择80只SPF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未设置重复,试验期共21 d。空白对照组饮用蒸馏水,其余组以灌胃法灌注3%DSS,每次灌注剂量为0.6 mL/20 g体重,3次/d,连续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然后对结肠炎小鼠分别给予紫花地丁、白头翁、紫花地丁-白头翁(1:1)、紫花地丁-白头翁(1:3)、紫花地丁-白头翁(3:1)水煎剂干预,每次0.5 mL,1次/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0.5 mL,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混悬液0.5 mL,连续7 d。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和粪便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取结肠组织进行大体损伤指数(CMDI)和病理组织学指数(CHPI)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显示:紫花地丁-白头翁(3:1)组的CMDI评分和CHPI评分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显着,DAI评分和MPO活性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极显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紫花地丁-白头翁(3:1)组治疗小鼠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隐窝数量恢复明显。综合分析,紫花地丁-白头翁(3:1)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组织中MPO活性有关。
张静[5](2019)在《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系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Viol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入药部分为干燥全草,发挥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紫花地丁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炎、抑菌及抗肿瘤等活性。因目前紫花地丁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从紫花地丁的成分分离检识、体内抗炎活性研究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宿主细胞体外抗炎活性的影响三部分展开实验研究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目的:研究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筛选出紫花地丁的最佳有抗炎作用的溶剂提取物;探究紫花地丁最佳体内抗炎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炎作用。方法:1.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分别以浸提法和乙醇回旋冷凝法对紫花地丁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试管法和圆形滤纸法检识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减压浓缩制得各溶剂提取物的浸膏并称重、计算得膏率;2.给小鼠灌服回旋冷凝法提取的紫花地丁的不同提取物后,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1%冰乙酸改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进行急性炎症造模、ELISA法检测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炎性组织中NO含量等试验,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效果;3.以乙醇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释放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对炎性巨噬细胞中TNF-α、iNOS和C0X-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分析紫花地丁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1.通过检识得知紫花地丁中含有酚类和鞣质、生物碱、有机酸、油脂类、香豆素和内酯类、黄酮类、皂苷类等成分;检识出回旋冷凝法制得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主要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成分;回旋冷凝提取法得各溶剂提取物的得膏率高于浸提法;2.给小鼠灌服适当浓度的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抑制二甲苯致耳廓炎效果与生理盐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整个监测小鼠足跖肿胀抑制率过程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差异极显着(P<0.01),石油醚提取物组及水相提取物组也有抑制小鼠足跖肿胀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减少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紫花地丁各溶剂提取物干预小鼠腹腔注射1%冰乙酸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试验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组的光密度值(OD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紫花地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显着减少了释放到炎性组织中的NO(P<0.05);3.回旋冷凝法制得的紫花地丁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着抑制炎性细胞NO(P<0.05)的释放和显着降低了炎性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及iNOS、TNF-α、COX-2 mRNA的表达量。结论:摸清了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由酚类和鞣质、生物碱、有机酸、油脂类、香豆素和内酯类、黄酮类、皂苷类等组成,回旋冷凝法的得膏率优于浸提法;筛选出乙酸乙酯提取物是紫花地丁具有抗炎活性的提取物;回旋冷凝法提取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量和下调TNF-α、COX-2、iNOS mRNA的表达量。
田梅,张梅平,戚雪勇[6](2018)在《贵州三穗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贵州省三穗县部分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收集药物资料66种,包括蓼科、葡萄科、石竹科、蔷薇科、车前草科、五加科、石松科等。结论:发现各类药物功效多样,方法不一,经与中国药典记载比对,发现未收录功效植物40种及使用方法不同植物14种。
王雅丽[7](2018)在《木棉花和紫花地丁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含量及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α-葡萄糖苷酶可将寡聚糖降解为葡萄糖,使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升高。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达到控制II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的目的。另外,由于抗氧化剂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防御机制并提升β细胞的功能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因此天然抗氧化成分也被认为对糖尿病患者有益。本课题对木棉花(Bombax malabaricum DC.)和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Viola philippica Cav)中的化学成分结构、含量及其抗α-葡萄糖苷酶作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对木棉花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并与标准品对照,鉴定出16种成分,对这些成分以及研究室前期从木棉花中分离得到的12种成分共28种进行了抗α-葡萄糖苷酶、抗小肠二糖酶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由于木棉花黄酮类成分黄色较深,传统比色法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时结果重现性差,进而建立了UHPLC-UV法将酶解产物与化合物分离,通过酶解产物的相对峰面积计算抑制率,得到重现性好的准确结果。在这28种木棉花成分中,muraxanthone(2)、异荭草素(5)、异牡荆素(7)、槲皮素(9)、异槲皮素(10)、绿原酸(17)、新绿原酸(18)和1,5-二咖啡酰奎宁酸(19)表现出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芒果苷(1)、2、9-10、原儿茶酸(13)、没食子酸(14)、咖啡酸(15)、17-19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20)显示了抗大鼠小肠二糖酶活性;1-2、5、荭草素(6)、9-10、芦丁(11)、13-15、17-20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2、9、13、15、17、柠檬酸(21)、亚油酸(24)和亚麻酸(25)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由于木棉花不仅是蒙药材,也是凉茶材料,因此有必要比较木棉花与其他茶叶的成分与活性。对木棉花与其他15种茗茶(苦荞、茉莉花、白骨苦丁、小叶苦丁、大麦茶、金银花、玫瑰花、莲子心、绿茶、红茶、麦冬、胖大海、昆仑雪菊、贡菊、决明子)的活性及成分比较显示,木棉花甲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1-2、9及有机酸类成分13、21-27的含量在8 mg/g以上,这些成分多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或抗氧化活性。在其余15种茶饮中,玫瑰花、绿茶和红茶显示出了较强的抗α-葡萄糖苷酶、抗小肠二糖酶和抗氧化活性;定量分析显示这三种茗茶中黄酮类(9-11)、酚酸类(13-16)、咖啡酰奎宁酸类(17-20)、有机酸(21、24、25)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较高(1.1±0.182.4±5.7 mg/g)。总体分析,木棉花的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绿茶相当,在16种茶中处于第5位;木棉花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苦荞相当,在16种茶中处于第8位;木棉花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仅次于绿茶,处在第2位;聚类分析显示,木棉花的成分与大麦茶相近。从紫花地丁中共分离纯化到12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芦丁(33)、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34)、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5)、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6)、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芦丁糖苷(37)、秦皮甲素(38)、6,7-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秦皮乙素(39)、秦皮乙素(40)、5,5′-二(6,7-二羟基香豆素)(41)、6,6’,7,7’-四羟基-5,8’-双香豆素(42)、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43)和(7R,8S,8′S)-3,3′-dimethoxy-4,4′,9-trihydroxy-7,9′-epoxy-8,8′-lignan 9-O-rutinoside(44),其中化合物4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39、4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44的平面结构通过解析质谱和1维及多种2维核磁共振谱确定,苷元部分的立体结构通过NOESY谱及CD确定。为了确定其糖部分的D-、L-构型,建立了水解后糖用L-半胱氨酸甲酯衍生化,通过UHPLC-MS分析的方法。化合物44的糖部分确定为由D-葡萄糖和L-鼠李糖组成。在分离得到的紫花地丁成分中,化合物37和44具有抗α-葡萄糖苷酶作用,IC50分别为24.63±2.33和1.89±0.09μg/ml;两个双香豆素类成分41和42具有抗丙肝病毒蛋白酶活性,IC50分别为0.41±0.07和3.63±0.13μg/ml;化合物40具有抗小肠二糖酶活性,IC50为58.22±2.31μg/ml;化合物33、40、41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EC50分别为18.67±0.99、6.03±0.20和7.79±0.38μg/ml。建立了UHPLC-MS同时定量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的12个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紫花地丁甲醇提取物中秦皮乙素(40)、5,5′-二(6,7-二羟基香豆素)(41)、6,6’,7,7’-四羟基-5,8’-双香豆素(42)的含量高,分别为7.0±0.3、1.4±0.1和11.2±0.2 mg/g,是紫花地丁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本课题建立了UHPLC-UV法用于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得到了不受化合物颜色影响的重现性好的结果。从木棉花和紫花地丁中鉴定出了具有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的黄酮、咖啡酰奎宁酸、木质素和香豆素类成分。分析比较显示,作为凉茶原料的木棉花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在16种茶叶中处于前列。建立了水解-一步衍生化反应-UHPLC-MS鉴定D-、L-糖的简单方法,用这一方法确定了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的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7R,8S,8′S)-3,3′-dimethoxy-4,4′,9-trihydroxy-7,9′-epoxy-8,8′-lignan9-O-rutinoside的糖的结构。
刘锋[8](2018)在《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临床病例分组对比评价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课题按随机、对照的统计原则把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受试患儿82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因有脱落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最终分别收集33例、35例。试验组给予乳蛾效灵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清咽利膈汤颗粒剂,疗程为5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及白细胞的复常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1)两组治愈率对比,经秩和检验分析,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均为100%,两组均取得较好的疗效(P<0.01);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症状积分比较:(1)与治疗前组内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组方药对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通过治疗后,对比主要症状方面的改善,行组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口渴、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发热、烦躁不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1),但试验组在患儿发热时间、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方面明显较对照组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均为100%,但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安全性观察,依据安全性指标,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烂乳蛾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显着。乳蛾效灵方的综合疗效优于清咽利膈汤,尤其在改善局部咽痛,扁桃体充血肿大等主要症状及咳嗽、口渴、大便,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疗效显着。
杨静[9](2018)在《扁腺膏方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扁腺方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临床疗效及半年内复发率,并对比膏方与汤剂不同剂型间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高新思路。方法:此次观察选取115例符合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膏方组40例、汤剂组40例、中成药组35例。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前提下,分别予扁腺膏方、扁腺汤剂及小儿咽扁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进行中药组与中成药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在主症疗效和次要症状疗效的比较,对扁腺方治疗本病的有效性进行初步评价,并对比膏方组及汤剂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在主症疗效和次要症状疗效的比较,结合汤剂和膏方的优缺点,探讨扁腺膏方对比扁腺汤可能具有的差异或治疗优势。结果:1.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主症、次症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汤剂组与中成药组组内自身对照在治疗主症、次症方面,P值均<0.05,证实扁腺方汤剂与小儿咽扁颗粒治疗慢性扁桃体肺胃伏火证有效,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汤剂组与中成药组行组间对照,P<0.05,提示汤剂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中成药组。3.膏方组与汤剂组治疗症候疗效比较:(1)分别进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膏方组与汤剂组P值均<0.05,提示两组在改善患儿咽痛、咽干、扁桃体充血及肿大、扁桃体化脓等主症及发热、咽部异物感、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颌下淋巴结肿大等次症方面均有疗效;(2)两组组间治疗后对比:膏方组与汤剂组治疗后疗效积分对比,P值均>0.05,提示两组在治疗主症与次症方面,膏方组治疗效果与汤剂组疗效相当。4.随访患儿6月,中成药组复发次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膏方组复发次数从治疗前3.175±0.501下降至治疗后1.750±0.732,汤剂组复发次数从治疗前3.194±0.525下降至治疗后1.833±0.737,提示两组在改善复发均有较好疗效,组间对比P>0.05,提示膏方组在改善复发次数方面疗效不亚于汤剂组。5.疗效评价比较:中成药组治愈0例,显效1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汤剂组治愈0例,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膏方组治愈0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汤剂组与中成药组对比,P<0.05,提示汤剂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中成药组;膏方组与汤剂组对比,P>0.05,提示膏方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不亚于汤剂组。结论:扁腺方对于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在改善患儿症状、体征等方面疗效疗效显着,可防止疾病反复,且扁腺膏方与扁腺汤疗效对比无显着差异。
高桂君,金静,刘娜,赵鹏飞,王春燕,刘强[10](2017)在《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笔者将2010年至2016年相关文献内容,分为辨证论治、中成药、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和内外合治等方面进行分析,肯定了中药煎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内外合治等中医方法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在本病的治疗中应解毒祛邪与益气扶正相结合,并从中医整体治疗出发,结合治未病思想,做到标本兼治,扶正固本。
二、紫花地丁治疗扁桃体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花地丁治疗扁桃体炎(论文提纲范文)
(1)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防治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试验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小儿乳蛾的研究概况 |
1 中医学对小儿乳蛾的认识进展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 西医学对小儿乳蛾的认识进展 |
2.1 概述及流行病学 |
2.2 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 |
2.3 发病因素 |
2.4 治疗进展 |
3 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概况 |
3.1 真实世界研究 |
3.2 数据挖掘 |
第二部分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门诊病例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疗效评价标准 |
1.7 安全性评价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信息采集 |
2.2 数据录入 |
2.3 数据挖掘 |
3 研究内容 |
3.1 频数分析 |
3.2 聚类分析 |
3.3 关联规则 |
3.4 疗效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入选病例的基本情况 |
4.2 患病情况 |
4.3 证素统计 |
4.4 证型统计 |
4.5 用药分析 |
5 疗效分析 |
5.1 疾病疗效分析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6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2 患病情况 |
3 证素统计 |
4 证型统计 |
5 用药分析 |
5.1 用药频数及类别分析 |
5.2 中药聚类分析 |
5.3 常用药对 |
6 疗效分析 |
7 安全性评价 |
8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乳蛾的临证经验总结 |
8.1 从“热、风、虚、痰、瘀”认识小儿乳蛾 |
8.2 分期论治 |
9 典型医案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数据挖掘结论 |
1.1 一般情况 |
1.2 患病情况 |
1.3 病机证素 |
1.4 证型分类 |
1.5 遣方用药 |
1.6 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1.7 临证经验 |
2 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
2.1 存在问题 |
2.2 解决办法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儿乳蛾病例调查表 |
附录2 小儿乳蛾证候评分量表 |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治疗组 |
1.3.3 疗程 |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
2.3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见表3。 |
2.4 2组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比较见表4。 |
2.5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试验动物 |
1.3 试验方法 |
1.3.1 造模 |
1.3.2分组及给药 |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4.1 一般情况观察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
1.4.2 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MDI)评分 |
1.4.3 结肠病理组织学指数(CHPI)评分 |
1.4.4 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测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症状 |
2.2 小鼠结肠组织学改变 |
2.3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及DAI、CMDI以及CHPI评分结果 |
2.4 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小鼠MPO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紫花地丁与白头翁的有效成分及作用 |
3.2 造模 |
3.3 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 |
(5)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紫花地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1 紫花地丁的生物活性成分 |
1.1.1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
1.1.2 香豆素类化合物 |
1.1.3 有机酸类化合物 |
1.1.4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1.5 多糖类化合物 |
1.1.6 挥发油类化合物 |
1.1.7 其他类 |
1.2 紫花地丁的药理作用 |
1.2.1 抗(抑)菌作用 |
1.2.2 抗炎作用 |
1.2.3 抗病毒作用 |
1.2.4 抗凝血作用 |
1.2.5 抗氧化作用 |
1.2.6 其他作用 |
1.3 中草药活性成分提取 |
1.3.1 溶剂浸提法 |
1.3.2 水蒸气蒸馏法 |
1.3.3 升华法 |
1.4 展望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试验一 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检识 |
1.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1.1 仪器 |
1.1.2 试剂与药材 |
1.2 方法 |
1.2.1 浸提法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的制备 |
1.2.2 回旋冷凝法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制备方法 |
1.2.3 各溶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检识 |
2.结果 |
2.1 受试药物得膏率 |
2.2 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检识 |
2.2.1 浸提法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检识 |
2.2.2 回旋冷凝法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检识 |
3.讨论 |
4.小结 |
试验二 回旋冷凝法制备的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内抗炎活性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1.1 实验动物 |
1.1.2 材料与仪器 |
1.1.3 试剂 |
1.2 方法 |
1.2.1 灌服药物的制备 |
1.2.2 分组动物及用药 |
1.2.3 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影响 |
1.2.4 紫花地丁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和炎性足组织中PGE_2含量的影响 |
1.2.5 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加的影响 |
1.2.6 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炎性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
1.2.7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影响 |
2.2 紫花地丁不同提取物对炎性足跖肿胀度的影响 |
2.3 紫花地丁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加的影响 |
2.4 紫花地丁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炎性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
3.讨论 |
4.小结 |
试验三 VY-E的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
1.1.1 实验细胞与主要试剂 |
1.1.2 主要仪器 |
1.1.3 受试药物的配制 |
1.2 方法 |
1.2.1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培养 |
1.2.2 VY-E对RAW264.7活力影响 |
1.2.3 VY-E对LPS刺激的RAW264.7活力的影响[96] |
1.2.4 VY-E对LPS刺激的RAW264.7释放NO、TNF-α、IL-1β、IL-6的影响 |
1.2.5 VY-E对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TNF-α、iNOS和C0X-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1.2.6 数据分析 |
2.结果 |
2.1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形态观察 |
2.2 VY-E对小鼠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2.3 VY-E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活力的影响 |
2.4 VY-E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释放NO、TNF-α、IL-1β、IL-6的影响 |
2.4.1 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
2.4.2 VY-E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
2.4.3 VY-E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释放量的影响 |
2.5 受试药物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TNF-α、iNOS、C0X-2和β-actio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2.5.1 RNA的提取结果 |
2.5.2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COX-2、iNOS基因荧光定量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 |
2.5.3 VY-E对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贵州三穗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调查目的 |
2调查方法 |
3调查结果 |
4民间偏方 |
5分析讨论 |
(7)木棉花和紫花地丁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含量及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木棉花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化学成分 |
1.2 活性研究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二章 木棉花中28种化合物的鉴定及其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木棉花中28种成分的抗氧化活性 |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 抗氧化活性检测 |
3.3 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测定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木棉花与常见茗茶的活性研究及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 样品准备 |
4.3 活性研究 |
4.4 定量分析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6 小结 |
第二部分 紫花地丁研究 |
第五章 前言 |
5.1 紫花地丁概述 |
5.2 化学成分 |
5.3 活性研究 |
5.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六章 紫花地丁中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紫花地丁中单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和定量分析 |
7.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7.2 活性研究 |
7.3 定量分析 |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7.5 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性 |
一、全文总结 |
二、创新性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图1 化合物34的~1HNMR谱 |
附图2 化合物35的~1HNMR谱 |
附图3 化合物36的~1HNMR谱 |
附图4 化合物37的~1HNMR谱 |
附图5 化合物37的~(13)CNMR谱 |
附图6 化合物37的HMBC谱 |
附图7 化合物37的HSQC谱 |
附图8 化合物37的~1H-~1HCOSY谱 |
附图9 化合物38的~1HNMR谱 |
附图10 化合物39的~1HNMR谱 |
附图11 化合物39的~(13)CNMR谱 |
附图12 化合物41的~1HNMR谱 |
附图13 化合物41的~(13)CNMR谱 |
附图14 化合物42的~1HNMR谱 |
附图15 化合物42的~(13)CNMR谱 |
附图16 化合物43的~1HNMR谱 |
附图17 化合物43的~(13)CNMR谱 |
附图18 化合物43的HMBC谱 |
附图19 化合物43的HSQC谱 |
附图20 化合物43的~1H-~1HCOSY谱 |
附图21 化合物44的~1HNMR谱 |
附图23 化合物44的HMBC谱 |
附图24 化合物44的HSQC谱 |
附图25 化合物44的~1H-~1HCOSY谱 |
致谢 |
博士期间成果 |
(8)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及分析 |
4.讨论与分析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扁腺膏方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试验药物及用法 |
2.1 中药组给药方案 |
2.2 中成药组给药方案 |
2.3 对症治疗 |
2.4 随症加减 |
3.临床观察 |
3.1 观察方法 |
3.2 观察项目 |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统计结果 |
4.1 基线分析 |
4.2 膏方组、汤剂组与中成药组治疗前积分对比 |
4.3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 |
4.4 汤剂组与中成药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 |
4.5 膏方组和汤剂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 |
4.6 膏方组、汤剂组及中成药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 |
4.7 膏方组、汤剂组及中成药组治疗前后发作次数与抗生素使用率比较 |
4.8 试验结果小结 |
第二部分 对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理论研究 |
1.中医学对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认识及研究 |
2.讨论 |
2.1 膏方的源流 |
2.2 扁腺方立法依据 |
2.3 扁腺方组成及方义分析 |
2.4 扁腺膏方 |
2.5 扁腺方中单味药的功用 |
2.6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综述 |
1 中药治疗 |
2 中医外治法 |
3 微创手术法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治疗前中医症状体征评分表 |
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表 |
治疗前后复发次数统计表 |
复发前后病情对照表 |
不良事件记录表 |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
1.1古方发挥 |
1.2自拟方 |
2 中成药治疗 |
3 外治疗法 |
4 中西医结合疗法 |
5 中医内外合治 |
6 结语 |
四、紫花地丁治疗扁桃体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升降散合凉膈散化裁防治小儿复发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D]. 张九思.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汪受传教授辨证论治小儿乳蛾的研究[D]. 陈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延亮,刘鉴,闫曙光,范玉霞. 河北中医, 2020(04)
- [4]紫花地丁-白头翁配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J]. 薛观宏,罗燕,梁小瑞,裴文刚,马静,熊科文,邵永斌. 中国畜牧杂志, 2019(10)
- [5]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 张静.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6]贵州三穗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田梅,张梅平,戚雪勇. 贵州科学, 2018(06)
- [7]木棉花和紫花地丁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含量及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 王雅丽.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8]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扁腺膏方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D]. 杨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进展[J]. 高桂君,金静,刘娜,赵鹏飞,王春燕,刘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