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

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

一、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子松,徐亮,蒲晨,徐佳,陆定,刘阳,钟波[1](2021)在《1990-2020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阐述了四川省血吸虫病的监测进展,总结了四川省1990-2020年各个不同阶段血吸虫病监测的结果和防治策略的关系,以及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分析当前血吸虫病传染源、钉螺和地质环境等流行因素的变化,提出下一阶段的血吸虫病监测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开展影响血吸虫病流行新因素的监测;应将宏观监测与微观监测相结合,提高监测的科学性和敏感性,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项目。

张利娟,徐志敏,杨帆,党辉,李银龙,吕山,曹淳力,许静,李石柱,周晓农[2](2021)在《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报了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376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137.04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37个(74.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98个(21.7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个(3.33%)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0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517例。2020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1 117 655人,阳性1 798 580人;开展血检查病5 263 082人,阳性83 179人;开展病原学检查273 712人,阳性3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20年,全国共有19 73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04%,新查出15个有螺村;共查螺736 984.13 hm2,查出有螺面积206 125.2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174.6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96 hm2。2020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44 424头,血检查病147 887头,阳性326头;开展粪检查病130 673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0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214例,扩大化疗964 10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66 28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6 141.92 hm2,实际药物灭螺71 980.22 hm2,环境改造灭螺1 464.03 hm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全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但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仍需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强化血吸虫病疫情及风险监测,在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消除进程。

党辉,李银龙,郭婧怡,许静,李石柱,吕山[3](2021)在《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以及完善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居民、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等进行监测,对血检阳性率、校正感染率、粪检阳性者特征、家畜感染情况等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全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4个潜在流行县(市、区)开展了监测。5年间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从3.35%降至1.63%,校正感染率从0.05%降至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从1.15%降至0.75%,校正感染率从0.20%降至0.001 03%。不同省份、职业和年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年累计发现132例粪检阳性者,其中本地居民97例,年龄四分位间距为47~61岁;流动人群35例,年龄四分位间距为26~48岁;两者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5、2016年分别发现5头和1头血吸虫感染牛,2017—2019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结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已进入低度流行阶段,未来应将监测工作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更多采取流动监测点监测,以及早发现风险、切断传播途径,助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

李银龙,党辉,郭苏影,曹淳力,吕山,许静,李石柱[4](2021)在《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数据,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变化情况,为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开展螺情监测。其中流行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钉螺调查,计算有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等指标;潜在流行区开展钉螺输入风险监测及漂浮物监测。结果 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116 834.16 hm2,查出钉螺面积35 007.62 hm2;累计调查6 908 292框,其中有螺框数364 555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5.28%。共捕获活螺997 40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混合钉螺样本18个。5年内累计新发现有螺面积147.20 hm2,其中水网型地区新现有螺面积占比(0.12%~92.00%)整体呈上升趋势,湖沼型地区(0~96.72%)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山丘型地区(0~88.49%)各年波动幅度较大;累计复现有螺面积831.10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16.05%~79.66%)整体呈上升趋势,山丘型地区(19.25%~81.00%)整体呈下降趋势,水网型地区(1.10%~10.14%)变化幅度较小。2015—2019年三峡库区4个监测点累计打捞漂浮物48 656 kg,累计捕获螺类2 204只,未发现钉螺。结论 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趋于稳定,但钉螺复现面积逐年增加,且发现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样本,钉螺控制形势不容乐观。

张世清[5](2021)在《加强血吸虫病监测 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文中研究指明监测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血吸虫病监测范围由初期的重点地区逐步覆盖至所有流行县(市、区),监测内容由单一疫情监测延伸至包括疫情、流行因素以及传播风险等内容的综合监测。随着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的不断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模式将由"粗放型"向以监测预警为主的"精准型"转变,这也对监测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实现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监测全覆盖,随着血吸虫尾蚴、感染性钉螺等快速、早期检测技术的突破,我国血吸虫病监测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将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将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徐佳,徐亮,张宇,李荣智,万佳嘉,陆定,刘阳,吴子松[6](2021)在《2015—2019年四川省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监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王晖,刘斯,张娟,单晓伟,肖瑛,陈艳艳,刘建兵[7](2020)在《2015—2019年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为推进全省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北省设立6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15—2019年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分布、野粪感染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北省6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1 15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由2015年的3.45%(1 077/31 197)下降至2019年的1.57%(431/27 371),仅于2015年发现22例病原学阳性者,血吸虫感染率为0.07%;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70 928人·次,血检阳性率由2015年的1.06%(98/9 249)下降至2019年的0.81%(116/14 318),仅于2015年分别发现2例粪检阳性者,血吸虫感染率为0.02%。5年在监测点累计检测牛、羊、猪等各类家畜7 02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 03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65个监测点累计调查各类环境28 767.35 hm2,逐年有螺面积为1 609.82~2 119.81 h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由2015年的0.360 5只/0.1 m2和11.26%下降至2019年的0.175 9只/0.1 m2和8.43%,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5年间,在2个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区监测点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2015—201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敏感性和水平,为湖北省精准实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

张利娟,徐志敏,党辉,李银龙,吕山,许静,李石柱,周晓农[8](2020)在《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文中指出本文通报了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9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江苏省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500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066.78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01个(66.89%)达到消除标准,128个(28.44%)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1个(4.67%)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9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0 170例。2019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2 090 712人,阳性1 740 764人;开展血检查病5 158 369人,阳性89 753人;开展病原学检查327 475人,阳性5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19年全国共有19 726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2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12%,新查出6个有螺村;共查螺585 286.24 hm2,查出有螺面积174 270.4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4.20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05 965头,血检查病183 313头,阳性1 176头;开展粪检查病134 978头,阳性7头。2019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28 557例,扩大化疗1 008 083人·次;治疗病牛7头,扩大化疗耕牛296 053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28 754.26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605.55 hm2,环境改造灭螺2 847.00 hm2。2019年全国455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感染状态,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仍需加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

胡小康[9](2020)在《基于生态位模型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地区分布和流行趋势。使用生态位模型分析方法,探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进一步评估全国血吸虫病传播水平,预测高风险区分布,为疫情监测及防控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从2004-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中收集流行县(市、区)基本情况和人群、耕牛查病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分布、患病人数、人群血吸虫血检阳性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防治资料为主,获取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分布存在点数据,并收集气候、地理、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运用R3.6.1软件的biomod2程序包建立表面分布区分室模型(Surface Range Envelope,SRE)、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models,GLM)、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广义推进模型(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GBM)、分类树分析(Classification Tree Analysis,CTA)、柔性判别分析(Flexible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等 1 0 种生态位模型,基于AUC值、Kappa统计量和TSS值等三个指标评价模型精度,分析环境变量重要性,选取最优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构建生态位模型分析方法。从2004-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和2005-2014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调查数据中分别获取血吸虫病县级和村级分布存在点数据集,使用生态位模型分析方法对两套数据分别拟合模型并评价比较,分析环境变量重要性,通过AUC值和TSS值筛选构建组合模型评估全国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结果:2004年至2017年的疫情资料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防治工作持续进展,12个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已有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2016年实现血吸虫病消除,四川2017年实现传播阻断,云南、江苏、湖北分别在2009年、2010年、2014年实现传播控制,安徽、江西、湖南等3个2015年实现传播控制。全国血吸虫病人数逐年下降,由2004年的84万余人减少到2017年的不足4万,累计下降超过95.54%。全国人群血检阳性率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明显降低,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研究结果显示,10种生态位模型预测精度评价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UC值,H=73.944,P<0.05;Kappa值,H=53.034,P<0.05;TSS 值,H=53.881,P<0.05)。其中 RF 模型性能最优(AUC 值 0.976±0.009、Kappa值为0.851±0.043、TSS值为0.851±0.043),环境变量重要性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年平均降水量(AA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密度(DP)、海拔高度(EL)、牛种群密度(DBP),累计百分比占92.01%。基于RF的生态位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区占云南省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其中中低风险区占4.1%,高风险区面积占1.4%,主要分布在永胜县北部、鹤庆县北部、洱源县东部和中部、大理市中部和东南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中部、弥渡县西北部以及祥云县和姚安县散在分布的局部地区。全国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研究中,基于县级数据集的10种模型结果评价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UC值,H=63.688,P<0.05;Kappa值,H=51.161,P<0.05;TSS值,H=51.789,P<0.05)。其中RF、GBM模型的性能较优,环境变量重要性居前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密度(DP)、气温年较差(BIO7)、年度植被指数(ANDVI)、湿润指数(IM)、年平均气温(AAT)、年平均降水量(AAP),组合模型预测的风险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鄱阳湖地区、湖北省东部、洞庭湖地区以及四川省中部、云南省中部地区,且风险区多呈现以城市为中心的聚集性分布。基于村级数据集的10种模型评价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UC值,H=69.816,P<0.05;Kappa值,H=65.002,P<0.05;TSS 值,H=66.018,P<0.05),以 GBM、RF、MARS、FDA、ANN这五种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佳,AUC值大于0.9且TSS值在0.8以上,环境变量重要性居前列的是:年平均气温(AAT)、海拔高度(EL)、湿润指数(IM)、国内生产总值(GDP)、气温年较差(BIO7)、月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组合模型预测的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四川和云南的局部地区。最终选择基于村级数据集的组合生态位模型评估全国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分布区占全国面积的10.96%,其中低风险区占4.55%,中风险区占2.01%,高风险区占1.91%,很高风险区占2.48%。高风险区和很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和江西北部等地区。结论:从整体来看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目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生态位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估血吸虫病传播水平,建模结果显示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全国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研究中,村级数据集结果优于县级数据集结果,气候类变量在建模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组合模型结果预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

李广平,喻鑫玲,吴翔,赵正元,夏蒙,邓奕,章洁,罗振华,毛伟,姜琼,汪军[10](2020)在《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9年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和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和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7%和1.56%,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 <0.01);5年间,洲滩型、洲垸型、垸内型和丘陵型4种流行区人群血检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2019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出44例和19例本地人群粪检阳性、5例和1例流动人口粪检阳性。5年累计监测家畜9 346头·次,2015、2016年检出粪检阳性家畜6头(均为牛)。2015-2019年,共进行钉螺调查1.55亿m2,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较2015年下降45.79%;5年间未查获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混合钉螺样本1 469份,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混合样本1份和5份。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二、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990-2020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回顾
    1.1 1990-1999年
    1.2 2000-2004年
    1.3 2005-2009年
    1.4 2010-2014年
    1.5 2015-2020年以后
2 监测的意义及成绩
    2.1 建立敏感高效的监测体系
    2.2 提高血防技术水平
    2.3 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2.4 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2.5 培养人才
3 监测工作面临挑战
    3.1 钉螺扩散,输入风险增加
    3.2 传染源众多,管理难度大
    3.3 自然灾害与生态恢复
4 监测的发展方向及思考
    4.1 血防监测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开展影响血吸虫病流行新因素的监测
    4.2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实施精准血防监测
    4.3 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提高监测的科学性和敏感性
    4.4 扩大监测范围
    4.5 拓展监测内容
5 展望

(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
2 全国血吸虫病病人数分布
3 全国人群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4 全国耕牛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5 全国钉螺分布调查和灭螺情况
6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7 讨论

(7)2015—2019年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与方法
    1监测点设置
    2监测内容
        2.1本地人群血吸虫感染监测
        2.2流动人群血吸虫感染监测
        2.3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
        2.4钉螺监测
        2.5野粪感染监测
    3统计分析
    4伦理学声明
结果
    1基本情况
    2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
        2.1本地人群
        2.2流动人群
    3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4钉螺分布及感染情况
    5野粪血吸虫感染情况
讨论

(8)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血吸虫病地区分布
2 全国血吸虫病病人数
3 全国人群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4 全国耕牛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5 全国钉螺分布调查和灭螺情况
6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7 讨论

(9)基于生态位模型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1.2 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相关研究
        1.3 生态位模型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我国血吸虫病分布特征与流行趋势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分析指标
        1.3 血吸虫病分布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
    2 结果
        2.1 全国血吸虫病地区分布特征
        2.2 全国血吸虫病人数变化趋势
        2.3 全国人群血吸虫血检阳性率变化趋势
        2.4 全国耕牛血吸虫感染变化趋势
    3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生态位模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探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 分析方法与工具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生态位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
        2.2 模型评价
        2.3 环境变量重要性
        2.4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生态位模型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环境变量筛选结果
        2.2 单一模型评价
        2.3 环境变量重要性
        2.4 组合模型结果比较
        2.5 全国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
    3 讨论
全文总结
    1 主要结论
    2 特色和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3.1 不足之处
        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附件

四、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990-2020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回顾[J]. 吴子松,徐亮,蒲晨,徐佳,陆定,刘阳,钟波.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21(03)
  • [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 张利娟,徐志敏,杨帆,党辉,李银龙,吕山,曹淳力,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03)
  • [3]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结果分析[J]. 党辉,李银龙,郭婧怡,许静,李石柱,吕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02)
  • [4]2015—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监测结果分析[J]. 李银龙,党辉,郭苏影,曹淳力,吕山,许静,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02)
  • [5]加强血吸虫病监测 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J]. 张世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02)
  • [6]2015—2019年四川省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监测[J]. 徐佳,徐亮,张宇,李荣智,万佳嘉,陆定,刘阳,吴子松.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02)
  • [7]2015—2019年湖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J]. 王晖,刘斯,张娟,单晓伟,肖瑛,陈艳艳,刘建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6)
  • [8]201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 张利娟,徐志敏,党辉,李银龙,吕山,许静,李石柱,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6)
  • [9]基于生态位模型血吸虫病传播水平的评估研究[D]. 胡小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10]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J]. 李广平,喻鑫玲,吴翔,赵正元,夏蒙,邓奕,章洁,罗振华,毛伟,姜琼,汪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3)

标签:;  ;  ;  

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