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asik术后出现疑病症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汤方旺[1](2019)在《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客观评价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理论及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男科门诊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就诊的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按比例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各组连续治疗1月,1月后观察并记录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数;最大尿流率。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组与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评分;最大尿流率)的比较配对t检验,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量化评分(包括: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EPS白细胞数较前有一定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尿流率均较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滞型CP的各项评分指标的改善较明显,且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及疼痛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通过两组对于CP的各项评分指标的评分结果表明: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对于CP的疗效显着优于单一应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3.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是治疗湿热瘀滞型CP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值得应用于临床并加以推广。
余欣然[2](2014)在《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停药及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与西药治疗Graves病相对比,研究观察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停药及复发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降低甲亢复发率。方法:收集自2006年来服用赛治和复方甲亢片的气阴两虚型Graves病患者的门诊病例资料,筛选出停药或停药后复发的病例,分为四组:复方甲亢片缓解组,复方甲亢片复发组,赛治缓解组,赛治复发组。从复发率、症状缓解、TRAb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至复发时间、复发时FT3、FT4水平、复发后FT3、FT4、TSH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种药物疗效差异,分析两种药物对Graves病停药及复发的影响,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要求门诊病历125份,复方甲亢病治疗组共80例,其中缓解54例,复发26例,复发率为32.5%,赛治治疗组共45例,其中缓解21例,复发24例,复发率为53.33%,统计存在显着性差异;停药时症状和体征积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复方甲亢片组病人停药时TRAb转阴率高于赛治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复方甲亢片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赛治组,有统计学差异;复方甲亢片组病人停药至复发时间较赛治组病人停药至复发时间长,两组有显着性差异;复方甲亢片组病人复发时FT3、FT4水平低于赛治组,TSH水平高于赛治组,症状和体征积分低于赛治组,有统计学差异,证实复方甲亢片组病人复发程度较轻;复方甲亢片复发组复发后FT3、FT4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较赛治组短,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甲亢片可以提高Graves病缓解率,提高TRAb转阴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率,并且对于停药后复发的病人而言,复方甲亢片组复发程度更轻,复发后服药更容易控制。
李珉景(LEE MIN KYOUNG)[3](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统计分析904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中医证型,并探索证候学规律,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候要素。2.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合并共患症(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遗尿症)的发病情况,并探索其中医证候规律。3.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的微量元素分布、免疫球蛋白、血沉、ASO指标,探索TS患儿微量元素、免疫学指标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等方法,确定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方案,对临证医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挖掘。与导师深度访谈,人机结合,总结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本病的规律及疗效,并分析TS共患病的分布规律。结果:1多发性抽动症的一般情况分析1.1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遗传性纳入病例共904例,其中男700例,女204例,男女比例为3.43:1,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合。发病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1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8.93±0.29岁,3-5 岁 1 13 例(12.50%),6-8 岁 267 例(29.54%),9-11 岁 308 例(34.07%),12-14 岁165例(18.25%),15-18岁51例(5.64%),其中以9-11岁发病率最高。对患儿家族史的调查发现,有家族史的患儿141例(15.60%),说明本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1.2各TS共患病分布纳入TS共患病病例共111例,其中共患ADHD患儿91例(81.98%),共患遗尿患儿12例(10.81%),共患强迫症患儿5例(4.50%),共患抑郁症患儿2例(1.80%),共患孤独症患儿1例(0.90%)。1.3发病诱因有105例(11.6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02例(11.28%)玩游戏机或迷恋于电脑中的游戏软件,102例(11.28%)长时间看电视,93例(10.29%)教育方式不当,63例(6.97%)学习负担过重,41例(4.54%)经常喝碳酸饮料等。1.4抽动严重程度分析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价标准,治疗前严重抽动症15例(1.66%),明显抽动症96例(10.62%),中度抽动症272例(30.08%),轻度抽动症312例(34.51%),轻微抽动症209例(23.12%)。治疗后严重抽动症0例(0.00%),明显抽动症1例(0.11%),中度抽动症1 0例(1.11%),轻度抽动症103例(11.39%),轻微抽动症413例(45.69%),无抽动症377例(41.70%)。1.5疾病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7例(0.77%),显效1例(0.11%),有效59例(6.53%),无效837 例(92.59%)。第二诊次临床控制57例(6.30%),显效31例(3.43%),有效207例(22.90%),无效 609 例(67.37%)。1.6中医证候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844例(93.36%),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60例(6.64%)例。第二诊次临床控制827例(91.48%),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77例(8.52%)。1.7共患病疗效经治疗后TS共患ADHD的临床控制1例(1.1%),显效5例(5.5%),有效79例(86.8%),无效6例(6.6%)。经治疗后TS共患OCD的临床控制0例,显效0例,有效5例(100%),无效0例。经治疗后TS共患抑郁症2例皆为临床控制(100%)。经治疗后TS共患孤独症1例为临床控制(100%)。1.8症状分布频率在2712次诊次中,症状分布按其出现的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眨眼567次(10.23%),急躁 540 次(9.74%),吭吭 453 次(8.17%),注意力不集中 422 次(7.61%),吸鼻 372 次(6.70%),胆怯 371 次(6.70%),扭颈 321 次(5.79%),耸肩 318 次(5.73%),皱眉 269 次(4.85%),甩头 245 次(4.42%),翻眼 214 次(3.86%),咧嘴 183 次(3.30%),甩手174次(3.14%)等。2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2.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虚肝亢证型共1423例次,占52.43%,脾虚痰聚证型721例次,占26.59%,阴虚动风证型240例次,占8.85%,气郁化火证型213例次,占7.85%,肝亢风动证型81例次,占2.99%,痰火扰神证型36例次,占1.32%。2.2治法分析初诊病例904中常见的治法依次为:健脾714次,占78.98%;平肝501次,占55.42%;化痰252次,占27.88%;熄风107次,11.84%;滋阴80次,占8.85%;泻火71次,占7.85%等。2.3用药规律共涉及215味中药,其中防风使用1926次,占5.49%;木瓜1504次,占4.29%;谷精草1487次,占4.24%;伸筋草1434次,占4.09%;陈皮1392次,占3.97%;法半夏1388次,占3.96%;白芍1303次,占3.71%;葛根1240次,占3.54%;钩藤1166次,占3.33%;茯苓1127次,占3.21%;川芎1105次,占3.15%;荆芥1101次,占3.14%;地龙1094次,占3.12%;山药1064次,占3.03%;石菖蒲936次,占2.67次;柴胡850次,占2.42%;胆南星782次,占2.23%;菊花782次,占2.23%;郁金683次,占1.95%;太子参641次,占1.83%;夏枯草571次,占1.63%等。2.4药物类别解表药6754次,补虚药5173次,化痰药3674次,平肝熄风药3618次,祛风湿药3548次,活血化瘀药2197次,理气药2118次,利水渗湿药1197次,开窍药936次,安神药541次,化湿药201次,收涩药97次等。2.5药物归经肝经20980次,脾经18079次,肺经16839次,胃经8368次,肾经6070次,膀胱经3647次,胆经3418次,心包经2289次,大肠经1145次等。2.6药物功效祛风药7810次,清热药6515次,止痛药6454次,平肝药5280次,健脾药4675次,化痰药4604次,燥湿药4500次,解表药4182次,活络药4035次,明目药3639次,生津药3551次,散结药3430次,熄风药3266次等。2.7药物性味辛味药 17908 次(32.02%),甘味药 14488 次(25.90%),苦味药 12812 次(22.91%),酸味药3385次(6.05%),咸味药2485次(4.44%),微苦药2407次(4.30%),淡味药1168 次(2.09%)等。温性药 1 1253 次(32.69%),平性药 7289 次(21.18%),寒性药 4888 次(14.20%),微寒性药4439次(12.90%),微温性药3293次(9.57%),凉性药3235次(9.40%)等。结论:1多发性抽动症于男孩的发病率较女孩高;发病年龄多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平均病程2年以上;TS患儿中频率最多的症状为运动性抽动的眨眼,其次是发声性抽动的吭吭声。其次为吸鼻、扭颈、耸肩、皱眉、甩头、翻眼等。头面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多,而甩手、跺脚、鼓肚等四肢及腹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少。2疾病疗效评分表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的结果差异较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趋于临床控制,由于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较高,因此疾病疗效评分结果较难达到临床控制。考虑中医评分表的评定标准不甚客观,故设计上需要进一步改进。3 TS患儿的常见共患病中ADHD占大多数,其后依次为遗尿、OCD、抑郁症、孤独症。4总结出导师对TS及其共患病多从“风、痰”立论,病在肝脾的临证思路,从常用治法及常用药物用药规律上体现了导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
苏劲松[4](2013)在《前炎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前炎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部分机理,为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90例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用药:前炎清片B组用药:前列解毒胶囊;C组用药:左氧氟沙星片。3组均连续服药4周为一疗程。于用药前后检查EPS,对比前列腺常规检查结果、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将治疗前后的EPS-R积分、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对比。结果:(1)A组药与另外两组药比较能显着降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积分;(2)A组药两外两组药比较能显着降低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3)A组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综合疗效。结论:前炎清片对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血瘀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胡春祥[5](2013)在《健脾疏肝法对脾虚肝郁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便秘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组临床症状,虽不影响人的生命,但可以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功能失调等并发症和危害。便秘可诱发肛门直肠疾病和肠道功能失调;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诱发中风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等危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国内的报道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在3%-17%之间。临床上对便秘的治疗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目前药物治疗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有一定的疗效,对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欠佳;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且有严格适应症,尤其是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判定,术后复发问题都需得到重视。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及脏腑相关理论,治病求于本,对便秘的治疗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中医治疗便秘是我国古人对便秘治疗的一大贡献,几乎无副作用,而且疗效确切,其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以虚实为纲,气血为本,同时注重肺脾肾肝等脏腑功能的调治,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便秘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尚缺乏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仍存在辨证分型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并且各家的治疗方法也多是出于自身的经验。因此难以形成较为实用,适合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和治疗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也发现,便秘的发生与肝、脾的关系密切。因此,本研究采用健脾疏肝法对功能性便秘进行治疗,以观察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便能寻求并建立一套较为优化、准确、规范、高效、便捷的便秘治疗方案。目的:在文献调研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对患者的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健脾疏肝法对脾虚肝郁型便秘患者治疗效果,寻求并建立一套较为优化、准确、规范、高效、便捷的便秘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指导临床诊疗。方法:临床研究按照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诊断为便秘的患者,经过中医证型标准确定为肝郁脾虚型8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及其加减原则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与评分结合,依据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综合观察临床疗效。全部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史等各方面分布较均衡,经检验,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进行评分,经分析两组均有治疗效果(P<0.05)。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进行评分比较时,治疗效果(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279,P>0.05)无差异,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评分时(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即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显着。结论:通过本临床观察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健脾疏肝法和麻仁软胶囊对脾虚肝郁型便秘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健脾疏肝法和麻仁软胶囊在对便秘治疗的过程中,在早期的治疗效果是无明显差异的。3.经过6个月的规范治疗后,健脾疏肝法对便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麻仁软胶
金奇芳,周文天[6](2006)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金奇芳[7](2006)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双面磨镶术(B.S.L)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选择高度近视患者68例(130只眼)。男性31例(59只眼),女性37例(71只眼),年龄18-35岁。球镜屈光度-10.67±2.19D,柱镜屈光度-1.02±0.88D;角膜中央厚度(?)16.23±22.72μ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为1.0。分为B.S.L手术治疗组和LASEK手术治疗组。其中B.S.L手术治疗27例(52只眼),男性15例(29只眼),女性12例(23只眼),平均年龄30.2岁;球镜屈光度-10.88±1.71D,柱镜屈光度-0.99±0.97D;角膜中央厚度503.88±13.99μm。LASEK手术治疗41例(78只眼),男性16例(30只眼),女性25例(48只眼),平均年龄26.7岁;球镜屈光度-10.53±2.46D,柱镜屈光度-0.98±0.88D;角膜中央厚度491.03±25.89μm。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术后第1天、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B.S.L组61.5%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ASEK组无1例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2周、1个月、3个月两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S.L组分别为76.9%、78.8%、80.8%,LASEK组分别为79.5%、82.1%、80.8%,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球镜屈光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柱镜屈光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S.L组为88.5%,LASEK组为78.2%,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B.S.L手术矫正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在恢复视力,避免术后疼痛、haze发生、屈光
黄杨利,赵牧[8](2005)在《LASIK术后出现抑郁症1例》文中认为患者,男,30岁。因双眼近视(右-6.00DS -1.00DE×10°),左-6.50DS -1.50DC×170°)于2004年3月18日在我科行LASIK手术。术前检查同常规。患者就诊时精神状态佳,言谈举止正常。术后常规氟美瞳、爱丽眼液点眼。1月时VOD1.2,VOS0.8;电脑验光:右眼0,左眼+0.50DS-0.50DE×137°。双眼角膜透明,眼压正常,角膜地形图显示手术位正,但均匀性稍差。诉视近时偶感双眼疲劳、干涩,余无不适。停氟美瞳眼液,继续给以爱丽眼液点眼。3月时复查:VOD1.2,VOS1.0。5月时患者突然来我院,诉视物重
宋崇升[9](2005)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及人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 1989 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将“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正式纳入诊断标准中以来,精神医学界对该诊断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以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对患者做出回顾性诊断,以探讨气功出偏是一种新的精神疾病还是诱发的一组已知精神疾病。对患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查(MMPI)及分析,探讨具有哪些人格特征的患者容易练功出偏,可为气功出偏的早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 随访北大六院及北京回龙观医院既往门诊诊断或住院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 60 例(男 29 例,女 31 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且两年以上未服药,为完全缓解;其他则为不完全缓解。对照组 63 例(男 30 例,女 33例),为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职工、家属及进修人员。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只进行MMPI测查。 1、CIDI 评定结果:以 ICD-10 为诊断标准,诊断分裂症 31 例,恶劣心境7 例,抑郁障碍 12 例,躁狂 3 例,双相障碍 2 例,神经症 1 例,无诊断 4 例。以DSM- III –R为诊断标准,`诊断分裂症31例,恶劣心境13例,抑郁障碍5例,双相障碍5例,神经症1例,无诊断5例。 2、MMPI 测试结果:① 随访组多个临床量表的 T 分(标准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着;② 部分缓解者的疑病症(Hs),抑郁症(D),癔病(Hy),精神病态(Pd),妄想(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及社会内向(Si)的T分高于完全缓解者,差异非常显着;③ 随访组完全缓解者的疑病症(Hs),癔病(Hy),妄想(Pa),精神分裂症(Sc)量表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提示患者病前就可能存在异常的个性倾向;④以随访组完全缓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10个临床量表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病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癔病(Hy)、妄想(Pa)、精神分裂症(Sc)进入回归方程,P 均<0.01。表明此三种人格特征为是否发病的关键因素;⑤ 对随访组 MMPI 的 10 个临床量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精神衰弱(Pt)和精神分裂症(Sc),抑郁症(D)和癔病(Hy),抑郁症(D)和疑病症(Hs)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 0.77、0.70、0.63。提示前一种个性特征所代表的症状或行为出现,则与之相关的个性特征所代表症状或行为亦可能会随之出现。 以上研究表明CIDI评定结果涵盖了分裂症、抑郁障碍、心境恶劣等诊断,且比例较高,故不支持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为一单独的疾病单元,而为一组疾病。练功出偏与患者人格特征关系密切。若临床量表癔病(Hy)、妄想(Pa)及精神分裂症(Sc)T分较高,则出偏的风险较大。气功出偏的发病机理即对易感素质者进行了不良的暗示。为减少练功出偏的发生,可采用 MMPI 在练功人群中进行筛查,以剔除易感人群。
范玉香,赵俊华,徐深[10](2003)在《Lasik术后出现疑病症4例报告》文中认为
二、Lasik术后出现疑病症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asik术后出现疑病症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疗效性指标结果 |
2.3 不良反应 |
2.4 结论 |
讨论 |
1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 方药分析 |
2.1 药物组成 |
2.2 方药分析 |
3 结论 |
4 本研究的中存在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停药及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药物 |
1.3 检测仪器 |
2.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资料收集方法 |
2.3 分组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3.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3.3 计分方法 |
3.4 分级标准 |
3.5 疗效标准 |
3.6 Graves 病复发标准 |
3.7 Graves 病缓解标准 |
4.结果 |
4.1 病例资料分析 |
4.2 分析比较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甲亢的认识 |
2.祖国医学对瘿病的认识 |
3.Graves 病复发的概念 |
4.中医“治未病” |
5.复发相关因素 |
6.复方甲亢片组方分析 |
7.复方甲亢片疗效分析 |
8.降低 Graves 病复发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现状概述 |
1 中医学对TS的认识 |
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
3 中医治疗 |
4 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及中医复杂关系分析系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现状概述 |
1 现代医学对TS的认识 |
2 流行病学 |
3 发病机制 |
4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
5 TS与儿童智商 |
6 TS与感统失调的关系 |
7 TS与脑电图的关系 |
8 TS的治疗 |
9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分析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 TS患儿研究结果 |
1.1 资料情况 |
1.2 实验室检查分析 |
1.3 临床特征分析 |
1.4 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 |
1.5 治法 |
1.6 用药规律 |
1.7 利用复杂网络法进行核心药物分法 |
2 TS共患病患儿研究结果 |
2.1 TS共患病人口学分析 |
2.2 实验室检查分析 |
2.3 临床特征分析 |
2.4 TS共患病分布及中医证型特点 |
2.5 各共患病的用药分析 |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2 导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其共患病的经验总结 |
2.1 导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总体认识 |
2.2 导师对TS共患病的认识 |
3 用药规律 |
4 结论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前炎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方法 |
2.2 疾病诊断标准 |
2.3 中医辩证标准 |
2.4 患者临床症状积分 |
2.5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标准 |
6. 病例分组 |
7. 治疗方法 |
8. 病情程度量化标准 |
9.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10. 患者一般情况记录 |
11. 安全性观察指标检测 |
12. 疗效性观察 |
13. 提高临床依从性的措施 |
14.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一般资料 |
1.1 三组病例患者年龄比较 |
1.2 三组病例患者病程比较 |
1.3 三组病例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
2. 实验结果分析 |
2.1 三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比较 |
2.4 三组治疗后EPS检查卵磷脂小体比较 |
2.5 三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含量比较 |
3.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3. 前列清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及组方依据 |
4. 单味药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附表 |
表1:前炎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表 |
表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表(NIH-CPSI) |
表3: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评分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近况 |
参考文献 |
(5)健脾疏肝法对脾虚肝郁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
一、便秘的定义 |
二、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三、便秘的诊断标准演变 |
四、便秘的分类 |
五、排便的生理研究 |
六、便秘的病理研究 |
七、便秘的危险因素 |
八、便秘的病因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治疗研究进展 |
一、药物治疗 |
二、生物反馈治疗 |
三、结肠水疗法 |
四、骶神经刺激 |
五、手术治疗 |
第三节 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及治疗 |
一、便秘的病因病机 |
二、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 |
三、中医辨证分型分类 |
四、便秘的各家中医内治法 |
五、便秘的中医外治法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实验研究及步骤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四、研究对象选择 |
五、实验方法 |
第二节 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
一、一般情况 |
二、治疗相关指标 |
第三节 讨论 |
一、本研究的必要性 |
二、健脾疏肝法治疗便秘相关数据及问题分析讨论 |
三、麻仁软胶囊治疗便秘组相关数据及问题分析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材料与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七、结论 |
八、参考文献 |
九、致谢 |
十、附图 |
十一、综述 |
(9)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及人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松弛反应的临床效应及生理学基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气功出偏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三:MMPI在心理卫生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及人格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一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
附录二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略) |
四、Lasik术后出现疑病症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八正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汤方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2]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停药及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D]. 余欣然.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1)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D]. 李珉景(LEE MIN KYOUNG).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4]前炎清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苏劲松.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5]健脾疏肝法对脾虚肝郁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春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研究新进展[J]. 金奇芳,周文天.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04)
- [7]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D]. 金奇芳. 南昌大学, 2006(02)
- [8]LASIK术后出现抑郁症1例[J]. 黄杨利,赵牧. 临床眼科杂志, 2005(05)
- [9]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及人格研究[D]. 宋崇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10]Lasik术后出现疑病症4例报告[J]. 范玉香,赵俊华,徐深. 中国医刊, 2003(01)
标签: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论文; 慢性前列腺炎论文; 甲亢症状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