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论文文献综述)
颜鑫[1](2014)在《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固体废渣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流化床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大量硅铝的固体废弃物通常作为废渣进行填埋。这些废渣包括分子筛和催化剂的过滤、洗涤、交换以及后改性等过程中被废水所携带走的分子筛和催化剂的粉末。探索合理处理这些废渣的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从而降低催化剂的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大大缓解催化剂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本工作对长岭催化剂公司FCC催化剂生产中高氨氮废水处理车间的废渣的成分多样性进行了考察。从6个样品中共检测到26种元素,结果表明FCC废渣中富含氧化铝,其含量相差不大,六个样品均在42-45%之间;Si02是主要的非金属成分,但含量相差较大,在12%-30%之间。镧等稀土元素总含量最高的达15%,最低的也接近5%,减少稀土的流失或回收废渣中稀土的研发工作可能均有实际意义。探索了对FCC废渣进行酸改性处理,制备出了具有催化活性的改性FCC废渣。采用化学分析、XRD等多种技术表征了改性FCC废渣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当n(乙酰乙酸乙酯):n(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乙酰乙酸乙酯质量的6%,探究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硅铝比对苹果酯合成反应中改性FCC废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由改性FCC废渣催化合成的苹果酯中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产率最高可达92%,选择性高于99%。改性FCC废渣在其他20个催化合成缩醛酮的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催化剂用量少,选择性高,环境友好。还考察了改性FCC废渣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发现改性FCC废渣表面既有B酸,也有L酸,它们都能催化o-蒎烯异构化反应,硅铝比和反应溶剂对该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提高α-蒎烯的转化率和调控产物的选择性尚有待深入研究。
赵雷,廉红蕾,雒廷亮,田戈[2](2012)在《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不同种类载体负载的磷钨酸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讨论了载体的结构及其性质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杜娟[3](2012)在《微波辐射下二丁基锡(Ⅳ)对氨基苯磺酸酯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文中提出以二丁基氧化锡和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二丁基锡(IV)对氨基苯磺酸酯,并以此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探讨了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醇酸摩尔比对酯合成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有机锡化合物在微波辐射下对酯化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辐射功率为550 W,辐射时间为40 min,催化剂用量为0.5 g,醇酸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为110℃的条件下,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的收率可达94%。
丁满花[4](2010)在《Keggin型和Dawson型杂多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杂多酸及其盐类化合物以其独特的酸性、“准液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它们在均相和非均相体系中,可用作性能优异的酸碱、氧化还原或双功能催化剂。将杂多酸负载化后,可以提高催化活性的稳定性,易于回收,更利于非均相催化反应的进行。本文制备了12种杂多酸型催化剂,对其进行了IR等催化剂表征,将其应用于柠檬酸的酯化反应,季戊四醇的缩羰基化反应,蒽的氧化催化反应,效果令人满意。1、Keggin型杂多酸的酸催化反应(1)柠檬酸的酯化反应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钨硅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柠檬酸与丁醇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柠檬酸与正丁醇的物质的量比1:6、催化剂用量1.2%(硅钨酸负载量18.0%)、反应温度150℃以及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2.3%。催化剂稳定性能良好,重复使用5次后,酯化反应的收率仅下降约0.7%。(2)季戊四醇的缩羰基化反应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磷钨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由苯乙酮与季戊四醇制备苯乙酮双缩季戊四醇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0.2g(磷钨酸负载量22。1%)、苯乙酮/季戊四醇的物质的量比3.2:1、甲苯为溶剂、反应温度130-140℃及反应时间2.5h的条件下,苯乙酮双缩季戊四醇的产率可达91.2%。重复使用5次后,缩羰基化反应的收率仅下降约3%。2、杂多化合物的氧化催化反应(1) Keggin型和Dawson型杂多化合物的氧化催化作用制备了10种杂多酸型催化剂,采用IR光谱技术鉴定了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并将其应用于蒽氧化合成蒽醌的反应,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2)微波促进Dawson型钼钒磷杂多酸的氧化催化作用采用微波辐射下,以自制的Dawson型钼磷钒杂多酸为催化剂,用于蒽氧化制备蒽醌的反应,考察了多种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获得了93.8%的收率。此法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催化效果好且不污染环境。
朱明[5](2009)在《纳米分子筛的制备及在有机酸酯合成中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羧酸酯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及医药中间体。酯化反应是有催化剂参与的重要有机化学反应之一。催化剂性能的优劣对生产操作的工艺条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产物后处理等影响很大。良好的酯化催化剂,除要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外,还要求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与产品易分离,价廉易得,无腐蚀,无污染等。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沸石分子筛用作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十分活跃,它的主要优点是具有极强的酸强度和适应性。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用于酯化反应时有以下特点:后处理简单、可再生、性能温和、无毒。颗粒大小是影响沸石分子筛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纳米ZSM-5沸石分子筛与微米ZSM-5沸石分子筛相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表面能、短孔道等优点。尤其是HZSM-5沸石分子筛,纳米级分子筛能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从而极大的增加HZSM-5沸石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对于酸催化反应极为有利。本文考察了水热合成法合成ZSM-5分子筛的影响因素,如模板剂、晶化温度、碱度、硅铝比、反应液的饱和度等各种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以乙二胺为模板剂、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配比为SiO2:Al2O3:Na2O:EDA:H2O=40:1:9.6:36:1400的合成体系,晶化温度为150℃通过静态水热合成方法能够合成出粒径为200nm ZSM-5沸石分子筛。并用XRD、SEM、TEM、IR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晶化温度为150℃时,配比为SiO2:Al2O3:Na2O:EDA:H2O=60:1:9.6:36:2000合成体系,在室温下陈化24h后,放入100℃烘箱中低温晶化12h,然后升温至150℃,6h就可以合成出结晶度很高的ZSM-5分子筛。本论文还对HZSM-5沸石分子筛的酸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用TPD表征方法确定HZSM-5沸石分子筛的焙烧温度。在应用于酯化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HZSM-5沸石分子筛对于脂肪族羧酸酯的催化效果要远远好于芳香酯。
章爱华[6](2008)在《几种典型缩酮和有机酸酯的催化合成研究》文中提出缩羰基化反应和酯化反应是化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两种重要的有机反应。传统的缩羰基化反应和酯化反应采用以浓硫酸为代表的液体酸催化剂。近年来,固体酸催化剂以其突出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绿色环保等优点在有机合成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与此同时,微波辅助有机合成技术以反应时间短、产率高、产品纯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本文采用微波辐射和酸催化,就几种典型的缩酮和有机酸酯的催化合成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用红外光谱、折光率等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以环己酮、1,2-丙二醇和乙二醇为原料,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缩酮化反应的性能。实验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酮醇物质的量比和辐射时间对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优化合成条件。2.用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作催化剂,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微波辐射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实验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酮醇物质的量比和辐射时间对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收率的影响。3.以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为非均相催化剂,对苯甲酸与异丁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苯甲酸异丁酯收率的影响。4.以对甲苯磺酸铜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对草酸与正丁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带水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草酸二丁酯收率的影响。5.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采用正交实验对草酸与正丁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合成条件。
张鲁[7](2007)在《高酸馏分油酯化脱酸催化剂的研究》文中提出石油酸主要由环烷酸、脂肪酸、酚类及硫醇等物质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环烷酸。在原油及馏分油的运输和加工中,环烷酸对管线和生产装置腐蚀严重,而且直接影响油品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必须将油品中的环烷酸除去。本文提出了高酸馏分油脱酸的新方法——酯化法,脱酸剂为乙醇。并对酯化催化剂的制备、酯化脱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无催化剂的酯化脱酸率较低,由此着眼于负载型固体酯化催化剂进行研究。在活性组分的筛选中,SnO的活性最高,使用寿命实验证明,重复使用六次后,催化活性并未明显降低。选用活性γ-Al2O3、活性白土和活性炭等三种物质作为载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负载SnO的固体催化剂,用于酯化脱除馏分油中环烷酸的工艺中,实验结果表明以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效果最佳,脱酸率明显高于其它载体的催化剂。
徐兆瑜[8](2007)在《略析分子筛的发展和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分子筛的基本分类、特性及其发展概况,以及在有机化学合成方面的一些应用。展望了未来分子筛在一些新领域的应用前景。
施介华[9](2006)在《磷钨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多化合物以其独特的结构、强酸性和“晶格氧”的活泼性以及“假液相”行为等特性,作为一种绿色固体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酸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本文对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性质以及在酸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评述。以磷钨酸(盐)为研究对象,运用IR、TG-DSC、XRD、ICP、TPD以及电位滴定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应用于酸催化反应合成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及醇脱水反应。首次将自制的磷钨酸(盐)催化剂应用于噻吩Friedel-Crafts乙酰化反应制备2-乙酰噻吩。实验结果表明:修饰与非修饰、负载与非负载型磷钨酸(盐)催化剂在噻吩乙酰化反应中呈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特别是经金属铝离子修饰得到的磷钨酸铝(AlPW12O40)在低温下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SiO2负载后的AlPW12O40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酸中心数目增加,酸强度增大;在优化工艺条件下,2-乙酰噻吩的合成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2.0%和99.7%。经过渡金属离子和金属离子不同比例修饰的磷钨酸盐催化剂仍保持磷钨酸Keggin结构;过渡金属修饰后的磷钨酸盐催化剂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表现出比磷钨酸更强的酸性和更大酸量。首次将自制的过渡金属修饰磷钨酸盐催化剂应用于Biginelli反应合成系列6-甲基-2-氧代-4-芳基-3,4-二氢嘧啶-5-羧酸乙酯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在400℃时活化的过渡金属修饰的磷钨酸盐催化剂在Biginelli反应中呈现较好的催化性能,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目标物的合成收率达67~94%;同时将其应用于氰乙酸乙酯、醛和尿素为底物的三元缩合反应,成功地合成出三个新型的5-氰基-6-乙氧基-2-氧代-4-芳基嘧啶化合物。采用C2H5OH-TPSR等方法研究了乙醇在负载磷钨酸催化剂表面脱水反应以及活性组分负载量对H3PW12O40/C催化剂上C2H5OH脱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载量时,H3PW12O40/C催化剂的酸量与负载量之间具有顺变关系;乙醇的化学吸附量与催化剂的酸量之间也存在着顺变关系;C2H5OH在负载型H3PW12O40催化剂上的表面脱水反应是一个表相反应,产物乙烯由吸附在B-酸上的乙氧基脱质子形成,而乙醚的生成是游离的乙醇分子与化学吸附的乙氧基相互作用的结果。
袁先友[10](2005)在《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微波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项有机合成新技术,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反应体系受热均匀,增加分子间的碰撞几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收率等特点。杂多酸环境友好,并具有低温高活性、热稳定性好以及独特的“假液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从而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利用微波技术促进杂多酸催化合成精细有机化学品,文献报道较少(只是最近几年才有少量文献报道)。本文对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合成精细有机化学品进行了研究。 1.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剂催化缩羰基化反应研究 (1)研究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单缩醛(酮)、双缩醛(酮)以及不同醛(酮)的季戊四醇二缩醛(酮)反应,合成了34种季戊四醇缩醛(酮),其中有2种季戊四醇单缩醛、5种季戊四醇双缩醛和10种不同醛(酮)的季戊四醇二缩醛(酮)属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并进行了IR、1HNRM和元素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对季戊四醇缩醛(酮)的合成具有催化活性高、催化剂用量少、产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等优点,同时利用微波技术可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与常规加热法相比,微波法普遍要快(?)0~600倍以上,且不用或少用溶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2)研究了含1,3-二恶烷环的双磺酸盐的可裂解表面活性剂的微波合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和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作用、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缩酮的反应。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作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乙酰乙酸乙酯乙二醇缩酮,比常规加热法要快20倍以上,催化剂用量减少,且不用溶剂。 2.微波辐射杂多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研究了微波辐射超稳Y沸石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肉桂酸β-苯乙酯和苯乙酸β-苯乙酯,微波辐射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苯乙酸β-苯乙酯以及微波辐射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丙酸苄酯。结果表明:以HSW/USY和HPW/C为催化剂,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肉桂酸与β-苯乙醇和苯乙酸与β-苯乙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时间短,酸醇比小,酯化率高,操作简便,不用溶剂,有利于环境保护,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同样,微波辐射对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苄酯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反应速率提高45倍,酯化收率提高7.1%,带水剂用量减少50.0%,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3.微波促进杂多酸及SnCl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 研究了微波促进杂多酸及SnCl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表明:微波辐射对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和SnCl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催化剂负载量增大、催化剂用量增加、微波辐射功率增大和辐射时间延长都能增加反应速率和提高转化率,同
二、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论文提纲范文)
(1)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固体废渣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催化裂化 |
1.2.1 酸催化反应 |
1.2.2 催化裂化催化剂 |
1.2.3 烷烃异构化催化剂 |
1.3 FCC催化剂生产中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其治理 |
1.3.1 催化剂滤渣的来源 |
1.3.2 催化滤渣的治理和应用 |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FCC催化剂生产中废渣组成和结构考察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料、试剂和仪器 |
2.2.2 FCC废渣水分的测定 |
2.2.3 FCC废渣晶相的测定 |
2.2.4 FCC废渣组成的测定 |
2.3 结果讨论 |
2.3.1 FCC废渣的含水情况 |
2.3.2 FCC废渣固体的晶相结构情况 |
2.3.3 FCC废渣固体的元素组成情况 |
第三章 改性FCC废渣在合成苹果酯和缩羰基化中的催化作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2 改性FCC废渣的制备及表征 |
3.2.3 缩羰基化反应 |
3.2.4 产物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改性FCC废渣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
3.3.2 改性FCC废渣在苹果酯合成中的催化作用 |
3.3.3 改性FCC废渣在缩醛(酮)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性FCC废渣在蒎烯异构化中的催化作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设备 |
4.2.3 催化剂的制备 |
4.2.4 催化反应 |
4.2.5 分析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催化剂的种类对α-蒎烯异构化的影响 |
4.3.2 溶剂种类对α-蒎烯异构化的影响 |
4.3.3 反应时间对α-蒎烯异构化的影响 |
4.3.4 改性FCC废渣固体酸的中毒表征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制备 |
1.1 载体的选择 |
1.2 负载磷钨酸的制备方法 |
2 各种载体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2.1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 |
2.2 SiO2负载磷钨酸 |
2.3 Y型分子筛负载磷钨酸 |
2.4 MCM-41负载磷钨酸 |
2.5 SBA-15负载磷钨酸 |
2.6 其他载体负载磷钨酸 |
3 结语 |
(3)微波辐射下二丁基锡(Ⅳ)对氨基苯磺酸酯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有机锡化合物的制备[14] |
1.3 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的合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普通加热和微波辐射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2 微波功率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3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4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5 微波辐射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6 醇酸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7 最优化条件重复实验 |
3 结论 |
(4)Keggin型和Dawson型杂多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杂多化合物介绍 |
1.2.1 多酸化学的发展 |
1.2.2 杂多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1.2.3 杂多酸的"假液相"特征 |
1.3 杂多酸化合物的催化性能 |
1.3.1 杂多酸化合物在催化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2 杂多酸化合物具备优异的催化性能 |
1.3.3 杂多酸化合物的酸催化作用 |
1.3.4 杂多化合物在氧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
1.4 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
1.4.1 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 |
1.4.2 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制备 |
1.4.3 负载型杂多酸(盐)催化剂 |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活性炭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的试剂与仪器 |
2.2.2 固载催化剂的制备 |
2.2.3 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 |
2.2.4 产物结构表征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催化剂负载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2.3.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2.3.3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
2.3.4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
2.3.5 酸醇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
2.3.6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2.4 小结 |
第三章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苯乙酮双缩季戊四醇 |
3.1 前言 |
3.2 缩醛(酮)合成中催化剂概述 |
3.2.1 固体超强酸 |
3.2.2 杂多酸(盐) |
3.2.3 金属无机盐类 |
3.2.4 高分子负载型Lewis酸 |
3.2.5 有机锡化合物 |
3.2.6 室温离子液体 |
3.2.7 维生素C |
3.2.8 碘单质催化剂 |
3.3 实验部分 |
3.3.1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3.3.2 催化剂的制备 |
3.3.3 季戊四醇双缩苯乙酮的合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季戊四醇双缩苯乙酮的合成条件 |
3.4.2 红外谱图分析 |
3.4.3 小结 |
第四章 Keggin型和Dawson型杂多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蒽氧化制蒽醌 |
4.1 前言 |
4.2 蒽醌的合成方法概述 |
4.2.1 苯酐法 |
4.2.2 萘醌法 |
4.2.3 氧化法 |
4.3 实验部分 |
4.3.1 仪器与试剂 |
4.3.2 催化剂的制备 |
4.3.3 催化剂的表征 |
4.3.4 蒽醌的合成方法 |
4.3.5 产品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Dawson型杂多酸催化剂对氧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
4.4.2 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对氧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
4.4.3 不同催化剂对氧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微波辐射Dawson型钼磷钒杂多酸催化H_2O_2液相氧化蒽制备蒽醌 |
5.1 前言 |
5.2 微波概述 |
5.3 实验部分 |
5.3.1 仪器与试剂 |
5.3.2 催化剂的制备 |
5.3.3 催化剂的表征 |
5.3.4 蒽醌的合成 |
5.3.5 产品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不同Dawson型催化剂催化活性考察 |
5.4.2 催化剂用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5.4.3 溶剂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5.4.4 微波辐射功率对氧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
5.4.5 微波辐射时间对氧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
5.4.6 反应物配比对氧化反应产率的影响 |
5.4.7 与常规加热法的比较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纳米分子筛的制备及在有机酸酯合成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酯化反应的研究现状 |
1.2 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1.2.1 杂多酸催化剂 |
1.2.2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
1.2.3 有机(酸)盐和无机盐 |
1.2.4 树脂催化剂 |
1.2.5 分子筛催化剂 |
1.3 沸石分子筛研究进展 |
1.3.1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1.3.2 ZSM-5 催化剂研究进展 |
1.3.3 ZSM-5 分子筛分子筛发展历史 |
1.3.4 ZSM-5 分子筛的结构 |
1.4 纳米 ZSM-5 分子筛的物化特性 |
1.4.1 纳米分子筛的特点 |
1.4.2 纳米分子筛的特性 |
1.5 纳米分子筛的催化作用 |
1.6 纳米分子筛的改性方法 |
1.6.1 脱铝 |
1.6.2 金属氧化物浸渍 |
1.6.3 化学液相/气相沉积 |
1.6.4 离子交换法 |
1.7 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化学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 |
2.2.1 ZSM-5 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2.2.2 合成原理 |
2.2.3 ZSM-5 分子筛的改性 |
2.3 有机酸酯的合成 |
2.3.1 反应机理: |
2.3.2. 反应基本装置图 |
2.3.3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
2.3.4 丁酸丁酯的合成 |
2.3.5 戊酸正丁酯的合成 |
2.3.6 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 |
2.4 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 |
2.4.1 X 射线粉末衍射(XRD) |
2.4.2 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 |
2.4.3 红外光谱(IR) |
2.4.4 N_3-TPD 表征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前言 |
3.2 分子筛催化剂合成的影响因素 |
3.2.1 模板剂的影响 |
3.2.2 配料碱度(Na_2O/Al_2O_3)对 ZSM-5 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 |
3.2.3 配料中硅铝含量(SiO_2/Al_2O_3)对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 |
3.2.4 配料中水含量(H_2O/Al_2O_3)对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 |
3.2.5 钠离子对 ZSM-5 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 |
3.2.6 晶种对 ZSM-5 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 |
3.2.7 不同铝源对合成 ZSM-5 分子筛的影响 |
3.2.8 温度对 ZSM-5 分子筛晶粒尺寸的影响 |
3.3 有机酸酯合成的优化条件 |
3.3.1 H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表征 |
3.3.2 催化剂活化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3.3.3 催化剂活化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
3.3.4 催化剂重复使用情况 |
3.3.5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根据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几种典型缩酮和有机酸酯的催化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固体酸催化剂简述 |
1.2 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应用 |
1.3 合成缩醛(酮)、有机酸酯用催化剂研究概况 |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波辐射下对甲苯磺酸催化无溶剂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和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
2.1 引言 |
2.2 微波辐射下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
2.3 微波辐射下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波促进硫酸铁铵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苯甲酸异丁酯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对甲苯磺酸铜催化合成草酸二丁酯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三氯化铁催化合成草酸二丁酯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 |
致谢 |
(7)高酸馏分油酯化脱酸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石油酸 |
1.1.1 石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及酸度(酸值) |
1.1.2 环烷酸 |
1.1.3 脂肪族酸 |
1.1.4 酚类 |
1.2 国内外的脱酸工艺 |
1.2.1 碱洗脱酸 |
1.2.2 化学精制与溶剂萃取相结合 |
1.2.3 溶剂抽提脱酸 |
1.2.4 吸附分离 |
1.2.5 分解脱酸 |
1.3 酯化脱酸 |
1.3.1 工艺简介 |
1.3.2 酯化反应类型 |
1.3.3 酯化反应热力学 |
1.3.4 酯化反应机理 |
1.3.5 酯化率的表示方法 |
1.4 酯化催化剂的研究动态 |
1.4.1 无机酸、有机酸或其盐 |
1.4.2 杂多酸及固体杂多酸 |
1.4.3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 |
1.4.4 固体超强酸 |
1.4.5 分子筛 |
1.4.6 金属氧化物及其酯类 |
1.5 工艺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 |
1.5.1 催化剂用量 |
1.5.2 醇酸比 |
1.5.3 带水剂 |
1.5.4 反应温度 |
1.5.5 反应时间 |
1.6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标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无催化剂的酯化脱酸 |
2.1 试剂及原料油 |
2.2 实验仪器 |
2.3 酯化脱酸反应 |
2.4 实验数据及分析 |
2.4.1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确定 |
2.4.2 乙醇用量的确定 |
2.5 小结 |
第3章 催化酯化反应脱酸 |
3.1 催化剂的考察指标 |
3.1.1 工业固体催化剂的主要考察指标 |
3.1.2 催化剂筛选的目标函数 |
3.2 实验药品仪器及催化酯化反应 |
3.2.1 实验药品及原料油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催化酯化脱酸反应 |
3.3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确定 |
3.3.1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制备 |
3.3.2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选择 |
3.4 氧化亚锡酯化脱酸 |
3.4.1 反应温度对SnO做催化剂的酯化脱酸的影响 |
3.4.2 乙醇的用量对SnO做催化剂的酯化脱酸的影响 |
3.4.3 催化剂SnO用量对酯化脱酸的影响 |
3.4.4 反应时间对SnO做催化剂的酯化脱酸的影响 |
3.4.5 SnO在酯化脱酸中的重复利用情况 |
3.4.6 SnO催化酯化脱酸效果与无催化剂脱酸效果比较 |
3.4.7 红外分析馏分油的SnO催化酯化脱酸效果 |
3.4.8 小结 |
3.5 SNO/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脱酸效果考察 |
3.5.1 载体的选择 |
3.5.2 固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选择 |
3.5.3 催化剂制备条件及酯化脱酸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略析分子筛的发展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筛的一般特性 |
2 几类分子筛的发展概况 |
2.1 沸石及超细分子筛 |
2.2 介孔分子筛 |
2.2.1 嵌入型介孔分子筛 |
2.2.2 负载型介孔分子筛 |
2.3 复合分子筛 |
3 分子筛的改性 |
4 一些热点化学品的合成 |
4.1 2-甲基吲哚的合成 |
4.2 十一烯酸异丙酯合成 |
4.3 十六烷基苯合成 |
4.4 新型香料的合成 |
4.5 异丙苯的合成 |
4.6 α-甲基萘的异构化 |
4.7 间二异丙苯与间苯二酚 |
5 回顾和展望 |
(9)磷钨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杂多酸(盐)的催化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
1.1 序言 |
1.2 杂多化合物的研究简史 |
1.3 杂多化合物的结构、特性与表征 |
1.3.1 杂多化合物的结构与表征 |
1.3.2 杂多化合物的酸性与表征 |
1.3.3 杂多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与表征 |
1.4 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
1.4.1 杂多酸的制备 |
1.4.2 杂多酸盐的制备 |
1.4.3 负载型杂多酸及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制备 |
1.5 杂多化合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1.5.1 酯化反应 |
1.5.2 脱水和水合反应 |
1.5.3 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 |
1.5.4 异构化反应 |
1.5.5 硝化反应 |
1.5.6 缩合反应 |
1.5.7 选择性氧化反应 |
1.6 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研究展望 |
1.7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磷钨酸(盐)催化合成药物中间体2-乙酰噻吩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仪器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2.2.3 催化剂的表征 |
2.2.4 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 |
2.2.5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2.3.2 AlPW12O40/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2.3.3 噻吩乙酰化工艺条件的优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修饰型杂多酸盐催化合成嘧啶-2-酮类衍生物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3.2.3 催化剂ICP元素分析表征 |
3.2.4 催化剂 BET表征 |
3.2.5 催化剂的FT-IR表征 |
3.2.6 催化剂的XRD表征 |
3.2.7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 |
3.2.8 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的合成反应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ICP元素分析 |
3.3.2 金属修饰磷钨酸盐结构表征 |
3.3.3 氨的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3.3.4 不同过渡金属修饰的磷钨酸盐催化剂对 Biginelli反应的影响 |
3.3.5 不同金属原子数修饰的催化剂对 Biginelli反应的影响 |
3.3.6 催化剂活化温度的影响 |
3.3.7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3.8 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3.3.9 不同底物对反应的影响 |
3.4 嘧啶-2-酮衍生物的合成 |
化合物的表征 |
3.5 小结 |
第四章 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上乙醇脱水表面反应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和仪器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4.2.3 酸性测定 |
4.2.4 C_2H_5OH-TPD和 C_2H_5OH-TPSR的测定 |
4.2.5 脱附产物色谱测定条件 |
4.2.6 FT-IR和XRD测定 |
4.3 结果讨论 |
4.3.1 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XRD |
4.3.2 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IR光谱 |
4.3.3 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酸性测定 |
4.3.4 焙烧温度的影响 |
4.3.5 C_2H_5OH的程序升温脱附及催化表面反应 |
4.3.6 H_3PW_(12)O_(40)负载量对 C_2H_5OH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
致谢 |
(10)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微波化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1.1.1 微波及其特性 |
1.1.2 微波化学及其发展 |
1.1.3 微波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及反应机理 |
1.1.4 微波有机合成技术 |
1.2 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杂多酸的结构、性能 |
1.2.2 杂多酸在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
1.3 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微波辐射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
2.1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2.2 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 |
2.3 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回流法比较 |
2.4 几种负载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活性比较 |
2.5 产品分析 |
2.6 结论 |
第三章 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缩羰基化反应研究 |
3.1 季戊四醇缩醛酮的合成 |
3.2 季戊四醇缩醛酮的物理常数及表征 |
3.3 含1,3-二恶烷环双磺酸盐可裂解表面活性剂的表征及水解作用研究 |
3.4 合成季戊四醇缩酮(醛)反应条件考察 |
3.5 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缩酮反应条件考察 |
3.6 结论 |
第四章 微波促进杂多酸及SnCl_4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 |
4.1 α-蒎烯异构化反应 |
4.2 产物分析 |
4.3 影响产物产率及选择性的因素 |
4.4 结论 |
第五章 微波促进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环己烯研究 |
5.1 环己醇的脱水反应 |
5.2 环己醇脱水制环己烯的影响因素考察 |
5.3 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法比较 |
5.4 结论 |
第六章 微波辐射磷钨酸催化合成β-萘甲醚研究 |
6.1 β-萘甲醚的合成 |
6.2 合成β-萘甲醚的反应条件考察 |
6.3 微波辐射法与常规加热法比较及醚化反应机理 |
6.4 产物的表征 |
6.5 结论 |
第七章 微波促进磷钼钒杂多酸催化H_2O_2氧化蒽制备蒽醌 |
7.1 磷钼钒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7.2 蒽醌的合成 |
7.3 产品分析 |
7.4 蒽氧化制蒽醌的反应条件考察 |
7.5 结论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论文参考文献)
- [1]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固体废渣的应用技术研究[D]. 颜鑫.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4)
- [2]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研究进展[J]. 赵雷,廉红蕾,雒廷亮,田戈. 河南化工, 2012(23)
- [3]微波辐射下二丁基锡(Ⅳ)对氨基苯磺酸酯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异戊酯[J]. 杜娟. 应用化工, 2012(01)
- [4]Keggin型和Dawson型杂多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 丁满花. 湖南大学, 2010(04)
- [5]纳米分子筛的制备及在有机酸酯合成中应用[D]. 朱明. 大连工业大学, 2009(04)
- [6]几种典型缩酮和有机酸酯的催化合成研究[D]. 章爱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1)
- [7]高酸馏分油酯化脱酸催化剂的研究[D]. 张鲁. 山东大学, 2007(07)
- [8]略析分子筛的发展和应用[J]. 徐兆瑜.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7(07)
- [9]磷钨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 施介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06(11)
- [10]微波促进杂多酸催化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的应用研究[D]. 袁先友. 湘潭大学,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