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质量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董芳[1](2020)在《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伴随着农村金融经济的深入改革,农村商业银行不仅提供一般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而且还肩负着为金融经济发展服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建设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重要核心力量,它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方金融经济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核心位置。从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商业银行后,其信贷资产质量并不乐观,不良贷款率只升不降,信贷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是主要的利润来源。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直都是农村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会从本质上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综合发展。解决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成为许多银行争论的核心话题。本篇论文是以H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对其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和信贷人员访谈的形式收集有关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数据,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H农村商业银行现存信贷业务中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实践中可实施的建议和对策。本篇论文总共分为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内容首先是对H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选题背景进行介绍,对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其次是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和简要评述,然后是对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进行总结,最后简单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界定。首先是从信贷风险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等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做了简单的概述,其次是对信贷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与现代发放进行了阐述,为后面的研究与分析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对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客观的阐述。第四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是根据提出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改进措施,第六部分,结论。提出论文最终研究结果和论文的不足之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为H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应用对策与方案,并将对在我国其他农村信用社机构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的实施运用起到积极促进与参考作用。
郭凤禄[2](2020)在《大庆农商银行改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商银行作为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农商银行都是由区域性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通过股份制改制在资产规模、服务水平以及抗风险能力方面都有显着的提高,全面推进股份制改制成立区域性农商银行已经成为保障基层地区金融平稳运行的必然措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大庆农商银行改制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必要性和推动力;二是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内容与效果分析;三是大庆农商银行改制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大庆农商银行未来优化发展的建议;五是大庆农商银行改制对我国国企改制的启示。着重分析了大庆农商银行进行此次改制工作的必要性、推动力、内容以及改制的效果,并对改制后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总结了此次改制工作对于国企改制的启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中结合了大庆农商银行改制后存在的问题,虽然改制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这些问题还需要管理者继续坚持通过改革实现发展的初心不动摇。大庆农商银行的股份制改制增强了大庆地区农村基层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服务水平,有效的解决了农村信用社时期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启了大庆地区基层金融机构与时俱进实施现代化管理的新篇章。最后衷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尚未改制农商银行地区的管理和决策者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鲍明明[3](2018)在《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提出农村信用社曾在我国的三农事业上做出过举足轻重的贡献,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信贷业务。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农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及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自身体制以及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必须要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管理机制,将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新兴银行。本研究以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对HQ县农村信用社业务数据和案例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对顾客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HQ县农业贷款业务总体情况及市场开拓情况均比较良好,业务种类仍然以农户贷款为主。因经济形势等方面影响,贷款年累放数、正常贷款回笼率以及贷款结息率有下降趋势,不良贷款有所反弹,部分客户出现流失现象。上述情况表明HQ县农村信用在经营上社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薪酬管理不合理,员工执行力度不足,外部干预过多等问题。在外部环境上存在金融环境较差,属地农牧民守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其他银行及民间借贷挤压等问题。在贷款质量上,存在不良贷款偏高,资金质量偏低的情况。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HQ县农村信用社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作用,推进队伍、网点转型升级,建立完善的信贷控制组织结构,严格信贷准入机制;其次,HQ县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合理有效的信贷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再次,HQ县农村信用社应通过自身努力并与多方协作,压降不良贷款,提升贷款资本质量。
邓伟平[4](2018)在《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的农合机构发展效果评价:广东案例》文中提出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支小支农力度是农合机构面临的"双重任务"。文章基于广东省83家农合机构的调研数据,对农合机构双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合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支付支农能力也不断提高,但农合机构信贷支小支农的力度有所减弱。应通过信贷技术创新、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调整信贷经营政策、制定更加精准的涉农考核指标,引导农合机构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前提条件下提升信贷支小支农力度。
裔舒[5](2017)在《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储蓄机构危机、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发生后,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暴露,将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安全。不良资产处置得好,不仅可以控制新增不良资产,而且可以将存量不良资产通过各种形式盘活,从而提升银行对外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当前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不良资产面临反弹的压力,极大地威胁着国家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如何高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政府、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A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09年12年31日,是由所在市辖内五家中小金融机构(原农村信用社)合并设立的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为“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现已成为了当地乃至全省农村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A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不断增加,研究解决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为研究对象,对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以及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目的和原则。针对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孙双伦[6](2015)在《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文中提出关于农村信用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RCC)改革问题,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学术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都存在重大的争论和分歧。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全面、根本、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要正确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必须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必须研究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这两者是研究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这两者就不可能正确解决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所以,本文还研究了两个基础和前提性问题。一是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方向;二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发展方向。在研究问题过程中,本文排生研究了有关问题:1、农户发展理论。2、农村金融抑制理论。3、产权万能理论。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方向、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和发展方向及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在于:1、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个路线图,纠正当前关于农村发展的一些错误思路。2、纠正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盲目布局的错误思路,解开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要求与农村经济低收益的矛盾。3、解决当前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争论,指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使农村信用社更加快速、健康发展。理论意义在于:1、从中国农村发展的角度研究农村金融,将彻底改变过去理论界静态研究农村金融的作法,建立一个动态研究的理论及模型。2、从根本上解决关于农村金融研究的争论。因为静态地研究农村金融将使研究者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能是顾及一个方面,从而产生争论。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农村金融,从根本上解决了关于农村金融研究的争论。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村信用社理论,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产权理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理论、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理论、农村金融体系理论。4、突破了一些“公认”的理论,将研究扩展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农户发展理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产权万能理论。本文由八章组成:第一章,总论。本章主要指出研究的问题,分析研究的背景,指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指出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发展过程。本章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即纵的角度来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第三章,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本章从宏观的角度,即横的角度来分析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从面——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来分析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第四章,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管理体制及法人治理改革。第五章,农村信用社的存款、贷款业务改革。第六章,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业务改革。第七章,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评价。第八章,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结论。本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汇总和归纳。本文的创新点有: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突破传统的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方法,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农村金融的基础,以发展的观点研究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根据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研究农村信用社。这样,就解决了传统方法在研究农村信用社时所遇到的两难选择。从研究的方法论上讲,是选择什么研究方法的问题,是选择机械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还是选择灵活的变化的辩证的研究方法。本文选择的是后者。2、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创新。本文认为,在农村应当建立起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银行业主体,以中国人保公司、中国人寿公司为保险业主体,覆盖广大农村和县城,以中国农业银行服务县城以上,以其它银行和保险公司作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3、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理论创新。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所有制应当是以农民股份为主的公众股份制,适度控制大股东的进入,逐渐吸收一些非农民的分散股本,还可上市发行股份,最后形成以农民股份为主的公众股份制。4、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理论创新。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个别性和复杂性,即使不坚持成立省级统一法人,也没有必要只有县级法人一种模式。监管当局应当允许全国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地选择多种模式,进行多种探索。省级统一法人模式是最佳选择,这一模式会使农村信用社成为一个内部约束健全,外部约束有力,市场化、区域化、规模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5、突破农户发展理论。农户发展理论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户经济。本文认为,这种论点与农村城镇化方向不一致,与农村城镇化中农村建立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基地加农场模式背道而驰,是错误的。农村要城镇化,就不能将农户经济发展作为主要方向。6、突破农村金融抑制理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农村金融的供给是不充足的,金融需求受到了抑制。本文认为,农村金融抑制理论是错误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城镇化,农村金融的供给就不应该充足,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因为,如果农村金融的供应充足,那么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将受反方向力量的牵制。7、突破产权万能理论。产权万能理论认为,产权在经济活动中是必要的唯一的绝对不可缺少的,产权可以解决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产生激励和约束,产权是万能的,产权的作用不可由其它因素替代。本文认为,激励与约束不一定要有资产的所有权,依靠政治权力、组织权力、管理权力完全可以进行激励与约束。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其核心在于有一个最初的管理源。这个源产生管理的原动力,就可以将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一步步传下去。至于这个“源”是一个资产所有者,还是一个组织并不重要,也不影响管理的效力。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完全否认产权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后又过分迷信、迷恋于产权。这都是一种形而上学走极端的作法,产权万能理论是错误的。8、建立了一套关于农村信用社的完整的评价政策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如资产规模、负债规模、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还自创了农户贷款的增长率及贷款面、农村金融的供给水平、农村金融的竞争程度等指标,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模型充分证明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之间量的关系。
曹国荣[7](2015)在《对农村信用社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的思考》文中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农信社改革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新增贷款质量,彻底解决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问题,亟待关注。笔者认为,农信社要在努力清收存量不良贷款的同时,应把持续提高新增贷款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信贷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应对同业竞争,促进农信社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一、影响新增贷款质量的主要原因1、客户准入把关不严。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以农户、商
张昆军[8](2014)在《对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客户经理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要完善配套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加强风险管控;搭建交流平台。
权斌[9](2014)在《对农信社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的调查》文中指出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客户经理管理上较商业银行起步晚,目前大多数机构在客户经理管理方面基本上沿袭商业银行的经验与做法。健全并完善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亟须推进的一项管理改革。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的调查,提出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的优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体制,发挥客户经理岗位职能,真正建立面向市场、
蔡云兵[10](2013)在《新增贷款调控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的调查》文中认为为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促进贷款均衡增长,增强风险防范能力,2012年起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控制数实行按月下达、按月考核的调控方式,实现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贷款增速和贷款投向的全面调控。从对镇沅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情况看,新的调控政策已经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提高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质量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质量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界定 |
2.1 信贷风险 |
2.1.1 基本概念 |
2.1.2 特征 |
2.1.3 表现形式 |
2.2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2.2.3 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3.1 内部控制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5 大数据风控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H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2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2.1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3.2.2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规程 |
3.2.3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信贷风险管理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的目的 |
4.1.2 调查的对象 |
4.1.3 调查的方式 |
4.1.4 调查的内容 |
4.1.5 调查的回收 |
4.1.6 调查问卷的分析 |
4.2 信贷风险识别不到位 |
4.2.1 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 |
4.2.2 识别指标存在缺陷 |
4.3 内部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
4.4 风险内控环境急需改善 |
4.4.1 内部审计监督有待加强 |
4.4.2 信贷资产质量急需提高 |
4.4.3 信贷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
4.4.4 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
5.1 完善风险识别体系 |
5.1.1 贷前调查 |
5.1.2 贷中审查 |
5.1.3 贷后检查 |
5.2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体系 |
5.2.1 预警信息全面覆盖 |
5.2.2 优化评级系统 |
5.2.3 加大落实风险预警执行力度 |
5.3 加强内控体制的建设 |
5.3.1 加强审计检查力度 |
5.3.2 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 |
5.3.3 加强信贷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
5.3.4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5.3.5 加大对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2)大庆农商银行改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必要性和推动力 |
2.1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必要性 |
2.1.1 产权归属不明晰 |
2.1.2 内控机制不健全 |
2.1.3 不良贷款率上升 |
2.2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推动力 |
2.2.1 政府及监管部门政策支持力度大 |
2.2.2 大庆农商银行自身区域发展优势 |
2.2.3 顺应国内区域农商行改制大趋势 |
3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内容与效果分析 |
3.1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的主要内容 |
3.1.1 梳理企业产权归属问题 |
3.1.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
3.1.3 健全信贷风险防控制度 |
3.2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后的主要效果 |
3.2.1 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
3.2.2 社会影响力及三农贡献力增加 |
3.2.3 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显着加强 |
4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
4.1 股权管理风险问题 |
4.2 员工任用分配问题 |
4.3 资金运用管理问题 |
5 大庆农商银行未来优化发展的建议 |
5.1 要持续优化自身股权管理模式 |
5.2 员工任用要坚决做到公平透明 |
5.3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 |
6 大庆农商银行改制对我国国企改制的启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现状 |
2.1 HQ县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 |
2.2 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情况 |
2.2.1 HQ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规模情况 |
2.2.2 HQ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 |
2.2.3 HQ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 |
2.2.4 HQ县农村信用社新增及流失贷款客户情况 |
2.2.5 小结 |
3 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3.1 信用社视角下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1 HQ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
3.1.2 HQ县农村信用社外部金融环境分析 |
3.1.3 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
3.1.4 小结 |
3.2 客户视角下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客户基本情况分析 |
3.2.2 客户选择办理贷款的网点情况分析 |
3.2.3 客户贷款额度及用途分析 |
3.2.4 客户对HQ县农村信用社的满意度分析 |
3.2.5 客户他行贷款情况分析 |
3.2.6 客户对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了解情况分析 |
3.2.7 调查结论 |
4 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
4.1 完善公司治理 |
4.1.1 完善董事会制度 |
4.1.2 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制约作用 |
4.1.3 建立完善的信贷控制的组织结构 |
4.1.4 严格信贷资格准入标准 |
4.1.5 合理优化网点布局 |
4.1.6 合理调整信贷人员的薪酬 |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运行和风险管理机制 |
4.2.1 坚持行业授信管理 |
4.2.2 分类发放信用贷款 |
4.2.3 创新贷款方式 |
4.2.4 提高贷款管理水平 |
4.2.5 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
4.2.6 完善科学的信贷信息管理系统 |
4.2.7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
4.3 多方协作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
4.3.1 多方合作清收不良贷款 |
4.3.2 适当对不良贷款实行减免息政策和重组政策 |
4.3.3 建立经营性的成果导向激励机制 |
4.3.4 加大政策扶持 |
4.3.5 建立新兴的信用贷款利率体系 |
4.4 小结 |
5 结论和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信用社贷款满意程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4)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的农合机构发展效果评价:广东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二、农合机构的经营及支农情况 |
(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 |
1. 盈利能力显着增强。 |
2. 资产扩张较快。 |
3. 存贷款增长快, 占县域市场份额大。 |
4. 资产质量较好, 总体风险可控。 |
(二) 支付支农力度加大, 但信贷支小支农力度减弱 |
1. 支付支农能力大幅提升。 |
2. 信贷支小支农力度有所减弱。 |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 |
(一) 网点优势保证了存款的增长 |
(二) 县域经济投资拉动模式带动了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
(三) 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成为农合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 |
(四) 人员素质提升及科技手段得到应用 |
四、信贷支小支农力度减弱的原因分析 |
(一) 信贷支农技术创新不足, 风控模式单一 |
(二) 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将可用资金大量配置到非农领域 |
(三) 公司治理不完善, 信贷经营战略“离农”“脱农” |
(四) 涉农贷款统计口径过于宽泛, 政策引导不够精准 |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前提条件下提升信贷支小支农的对策建议 |
(一) 鼓励农合机构继续通过“弱化抵押”、“扩大抵押物范围”进行信贷技术创新 |
(二) 对真正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的农合机构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 |
(三) 监管层要因地制宜指导农合机构调整信贷经营战略 |
(四) 制定更加精准的涉农统计指标和涉农贷款考核指标 |
(5)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基础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
2.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定义 |
2.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划分 |
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
2.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含义 |
2.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 |
2.3 不良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1 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理论 |
2.3.2 预期收入理论 |
2.3.3 资产重组理论 |
3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
3.1 A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2 A农村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基本情况 |
3.2.1 资产业务总体分类 |
3.2.2 资产业务授信区间分布 |
3.2.3 资产业务行业分布 |
3.3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特征 |
3.3.1 不良资产率上升 |
3.3.2 不良资产行业集中 |
3.3.3 保证类不良资产激增 |
3.3.4 不良资产地区差异明显 |
3.4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分析 |
3.4.1 外部原因分析 |
3.4.2 内部原因分析 |
4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分析 |
4.1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处置措施 |
4.1.1 依法诉讼 |
4.1.2 呆账核销 |
4.1.3 盘活重组 |
4.1.4 打包出售 |
4.2 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
4.2.1 不能准确掌握不良资产数量 |
4.2.2 不同处置方式实施中存在问题 |
4.2.3 管理架构不合理 |
4.2.4 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 |
4.2.5 不良资产处置缺乏专业人才 |
5 提升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的建议 |
5.1 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目的及原则 |
5.1.1 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目的 |
5.1.2 明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 |
5.2 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组织架构 |
5.3 清理评估不良资产 |
5.3.1 清理不良资产 |
5.3.2 评估不良资产 |
5.4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5.4.1 保证人代偿 |
5.4.2 新增贷款 |
5.4.3 不良资产证券化 |
5.4.4 债转股 |
5.4.5 利用互联网平台 |
5.5 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目标责任制 |
5.6 加强不良资产处置人才培养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总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1.1.1 本论文研究背景 |
1.1.2 本论文研究问题 |
1.2 研究问题的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证研究法 |
1.4.3 定量分析法 |
1.4.4 定性分析法 |
1.4.5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6 研究内容 |
2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
2.1 农村信用社的成立 |
2.2 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时期 |
2.3 人民公社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4 人民银行第一次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5 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6 人民银行第二次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7 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8 人民银行第三次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及银监会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2.9 省联社管理农村信用社时期 |
3 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 |
3.1 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
3.1.1 农村经济的现状 |
3.1.2 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城镇化 |
3.1.3 城镇化的道路 |
3.1.4 城镇化后农村经济的模式 |
3.2 农村的金融体系 |
3.2.1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
3.2.2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现状、地位和作用 |
3.2.3 农村的金融体系 |
3.3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决定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体系 |
3.3.1 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的关系 |
3.3.2 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体系的量化研究 |
4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管理体制及法人治理改革 |
4.1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 |
4.1.1 产权理论的基础 |
4.1.2 农村信用社产权变革的历史 |
4.1.3 农村信用社最合适的产权制度 |
4.2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改革 |
4.2.1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4.2.2 农村现实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
4.2.3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模式及其选择 |
4.3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改革 |
4.3.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
4.3.2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 |
4.3.3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 |
5 农村信用社的存款、贷款业务改革 |
5.1 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业务改革 |
5.1.1 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情况 |
5.1.2 农村信用社特殊的存款机构——代办站 |
5.1.3 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5.1.4 存款的营销 |
5.2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改革 |
5.2.1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基本制度、组织体系 |
5.2.2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 |
5.2.3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特点 |
6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业务改革 |
6.1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1 1996 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2 2002 年(改革基准年)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3 省联社成立时不良贷款的状况 |
6.1.4 省联社成立以来,近十年不良贷款的现状 |
6.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
6.2.1 政府宏观管理出现问题 |
6.2.2 农村信用社自身管理差 |
6.2.3 农村(县域)企业水平低 |
6.2.4 农户经营、诚信差 |
6.2.5 农村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 |
6.3 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办法 |
6.3.1 清收不良贷款的原则、主要内容等 |
6.3.2 清收不良贷款的人员和对不良贷款形成责任的认定 |
6.3.3 化解不良贷款的主要方法 |
6.3.4 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特殊办法—接受专项中央银行票据 |
6.4 保证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的方法 |
6.4.1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人的管理,落实制度 |
6.4.2 合理设置机构,实行分级授权和分级管理 |
6.4.3 建立电子化的信贷管理系统 |
7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评价 |
7.1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评价的依据和指标 |
7.1.1 评价的政策依据 |
7.1.2 评价的指标 |
7.2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评价的模型 |
7.3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证评价 |
7.4 农村信用社改革评价的结论 |
8 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对农村信用社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新增贷款质量的主要原因 |
1、客户准入把关不严。 |
2、贷款“三查”不到位。 |
3、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
4、信贷队伍素质偏低。 |
二、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的对策建议 |
1、严格贷款条件,把好客户准入关。 |
2、强化制度执行力,把好履职尽责关。 |
3、创新信贷管理手段,把好质量监督关。 |
4、健全责任追究制,把好评价问责关。 |
5、强化人本管理,把好队伍素质关。 |
(10)新增贷款调控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增贷款调控的政策效应 |
(一) 信贷总量保持稳步增长 |
(二) 信贷投放更趋均衡,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
(三) 县域贷款投放持续增长 |
(四) 调整信贷结构步伐加快 |
(五) 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
二、新增贷款调控中应关注的问题 |
(一) 某些时段新增贷款控制数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
(二) “借新还旧”贷款增加 |
(三) 新增贷款额度未全部用于支持当地经济 |
(四) 涉农信贷创新产品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
(五) 涉农信贷风险较集中 |
(六) 信贷风险防范亟待完善 |
三、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的政策建议 |
(一) 完善对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调控机制 |
(二)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政策宣传 |
(三)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强化贷款风险监测, 维护金融稳定 |
(四)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
(五)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信贷管理机制创新 |
四、提高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质量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H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D]. 董芳.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5)
- [2]大庆农商银行改制问题研究[D]. 郭凤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0)
- [3]HQ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对策的研究[D]. 鲍明明.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4]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的农合机构发展效果评价:广东案例[J]. 邓伟平. 区域金融研究, 2018(03)
- [5]A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裔舒.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6]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D]. 孙双伦.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7]对农村信用社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的思考[J]. 曹国荣. 金融经济, 2015(10)
- [8]对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的调查[J]. 张昆军. 新西部(理论版), 2014(19)
- [9]对农信社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的调查[J]. 权斌. 渭南政报, 2014(06)
- [10]新增贷款调控政策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的调查[J]. 蔡云兵. 时代金融,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