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压力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高涛,李涛,胡海刚,袁德超,吴凡,曾俊,吴超,林旭[1](2021)在《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国内外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穿刺部位、椎体血管分布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等,而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对椎旁静脉渗漏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过程中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影响因素,验证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采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57例(425个椎体)的病历资料,观察术后X射线片及CT资料判断椎体是否出现椎旁静脉渗漏。采用Mimics软件将患者术后CT资料导入软件,使用3D重建功能计算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比较渗漏组与未渗漏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体积、椎体体积、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的因素与椎旁静脉渗漏之间的相关关系,绘制ROC曲线,选取有诊断意义的因素。结果与结论:(1)出现椎旁静脉渗漏42例(43个椎体),未出现椎旁静脉渗漏患者315例(382个椎体);(2)单因素分析显示,渗漏组与未渗漏组患者的性别、骨密度、穿刺侧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穿刺侧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旁静脉渗漏存在相关关系(P <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显示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诊断椎旁静脉渗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0.6,且P <0.05,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诊断椎旁静脉渗漏的最佳截断点为13.33%,敏感度81.4%,特异度为26.2%;(5)提示性别、骨密度、穿刺侧骨水泥体积、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是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椎旁静脉渗漏的危险因素,其中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旁静脉渗漏密切相关,且最佳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13.33%,当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超过最佳值时,椎旁静脉渗漏的风险明显增加。
王梦然[2](2020)在《不同骨水泥剂量与成形方式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椎体成形术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Fracture,OVF)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但骨水泥注射量和成形方式的对比研究仍较匮乏,至今没有统一标准。一方面,骨水泥注射量过少可能出现疼痛改善不佳和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甚至造成严重后凸畸形、持续性腰痛甚至骨折端移位压迫神经;另一方面,注射剂量过大也可能导致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提高。同时,最常用的两种成形方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因技术差异,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最佳适应证也不同。早期认识骨水泥剂量与成形方式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科脊柱外科团队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单节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黏度对剂量选择的影响;对比不同骨水泥剂量下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PVP和PKP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差异及最佳适应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2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单节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各章节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出合适的研究样本,按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剂量、椎体成形方式等主要指标差异完成分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其变化值,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费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等指标。根据数据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整理,总结不同类型病例的最佳骨水泥剂量和成形方式(PVP/PKP)等。结果1.大剂量两种黏度骨水泥对比:根据研究目的选出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骨水泥黏度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85)应用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n=108)应用高黏度骨水泥。结果显示:(1)疗效方面,相较术前,两组术后2d的VAS评分均显着降低,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三项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并发症方面,观察组(40.4%)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部位方面,观察组椎旁血管、椎管内渗漏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类型和部位渗漏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2.三种剂量骨水泥对比:根据研究目的选出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分为3组:A组(n=53):注入量≤4.0ml(3.08±0.43ml);B组(n=33):4ml<注入量≤6ml(5.56±0.49ml);C组(n=33):6ml<注入量≤8.5ml(7.23±0.66ml)。结果显示:(1)疼痛改善:3组患者术后2 d和初次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和初次随访时VAS评分A、B、C组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 VAS评分A、B、C组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影像学指标:3组患者术后2 d较术前伤椎Cobb角均减小,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增大,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初次随访时较术后2 d伤椎Cobb角均增大,椎体前缘高度比均减小,且A/B和A/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并发症:3组患者共4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39.5%,其中A组32.1%,B组36.4%,C组54.5%,两两组之间对比,A/B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A/C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3.两种不同成形方式对比:根据研究目的选出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53)应用PVP,观察组(n=13)应用PKP。结果显示:(1)疗效方面,相较术前,两组术后2d的VAS评分均显着降低,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VAS评分及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方面,观察组(15.4%)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剂量应用两种黏度骨水泥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疼痛减轻和影像学指标改善。但低黏度组的渗漏发生率较高,应严格控制注射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骨水泥黏度提高可以显着降低渗漏风险,尤其是椎旁血管和椎管内的渗漏率。2.注入超过4ml骨水泥可使胸腰段OVF患者获得更好的疼痛缓解和远期影像学指标改善。但注射量超过6ml,疗效增益明显下降,而骨水泥渗漏风险显着增高,术后即刻腰背部胀痛也更加明显,胸腰段推荐剂量为4-6ml(高黏度骨水泥)。3.应用大剂量的高黏度骨水泥条件下,对中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两种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疼痛缓解和影像学指标改善,其止痛疗效相当;但PKP比PVP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PKP组在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也更有优势。但PKP手术时间长,背部软组织创伤更大,透视次数多,费用更高。对椎体复位要求不高的轻度压缩骨折,PVP可能更具性价比。
刘国庆[3](2020)在《脊柱转移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实体肿瘤临床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治疗水平不断提升,部分肿瘤病人生存时间显着延长,脊柱转移瘤(spinal metastatic)的发生(发现)率也随之增加,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有30%—70%的肿瘤病人可发现脊柱转移灶。随着脊柱转移癌患者数量的增加,对其治疗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初始认为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加局部放疗是可行的办法,后来的研究认为只行放疗可能更为有效。椎管内的压迫一般因转移的肿瘤破坏脊柱骨质,引起骨质及周围软组织压迫脊髓,同时还可能存在脊柱力学的不稳定,只进行椎板减压无法触及到脊柱转移瘤的主要病变所在。还有研究报道,椎板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的效果是相同的。有一些学者建议局部放疗失败后不应再使用外科技术继续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外科手段的不断更新,现今脊柱转移瘤病人诊疗方案的选择更青睐外科手术,而现在不断更新和进步的外科技术与辅助器械,更容易达到彻底的椎管减压和稳定的脊柱固定。脊柱转移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可能增加生活成本,文章报道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9%。因此,了解哪些围手术期变量能预测术后30天的并发症将有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指导治疗决策和完善术前知情同意,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后续制定新的脊柱转移瘤预后评价系统提供临床数据支持。越来越多的脊柱转移癌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而有关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国内外研究仍少之又少,本研究旨在对脊柱转移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策略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2016年7月—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二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所有入选者均是经术前病理穿刺检查和(或)术后病理送检确证的实体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所有病例的手术方案均是综合患者原发肿瘤情况、身体状况、脊柱转移情况及患者经济条件后个体化制定的,总的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手术。统计一般人口特征、身体状况、血液学检查结果、原发肿瘤及椎体转移情况、术中危险因素、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相应的临床处理,将卡氏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根据相应标准进行分层统计,计算总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各个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分析是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5.0中文版,IBM公司,阿蒙,纽约)进行的,因统计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所以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K)检验,p的结果<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BMI、低蛋白、d-手术时间、d-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是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原发肿瘤类型、脊柱转移部位、脊柱转移数、术前贫血、d-卡氏评分在本研究中不是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2年龄、BMI、术前低蛋白、d-手术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3术前低蛋白、d-手术时间、d-术中出血及手术切口长度是影响脑脊液漏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4 d-手术时间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31);5年龄是影响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p=0.017);6术前低蛋白、d-手术时间、d-手术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是影响术后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病率为39.6%,年龄、BMI、低蛋白、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是影响脊柱转移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能给患者的治疗带去的影响,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陈斌彬[4](2019)在《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局部后凸矫形方面的价值;(2)研究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骨水泥分布特点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3)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OVCFs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三组,单侧PVP治疗组、CVP治疗组和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VP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和术后椎体复位率差异,术前、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在后凸矫形方面的效果。(2)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7例OVCFs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三组,单侧PVP治疗组、双侧PVP治疗组和CVP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后骨水泥分布模式和不同骨水泥分布模式下继发骨折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在骨水泥分布和预防继发骨折方面的价值。(3)选取不同地区三家医院于2014年至2018年收治的346例OVCFs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双侧PVP治疗组和CVP治疗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骨水泥渗漏率和术前、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评价CVP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结果](1)CVP联合组同CVP组和PVP单侧组相比的手术时间较长(P<0.05),可能与术中进行体位复位有关(10-20min)。同单侧PVP治疗组相比,CVP联合组术后椎体压缩率明显降低(P<0.05),椎体复位率明显提高(P<0.05),而单纯CVP治疗组和单侧PVP治疗组在术后椎体压缩率、椎体复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复位率主要和手术方式有关,而与骨水泥使用量无直线相关性。(2)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手术时间方面,双侧PVP治疗组明显高于单侧PVP治疗和CVP组(P<0.05)。同单侧PVP治疗组相比,双侧PVP治疗组骨水泥使用量明显增加(P<0.05),而CVP治疗组并没有显着增加(P>0.05)。术后CVP治疗组继发骨折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单侧PVP治疗组的15%(P<0.05)。继发骨折主要发生在术后1年内,其中3个月到1年时间段发病率较高;胸腰段(T11-L2)是脊柱压缩骨折的高发区域,术后继发骨折的椎体也主要分布在胸腰段(55.6%),其次是下腰段(L3-L5,38.8%)。CVP治疗后骨水泥主要呈I型分布(95.3%),双侧PVP治疗后骨水泥主要呈Ⅲ型(64.9%)和I型(32.4%)分布,单侧PVP治疗后骨水泥主要呈IV型(71.7%)和Ⅴ型(28.3%)分布;骨水泥分布类型是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水泥呈Ⅳ型和V型分布的继发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布类型(p<0.05),骨水泥呈Ⅰ型和Ⅲ型分布可明显降低继发骨折发生率。(3)CVP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水泥使用量均低于双侧PVP治疗组(P<0.05)。术后骨水泥总体渗漏率双侧PVP治疗组为34.1%,明显高于CVP治疗组的25.8%(P<0.0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对骨水泥渗漏率有影响,Ⅲ度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8.8%,Ⅱ度组为37.6%,均高于Ⅰ度组的23.1%(P<0.05)。术前椎体伴有裂隙征对骨水泥渗漏率也有影响,术前伴有裂隙征的椎体骨水泥发生率为57.4%,明显高于术前无裂隙征椎体的8.2%(P<0.05)。在改善患者疼痛和社会功能方面,两种治疗措施术后短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PVP相比,CVP在局部后凸矫正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而结合过伸体位复位可提升后凸矫正效果。(2)胸腰段(T11-L2)是OVCF的高发区域,也是术后继发骨折高发区域。且术后继发骨折多发生术后3个月到1年的时间段内。(3)骨水泥分布是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CVP技术通过单侧穿刺完成双侧骨水泥注射,可优化骨水泥分布,强化椎体的同时可更好地改善脊柱稳定性,降低了继发骨折风险。(4)术前椎体伴有裂隙征、术前椎体重度压缩、术中骨水泥大量注入和双侧穿刺均可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CVP技术可实现骨水泥靶向注入,减少骨水泥使用量,降低骨水泥发生率。(5)CVP技术可获得同传统PVP技术相同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
陈晋晋,宋洁富,李元[5](2017)在《PVP与PKP骨水泥渗漏分析与预防措施》文中认为椎体血管瘤、椎体破坏性骨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年以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出现为广大脊柱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鉴于其创伤小,疗效好,同时也被医学界广泛推崇。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验证了其有效性。但伴随而来肺栓塞、骨水泥细胞毒性、邻椎继发骨折以及骨水泥渗漏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1-3]。其中由骨水泥渗漏引起的大概占到66%。
鲁常胜,鲁婷玮,蒋涛,林铭[6](2017)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多节段椎体骨折的治疗不同于单节段骨折,采用合理的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一次性PKP或PVP治疗的36例(76个椎体)多节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33例,年龄6087岁,平均(73.2±10.4)岁。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疼痛程度;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完成,其中两椎体骨折32例,三椎体骨折4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19例(26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临床症状。随访310个月,平均(6.3±2.8)个月,疼痛缓解满意。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5±1.3)分,术后第3天为(2.0±1.6)分,术后3个月为(2.3±1.4)分。Barthel指数术前平均为(43.7±6.1)分,术后第3天为(84.2±5.8)分,术后3个月为(81.4±6.5)分。与术前比较,术后第3天和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着降低,而Barthel指数明显增高(P<0.05)。结论:PKP、PVP一次性治疗多节段椎体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控制手术椎体数目、骨水泥注入量,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
章旭,孟纯阳[7](2016)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后责任椎体邻近椎间盘退变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常用方法,因其具有迅速缓解疼痛、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和创伤小等特点而成为临床公认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疗法,但术后责任椎体邻近椎间盘的退变加速是不容忽视的合并症之一,且具有较高的病发率。同时对其早期临床诊断并无统一标准,本文就其发生因素及诊断进行阐述。
茹选良,蒋增辉,桂先革,孙启才,宋柏杉,林杭,何荐[8](2015)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张瑶,苏柱程[9](2015)在《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Galibert等首次报道了经皮穿刺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硫酸钡造影剂治疗椎体血管瘤,并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1]。PVP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止痛效果明显而得以迅速推广,尤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骨水泥渗漏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约占全部临床并发症的66%[2,3]。本文
袁涛,孙洪瀑,杨祚璋,陈彦锦,杨义豪[10](2015)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斜面针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斜面穿刺针和菱形穿刺针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优势.方法解离成人2540岁尸体腰椎15椎节(L15),共计10×5节,完成各椎节骨含量检测,符合骨含量减少或轻度骨质疏松标准.分别应用斜面穿刺针和菱形穿刺针完成在尸椎上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模拟操作.手术后行椎体正侧位拍片,使用简易的学生用角度尺和直尺测量穿刺针道偏转数据;观察CT断层扫描下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针道偏转计量数据应用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斜面穿刺针在椎体骨质内发生背向斜面的偏转,偏转角度为(1.83±0.2)°至(3.30±0.3)°.菱形穿刺针在椎体内未发生针道偏转.骨密度值与修正后偏转角度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者存在负相关关系,r=-0.991,P=0.001.CT断层扫描显示:自斜面穿刺针之斜面溢出的骨水泥团分布呈现为偏向分布的类椭圆体,随着针体旋转调整,可控制骨水泥注射方向和分布区域;骨水泥自菱形穿刺针顶端溢出后,直接冲向针尖远端,成为类球形体,旋转针体后,不能调整骨水泥注射方向和分布区域.结论实验观察表明,应用斜面穿刺针具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可以在进针和注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所具有天然的设计优势,获得精确的进针路径控制和骨水泥在靶区内的填充控制效果.
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压力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压力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4 材料 |
1.5 手术方法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试验流程图 |
2.3 一般情况 |
2.4 影响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5影响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各因素诊断椎旁静脉渗漏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比较 |
2.7 各因素诊断椎旁静脉渗漏的最佳截断点 |
2.8 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
3 讨论Discussion |
(2)不同骨水泥剂量与成形方式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绪论 |
1.背景 |
2.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 |
2.1 非手术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3.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
4.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 |
4.1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
4.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
4.3 术后处理 |
5.椎体成形术疗效和并发症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大剂量不同黏度PMMA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
1.引言 |
2.对象与方法 |
2.1 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骨水泥材料 |
2.4 诊疗过程 |
2.5 主要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疼痛改善情况 |
3.3 影像学指标变化 |
3.4 并发症发生情况 |
4.讨论 |
第二章 不同剂量高粘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1.引言 |
2.对象与方法 |
2.1 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骨水泥材料 |
2.4 诊疗过程 |
2.5 主要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疼痛改善情况 |
3.3 影像学指标变化 |
3.4 并发症发生情况 |
4.讨论 |
第三章: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
1.引言 |
2.对象与方法 |
2.1 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骨水泥材料 |
2.4 诊疗过程 |
2.5 主要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疼痛改善情况 |
3.3 影像学指标变化 |
3.4 并发症发生情况 |
4.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译着的专着 |
(3)脊柱转移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脊柱转移瘤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前景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4)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弯角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后凸畸形疗效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弯角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分布形态及其对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中心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PVP与PKP骨水泥渗漏分析与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骨水泥渗漏类型 |
1.1 渗漏的部位分 |
1.2 按渗漏路径的分为 |
2 手术并发症 |
2.1 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 |
2.2 非骨水泥渗漏并发症 |
3 预防措施 |
(6)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手术方法 |
1.3随访计划及评价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手术情况 |
2.2术后影像资料 |
2.3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 |
3讨论 |
3.1责任椎体的确定 |
3.2一次多节段椎体骨折PKP及PVP治疗的安全性 |
3.2.1骨水泥性肺栓塞: |
3.2.2脂肪性肺栓塞: |
3.2.3骨水泥单体毒性反应: |
3.3麻醉的选择 |
3.4 PKP或PVP的选择 |
3.5单侧或双侧注射选择 |
3.6骨水泥注入量 |
(7)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后责任椎体邻近椎间盘退变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一、椎间盘生物力学的改变 |
二、灌注材料对椎体血供的可能影响 |
三、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与椎体状况椎间盘的相互关系 |
四、PKP/PVP对椎间盘内蛋白酶平衡的可能影响 |
五、PKP/PVP对椎间盘内静水压的影响 |
六、PKP/PVP对免疫的可能影响 |
七、PKP/PVP致邻近椎间盘退变的诊断 |
(8)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治疗方法 |
3结果 |
3.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疗效评定标准 |
3.2并发症 |
4讨论 |
4.1PKP术中骨水泥引起的心肺并发症可能原因 |
4.2PKP术后局部血肿和肠梗阻 |
4.3PKP术后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及邻椎骨折 |
4.4局麻下手术对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
(9)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渗漏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
1.1 按渗漏部位分类 |
1.2 按渗漏路径分类[4] |
1.3 按渗出骨水泥形状分类[5] |
2 渗漏原因 |
3 减少渗漏的措施 |
3.1 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
3.2 手术材料的选择 |
4 渗漏的并发症及处理 |
4.1 压迫椎旁组织 |
4.2 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
4.3心肺并发症 |
4.4 邻近椎体再发骨折 |
(10)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斜面针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器材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入压力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性[J]. 高涛,李涛,胡海刚,袁德超,吴凡,曾俊,吴超,林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34)
- [2]不同骨水泥剂量与成形方式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研究[D]. 王梦然.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3]脊柱转移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D]. 刘国庆. 郑州大学, 2020(02)
- [4]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研究[D]. 陈斌彬.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5]PVP与PKP骨水泥渗漏分析与预防措施[J]. 陈晋晋,宋洁富,李元.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81)
- [6]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经验总结[J]. 鲁常胜,鲁婷玮,蒋涛,林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03)
- [7]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后责任椎体邻近椎间盘退变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断[J]. 章旭,孟纯阳.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03)
- [8]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J]. 茹选良,蒋增辉,桂先革,孙启才,宋柏杉,林杭,何荐. 中国骨伤, 2015(08)
- [9]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研究概况[J]. 张瑶,苏柱程. 蛇志, 2015(02)
- [10]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斜面针应用效果观察[J]. 袁涛,孙洪瀑,杨祚璋,陈彦锦,杨义豪.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