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机车长途穿越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机车长途穿越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施机车长交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乔君宇[1](2021)在《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需求下,对其运输能力、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效率是铁路企业运行质量的基础,影响着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其中机车运用效率是关键之一,在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大背景下研究其运用效率尤为重要。论文将太原机务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提高该段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本论文以提高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在分析机车运用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框架:以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层,以时间利用率、牵引力利用率、综合利用率为准则层,以线路条件、机车交路、站停时等8个因素为方案层。对太原机务段人员配置、机车配属、运输任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太原机务段近两年的实际运用数据,依次对机车总重吨公里、机车总走行公里、机车全周转时间、机车日车公里、机车平均牵引总重、单机率、机车日产量等机车运用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选取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分析法对太原机务段近两年机车运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因及评价步骤,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框架图和层次分析所得各层权重,结合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最后针对前面分析评价问题,运用4M1E管理分析方法,分别在人、机、物、方法、环境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策略。

康健[2](2019)在《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生产在大密度、高速、重载的形势下,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是机务系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既体现在机车检修、整备、运用方面的内在综合管理水平,更决定着和直接影响全铁路局整体运输组织的顺畅与否,是凸显运输综合完成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近年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铁局集团公司”)运输形势变化情况为背景和前提,以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为实例,在分析20092016年机车运用质量管理主要成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机车运用质量管理基本原理,从提高运输效率与确保机车运用质量的角度,运用铁路改革创新思路、企业管理思想、机车检修整备一体化管理方法、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方式,探讨、研究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优化传统的机车检修模式、提升机车整备质量保障能力、转变机车运用管理方式的一套科学的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和设计与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相匹配、相适应的管理、组织、运作模式,探讨验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具体实施提供实证和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和机务系统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呼铁局集团公司运输新形势,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提供了新的选择,对呼铁局集团公司铁路运输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谢大锋[3](2019)在《铁路货运承运制清算数据稽核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通过对铁路货运承运制清算数据、清算过程和清算结果进行稽查和审核,总结出一套完整、可行的系统内部稽核制度。实践表明,该制度有效提高了货运承运制清算工作效率、保障了数据可靠性。

向光友[4](2018)在《关于机车使用系数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机车运用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重要环节,机车使用系数能直观地反映机车运用效率。为提高机车运用效率,通过分析机车使用系数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围绕机车使用系数,提出"按系数供车"管理办法,即确定合理的月度供车考核系数,实行重点机车交路超供机车三级审批制度,完善分析考核机制。实践证明,通过实施"按系数供车"管理办法,可以充分调动铁路局、机务段两级机车调度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按需求组织用车,从而达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目的。此外,还通过优化乘务交路、打通客运机车交路、加强调度指挥精细管理、优化列车操纵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机车运用效率全面提升。

田雨[5](2016)在《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日益优化,以铁路运输为大动脉的国民经济日益依赖铁路牵动的物资和人的流动所带来的丰厚的社会效益。机车是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也是中国经济的牵引力,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动作用。机车牵引着列车前行,也承担着客货运输和车站调度。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发展带了巨大的变革,而滞后的机车运用效率及其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当前对铁路运输效能诉求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该矛盾既是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机车运行一线的实践者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机车运用效率指标框架及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指标层次分析框架下的基本概念和指标选取的原则,并就机车交路、机车运转制度、机车管理保养以及乘务员素质等因素进行剖析;通过对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现状的分析,发现苏家屯机务段在机车运行方面主要存在着超长停留时间的效率延迟、长交路机车动态监测难度大、机车辅助作业时间长、入库整备等候时间长、机车临修率较高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苏家屯机务段也积极采取了合理确定机车交路、改革乘务制度、优化机车运用组织、提高机车平均牵引总重等策略实施效率提升。基于苏家屯机务段的问题及启示明确了提升机车运用效率的基本策略应当着重从压缩本务机车走行、加快机车全周转、加速机车转型升级、减少机车停留、加强机车日常维护、提高机车操作水平等方面实现突破。研究中重点采用问题导向法,主要是基于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行的现状,特别是停留时间、长交路、辅助作业、入库整备以及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乘务编组等内容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策略选择。同时,通过深入苏家屯机务段的工作实际,进行现场观察,以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思考提高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并针对具体的运营成本控制、运输效率提升、行业经营改进、客货运服务升级等内容进行实践归因。结合苏家屯机务段在机车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求可行的最优化机车运转策略,特别是在实践中寻求机车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及效率策略,切实提升苏家屯机务段的工作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赵伟[6](2016)在《机车周转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牵引动力的主要来源,是铁路运输产品最重要的动力设备。作为铁路运输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铁路机车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中相关费用的支出占整个运输生产成本相当大的比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机车运用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如何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已成为铁路运输单位所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机车管理运用工作现状,以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作为研究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结合业内优秀研究成果、采取理论研究与算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针对机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因素、非固定区段机车周转问题、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现优化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目的。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介绍加速机车周转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及其主要研究内容。(2)从机车交路及运转制、机车交路及乘务方式、机车检修计划对周转图的影响、不同机车运转制优缺点分析比较等方面分析机车周转的影响因素。(3)主要研究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及方法。通过对机车工作量指标、机车牵引力利用效率指标、机车时间运用效率指标、机车综合运用效率指标等分析,进一步研究利用调整机务布局、延长机车交路、缩短机车全周转时间、提高机车牵引能力、提高技术速度和改变机车运用方式等方法,来提高机车运用效率。(4)研究分析非固定区段机车的周转问题。通过优化目标、机车运用方案、停留时间三方面的横向比较分析来说明非固定牵引方式的优势;结合我国铁路绝大部分线路采用肩回运转制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肩回运转制下的机车周转方案的优化问题,尤其在机务本段所在站的机车接续问题,以加速机车的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李海东[7](2014)在《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分析与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铁路正处于政企分开、货运改革的关键时期,铁路总公司积极推进运输组织方式改革,推行机车长交路和轮乘制、机车修程修制改革、世界领先技术的和谐型内燃和电力机车不断投入运用,全面优化运输生产力布局。事实证明,大力实施挖潜提效,利用有限的运输能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缓解铁路阶段性、区域性能力紧张的有效措施。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线路的列车运行,车站内外的调车作业都由机车来完成。机车使用台数的多少、机车运用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铁路机务段的效益和质量指标。作为铁路运输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已经越来越提到重要的位置。如何合理运用机车、节约能源、提高铁路竞争力,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以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作为研究对象,从机车使用情况、机车运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机车交路、乘务方式、运输指挥、机车质量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研究,力求找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长交路重载轮乘制目前仍然是我国铁路主要的一种运输方式。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情况入手,对影响机车运用效率的库内停时、外段外站停时、辅助作业时间、机车动态掌握、补机增多、施工限速影响、机车不匹配、临修故障多等九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找出了产生问题涉及到的路局调度指挥、车务部门行车组织和货流等不可控客观因素和本段调度员和机车基本质量等主观可控因素,着重对合理确定交路、科学调度指挥、提高牵引总重、缩短全周转时间、优化运用组织、加强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阐述。从实例可以看出,延长机车交路长度和改革值乘方式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论文对此以白城机务段为例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论文围绕机车运用效率,列举了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的大量实例,并对各项实际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和有效的补充。其中许多资料和实际做法,对其他机务段的机车使用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黄珊[8](2014)在《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及其辅助编排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铁路目前也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铁路运输组织方面,各管理部门正积极推行深化改革与现代化管理。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问题作为铁路运输中的基本计划,是开展机车乘务组织工作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能否按图行车,而且影响铁路设备的利用率和乘务工作效率,从而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铁路既有线中,机车运转制由短交路发展为长交路、机车乘务制度由包乘制改为轮乘制,这些改革带来了许多管理问题,如机车乘务员超劳、乘务交路不均衡等。因此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运用机车乘务员,优化机车乘务交路以及排班,对于提高机车乘务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和提高铁路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既有线中的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进行分析,将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拆分为最优回路构造、回路循环优化及排班三个子问题。为使用最少的机车乘务员数来完成给定的机车值乘任务,对回路循环优化问题进行建模,并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此外,对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过程中所需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以南昌铁路局客车数据作为算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予以检验。本文最后利用Delphi软件开发平台,实现机车乘务员运用辅助编排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借助此系统可以快捷地实现对列车运行基础数据采集处理、机车乘务员信息管理、机车乘务交路的计算以及机车乘务员排班计划自动生成,以提高机务人员的管理效率。

田亚明[9](2012)在《铁路网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组站布局是铁路网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改编能力的合理配置是解决编组站布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全路的部控编组站已由原来的49个缩减到40个,且继续呈现紧缩精编态势。在这种背景下,编组站布局优化问题的研究重点已经由原来的新建选址转化为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编组站布局的最大效用,形成能够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改编能力配置方案,确定哪些编组站需要进行能力扩充、扩充多少为适宜,哪些编组站的负荷水平不足、亟待调整。由于编组站的布局分工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联,某个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方案的改变会影响到其他编组站的负荷分工以及路网整体的车流组织方案,所以对该问题的论证不能以点论点,必须从路网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编组站的改编能力配置和车流组织方案进行协同优化。我国现有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难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运输需求,对生产效率、效益的提高及行业竞争力的增强形成了制约。近期该问题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理论成果大多通过备选方案的枚举和对比实现编组站布局的优化,但是备选方案的有效性难以验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运输需求增长、装车地直达比重提高、机车交路延长、改编集中化等因素都会对编组站的改编能力配置产生影响,当前缺乏此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铁路的运输组织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问题的模型和方法,为今后的路网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对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运用复杂网络的相关原理对我国编组站的布局特性进行了测算分析。通过对铁路物理网的分析得知,编组站的度大于全路平均水平,介数和度的分布在整体上是正相关的,部分站点的脆弱性较为突出。通过对铁路运输网的分析得知,编组站编发、到达的编组去向数量分布以及日均出入车流量分布都呈正相关态势,出入强度较高的编组站倾向于与出入强度较低的站点连接,呈现出一种局部集群性的结构。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编组站的改编能力配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该问题还需要寻求其他解决途径。2、针对备选方案不易选取的问题,设计了编组站解编能力和调车线能力扩充决策变量,构建了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在形成改编能力扩充方案的同时,计算各编组站的负荷程度,对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调整建议。由于模型的约束条件复杂,罚函数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松弛变换,提出了优先部署路网上的直达去向分布、再推导车流改编方案的求解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求解质量,设计了模型的修正机制,基于绝对条件生成直达去向的预决策,通过损失费用描述模型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行流,利用充分条件改进车流组织方案。之后,分别采用并行禁忌算法、变异蚁群算法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实现了模型的求解,阐明了各算法内部的迭代机制。通过算例分析得知,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较快,且能够从充分条件的修正结果中汲取经验,寻优效果最为理想。全路的车流改编量会随着运量的增加而上涨,但是其涨势远不及运量增幅。在运量增长的条件下,满足直达去向开行条件的车流逐渐增多,直达去向的数量将有所上升。编组站的改编能力配置方案与直达去向开行方案、车流改编接续方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一变俱变,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以综合效果最优为目标确定最终方案。对于负荷水平偏低的编组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其能力利用率,或考虑撤销降级;对于能力接近饱和的编组站,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其抵御风险和波动的能力。3、将装车地直达比重与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问题相结合,设计了装车地车流组织决策变量,明确了始发车流与技术车流的转换关系,构建了考虑装车地直达比重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通过设置阶梯区间模拟不同的装车地直达比重对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装车地直达比重能够有效减少路网上的改编需求和编组站的扩能需求,存在一个装车地直达比重的最佳值使得编组站的改编能力配置和车流组织效果最优化,据此提出了确定理想装车地直达比重的拓展模型。4、将机车交路的影响因素纳入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问题。针对单一中转费用参数不适于描述机车交路的弊端,分别计算车流的有调费用和无调费用,阐明了机车交路与直达去向无调作业地点之间的关联,构建了长交路条件下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通过调整直达去向的无调作业地点模拟不同的机车交路方案,考查机车长交路对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的影响。由算例结果得知,实施机车长交路能够显着减少直达去向的无调费用,压缩综合成本,优化编组站的作业分工,减少能力扩充需求。5、对改编集中化趋势下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压缩路网规模、限制站点能力以及调整车流组织方案三种不同的改编集中化模拟策略,构建了数学模型并分析了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弊端。通过计算试验发现,实行改编集中化对编组站的解编能力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车线的能力将得到释放。该问题不能仅从费用方面考虑,还涉及到诸多难以量化的社会因素,复杂度较高。

李成兵[10](2011)在《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务生产力布局是整个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在铁路运输布局理论的指导下,机车、机车维修设备、机务段、机车折返段、人力资源等在空间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布局机务生产力关系到机车运用效率的提高,关系到铁路资源优化配置,关系到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铁路面临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铁路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铁路改革虽取得重要进展,但任务仍然很艰巨。这就要求作为铁路运输的“火车头”的机务系统也应该肩负起铁路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责任。我国机务生产力布局是在计划经济和铁路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为实现机务系统跨越式发展,机务生产力布局经过几次调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然严重制约着铁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本论文在我国机务生产力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策略,使机务生产力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机务生产力布局概论。论述在我国机务生产力布局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对该理论做整体介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机务生产力布局的内涵、依据、研究思路、目标及原则。2.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的思路和基本原则。在分析机务生产力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并结合我国机务生产力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着重研究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调整思路和基本原则,为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提供支持条件。3.机车交路布局优化调整。机车交路改革是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的突破口。如果没有长交路、轮乘制来支撑,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毫无意义。首先,根据一定原则生成机车交路改革方案备选集,得到最有可能实现机车长交路方案优化的解空间。其次,建立基于粗糙集的可拓多目标决策模型,对备选集进行优化比选,得到最优机车交路布局调整方案。这项研究不仅为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打开突破口,还填补了机车长交路实施的理论体系与框架空白。长交路普遍实行以后,乘务员出乘方式也应作出调整,在乘务员出乘方式调整过程中应遵守避免乘务员超劳的原则。基于此,论文以熵和相对熵理论建立了衡量机车乘务员是否超劳的准则。4.机务段整合优化策略。机车交路延长之后,应重新定位机务段功能,撤并一些机务段、机务分段和机车折返段,把重点机务段做大做强,提升机务段技术装备整体水平,实现机务段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利用集成、协同思想将机务段布局优化调整问题转化为一个多主体多目标群决策问题,利用熵原理、相对熵集结原理、聚类分析原理和动态多值背景原理,构建了机务段布局多主体多目标的二级决策模型。同时,论文提出机务段调整原则,采用上述机务段布局优化调整方法使全路机务段总数缩减至最优数量。在此基础之上,并进行了机务段内部整合对策分析。5.机车检修布局优化调整。机车检修布局优化调整是机务段内部整合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机务段布局优化调整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问题所在。改变机务段设置后,应对机车检修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现代化机车检修基地。本论文将问题转化为一个选址的双层规划问题,建立机车检修布局优化调整模型,并利用迭代思想,设计双层迭代优化算法求解该双层规划模型。6.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效果评价。首先,针对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现状后评价特点,构建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用动态多值背景原理进行动态指标静态化处理,并引入熵权法赋予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应用可拓理论,通过物元变换建立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通过对调整效果进行评价得到的反馈信息,可以不断改进调整策略,有利于进一步科学规划调整机务生产力布局。上述研究不仅对我国铁路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对我国进一步挖掘铁路运输生产力也具有参考价值。

二、实施机车长交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机车长交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第2章 机车运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数量指标
    2.2 质量指标
        2.2.1 时间利用指标
        2.2.2 牵引力利用指标
        2.2.3 综合指标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2.3.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4 小结
第3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指标分析
    3.1 太原机务段概况
        3.1.1 人员配置
        3.1.2 机车配属
        3.1.3 运输组织
    3.2 主要运用指标分析
        3.2.1 数量指标分析
        3.2.2 时间利用指标分析
        3.2.3 牵引力利用指标分析
        3.2.4 综合利用分析
    3.3 机车日产量变动模型
        3.3.1 模型构造
        3.3.2 计算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综合评价
    4.1 机车运用效率评价方法
        4.1.1 评价方法选择
        4.1.2 层次分析法
        4.1.3 灰色综合分析法
    4.2 评价层次分析
    4.3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
        4.3.1 准则层综合评价
        4.3.2 方案层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提升策略
    5.1 4M1E管理分析法
    5.2 人员因素质量控制
        5.2.1 强化机车乘务员队伍
        5.2.2 优化机车乘务员培训
        5.2.3 提升调度人员指挥能力
    5.3 机车设备质量控制
    5.4 方法的质量控制
    5.5 环境的质量控制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作者简历
    二、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1.3.1 优化传统机车检修模式
        1.3.2 提高机车整备质量保障能力
        1.3.3 转变机车运用管理方式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
    1.5 本文研究主要方法
第2章 呼铁局集团公司机务系统发展背景及现状
    2.1 全国铁路发展现状
    2.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
    2.3 呼铁局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2.4 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基本情况
    2.5 铁路机务生产指标及基本概念
    2.6 铁路机车运用指标及计算方法
    2.7 2009至2016年呼铁局集团公司机车运用指标情况
    2.8 近几年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情况
    2.9 实际生产对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的影响
    2.10 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评价标尺
第3章 传统机车检修模式的优化
    3.1 包头西机务段传统的机车检修方式与作业流程
        3.1.1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辅、小修检修作业流程
        3.1.2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整备作业流程
        3.1.3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辅小修与机车整备作业相关联的作业流程
    3.2 包头西机务段传统机车检修模式的不足
    3.3 根据作业流程再造理念形成的新型机车检修模式
    3.4 再造后的检修作业流程的组织结构变化
    3.5 机车检修作业流程再造后的显着特点
    3.6 再造后的新型机车检修模式下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车整备质量保障的提升
    4.1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设计的概况
    4.2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4.3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4.4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去向
    4.5 建设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车运用管理方式的转变
    5.1 万吨重载列车操作能力水平的加强
        5.1.1 万吨重载列车起动操作技术
        5.1.2 万吨重载列车制动操作技术
        5.1.3 万吨重载列车坡道运行操作技术
    5.2 机车乘务方式和机车运用交路的转变
        5.2.1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值乘组织方式
        5.2.2 机车运用实行长交路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
        5.2.3 实行长交路轮乘制方式需解决的问题
        5.2.4 机车在长交路运行的运用效率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铁路货运承运制清算数据稽核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清算数据稽核
    1.1 原始数据文件
        1.1.1 收入原始数据文件
        1.1.2 统计原始数据文件
    1.2 清算基础数据
        1.2.1 企业基础数据
        1.2.2 单价基础数据
2 清算过程稽核
    2.1 货票入库
    2.2 货票匹配
    2.3 清算规则
        2.3.1 线路分类
        2.3.2 自备箱回空
        2.3.3 线路使用费调节
    2.4 清算过程
3 清算结果稽核
    3.1 货物运费应交/应得
    3.2 基准运费应交/应得
    3.3 项目明细应收/应付
    3.4 项目收入明细/汇总
    3.5 项目费用明细/汇总
    3.6 资金结算
4 应用实践
    4.1 单价稽核实践
    4.2 货票匹配实践
5 结束语

(4)关于机车使用系数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车使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2 机车使用系数优化对策
    2.1 确定合理的月度供车考核系数
    2.2 实行重点机车交路超供机车三级审批制度
    2.3 完善分析考核机制
    2.4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3 结束语

(5)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机车运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分析的前提条件
    2.2 机车交路
    2.3 机车运转制度
    2.4 机车乘务制度
    2.5 机车养护管理
    2.6 机车乘务员业务素质
第3章 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苏家屯机务段概述
        3.1.1 苏家屯机务段简介
        3.1.2 苏家屯机务段人员构成
        3.1.3 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行范围
    3.2 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现状
        3.2.1 机车交路运行缺乏规划
        3.2.2 机车运转不合理
        3.2.3 机车乘务制度不规范
        3.2.4 机车养护管理不到位
    3.3 苏家屯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提升策略
        3.3.1 合理确定机车交路
        3.3.2 优化机车运转制度
        3.3.3 改革乘务制度
        3.3.4 强化机车运行管理
第4章 提升机车运用效率的策略
    4.1 改进机车交路
        4.1.1 编制始发直达列车与编组计划
        4.1.2 编制空车列车编组计划
        4.1.3 编制技术站单组列车计划
        4.1.4 编制分组列车编组计划
    4.2 改进机车运转效率
        4.2.1 加快机车全周转
        4.2.2 加速机车转型升级
        4.2.3 加强机车出入库管理
    4.3 改进机车乘务制度
        4.3.1 压缩机车停留时间
        4.3.2 加强调度组织
        4.3.3 充分利用机车周转图
        4.3.4 提升机车运行的作业质量
    4.4 加强机车养护管理
        4.4.1 完备机车保养规范
        4.4.2 整备机车重点设备
        4.4.3 减少机车的运缓
        4.4.4 加强平稳操作
        4.4.5 防止监控操作错误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6)机车周转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2 机车周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机车周转时间的涵义
        2.1.1 机车周转时间的计算公式
        2.1.2 影响机车周转时间的因素
    2.2 机车交路及运转制的比较研究
        2.2.1 传统机车交路长度的确定方法
        2.2.2 机车运转制
        2.2.3 不同机车运转制优缺点
    2.3 机车交路及乘务方式研究
        2.3.1 机车乘务制度
        2.3.2 不同乘务制度优缺点
        2.3.3 乘务员换班方式
    2.4 机车检修计划对周转图的影响
3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3.1 机车运用评价指标
        3.1.1 机车工作量指标
        3.1.2 机车牵引力利用效率指标
        3.1.3 机车时间运用效率指标
        3.1.4 机车综合运用效率指标
        3.1.5 运用机车数量指标
    3.2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
        3.2.1 调整机务布局
        3.2.2 延长机车交路
        3.2.3 缩短机车全周转时间
        3.2.4 提高机车牵引能力
        3.2.5 提高技术速度
        3.2.6 改变机车运用方式
4 非固定区段机车周转问题研究
    4.1 优化目标
        4.1.1 参数设定
        4.1.2 问题解析
    4.2 正负元素表
    4.3 不成对机车周转问题研究
        4.3.1 网络模型的建立
        4.3.2 模型求解及机车周转方案的确定
        4.3.3 算例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分析与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和方法
第2章 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白城机务段概述
    2.2 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现状
    2.3 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存在的问题
    2.4 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3章 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提升策略
    3.1 合理确定机车交路
    3.2 加强科学调度指挥
        3.2.1 优化运用管理资源
        3.2.2 发挥计划调度员作用
        3.2.3 发挥派班调度员作用
        3.2.4 发挥“120”故障咨询员作用
        3.2.5 加强组合、拆组站机车组织
        3.2.6 优化机车运用组织
    3.3 提高机车运输指标
        3.3.1 提高机车平均牵引总重
        3.3.2 压缩机车停留时间
        3.3.3 提高机车操纵水平
    3.4 加强机车检修和整备管理
第4章 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提升策略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整修
    4.2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整修的具体措施
    4.3 加强机车乘务员待乘保休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及其辅助编排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2 铁路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问题
    2.1 机车乘务交路概述
        2.1.1 机车交路相关概念
        2.1.2 机车乘务组织
        2.1.3 机车乘务员工作休息时间标准
    2.2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的编制
        2.2.1 机车乘务员运用的基本流程
        2.2.2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编制步骤
        2.2.3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的评价指标
    2.3 本章小结
3 机车乘务员运用优化模型及求解
    3.1 优化模型的建立
        3.1.1 最优回路问题
        3.1.2 回路循环问题
    3.2 回路循环问题的求解
        3.2.1 求解方法
        3.2.2 算法设计
    3.3 机车乘务员的排班
    3.4 本章小结
4 机车乘务交路数据采集与处理
    4.1 基础数据采集
    4.2 机车乘务交路数据处理
        4.2.1 列车运行信息处理
        4.2.2 乘务片段信息处理
        4.2.3 最优回路的计算
        4.2.4 回路的信息处理
        4.2.5 排班信息处理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数据
        4.3.2 算例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机车乘务员运用辅助编排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需求及功能模块
    5.2 数据库的设计
    5.3 辅助系统的实现
        5.3.1 开发环境
        5.3.2 COM组件的调用
        5.3.3 辅助系统的界面
    5.4 算例演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铁路网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编组站布局特性研究
    2.1 以物理网络为基础的编组站布局特性
        2.1.1 铁路物理网中编组站的度和介数
        2.1.2 铁路物理网中编组站的脆弱性
    2.2 以运输网络为基础的编组站布局特性
        2.2.1 铁路运输网中编组站的出入度和出入强度
        2.2.2 铁路运输网中编组站的强度相关性
        2.2.3 铁路运输网中编组站的集群系数
    2.3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问题的局限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
    3.1 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问题的复杂性分析
    3.2 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的构建
        3.2.1 模型的前提假设
        3.2.2 编组站改编能力扩充决策变量
        3.2.3 车流组织方案决策变量
        3.2.4 实现综合费用最小化的目标函数
        3.2.5 模型的约束条件分析
        3.2.6 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整体模型
    3.3 模型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
        3.3.1 罚函数法的局限性分析
        3.3.2 编组站能力约束的松弛变换
        3.3.3 车流改编前提约束的应对策略
    3.4 模型的改进和修正策略
        3.4.1 基于绝对条件的直达去向预决策机制
        3.4.2 利用损失费用描述计算过程中的不可行流
        3.4.3 基于充分条件的车流组织方案修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模型求解策略及算例分析
    4.1 基于并行禁忌算法的求解策略
        4.1.1 禁忌算法概述
        4.1.2 并行搜索及编码形式
        4.1.3 邻域的搜索策略及禁忌表设计
    4.2 基于变异蚁群算法的求解策略
        4.2.1 蚁群算法概述
        4.2.2 解构造图及蚁群的选择机制
        4.2.3 信息素的更新及变异机制的引入
    4.3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求解策略
        4.3.1 粒子群算法概述
        4.3.2 粒子速度和位置的更新机制
        4.3.3 惯性权重的自适应调整机制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路网结构
        4.4.2 参数设置说明
        4.4.3 三种算法的求解效果对比
        4.4.4 独立性方案的计算结果分析
        4.4.5 连续性方案的计算结果分析
        4.4.6 主要结论归纳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装车地直达比重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
    5.1 装车地直达比重与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的联系
        5.1.1 装车地直达运输的概念和分类
        5.1.2 提高装车地直达比重的优势和条件
        5.1.3 装车地直达比重对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的影响分析
    5.2 考虑装车地直达比重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构建
        5.2.1 装车地车流组织决策变量设计
        5.2.2 考虑装车地车流组织费用的目标函数
        5.2.3 模型构建及约束条件说明
        5.2.4 确定理想装车地直达比重的拓展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交路条件下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
    6.1 机车长交路与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的关系
        6.1.1 机车交路的概念及变化趋势
        6.1.2 实施机车长交路对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的影响分析
    6.2 长交路条件下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构建
        6.2.1 长交路条件下的车流中转费用描述
        6.2.2 考虑无调中转费用的目标函数
        6.2.3 模型构建及约束条件说明
    6.3 算例分析
        6.3.1 算例路网结构及参数设置
        6.3.2 计算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改编集中化趋势下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研究
    7.1 改编集中化趋势概述
    7.2 改编集中化模拟策略及建模分析
        7.2.1 压缩路网规模模拟改编集中化的策略
        7.2.2 限制站点能力模拟改编集中化的策略
        7.2.3 调整车流组织方案模拟改编集中化的策略
    7.3 改编集中化模拟策略的对比分析及计算试验
        7.3.1 三种策略的特点及弊端
        7.3.2 计算试验及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四章算例的既有运量(1406股)
附录B 第六章算例的长交路无调作业地点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机务生产力布局概论
    2.1 机务生产力布局的内涵及依据
        2.1.1 机务生产力布局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1.2 机务生产力布局的研究思路
        2.1.3 机务生产力布局的依据
    2.2 机务生产力布局的目标和原则
第3章 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3.1 机务生产力布局影响因素
        3.1.1 铁路网改造与建设
        3.1.2 机务设备技术水平
        3.1.3 机车交路与机车运转制
        3.1.4 乘务制度及乘务员换班方式
        3.1.5 机车检修制度
        3.1.6 牵引定数
    3.2 机务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
    3.3 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总体目标与原则
        3.3.1 总体目标
        3.3.2 指导思想
        3.3.3 调整思路
        3.3.4 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车交路布局优化调整
    4.1 机车交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4.2 研究思路
    4.3 备选集的确定方法
    4.4 机车交路改革方案比选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2 调整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4.4.3 算例分析
    4.5 机车乘务员运用计划的均衡性研究
        4.5.1 熵的基本理论
        4.5.2 乘务员运用计划的均衡性指标
        4.5.3 乘务员运用计划的均衡度
        4.5.4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务段整合优化策略
    5.1 影响机务段设置的因素分析
    5.2 研究思路
    5.3 基于熵理论的机务段布局优化多目标决策模型
        5.3.1 多值背景基础理论
        5.3.2 在动态多值背景下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5.3.3 在动态多值背景下基于相对熵的群决策的集结优化模型
    5.4 建议调整对策分析
        5.4.1 机务段布局调整原则
        5.4.2 机务段内部整合
    5.5 应用实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车检修布局优化调整
    6.1 机车检修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机车检修布局优化调整模型
        6.2.1 研究思路
        6.2.2 参数说明
        6.2.3 目标函数的设置
    6.3 机车检修布局优化调整算法设计
        6.3.1 求解双层规划问题的主要方法介绍
        6.3.2 蚁群优化算法
        6.3.3 模型对应算法
    6.4 应用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评价研究
    7.1 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指标体系的研究
        7.1.1 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7.1.2 效果评价特点
        7.1.3 效果评价内容
        7.1.4 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2 评价方法的分析与选择
    7.3 铁路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效果评价模型
    7.4 应用实例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实施机车长交路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D]. 乔君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D]. 康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3]铁路货运承运制清算数据稽核研究与实践[J]. 谢大锋.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9(03)
  • [4]关于机车使用系数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研究[J]. 向光友.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2)
  • [5]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的研究[D]. 田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02)
  • [6]机车周转问题的研究[D]. 赵伟.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7]白城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分析与战略研究[D]. 李海东. 吉林大学, 2014(03)
  • [8]机车乘务员运用问题及其辅助编排系统研究[D]. 黄珊. 中南大学, 2014(03)
  • [9]铁路网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研究[D]. 田亚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12(09)
  • [10]机务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研究[D]. 李成兵. 西南交通大学, 2011(10)

标签:;  ;  ;  ;  

实施机车长途穿越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