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反射定律的类比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荣争辉[1](2021)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初中物理微课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发展迅猛的现今,互联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微课作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应时而生,其特点在于“短且精”、“限制少”、“随处学”等。由美国教授戴维·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有着“处方性教学原理”之称,其目的在于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现阶段,有关微课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设计一节“好微课”,但是将初中物理与微课相结合的研究不算多,首要教学原理与微课相结合的研究更少。本论文在研究首要教学原理及微课相关内容之后,构建出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设计模式,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为例,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具体工作如下:第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确定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思路;第二,了解首要教学原理的起源与发展、内涵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第三,对微课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将微课的特点、类型及设计原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有关微课的研究现状,对不同微课设计模式进行介绍,了解微课的设计模式;第四,在首要教学原理的指导下,构建微课设计模式,并对此模式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第五,根据构建出的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设计模式,选择人教版初中物理中“压强”、“光的反射”、“欧姆定律”、“分子热运动”四个课题进行设计与制作。
闫旭敏[2](2021)在《中学物理实验自制教具设计和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讲授物理知识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借助教具进行课堂演示实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除了教师使用的课程标配实验器材外,实验室的教具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师自制教具是一个非常可行的补充实验教具的方式。自制教具有很多种形式,无论是身边就地取材的简单教具,还是结合目前科技发展前沿技术的复杂教具,只要能清晰而直观的说明一个物理知识就是一个好的自制教具。本文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身边中学的现状调查,发现无论是主流中学教材的实验数量,还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现有自制教具案例研究有些过于复杂,不适合没有基础的教师进行学习参考。目前在中学进行自制教具的教师很少,但是学生期望可以在课堂上见到教师的自制教具,教师也希望可以进行正规的关于自制教具的培训。本文首先简述了自制教具制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考虑到目前大部分一线教师没有自制教具的经验,所以选择了几个比较简单基础的教具进行制作和分析。分别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综合演示教具、光的多次反射装置、望远镜、潜水艇、牛顿摆、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装置。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详细分析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两个自制教具的课堂应用案例。简单的自制教具对教师的自身要求以及自制环境要求不高,所以更适合刚接触自制教具的教师和学生。希望本研究可以给想要进行自制教具研究的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张欣怡[3](2020)在《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当中出现过许多着名的经典物理实验,例如扭秤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被评为“最美十大实验”之一,扭秤实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都蕴含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探究它们的关系,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扭秤本身作为一种实验方法,它为微小量的测量提供了解决途径和方法,有许多人仍采用扭秤的方法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物理实验是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会操作物理实验和会应用物理研究方法解决问题,也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扭秤实验出发,挖掘扭秤实验中蕴藏的物理科学方法,分析相应的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探究相应物理科学方法落实的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希望为教师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介绍扭秤实验的发展,分析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的联系以及对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中囊括的科学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方面:科学界定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科学方法,领悟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物理科学方法,并统计相应的科学方法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该方法的重要性。第三方面:采用“知法并行”对规律课《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实验课《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六条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利于他们掌握实验中囊括的方法,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张紫艳[4](2020)在《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在物理教育的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有助于教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本文对国内外科学素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进行研究。发现对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还较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素养、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概念分析,以建构主义、发现学习、从做中学三个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Y市两所初中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根据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依据教学理论的指导,结合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提出从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后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制定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据此设计了“光的折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浮沉子”和“热胀冷缩及微形变演示器”课后实验教学案例。在某初中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教学反馈调查表明,运用物理实验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
颜国英[5](2020)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在西方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是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重要探索方向。与西方不同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在在我国仍然是初步的探索阶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其必要性和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学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学习,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并进行近一个学期的初中物理课堂观摩学习和教学实践。此次研究分析了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对10名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后,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五个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最后分析了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实践过程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为保证实践前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性,以此前近三个月的物理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并随机以其中一次测验的成绩作为前测结果,随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设计,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教学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调查和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会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会加深,以此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2)关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反思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此促进师生的“共生长”;(3)制定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案例反思框架,以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发展和教学策略为反思的三个维度,细分成[i]-[xv]共15条,教学实践表明,该反思框架对教师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是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尝试,为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积极效果。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真实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在真实课堂上感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了有成效的探索,并摸索出一套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刘晓燕[6](2020)在《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维能力对物理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学习规律,提升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的向发展目标前进。从目前来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法,进行科学思维相关理论的研究,从科学思维的四个方面入手,编制了学生的调查问卷,发放给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学生,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初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对模型建构认识不足,对问题只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质疑创新能力薄弱。接着对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二十四名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一线教师均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初中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本文共提出四点培养策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意识,把科学思维纳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中;构建思维课堂,培养科学思维,从课堂教学角度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元认知,提高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高认知自我思维发展的意识;变革评价体系,进行试题改革,从评价上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之后是培养策略的实施,笔者选择了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十班学生为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初三六班为对照班,对两个班进行前测和后测,经过数据对比发现,提出的培养策略能显着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王慧[7](2020)在《“551”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包头市A学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标准深入改革和全国教改推行,笔者所在实习学校整合创建了适合本校实施的“551”教学模式,本文研究“551”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551”教学模式包含“前置性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展讲与质疑”“限时配餐练”和“评价督查”5个教学要素,“自学思考”“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独立测评”和“反馈纠错”5个学生学习行为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者的科学素养”这一总目标。在全校开展“551”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大背景下,笔者以任课的内蒙古包头市A学校八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51”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根据掌握的基本学情,以“551”教学模式为主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逐步优化,对研究对象实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对任课班级教学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形成、课上表现及学习主动性的变化、课下讨论追问、综合考试成绩等多个维度分析“551”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践应用中的效果。根据实践研究结果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在“551”教学模式的引导下,90%学生形成了课前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自习课学习氛围浓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活跃,做到把课堂交还学生,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通过课上课外物理实验训练,物理实验也逐渐丰富,实验题目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主动性变强、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升。选取两个班级的20名物理学困生,分析了这一群体在为期一年的“551”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变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期6次考试中整体的平均成绩相对于班级平均成绩的差距有一定的缩小,说明学业成绩相对于前期有一定的提高。另外,通过“551”教学实践,该群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得到较好的改善。“551”教学模式在本校的实施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其不足之处。后续笔者将研究发现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551”教学模式在本校能够更好的实践应用。
樊炎曦[8](2020)在《运用类比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观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培养与发展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也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和一线物理教师的广泛重视。论文在学科核心素养和物理观念研究的热潮下,以类比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为背景,提出研究课题,并对福州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进行调研,并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为心理学基础和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对福州市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法教学的现状,以及对学生物理观念的相关看法进行了调查,并分析该调查结果;第四部分对初中物理的类比法教学策略作出分析;第五部分为基于课题展开的教学实践及实践结果;第六部分为研究的结论与不足。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类比法教学效果与物理观念的培养途径,最终得出结论。
王晴晴[9](2020)在《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物理学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到逐渐实施,学校和家长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其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主要任务。如何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每一个物理老师都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访谈结果说明教师受限于学生实验器材数量不足和课堂纪律难以把握等问题,演示实验和播放实验视频依然是实验教学中常见的方式,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次数较少,实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接着基于文献调查、理论学习总结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构成,提出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完善实验结果、促进学生交流与评价等培养策略,并构建了注重过程评价、不同阶段评价侧重点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之后,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设计出课内探究性实验教学流程,重点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课外探究性实验教学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选择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三个实验课题来实践培养方案。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参与学习的243位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能力成长状况和实验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参加探究性实验活动后,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全方面地锻炼和提升,但是根据探究问题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依然有待提高。
林士涵[10](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次研究是结合当前教育界最前沿提出的核心素养理论为主要依据,对初中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体系开展有关研究。由于物理学科在整个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中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有其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并且物理学科本身也是极具特色的,尤其是在逻辑思维领域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有关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物理学科思考问题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物理思想方法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要求中、物理学科的设置中以及在最基本的培养受教育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教材分析法,并在研究中与一线教师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借鉴教育一线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主要参考方向,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针对初中物理所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思想方法体系进行了筛选与汇总。在研究中最终确定下来的最基本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有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比值法、图像法、几何法、对称法、比较法、类比法以及逻辑思维法,研究中都会有对每一种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以及高频考点中的应用进行了剖析,最终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一定体系的研究结果。
二、光反射定律的类比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反射定律的类比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初中物理微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首要教学原理综述 |
第一节 首要教学原理的起源与发展 |
一、首要教学原理的起源 |
二、国外首要教学原理的发展 |
三、国内首要教学原理的发展 |
第二节 首要教学原理的内涵 |
第三节 首要教学原理的应用现状 |
第三章 微课与微课设计 |
第一节 微课概述 |
一、微课的概念 |
二、与微课相似的概念 |
三、微课的特点 |
四、微课的类型 |
五、微课的设计原则 |
第二节 微课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
二、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微课设计模式的分析 |
一、基于情景化微课的设计模式分析 |
二、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开发模式分析 |
三、基于学习元的微课开发模式分析 |
四、面向深度学习的微课设计模型分析 |
第四章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设计模式的构建 |
第一节 微课与首要教学原理 |
第二节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设计模式 |
第三节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设计模式的分析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设计阶段 |
三、制作阶段 |
第五章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微课设计案例 |
第一节 初中物理力学微课设计与制作—以压强为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设计阶段 |
三、制作阶段 |
第二节 初中物理光学微课设计与制作—以光的反射为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设计阶段 |
三、制作阶段 |
第三节 初中物理电学微课设计与制作—以欧姆定律为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设计阶段 |
三、制作阶段 |
第四节 初中物理热学微课设计与制作—以分子热运动为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设计阶段 |
三、制作阶段 |
第五节 微课设计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设计阶段 |
三、制作阶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二节 问题与不足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学物理实验自制教具设计和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 自制教具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教具 |
2.1.2 物理教具 |
2.1.3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 |
2.2 教育学相关理论 |
2.2.1 “经验之塔”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
2.2.4 直观性教学原则 |
2.3 自制教具应该遵循的原则 |
2.3.1 科学性 |
2.3.2 可操作性 |
2.3.3 创造性 |
2.4 自制教具的方法 |
2.4.1 仿制法 |
2.4.2 改造法 |
2.4.3 组合法 |
2.5 自制教具的育人价值 |
2.5.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2.5.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3 自制教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
3.1 问卷设计与教师访谈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制作研究 |
4.1 光现象相关的演示实验教具制作 |
4.1.1 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的创新融合 |
4.1.2 光的多次反射实验教具 |
4.1.3 凸透镜的应用—望远镜 |
4.2 力学相关的演示实验 |
4.2.1 浮力之物体的浮沉—潜水艇 |
4.2.2 碰撞-牛顿摆 |
4.2.3 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
5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
5.1 案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与实施 |
5.1.1 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
5.1.2 教学目标 |
5.1.3 重难点分析 |
5.1.4 教学设计与实施 |
5.1.5 教学反思 |
5.2 案例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实施 |
5.2.1 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
5.2.2 教学目标 |
5.2.3 重难点分析 |
5.2.4 教学设计与实施 |
5.2.5 教学反思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和展望 |
6.2.1 存在的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 |
致谢 |
(3)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
1.2.2 有助于领会实验的魅力 |
1.2.3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
1.3 研究现状 |
1.3.1 扭秤实验研究现状 |
1.3.2 物理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物理实验中的主要的科学方法 |
2.1 实验思维中的科学方法 |
2.2 测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
2.3 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 |
3 扭秤实验及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
3.1 扭秤前身 |
3.2 库仑扭秤实验 |
3.3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
3.4 两个扭秤实验联系和区别及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
3.5 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1 库仑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2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妙用 |
3.5.3 扭秤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小结 |
3.6 扭秤实验里蕴含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
3.6.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
3.6.2 转换法的应用 |
3.6.3 放大法的应用 |
3.6.4 平衡法的应用 |
3.6.5 理想实验法的应用 |
3.6.6 扭秤实验中相应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小结 |
4 扭秤实验教学案例 |
4.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分析 |
4.2 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 |
4.3 库仑定律的教学设计 |
4.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
4.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建议 |
4.5.1 明确进行物理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 |
4.5.2 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
4.5.3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融入科学方法 |
4.5.4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体验科学方法 |
4.5.5 物理规律教学中感悟物理科学方法 |
4.5.6 刨析物理学史案例,领悟物理科学方法 |
4.6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扭秤实验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万有引力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3 库仑定律的知法并行表 |
附录4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知法并行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4)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重视 |
1.1.2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科学素养的研究综述 |
2.2 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综述 |
2.3 关于科学素养视域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
第3章 课题相关的理论 |
3.1 相关概念 |
3.1.1 科学素养 |
3.1.2 物理实验教学 |
3.2 相关教学理论 |
3.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3.2.2 布鲁斯的发现学习理论 |
3.2.3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
第4章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学生问卷调查 |
4.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4.1.2 问卷调查分析 |
4.2 教师访谈 |
4.2.1 访谈提纲 |
4.2.2 访谈结果 |
4.3 调查结论 |
第5章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
5.1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
5.1.1 精心选取实验对象 |
5.1.2 巧妙设置实验问题 |
5.1.3 创新使用实验器材 |
5.1.4 重视规范实验操作 |
5.1.5 直观展示实验现象 |
5.2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
5.2.1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
5.2.2 发挥引导指导作用 |
5.2.3 重视总结反思环节 |
5.3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课后实验教学策略 |
5.3.1 开放学校物理实验室 |
5.3.2 发挥家庭实验作用 |
第6章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与实践 |
6.1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案例——光的折射 |
6.2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案例——平面镜成像 |
6.3 学生课后实验教学案例 |
6.3.1 浮沉子 |
6.3.2 热胀冷缩及微形变演示器 |
6.4 科学素养视域下初中实验教学实践效果反馈 |
6.4.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6.4.2 调查结论 |
结语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生科学素养水平与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效果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有效教学 |
2.1.2 教学有效性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2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
2.2.3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4 学习的行为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其策略 |
3.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1 教师教育观念有待加强 |
3.1.2 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
3.1.3 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环节 |
3.1.4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沉闷 |
3.2 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3.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
3.2.2 教书与育人并重,促进学生发展 |
3.2.3 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落地开花 |
3.2.4 课堂生长的关键,是保护学生好奇心 |
3.3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
3.3.1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出发点 |
3.3.2 有效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3.3.3 重视实验效果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
3.3.4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突破口 |
3.3.5 精准的教学评价语言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
3.4 制定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反思框架 |
第4章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
4.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设计 |
4.1.1 实践目的 |
4.1.2 实践方法 |
4.1.3 实践时间 |
4.1.4 实践对象与测试成绩分析 |
4.2 在对照班的实践——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4.3 在实验班的实践——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
4.3.1 光现象背景知识 |
4.3.2 优化案例设计:光的反射——45亿年的爱情长跑 |
4.4 教学实践结果与分析 |
4.4.1 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4.4.2 教学实践结果及其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小结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内容与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物理科学思维的理论基础 |
2.1 物理科学思维 |
2.2 物理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 |
2.2.1 精确性和近似性相结合 |
2.2.2 抽象性与形象性相结合 |
2.3 物理科学思维的具体方法 |
2.3.1 分析与综合 |
2.3.2 比较与分类 |
2.3.3 抽象与概括 |
2.3.4 科学推理 |
2.3.5 等效替代 |
第三章 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测试卷和问卷的编制和实施 |
3.1.1 学生测试卷和教师问卷的编制 |
3.1.2 评价指标的制定 |
3.1.3 调查对象与测试卷发放 |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1 数据统计 |
3.2.2 数据分析 |
3.3 主要结论 |
第四章 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的构建 |
4.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意识 |
4.2 构建思维课堂培养科学思维 |
4.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
4.2.2 善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维 |
4.2.3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
4.2.4 借助科学探究提升科学思维 |
4.2.5 注重方法培养方法引领思维 |
4.3 激发学生元认知提高学生思维 |
4.3.1 物理元认知能力 |
4.3.2 培养元认知方法 |
4.4 变革评价体系进行试题改革 |
4.4.1 变革评价体系 |
4.4.2 进行试题改革 |
第五章 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的实施 |
5.1 实施过程 |
5.1.1 对象的选择 |
5.1.2 实施过程 |
5.2 教学设计案例 |
5.2.1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
5.2.2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
5.3 实施效果分析 |
5.3.1 实施效果的检验 |
5.3.2 后测数据统计 |
5.3.3 典型题目得分率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的不足 |
6.2.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物理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测试卷 |
附录三: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物理试卷 |
致谢 |
(7)“551”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包头市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模式改革 |
1.2.1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 |
1.2.2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 |
1.2.3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
1.2.4 山西怀仁一中“335”教学模式 |
1.2.5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1.3 A学校“551”教学模式 |
2 研究过程 |
2.1 研究的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案例分析法 |
2.2.4 数据分析法 |
2.2.5 访谈法 |
3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 |
3.2 罗杰斯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4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4.1 教学模式 |
4.2 前置性学案 |
4.3 限时配餐练 |
5 “551”教学模式 |
5.1 前置性学案 |
5.2 小组合作探究 |
5.3 课堂展讲,补充质疑 |
5.4 限时配餐练 |
5.5 评价与督查 |
5.6 总结 |
6 教学设计原则与课堂实例 |
6.1 教学设计原则 |
6.2 “551”教学模式实施之前我校物理教学情况简介 |
6.2.1 学生情况分析 |
6.2.2 物理教学分析 |
6.3 课堂教学实例 |
6.3.1 “运动的快慢”课例分析 |
6.3.2 “光的反射”课例分析 |
6.3.3 “测量液体密度”课例分析 |
6.4物理课外实验 |
7 后测与实践效果分析 |
7.1 实践效果分析 |
7.2 案例研究对象考试数据分析、进行访谈 |
7.2.1 案例研究对象前测与后测数据分析 |
7.2.2 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
7.3 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7.4 改进之处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组量化考核表 |
附录2 :关于初中学生物理兴趣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光的反射(教师版)前置性学案 |
附录4 :运动的快慢(学生版)前置性学案 |
附录5 :运动的快慢 |
附录6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学业测试选题 |
附录7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对能力的要求 |
致谢 |
(8)运用类比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观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必要性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类比法教学现状与初中物理观念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三章 运用类比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分析 |
第一节 类比法教学的原则 |
第二节 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
第四章 运用类比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观念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准备 |
第二节 后测试卷的编制 |
第三节 后测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实践结论与总结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附录1 初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法教学现状及对学生物理观念相关看法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物理观念后测试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背景 |
1.1.2 学科背景 |
1.2 提出问题 |
1.2.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1.2.2 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不足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概述 |
2.1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
2.1.1 物理实验 |
2.1.2 探究能力 |
2.1.3 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
2.2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构成 |
2.3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
2.4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标准 |
2.4.1 注重过程评价 |
2.4.2 不同阶段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
3.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分析及设计 |
3.1 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 |
3.2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探究性实验 |
3.3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流程 |
3.3.1 课内教学设计 |
3.3.2 课外教学设计 |
4.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实例 |
4.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
4.2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 |
4.3 探究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
5.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学生实验报告 |
附录Ⅱ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学生实验报告 |
附录Ⅲ 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调研 |
致谢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解读 |
第一节 物理学思想方法介绍 |
第二节 数学思想方法介绍 |
第三节 逻辑思维方法介绍 |
第二章 物理学思想方法 |
第一节 控制变量法 |
第二节 理想实验法 |
第三节 理想模型法 |
第四节 转换法 |
第五节 等效替代法 |
第六节 整体法与隔离法 |
第三章 数学思想方法 |
第一节 比值法 |
第二节 图象法 |
第三节 几何法 |
第四节 对称法 |
第四章 逻辑思维方法 |
第一节 比较法 |
第二节 类比法 |
第三节 逆向思维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光反射定律的类比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初中物理微课设计研究[D]. 荣争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中学物理实验自制教具设计和案例研究[D]. 闫旭敏.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3]扭秤实验蕴含的科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欣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科学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D]. 张紫艳.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颜国英.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初中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D]. 刘晓燕. 苏州大学, 2020(02)
- [7]“551”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以包头市A学校为例[D]. 王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运用类比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观念的研究[D]. 樊炎曦.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王晴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D]. 林士涵.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