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M1000相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原理及应用

NV-M1000相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原理及应用

一、NV-M1000摄像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的原理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辉[1](2021)在《基于Hi3519A的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采集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在很高的帧频条件下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在高帧频图像采集时数据量庞大,会导致传输线的质量要求变高,占用大量电路板空间资源。这就使得图像采集装置体积较大,无法完成航空航天等对空间要求严苛的高帧频图像采集任务。因此,针对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重点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论文介绍了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CMOS图像传感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以集成H.265压缩算法的Hi3519A作为核心处理器,SLVS-EC接口的IMX421作为前端图像传感器,HS400高速接口的KLM8G1GETM作为数据接收存储模块,千兆以太网口和USB3.0接口作为图像数据下传通道的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并从单一网络的阻抗、网络间的串扰、电源和地平面的轨道塌陷仿真以及电磁干扰和辐射这四个角度对装置电路的信号完整性进行仿真和分析,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从电源通道阻抗、电路板直流压降和电路板温度这三个角度对装置电路的电源完整性进行仿真和分析,以保证供电系统和地平面的质量。最后搭建测试平台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功能性验证,包括对关键信号线进行质量分析,验证传输线上信号质量;通过配置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验证装置在分辨率下采集图像的质量。经验证,该设计拥有较好得信号和电源质量,并且可以实现高质量1080P@240FPS图像采集,且外形尺寸仅为45×45×30mm(带底座)。

赵阳[2](2021)在《基于LUX13HS的高帧频成像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国防与航天等领域中,为了观测弹丸与航天器等目标的高速瞬态变化过程,必须使用高速相机采集记录高速过程,事后进行回放和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大幅提升,对高速相机的分辨率、拍摄帧频以及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具备实时传输功能的高速相机很少具备图像预处理功能,且成像分辨率和帧频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文章选用LUXIMA公司生产的LUX13HS传感器,提出一种能够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实时传输的高帧频成像系统设计方案。依据所选择CMOS传感器的输出特点,相机具备两种工作方式:在半画幅模式下,图像分辨率为864×640,成像帧频可以达到3513 fps;全画幅模式的分辨率为1280×864,成像帧频为2054 fps。在对比当前主流的几种数据传输接口特点以后,选择以Camera Link接口作为图像测试和控制接口,以Coa XPress接口进行图像实时传输。本文将高帧频成像系统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来实现。首先对CMOS成像、系统控制和接口传输三大部分进行硬件设计,其次通过FPGA程序设计实现CMOS传感器控制、DAC控制、图像数据接收解码、图像数据预处理、图像缓存与图像发送,对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进行了功能仿真。本设计为高帧频成像系统引入基于移位运算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与常规实现方法相比,能够保证运算精度同时降低延时与FPGA逻辑资源占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直方图分析的自动调光算法。通过对高帧频成像系统进行功能测试,验证了整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过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对比度增强,自动调光使得高速相机能够根据环境亮度条件实时调整曝光时长。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采集图像清晰无拖影,满足高帧频成像系统设计要求。

李响[3](2020)在《时间编码曝光成像与图像复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动图像去模糊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建立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中,模糊图像可由清晰图像与成像系统模糊核卷积表示,通过反演来复原清晰图像。然而,反演复原问题往往是病态的问题,难以准确复原运动目标图像。在传统成像模式下,由于快门连续开启曝光时在频域中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过程,将高频信息截断,没有保留在图像中,因此后续图像复原难以得到完整的清晰细节图像。编码曝光成像技术将连续曝光时间分割成若干小的曝光时隙,这些时隙受预置编码控制。由于时隙频率比连续曝光频率高,成像中相当于展宽了频域滤波器的通频带,预置编码的频域幅值远离零点时,就保留了图像更多的频率信息,尤其是高频细节信息。编码曝光成像技术创造性地改善连续曝光模式下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问题,为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单幅编码曝光图像复原方法主要集中在单一方向的目标运动图像,且须外设辅助测量或依据自然图像统计规律辅助进行复原。为了更好的采集编码曝光图像用来复原,本文系统研究了编码曝光成像的原理,以编码曝光成像系统研究为基础,深入开展不同运动模式下的编码曝光图像复原方法研究。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编码曝光原理,利用CCD图像传感器设计和搭建了嵌入式编码曝光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CCD衬底控制技术,依照预置编码实现了多次断续累积光生电荷和一次电荷的转移读出。该方案实现了编码曝光图像采集与电荷驱动传输时间的高度集约,同等条件下获得模糊图像的模糊长度与普通相机一致。在获得存有目标高频信息的编码曝光图像后,利用图像解码将高频信息正确复原。经过实验验证,本文所设计的嵌入式编码曝光成像系统能够保护目标图像的高频信息并可以解决运动模糊图像的高质量复原问题。(2)针对目标单一方向运动的编码曝光图像复原问题,提出了基于重建图像相似度和熵的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基于良好的复原图像在结构上应与编码图像相似这一事实,采用二者的结构相似度,来确定模糊核长度;通过比较该重建解码图像与编码曝光采集图像的结构相似度确定模糊长度的搜索范围,在该范围内的图像熵最小者为清晰复原图像,实现了模糊长度的自动估计。仿真图像实验和实际采集图像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较好的估计模糊长度并获得清晰复原图像。(3)针对编码曝光图像复原方法中对目标相对运动方式受限于单一运动方向,在目标任意运动情况下利用编码曝光图像梯度L0正则化方法解决了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问题。相比于普通成像模式,编码曝光成像将模糊图像中连续模糊带有序分割,使模糊图像梯度相对增强。本方法既在编码曝光成像中保留了高频信息,又在图像复原中融合了自然图像梯度先验所形成的L0正则化约束,实现了图像的盲恢复。在不同运动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复原图像质量高于普通复原方法。

孙仲健[4](2019)在《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主动式视觉平台》文中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三维视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代替人眼进行观察和识别,能够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航空及遥感测量,工业自动化系统等多种场景。为实现实时三维视觉,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主动式视觉平台。该平台利用数字微镜器件的高速开关特性,主动高速投射基于时间调制的结构光编码图案,驱动高速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并提取三维信息。硬件方面,本文自主设计了以K7系列高性能FPGA芯片和4核ARM CotexA9嵌入式处理器i.MX6Q为核心的系统。该系统覆盖知识领域广,核心板采用10层PCB叠层结构,共计1290个元器件,1122个信号网络,硬件系统复杂;核心板包含有DDR3-SDRAM,SATA,MIPI等高速接口模块,最高传输速率达1866Mbps,信号完整性挑战大;核心板共14路电源,12种供电电压,供电电流高达6A,电源完整性困难多。本系统在硬件设计过程中对信号和电源做了充分的仿真计算,满足系统对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电磁干扰的要求。软件方面,本文设计了结构光编码及数字微镜驱动并通过FPGA实现,大大简化了三维信息的提取难度,能够有效对抗环境噪声,提升投影精度;本文运用多线程编程和GPU编程,使ARM同时处理多任务,处理速度显着提高,可实时显示三维视觉处理结果;此外,本文还使用了网络服务器(BOA),用户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网页界面即可访问并控制平台,方便测试、调试和使用。本系统三维图像刷新时间短,具有抗干扰性和实时性;所有模块均在自主设计的平台上实现,不需借助于摄像机、电脑进行采集和计算,具有独立性和便携性;本系统为实时主动式视觉实验提供了一个平台,适用于应急救援、工业级动态三维信息获取等场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社会意义。

乔鼎恒[5](2018)在《多光谱成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光谱融合成像系统是可以应对复杂环境下,进行相关图像的采集以及后期图像处理应用的系统。多光谱融合成像系统不仅具备单一红外成像系统在照明条件差或恶劣天气的成像简捷的特点,而且具备可见光图像系统在日常环境下富含丰富的细节的特点。可以适应全天候复杂环境下的图像采集以及处理。为了改善现有的单一传感器成像系统,本文设计了一套集sCMOS高速传感器板、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板以及FPGA图像处理板于一体的复杂硬件系统。针对以往针对以往的DSP+FPGA架构的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体积庞大、系统复杂、功耗高等弊端。该系统采集红外图像以及sCMOS图像均不小于50fps。为了突破现有红外成像设备图像处理能力的瓶颈,本系统选择ULIS公司生产的UL04371-042传感器,考虑到该红外传感器输出端为模拟信号并且输出电压幅值为1.0V4.2V,输出最高速率为10Mhz,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UL04371-042传感器的红外采集电路,采用AD9240进行相应的模数转换,但是考虑到AD9240的采样时钟的电平标准与FPGA端输出的时钟电平标准不一致,容易导致高低的判断有误,本文在此加入了一套电平转换电路设计,既满足了红外图像的采集速率又保证了红外采集图像过程的稳定性。本文结合sCMOS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成像质量做出了分析,考虑到sCMOS传感器的工作电压以及偏置电压种类过多并且有严格的上电时序和精度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针对GSENSE2020S的电源电路设计以及偏置电路设计,将多种电压进行合理分配并且配合FPGA进行上电时序的控制,为sCMOS提供高精度、严格上电时序的电路设计,既减少了电源芯片数量与种类,又可以更加灵活控制电压幅值以及上电时序。为了满足多光谱融合成像系统对于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套丰富的高速通信接口。所设计的接口包括:千兆以太网、光纤接口、Cameralink接口、UART接口等。设计的高速光纤传输接口,传输速率可达2.5Gbps。不同接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为后续研发人员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充分条件,为该多光谱融合成像系统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詹昊[6](2017)在《纳秒级分幅超高速视觉成像装置的研制》文中指出高速视觉成像技术能够将某一瞬间事物的变化历程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国防科技、科学研究、生物医疗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成像装置性能受图像传感器像素结构、读出噪声和帧率制约,目前世界上图像传感器最高帧率达到107fps,图像传感器的曝光时间间隔为1us,要实现对1us以内高速物理现象的精确观测,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图像采集帧率。本文研制了一台基于分幅技术的超高速成像装置,帧率500fps,其曝光时间间隔能够在0至4ms范围内可调,调节精度高达10ns。采用光学分幅技术,在保持原有图像传感器成像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了整体成像速度。通过调节不同图像传感器的曝光间隔,实现对于高速运动物体运动学信息的检测。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1)针对成像装置性能受图像传感器性能制约的问题,设计二分光成像光路结构;针对精密光学的分光需求,采用高精度机械调校机构,实现了精度为1um的机械校准;完成基于FPGA的双SCMOS高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2)根据成像装置图像数据量大、输出速度高的需求,开发了基于FPGA的固件程序,实现了两个图像传感器的参数配置及精度为10ns的时序控制;采用千兆以太网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通信,通过上位机实现了成像装置的图像显示和参数配置;采用具备CRC校验机制的Cameralink协议高速传输图像,实现了峰值速度4080Mb/s的图像数据的稳定传输。(3)根据光路及机械结构特点,研究了不同图像传感器图像重合度提升的方法,实现了图像相关度由0.915至0.995的提升;分析论证了导致图像畸变和噪声的电学和光学原因,采用硬件算法实现图像滤波、数字域相关双采样、平场校正等预处理操作,大幅提升了原始图像清晰度;(4)设计了跨帧时间精度验证实验,验证成像装置不同图像传感器的曝光间隔精度;设计了快速运动乒乓球运动检测实验,提出了一种单一背景下快速运动乒乓球速度检测方法,实现了对高速运动物体运动状态分析。

焦自龙[7](2015)在《基于TMS320DM6446的交通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随着计算机视觉算法、微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监控系统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军事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特别是交通视频智能监控系统由于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了社会研究的热点。本文以TI公司生产的Davinci多媒体双核处理器TMS320DM6446芯片为核心,设计出了交通视频图像处理的硬件平台。论述了交通图像处理硬件平台的功能需求,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以及硬件设计中主要功能芯片的选型等,并具体分析平台的总体功能以及平台中各个功能模块。本平台的硬件设计采用Altium designer 10.0和Hyperlynx8.1软件,完成平台的原理图设计以及PCB制作。在硬件平台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了平台底层软件的设计。硬件平台中的图像处理电路以高配置的TMS320DM6446处理器为核心,详细分析了该处理器的资源配置以及双核架构的组成,图像处理电路中还包括了DDR2存储电路,FLASH存储电路。交通图像的硬件解码电路以TVP5146芯片为核心,分析了该芯片的工作特性以及工作模式。供电模块以TPS65023为核心,完成硬件平台电源模块的设计,在本硬件平台还包括了通信模块,如:以太网模块,USB模块,RS232模块等。在本硬件平台的图像处理电路中,处理器与DDR2存储之间的数据读写速度在100MHz以上,属于高速电路。所以,本文针对对影响高速PCB板设计的反射,串扰等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了信号反射与串扰的产生机理以及抑制的方法等,通过Hyperlynx仿真软件中的LinSim,完成平台的布线前仿真工作,设定PCB布线规则,通过BoardSim,完成布线后的仿真,验证PCB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完成PCB的制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了硬件平台中的电源模块的调试与串口通信模块的调试工作。并阐述了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以及内核的配置与编译,完成嵌入式Linux内核在本平台的移植工作。并对整个平台的功能进行了的测试和展示了测试结果。

李方宁[8](2014)在《高清高速CMOS相机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高速相机可以实时准确的记录高速目标的瞬态过程,它能将高速场景中观测目标流逝的经过以后期处理回播方式放慢到人眼可分辨的程度,这一性能使得高速相机成为研究瞬态现象的重要工具。目前,高帧频高分辨率图像在工业生产、科学实验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世界各国也都在高清高速相机领域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在高清高速相机领域的研究受限于国外高速相机进口限制,这使得国内的相关研究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开展高清高速相机的研制工作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所设计的高清高速相机系统是基于美国ALEXIMA公司所研发的一款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AM41V4进行的研究,详细介绍了AM41V4的功能与特点,阐述了高清高速相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高清高速相机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使用Xilinx公司的Virtex-6型FPGA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DDR3动态存储器作为成像暂存器,配合DVI显示接口进行图像抽帧显示,采用Camera Link接口作为系统相机接口来进行图像数据传输。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工程技术的积累,为后期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制定高清高速CMOS相机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高清高速相机的关键技术(如采集、控制、存储、显示、传输等),对比高清高速相机系统所需各种器件类型,最终决定以CMOS图像传感器为感光元件、FPGA为系统控制核心、高速大容量DDR3SDRAM为图像数据暂存器、DVI为图像显示接口及Camera Link接口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接口的系统设计方案。其次,搭建了高清高速CMOS相机系统的硬件平台。完成了系统高速采集模块的CMOS图像传感器电路设计;控制模块中FPGA控制单元和DDR3图像数据暂存的电路设计;接口模块中的DVI图像抽帧显示和Camera Link图像输出的电路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机采集模块的PCB设计。最终,对高清高速CMOS相机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完成了系统采集模块CMOS图像传感器的行时序和帧时序控制;DDR3暂存器的读写控制;DVI接口图像抽帧显示的逻辑控制;Camera Link接口图像数据输出的逻辑控制。本文将CMOS图像传感器AM41V4应用于高清高速相机中,可在分辨率和速度两方面达到高速高清标准,同时AM41V4芯片通过FPGA的灵活设计可由面阵转换为随意间隔多线阵,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进行可编程开窗,使得本系统更具灵活性,能满足更高帧频下的姿态测量需求。系统通过引入DDR3存储器对图像数据进行缓存进而减小了相机接口输出带宽对采集模块CMOS图像传感器高速采集带宽的限制,配合DVI接口可在高速记录同时进行实时监控。

杨少华[9](2014)在《面阵探测器子阵列分割与并行输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面阵探测器成为现代光电成像系统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光电成像系统的性能指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光电成像系统能工作在运动的载体上,且要获得高品质的动态图像,这就要求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要不断的提高。提高空间分辨率的主要途径是增加面阵探测器的像元数,而提高时间分辨率则要求信号的传输速率高或者减少像元数的输出。为更好的适应现代光电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分割的思想,引入并行输出的概念,旨在不破环硬件器件的前提下,提高输出效率,成功的解决了数据输出瓶颈。电荷耦合器件(CCD)与CMOS图像传感器相比较,具有光谱响应宽、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以及电荷转移效率快的优点,因此,CCD被广泛的用作于成像光谱仪焦平面探测器。本文引入了子阵列的概念,将CCD焦平面分割成2块,每块子阵列的信号独立输出,互不影响,输出信号并行输出,提高了探测器的帧频。首先本文介绍了CCD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选择有电子快门的行间转移型(KAI-0340)作为要研究的探测器,并给出了驱动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其次,研究芯片驱动时序关系资料,选择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设计的平台,采用硬件语言、Verilog HDL对驱动时序进行了描述,并用QuartusⅡ软件对所描述的驱动时序进行了仿真。最后,运用Prote199设计了原理图和PCB图,并制作了电路板,通过对电路板的调试,驱动时序电路产生的驱动信号能够满足(KAI-0340)正常工作的要求。总结了驱动时序电路设计,分析了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伍凌帆[10](2013)在《基于FPGA的全高清高速CCD航空相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视频领域逐渐由标清时代进入高清时代的今天,高清视频采集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CCD图像采集系统的成像质量好,但是数据传输和处理速度较慢,在标清模式下可以达到实时速率(25fps)。所以,以CCD为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设备统治了标清领域。由传统标清技术进化而来的高清CCD成像质量好,灵敏度高,照度要求低,但是高清性能和高速性能不能同时满足,特别是在拍摄高速运动目标时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高分辨率、高帧频率是现代特种领域相机发展的重要特性。针对航空相机同时对高帧率和高分辨率的要求,本文采用美国高端CCD图像传感器,配以时序驱动芯片,并用FPGA多路同时驱动Sensor扫描的方式,设计了一套高清高速CCD图像采集系统,倍增了帧率,能实现两百万像素、60帧/秒无压缩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硬件电路是在Cadence软件下进行设计的,主要包括CCD信号采集及周围驱动电路、模拟前端及驱动时序电路和FPGA主控及图像处理电路三个部分。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本系统的软件程序,主要包括CCD驱动控制模块、图像数据接收和拼接模块、AE算法模块和图像镜像模块。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调试。经实验验证,本系统达到了实时、稳定和可靠的工作,能够实时输出1920×1080@60fps的视频,中心分辨率超过1000电视线。整个系统设计能够满足高帧频率和高分辨率的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且占用系统资源少,提高了效率。

二、NV-M1000摄像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的原理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V-M1000摄像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的原理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i3519A的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总体设计及相关原理
    2.1 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技术指标
    2.2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2.3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
    2.4 图像采集装置相关原理
        2.4.1 CMOS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
        2.4.2 H.265/HEVC图像编码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硬件设计
    3.1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3.2 图像处理器外围电路设计
        3.2.1 图像处理器电源设计
        3.2.2 时钟和复位电路设计
        3.2.3 USB3.0 接口电路设计
    3.3 图像传感器电路设计
    3.4 存储电路设计
    3.5 以太网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分析
    4.1 信号完整性分析
        4.1.1 单一网络的阻抗仿真分析
        4.1.2 网络间的串扰仿真分析
        4.1.3 电源和地平面的轨道塌陷分析
        4.1.4 电磁干扰和辐射分析
        4.1.5 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
    4.2 电源完整性分析
        4.2.1 电源通道阻抗仿真分析
        4.2.2 电路板直流压降仿真分析
        4.2.3 电路板温度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测试平台搭建
    5.2 关键信号线信号质量分析
    5.3 不同分辨率下采集图像质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LUX13HS的高帧频成像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高帧频成像系统研究背景
        1.1.2 高帧频成像系统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高帧频成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高帧频相机系统架构
    2.2 高速图像传感器选型
        2.2.1 CMOS图像传感器对比
        2.2.2 高速CMOS图像传感器特性与参数
        2.2.3 CMOS图像传感器LUX13HS芯片简介
    2.3 高帧频相机设计指标与功能设置
        2.3.1 全画幅工作模式技术指标
        2.3.2 半画幅工作模式技术指标
    2.4 核心控制器件简介
    2.5 图像传输接口选择
        2.5.1 主流接口对比
        2.5.2 Camera Link接口简介
        2.5.3 Coa XPress接口简介
    2.6 SDRAM存储器件选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帧频成像系统硬件设计
    3.1 高帧频成像系统设计
    3.2 高速成像板硬件设计
        3.2.1 电源电路设计
        3.2.2 偏置电压供给电路设计
        3.2.3 连接器电路设计
    3.3 主控板硬件设计
        3.3.1 电源模块
        3.3.2 时钟电路设计
        3.3.3 复位电路设计
        3.3.4 FPGA配置电路设计
        3.3.5 DDR4 硬件电路设计
    3.4 高速接口板硬件设计
        3.4.1 Camera Link接口电路设计
        3.4.2 Coa XPress接口电路设计
        3.4.3 电源电路设计
        3.4.4 连接器电路设计
    3.5 高速PCB设计
        3.5.1 高速成像板PCB设计
        3.5.2 高速接口板PCB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帧频成像系统的FPGA逻辑实现
    4.1 FPGA顶层设计
    4.2 CMOS传感器LUX13HS成像控制与实现
        4.2.1 偏置电压供给配置
        4.2.2 传感器寄存器配置
        4.2.3 图像帧时序与行时序控制
        4.2.4 半画幅工作模式相机时序控制
        4.2.5 全画幅模式相机时序控制
    4.3 图像数据接收与解码
        4.3.1 LUX13HS传感器数据输出格式
        4.3.2 半画幅模式数据接收与解码
        4.3.3 全画幅模式数据接收与解码
    4.4 图像预处理与自动调光
        4.4.1 基于FPGA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
        4.4.2 FPGA的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实现
        4.4.3 自动调光算法
    4.5 图像缓存
    4.6 Camera Link接口模块设计
        4.6.1 接口链路协议
        4.6.2 并串转换输出模块设计
        4.6.3 相机控制
    4.7 Coa XPress接口模块设计
        4.7.1 接口链路协议
        4.7.2 接口传输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帧频CMOS成像系统测试
    5.1 高帧频成像系统测试环境
    5.2 硬件电路调试
    5.3 图像输出测试
        5.3.1 直方图均衡化功能测试
        5.3.2 自动调光功能测试
        5.3.3 半画幅模式高速运动成像测试
        5.3.4 全画幅模式高速运动成像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完成工作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时间编码曝光成像与图像复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图像降质产生的原因
        1.1.2 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1.1.3 编码曝光方法在保护信息中的作用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经典运动图像模糊复原方法
        1.2.2 基于编码曝光成像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编码曝光成像的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运动模糊图像产生的机理及其数学模型
        2.2.1 运动模糊图像产生的成像机理
        2.2.2 运动模糊成像的数学模型
        2.2.3 降质函数在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中的局限
    2.3 编码曝光成像的典型方法
        2.3.1 时间编码曝光成像方法
        2.3.2 空间编码曝光成像方法
        2.3.3 时空编码曝光成像方法
    2.4 编码曝光图像去模糊的数学模型
    2.5 编码曝光成像的信噪比分析
    2.6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2.7 本章小结
3 编码曝光相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编码曝光的图像采集方式
    3.3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编码曝光成像原理
        3.3.1 CCD器件的成像原理
        3.3.2 编码曝光成像的时序
    3.4 编码曝光相机的实现方案
        3.4.1 编码曝光图像的采集方案
        3.4.2 编码曝光图像的传输方案
        3.4.3 编码曝光相机的总体电路
    3.5 编码曝光相机成像实验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相似度与熵联合估计的编码曝光图像复原方法
    4.1 引言
    4.2 编码曝光模式下运动图像降质函数的估计
    4.3 编码曝光复原图像的评价指标
        4.3.1 解码图像的结构相似度
        4.3.2 解码图像的熵
    4.4 基于相似度与熵联合估计的编码曝光图像复原方法
    4.5 基于编码曝光成像的模糊长度估计与图像复原实验
        4.5.1 编码曝光合成图像的仿真复原实验
        4.5.2 与典型编码曝光方法的实验对比
        4.5.3 本文编码曝光相机采集图像的复原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L0正则化的编码曝光图像复原方法
    5.1 引言
    5.2 编码曝光运动图像模糊模型
    5.3 编码曝光模糊图像的复原方法
        5.3.1 图像复原模型
        5.3.2 图像的更新求解
        5.3.3 模糊核的求解
    5.4 编码曝光图像复原实验
        5.4.1 仿真编码曝光图像的复原实验
        5.4.2 实际编码曝光图像的复原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主动式视觉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难点与创新点
        1.4.1. 本文主要工作
        1.4.2. 难点与创新点
    1.5.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指标与总体架构
        2.1.1. 系统需求及设计指标
        2.1.2. 系统总体架构
    2.2. 数字微镜器件显示及驱动原理
        2.2.1. 数字微镜器件显示原理
        2.2.2. 数字微镜器件驱动原理
    2.3. 结构光三维重建原理
    2.4. 系统方案设计及指标论证
        2.4.1. 结构光高速投影方案及指标论证
        2.4.2. 与子板的互联方案及指标论证
        2.4.3. 高速图像采集方案及指标论证
        2.4.4. 三维视觉处理方案及指标论证
        2.4.5. 控制与服务方案及指标论证
        2.4.6. 系统数据缓存方案及指标论证
        2.4.7. 系统数据存储方案及指标论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方案设计
    3.1. 整体硬件方案概述
    3.2. 主动式视觉平台核心板硬件设计
        3.2.1. FPGA子系统硬件设计
        3.2.2. 嵌入式子系统硬件设计
        3.2.3. 系统缓存设计
    3.3. 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及电源完整性设计
        3.3.1. 传输线理论概述
        3.3.2. 信号完整性设计
        3.3.3. 电源完整性设计
    3.4. PCB后仿真
    3.5. PCB版图及实物展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方案设计
    4.1. 软件整体架构
    4.2. FPGA软件设计
        4.2.1. 结构光编码设计
        4.2.2. 数字微镜驱动设计
    4.3. 嵌入式软件设计
        4.3.1. 高速图像采集设计
        4.3.2. 三维重建算法设计
        4.3.3. 控制与服务模块设计
    4.4. 算法占用资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
    5.1. 系统硬件性能测试
        5.1.1. 电源测试
        5.1.2. 时钟及复位信号测试
        5.1.3. 嵌入式处理器与FPGA测试
        5.1.4. DDR3测试
        5.1.5. 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测试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结构光投影测试
        5.2.2. 图像高速采集测试
        5.2.3. 三维重建测试
        5.2.4. 阴影去除测试
        5.2.5. 网页页面与服务模块测试
        5.2.6. 功能测试结果总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未来优化工作
        6.2.1. 硬件优化
        6.2.2. 软件优化
        6.2.3. 测试优化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多光谱成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相关技术及发展现状
        1.2.1 sCMOS成像技术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红外相机成像技术与国内外现状
        1.2.3 嵌入式处理器技术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及分析
        2.1.1 系统需求
        2.1.2 需求分析
    2.2 系统结构设计
        2.2.1 板卡功能介绍
        2.2.2 板间高速连接器选型
    2.3 sCMOS高速传感器板方案
        2.3.1 sCMOS传感器特性
        2.3.2 sCMOS高速传感器方案设计
    2.4 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板方案
        2.4.1 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特性
        2.4.2 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板方案设计
    2.5 FPGA图像处理板方案
        2.5.1 FPGA处理器特性
        2.5.2 FPGA图像处理板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sCMOS高速传感器板硬件设计
        3.1.1 sCMOS高速传感器板电源设计
        3.1.2 sCMOS高速传感器板采集设计
    3.2 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板硬件设计
        3.2.1 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板电源设计
        3.2.2 非制冷长波红外传感器板采集电路设计
    3.3 FPGA图像处理板硬件设计
        3.3.1 处理器基本配置电路
        3.3.2 时钟和复位电路设计
        3.3.3 FPGA图像处理版电源设计
        3.3.4 FPGA图像处理板接口设计
    3.4 图像缓存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CB设计
    4.1 信号完整性分析
        4.1.1 传输线理论
        4.1.2 反射
    4.2 电源完整性设计
        4.2.1 寄生电容
        4.2.2 电容的布局设计
        4.2.3 花焊盘
        4.2.4 通流能力
    4.3 电磁兼容性设计
    4.4 FPGA图像处理板PCB叠层设计
        4.4.1 PCB选材
        4.4.2 叠层结构与阻抗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系统概述
    5.2 高速通道裸板误码率测试
    5.3 FPGA图像处理板硬件基础功能测试
        5.3.1 LTM4644电源输出时序测试
        5.3.2 时钟输出测试
    5.4 各图像系统功耗测试
    5.5 各传感器时序测试
        5.5.1 红外传感器时序测试
        5.5.2 sCMOS传感器时序测试
    5.6 整体系统功能测试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纳秒级分幅超高速视觉成像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论文结构
2. 成像装置整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成像装置总体框架
    2.3 光路结构设计
    2.4 硬件电路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光路及机械结构设计
    3.1 光路结构设计
    3.2 机械结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成像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4.1 电源模块设计
    4.2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4.3 高速存储电路设计
    4.4 数据交互电路设计
    4.5 PCB板卡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成像系统固件程序开发
    5.1 系统时钟配置固件设计
    5.2 SCMOS参数配置及时序控制模块设计
    5.3 数据整理模块设计
    5.4 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5.5 数据交互模块设计
    5.6 本章小节
6. 成像质量分析及校正
    6.1 图像传感器噪声分析
    6.2 图像传感器噪声抑制
    6.3 不同图像传感器成像差异分析
    6.4 不同图像传感器成像差异修复
    6.5 本章小节
7. 实验与验证
    7.1 跨帧时间精度验证实验
    7.2 快速乒乓球运动检测实验
    7.3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7)基于TMS320DM6446的交通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交通监控现状
        1.2.1 国外交通监控研究现状
        1.2.2 我国交通监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2.2 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3 主要设备和芯片选型
        2.3.1 交通图像采集摄像机
        2.3.2 主要芯片选型
        2.3.2.1 DSP处理器
        2.3.2.2 视频解码芯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图像监控平台硬件电路设计
    3.1 TMS320DM6446处理器
        3.1.1 处理器结构分析
        3.1.2 TMS320DM6446处理器通信
        3.1.3 TMS320DM64446处理器外围框图
    3.2 视频解码模块设计
    3.3 系统存储
        3.3.1 DDR2内存设计
        3.3.2 FLASH存储设计
    3.4 供电模块
    3.5 通信模块
        3.5.1 以太网接.模块
        3.5.2 RS232模块
        3.5.3 USB接.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硬件PCB设计
    4.1 PCB设计流程
    4.2 平台PCB与信号完整性
    4.3 平台PCB的层叠结构设计
    4.4 平台PCB的布局与布线
    4.5 平台PCB设计仿真
        4.5.1 仿真模型与仿真软件选择
        4.5.1.1 仿真模型选择
        4.5.1.2 仿真软件选择
        4.5.2 PCB信号布线前仿真
        4.5.2.1 反射仿真
        4.5.2.2 串扰仿真
        4.5.3 PCB信号布线后仿真
        4.5.3.1 反射仿真
        4.5.3.2 串扰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硬件调试与Linux内核移植
    5.1 平台硬件调试
        5.1.1 电源模块调试
        5.1.2 串口调试
    5.2 Linux内核移植
        5.2.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5.2.2 Linux内核启动过程分析
        5.2.3 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
        5.2.4 内核移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平台功能测试
    6.1 视频输入信号
    6.2 测试结果
    6.3 实验结果展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高清高速CMOS相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高速相机研究状况
        1.2.2 国内高速相机研究状况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CMOS 图像传感器
    2.1 引言
    2.2 CMOS 图像传感器的发展状况
        2.2.1 CMOS 无源像素图像传感器
        2.2.2 CMOS 有源像素图像传感器
        2.2.3 CMOS 数字像素图像传感器
    2.3 CMOS 图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点
    2.4 CMOS 图像传感器与 CCD 传感器的对比
    2.5 CMOS 图像传感器 AM41V4 的介绍
        2.5.1 AM41V4 的特征参数
        2.5.2 AM41V4 的芯片结构
        2.5.3 AM41V4 的像元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AM41V4 图像传感器的相机系统方案分析
    3.1 引言
    3.2 相机系统的架构分析
    3.3 相机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3.4 相机系统器件选型
        3.4.1 系统核心控制器件
        3.4.2 存储器
        3.4.3 相机接口
        3.4.4 DVI 接口
    3.5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清高速相机系统的硬件实现
    4.1 引言
    4.2 相机系统硬件模块的划分
    4.3 传感器板设计
        4.3.1 AM41V4 控制信号电路设计
        4.3.2 传感器板供电电路设计
        4.3.3 传感器板接口电路设计
    4.4 主控板设计
        4.4.1 FPGA 最小系统设计
        4.4.2 DDR3 硬件设计
        4.4.3 Camera Link 接口电路设计
        4.4.4 DVI 电路设计
    4.5 高速 PCB 设计
        4.5.1 高速电路设计基本原则
        4.5.2 传感器板 PCB 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FPGA 的逻辑设计
    5.1 引言
    5.2 基于 FPGA 的开发设计流程
        5.2.1 VHDL 硬件描述语言
        5.2.2 FPGA 开发流程
    5.3 系统逻辑设计
        5.3.1 相机系统工作流程图
        5.3.2 FPGA 逻辑框架
        5.3.3 图像传感器 SPI 接口时序设计
        5.3.4 CMOS 驱动时序设计
        5.3.5 DDR3 数据读取设计
        5.3.6 Camera Link 接口设计
        5.3.7 DVI 图像输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主要工作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9)面阵探测器子阵列分割与并行输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CCD探测器在光电系统中的应用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CCD图像传感器及驱动电路设计方案
    2.1 CCD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CCD的基本结构
        2.1.2 CCD的工作原理
    2.2 CCD的输入与输出机构
        2.2.1 CCD的输入机构
        2.2.2 CCD的输出机构
    2.3 CCD分类
    2.4 CCD的特征参数
    2.5 CCD的电子快门特性
    2.6 本文设计方案
    2.7 本章小结
3 CCD器件及其驱动电路设计
    3.1 CCD的选择
        3.1.1 KAI-0340性能介绍
        3.1.2 几何特性
        3.1.3 KAI-0340管脚介绍
    3.2 CCD驱动电路技术
        3.2.1 时序脉冲产生电路设计方法
        3.2.2 KAI-0340的驱动研究
    3.3 驱动电路的总体设计
        3.3.1 电子快门电平转化电路
        3.3.2 水平驱动电平转化电路
        3.3.3 CCD输出保护电路设计
    3.4 FPGA控制电路
    3.5 驱动电路硬件结构设计
    3.6 抗干扰设计
    3.7 本章总结
4 KAI-0340驱动时序设计
    4.1 FPGA设计优势
    4.2 FPGA的开发环境
    4.3 面阵CCD KAI-0340的时序分析
    4.4 时序设计
        4.4.1 水平时序模块
        4.4.2 垂直时序模块
        4.4.3 电子快门时序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面阵CCD驱动电路板设计
    5.1 引言
    5.2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5.2.1 打开原理图设计器和创建原理图文件
        5.2.2 版面设置
        5.2.3 元器件放置
        5.2.4 元件的位置调整
        5.2.5 绘制原理图
    5.3 生成网络表
    5.4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5.4.1 电路工作速度分析
        5.4.2 规划电路板
        5.4.3 启动Prote199-PCB与参数设置
        5.4.4 装入网络表及元件的封装
        5.4.5 元件的自动布局
        5.4.6 手工调整元件的布局
        5.4.7 自动布线
        5.4.8 手工调整
    5.5 PCB设计经验总结
    5.6 信号完整性设计
        5.6.1 电源阻抗设计
        5.6.2 阻抗匹配以抑制振铃
    5.7 本章小结
6 硬件电路调试及误差分析
    6.1 引言
    6.2 硬件电路的调试
    6.3 实验过程及结果
        6.3.1 FPGA时序发生器驱动信号测试
        6.3.2 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FPGA的全高清高速CCD航空相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历史与发展
    1.3 CCD航空相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CCD航空相机成像系统方案设计
    2.1 CCD图像传感器的型号选择
        2.1.1 CCD的基本特征参数
        2.1.2 CCD噪声分析
        2.1.3 CCD图像传感器选型
    2.2 CCD模拟前端模块设计
    2.3 CCD传感器时序驱动模块设计
    2.4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2.5 成像接口模块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航空相机成像典型处理算法
    3.1 图像拼接算法设计
    3.2 自动曝光算法设计
    3.3 基于CCD输出视频波形幅值变化的自动曝光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空相机成像系统硬件设计
    4.1 CCD模块设计
        4.1.1 传感器选型
        4.1.2 CCD驱动电路设计
        4.1.3 防阴阳脸设计
    4.2 AFE模块设计
        4.2.1 AFE芯片选型
        4.2.2 AD9920A结构及工作原理
        4.2.3 四片 AFE 的主从模式设计
    4.3 FPGA主控与显示接口模块设计
    4.4 系统PCB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航空相机成像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5.2 QuartusII 开发环境
    5.3 上电顺序控制设计
    5.4 寄存器配置程序模块设计
    5.5 数字图像拼接程序模块设计
    5.6 自动电子快门设计
        5.6.1 自动电子快门功能的实现
        5.6.2 自动曝光控制设计
        5.6.3 自动增益控制设计
    5.7 补疵点设计
    5.8 图像镜像功能设计
    5.9 图像显示界面设计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设备及调试步骤
    6.2 硬件电路调试
    6.3 软件程序调试
        6.3.1 系统上电顺序调试
        6.3.2 CCD驱动时序调试
        6.3.3 CCD成像输出调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四、NV-M1000摄像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的原理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i3519A的高帧频图像采集装置小型化的设计与实现[D]. 王晨辉. 中北大学, 2021(09)
  • [2]基于LUX13HS的高帧频成像系统设计[D]. 赵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08)
  • [3]时间编码曝光成像与图像复原研究[D]. 李响.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4]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主动式视觉平台[D]. 孙仲健.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多光谱成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D]. 乔鼎恒.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6]纳秒级分幅超高速视觉成像装置的研制[D]. 詹昊.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7)
  • [7]基于TMS320DM6446的交通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焦自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8]高清高速CMOS相机系统设计[D]. 李方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4(05)
  • [9]面阵探测器子阵列分割与并行输出技术研究[D]. 杨少华. 西安工业大学, 2014(10)
  • [10]基于FPGA的全高清高速CCD航空相机的研究[D]. 伍凌帆.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NV-M1000相机高速电路快门控制电路原理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