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师范院校体育系篮球专项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洋洋[1](2021)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文中提出本研究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进行模型构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本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运用扎根理论法按照自由节点、主范畴、核心范畴的顺序,层级归纳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的初选影响因素,然后通过特尔菲法对初选影响因素进行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其次,编制影响因素量表并发放,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维度划分是否准确,根据分析验证结果,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培养策略。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扎根理论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课程设置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的培养的主要因素。课程设置因素包括篮球专项课程的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学时分配、考核与评价以及教育实习。教师因素包括篮球专项教师的教学能力、从业知识储备、专项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以及个人魅力。环境因素包括篮球专项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就业前景、课后实践机会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自身因素包括篮球方向学生的专项理论知识水平、专项运动技能的水平、自我学习意识以及学习动机。(2)课程设置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的培养具有正向影响;且这四个因素也存在两两互为相关,相互支持的关系。其中,课程设置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这三个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的影响最大。相较而言,学生自身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的影响较小,但也不能忽视其重要性。(3)以课程设置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四个影响因素为基础,依据各影响因素的路径系数提出培养策略:优化篮球教学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拓宽多元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篮球专项能力;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篮球教师素养;加强篮球课程设置多样化,严格学生考核制度;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激发篮球学习动力。
庞语墨[2](2020)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传统的五人制篮球为基础发展得到的三人制篮球,是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三人制篮球运动指的是在半场开展的“三对三”的运动,不但有着五人制篮球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为趣味性与游戏性强、周期短、场地要求不高、对抗性小、适宜大众参与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三人制篮球,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全球得到推广,在2010年的新加坡青奥会上首次被纳入正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并成功进军第32届东京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目前,我国三人制篮球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中也得以迅速推广,参与的人群越来越稳定。三人制篮球比赛机制已经在高校建立,各个高校对具有高水平的篮球教练员与篮球教师进行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校园篮球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三人制篮球的广泛开展要求体育院系在此方面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三人制篮球运动和学校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人才。河南大学正在加快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步伐,加强了师资、设施等的建设,这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提供支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优势、机遇等方面全面分析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最终研究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面对的挑战及应对挑战的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一是三人制篮球和五人制篮球在规则、人数、场地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二是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开展是国家篮球发展战略的要求,表现在群众体育的需求、学校体育的需求、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等;三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三人制篮球具有育人价值、教学价值,通过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正确认识对待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篮球课程资源,为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借鉴,也能促使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对三人制篮球的技战术研究、教学实践研究以及科学研究等走在河南省的前列。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是可行的:一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面临着机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篮球市场发展的需求、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推进;二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存在优势:雄厚的篮球师资队伍、优良的篮球教学传统、丰富的学生资源、良好的篮球氛围、完善的篮球场地设施等。3.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展望:三人制篮球是注重个人能力和短时间内判断能力,强调简单配合以及考验全队默契的一个项目,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可以在平时教学训练中加强一些个人技术训练,以及两个人之间的技战术配合,可以增加一些锻炼彼此之间默契的运动和游戏。4.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一是三人制篮球认识存在误区;二是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的研究存在不足;三是三人制篮球竞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四是其他体育项目对三人制篮球的影响;五是其他体育比赛对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影响。5.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对策:一是基于“终身体育”的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二是不断提高三人制篮球在河南大学的普及率;三是不断提高三人制篮球宣传力度,为三人制篮球教学营造氛围;四是积极开展三人制篮球比赛,“以赛促学”;五是加强对三人制篮球的理论研究;六是学院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七是优化三人制篮球教学;八是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三人制篮球教学场地设施。由此提出以下建议: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对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大,为开展三人制篮球创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发,使学生主动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对于篮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更多的技战术融入到篮球教学中,使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加深对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的研究,通过技战术的完善,推动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开展。3.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师要增加对三人制篮球方面的学术研究,比如增加在理论知识、技术动作以及战术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三人制篮球相关的教学业务能力。4.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积极举办关于三人制篮球的比赛,使组织三人制篮球运动赛事的能力增强,规范三人制篮球比赛,明确比赛的制度建设。5.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增设一些有关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裁判培训课程、比赛规则培训课程等,使篮球裁判的执裁能力提高,将三人制篮球的比赛规则传递给更多人。6.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需要高度重视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为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管理,确保三人制篮球运动项目更好地进行,为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增添提供保障。
刘海明[3](2020)在《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等作为理论指导,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无论是基于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诉求,还是我国青少年力求综合发展的现实客观背景下,都需要加以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正是出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迫切需求,对中美两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借鉴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中有关的学科理论,以系统论知识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以大量的问卷数据和访谈材料为实证研究素材,从目标设置情况、训练参赛情况、课程教学情况、场馆设施情况、保障条件情况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比较中美两国在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上的差异,旨在能够更为有效的在分析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借鉴美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优化我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和策略,从而优化我国现阶段校园篮球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有效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综合改革,为我国学校体育内容体系的丰富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以41所各类学校校园篮球负责人、2507名在校学生、377名校园篮球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以20名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分管校园篮球项目的校领导、5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30名学校篮球教师、10名美国校园篮球相关人员或研究人员、7名国内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对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设置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由于自身办学条件因素,大多数学校未将国家层级目标纳入到校园篮球发展目标体系之中,目标设置更多集中在了学校层级目标设置层面,同时也缺乏省市地区性层级目标的设置。但是中国将思政教育放到了校园篮球之中,立德树人始终渗透在篮球课程及课外活动之中,这是中国校园篮球的优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从美国层面来看,提升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结、商业价值目标、国家篮球人才培养目标是校园篮球模式的三个主要目标。(2)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组织管理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缺乏全国统一的校园篮球组织管理部门,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活动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权限与管理范围不匹配的情况。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缺乏有效的议事协调机制,“教”、“体”融合机制贯彻力度不够。从美国层面来看,NCAA是典型的会员制管理机构,其主要是由四年制高等学校和学院式教育机构作为其下属会员,以联合会的形式来进行组织运作,同时NCAA在职能划分和员工的培养方面十分成功,职能划分的清晰。(3)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保障体系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国家级政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校园篮球尚未得到校方足够的保障性支持,尤其是在财务保障、就业保障以及考试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具体的资金数额来看,学校为校园篮球拨付的资金大约在每年10万元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校园篮球的发展需要,但是经费使用程序较为繁琐。科研保障服务上,除去一些数额较小的必要科研设施意外,大多数学校在科研人员配置和技术服务上保障力度不够;在医疗保障方面,运动损伤应急类设施配置较为完善,但是恢复类器材设施以及专业化的医务人员配置不足。从美国层面来看,体育教育政策和社会体育参与政策保障了美国青少年课上课下的篮球参与;在经费保障方面,国家给予扶持力度较小,学校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了基本的经费保障。(4)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教学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在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色,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中,运动技能仍然处于一个主导型地位,教学对学生篮球参与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校园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以集体授课为主,战术学习和规则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教练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较为单一。从美国层面来看,中小学全由各州教育法自行规定教育目标,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美国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美国中小学篮球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手段多样,注重动作规范化要求,教学考核相对而言比较规范。大学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较大,在宽进严出的学分制管理下,倘若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业并取得相应学分,可申请延期,在教学管理方面,遵循综合素质与学术水平齐驱并驾的平等原则,鉴于此普遍实施学分制,运动员并不存在特殊照顾。(5)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训练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校园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相对为理想,但是在科研水平和受教育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校园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对篮球训练的认可度更高。在训练内容方面,体能训练中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较多,但是柔韧和灵敏训练相对较少。训练方法上,教练员对爆发力训练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好,训练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办法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从美国层面来看,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设有一个组织完善、管理高效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大学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的相关事宜。运动队是运动训练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每天不得超过4小时,而且必须保证每周有2天的空暇时间,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与竞赛。(6)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场馆设施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校园篮球所配备的篮球场馆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学校的篮球课程教学和课余篮球训练需要,但是从教学训练优化方面来看仍需进一步提升;在功能性场馆配置方面,大多数学校在康复理疗、数据分析和运动员个人放松方面的功能性场馆有待于改善;在训练设施方面,训练监控分析设施、康复理疗器材的配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在场馆设施管理上,主要是由后勤部门管理,这对于校园篮球场馆的使用来看在便捷度上可能会受到影响。从美国层面来看,美国高校大型篮球场馆的融资、规划和运营的一体化水平较高,大型篮球场馆和赛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赛事是大型篮球场馆运营的主要内容。(7)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竞赛体系情况对比从中国层面来看,部分学校将参赛目标完全局限在了获得理想成绩上,在锦标主义的影响下校园篮球赛事的参赛目标发生了异化;大多数球队在校园篮球参赛目标上都设置了成绩要求,同时参赛成绩是运动员个人奖惩机制的主要标准。从CUBA赛事来看,大多数教练员对赛事的满意度不高,赛事运作质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从美国层面来看,NCAA赛事根据学校篮球队的比赛成绩、项目设置以及社会影响力将不同学校划分在三个不同的赛事联盟之中,NCAA每年11月开始比赛,全国64强球队分别以自动晋级和获邀晋级的方式进入到下一轮的比赛之中,各个比赛联盟的冠军能够直接晋级下一轮赛事。参加NCAA赛事的运动员必须遵守大学生竞技体育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1)美国校园篮球目标设置对中国的启示加强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目标之间的衔接性;以体质健康和专项技能作为发展模式的价值目标;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目标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美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设置全国性的校园篮球领导机构;坚持政府为强力推手,以协会实体化为实务促进体制深化革新;明确国家理事机构的非营利性质,重点发展体育事业;管理部门落实国家政策,通过制度促进校园篮球运动发展。(3)美国校园篮球保障措施对中国的启示构建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构建以教学为主干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4)美国校园篮球教学对中国的启示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突出“技能+习惯”培养的办学特色;加强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体;优化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考核准确性;加强校园篮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校园篮球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5)美国校园篮球训练对中国的启示保证校园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以学生运动员为主体构建特色训练方案;优化校园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优化训练结构,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6)美国校园篮球场馆设施对中国的启示科学合理规划提升篮球场馆使用效率;依托学校情况和篮球教学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加强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7)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以运动员为主体,构建以运动员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竞赛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校园篮球竞赛机制;构建校园篮球赛事综合保障体系。
康思思[4](2020)在《基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参与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群众对体育指导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多。而体育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既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又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专业。各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探寻充分利用各个培养途径的方法,发挥各个途径对学生的培养作用。本文从体育竞赛的角度出发,探讨体育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武汉体育学院校级竞赛的开展现状以及参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的226名学生的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21.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内涵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教学和训练以及课外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素质,主要包括运动技能、运动训练能力、体育教学能力、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校级竞赛对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对学生运动技能、运动训练能力和竞赛裁判能力的促进作用较为显着。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作用相对较小。调查发现学校在开展竞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竞赛开展的次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参与组织与裁判工作的机会较少、教学技能比赛参与人数的比例较低等问题。基于校级竞赛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为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效果,学校应从建立竞赛教练负责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竞赛能力、着重安排学生负责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教学技能比赛学分化等方面入手。
彭翔[5](2020)在《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以篮球专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强化教学考核,严把考试关,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育质量。运动训练专业是体育院校最主要专业之一,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社会紧缺性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考核内容单一、比例分配不均等客观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体系调查分析,基于现有考核评价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必要性、基本原则等进行阐述,进而构建新型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广州体育学院乃至全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7年《篮球专项与技术》教学大纲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篮球技术教学内容基本符合课程培养目标,但存在考核评价方法不能较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等不足,缺少篮球技战术实践能力的考核。2.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技能为主的同场对抗类项目,专项技术考核评价内容应该增加实战对抗能力考核,通过调研确定了竞赛考核形式,给学生提供技能展示的平台,加深对篮球技战术及规则的理解与运用。3.通过调研,确定篮球专项新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为:第一至第五学期由竞赛成绩(40%)、技能评定(30%)和平时成绩(30%)构成,第六学期由竞赛成绩(40%)、技能评定(20%)、平时成绩(10%)和理论考试(30%)构成。4.每学期末篮球专选课之间开展年级篮球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指导老师和班委评议小组,评议每位学生等级,根据等级换算成相应分值。有A、B、C三个等级,A等级即主力队员,上场率超过60%,评定人数不超过4人;B等级即非主力队员,上场率超过30%,评定人数不超过5人;C等级即参与比赛队员。5.通过学生问卷、专家访谈,师生对新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满意度较高,竞赛考核实施提高了学生篮球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但竞赛考核内容、竞赛办法,还需进一步优化。
谈水泉[6](2020)在《领会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展校园足球是我国足球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其本质在于通过学校足球课程为抓手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校园足球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依据领会教学法实施到球类运动项目的教学经验,发挥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优势特点,将领会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足球课程教学中,研究领会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中提供参考。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领会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解,验证了领会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阶段足球教学中的可行性。对领会教学法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出领会教学法是把战术意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认识理解运动项目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为了研究领会教学法在小学足球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南沙区实验小学三(2)班与四(1)班在学生足球教学后,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足球技能测试、情境兴趣测试。足球比赛表现测试、足球基本知识与规则测试,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中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无论是领会教学法还是传统教学法都能对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2.通过对学生足球技能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足球技能水平测试中各项指标平均分都高于对照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领会教学法对于学生足球技能教学效果更好。3.通过对学生进行足球比赛表现GPAI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应用领会教学法实验组学生在足球比赛表现中情况更好。4.通过对学生进行足球情境兴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平均分数高于对照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应用领会教学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5.通过对学生进行足球理论与规则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平均分数高于对照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应用领会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牢固掌握足球理论与规则
高飞[7](2020)在《视觉观察能力训练对毽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晋中学院毽球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毽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非常强又及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两队之间队员隔网竞赛,从比赛开始的那一刻双方运动员就不停的使用各种技战术来攻击对手,争取比赛的主动权,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当代毽球运动比赛的激烈程度更是与日俱增,比赛过程也是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等方面具备全面的能力。尤其是运动智能及作为运动智能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观察能力更是毽球比赛过程中运用基本技术和各种复杂战术的基础,只有在精准判断好场上的各种情况后才能准确的做出各种移动、跳跃以及接发球的动作。培养和提高毽球运动员的视觉观察能力是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若加强毽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视觉观察能力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训练,将会有利于毽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的发挥。但是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大多数科研人员及教练员却把重心放在了体能、技战术的研究上,仅有少数的运动项目上涉及了视觉观察能力的研究,且研究的深度都不够深入,毽球运动中关于视觉观察能力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本文认为,在毽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加入科学系统化的视觉观察能力训练将极大的提高和发挥毽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晋中学院毽球队大二32名队员为调查和实验对象,对经过12周不同训练干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视野计、注意分配仪、深度知觉仪进行测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测试晋中学院毽球队运动员的视野范围指标发现:实验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视野范围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存在显着性差异。(2)通过测试晋中学院毽球队运动员的深度知觉能力指标发现:实验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深度知觉能力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存在显着性差异。(3)通过测试晋中学院毽球队运动员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指标发现:实验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存在显着性差异。(4)通过测试晋中学院毽球队运动员的技术指标发现:通过12周的训练,较实验前来说实验组在30米直线颠球、高位正脚背发球、脚外侧起球技术、外摆倒勾攻球、触起球复合技术、拦起球复合技术运用的成功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组运动员毽球基本技术指标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却不太明显,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毽球基本技术运用的成功次数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毽球基本技术使用的成功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下列几条建议:(1)毽球运动员训练中,基本技术训练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毽球基本技术基础的视野范围一定不能忽视,建议能够在运动员身心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对其进行专业的视野范围训练。(2)深度知觉能力是运动员在感知外界物体与自己空间位置关系时所需的一种能力,对毽球运动员至关重要,建议运动员加强对深度知觉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注重深度知觉能力的训练。(3)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同时观察对手和队友位置时所需的一种能力,对毽球运动员至关重要,建议毽球队在训练过程中增加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训练的比重,提高运动员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4)在进行视觉观察能力的训练时尽可能的明确训练形式,最好不要只停留在口头提示,练习形式要多元化,重复训练法和竞争性设计可以调动训练热情,有效地促进训练效果。(5)将毽球运动员每日视觉观察能力指标的训练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成数据形式,在每个训练周期结束之时结合训练目标进行评价与反馈,以便下阶段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视觉观察能力训练方案。
万维旭[8](2019)在《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通过对篮球后卫队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篮球后卫培养的重要性,并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在后卫队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对武汉体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借鉴,从而进一步完善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程。对后卫队员特点和篮球课程培养目标的共性分析表明:优秀的后卫队员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后卫队员能力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比赛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一名篮球后卫队员的要求比篮球课程培养目标在篮球技术和理论上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因此,篮球专修课程不仅要培养好优秀的后卫队员,还要以后卫为范,培养更多具有“后卫气质”的其他位置球员。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显示:1.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在经过四年的专项训练后,在个人技术、团队组织协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存在基础技术不精湛,战术配合不丰富,心理稳定较差的问题。2.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程教师的调查显示,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在课程内容和时数安排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教师认为篮球的课时总量不够,学生训练的强度和频度过低。(2)教师对理论课时落实不到位,存在对理论课不重视的倾向。(3)教师在内容选择上对基本技术的重视不够。3.对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后卫队员的调查发现,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在课程内容和时数安排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篮球课程课时总量不足,经常需要加练才能满足学习和比赛的要求;(2)篮球教师对理论知识不够重视,导致理论课课时量不足、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3)技术课总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篮球队员,特别是后卫队员的发展。
杨诗俊[9](2019)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在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指示。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全方位发展中,近年来传统体育项目篮球与新兴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发展速度尤为迅速。篮球及电子竞技游戏成为广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热门的体育项目,在体育院校中更为流行。由于体育院校篮球专选课中创新教学方法的需求日益增加,战术教学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致力于将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引入到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之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如何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进行战术教学?2.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进行战术教学是否有效果?3.运用电子竞技游“NBA2K18”进行战术教学与常规战术教学有何区别?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生的战术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与分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的结果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根据本次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对体育院校篮球专修班学生进行战术教学有效果。2.在战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的对比中,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进行教学比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要好将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应用到高等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程的战术教学中有以下特点: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战术的积极性高,学习意愿强烈。2.学生通“NBA2K18”学习战术后,在球场上运用战术时能联想到游戏中的战术内容与实践产生共鸣,战术记忆深刻。3.将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战术教学效果更好,学生能基本掌握战术并能成功运用战术。施教者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进行战术教学应注意:1.所授战术的选择应结合教学大纲、“NBA2K18”游戏战术手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战术进行教学。
丁思敏[10](2019)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考核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考核标准明确了教学任务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当前全省体育教育本科尚无统一的排球课程考核标准,每个学校的标准都有其特点,参差不齐,不利于排球的教学。排球课程改革研究不断深化,评价标准的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排球教学的需要。构建一套相对规范、完善的考核体系较有意义,真实地反映了学习熟练程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广东省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广东省13所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情况,考核方式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总结归纳现有考核标准的不足及结合各高校教学大纲差异,并依据学生的技术水平测试数据构建出一套较为规范合理的考核标准新体系。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广东省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开课时间安排在第一、二学年,3学分居多;主项课主要安排在第四、五、六学期,12学分居多,有个别高校主项课学分偏低。2.高校排球师资基本符合排球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3.广东省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技术考核;排球主项课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技术考核+能力考核。13所高校的技术考核所选用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普修课、主项课技术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教师与学生对考核评价标准相当重视,学生渴望对现行考核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4.依据相关理论,结合当前学生水平构建了广东省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及主项课考核标准,共包括四个方面: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5.构建的新标准在普修课考核中增加无球技术的考核内容,在主项课考核中增加无球技术、拦网技术考核内容,在基本能力考核中增加技战术运用能力考核。
二、浅谈师范院校体育系篮球专项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师范院校体育系篮球专项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综述述评 |
1.3.4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提取 |
2.1 提取方法与设计步骤 |
2.1.1 提取方法 |
2.1.2 设计步骤 |
2.2 影响因素初选 |
2.2.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实践过程 |
2.2.2 扎根理论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 |
2.3 影响因素优化 |
2.3.1 优化过程 |
2.3.2 影响因素提取结果 |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 |
3.1 预试量表的开发 |
3.2 预试量表的设计 |
3.2.1 问卷的确定 |
3.2.2 问卷的发放 |
3.2.3 问卷的回收 |
3.3 预试量表数据的分析 |
3.3.1 项目分析 |
3.3.2 信度检验 |
3.3.3 探索因子分析 |
3.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3.4 正式量表的确定 |
3.4.1 正式量表发放与回收 |
3.4.2 信度分析 |
3.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4.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4.2 模型假设 |
4.3 模型拟合 |
4.3.1 模型违反估计检验 |
4.3.2 模型拟合度检验 |
4.3.3 模型路径分析 |
4.4 结果分析及培养策略 |
4.4.1 结果分析 |
4.4.2 培养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半结构式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 C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录 D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专家咨询表(第三轮) |
附录 E 量表题项的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
附录 F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预试调查量表 |
附录 G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正式调查量表 |
致谢 |
(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关于三人制篮球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
1.3.3 关于三人制篮球特点的研究 |
1.3.4 关于三人制篮球运动价值的研究 |
1.3.5 关于三人制篮球在高校开展的研究 |
1.3.6 关于三人制篮球教学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三人制篮球与五人制篮球的差异 |
3.2 国家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情况 |
3.3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现状 |
3.4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
3.4.1 我国三人制篮球发展战略的需求情况分析 |
3.4.2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价值 |
3.5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
3.5.1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机遇 |
3.5.2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优势 |
3.5.3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研究展望 |
3.6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面对的挑战 |
3.6.1 三人制篮球认识的误区 |
3.6.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研究的不足 |
3.6.3 竞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3.6.4 其他体育项目对三人制篮球的影响 |
3.6.5 其他体育比赛对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影响 |
3.7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对策 |
3.7.1 基于“终身体育”的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
3.7.2 不断提高三人制篮球在河南大学的普及率 |
3.7.3 加大三人制篮球宣传力度,为三人制篮球教学营造氛围 |
3.7.4 积极开展三人制篮球比赛,“以赛促学” |
3.7.5 加强对三人制篮球的理论研究 |
3.7.6 学院领导大力支持 |
3.7.7 优化三人制篮球教学 |
3.7.8 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三人制篮球教学场地设施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必要性访谈提纲(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师、教练) |
附录 B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访谈提纲(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师、教练、分管领导) |
附录 C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访谈提纲(其他高校篮球教师、教练) |
附录 D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访谈提纲(获得过三人制篮球比赛冠军的运动员) |
附录 E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技术引导课程教学大纲 |
附录 F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篮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
附录 G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
附录 H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与理论教学大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
1.1.2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
1.1.3 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水平提升的现实需要 |
1.1.4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成效显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的局限 |
1.2.4 研究趋势分析 |
1.3 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界定 |
1.3.1 青少年 |
1.3.2 校园篮球 |
1.3.3 发展模式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假设与创新之处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思路 |
2.2.1 以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所有组成环节为参考的全面分析 |
2.2.2 宏观背景与微观环节思路下的综合对比 |
2.2.3 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2.2.4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2.3 研究步骤与分析路径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资料法 |
2.4.2 个案研究法 |
2.4.3 访谈法 |
2.4.4 问卷调查法 |
2.4.5 实地观察法 |
2.5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
2.5.1 研究假设 |
2.5.2 创新之处 |
3 研究理论基础 |
3.1 系统科学理论 |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4 中美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
4.1 中国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
4.1.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启蒙期(1895-1949) |
4.1.2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发展期(1949-1995) |
4.1.3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改革创新期(1996-至今) |
4.2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历史的解读 |
4.2.1 发展导向规模扩大为主 |
4.2.2 现阶段对发展速度的体现 |
4.2.3 符合初级阶段的发展导向 |
4.2.4 校园篮球发展是国家改革思想的缩影 |
4.3 美国当代校园篮球发展历史回顾 |
5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目标对比分析 |
5.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定位情况 |
5.1.1 国家层面目标 |
5.1.2 学校层级目标设定 |
5.1.3 学生层级目标设定 |
5.2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目标定位情况 |
5.2.1 提升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结 |
5.2.2 商业价值目标 |
5.2.3 国家篮球人才培养目标 |
5.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目标设置的经验与启示 |
5.3.1 加强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目标之间的衔接性 |
5.3.2 以体质健康和专项技能作为发展模式的价值目标 |
5.3.3 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目标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6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组织管理对比分析 |
6.1 中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结构现状 |
6.1.1 组织结构现状 |
6.1.2 制度构建现状 |
6.2 美国校园篮球组织管理结构现状—以NCAA为例 |
6.2.1 组织机构情况 |
6.2.2 运行机制情况 |
6.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6.3.1 设置全国性的校园篮球领导机构 |
6.3.2 坚持政府为强力推手,以协会实体化为实务促进体制深化革新 |
6.3.3 明确国家理事机构的非营利性质,重点发展体育事业 |
6.3.4 管理部门落实国家政策,通过制度促进校园篮球运动发展 |
7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对比分析 |
7.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 |
7.1.1 政策保障情况 |
7.1.2 资金保障情况 |
7.1.3 科研保障情况 |
7.1.4 安全保障情况 |
7.1.5 医疗保障情况 |
7.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 |
7.2.1 政策保障情况 |
7.2.2 经费保障情况 |
7.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保障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
7.3.1 构建多元化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 |
7.3.2 构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 |
7.3.3 构建以教学为主干的校园篮球综合保障体系 |
8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对比分析 |
8.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分析 |
8.1.1 教学目标分析 |
8.1.2 教学组织形式 |
8.1.3 教学内容 |
8.1.4 教学方法 |
8.1.5 教学考核评价 |
8.1.6 教师情况 |
8.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教学情况分析 |
8.2.1 中小学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
8.2.2 大学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
8.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在教学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
8.3.1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突出“技能+习惯”培养的办学特色 |
8.3.2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体 |
8.3.3 优化校园篮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考核准确性 |
8.3.4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8.3.5 搭建校园篮球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
9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对比分析 |
9.1 中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分析 |
9.1.1 训练动机情况 |
9.1.2 训练内容情况 |
9.1.3 训练方法情况 |
9.1.4 训练课频率与时长 |
9.1.5 训练激励机制 |
9.2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分析—以犹他大学为例 |
9.2.1 训练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
9.2.2 训练时间 |
9.2.3 训练课实地观察情况 |
9.2.4 训练特点 |
9.3 美国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训练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
9.3.1 保证校园篮球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 |
9.3.2 以校园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 |
9.3.3 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 |
9.3.4 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 |
10 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
10.1 中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
10.1.1 篮球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情况 |
10.1.2 篮球训练功能性场馆配置情况 |
10.1.3 篮球训练设施配置情况 |
10.1.4 场馆管理主体 |
10.2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情况—以高校篮球场馆为例 |
10.2.1 美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历史 |
10.2.2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的位置规划 |
10.2.3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的功能规划 |
10.2.4 美国高校篮球场馆资金来源 |
10.3 美国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场馆设施建设给我国的启示 |
10.3.1 科学合理规划提升篮球场馆使用效率 |
10.3.2 依托学校情况和篮球教学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 |
10.3.3 加强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 |
11 中美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竞赛体系对比分析—以CUBA和 NCAA为例 |
11.1 中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分析—以CUBA为例 |
11.1.1 CUBA赛事参赛目的 |
11.1.2 CUBA赛事成绩要求 |
11.1.3 CUBA赛事奖励机制 |
11.1.4 CUBA赛事满意度 |
11.2 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分析—以NCAA为例 |
11.3 美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11.3.1 以运动员为主体,构建以运动员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竞赛体系 |
11.3.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校园篮球竞赛机制 |
11.3.3 构建校园篮球赛事综合保障体系 |
12 研究结论与建议 |
12.1 研究结论 |
12.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篮球教师/教练员问卷) |
附录Ⅱ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学生问卷) |
附录Ⅲ 《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校园篮球负责人问卷) |
附录Ⅳ 《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基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高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
1.1.2 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是践行体育强国的主要任务 |
1.1.3 体育竞赛是体育院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
2.1.1 国外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
2.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 |
2.2 关于体育竞赛的研究 |
2.2.1 国内关于学校体育竞赛的研究 |
2.2.2 校级竞赛的概念界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校级竞赛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
4.1.1 校级竞赛的基本要求 |
4.1.2 校级竞赛的基本模式 |
4.2 校级竞赛对学生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
4.2.1 竞赛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促进作用 |
4.2.2 竞赛对学生运动训练能力的促进作用 |
4.2.3 竞赛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
4.2.4 竞赛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促进作用 |
4.3 校级竞赛在落实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4.3.1 竞赛开展的次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
4.3.2 学生参与组织与裁判工作的机会较少 |
4.3.3 缺乏竞赛指导教练 |
4.3.4 学生对竞赛的理解程度不高 |
4.3.5 比赛未进行分级设置 |
4.3.6 教学技能比赛参与人数的比例较低 |
4.4 开展校级竞赛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策略 |
4.4.1 建立竞赛教练负责制 |
4.4.2 教学中强化竞赛能力 |
4.4.3 着重安排学生负责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 |
4.4.4 教学技能比赛学分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以篮球专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运动训练专业 |
2.1.2 考核评价 |
2.1.3 考核评价方法 |
2.1.4 技术与体育技术 |
2.1.5 课程 |
2.2 我国体育专业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回顾 |
2.3 关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研究现状 |
2.4 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实践研究 |
2.4.1 球类项目关于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
2.4.2 田径项目关于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
2.4.3 艺术类项目关于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
2.5 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现状 |
4.1.1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教学情况 |
4.1.2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认知情况 |
4.1.3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标准 |
4.1.4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内容 |
4.1.5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考核评价成绩比例分配 |
4.1.6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方式 |
4.2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
4.3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必要性 |
4.3.1 建设“体育强国”对篮球人才的需求 |
4.3.2 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
4.3.3 现代社会发展对篮球人才的需要 |
4.4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原则 |
4.4.1 科学性原则 |
4.4.2 全面性原则 |
4.4.3 以人为本原则 |
4.4.4 可操作性原则 |
4.5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目标 |
4.5.1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案,提高篮球技术教学效果 |
4.5.2 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
4.5.3 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
4.5.4 加强教师间相互学习,探索更好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 |
4.6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创新的评价方法 |
4.6.1 考核评价内容创新 |
4.6.2 考核评价成绩比例分配创新 |
4.6.3 创新后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 |
4.7 篮球专项创新后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实证分析 |
4.7.1 篮球专项创新后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运用 |
4.7.2 促进竞赛考核实施的意见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第一轮) |
附录B 专家问卷 |
附录C 学生反馈问卷 |
附录D 专家访谈提纲(第二轮) |
9 个人简历 |
(6)领会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领会教学法的研究 |
2.1.1 国外关于领会教学法的初次探索 |
2.1.2 国外关于领会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
2.2 国内关于领会教学法的研究 |
2.2.1 国内关于领会教学法理论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领会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比赛观察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领会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足球教学的理论分析 |
4.1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
4.2 领会教学法应用于足球项目的主要思路 |
4.3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
第五章 领会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
5.1 实验时间、地点及实验对象 |
5.2 实验步骤 |
5.3 实验条件控制 |
5.3.1 对于实验对象进行分配 |
5.3.2 对于实验变量的控制 |
5.3.3 避免实验者效应的产生 |
5.4 教学内容 |
5.5 实验指标的选取 |
5.5.1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要求 |
5.5.2 足球技能实验测量指标及要求 |
5.5.3 足球比赛表现测试指标及要求 |
5.5.4 足球比赛表现测试方法与评分 |
5.6 足球课程中应用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
5.6.1 进行足球比赛内容和规则的讲解 |
5.6.2 学生进行足球比赛/游戏的尝试练习 |
5.6.3 进行足球比赛/游戏练习 |
5.6.4 教师通过引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讨论 |
5.6.5 教师进行问题的反馈并归纳比赛练习要领 |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6.2 足球运动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6.3 情境兴趣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6.4 足球比赛表现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6.5 足球基本知识与规则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体育情景兴趣量表 |
附件2 足球知识与规则测验 |
附件3 青少年足球技能测试场地及要求 |
附件4 对照组(传统教学法)教学进度 |
附件5 实验组(领会教学法)教学进度 |
附件6 领会教学法教案 |
附件7 传统教学法教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视觉观察能力训练对毽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晋中学院毽球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毽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1.1.2 毽球运动在竞技领域发展平缓 |
1.1.3 视觉观察能力对毽球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至关重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视觉观察能力的研究 |
2.1.1 关于视觉观察能力概念的界定 |
2.1.2 关于视觉观察能力重要性的研究 |
2.1.3 关于视觉观察能力具体指标的研究 |
2.2 关于毽球基本技术的研究 |
2.2.1 关于毽球基本技术教学及训练方法的研究 |
2.2.2 关于毽球基本技术在比赛中得失分的研究 |
2.3 小结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访谈法 |
3.3 实验法 |
3.3.1 实验目的 |
3.3.2 实验对象的选定 |
3.3.3 主要实验器材 |
3.3.4 实验时间 |
3.3.5 实验地点 |
3.3.6 实验分组 |
3.3.7 实验步骤 |
3.3.8 实验控制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毽球运动员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男子毽球运动员视觉观察能力指标统计与分析 |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女子毽球运动员基本技术指标统计与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毽球运动员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毽球运动员视觉观察能力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毽球运动员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对教学研究的界定 |
1.3.2 对后卫队员的界定 |
1.4 文献综述 |
1.4.1 对篮球后卫队员技术能力的研究现状 |
1.4.2 对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研究现状 |
1.4.3 对篮球后卫队员培养和篮球专修课程后卫队员培养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推理法 |
2.2.6 观察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培养目标与篮球队后卫队员基本素质要求的一致性分析 |
3.1.1 篮球后卫队员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3.1.2 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培养目标的解读 |
3.1.3 后卫队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篮球专修课程培养目标的统一性 |
3.2 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后卫队员教学研究与分析 |
3.2.1 对体教专业篮球课程后卫队员培养的教学效果分析 |
3.2.2 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教学内容和时数分布的现状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在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战术教学的必要性与战术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
1.1.2 电子竞技的高速发展 |
1.1.3 电子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有效性 |
1.1.4 心理学理论与电子竞技游戏教学的契合点 |
1.2 研究背景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解析 |
1.3.2 篮球战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 游戏概述 |
3.1.1 《NBA2K18》游戏简介 |
3.1.2 《NBA2K18》使用方法 |
3.1.3 游戏内战术解析 |
3.1.4 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进行战术教学的步骤 |
3.2 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进行战术教学与常规战术教学的对比分析 |
3.2.1 研究过程 |
3.2.2 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 |
3.2.3 战术理论知识教学效果的对比 |
3.2.4 运用NBA2K18 进行战术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
3.2.5 运用NBA2K18 进行战术教学与常规战术教学教学效果比较与分析 |
3.3 关于战术学习兴趣的分析 |
3.4 运用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 进行战术教学的心理学过程 |
3.4.1 战术理论知识记忆的心理过程 |
3.4.2 执行战术时的心理过程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10)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考核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的界定 |
1.3.2 体育课程考核的研究 |
1.3.3 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考核研究 |
1.3.4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
3.1.1 开课时间 |
3.1.2 教学学分 |
3.1.3 教学内容 |
3.1.4 师资情况 |
3.2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考核现状研究 |
3.2.1 考核方式的情况调查 |
3.2.2 技术考核内容调查 |
3.2.3 技术考核评分设置 |
3.2.4 考核标准的情况调查 |
3.3 现行考核评价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 |
4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新考核标准的制定 |
4.1 考核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
4.2 考核标准构建的基本原则 |
4.3 考核内容与方法的确定 |
4.4 排球普修课考核标准的制定 |
4.4.1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制定 |
4.4.2 技术水平的考核标准制定 |
4.4.3 理论考核标准制定 |
4.5 排球主项课考核标准的制定 |
4.5.1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制定 |
4.5.2 技术水平的考核标准制定 |
4.5.3 理论考核标准制定 |
4.5.4 基本能力的考核标准制定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四、浅谈师范院校体育系篮球专项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专项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D]. 张洋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 庞语墨. 河南大学, 2020(06)
- [3]中美青少年校园篮球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D]. 刘海明. 山西大学, 2020(03)
- [4]基于校级竞赛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D]. 康思思.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5]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以篮球专项为例[D]. 彭翔.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领会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谈水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视觉观察能力训练对毽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晋中学院毽球队为例[D]. 高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培养研究[D]. 万维旭.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6)
- [9]电子竞技游戏“NBA2K18”在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杨诗俊.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考核标准研究[D]. 丁思敏. 广州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