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论文文献综述)
吴琼[1](2014)在《几类连续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重点研究了三类连续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包括: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治疗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具有饱和发生率和饱和治疗的SEIR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SEIRS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为:第一节.首先阐述了传染病模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接下来介绍了具有后向分支传染病模型的研究现状,最后概述了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框架.第二节.研究了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治疗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平衡点的后向分支和动力学性质.我们假定在治疗能力之内时治疗率是与染病者的数量成比例的,当染病者的数量超过了治疗能力承受的界限时,治疗函数为某一常数形式.研究发现,如果治疗能力较小时,模型将出现后向分支现象,分析的结果表明仅靠降低基本再生数到1以下并不一定能够使疾病根除.第三节.研究了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饱和治疗的SEIR传染病模型的平衡点的后向分支和动力学性质.研究发现,当治疗能力较小或治疗资源很有限时,在特定的条件下,该模型将出现后向分支现象,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分析,同时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动力学性质,分析的结果表明仅靠降低基本再生数到1以下并不一定能够使疾病消除.第四节.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SEIRS传染病模型的平衡点的后向分支和动力学性质,其中发生率被假定是关于感染者类的一个凸函数.研究发现,当满足特定的条件时,该模型将出现后向分支现象,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分析,同时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动力学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为了彻底地根除疾病,R0不得不降低至一个更小的阈值R0以下.第五节.我们对本文结果进行简单的讨论与总结分析.
熊佩英[2](2013)在《几类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以来,神经网络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在联想记忆、信号和图像处理、解非线性代数方程、模式识别和最优化问题等领域有着广泛研究和应用.在这些应用中,重要的是确保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然而,在实际中,由于受放大器开关速度和信号传输的限制,时滞在运行的网络中存在且不可避免.另外,网络的状态在某一时刻也会突然发生改变,即脉冲因素也总是存在于网络之中.因此研究具时滞和脉冲的神经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除了时滞因素以外,研究者还深入研究了随机模型.人们认识到神经信号传输是一个受随机因素影响而充满噪音的过程,因此在原有的神经网络中考虑随机因素或用随机微分方程来描述神经网络动力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几类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性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包括这些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p阶指数稳定、周期解与分支、ω一极限集、初值问题与平衡点.我们首先研究了具脉冲扰动和随机噪音的变时滞模糊细胞神经网络的p阶指数稳定性.基于Lyapunov函数、随机分析和微分不等式技术,在去掉时滞函数可微且单调的条件下,得到了系统p阶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这些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已有结论,并举例说明所得结果的有效性.类离散细胞神经网络周期解的存在性和ω-极限集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众所周知,离散细胞神经网络首次由H. Harrer和J. A. Nossek于1992年提出.对于神经网络而言,连续时间模型的离散化对理论分析和神经网络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现象就由离散系统来描述,例如在工程领域特别是数值模拟中,其模型总是离散系统.我们研究了一类具γ-对称的二元离散细胞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分析技巧构造迭代映射,基于迭代映射的不动点原理和系统的γ-对称,对这类模型的周期解的存在性、ω-极限集和全局吸引子进行全面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这种离散细胞神经网络存在周期解和不变闭曲线,除了不动点,系统所有的解都停留在不变闭曲线内.同时发现系统在周期解、ω-极限集和全局吸引子方面有着十分有趣的分布规律.右端不连续微分方程为科学和工程的许多应用提供了数学模型.例如:具不光滑调和振动器的机械系统,具不连续神经元激活函数的神经网络,具库仑磨擦的机械系统,具不连续特征的阀门振动器等等.本论文研究了一类具不连续信号传输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利用微分包含理论,流的Poincare映射和扩展的Poincare-Bendixson环域定理,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包括初值问题解的唯一性与非唯一性、滑模解的存在性以及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几何性质、周期轨的稳定性和数量、尤其是滑模闭轨和滑模同宿轨.同时我们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闭轨存在的必要条件.从对闭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除了系统的极限环以外,系统的闭轨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以周期环的形式出现,甚至出现了所有的解都是周期解的现象.
陈旭[3](2010)在《离散动力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算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离散系统的反馈混沌化与控制问题。混沌控制和反控制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对离散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离散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有几种不同的目标,包括混沌化一个离散系统,超混沌化一个离散系统,增强混沌,抑制或消除混沌等。Lyapunov指数是混沌系统的重要的特征量,可以用于判定混沌的存在性和强弱。解决离散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将Lyapunov指数配置为不同的符号和数值。这方面的结果比较少,其中Chen-Lai算法具有代表性。Chen-Lai算法的主要结果是将受控系统的Lyapunov指数全部配置为大于一个给定的正常数c。Chen-Lai算法等在一定的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此类问题。然而Chen-Lai算法等的结果与目前学术界所接受的关于利用Lyapunov指数判定混沌存在性的判据并不完全吻合,在实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判定离散系统混沌存在性和强弱的Lyapunov指数判据出发,在Chen-Lai算法等的基础上和启发下,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离散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的基本问题。本文的几个结果可以用于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和所取得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进行了一种扩展,用于离散系统混沌化:通过引入指定形式的反馈,仅配置一个Lyapunov指数为大于一个给定的正常数c,而其他Lyapunov指数均不为零。这个结果与Lyapunov指数混沌判据完全吻合。该算法可以使得一个非混沌的离散系统混沌化,也可以加强某离散系统中的混沌。2、对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进行了另一种扩展,用于离散系统超混沌化:通过引入指定形式的反馈,配置两个Lyapunov指数为大于一个给定的正常数c,而其他Lyapunov指数均不为零。这个结果与Lyapunov指数超混沌判据完全吻合。将离散系统反馈混沌化问题统一为一个问题:配置若干个Lyapunov指数为正。所得到的结果还可以自然地演变成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3、提出配置离散系统的若干个最大的Lyapunov指数为大于一个给定的正常数c的一种算法。这个结果与Lyapunov指数混沌判据和超混沌判据完全吻合。算法所引入的反馈增益更小。通过引入指定形式的反馈,将受控离散系统的若干个最大的Lyapunov指数配置为大于一个给定的正常数c,包括仅配置一个、两个最大Lyapunov指数为正。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将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做了3种不同程度的改进。4、提出增强和抑制离散系统中的混沌的一种算法。研究离散系统的Lyapunov指数与不动点处的Jacobi矩阵元素的关系。建立一些特征值条件,用于估计离散系统中Lyapunov指数的符号和数值。基于新建立的特征值条件,通过引入指定的非对角形式的反馈,调整受控系统雅可比矩阵的元素,使Lyapunov指数增大或者减小。这个结果可以用于增强和抑制离散系统中的混沌。5、提出可以精确配置离散系统所有Lyapunov指数的一种算法。该算法可以灵活配置Lyapunov指数的符号和数值。因此该算法也可以用于加强和减弱离散系统中的混沌。所提出的几种算法均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证明和仿真例子。仿真结果表明了这些算法都是有效的。
唐衡生[4](2009)在《反应扩散方程的行波解与几类方程的多解性》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非局部影响的扩散Nicholson苍蝇方程的行波解的存在性,离散椭圆型边值问题多个非平凡解的存在性以及微分方程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全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简述了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并提出了可以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第二章利用平面相图法、奇异摄动理论、Fredholm理论和不动点定理研究了具有时滞的非单调非线性非局部影响的扩散的Nicholson苍蝇方程的行波解的存在性.本文的方法不仅能处理具有离散时滞和分布时滞的Nicholson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也能够处理具有空间平均时滞Nicholson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本文推广了相关文献的主要结果.数值仿真显示,当时滞τ很大或β很大时,明显的出现一个跳跃,这和理论分析的结果是相吻合的.第三章利用“山路引理”研究了离散椭圆型方程边值问题多个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得到了离散边值问题至少存在两个非平凡解的若干充分条件,我们的结果改进了现有文献的相关结果.第四章利用Gains和Mawhin重合度理论研究了一阶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它至少存在两个周期解的若干充分条件.第五章同样利用重合度理论研究了一类抽象的生物学模型的周期正解存在性问题.并给出了它至少存在四个周期正解的充分条件.
王有维[5](2007)在《混沌保密通信理论及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研究了混沌保密通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时空混沌进行图象加密的基本算法;对混沌保密通信中的同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连续混沌系统对数字信号加密的方法;在利用混沌系统实现图像和声言加密中,提出了多混沌系统的加密方法,给出了加入反馈混沌语音加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在对CPPW和CPWM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列混沌序列的迭代算法和发生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利用相空间轨迹实现混沌保密通信的方法,对混沌系统中实现混沌键控的保密通信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混沌系统相轨迹穿越自定义子空间方法产生混沌序列的思想。
郑列[6](2004)在《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文中认为研究了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 .证明了在爆炸占优的条件下 ,方程解的ω极限集只含有平衡点
二、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论文提纲范文)
(1)几类连续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传染病模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具有后向分支传染病模型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2 具有饱和发生率和治疗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 |
2.1 模型与预备知识 |
2.2 基本性质 |
2.2.1 平衡点及分支的存在性 |
2.2.2 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分析 |
2.3 平衡点的全局动力学性质 |
2.3.1 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
2.3.2 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
2.4 数值例子 |
3 具有饱和发生率和饱和治疗的SEIR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 |
3.1 模型与预备知识 |
3.2 基本性质 |
3.2.1 基本再生数 |
3.2.2 平衡点的存在性 |
3.2.3 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
3.3 后向分支 |
3.4 全局稳定性 |
3.4.1 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
3.4.2 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
3.5 数值例子 |
4 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SEIRS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 |
4.1 模型与预备知识 |
4.2 基本性质 |
4.2.1 基本再生数 |
4.2.2 平衡点的存在性 |
4.2.3 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
4.3 后向分支 |
4.4 全局稳定性 |
4.4.1 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
4.4.2 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 |
4.5 数值例子 |
5 总结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 |
致谢 |
(2)几类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神经网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1 随机模糊细胞神经网络 |
1.2.2 离散时间神经网络 |
1.2.3 不连续信号传输的神经网络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常用的记号 |
第2章 预备知识 |
2.1 随机分析与不等式 |
2.2 离散动力系统 |
2.3 右端不连续微分方程 |
第3章 一类具变时滞和脉冲的随机模糊细胞神经网络的指数稳定性 |
3.1 模型介绍 |
3.2 指数稳定性 |
3.3 举例 |
第4章 一类离散时间细胞神经网络的周期解和极限集及全局吸引子 |
4.1 模型介绍 |
4.2 周期解和极限集及全局吸引子 |
4.2.1 单一区域内的周期解和极限集及全局吸引子 |
4.2.2 混合区域内的周期解 |
4.3 例子及数值模拟 |
第5章 一类具不连续信号传输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
5.1 模型介绍 |
5.2 解的唯一性与非唯一性 |
5.3 平衡点分析 |
5.4 闭轨与极限环 |
5.4.1 非奇异闭轨 |
5.4.2 滑模闭轨 |
5.5 分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3)离散动力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混沌学理论概述 |
2.1 引言 |
2.2 动力系统 |
2.3 混沌的定义与特征 |
2.3.1 混沌运动的定义 |
2.3.2 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 |
2.4 通向混沌的道路 |
2.5 混沌吸引子的周期轨道理论 |
2.5.1 混沌吸引子的一个定性模型 |
2.5.2 混沌吸引子存在定理 |
2.6 混沌的刻画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离散动力系统混沌化与控制的理论与问题 |
3.1 引言 |
3.2 离散动力系统的混沌化与控制方法及分类 |
3.3 离散动力系统中混沌的判定 |
3.3.1 直接或者间接根据定义判定离散系统混沌存在性 |
3.3.2 通过证明两个系统等价来判定离散系统混沌存在性 |
3.3.3 基于Lyapunov指数的离散混沌判定方法 |
3.4 离散动力系统混沌化的两种算法 |
3.4.1 Chen-Lai算法 |
3.4.2 Wang-Chen算法 |
3.4.3 Chen-Lai算法Wang-Chen算法的比较及问题的提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置若干个正的Lyapunov指数 |
4.1 引言 |
4.2 离散系统混沌化:配置一个Lyapunov指数为正 |
4.3 离散系统超混沌化:配置两个或更多个Lyapunov指数为正 |
4.4 使得系统轨道全局有界的方法 |
4.5 混沌存在的验证:Devaney意义下的混沌 |
4.6 线性反馈混沌化的例子 |
4.7 微扰反馈混沌化稳定系统的例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种改进的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 |
5.1 引言 |
5.2 离散系统混沌化:配置最大的Lyapunov指数为正 |
5.3 离散系统超混沌化:配置两个或更多个最大的Lyapunov指数为正 |
5.4 使得系统轨道全局有界的方法 |
5.5 对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的第一种改进 |
5.5.1 Chen-Lai算法的第一种改进 |
5.5.2 Wang-Chen算法的第一种改进 |
5.6 几种混沌化算法的仿真结果 |
5.6.1 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的仿真结果 |
5.6.2 改进的Chen-Lai算法和Wang-Chen算法以及仿真结果 |
5.6.3 仅配置一个和两个最大Lyapunov指数的Chen-Lai算法的仿真结果 |
5.6.4 只配置一个和两个最大Lyapunov指数的Wang-Chen算法的仿真结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抑制或增强离散系统中的混沌 |
6.1 引言 |
6.2 判定离散系统Lyapunov指数符号的特征值条件 |
6.2.1 Marotto定理及不满足该定理的例子 |
6.2.2 判定离散系统Lyapunov指数符号的特征值条件 |
6.3 增强或抑制离散系统中的混沌 |
6.3.1 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的估计 |
6.3.2 非对角型反馈 |
6.3.3 仿真算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精确配置离散系统的所有Lyapunov指数 |
7.1 引言 |
7.2 Lai-Chen算法 |
7.3 将Lyapunov指数配置为一组任意给定的常数 |
7.4 系统轨道的全局有界性 |
7.5 例子与仿真结果 |
7.6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一.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二.未来研究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反应扩散方程的行波解与几类方程的多解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研究工作 |
1.3 进一步讨论 |
第2章 时滞非单调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的波前解 |
2.1 引言 |
2.2 离散时滞情形 |
2.3 分布时滞情形 |
2.4 空间平均情形 |
2.5 数值仿真 |
2.6 讨论 |
第3章 离散椭圆型边值问题的非平凡解 |
3.1 引言 |
3.2 主要结果及其证明 |
3.3 例子 |
第4章 一阶泛函微分方程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 |
4.1 引言 |
4.2 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 |
4.3 实例 |
第5章 一阶微分方程组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 |
5.1 引言 |
5.2 主要结果 |
5.3 某些种群模型四个周期正解的存在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混沌保密通信理论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混沌加密技术在信息安全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 |
1.3 混沌加密的常用方法 |
1.3.1 连续流混沌保密通信 |
1.3.2 数字流混沌保密通信 |
1.3.3 数字混沌保密通信 |
1.4 目前混沌加密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1 数字混沌的特性退化问题 |
1.4.2 对混沌流密码系统的相空间重构分析 |
1.4.3 对混沌流密码系统的符号动力学分析 |
1.4.4 混沌保密通信中其它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
1.4.5 本文研究的科学意义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密码学和混沌流密码 |
2.1 密码学概述 |
2.1.1 密码学和信息安全 |
2.1.2 密码学基本概念 |
2.2 经典加密技术和现代加密技术 |
2.2.1 经典密码学 |
2.2.2 现代密码学 |
2.3 现代数字流中的混沌技术 |
2.3.1 混沌技术与密码学 |
2.3.2 混沌流密码系统的总体方案 |
2.4 现代混沌通信主要同步技术 |
2.4.1 混沌同步定义和主要同步方法 |
2.4.2 现有混沌同步基本方法 |
2.4.3 主要混沌同步方法的比较与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沌同步及基于同步的混沌保密通信 |
3.1 基于最优控制原理的混沌同步 |
3.2 自时滞混沌同步 |
3.3 LORENZ混沌系统的自时滞混沌同步 |
3.4 基于同步的混沌保密通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混沌的图像和语音保密通信技术 |
4.1 图像数据混沌加密算法 |
4.1.1 加密算法原理 |
4.1.2 基于双一维混沌映射的图像分组加密算法 |
4.1.3 一种基于时空混沌序列加密算法 |
4.2 混沌流密钥序列安全性分析 |
4.2.1 随机性分析 |
4.2.2 密钥序列的线性复杂度分析 |
4.3 杜芬型混沌序列图像数据掩盖加密 |
4.3.1 杜芬方程解态分析和混沌加密参数确定 |
4.3.2 基于杜芬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设计 |
4.3.3 混沌图像数据掩盖加密应用方法 |
4.4 洛伦兹型混沌语音掩盖加密 |
4.4.1 洛伦兹方程仿真分析 |
4.4.2 混沌语音掩盖加密方法 |
4.4.3 基于OCOML 同步系统的语音数据加密通信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混沌脉冲控制实现的保密通信 |
5.1 混沌脉冲定位保密通信技术 |
5.1.1 CPPM 技术及基本原理 |
5.1.2 混沌脉冲定位技术性能分析 |
5.1.3 混沌脉冲定位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
5.2 混沌脉冲宽度调制保密通信技术 |
5.2.1 混沌脉冲宽度调制的系统模型 |
5.2.2 混沌脉冲宽度调制器 |
5.2.3 混沌脉冲宽度解调器 |
5.2.4 CPWM 保密通信系统的保密性分析 |
5.3 混沌序列发生器设计 |
5.3.1 混沌序列的迭代算法 |
5.3.2 混沌序列发生器的硬件实现 |
5.3.3 混沌序列的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混沌相空间特性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
6.1 利用相空间相轨迹实现保密通信 |
6.1.1 Duffing 振子混沌状态的相空间 |
6.1.2 信号编码及载波发送 |
6.1.3 仿真实验 |
6.2 利用相空间轨迹实现混沌脉冲控制保密通信 |
6.2.1 利用相空间实现混沌脉冲加密序列原理 |
6.2.2 相轨迹穿越子空间生成混沌脉冲序列 |
6.2.3 混沌脉冲序列特性分析 |
6.2.4 仿真试验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6)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概念与引理 |
3 平衡点和Lyapunov函数 |
4 系统 (2) - (3) 解的ω极限集 |
四、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论文参考文献)
- [1]几类连续传染病模型的后向分支及动力学行为研究[D]. 吴琼. 新疆大学, 2014(02)
- [2]几类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 熊佩英. 湖南大学, 2013(01)
- [3]离散动力系统反馈混沌化与控制算法的研究[D]. 陈旭.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1)
- [4]反应扩散方程的行波解与几类方程的多解性[D]. 唐衡生. 湖南大学, 2009(01)
- [5]混沌保密通信理论及方法研究[D]. 王有维. 吉林大学, 2007(05)
- [6]一类离散的非线性爆炸方程解的ω极限集[J]. 郑列.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4(04)
标签:神经网络模型论文; lyapunov指数论文; 非线性论文; 混沌现象论文; 系统稳定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