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一、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兴海中的战略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魏盟智[1](2020)在《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斑鱼是一种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水食用鱼,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重要水产养殖鱼类。近年来,在人工养殖石斑鱼过程中深受虹彩病毒病、肠炎、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困扰,其中尤以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最为严重,该病在损害养殖户利益的同时也极大阻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VNN主要爆发于海水鱼类的育苗期间即幼鱼期和稚鱼期,是由病原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入侵鱼体,导致患病鱼行为异常,运动失衡,厌食绝食,最终死亡的一种大危害性、高发生率的病毒性疾病。距今为止,尚未发现有特效药物、有效疫苗或比较好的防治手段去预防或治疗该病,故到目前为止石斑鱼的养殖工作仍然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本研究利用转基因微藻混合海水鱼饲料,投喂石斑鱼使其从幼苗阶段就开始获得持续性抗原免疫,来预防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本研究已从以下方面进行:生物饵料的筛选、纯化、保种、大规模培养;使用电击转化法将pMaa7IR/DGNNVIR表达载体转化入小球藻中,经筛选、DNA鉴定后选出转基因小球藻。先利用转基因小球藻配合海水鱼饲料制作混合饲料投喂石斑鱼,而后进行攻毒实验,并对其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划线法将小球藻保存于固体TAP培养基,并通过逐级扩大培养法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小球藻,共获得纯净无污染的小球藻液1500L,将生产得到的小球藻用于石斑鱼混合饲料的制作。2、培养纯净无污染的轮虫作为石斑鱼养殖中的生物饵料,从养殖用水盐度、pH、饵料投喂量方面确定了“S”型褶皱臂尾轮虫养殖条件。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养殖用水盐度20~30时,轮虫种群密度、日平均增殖率达到最大。盐度10~20时,种群密度随盐度升高而增加,当盐度低于10,随盐度降低轮虫增殖效率逐渐下降,盐度低于5轮虫彻底死亡;当pH在7.5~8.5范围时,种群密度、日平均增殖率达到最大值;在盐度、pH、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本实验所设置的各个投喂量梯度中维持轮虫培养液中小球藻密度在5×106个/mL以上获得最大种群密度,故得出结论投喂间隔越短、投喂量越大,轮虫种群增长速率越快,最终可以达到的种群密度也会略有上升。3、使用电击转化法将pMaa7IR/DGNNVIR重组载体转入小球藻中,电击条件为:转化电压800V~1600V,脉冲长度032μs,脉冲间隔200ms,脉冲次数90次,电击2~3次;使用10μg/mL巴龙霉素固体TAP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对已筛选过的小球藻进行DNA鉴定,最终获得8株转基因小球藻,对转基因小球藻进行扩大培养,共获得1500L转基因小球藻液。4、将采收的小球藻藻液离心,刮取藻泥,按藻泥:饲料(1:1)比例制作混合饲料,最终制得950g的混合饲料颗粒。使用混合饲料连续投喂石斑鱼,饲养10天后进行攻毒实验。将已经确定病毒拷贝数的病毒提取液(24copies/μL),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进行攻毒。攻毒过后从分子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物学水平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攻毒48h后实验组石斑鱼眼、脑组织内病毒含量相比于对照组石斑鱼分别降低了 51.70%、48.47%、53.02%;攻毒48h后取石斑鱼眼、脑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可清晰看到鱼眼视网膜、脑组织开始出现空泡化病理变化;攻毒后第2、4、6、10、14天对各组石斑鱼取样测定石斑鱼体内神经坏死病毒拷贝数,结果表明,实验组石斑鱼体内病毒增长趋势、病毒拷贝数要低于对照组;攻毒14天后统计最终成活率。最终成活率:DGNNVRNAi1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6.0%,DGNNVRNAi2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2.0%,DGNNVRNAi3混合饲料组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 26.0%。综上所述,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转pMaa7IR/DGNNVIR基因小球藻在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方面有一定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石斑鱼体内增殖。

韦光本[2](2020)在《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糖类佐剂的筛选及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保护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海产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追求养殖效益、养殖环境恶化等因素存在,病害问题频繁发生。其中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引发的弧菌病尤为严重,一度引发石斑鱼大量死亡,且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已无法防控该病。为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疫苗接种是防控水产动物疾病的最佳策略之一。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已表明石斑鱼接种经福尔马林溶液灭活的哈维氏弧菌疫苗(FKC)可有效抵抗弧菌病感染,为增强疫苗免疫原性,本研究分别以多种糖类作为疫苗佐剂,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腹腔接种疫苗以评估各佐剂对疫苗的增强效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增强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抵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保护效果提供参考价值。本实验以黄芪多糖(APS)、壳寡糖(COS)、β-葡聚糖(β-glucan)为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的候选佐剂,通过腹腔注射研究不同佐剂对灭活疫苗的增强效果。免疫5 w后,FKC+COS、FKC+APS、FKC+β-glucan、FKC的RPS分别为80%、72%、68%和55%,明显高于对照组(32%),而注射COS、APS和β-glucan的RPS仅分别为52%、47%和42%。ELISA结果表明,接种KFC+COS疫苗的鱼能使抗体效价上调至最高水平1:512,而接种FKC+APS、FKC+β-glucan和FKC的石斑鱼抗体效价均为1:256,整个实验期间各免疫组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检测变化趋势与抗体效价类似。对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与分析表明,APS、COS和β-glucan作为FKC佐剂时能显着提升石斑鱼血清中LZM活性(P<0.05),最高出现在第2 w的FKC+APS组,其次是第3 w的FKC+β-glucan,而接种FKC或APS或COS或β-glucan则差异不显着(P>0.05)。各免疫组的CAT活性均显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呈显着差异(P<0.05),其中最高表达量出现在FKC+APS组(2 w),其次为FKC+COS。接种FKC+β-glucan使SOD活性明显增强,并在第3 w被上调至最高水平。因此,在抗原中添加COS,尽管LZM和CAT活性低于其他组,但其能为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更高的免疫保护和更高的抗体滴度。评价FKC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OS对石斑鱼免疫保护的影响。分别制备抗原中含浓度为2 mg/m L、4 mg/m L、6 mg/m L、8 mg/m L和10 mg/m L的COS的疫苗。免疫5 w后,FKC、FKC+COS2、FKC+COS4、FKC+COS6、FKC+COS8和FKC+COS10组提供的RPS分别为66%、68%、70%、83%、100%和100%,表明RPS依赖于COS浓度。在免疫期间,所有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呈显着差异(P<0.05)。抗体水平依赖于FKC中COS浓度,其中抗体效价最高水平出现在第3 w的FKC+COS10组,其次是FKC+COS8组,两组抗体效价均为1:1024。上述结果表明,在抗原中添加高浓度的COS(8 mg/m L,10 mg/m L)能为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并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COS作为一种有效免疫增强剂,进一步研究其能否在与Oil和抗原配伍使用情况下能否提供更长久、稳定的免疫保护。免疫8 w后,接种FKC、FKC+COS、FKC+Oil和FKC+Oil+COS的石斑鱼的RPS分别为62%、70%、82%和87%,而对照组(生理盐水和Oil)的RPS为33%和22%,说明FKC中添加Oil+COS能有效增强对石斑鱼的保护效果。ELISA结果表明,接种FKC+Oil+COS疫苗能使抗体滴度上调至最高水平(5 w),抗体滴度为1:512,其次为接种FKC+Oil疫苗(1:512),而接种FKC仅为1:256。同时,血清总蛋白含量、LZM、CAT和SOD活性也出现不同程度被增强,最高值均出现在接种FKC+Oil+COS疫苗的石斑鱼组内。另外,接种疫苗后能使各组石斑鱼的肝脏、脾脏、肾脏及胸腺组织中Ig M、IL-1β、TNF-α、My D88、CD8α和MHCIα等免疫基因在不同时刻出现不同程度表达上调。其中,接种FKC+Oil+COS疫苗,能使石斑鱼肝脏、脾脏、肾脏和胸腺组织中Ig M和IL-1β、肝脏和肾脏组织中TNF-α、脾脏、肾脏和胸腺组织中CD8α的表达至最高水平,而接种FKC+Oil疫苗则对实验鱼的脾脏和胸腺组织中TNF-α、胸腺组织中My D88、肝脏组织中CD8α、肝脏、脾脏、肾脏和胸腺组织中MHC-?α的表达更具优势,表明接种疫苗能使免疫因子在免疫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水平,且受疫苗类型影响。综上所述,珍珠龙胆石斑鱼接种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能改善机体免疫力,与佐剂配伍使用时可以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COS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能有效抵哈维氏弧菌的感染,且依赖于其浓度。而当COS和Oil共同作为FKC疫苗佐剂时,能长时间、稳定地增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提高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因此,COS是一种潜在、优质地水产疫苗免疫增强剂。

宋建欣[3](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海争端”主要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与分歧。改革开放后,针对南海声索国对南海岛礁的大肆侵占以及美、日等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频繁干预,中国共产党主要从外交、经济、军事、法律等多个层面着手,坚定地维护中国南海主权权益,为解决南海争端、维护南海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与勇气。本研究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搜集和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献、报刊文本、国外相关文献等资料,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以及交叉研究等方法,从宏观透视和微观探究的双向逻辑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具体策略与实践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并在总结经验与反思不足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尝试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对策及启示。具体来讲,本论文主要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与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之处与不足。这部分内容系统地回答了为何开展本研究、如何开展本研究等问题,为本文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二章是南海争端的相关概述。南海争端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介绍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是开展本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一部分主要从产生根源、基本内涵与现实状况三个层面来介绍南海争端的基本方面。首先,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缘因素以及法律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南海争端产生的根源。其次,从岛礁主权问题、海域划界问题、海洋资源问题以及“航行自由”问题四个层面论述了南海争端的基本内涵。最后,概括了南海争端的现状,即域外大国继续干预,域内国家磋商合作,整体局势依然严峻。第三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及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从历史依据、法理依据、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基础四个维度来阐释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与基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与命名、持续开发与管制,国际社会对中国南海主权的承认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历史依据。适用于处理主权争端的国际法原则、与南海问题有关的具有法律性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中国法律为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中国共产党维护海洋主权权益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理论依据。晚清政府、国民政府以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的维权实践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有效维护南海主权权益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南海局势的发展态势,在不同历史阶段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政策,并将其落实为了具体实践。本部分主要从坚持中国南海立场不动摇、努力提升南海防御能力、积极推动南海区域建设、运用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四个向度梳理与概括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内容。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本章与第四章共同构成了全文的核心部分,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内容。本章主要从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强化对南海的管控与开发、深化与南海各国的伙伴关系、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干预四个方面爬梳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所作的大量工作。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经验与启示。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即有效控制南沙部分岛礁、顺利完成北部湾划界、岛礁建设取得显着成果以及南海和平稳定得以维持。本文在系统梳理与分析中国共产党南海维权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始终坚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始终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处理南海争端、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始终坚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与执法力量这四个方面。最后,本文从南海问题的现状出发,并结合过去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较具针对性地提出了此后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四点启示:全面深化同域外大国及东盟的友好关系、加速推进与南海声索国的共同开发进程、继续强化人民海军的远海防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

杨昌鑫[4](2020)在《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北部湾陆海结合部(以下简称“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陆海结合部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路径进行探讨,提出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2019年发布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当前农业发展提出的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等目标,明确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内部农业发展水平不一、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侧重点和路径有所不同,必须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统筹农业资源,推进农业发展内部协调。北部湾陆海结合部位于我国沿海西南端,随着我国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推进,其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诸多机遇,也分析了区域内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农业发展方式等弊端,主张将环北部湾沿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其地理空间特点和当前陆海融合发展的趋势,有效推动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带农业融合,带动中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北部湾陆海结合部重要节点作用,逐步实现西部地区与东盟等国家或地区农业分工协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结合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农业资源统筹、中国与东盟等国家农业互联互通的有利条件,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促进陆海结合部农业发展与外部环境协调。在借鉴荷兰和台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标准化认证体系协同、资源环境养护、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产业链深度融合、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创新、品牌协作共建、产业内外布局优化等对策措施,推动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宿鑫,蔡晓丹,马卓君,林明辉,张丹丹,颜曦,魏泰莉[5](2019)在《泰国渔业发展状况及中泰渔业合作潜力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渔业合作是我国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泰国是连通"一带"和"一路"的交汇点,在我国与东盟合作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泰国渔业产业格局由最初的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逐渐发展为水产养殖与捕捞并驾齐驱的态势。其国内渔业和水产养殖由渔业局(DOF)负责管理,渔业科技水平较高,渔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较为完善。现行渔业管理体制包括《渔业法案》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检验项目,对虾养殖须遵守《优质对虾生产行为守则》(CoC)及《良好水产养殖操作行为守则》(GAP)。根据中泰渔业发展趋势及发展需求,提出加强政府部门顶层设计、构建"项目-人才-平台-基地"科技合作模式及人才支撑体系及构建中泰渔业科技合作项目等建议,旨在为中泰渔业合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万祥春[6](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提出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吴云通[7](2016)在《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海洋经济研究》文中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是发达经济体的经验,也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以及实施“一路一带”这一“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具体措施。加强海洋经济产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直接基于产业视角对我国海洋经济特别是发展类型和生产效率的系统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拟借鉴相关研究,从产业视角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具体是从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阶段、现状与趋势,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类型与特征,海洋经济产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等三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阐述和剖析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有利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对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提出问题和阐述研究思路:从海洋经济的战略新兴产业地位,以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和开放需要,提出加强海洋经济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海洋经济特别是产业视角下有关海洋经济的文献综述,并进行了客观评述。第三章介绍和总结了典型海洋经济产业强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发展状况和经验,并指出未来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第四章主要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阐述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第五章为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类型分析,主要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第六章运用Malmquist指数考察了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生产效率。第七章阐述和剖析了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八章为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本研究基本结论有四点。第一,国际经验表明,海洋经济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的新兴战略产业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和体现。第二,沿海省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各省域海洋经济产业可以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型,广东、山东为高等水平区,中等水平类型包括辽宁、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六省域,河北、广西、海南等三省域为低水平类型。在海洋经济产值、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海洋劳动生产率、主要海洋产业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征。第三,我国大多数沿海省域,海洋经济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改进状态,海洋经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的主要来源由技术进步向技术效率转换。人均海洋经济产业水平、资金可获得性、技术人员占比、经济开放性等对海洋经济产业有显着正向影响,海洋产业高级化对生产效率没有显着影响。第四,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海洋资源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科技支撑等五方面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加强海洋资源生态保护、完善管理体制和提升科技支撑等有利于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恩辰[8](2015)在《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海洋牧场建设是未来海洋渔业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从海洋牧场建设的现实需求来看,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显着减少的趋势,海水养殖业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一列副作用,不仅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恶性循环。单纯依靠以往的传统海水养殖业已无法保证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养殖方式,建设海洋牧场成为解决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生境不断恶化的重要方案之一,也得到了包括政府与企业在内社会各界的认可。从海洋牧场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近10年来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并在促进渔业产量提高、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仍处在投放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海洋牧场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对海洋牧场建设的顶层设计缺位,缺乏针对性地海域流转、税收扶持政策等客观情况,导致海洋牧场建设布局散乱,已建海洋牧场大多规模较小,甚至实际建设中出现了骗取政府政策补贴、擅自变更建设规划以增加投礁密度等情况。此外,由于对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重视不够,将投放人工鱼礁等同于建设海洋牧场,片面追求海洋牧场的渔业增养殖效应等情况导致海洋牧场在改善海底生境、拉动沿海地区的失海渔民再就业等方面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了由于盲目建设对海底生境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以及片面追求海珍品底播养殖而造成部分海域生态系统改变等情况。改进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海洋牧场优越性,成为海洋牧场建设实践中日益紧迫的课题。从海洋牧场建设的研究现状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对于海洋牧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概念阐述、意义论证等纯理论的阐释,或人工海洋生态培育技术、水生物行为控制技术及环境监控技术等指导具体建设行为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上,尚未有系统的关于海洋牧场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对海洋牧场建设中各影响因素以及各主要参与方的决策行为的深入剖析不足,忽视了对当前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的总结分析,影响了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和案例研究,在审慎阐明海洋牧场内涵特征、组成结构、属性和作用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海洋牧场建设相关理论经验,对海洋牧场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在对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三个主要参与方进行利益相关分析基础上,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企业、渔民的决策选择,为进一步改进海洋牧场建设模式提供了参考;结合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经验,对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我国发展海洋牧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进行了改进创新,并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海洋牧场未来的升级形态—智慧海洋牧场;最后基于前述研究对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海洋牧场的基本理论研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海洋牧场的基础理论,对海洋牧场的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特征进行总结,对海洋牧场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对其作用意义及属性进行剖析,以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海洋牧场建设理论框架。2、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对海洋牧场建设过程进行总结研究,对其选址、建设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系统归纳海洋牧场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对海洋牧场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价体系,探究各相关代表因素对海洋牧场建设的影响情况,以对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提供有益参考。3、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利益博弈分析。从利益相关角度,分析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企业和渔民三个主要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利用博弈论对海洋牧场建设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决策选址进行分析,探索海洋牧场建设中各参与者的最优决策选择。4、海洋牧场建设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及国内不同区域海洋牧场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吸取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出目前国内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指导后续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的改进。5、海洋牧场升级创新战略研究。在前文海洋牧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一是结合前文探讨的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公益性海洋牧场与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建设各自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的创新方向;二是结合当前各个产业发展中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提出智慧海洋牧场的概念,构建智慧海洋牧场的特征及其组成结构。并结合SWOT—AHP分析方法,对智慧海洋牧场建设面临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沉淀成本理论对智慧海洋牧场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促进智慧海洋牧场升级建设。通过各章节分析,本文提出了推动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四方面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海洋牧场建设政策环境。具体包括:(1)设立针对海洋牧场的专业管理机构;(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加强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完善陆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海洋牧场生产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等;(3)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例如完善财政与信贷政策、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改善投融资环境等;(4)创新海域流转政策;(5)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健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市场准入政策、建设海洋牧场投资产权保护制度等。二是夯实海洋牧场建设市场化基础。具体包括:(1)整合海域资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强资源整合能力;(2)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在公益性海洋牧场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对海洋牧场建设企业鼓励其综合运营直接融资、项目融资、发型债券等方式,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3)发挥科研支撑作用等。三是提高海洋牧场建设产业化组织成度。具体包括:(1)优化配置海域资源;(2)加强对海洋牧场龙头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利用其资金、技术等综合优势带动周围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的蓬勃发展。四是探索建设智慧型海洋牧场。具体包括:(1)完善政策保障能力,在海域审批、税费收取等方面向智慧海洋牧场建设适度予以倾斜,科学制定智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加强政府管理服务力度,为智慧海洋牧场的起步建设保驾护航;(2)提高信息化技术保障能力;(3)拓展智慧海洋牧场建设融资渠道等。

王孝杉[9](2013)在《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处理海水进行斜带石斑鱼苗种培育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海水的消毒杀菌效果非常显着,处理当量在1.06 W·h/t以上时,杀菌效果可达到100%,该当量处理每吨海水的用电成本约为0.053分;斜带石斑仔鱼可耐受的最高处理当量为4.08 W·h/t,该当量已达到完全杀菌的效果,且持续抑菌效果良好,因此该处理当量可应用到石斑鱼苗种的实际生产中。开展了斜带石斑鱼苗种初孵仔鱼至稚鱼期间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研究,对各脏器发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心脏、肾脏、鳃之间和消化道、肝脏、胰脏之间在发育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对开口饵料的选择和轮虫营养强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牡蛎受精卵+BP混合投喂作为开口饵料,鱼苗的体长增长率为39.1%,成活率为88.2%,其效果显着优于单独投喂牡蛎受精卵或BP;以小球藻与鱼肝油同时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鱼苗体长增长率为69.2%,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小球藻或鱼肝油进行的营养强化。患病鱼在肝脏、胰脏、肾脏、鳃部等脏器和血液中均出现了病理变化,病死原因认为是由于鳃部严重充血导致缺氧造成的,造成上述病理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榜文[10](2012)在《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水产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已经逐步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但也因此带来了养殖水体严重污染及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发生的状况,进而造成了水产养殖业中化学药物的滥用及药物残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人们对水产品安全性意识不断的增强,所以水产疾病已然成为制约21世纪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通过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对水产养殖海水中细菌的杀灭、电解海水余氯处理后培育单胞藻和轮虫等水产动物苗种生物饵料及培育南美白对虾和石斑鱼的效果研究,探讨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对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作用,为彻底地控制药物的滥用及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养殖生产中的病害问题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纳米催化微电解对海水中细菌的杀灭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催化微电解可替代传统的化学药品及抑菌剂,杀灭和抑制水体细菌,高效和彻底的处理海水。杀灭率大小与微电解处理当量成正相关,当处理当量(D)≧24.65W·h/t时,杀菌率达100%,且当处理当量在此范围时,持续杀菌能力至少在48h以上。纳米催化微电解水余氯处理后培养育苗生产中单胞藻和轮虫等生物饵料的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当量为24.65W·h/t-41.20W·h/t范围时,微电解处理水培养单胞藻和轮虫的效果优于实际生产中消毒水,且在没有投放任何化学药物的情况下,培养水体及个体镜检下始终未发现有病原体及疑似病原体的物质。在处理水方面,微电解生产成本(0.012-0.026元/t)远低于正常生产成本(0.11-0.126元/t)。纳米催化微电解水余氯处理后对南美白对虾和石斑鱼的培育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处于40W·h/t-66.86W·h/t范围时,微电解处理水培育南美白对虾在生长进程及出苗率上比实际生产药物消毒水要优,且个体健康无药物残留;在石斑鱼的培育过程中,处理当量为41.20W·h/t时,结合换水吸污,水质保持良好,培育过程中无细菌性疾病发生现象,但由于培育前期的低温影响了鱼类的整个发育及生存,导致成活率低。课题组将进一步进行研究。试验证明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处理后的海水余氯中和后,优于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消毒水。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结合单胞藻及轮虫的培养和先进的养殖育苗技术,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石斑鱼的培育,可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中的病原性病害发生,培育出优质健康的种苗,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兴海中的战略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兴海中的战略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现状
        1.1.1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概述
        1.1.2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临床症状
        1.1.3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传播途径
        1.1.4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地理分布
        1.1.5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控
        1.1.6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1.2 微藻的应用现状
        1.2.1 微藻概述
        1.2.2 微藻的应用
    1.3 褶皱臂尾轮虫的应用现状
        1.3.1 褶皱臂尾轮虫介绍
        1.3.2 褶皱臂尾轮虫的应用
    1.4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4.1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实验技术路线
2. 微藻的保种和扩大培养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藻种的保存
        2.2.2 微藻的扩大培养
        2.2.3 两种生物反应器培养藻类对比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3. 轮虫的培养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测定pH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2.2 测定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2.3 测定投喂间隔对褶皱臂尾轮虫影响的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H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的影响
        3.3.2 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3.3.3 投喂间隔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转化小球藻(HOC5)及鉴定
    4.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pMaa7IR/DGNNVIR表达载体转化小球藻HOC5
        4.2.2 转基因小球藻的鉴定
        4.2.3 转pMaa7IR/DGNNVIR小球藻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电击法转化小球藻HOC5及筛选
        4.3.2 小球藻藻株转化子DNA检测
        4.3.3 转DGNNVRNAi载体小球藻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4.4 讨论
    4.5 小结
5. 转基因小球藻的保种、扩培以及混合饲料的制作
    5.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转基因小球藻的保种
        5.2.2 藻株的扩大培养及收集
        5.2.3 转基因小球藻混合饲料的制作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诊断
    6.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发病情况调查
        6.2.2 寄生虫病检查
        6.2.3 细菌、真菌性传染病检查
        6.2.4 病毒性疾病检查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7.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实验
    7.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7.2 实验方法
        7.2.1 转基因小球藻混合饲料投喂石斑鱼
        7.2.2 神经坏死病毒提取液滴度的测定
        7.2.3 攻毒石斑鱼试验
        7.2.4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VNN效果评价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转基因小球藻投喂石斑鱼
        7.3.2 最佳注射神经坏死病毒提取液滴度的确定
        7.3.3 攻毒石斑鱼结果
        7.3.4 转基因小球藻预防石斑鱼VNN效果评价
    7.4 讨论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2)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糖类佐剂的筛选及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珍珠龙胆石斑鱼
    1.2 哈维氏弧菌
    1.3 疫苗
    1.4 佐剂在渔用疫苗中的应用
    1.5 免疫增强剂
        1.5.1 β-葡聚糖
        1.5.2 黄芪多糖
        1.5.3 壳寡糖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糖类佐剂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用鱼
        2.1.2 试剂及材料
        2.1.3 仪器
        2.1.4 细菌培养基及缓冲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及其培养
        2.2.2 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2.2.3 水型灭活疫苗及其佐剂的制备
        2.2.4 疫苗安全性评估
        2.2.5 疫苗接种及血清采集
        2.2.6 相对免疫保护率
        2.2.7 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
        2.2.8 血清非特异性指标测定
        2.2.9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半数致死量
        2.3.2 安全性评估及相对免疫保护率实验
        2.3.3 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
        2.3.4 血清总蛋白
        2.3.5 血清溶菌酶活性
        2.3.6 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
        2.3.7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2.4 讨论
3 添加不同浓度佐剂的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对石斑鱼免疫保护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鱼
        3.1.2 试剂及材料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灭活疫苗及其佐剂的制备
        3.2.2 免疫接种及血清采集
        3.2.3 相对免疫保护率
        3.2.4 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
        3.2.5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相对免疫保护率实验
        3.3.2 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
    3.4 讨论
4 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结合两种佐剂对石斑鱼免疫保护的效果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用鱼
        4.1.2 试剂及材料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灭活疫苗及其佐剂的制备
        4.2.2 免疫接种及样品采集
        4.2.3 相对免疫保护率
        4.2.4 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
        4.2.5 血清非特异性指标测定
        4.2.6 组织RNA的提取
        4.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4.2.8 数据统计
    4.3 结果
        4.3.1 相对免疫保护率实验
        4.3.2 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
        4.3.3 血清非特异性总蛋白含量
        4.3.4 血清非特异性溶菌酶活性
        4.3.5 血清非特异性过氧化氢酶活性
        4.3.6 血清非特异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4.3.7 免疫基因IgM在各组织中差异表达分析
        4.3.8 免疫基因IL-1β在组织中时序表达
        4.3.9 免疫基因TNF-α在组织中时序表达
        4.3.10 免疫基因MyD88在组织中时序表达
        4.3.11 免疫基因CD8α在组织中时序表达
        4.3.12 免疫基因MHC-Iα在组织中时序表达
    4.4 讨论
5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南海争端的相关概述
    2.1 南海争端的产生根源
        2.1.1 历史因素
        2.1.2 经济因素
        2.1.3 地缘因素
        2.1.4 法律因素
    2.2 南海争端的基本内涵
        2.2.1 岛屿主权问题
        2.2.2 海域划界问题
        2.2.3 海洋资源问题
        2.2.4 “航行自由”问题
    2.3 南海争端的现实状况
        2.3.1 域外国家继续干涉
        2.3.2 域内国家磋商合作
        2.3.3 整体局势依然严峻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依据及基础
    3.1 历史依据
        3.1.1 最早发现与命名
        3.1.2 持续开发与管治
        3.1.3 国际社会的承认
    3.2 法理依据
        3.2.1 相关国际法律
        3.2.2 相关中国法律
    3.3 理论基础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权思想
        3.3.2 中国共产党维护海洋主权权益理论
    3.4 实践基础
        3.4.1 晚清政府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3.4.2 国民政府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3.4.3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南海的维权实践
第4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1978-2012)
    4.1 坚持中国南海立场不动摇
        4.1.1 主权宣示与外交抗议
        4.1.2 反对域外大国的干预
    4.2 努力提升南海防御能力
        4.2.1 执行国家海防战略
        4.2.2 发展南海军事力量
        4.2.3 实施军事维权行动
    4.3 积极推动南海区域建设
        4.3.1 开展南海科学考察
        4.3.2 逐步开发南海资源
        4.3.3 修建南海基础设施
    4.4 运用和平方式处理争端
        4.4.1 确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
        4.4.2 与南海各国建立双边对话合作机制
        4.4.3 与东盟建立政治与安全互信机制
        4.4.4 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
        4.4.5 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南海主权权益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实践
    5.1 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5.1.1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5.1.2 倡导“双轨思路”解决争端
        5.1.3 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5.2 强化对南海的管控与开发
        5.2.1 升级南海行政建制
        5.2.2 改革海上执法体制
        5.2.3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
        5.2.4 加速南海资源开发
    5.3 深化与南海各国的伙伴关系
        5.3.1 与南海各国建立多领域务实合作
        5.3.2 倡导“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5.3.3 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5.4 应对域外大国对南海争端的干预
        5.4.1 警告与拦截擅闯中国南海的美舰美机
        5.4.2 推动中国同域外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6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经验与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成效
        6.1.1 有效控制南沙部分岛礁
        6.1.2 顺利完成北部湾的划界
        6.1.3 岛礁建设取得显着成果
        6.1.4 南海和平稳定得以维持
    6.2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经验
        6.2.1 始终坚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基本立场
        6.2.2 始终坚持以协商谈判和平处理南海争端
        6.2.3 始终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
        6.2.4 始终坚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与执法力量
    6.3 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的启示
        6.3.1 全面深化同域外大国及东盟的合作关系
        6.3.2 加速推进与南海声索国的共同开发进程
        6.3.3 继续强化人民海军的远海防御能力建设
        6.3.4 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南海争端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4)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前沿与简要评述
        1.3.1 国外研究前沿
        1.3.2 国内研究前沿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北部湾陆海结合部
        2.1.2 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
        2.1.3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农业现代化理论
        2.2.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3 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发展概况与高质量发展基础、机遇和瓶颈
    3.1 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3.2 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3.2.1 农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标准化建设工作常态化
        3.2.2 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产业效益稳步提升
        3.2.3 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效率逐渐提高
        3.2.4 生产经营队伍不断壮大,经营管理者素质有所提高
        3.2.5 农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农产品贸易优势不断累积
    3.3 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3.3.1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3.3.2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目标
        3.3.3 内陆与沿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升级
        3.3.4 国内外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4 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3.4.1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4.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3.4.3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较弱
        3.4.4 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素质建设有待加强
        3.4.5 农产品贸易优势不明显
4 国内外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借鉴
    4.1 台湾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
    4.2 荷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
5 推进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发展
        5.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标准化认证体系协同建设
        5.1.2 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养护
    5.2 综合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5.2.1 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5.2.2 积极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
    5.3 推进农业生产与流通现代化建设
        5.3.1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3.2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
    5.4 加快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建设
        5.4.1 引导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
        5.4.2 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5.5 强化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
        5.5.1 推进农业品牌协作共建
        5.5.2 优化产业内外布局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泰国渔业发展状况及中泰渔业合作潜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泰国渔业发展状况
    1.1 海洋捕捞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2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3 泰国渔业管理
        1.3.1 国内管理及研究机构
        1.3.2 渔业管理体制
    1.4 泰国渔业科技发展概况
2 中泰渔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2.1 中泰渔业合作机遇
        2.1.1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
        2.1.2 中泰双方签署了相关的渔业科技合作协议
    2.2 中泰渔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2.2.1 双方渔业科技合作机制和平台不健全
        2.2.2 渔业科技合作层次有待提升
        2.2.3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3 中泰渔业合作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3.2 加强合作平台 (基地) 建设
    3.3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3.4 推进我国渔业科技技术转移
    3.5 构建和实施一批面向泰国渔业的科技项目

(6)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四、安全类型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一、安全观的含义
        二、安全观的类型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四、和谐海洋思想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7)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海洋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海洋经济内涵
        二、研究海洋经济产业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研究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不足及研究展望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展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础理论
        一、海洋经济学(Ocean Economy)
        二、产业经济理论(Industrial Economic Theory)
    第二节 相关研究
        一、区域经济视角下的海洋经济研究
        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三、海洋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
        四、海洋经济比较分析的研究
        五、产业视角下的海洋经济的研究
    第三 节文献评述
第三章 国际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全球海洋经济产业现状
        一、全球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
        二、全球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描述
    第二节 美国的海洋经济产业
        一、美国海洋经济产业资源
        二、美国海洋经济产业措施
        三、美国海洋经济产业指标
    第三节 英国的海洋经济产业
        一、英国海洋经济产业资源禀赋
        二、英国海洋经济产业做法
        三、英国海洋经济产业主要发展指标
    第四节 日本的海洋经济产业
        一、日本海洋资源禀赋
        二、日本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措施
        三、日本海洋经济产业指标
    第五节 国际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启示
        一、国际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趋势
        二、国际海洋经济的经验启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历程
        一、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漫长准备阶段:1949年-1978年
        二、改革大发展背景下的起步阶段:1978年-2002年
        三、十年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2012年
        四、新常态下的海洋经济产业调整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
    第二节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经济总产值
        二、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三、海洋经济产业就业
        四、海洋经济产业劳动生产率
        五、海洋经济产业的空间布局
    第三节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趋势
        一、增速放缓趋势
        二、海洋经济产业转方式、调结构趋势
        三、海洋经济产业区域布局均衡趋势
        四、外部环境复杂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一、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处于高级化的中后期阶段
        二、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第二节 海洋经济产业空间布局需进一步调整
    第三节 海洋资源环境问题亟待改善
    第四节 海洋经济产业科技支撑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第六章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类型
    第一节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省域
    第二节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方法
        二、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说明
        三、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类型的聚类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海洋经济产业效率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海洋经济产业效率测度方法
        二、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
        三、海洋经济产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
    第二节 指标选取及说明
        一、产出指标方面
        二、投入指标方面
        三、海洋经济产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变量选取及假设
    第三节 海洋经济产业效率测算结果与分析
        一、DEA模型适用性检验
        二、海洋经济产业Malmquist效率指数结果
        三、TFP变化情况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四、海洋经济产业TFP变化的分解分析
        五、海洋经济产业的技术效率变化的分解分析
        六、海洋经济产业TFP变化的省域差异分析
    第四节 海洋经济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面板TOBIT模型估计过程与结果
        二、海洋经济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解释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
        二、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空间布局
        三、加强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资源生态保护
        四、提升海洋经济产业科技进步水平
参考文献
后记

(8)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3.4 研究创新
2 海洋牧场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
    2.1 海洋牧场的内涵
        2.1.1 海洋牧场的概念
        2.1.2 海洋牧场的特征
    2.2 海洋牧场的组成结构
        2.2.1 海洋牧场的核心要素
        2.2.2 海洋牧场的组成结构分析
    2.3 海洋牧场类型划分
    2.4 海洋牧场属性分析
        2.4.1 海洋牧场的生态属性
        2.4.2 海洋牧场的经济属性
        2.4.3 海洋牧场的社会属性
    2.5 海洋牧场的作用与意义
        2.5.1 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
        2.5.2 海洋牧场的实践作用
3 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1 海洋牧场的选址
        3.1.1 海洋牧场选址的基本原则
        3.1.2 海洋牧场选址的影响因素
        3.1.3 海洋牧场选址的步骤
    3.2 海洋牧场的建设及其影响研究
        3.2.1 海洋牧场的建设步骤
        3.2.2 海洋牧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2.3 海洋牧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3.3 海洋牧场建设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
        3.3.1 海洋牧场建设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
        3.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3.3.3 评价结果分析
4 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4.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4.1.1 博弈论的定义
        4.1.2 博弈论分析的特征
    4.2 海洋牧场建设中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
        4.2.1 政府及其利益诉求
        4.2.2 企业、渔民及其利益诉求
        4.2.3 政府、企业和渔民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4.3 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4.3.1 海洋牧场建设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博弈分析
        4.3.2 政府审批管理博弈分析
        4.3.3 政府监管博弈分析
    4.4 海洋牧场建设中企业与渔民的博弈分析
        4.4.1 海洋牧场建设中企业与渔民的博弈关系
        4.4.2 博弈模型的建立
        4.4.3 博弈结果分析
5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分析
    5.1 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5.1.1 日本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5.1.2 韩国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5.1.3 国外海洋牧场建设特征分析
    5.2 国内牧场建设概况
        5.2.1 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5.2.2 辽宁省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5.2.3 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概况
        5.2.4 广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概况
        5.2.5 国内海洋牧场建设模式特征
    5.3 国内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6 海洋牧场升级创新战略研究
    6.1 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6.1.1 公益性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6.1.2 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6.2 智慧海洋牧场及其建设研究
        6.2.1 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其必然性
        6.2.2 智慧海洋牧场的体系架构
        6.2.3 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SWOT—AHP分析
        6.2.4 智慧海洋牧场的投资行为分析
7 发展海洋牧场的政策建议
    7.1 完善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环境
        7.1.1 设立专业管理机构
        7.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1.3 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1.4 创新海域流转政策
        7.1.5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7.2 夯实海洋牧场建设市场化基础
        7.2.1 整合海域资源
        7.2.2 选择资本运作模式
        7.2.3 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7.3 提高海洋牧场建设产业化组织程度
        7.3.1 优化配置海域资源
        7.3.2 加强龙头企业带动
    7.4 推动智慧海洋牧场升级建设
        7.4.1 完善政策保障能力
        7.4.2 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7.4.3 拓展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

(9)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斜带石斑鱼的分类地位及其地理分布
        1.1.2 斜带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1.1.3 斜带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1.1.4 斜带石斑鱼组织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
        1.1.5 斜带石斑鱼病害问题的研究进展
        1.1.6 斜带石斑鱼种苗繁育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1.1.7 石斑鱼苗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斜带石斑鱼苗器官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器材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鱼苗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划分
        2.3.2 心脏的形成与发育
        2.3.3 鳃的形成与发育
        2.3.4 消化道的形成与发育
        2.3.5 肝脏的形成与发育
        2.3.6 胰脏的形成与发育
        2.3.7 肾脏的形成与发育
    2.4 讨论
        2.4.1 心脏、肾脏、鳃部之间发生发育的联系
        2.4.2 消化道、肝脏、胰脏之间发生发育的联系
第3章 斜带石斑鱼苗开口饵料及饵料营养强化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器材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开口饵料的对仔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
        3.3.2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3.3.3 轮虫的不同营养强化方式对仔鱼生长率的影响结果
    3.4 讨论
        3.4.1 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成活率及体长增长率的影响
        3.4.2 不同营养强化的轮虫对仔鱼体长增长率的影响
第4章 斜带石斑鱼苗培育过程中病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器材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器材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患病鱼苗的症状
        4.3.2 肝脏的病理变化
        4.3.3 胰脏的病理变化
        4.3.4 血液中的病理变化
        4.3.5 鳃部的病理变化
        4.3.6 肾脏的病理变化
        4.3.7 其他主要器官组织的形态观察
    4.4 讨论
第5章 斜带石斑鱼苗对纳米催化电解技术处理海水的适用性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器材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器材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电解当量的灭菌效果
        5.3.2 仔鱼对处理当量游离氯的耐受性试验
        5.3.3 处理当量对持续抑菌效果的影响
    5.4 讨论
        5.4.1 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的杀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5.4.2 仔鱼对处理海水的耐受性研究
        5.4.3 处理海水的持续杀菌作用的研究
第6章 关于我国石斑鱼苗种产业发展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水产养殖中处理水方法
        1.1.1 物理方法
        1.1.2 化学方法
        1.1.3 生物方法
    1.2 纳米技术处理水
    1.3 微电解处理水
    1.4 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处理水
    1.5 研究目的意义
第2章 纳米催化微电解对海水细菌的灭活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电解当量的计算
        2.3.2 纳米催化微电解处理海水中有效氯的测定方法
        2.3.3 水质的处理
        2.3.4 细菌的培养
    2.4 结果
        2.4.1 纳米催化微电解水净化消毒机
        2.4.2 纳米催化微电解处理海水中有效氯的测定结果
        2.4.3 纳米催化微电解不同处理当量的杀菌效果
        2.4.4 纳米催化微电解处理水持续时间与灭菌率的关系
    2.5 讨论
        2.5.1 纳米催化微电解消毒灭菌效果
        2.5.2 纳米催化微电解处理水保持水质的能力
        2.5.3 利用纳米催化微净化消毒机杀菌应注意的问题
第3章 纳米催化微电解海水培育单胞藻效果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纳米催化微电解水净化消毒机处理水对小球藻影响
        3.3.2 电解海水经余氯中和后培育小球藻实验
        3.3.3 数量计数方法
    3.4 结果
        3.4.1 未中和处理电解海水小球藻的培育效果
        3.4.2 不同电解当量经余氯中和处理后海水培育小球藻的效果
    3.5 讨论
        3.5.1 纳米催化微电解产氯效果
        3.5.2 纳米催化微电解海水培养小球藻的效果比较
        3.5.3 利用纳米催化微电解净化消毒机培育小球藻应注意的问题
        3.5.4 纳米催化微电解处理水运行成本的估算统计
第4章 纳米催化微电解海水对轮虫的培育效果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通过水族箱小水体检测轮虫对水体中有效氯的耐受性预试验
        4.3.2 硫代硫酸钠中和微电解处理海水余氯的方法
        4.3.3 纳米催化微电解净化消毒机处理水中和余氯后培育轮虫的效果试验
        4.3.4 生产池中轮虫的计数方法
    4.4 结果
        4.4.1 硫代硫酸钠中和微电解处理海水中余氯的测定结果
        4.4.2 水族箱小水体检测轮虫对水体中有效氯的耐受性预试验结果
        4.4.3 纳米催化微电解与漂白粉消毒处理水对培育轮虫密度的影响
    4.5 讨论
        4.5.1 纳米催化微电解与漂白粉消毒水培育轮虫的效果比较
        4.5.2 轮虫对水中有效氯的耐受及有效氯对其繁育的影响
        4.5.3 纳米催化微电解水净化消毒机处理水培育轮虫应注意的问题
第5章 纳米催化微电解海水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虾幼体耐受范围测定方法
        5.3.2 虾幼体耐受性情况检测方法
        5.3.3 南美白对虾幼体黑色孵化桶培育试验
        5.3.4 幼体培育与管理
    5.4 结果
        5.4.1 微电解处理水对虾虾苗耐受性研究结果的确定
        5.4.2 不同梯度当量处理半吨水体在黑色孵化桶中的育苗试验
        5.4.3 幼体发育进程及其观察
    5.5 讨论
        5.5.1 微电解处理水对虾虾苗耐受性研究结果的分析
        5.5.2 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试验中的结果分析
        5.5.3 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对南美白对虾育苗病害的防控作用
第6章 纳米催化微电解海水在石斑鱼育苗生产的应用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育苗水的处理
        6.3.2 育苗池和育苗工具消毒处理
        6.3.3 仔、稚、幼鱼的培育
    6.4 实验结果
        6.4.1 孵化率和育苗成活率
        6.4.2 育苗试验期间水温的变化
        6.4.3 培育过程中的饵料成分及其投喂密度
    6.5 讨论
        6.5.1 育苗试验各阶段鱼死亡现象的分析
        6.5.2 水温对石斑鱼育苗的影响
        6.5.3 纳米催化微电解水育苗对石斑鱼病害发生的影响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兴海中的战略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基因工程微藻预防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研究[D]. 魏盟智.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6)
  • [2]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糖类佐剂的筛选及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保护的研究[D]. 韦光本.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南海主权权益研究[D]. 宋建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4]北部湾陆海结合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 杨昌鑫.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5]泰国渔业发展状况及中泰渔业合作潜力探讨[J]. 宿鑫,蔡晓丹,马卓君,林明辉,张丹丹,颜曦,魏泰莉. 淡水渔业, 2019(01)
  • [6]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7]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海洋经济研究[D]. 吴云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02)
  • [8]海洋牧场建设及其升级问题研究[D]. 王恩辰.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0)
  • [9]斜带石斑鱼种苗对电解海水的适应性及其器官发育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D]. 王孝杉. 集美大学, 2013(08)
  • [10]纳米催化微电解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D]. 李榜文. 集美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石斑鱼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