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择在哪个国家学习?

你选择在哪个国家学习?

一、留学你选择哪个国家?(论文文献综述)

王笛[1](2021)在《“摆脱传统的束缚”——美国媒体所反映的五四时期中西交流与新文化运动》文中研究表明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美国新闻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些变化,并进行了报道和分析。美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反映了中国在历史转折时期教育与文化的变迁,以及可能对中国未来所发生的影响。美国媒体关注了西方思想家的影响、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进步的推动以及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在政治上,中国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但是也可能就是这个政治的不稳定,中央政府的衰弱,给中国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扮演主要角色创造了机会。

孙媛媛[2](2021)在《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 ——以四位高校海归教师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局势加剧,各国对于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因此在国家政府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吸引留学人才归国的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着提高、留学人员也意识到国内发展机会也更多,加上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学者选择回国发展。其中许多归国人员回国后选择进入高校、科学研究所等工作单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研究者们也发现:对于大部分海归人才来说,其最关注的是回国后的学术发展,也就是说回国后的学术发展前景是影响留学人员回国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发展水平显着增强,然而对于许多高校海归教师而言,回国后的发展之旅并不顺利,在生活及工作中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一些新入职的高校海归教师难以融入国内学术环境,因此出现学术发展缓慢、甚至难有作为等现象。因此,研究新入职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的适应迫不及待。本文分五章来论述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前研究状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等五个方面。第二章主要对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的介绍,为研究的进行和分析指明方向。第三章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展现四位新入职的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的适应情况,从学术环境的内涵出发,呈现四位研究参与者对学术物质环境的适应、学术精神环境适应、学术制度环境的适应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并且在逆向文化适应理论的基础上从内部、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出发、从组织因素、文化因素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每位研究参与者对学术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第四章主要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对本次研究的结论总结并且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及海归教师个人层面三个方面提出帮助高校海归教师快速且顺利适应国内学术环境的建议,并在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海归教师对于国内学术环境是能适应的,但其适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都会遇到一些险阻和困难。同时在适应过程中,多数海归教师会主动或者被动选择适应和融入国内学术环境,即使是知道国内学术环境的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最后,直到目前四位新入职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还是存在适应不良之处。(2)影响新入职高校海归教师对国内学术环境适应的因素有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科研设备设施的缺乏、学术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异国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和海归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如缺少回国前心理准备、过高的期望及被动的应对方式等。

吴欣达[3](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各国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格局。中俄两国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为双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且辽宁省作为与俄罗斯合作具有地缘优势的省份之一,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做了重点的研究。通过研究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个维度的现状,研究发现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存在学生交流数量偏少、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境外办学合作匮乏、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教师国际交流方面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等问题。在科研合作中存在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合作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如下:首先,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等对策建议。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等对策。最后,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学研究合作需要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等对策进一步推进辽宁省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国际合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照。

孔傅钰[4](2020)在《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测试伴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汉语水平考试(HSK)属于语言测试的一种,它主要用来衡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考生是否达到了某一水平。语言测试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产生的影响被称之为反拨效应(Washback)。目前国内外的反拨效应研究主要聚焦英语测试,对HSK这一大规模汉语考试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以反拨效应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使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个人访谈等研究工具,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参加过HSK中高级考试的本科留学生及国内数名高校的国际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以此来探究HSK对汉语教与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SK对汉语的教与学均产生了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显着于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对两者的影响总体均为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同时,学生的考试动机、对考试的认识以及教师对考试各方面的看法是影响HSK产生反拨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然而,受测试本身缺陷、学习者和教师个体差异、教辅资料等客观事实的限制,HSK对汉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未能完全显现。最后,笔者从研究结果中受到启发,分别针对学生、教师以及考试本身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以期充分发挥HSK对汉语教与学的积极反拨作用,促进考试与教学的双重发展。

辛晓彤[5](2019)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高级汉语课外作业研究》文中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外作业作为学生查漏补缺的工具、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发挥着重要作业。本文旨在通过对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高级汉语课外作业调查研究,为已赴任和还未赴任的新手汉语教师提供参考优化策略。本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概括了目前国内外课外作业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外作业的研究成果,从学习环境、课程类型等角度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从分析韩外大孔院高级汉语学生特点着手,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学生对课外作业的需求。然后根据教师课外作业布置现状,讨论目前课外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分析了以》》高级1的课后练习题为素材的课外作业布置现状,从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及言语交际技能三方面分析课外作业有待完善之处。第四部分,针对课外作业存在的不足和访谈结果,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以话题讨论为框架,展示综合课外作业的布置和实践,并指出不足之处以及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第五部分,为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高级汉语课程的课外作业设计提出了一定的优化建议。第六部分,总结本研究意义价值。

娄缃旖(Low Shiang Yii)[6](2019)在《“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教育的现存问题和解决之道》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9月提出,中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结合,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创造共赢的良好合作环境,也给来华留学事业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一带一路”的推行,全球留学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国际留学生往中国流动的趋势发展明显。“一带一路”的建设迫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培养的重要人才资源,中国政府对来华教育事业很重视,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大量的奖学金名额,以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与开展合作办学。由于倡议的支持力度大,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陡升,2013年与2017年相比,来华学生增加了13万人次。中国正在高速前进的同时需要与各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作为前锋的高校招生办公室要考虑如何扩大招生力度;而高校要为迎接大批入校的留学生做好准备,面对来华留学生的国别和地域跨度大,每所高校在招生、管理和教学都面临各种急待解决的难题,如:如何增加招生的力度、管理制度和人员配置、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留学生住宿问题、留学生适应性、学习障碍等问题。论文围绕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培养机制、教育教学、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适应性问题展开了论述,从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利用自身是留学生的优势,以各国留学生为研究主体,了解目前留学生教育现状和留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适应方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英文授课质量问题、中国政府奖学金设置的限制性问题、留学生社会适应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来思考相应的对策,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角度,凸显来华留学教育的竞争优势,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为创造更好的留学环境和拓展来华留学教育市场具有一定的意义。

万三明[7](2019)在《教育供给多样化背景下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分析 ——以南昌市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购买力迅速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学生对境外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和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学生的国际流动性方面。为了更好地引导、服务和管理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有必要探索一些重要问题:人们放弃国内高等教育机会而选择境外高等教育的原因是什么?选择境外高等教育是否存在盲目性?选择出国留学的国家和学校有什么影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紧密衔接,了解分析高中生及其家庭对就读大学的选择意愿,关注他们的国际化倾向,可为我们政府层面制定教育发展方针、学校层面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家庭层面进行教育选择引导,以及社会层面开展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产业服务等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及资料。本研究将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作为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结合推拉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补偿心理理论等依据,以南昌市高中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的意愿展开实证研究,研究中分析了南昌市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交换项目、境外高校在国内独立办学、出国留学等四种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有大量高中生愿意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意愿的因素,在个人客观条件方面有,学生的性别、年级、班级、学习成绩、家庭所在地归属、家庭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类别等因素有显着的影响。而对于学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意愿的影响因素,在个人客观条件方面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所在地归属、家庭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类别等因素有显着的影响。通过对南昌市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南昌市中学生对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存在着随大流的行为。主要表现在选择国外高等教育的国家或地区及其原因、院校考虑因素和专业选择上。本研究的调研数据和分析发现,可为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以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提升。

周芮[8](2019)在《基于RS模型的男女多人对话话题共振研究 ——以《非诚勿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常交往过程中,由于性别和价值观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多人对话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话题选择倾向。“性别语言”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从传统语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两性言语的共性、差异及语用效果等,但尚未见学者基于对话句法学研究性别语言的话题选择倾向,鲜有学者探索多人对话时的话题选择倾向,更未见用具体语料做出详细认证。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最前沿成果,对话句法学认为传统句法只研究了词语横向关系,而忘却了对话时纵向间的结构关系。且以往研究仅分析了两人对话,而未能涉及多人对话,据此笔者尝试基于“认知参照点链”,“激活扩散模型”与对话句法学的“语义共振”建构RS模型。在此模型中,笔者提出了共振循环,多向共振等观点,并以此作为理论框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2018年《非诚勿扰》中的多人对话语料(共395段,2082共振点),最终得出话题共振频率的蕴涵等级。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第一:将对话句法学的研究范围从两人对话拓展到多人对话。因为,在现实交往中,日常对话往往是多人参与。第二:认知参照点链模型及语义共振很好地解释了两人对话时话题的延伸及话语连贯,但多人对话时,话题的延伸不再单向延伸,而是呈现出多主体参与的多向性、交错性等特点。基于过往理论之不足,笔者尝试建构RS模型,用于分析多人对话中的话题共振频率。第三:本文对2082共振点进行详细分析统计后得出如下结论(详见第四至第五章)。在男女多人对话中男性的话题共振倾向具体表现为:休闲活动(35%)>择偶标准(32%)>人际关系(25%)>基本信息(12%)>恋爱经历(5%);而女性的话题共振倾向则具体表现为:休闲活动(37%)>基本信息(29%)>恋爱经历(20%)>择偶标准(9%)>人际关系(6%)。其中男女双方在各类共振频率中还有以下几点特征:(1)男女双方都明显呈现出部分共振的趋势。(2)相较于女性,男性在完全共振和零位共振方面更为显着。(3)相较于男性,女性在冗余共振方面更为显着。因此,在男女交往中,男性的语言表达较为直接,倾向于展示其真实个性;女性则更为委婉,偏向于维持良好的形象。而话题的恰当选择以及对谈话双方话题共振程度的正确解读,对男女恋爱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阳君[9](2018)在《泰国留华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泰中是友好邻邦,两国关系长期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逐步深化,泰中贸易逐年增加,而且中国游客是泰国旅游业的重要贡献者,意味着中国同泰国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各领域的合作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参与其中,泰中两国政府每年都互派一定规模的留学生,形成长期合作交流培养制度,而且泰国来华留学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教育部2016年统计,泰国来华留学人数位于韩国、美国之后,排位第三。随着国际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强,泰国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笔者认为深入探究泰国来华留学生毕业的择业及就业去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就业动态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泰国来华留学生的就业发展情况,分析影响泰国来华留学生的就业因素和择业方向因素。深入分析泰国来华留学生的就业动态(择业方向)与影响因素可以为泰国来华留学的有关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同时为更多与笔者一样的泰国留学生提供就业或择业方向上的服务。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首先采用访谈分析的方法,编制相关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就问卷编制及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等,进一步了解来华泰国留学生对就业发展的预期期望、就业选择与影响就业主导因素及就业竞争力形成。文章对来华留学的泰国留学生进行了两个月时间的访谈调查,共计访谈56人,其中31人为女性,25人为男性,调查分为两组,一组为已经毕业参加工作32人,另一组则即将要毕业参加工作24人。研究表明,泰国来华留学生的毕业意向中,主要有三个流向:毕业回国,继续留华,转去他国。来华留学的泰国人员相对青睐于回国就业与发展,特别希望能到政府机构或单位就业,有39人表达了第一意愿,占比69.60%。从所学专业与就业关系层面看,访谈的结论发现32人就业者中多为专业不对口,但被访谈者认为专业和就业之间不对口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具备基本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从掌握语言需求方面看,被调查者中有26人除了在中国有过留学经历外,也有到其他国家学习的经历。从就业的薪酬和就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看,己就业中32人首先还是比较看重薪水,其次为福利,再者是就业环境地点等方面,而且发现良好的同事关系也是工作的动力源泉之一。在对就业后未来发展的规划方面,被访谈者认为需要有职业的继续培训,并可能希望有进一步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而未就业者则认为当务之急是能先去就业获得职业经验,对职业培训和未来职业提升则没有思考的过多。在谈到就业时是否需要外来信息给予辅助时,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如果有相关机构或者学校能提供回国发展或职业发展的信息自然是最好的。其次,本文利用调查的结果,进一步就针对就业者的基本情况、就业所需能力,特别是中文知识背景对其就业的影响以及工作中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就业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探查。调研项目首先设计调研目标和调研提纲内容,问卷主要围绕六个维度展开,采用5对相互印证的题目和6个多项选题为探索性问题,了解具体影响因素。在调查实施阶段,共计回收获取有效调查问卷200份,调查样本的可信性,具有一定的信度。问卷表明就业者的家庭情况、留学渠道等基本情况会影响就业方向和发展,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关联性不一定很强,对未来就业找工作的竞争优势不一定很显着,懂得汉语的泰国留学生可能未来更倾向于到与华语有关系的单位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且中文水平的高低对从事与华语领域业务的关联度有较强显着性,影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薪酬收入和未来发展空间,在华留学的泰国学生一般会在中国参与就业活动,但多数人员由于国籍、法律、文凭等各方原因不能在中国获得较好的就业发展空间。对于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本文采用“临界比率”法(CR法)将全部问卷的总分(除去多项选择题)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将得分为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将得分为后27%的被试数据作为低分组,通过对高、低分数据组在整体上的得分平均数进行差异性检验。总体的CR值达到显着性水平,也就表明该项目样本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其中学习中文时间和在中国学习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保持显着相关性。但来华泰国留学生在中国应聘或者找工作还存在法律的认可性以及语言障碍等,这也使得很多来华留学生最终会选择离开中国选择回国或去其他国家工作,例如71%的选择了回泰国或其他国家,而选择留在中国的仅为29%。对月收入感到不满意的也为大多数,达到了 73%。来华泰国留学生的不同来源对泰中两国的教育体系和制度会有不同的感知,58.5%的人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优于泰国。本文随后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后所保留下的条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评价该六因素对研究的适合性,采用SPSS中的载入模块,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拟合程度值为2.379,表明问卷检验拟合优度较好。结合问卷内容情况,NFI指标值为0.646,拟合优度尚可接受,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数值为0.068,表明整体拟合优度良好。关于影响就业工作的主导因素,64.5%的人员把“薪水”作为为第一选择,选择在泰国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以及中国政府和中国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都相对较高而且换工作的意愿也不太强烈。但多数人员由于汉语学习、国籍、法律、文凭等各方原因不能在中国获得较好的就业发展空间。最后,根据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或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升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发展质量的对策,一是做好泰国来华留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其就业夯实基础;二是做好泰国来华留学生实践设计,提供实习机会;三是做好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为其发展助力。通过设立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更好的对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四是构建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拓展留学生就业渠道,构建高校泰中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管理体制。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管理水平,构建出针对泰国人的管理体系。最后,泰国来华留学生应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事。

金颖[10](2018)在《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昆明几所高校的茶文化课程设置现状为基础,以课程设置相关理论为支撑,以云南大学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为实践,从现状、理论、实践三方面对昆明高校茶文化课程设置进行了论证,得出了适合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三种模式,并就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建议。文章第一章从中国茶文化和云南茶文化知识、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意义两方面论述了在昆明高校设置留学生茶文化课的必要性、可能性。中国茶文化方面,文章阐述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传播;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意义方面,文章从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对其开设的意义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以课程设置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为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通过分析问卷得到了有关云南大学留学生茶文化课实践的反馈结果,通过分析反馈结果得到了相应的教学反馈;第四章从课前设计、课程实施步骤、课堂实况三部分进行实验,以云南大学留学生茶文化课程为例,探讨了对外汉语茶文化课教学实践,反思了本次课程实践的整体过程;第五章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三种模式,就存在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综合上述五章内容,本文以促进学习者学习汉语为目的,让留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课程充分感受中国文化底蕴,适应地域文化,从而让留学生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二、留学你选择哪个国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留学你选择哪个国家?(论文提纲范文)

(1)“摆脱传统的束缚”——美国媒体所反映的五四时期中西交流与新文化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你们无法避免社会变革”
“摆脱传统的束缚”
“外国土地上的中国学生”
“现代中国文明的一个要素”
“为了追求民主的秩序”
“美国急迫需要研究中国”
结论

(2)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 ——以四位高校海归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高校海归教师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对海归教师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过程
        1.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1.4.2 研究对象选取
        1.4.3 研究程序
        1.4.4 研究伦理
    1.5 研究创新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校海归教师
        2.1.2 学术环境
        2.1.3 学术环境适应
    2.2 理论基础
        2.2.1 逆向文化适应理论
3 个案调查结果与讨论
    3.1 研究参与者A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1.1 A的个人资料
        3.1.2 A的学术环境适应文本
        3.1.3 A对国内学术环境顺利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1.4 A的反馈与研究者的反思
    3.2 研究参与者B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2.1 B的个人资料
        3.2.2 适应文本之“从屡屡碰壁到立足一方”
        3.2.3 B的学术环境顺利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3.2.4 B的反馈和研究者反思
    3.3 研究参与者C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3.1 C的个人简介
        3.3.2 适应文本之“从不断摸索到融入”
        3.3.3 C的国内学术环境顺利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3.4 C的反馈和研究者反思
    3.4 研究参与者D的学术环境适应情况及其分析
        3.4.1 .D的个人资料
        3.4.2 适应文本之“迷茫、担忧”
        3.4.3 D的学术环境顺利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3.4.4 D的反馈与研究者的反思
4 研究探讨与研究反思
    4.1 研究结论
        4.1.1 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情况
        4.1.2 关于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
    4.2 研究建议
        4.2.1 政府层面
        4.2.2 高校层面
        4.2.3 个人层面
    4.3 研究反思
        4.3.1 对研究对象的反思
        4.3.2 对研究内容的反思
        4.3.3 对研究程序的反思
        4.3.4 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参考文献
结束语
附录 “新入职的高校海归教师对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的初步访谈提纲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二、推拉理论
    三、知识流理论
第三章 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政策与实践
    一、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一)扩大中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规模
        (二)扩大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规模
        (三)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
        (四)推进联合培养项目
        (五)推进境外办学
        (六)优化汉语国际传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二)选派教师出国交流
    三、加强科学研究合作
        (一)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二)联合推进科学研究项目
        (三)成立中俄高校联盟
        (四)鼓励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第四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概述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概述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概述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校际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的设计
        (四)调查的实施
        (五)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问题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一)学生交流数量偏少,人数增长不稳定
        (二)学生交流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三)学生交流普遍存在语言障碍
        (四)中俄合作办学层次低,数量少
        (五)境外办学合作匮乏
        (六)对外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有待加强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一)引进俄罗斯专家和教师数量偏少
        (二)教师出国交流数量偏少
        (三)教师出国选派的学科分布不均衡
        (四)教师联合开发课程较少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问题
        (一)科研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二)两国缺少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科研合作项目偏少
        (三)科研团队建设缺乏自主创新,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第六章 优化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国际合作的对策
    一、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交流,增加俄罗斯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
        (二)打破留学生以文学学科为主的选择,使学科分布更加合理
        (三)加大中小学开设俄语课,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
        (四)提高辽宁省中俄合作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数量
        (五)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境外办学
        (六)发挥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汉语的推广和文化传播
    二、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辽宁省引智工作
        (二)加大国家公派教师留学力度
        (三)打破以文学学科为主的教师选派,鼓励多学科教师出国留学
        (四)增加教师联合开发课程,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
    三、辽宁省与俄罗斯高校科研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保障体系建设
        (二)建立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
        (三)加强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个人简历
致谢

(4)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语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介绍
        2.1.1 反拨效应的定义
        2.1.2 反拨效应的实质
        2.1.3 反拨效应的分类
    2.2 国内外反拨效应研究
        2.2.1 国外反拨效应研究
        2.2.2 国内反拨效应研究
    2.3 汉语水平测试及其相关研究
        2.3.1 HSK简介
        2.3.2 汉语水平测试反拨效应研究
        2.3.3 汉语水平测试其他相关研究
第三章 :HSK中高级反拨效应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调查
        3.3.2 课堂观察
        3.3.3 访谈
第四章 :HSK中高级反拨效应研究结果分析
    4.1 调查问卷分析
        4.1.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4.1.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4.2 课堂观察分析
    4.3 访谈结果分析
        4.3.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HSK对教与学的反拨效应及影响其强度的因素
    5.1 HSK对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
        5.1.1 学生对HSK的认识
        5.1.2 HSK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
        5.1.3 HSK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
    5.2 HSK对教师教学的反拨效应
        5.2.1 教师对HSK的认识
        5.2.2 HSK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5.3 影响学生学习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5.3.1 考试动机
        5.3.2 学生对HSK的认知
    5.4 影响教师教学反拨效应强度的因素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对汉语学习的启示
        6.2.2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6.2.3 对HSK开发的启示
    6.3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六 :表格2.1HSK考试时长、与其他标准对标情况
    附录七 :表格2.2各奖学金的汉语水平要求

(5)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高级汉语课外作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课外作业的相关研究综述
        1.2.2 对外汉语教学课外作业的相关研究综述
        1.2.3 《汉语教程》(韩国版)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韩外大孔院高级汉语课外作业现状分析
    2.1 从学生角度看课外作业布置现状
        2.1.1 高级汉语课学生特点
        2.1.2 高级汉语课学生需求
    2.2 从授课教师看课外作业布置现状
        2.2.1 高级汉语课教师作业布置概况
        2.2.2 高级汉语课教师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以《汉语教程》(韩国版)练习题为素材的课外作业设置及实践
    3.1《汉语教程》(韩国版)练习题设置分析
    3.2 语言要素类作业布置及完成
    3.3 语言技能类作业布置及完成
    3.4 言语交际技能类作业布置及完成
第四章 话题讨论式综合作业的设置及实践
    4.1 话题讨论式综合作业的设置概述
        4.1.1 话题资料的来源与整理
        4.1.2 话题讨论的选择与确定
    4.2 话题讨论实践与完成情况
        4.2.1 阅读方面
        4.2.2 听力与口语方面
        4.2.3 写作方面
    4.3 以话题讨论为框架的综合作业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第五章 韩外大孔院高级汉语课外作业优化建议
    5.1 孔院教学大纲的优化建议
    5.2 孔院分班标准的优化建议
    5.3 汉语教师作业设计的优化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课外作业访谈提纲
附录2: 汉语教师课外作业访谈提纲
附录3: 话题讨论释例选篇
附录4: 自编练习题释例

(6)“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教育的现存问题和解决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写作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文中常用学术词汇
第二章 “一带一路”下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一带一路”与来华留学生背景和现状分析
        一、来华留学生背景和现状的调查
        二、来华留学生留学动机和选择趋向分析
    第二节 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机遇
        一、来华留学教育的机遇
        二、积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第三节 来华留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的问题
    第一节 来华留学教育的管理机制问题
        一、官方的公开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二、住宿环境无法满足人性化需求
        三、奖学金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来华留学教育的培养模式问题
        一、学历人才培养未跟上时代需求
        二、留学生对学科培养的适应性反馈
        三、全英文授课项目的质量未达国际化水平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文化冲突分析
    第一节 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跨文化适应分析
        一、衣食住行的跨文化适应
        二、人际交往的跨文化适应
    第二节 来华留学生的社会融入及跨文化适应
        一、文化距离与留学生的适应状况
        二、留学生的来华期望和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关联性
        三、社会支持和来华留学生的适应状况关联性
        四、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程度和留学生适应状况的关联性
        五、中国社会对留学生的态度和留学生适应的关联性
    第三节 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几点建议
    第四节 留学生文化冲突现象调查及反思
        一、文化冲突现象的调查
        二、对跨文化冲突的反思
第五章 “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教育可持续性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发挥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的自身优势
        一、国家影响力和学科品牌优势
        二、丰富的奖学金和适中的学费优势
        三、文明古国的文化优势
    第二节 创造良好的留学环境
        一、高校的国际化建设
        二、增加教师和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
        三、营造文化多元的氛围
        四、培育校友文化
        五、支持实习就业
    第三节 拓展来华留学教育市场
        一、组建海外招生团队
        二、参与国际教育展,进行招生宣讲活动
        三、借助在华的留学生组织力量宣传招生
        四、凸显学科品牌优势,锁定招生目标
    第四节 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
        一、面向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策略
        二、面向来华留学生管理群体的工作岗位设置
        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 完善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体制
        一、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三、探索适合留学生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
        四、更新课程与教学内容
结论
    一、问题的总结和对策
    二、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名单
附录B 来华留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C 招生办和行政管理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D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面临的问题
附录E 中国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态度和留学生适应的关联性
附录F 对英文授课专业课程质量的看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教育供给多样化背景下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分析 ——以南昌市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文献评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推拉理论
        2.1.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1.3 人力资本理论
        2.1.4 补偿心理理论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
        2.2.2 教育供给多样化
        2.2.3 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
第3章 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调查的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工具
    3.3 调查对象
    3.4 分析方法
    3.5 问卷调查样本描述
第4章 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意愿与选择分析
    4.1 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意愿分析
        4.1.1 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意愿描述性分析
        4.1.2 个体特征对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4.1.3 家庭因素对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意愿的影响
    4.2 高中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意愿分析
        4.2.1 高中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描述性分析
        4.2.2 个体特征对高中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影响
        4.2.3 家庭因素对高中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影响
    4.3 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高中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供给方式意愿影响分析
        4.3.2 高中生选择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学校意愿的影响分析
        4.3.3 高中生选择国外高等教育意愿的动机分析
    4.4 外部推拉因素对高中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意愿的影响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政府层面
        5.2.2 学校层面
        5.2.3 家庭层面
        5.2.4 社会层面
    5.3 创新之处与局限性
        5.3.1 创新之处
        5.3.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8)基于RS模型的男女多人对话话题共振研究 ——以《非诚勿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Motivation of the Study
    1.2.Objective of the Study
    1.3.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1.4.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Previous Studies on Gender Discourse
        2.1.1.Previous Studies on Gender Discourse Abroad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Gender Discourse at Home
    2.2.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Topic
        2.2.1 Definitions of Chinese Topic
        2.2.2 Studies on Topic Selection
        2.2.3 Studies on Topic Change
    2.3 The Gap of Previous Studies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Introduction
    3.2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3.2.1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3.2.2 The Limitation of Spreading-Activation Model
    3.3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Chain and Its Limitations
        3.3.1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Chain
        3.3.2.The Limitation of Reference Point Chain
    3.4 Semantic Resonance and Its Limitations
        3.4.1 Semantic Resonance
        3.4.2 The Limitation of Semantic Resonance
    3.5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RS Model
    3.6 A Case Study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Introduction
    4.2.Data Description
    4.3.Data Classification
    4.4.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4.1.Dialogues about Basic Information
        4.4.2.Dialogues about Leisure activity
        4.4.3.Dialogues about Love Experience
        4.4.4.Dialogues about Spouse Criterion
        4.4.5.Dialogues abou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4.5.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Main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5.2.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9)泰国留华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经济背景
        1.1.3 教育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选题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文献综述
        2.2.1 人才流动理论
        2.2.2 留学动机
        2.2.3 就业动机与就业竞争力
        2.2.4 就业发展方向
        2.2.5 劳动力跨国流动理论
        2.2.6 留学生就业理论
    2.3 研究现状评价
第三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择业的历史与现状
    3.1 泰国来华留学生择业的历史
        3.1.1 第一阶段:1949年之前
        3.1.2 第二阶段:1949-1978年
        3.1.3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
    3.2 泰国来华留学生择业的现状
        3.2.1 泰国来华留学生择业的流向
        3.2.2 泰国来华留学生择业的现状
        3.2.3 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四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择业方向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1 来华泰国留学生就业发展的访谈设计及分析
        4.1.1 访谈设计
        4.1.2 访谈结果分析
    4.2 来华泰国留学生就业发展问卷设计及分析
        4.2.1 项目形成
        4.2.2 预测及项目分析
    4.3 问卷正式测试与分析
        4.3.1 验证性因素分析
        4.3.2 问卷信度与效度
    4.4 调查分析验证与就业发展影响因素判定
        4.4.1 来华泰国留学生背景情况对未来就业的影响
        4.4.2 专业选择与就业及就业选择的关系
        4.4.3 教育制度差异与就业关系
        4.4.4 影响就业选择与发展的因素
    4.5 影响就业工作的主导因素
第五章 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5.1 泰国来华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完整
    5.2 泰国来华留学生实习经历不足
    5.3 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5.4 用人单位招聘泰国来华留学生经验不充足
第六章 提升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发展质量的对策
    6.1 做好泰国来华留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其就业夯实基础
    6.2 做好泰国来华留学生实践设计,提供实习机会
        6.2.1 校企合作,共建泰国来华留学生实践基地
        6.2.2 加强留学生教学工作安排,给他们更多形式的实习机会
        6.2.3 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放宽泰国来华留学生实习就业限制
    6.3 做好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为其发展助力
    6.4 构建泰国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6.4.1 留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6.4.2 当前留学生就业服务存在的不足
        6.4.3 留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措施
    6.5 推动用人单位构建相关企业制度、企业文化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背景
    第一节 深厚的中国茶文化和云南茶文化知识
        一、中国的茶文化历史
        二、茶文化的传播
        三、云南茶文化
    第二节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越
        二、人文环境良好
第二章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文化课
        一、对外汉语文化课基本概念
        二、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原则与方法
        三、对外汉语茶文化课
    第二节 课程及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三章 云南大学留学生茶文化课程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第一节 学习者特点分析
        一、学习者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二、青年学习者居多
        三、学习者汉语水平普遍较高
    第二节 学习者基本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基本情况总体分析
    第三节 教学相关情况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反馈
第四章 云南大学留学生茶文化课程教学实践
    第一节 课前提要
        一、云南大学国际学院对外汉语文化课开设情况分析
        二、云南大学国际学院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材使用情况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体设计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三节 课堂实况
        一、课堂教学具体设计
        二、课堂具体实况
        三、小结
第五章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的模式探讨
    第一节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可行模式
        一、将茶文化教学模块纳入文化实践课整体
        二、在中国文化课的茶文化章节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拆分茶文化课程设置的具体环节
    第二节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可行模式综合分析
        一、连续性原则
        二、顺序性原则
        三、整合性原则
    第三节 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相关建议
        一、教师
        二、学生
        三、环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留学你选择哪个国家?(论文参考文献)

  • [1]“摆脱传统的束缚”——美国媒体所反映的五四时期中西交流与新文化运动[J]. 王笛. 中华文化论坛, 2021(05)
  • [2]高校新入职海归教师学术环境的适应研究 ——以四位高校海归教师为例[D]. 孙媛媛.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D]. 吴欣达.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4]HSK中高级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以来华留学生为例[D]. 孔傅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高级汉语课外作业研究[D]. 辛晓彤.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3)
  • [6]“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教育的现存问题和解决之道[D]. 娄缃旖(Low Shiang Yii). 天津大学, 2019(07)
  • [7]教育供给多样化背景下高中生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分析 ——以南昌市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D]. 万三明. 南昌航空大学, 2019(08)
  • [8]基于RS模型的男女多人对话话题共振研究 ——以《非诚勿扰》为例[D]. 周芮.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9]泰国留华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 宋阳君. 广西大学, 2018(12)
  • [10]昆明高校留学生茶文化课程设置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D]. 金颖. 云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你选择在哪个国家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