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石油储量超过30亿桶

缅甸石油储量超过30亿桶

一、缅甸石油储量达30多亿桶(论文文献综述)

魏硕[1](2020)在《中国石油安全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年均GDP增长率是世界之首。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三大产业对GDP的拉动是“二、三、一”模式,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补给,石油作为“工业血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石油作为一种天然能源,受地理位置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同时作为一种战略能源,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应该高度重视石油安全,对中国石油安全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保障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石油进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得知中国是石油短缺的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为百分之七十左右,进口来源地集中,石油运输方式主要为途径马六甲海峡的海运。其次,从内外部两个角度出发对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内外部供给因素和内部需求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选取了本文对中国石油安全度进行评价的指标。然后,对中国石油安全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熵值法确定了影响石油安全度因素的权重,并建立了评估石油安全度的数据模型,对中国石油安全度近年来走势进行了评估,发现中国石油安全度近年来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走势,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最后,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石油开采技术、国际政治关系、能源结构、石油价格和运输路径五个角度,对提高中国石油安全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应提升开采技术水平、增强能源外交、优化能源结构和优化运输方式等。

朱雄关[2](2016)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外交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布局。当前,随着国际能源局势和地缘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能源海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一地区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对于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和解决中国能源面临的困难风险地位重要、意义特殊。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严峻形势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非洲、东盟、中亚、俄罗斯等主要地区和国家油气资源禀赋状况、供给能力以及与中国能源合作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与这些地区和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剖析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大国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对“一带一路”主要地区能源合作前景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对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加强能源合作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本文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在能源合作面临困难和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一是得出了“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未来的油气贸易合作能力前景评估,并根据这些国家的投资开放程度和区位功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上下游领域的合作方向和重点;二是针对西半球和北极地区国家油气资源发展前景,从拓宽当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视角,思考并提出了构建能源大丝路的观点,建议国家在“一带一路”路线图中增加北线和东线方向,加强中国与美洲国家和北冰洋沿岸国家能源合作力度;三是针对当前国际能源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能源现状,思考并提出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建立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观点以及相关的措施建议,使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有力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刘务,贺圣达[3](2012)在《油气资源:缅甸多边外交的新手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缅甸独立后的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中立主义外交,1989~1992年的对华友好外交,1993年后的多边外交。进入21世纪后,缅甸把油气资源作为其多边外交的新手段,对中国、印度、泰国等邻国,以及区域外的俄罗斯等国推行以油气资源为重要内容的多边外交,并利用各国相互制衡,以保持其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缅甸的油气资源外交较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增强了缅甸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博弈能力,并对相关国家的对缅政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11年上台的民选政府势必会继续利用这一外交新手段在对外关系中追求平衡,完善多边外交。

苏文[4](2012)在《全球化油气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它使得许多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局面。随着当代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生产和消费水准的空前提高,单纯依赖国内发展,不仅越来越受到国内资源和市场限制,也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参与国际分工,通过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实现战略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国内产品成本最小化目标。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伴随着各国国家利益之间、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国家的实力已经不完全取决于本国的生产力总量,而决定于该国可绝对的控制并能稳定的获取全球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的总量;一个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再单纯地决定于它当前拥有财富的总量,而决定于能否保证这些财富不断得以增长并使国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占有量;一个国家在竞争中的失败,不再表现为国家现有财富的丧失,而是为生产这些财富的全球资源供应链被切断。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始终是制定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发展战略本质就是资源战略,在油气时代就表现为油气战略。油气战略关系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油气战略不再是独立的圈闭体系,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互动体系。全球化意味着油气生产和贸易向全球市场开放,石油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则导致对油气资源主导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血腥。石油战略已不仅仅是局部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全局发展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全局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能源形势与国际石油市场密不可分,深入分析全球油气竞争格局与走势,是确定国家油气战略的重要前提。分析中美石油产业成长历史并做相似性对比借鉴,有益客观的选择和设计中国的油气战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勘探开发投资和活动重新活跃,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后危机时期的全球油气市场恢复性繁荣,消费需求迅速反弹,资源供应总体上升,交易价格高位运行。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MA)建立全球石油储量成长模型和运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方法(ARIMA)建立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指数平滑法建立中国各大区产量模型和中国石油消费量预测模型,定量出常态条件下全球和中国资源量增长前景和消费形态。本文提出“国内2亿、海外3亿”的供应结构目标,同时指出:南海深水是海洋时期新增油气战略重点区域;青藏高原和东海水域是下一个油气战略接续区。美国仍是全球石油体系的主导力量,其“霸权和平”下的石油战略仍是影响主要资源国和消费国油气供求态势的决定性变量,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油气的战略选择。鉴于美国在中东的整体实力的衰退和对非洲的资源企图的增强,建议在坚持油气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强化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在积极参与非洲油气合作和资源竞争的同时,认真发展与中亚里海,特别是俄罗斯广泛的、多模式的经济贸易和油气合作;适时拓展南美油气市场和北美非传统资源市场。建议迅速加强国家海军的远洋战力,提高相关武装(包括黑鹰特警)部队的现代化机动能力,提高中国军力的影响力和对油气战略通道的保障能力,确保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海洋时期中国油气的总体战略是:“稳定陆上突破深水发展海外”;国际化战略是:“加强中东争夺非洲发展中亚开拓其它”。

周凯锋[5](2011)在《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可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博士论文“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可拓研究”是结合云南省国际合作项目“应用GIS和遥感技术对中越交界(越南北部)红河流域矿产资源潜力及技术经济前景的评价”的科研需要而选题(项目编号:2002GH11)。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稀缺的和不可再生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矿产资源在各国、各地区的分布是相当不均衡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资源的自给自足,各国之间矿产资源的贸易与投资问题已成为现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矿产资源大量快速消耗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足。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条件的限制,仅凭本土的矿产资源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多渠道提高矿产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因此,实施矿产资源跨国经营与开发就成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给的重要方式。云南周边五国(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具有丰富的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如铜矿、铝土矿、钾盐、石油等,而且与我国的云南省有着良好的交通环境,这就为我国的矿业企业跨国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而要进行矿业跨国投资首先就是要对受资国进行矿业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可拓学是由中国学者蔡文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一门原创性横断学科,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本论文运用可拓学理论中的可拓分析理论、共轭分析理论、关联函数理论与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中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从理论、政策、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把矿业投资环境分为虚实、软硬、潜显、正负八个部分的新理论,同时构建了可拓综合评判模型,实现了对国外矿业投资环境的可拓综合评价,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并且可操作性强的投资建议。所得成果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把可拓学中的可拓分析原理运用于对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的分析中,在得出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的可拓蕴含系之后,分别对我国矿产资源特点、我国矿产资源供求状态、未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必然性和我国矿产资源对外贸易四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论证,最后得出我国建立矿产资源全球战略的必要性的结论。2、运用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中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从国家的层面对投资云南周边五国矿业市场的动因进行详细地解释论证。3、首先从国家概况、地质和矿产资源、矿产业管理体制和矿业政策、投资政策与金融税收体系、基础设施、主要优势与不利因素六个方面对云南周边五国的矿业投资环境进行详尽地阐述;随后从可拓学理论中的共轭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云南周边五国的矿业投资环境进行共轭分析,首次提出了将矿业投资环境分为虚实、软硬、潜显、正负八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对云南周边五国的矿业投资环境的分析中,把云南周边五国的矿业投资环境分为实矿业投资环境与虚矿业投资环境、硬矿业投资环境与软矿业投资环境、显矿业投资环境与潜矿业投资环境、正矿业投资环境与负矿业投资环境;最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系列的具有较高投资参考价值的结论。4、依据可拓学理论中的关联树模型,构建了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随后运用关联函数建立了可拓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云南周边五国的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严谨科学地评价,得出了与实际相符的评价结论。5、在基于前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在最后提出了我国与上述五国进行矿业合作的发展方向、近期目标、进入上述五国矿业市场行为的建议以及进入模式选择的建议。

邓向辉[6](2010)在《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随着全球对能源渴求的不断加剧,能源不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与竞争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着力点,是引发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世界各能源中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大国争夺的焦点,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然的战略选择。而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丰富的非洲对能源消费国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近年来世界各大国纷纷抢滩非洲,围绕非洲油气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场争夺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占据了优势地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奋起直追。非洲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然而大自然在赐予他们财富的同时并没有赐予他们和平与安宁。由于能源的巨大吸引力,该地区成为各利益集团和跨国公司竞相争夺和角逐的热点。因此,在研究该地区能源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其丰富的能源储备,还要看到其背后各股国际政治势力的较量,看到能源与地缘政治格局的互动。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战略力量,但是他们的能源状况和能源利益各不相同。这些国家从本国实际和国家利益出发,纷纷制定了不同的非洲能源战略,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众多非洲产油国由此被推向了世界政治经济舞台,围绕该地区油气资源的争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将直接影响到国际能源格局的调整和能源生产国及消费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际关系,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有效解决能源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主动参与到国际能源的竞争与合作中去。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政治关系稳定、经贸关系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在实施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已经将非洲作为一个重要来源区纳入战略考虑甚至将之视为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柱。非洲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这对中非双方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可以帮助非洲国家将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同时也可以缓解中国国内的能源短缺问题。随着中非交往的日益密切,合作内容也由过去单一的石油贸易扩展到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中非能源合作呈现良好势头。与此同时,中非能源合作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相对于西方国家的比较优势,积极致力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以实现与非洲国家平等互利互惠的“双赢”目标。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中非之间必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合作,中非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会走的更稳、更远。本文从梳理国际能源格局的演变入手,在分析非洲能源状况及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的非洲能源战略,主要研究了当今世界上比较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大国和大国联盟,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非洲能源战略。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为了确保本国能源安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将非洲作为其重要的能源来源地之一。本文在研究中国当前的能源安全形势和能源战略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非能源合作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与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对中非能源合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新世纪的中非能源合作。虽然非洲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不能代替中东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不能从根本上打破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格局,但是随着非洲石油储量的不断增长,将影响到国际石油航线的走向。这不仅对21世纪非洲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而且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世界石油市场的分布格局。

杨思灵[7](2009)在《印度与其“大周边”地区的能源合作》文中认为作为油气资源极为匮乏的印度,正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为了维护能源安全,印度积极开展与"大周边"地区的能源合作。印度推进"大周边"能源合作计划有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近几年,印度的"大周边"能源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因涉及大国和其他力量的利益,这个能源合作计划还将经受考验。

李黎明[8](2008)在《论中国和东盟的能源贸易与合作》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外能源需求量逐年增长,能源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热点问题。随着东盟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升温,东盟各国在中国的能源安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国应积极参于双边或多边的能源贸易与合作,争取多元化的能源供给途径,来保障中国能源的安全供给。

于鹏[9](2008)在《世界石油格局演变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格局正在发生着变革:一方面,世界石油生产中东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改变着世界石油消费被美欧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对于我国来说,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带动了石油消费的急剧攀升,而石油生产未保持同步增长,导致石油缺口日益庞大,只能依赖海外石油资源来填补。因此,如何获取充足和稳定的海外石油资源成为我国石油进口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综述、资料研判、图像示意、对比分析、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石油资源格局、产消格局和运输格局演变的过程。(1)通过数字对比、图像表达,分析了世界石油资源格局演变的脉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大致保持增长的态势,其中储量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东。未来20~30年,全球石油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勘探和发展潜力。中东、中南美、前苏联、非洲、北极地区成为全球石油储量增长的重点区域。(2)运用自给率的概念,对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石油产消状况进行了归类分析。通过对1986、1996、2006年的数据对比,比较分析当今世界石油产消格局的演变过程和方向,并且对各国家的进出口潜力进行了总结归纳:中东等石油自给率持续上升的地区仍将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供应区,而墨西哥等石油自给率持续下降的地区石油出口将日减,其他一些石油自给率有所波动的地区则分情况讨论。(3)通过资料搜集、定性分析,勾勒了世界石油运输格局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在形成四大管道系统之后,里海地区和非洲成为新阶段石油管道建设的重点;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的上升,北冰洋航道可能成为世界石油运输七大航线外的又一航线。经过对世界石油资源、产消和运输格局演变的分析,对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提出切实的对策,主张建立高效的多元化供应体系,主要表现在来源与供应的多元化(稳定中东石油供应、加大俄罗斯和中亚里海地区的进口力度、非洲为重要来源地、中南美和东南亚是多元化补充)、运输线路的多元化(陆上西北和东北石油安全通道建设、避开马六甲海峡——替代线路建设)两个方面。

舒源[10](2008)在《论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必要性与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能源供应的及时与充分是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保障石油供给安全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中国石油的需求、油源和运输问题决定了建设中缅输油管道的必要性。管道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我国的石油安全现状,还能均衡国家的经济布局、优化我国当前的国际地缘格局。

二、缅甸石油储量达30多亿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缅甸石油储量达30多亿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石油安全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
    2.1 石油进口来源地及规模变化
        2.1.1 石油进口来源地变化及地区分布
        2.1.2 世界石油分布与中国石油进口规模变化
    2.2 石油进口依存度
        2.2.1 国内石油生产及消费现状
        2.2.2 石油对外依存度
    2.3 石油运输路径
第三章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度因素分析
    3.1 内部因素
        3.1.1 石油储备量
        3.1.2 对石油定价影响力
        3.1.3 石油运输路径及方式合理性
        3.1.4 石油进口来源地集中度
    3.2 外部因素
        3.2.1 政治因素
        3.2.2 石油来源地风险
第四章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度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
        4.1.1 石油可持续供给指标
        4.1.2 石油需求指标
    4.2 变量选取
        4.2.1 石油安全度模型选取
        4.2.2 变量选取
    4.3 数据分析
        4.3.1 研究对象数据说明
        4.3.2 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5.1 研究结论
    5.2 提升石油安全度的对策
        5.2.1 提升开采技术,加大页岩油开采量
        5.2.2 强化能源外交,增进政治互信
        5.2.3 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替代能源利用率
        5.2.4 多措并举,稳定石油价格
        5.2.5 提升管道运输占比,提升路径安全
参考文献
致谢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研究中国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开辟了重要途径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巨大的能源出口能力将是补充中国能源需求缺口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支撑理论、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一、论文的支撑理论
        二、研究思路、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第一节 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二节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哈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哈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土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土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四节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二、中乌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三、中乌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第二章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节 中东各国油气资源禀赋
        一、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状况
        二、伊朗油气资源状况
        三、伊拉克油气资源状况
        四、科威特油气资源状况
        五、卡塔尔油气资源状况
        六、阿联酋油气资源状况
        七、阿曼油气资源状况
    第二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与沙特阿拉伯能源合作进程
        二、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进程
        三、中国与伊拉克能源合作进程
        四、中国与科威特能源合作进程
        五、中国与卡塔尔能源合作进程
        六、中国与阿联酋能源合作进程
        七、中国与阿曼能源合作进程
    第三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沙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二、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三、中国与伊拉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四、中国与科威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五、中国与卡塔尔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六、中国与阿联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七、中国与阿曼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第三章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节 非洲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一、非洲国家石油资源禀赋
        二、非洲国家天然气资源禀赋
        三、非洲传统油气国家的油气供需状况
    第二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与利比亚能源合作进程
        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合作进程
        三、中国与尼日利亚能源合作进程
        四、中国与安哥拉能源合作进程
        五、中国与埃及能源合作进程
        六、中国与苏丹和南苏丹能源合作进程
    第三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与利比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三、中国与尼日利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四、中国与安哥拉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五、中国与埃及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六、中国与苏丹和南苏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节 东盟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一、东盟国家石油资源禀赋
        二、东盟国家天然气资源禀赋
        三、东盟国家油气供需现状
    第二节 东盟国家能源供需前景展望
        一、马来西亚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二、印度尼西亚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三、越南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四、文莱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五、泰国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六、缅甸油气产出前景预期
        七、菲律宾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八、新加坡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的进程及思考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历史及现状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中国东盟加强能源合作的路径与思考
第五章 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大国博弈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国际地缘政治挑战
        一、“一带一路”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严峻
        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全球层面的战略对冲
        三、“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地区层面的战略竞争
    第三节 大国在“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一、大国的能源状况
        二、大国的能源供需形势
        三、大国在“一带一路”地区面临严峻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第六章 “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思考
    第一节 区分合作重点有的放矢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
        一、针对上游领域开放程度,视情加大能源投资合作程度
        二、针对供需发展前景,努力提升能源贸易合作水平
        三、针对沿线进行优化布局,不断加强能源下游领域合作力度
    第二节 拓宽合作视野构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能源大丝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范围划定及其局限性
        二、能源丝路应从“小丝路”走向“大丝路”
        三、能源大丝路北线地区和东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
        四、推进能源大丝路合作的实施重点
    第三节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以路为桥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
        一、国际能源秩序的现状
        二、丝路能源合作机制构想的提出
        三、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四、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多措并举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力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一、深化“合作共赢”的能源合作理念,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
        二、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保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施
        三、配套举措跟进到位,对“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形成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油气资源:缅甸多边外交的新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 缅甸油气资源外交的条件和动因
    (一) 天然气资源:缅甸油气外交的重器
    (二) 能源地缘位置:缅甸油气资源外交的地理条件
    (三) 邻国对缅油气资源需求:缅甸油气外交得以实施的外部条件
二、 缅甸的油气外交实践
三、 缅甸油气外交的影响
结 论

(4)全球化油气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4 研究文献
    1.2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2.1 建立全球油气资源量与中国油气消费量模型
        1.2.2 温故知新:中国油气战略回顾和分析
        1.2.3 他山之玉:美国油气地图及其战略分析
        1.2.4 向南突围:海洋时代中国油气战略实施要点
        1.2.5 定性定量:绘制中国油气战略地图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理论视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方案
    1.4 研究成果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成果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与油气市场
    2.1 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
        2.1.1 全球经济触底反弹
        2.1.2 油气需求迅速上升
        2.1.3 勘探开发重新活跃
        2.1.4 炼油能力继续增长
        2.1.5 油气公司业绩回升
        2.1.6 漏油事件影响深远
        2.1.7 政治动荡威胁减产
    2.2 中国经济及油气产业转型发展
        2.2.1 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
        2.2.2 国内油气需求强劲反弹
        2.2.3 国内油气产量稳定增长
        2.2.4 国内炼油能力继续增加
        2.2.5 油气管道建设快速推进
        2.2.6 石油战略储备能力提高
        2.2.7 三大公司实力明显提高
        2.2.8 产业规制建设取得进展
    2.3 全球经济与油气市场发展趋势
        2.3.1 全球经济保持增长油气供需基本平衡
        2.3.2 “十二五”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发展
        2.3.3 石油需求继续增长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
        2.3.4 炼化产业继续扩张结构调整深度优化
        2.3.5 油气市场稳步发展石油价格总体趋升
        2.3.6 国内油气开发:“稳定大陆发展海洋”
    2.4 小结
第3章 中美油气资源量增长比较研究
    3.1 美国石油储量成长历史
        3.1.1.起步阶段(1900—1919)
        3.1.2 快速增长阶段(1920~1945)
        3.1.3 稳定增长阶段(1946~1970)
        3.1.4 递减阶段(1971~2004)
    3.2 美国油气资源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3.2.1 储量增减因素
        3.2.2 市场油价因素
        3.2.3 开发强度因素
        3.2.4 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因素
        3.2.5 政策法规因素
    3.3 美国原油产量历史阶段
        3.3.1 起步阶段(1900~1919)
        3.3.2 快速增长阶段(1920 ~1965)
        3.3.3 高位稳定阶段(1966~1975)
        3.3.4 递减阶段(1976—2009)
    3.4 中国油气储量与产量成长历程
        3.4.1 中国油气资源量与储量
        3.4.2 中国油气储量增长与年度资源探明率
        3.4.3 中国油气勘探工作量
        3.4.4 中国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
        3.4.5 中国原油储量增长历史阶段
        3.4.6 中国未来储量增长领域
        3.4.7 中国石油产量历史
    3.5 中美石油储量与产量历史对比
        3.5.1 中美原油资源基础对比
        3.5.2 中美原油储量增长对比
        3.5.3 中美勘探工作量对比
        3.5.4 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3.6 结论
第4章 全球油气竞争与供应潜力模型
    4.1 二战以后全球经济增长
    4.2 现阶段全球油气竞争态势
        4.2.1 全球油气心脏地带基本形成
        4.2.2 全球经济严重失衡
        4.2.3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下降
        4.2.4 全球新油气权力中心形成
        4.2.5 全球金融资本流动性加剧
        4.2.6 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4.2.7 中东北非政治动荡加剧油价走高和波动
        4.2.8 非传统油气领域争夺升级
    4.3 全球油气储量增长模型
        4.3.1 全球石油储量成长模型设计
        4.3.2 应用ARMA 建立全球石油储量成长模型
        4.3.3 模型预测结论
    4.4 全球油气产量增长模型
        4.4.1 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模型设计
        4.4.2 运用ARIMA 建立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模型
        4.4.3 模型预测结论
    4.5 小结
第5章 海洋时期中国油气的供求模型与发展路径
    5.1 中国油气发展历史回顾
        5.1.1 玉门摇篮时期(1939~1959)
        5.1.2 大庆会战时期(1955~1978)
        5.1.3.全国拓展时期(1979~2009)
        5.1.4.海洋发展时期(2010~现在)
    5.2 中国各大区石油剩余可开采量模型
        5.2.1 建立石油产量预测模型的设计思路
        5.2.2 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中国各大区石油产量模型
        5.2.3 模型预测结论
    5.3 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模型
        5.3.1 指数平滑法应用思路
        5.3.2 指数平滑法建立石油消费量预测模型
        5.3.3 模型预测结论
    5.4 海洋时期的中国油气战略
        5.4.1 中国油气进入海洋发展时期
        5.4.2 陆地油气开发的忧患——以延安志丹县为例
        5.4.3 中国国内油气战略——“稳定陆上突破深水发展海外”
第6章 美国油气地图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6.1 美国油气地图及战略内涵
        6.1.1 美国油气战略的目标定位
        6.1.2 美国油气战略的系统内涵
        6.1.3 美国油气战略的深刻启示
    6.2 美国油气战略的真实意图
        6.2.1 对非洲资源的新企图
        6.2.2 大中东计划的衰落
        6.2.3 对中亚里海的强行渗透
        6.2.4 对欧洲和亚太的无奈
        6.2.5 对北美、拉美的怀柔和控制
    6.3 海洋时期中国油气的战略选择
        6.3.1 美欧等国油气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6.3.2 海洋时期中国油气战略的适应空间
        6.3.3 全球化时代中国油气的战略选择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7.2 本文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附录2 论文发表及学术成果

(5)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可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社会经济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
    1.6 论文研究工作概述
    1.7 主要认识与结论
    1.8 结构安排和内在逻辑
第二章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的可拓分析
    2.1 可拓分析原理
        2.1.1 发散分析原理
        2.1.2 蕴含分析原理
    2.2 矿产资源概述
        2.2.1 矿产资源的概念
        2.2.2 矿产资源的特点
        2.2.3 矿产资源的可拓模型
    2.3 我国矿产资形势的可拓分析模型
        2.3.1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的分析
        2.3.2 我国矿产资源供求状态的分析
        2.3.3 未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必然性
        2.3.4 我国矿产资源对外贸易
第三章 投资云南周边五国矿业市场的动因分析
    3.1 跨国经营的内涵及其与国内经营的关系
        3.1.1 内涵
        3.1.2 跨国经营与国内经营的关系
    3.2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3.3 基于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我国对云南周边五国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3.4 基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我国对云南周边五国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第四章 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及其共轭分析
    4.1 投资环境概述
        4.1.1 投资的内涵、特点
        4.1.2 投资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4.1.3 投资与投资环境的关系
    4.2 云南周边五国的矿业投资环境
        4.2.1 柬埔寨的矿业投资环境
        4.2.2 老挝的矿业投资环境
        4.2.3 缅甸的矿业投资环境
        4.2.4 越南的矿业投资环境
        4.2.5 泰国的矿业投资环境
    4.3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矿业投资环境的共轭分析
        4.3.1 物元的共轭性
        4.3.2 共轭分析原理
        4.3.3 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共轭分析
第五章 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可拓综合评价
    5.1 投资和投资环境的关系
        5.1.1 投资主体与投资环境
        5.1.2 投资客体与投资环境
        5.1.3 投资方式与投资环境
    5.2 投资环境评价的动因
    5.3 投资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5.3.1 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与构建原则
        5.3.2 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筛选与赋权
    5.4 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5.5 基于关联树模型的矿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构成
    5.6 基于关联函数的矿业投资环境可拓综合评判模型的构建
        5.6.1 关联函数的相关知识
        5.6.2 可拓综合评判模型的构建
    5.7 基于可拓综合评判模型的矿业投资环境实例分析
第六章 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建议
    6.1 合作开发方向
    6.2 近期目标
    6.3 对投资云南周边五国矿业市场支持力度的建议
    6.4 对我国企业投资云南周边五国矿业市场行为的建议
        6.4.1 选择合作伙伴
        6.4.2 规避投资风险
        6.4.3 融入当地社会
    6.5 进入云南周边五国矿业市场的模式的选择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6)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主题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非洲
    第一节 石油资源在国际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一、当今世界石油资源发展状况
        二、石油供需的基本态势及结构性矛盾
        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难撼石油在国际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节 二战后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
        一、二战后世界能源中心的转移与国际能源格局的演变
        二、中东局势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 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和特点
        一、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的调整
        二、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的特点
        三、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第四节 非洲能源在新世纪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非洲的能源资源状况
        二、非洲主要能源生产大国的能源发展现状
        三、非洲能源独特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 世界主要大国的非洲能源战略
    第一节 美国的非洲能源战略
        一、美国能源形势及前景
        二、美国能源战略的演变
        三、美国的新目标:非洲能源
    第二节 欧盟成员国的非洲能源战略
        一、欧盟成员国的能源形势
        二、欧盟成员国共同能源战略
        三、欧盟成员国的非洲能源战略
    第三节 日本的非洲能源战略
        一、日本的能源困境
        二、日本能源“走出去”战略及问题
        三、日本“走入非洲”的能源战略
    第四节 俄罗斯的非洲能源战略
        一、俄罗斯能源产业结构和实力
        二、俄罗斯全球能源战略布局
        三、俄罗斯的非洲能源战略
    第五节 印度的非洲能源战略
        一、印度能源形势及发展态势
        二、印度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
        三、印度的非洲能源战略
第三章 新世纪的中非能源合作
    第一节 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与能源安全战略
        一、目前中国国内能源安全形势
        二、中国能源安全战略
    第二节 中非能源合作现状
        一、中非能源合作现状
        二、中非能源合作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中非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一、中非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
        二、中非能源合作面临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与其他大国在非洲的能源竞争与合作
        一、非洲本土国家能源开发和能源合作状况
        二、大国在非洲的能源博弈
        三、中国与美国在非洲的能源竞争与合作
    第五节 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与中非能源合作
        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非洲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难
        三、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对中非能源合作的影响
    第六节 中非传统友好关系与能源合作
        一、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二、中非友好关系对能源合作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印度与其“大周边”地区的能源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与“大周边”能源合作背景
二、印度与“大周边”能源合作现状
    (一) 印度从“大周边”地区进口原油
    (二) 印度从“大周边”进口液化天然气及管道建设计划
        1. 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 (IPI) 。
        2. 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 (TAPI) 。
        3. 缅甸-印度天然气管道。
    (三) 印度国有油气公司对“大周边”地区的投资
三、影响印度与“大周边”地区能源合作的因素
    (一) 有利因素
    (二) 制约因素
四、印度与“大周边”能源合作前景

(9)世界石油格局演变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世界石油资源格局演变
    2.1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变化阶段与特点
        2.1.1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增长的三个阶段
        2.1.2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增长的基本特点
    2.2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地区分布变化
        2.2.1 世界石油储量的地区分布变化
        2.2.2 各地区石油储量所占比例的变化分析
    2.3 世界石油储量发展潜力与趋势
        2.3.1 世界石油储量发展潜力
        2.3.2 世界石油储量发展趋势
        2.3.3 全球石油储量增长的重点区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世界石油产消格局演变
    3.1 世界石油生产格局演变
        3.1.1 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量变化
        3.1.2 1986、1996、2006年的世界石油生产格局对比研究
    3.2 世界石油消费格局演变
        3.2.1 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消费量变化
        3.2.2 1986、1996、2006年的世界石油消费格局对比研究
    3.3 不同时段世界石油产消格局演变
        3.3.1 1986年世界石油产消格局
        3.3.2 1996年世界石油产消格局
        3.3.3 2006年世界石油产消格局
        3.3.4 石油产消格局演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世界石油运输格局演变
    4.1 世界石油管网发展与演变
        4.1.1 世界各大石油管网系统
        4.1.2 世界石油供应格局演变下的管道建设和发展
    4.2 油运航线发展与演变
        4.2.1 目前世界主要石油海上运输航线
        4.2.2 石油海上运输"咽喉要道"分析
        4.2.3 北冰洋——未来新的石油航线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对策
    5.1 我国石油供应形势与石油进口安全策略
        5.1.1 我国石油供应形势
        5.1.2 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策略
    5.2 石油来源多元化选择
        5.2.1 中东依然是未来倚重的主要外来油源,必须稳定中东石油供应
        5.2.2 促进石油的周边供应,尤其应加大俄罗斯、中亚里海地区的进口力度
        5.2.3 非洲作为石油供应的潜力地区,是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
        5.2.4 中南美和东南亚是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组成部分
    5.3 石油运输多元化建立
        5.3.1 陆上西北、东北石油安全通道建设
        5.3.2 避开马六甲海峡——替代线路选择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论文小结
    6.2 不足与展望
后记

(10)论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必要性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需求、油源与运输决定了建设中缅输油管道的必要性
    (一)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二) 进口石油成为弥补国内生产空缺的唯一途径
        1.国内产能有限。
        2.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开采不能竭泽而渔。
    (三) 油源多样化成效有限
    (四) 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的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
        1.霍尔木兹海峡和印度洋。
        2.马六甲海峡。
        3.南海局势复杂。
        4.美国控制下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
        5.90%以上的进口石油由外轮运送。
二、中缅输油管道规划的提出与内容重点
三、中缅输油管道的作用
    (一) 国内
        1.提高石油进口运输安全。
        2.提高石油储备的安全性。
        3.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
        4.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5.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切蛋糕”问题。
    (二) 国际作用
        1.展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与贯彻意图的意志。
        2.优化我国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

四、缅甸石油储量达30多亿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石油安全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 魏硕. 河北大学, 2020(08)
  •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 朱雄关. 云南大学, 2016(12)
  • [3]油气资源:缅甸多边外交的新手段[J]. 刘务,贺圣达. 南亚研究, 2012(03)
  • [4]全球化油气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 苏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1)
  • [5]云南周边五国矿业投资环境的可拓研究[D]. 周凯锋.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7)
  • [6]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D]. 邓向辉. 中共中央党校, 2010(10)
  • [7]印度与其“大周边”地区的能源合作[J]. 杨思灵. 亚非纵横, 2009(03)
  • [8]论中国和东盟的能源贸易与合作[J]. 李黎明.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8)
  • [9]世界石油格局演变与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对策[D]. 于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2)
  • [10]论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必要性与作用[J]. 舒源.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标签:;  ;  ;  ;  ;  

缅甸石油储量超过30亿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