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吴凌天,吴金男,朱益波,徐得磊,赵美琳,姚璐晔,冀宏[1](2021)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建设的逻辑与实践》文中提出文中对照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的教学理念,详细阐述笔者教学团队经过5个轮次的教学实践和持续改进,逐步形成的"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教学逻辑与教学方法,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项目的遴选、教学过程的实施方式、课程过程性考核办法以及"监控-评价与反馈-改进"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通过分析3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分布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发现笔者教学团队所形成的"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教学逻辑与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成绩,也可以保证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文中所述教学逻辑与教学方法有望为当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项目实训的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思维好、团结协作能力佳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强的新型综合人才奠定基础。
李学鹏,范金波,励建荣,葛永红,李婷婷,白凤翎,仪淑敏,刘贺,吕长鑫,张德福,曹雪慧,李秀霞,徐永霞,朱力杰,李秋莹[2](2021)在《地方高校食品专业“五位一体”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变局中,这给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面向未来与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教育改革也必将深入推进。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人才问题,以及食品类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提出高校应主动应变。文章以渤海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的食品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坚持思政引领、改革培养模式、科研反哺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和强化创新训练"五位一体"的食品类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模式及实践过程。该体系的实施稳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显着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了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对创新一流专业建设思路,深化内涵建设,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食品类新工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高静,吴小勇,胡勇[3](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创新》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方向,通过思想政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构建以单元操作为"主线"、案例教学法为"核心"、趣味科学实验为"特色"、虚拟仿真实训为"亮点"的混合式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食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
陶能国,黄师荣,陈秀梅,陈东方,刘文杰,欧阳秋丽[4](2021)在《虚拟仿真技术对食品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既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建设新工科的重要抓手。工程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的核心要点。通过简述虚拟仿真技术在国内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现状,介绍该技术在工程能力培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杨晓清,高爱武,董同力嘎[5](2021)在《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食品工程原理》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在当前互联网普及时代并在教育领域广泛渗透的形势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有效利用网络优势,将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课堂,这是亟待教师去思索、去完成的。以课程章节中传热内容为例,借助于思维导图形式阐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表明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对大力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得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周慧,汪秋宽,马永生,任丹丹,何云海,丛海花,武龙[6](2020)在《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方法改革与实践》文中指出"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而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行动。作为地方高校的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等方面,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侯进慧[8](2019)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文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保障,结合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展开探讨,希望能促进应用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金晓弟,范三红[9](2019)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食品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既是对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做出的有效回应,也为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以山西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山西区域发展背景下实践性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蒋玉梅,李霁昕[10](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问题分析及模式探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程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探讨农业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借助多媒体、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及计算机软件等多种手段更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提出合理组织课程设计,对提高农业院校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探索符合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食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建设的逻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
1.1 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逻辑和目标定位 |
1.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
1.2.1 教学内容的设计 |
1.2.2 教学内容的实施 |
1.2.3 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 |
1.3 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改进” |
1.3.1 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课程质量常态化“监控”体系 |
1.3.2 面向产出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 |
1.3.3 保障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改进”闭环系统的成效 |
1.4 课程不足之处 |
(1)开发企业实训项目 |
(2)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
(3)改进“评价与反馈”体系 |
2 总结 |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运行项目化教学模式 |
(2)模拟生物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项目实训 |
(3)形成了基于OBE理念的过程性考核方法 |
(4)建立了“监控-评价与反馈-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闭环系统 |
(2)地方高校食品专业“五位一体”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人才问题 |
2 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 |
3 地方高校食品专业“五位一体”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3.1 坚持思政引领,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
3.2 重构核心要素,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文化 |
3.3 构建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平台,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成效 |
3.4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1)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进阶式实践体系 |
2)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建课程 |
3.5 强化创新训练,构建专创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
4 人才培养成效 |
5 结语 |
(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
二、优化教学内容 |
三、丰富教学方法 |
四、拓展教学模式 |
五、结语 |
(4)虚拟仿真技术对食品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现状 |
2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特点 |
3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食品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现状 |
3.1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基础课程 |
3.2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核心专业课程 |
3.3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食品类专业其他专业课程 |
4 结语 |
(5)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
2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 |
2.1 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示意 |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构成 |
3 结束语 |
(6)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方法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与实践方案 |
1.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2 将工程实践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 |
1.3 结合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设置理论课程 |
1.4 围绕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
1.5 通过跨校修读和虚拟仿真等手段创新工程实践教学 |
1.6 积极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创业意识 |
1.7 多措并举补强师资队伍 |
2 改革与实践成效 |
3 结语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关于团队创新性改革举措的思考 |
1.1 明确培养定位,坚持特色发展 |
1.2 加强教学研究,坚持持续改进 |
1.3 优化教学手段,推进方法改革 |
1.4 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师资建设 |
1.5 打造专业文化,提高专业品位 |
1.6 推广改革成果,发挥示范作用 |
2 课程建设 |
2.1 科学规划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
2.2 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 |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
3.1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
3.2 以内在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3.3 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辅助教学作用 |
4 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 |
4.1 突出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 |
4.2 服务自主学习,强化开放共享 |
5 教师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改革 |
5.1 以教师科研项目,助推教师专业水平 |
5.2 以教师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 |
5.3 以科研项目合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
(9)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食品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野外实习是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基础环节 |
2 工厂实习是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关键环节 |
3 科技竞赛是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重要环节 |
4 本科毕业实践是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检验环节 |
4.1 食品科学 |
4.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4.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10)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问题分析及模式探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实施问题分析 |
(一)关联理论知识不扎实 |
(二)课程设计课时有限,学生缺乏实践认知,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
(三)设计题目相对固定,抄袭现象难以避免,学生参与度有限 |
(四)教师指导工作量大,考核标准单一 |
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
(一)合理组织安排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
(二)原有设计任务基础上并行自命题,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
(三)利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对单元操作的实物认知学习,夯实设计基础,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
(四)合理应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
(五)完善课程设计考核体系 |
四、结语 |
四、食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建设的逻辑与实践[J]. 吴凌天,吴金男,朱益波,徐得磊,赵美琳,姚璐晔,冀宏. 生物工程学报, 2021
- [2]地方高校食品专业“五位一体”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李学鹏,范金波,励建荣,葛永红,李婷婷,白凤翎,仪淑敏,刘贺,吕长鑫,张德福,曹雪慧,李秀霞,徐永霞,朱力杰,李秋莹. 中国食品学报, 2021(11)
- [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创新[J]. 高静,吴小勇,胡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6)
- [4]虚拟仿真技术对食品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影响[J]. 陶能国,黄师荣,陈秀梅,陈东方,刘文杰,欧阳秋丽. 农产品加工, 2021(10)
- [5]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杨晓清,高爱武,董同力嘎. 农业工程, 2021(04)
- [6]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方法改革与实践[J]. 周慧,汪秋宽,马永生,任丹丹,何云海,丛海花,武龙. 农产品加工, 2020(19)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J]. 侯进慧. 农产品加工, 2019(20)
- [9]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食品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实验体系的构建[J]. 金晓弟,范三红. 农产品加工, 2019(18)
- [10]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问题分析及模式探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 蒋玉梅,李霁昕.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