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依阳,杨霄[1](2019)在《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典型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相关领域也逐渐的越来越完善,电力系统就是这些领域其中之一。电,作为人们目前已经无法缺少一种能源,不仅仅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在各类企业的生产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企业或人民的生活中丧失了电,那么整个生活质量和生产质量都会下降十分之大,甚至会导致正常生活和正常生产。所以电气电力系统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目前如果企业想要保证生产的效率增高,保证生产效率的正常进行,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就需要对电力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保护措施。而高压输电线路也成为了目前主要的电能的输送手段,所以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阐释了雷击跳闸的原因,以及如何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变。
陈思佳[2](2019)在《复杂条件下75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输电走廊日益紧张,可节约走廊占地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已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同塔多回输电由于相间相互耦合,相序布置形式多样,杆塔更高更大,其产生的电晕效应更为复杂。电晕损失作为电晕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线路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西北高海拔风沙地区拟建交流750kV同塔四回线路的电晕损失评估,是同塔四回输电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750kv同塔四回输电关键技术研究”的资助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75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各相导线的表面最大平均有效场强。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方法得到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六层横担与四层横担布置导线最大平均有效场强分别介于14.3315.70kV/cm、12.2915.90kV/cm。由于相间电场相互耦合,两种布置位于杆塔中间相的导线最大平均场强要大于其边相,其中四层横担紧凑化布置中间相场强更加严重,可以通过相序排列来减小中间相的最大平均有效场强。额定电压下75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相比单回、同塔双回线路,导线表面场强增大。研究了在大雨条件下,不同海拔高度6×LGJ-500导线的电晕笼电晕损失试验数据。试验电压越高、场强越强、海拔越高对电晕损失的带来的影响越明显。根据最小二乘法,采用指数-线性联合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拟合矫正,得到了导线6×LGJ-500在计算海拔大雨、沙尘海拔修正电晕损失试验数据。针对初选塔型各相序下同塔四回750kV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进行了估算。基于电晕等效原理计算电晕损失修正系数,然后考虑晴朗、雨、雪、雾,特别是沙尘天气条件,利用海拔修正试验数据,对初选塔型各相序下的电晕损失进行了评估,得到了年平均电晕损失Pavg与最大电晕损失Pmax。六层横担布置年平均电晕损失65.92 kW/km,最大电晕损失299.04kW/km;四层横担布置年平均电晕损失介于34.6355.54kW/km,最大电晕损失介于149.16238.90kW/km。从考虑电晕损失的角度,同塔四回输电工程最优布置为四层横担Ⅱ相序布置。六层横担虽然电晕损失较大,但具有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同时,对比了线路电晕损失与线路电阻损耗,最优布置下年平均电晕损失大小为电阻损耗的25%,而最差布置下为47%;最优布置下最大电晕损失大小为电阻损耗的1.07倍,最差布置为2.15倍。最后,对实际线路电晕损失随海拔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徐行[3](2019)在《输电线路走廊下采空区扩频编码电磁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煤炭开采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山西为主的各大煤矿开采地区都留下了数量庞大的采空区。电力杆塔若建立在采空区地表上会难以承受电力线的垂直载荷与水平载荷,进而导致电力杆塔发生塌陷。因此,国家电网对输电线路下采空区合理探测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电力杆塔附近实施采空区探测时,高密度电法等传统探测方法的探测信号会淹没在电磁干扰噪声之中。如果采用增大发射功率以规避电磁干扰的方法,机器则会十分笨重,在野外探测十分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鉴了通信领域的扩频编码技术,研制出一套以扩频编码为激励信号的发射机。同时结合相关辨识算法,令最后得到的数据抗干扰性更强,分辨率更高。首先针对杆塔下接地网的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得到关于接地网所处位置和探测电极布置方式两种情况下干扰的存在形式以及大小。结合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了低频下传输导线的电磁场数学模型。进行酒杯塔、猫头塔、鼓型塔架设下的电力线路电磁干扰仿真,确定了三种塔型下电磁干扰的存在形式以及存在范围,尽可能实现从地理位置上进行电磁干扰的规避。基于FPGA与电力电子技术开发出扩频编码电磁探测系统。该系统包含FPGA信号发生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开关电源电路、以及IGBT驱动板等模块。其中本系统核心部分为FPGA信号发生电路,该电路囊括了电源管理系统、单频信号发生模块、扩频信号发生模块、分频模块以及按键和显示模块。光耦隔离电路主要以光的形式对信号侧与驱动输出侧进行安全隔离。IGBT驱动电路以低幅值扩频信号驱动IGBT逆变桥产生高幅值扩频信号。接地体干扰实验与扩频编码抗干扰实验验证了接地体干扰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肯定了本系统的可靠性,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扩频编码发射机具有抗干扰、高精度、稳定性强等特点。
陆群[4](2017)在《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对在管理超高压输电的线路工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或是潜在的安全问题做了仔细的分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真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的经验,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刘博[5](2017)在《500kV包头西变电站线路雷击过电压计算与绝缘配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电能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能供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需求国家提出了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规划,而500kV超高压变电站作为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枢纽和关键,成为电力系统发展和建设的重点。但在500kV超高压变电站规划设计过程中,雷击过电压计算和绝缘配合问题是规划设计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在变电站设计中解决不好雷电绝缘防护的问题,那么就有可能使变电站处于雷击过电压的威胁之下,一旦发生雷击事件就有可能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导致重大停电事故。一般来说,能够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危害的雷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雷电直接击中变电站而造成过电压;二是雷电击中架空线路造成输电线路过电压,雷电波沿着线路传至变电站而造成变电站损坏。在以上两种雷害中后者发生的概率要大于前者,所以防范侵入电力系统的雷电波对其中的电气设备造成损害是雷击过电压研究的重要目的和内容。然而,我国在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及其变电站方面,还没有颁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在电力系统规划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变电站的具体情况进行雷击过电压分析计算是不可获取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雷击过电压在线路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成为应对雷害、保护电气设备的重要课题,进行雷击过电压分析和计算对于优化变电站工程设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分析雷击过电压计算的意义及雷击过电压计算的理论研究现状入手,介绍了雷电的形成机理和主要参数、等值波形等特性,分析了雷击侵入输电线路形成雷击过电压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基于贝杰龙算法构建了输电线路过电压计算模型,并运用该计算模型,对内蒙古包头西500kV变电站雷击过电压进行了系统的计算,为该变电站防雷保护措施的制定、绝缘水平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并进行了绝缘裕度计算,希望能够为同类超高压变电站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唐祥盛[6](2016)在《500kV/22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建设用地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实现电力需求与电力输送的均衡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电力输送与输电线路走廊紧缺,同塔并架双回、同塔多回、特高压交流、交直流混合输送等电力输送方案得到了广泛关注。论文对500kV/220kV同塔四回混压输电线路进行研究,根据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具有的特点,使用ANSOFT和EMTP-ATP这两种软件模拟仿真分析在检修线路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电流,杆塔附近空间磁场以及电场,还有检修人员工作位置附近的电场强度。绪论主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相关背景以及国内外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并对检修作业中需要考虑的感应电压、电流以及作业人员体表场强的理论及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建立模型时,充分考虑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根据作业人员、线路及杆塔的实际参数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线路运行电流、停运方式、导线回路间距、导线水平间距、导线相序排列这些因素会对检修线路的感应电压、电流产生的影响,临时接地线间距对流过作业人员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同时结合对杆塔周围空间电磁环境的分析,最后得出不同运行工况下杆塔典型作业位置的作业人员周围场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线路运行电流的变化引起检修线路产生感应电磁分量,不会对静电感应分量有影响;同相序时检修线路产生的感应电流、电压值最大,逆相序感应电流、电压值更小异相序感应电流、电压值最小;导线水平距离和回路间垂直距离增大,会减小检修线路间的耦合程度,造成感应电压、电流值减小;在检修线路两侧挂临时的接地线,导致流经作业人员身体的感应电流值较大,所以在检修位置挂临时接地线事必须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检修工作人员体表的磁场强度与他离带电体距离的远近以及人体外部的特点有关。,带电导线在作业人员头顶正上方时,头部的磁场强度最大,脚部的磁场强度最小;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进行检修,除检修点外的其他回路正常运行时,检修工作人员附近的场强已很大程度超过人体的感知水平(240kV/m),为了作业人员安全考虑,进行检修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穿全套屏蔽服,并且进出高电位使用绝缘的工器具。根据上述结果,对选择合适的接地开关、带电作业时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以及作业方法有一定参考意义。
贺海[7](2014)在《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分析及防御能力提升》文中指出电力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的基础性公用事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电中断将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输电线路作为电网的核心支撑环节,其分布面广,延伸距离长,极易遭受各种人为或环境因素的损害。同时,随着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电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新设备、新规范、新技术投入应用,这对于电网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本论文以青海电网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青海电网的运行现状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研究课题。对近年来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的跳闸及运行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逐一研究分析引起故障和跳闸的原因,包括雷击、鸟害、覆冰、风害、外力破坏、污闪和地质灾害等。总结了故障跳闸的主要特点和规律,从环境外因和输电线路内因两方面分析了引起故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如综合应用可控避雷针,增强杆塔外绝缘配置,采用加强型绝缘子,加装驱鸟装置,安装覆冰观测装置,加强线路防风害整治等。对强化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水平,提升青海电网运行可靠性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李旭[8](2013)在《山西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山西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多年运行情况,分析山西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其产生原因,包括雷击跳闸故障、风偏闪络故障、外力故障、污闪故障等,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
姚洪林[9](2013)在《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区域已形成以500kV电压等级为主网架的坚强电网。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输电线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目前线路的操作过电压已较低,基本不再发生因操作过电压而导致线路闪络的故障。此外,污闪治理工作的大幅推进使得线路的交流耐压水平稳步提升。因此,500kV输电线路雷害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运行经验表明,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大都由绕击引起,而且在山地、丘陵和一些特殊地区更加严重,因此,减少雷击跳闸率尤其是绕击跳闸率是提高输电可靠性的重点环节。自上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着名学者和机构就利用各种试验结果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手段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研究输电线路绕击耐雷特性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方法和模型有规程法、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和绕击概率模型。本研究在对电气几何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主要使用该方法对500kV瓶武5905线(湖州段)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对部分高杆塔和复杂地形下的输电线路使用先导发展模型计算,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击距系数、避雷线保护角、风偏角和工作电压等因素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为绕击防范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对目前的主要绕击防范措施如可控针、避雷器等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对比其防范效果。最后以瓶武5905为例对其绕击防范措施进行具体分析,包括所有杆塔绕击的可能性对比、防范措施的制定和技术经济比较等。
常波[10](2012)在《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确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关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典型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雷击跳闸问题的现状 |
2 如何对雷击导致跳闸进行预防 |
2.1 加强技术的创新 |
2.2 加强对天气的检测 |
2.3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
3 结语 |
(2)复杂条件下75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海拔高度对电晕效应的影响 |
1.2.2 导线的起晕特性 |
1.2.3 导线的电晕损失特性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同塔四回750kV输电线路概况与场强仿真计算 |
2.1 线路概况 |
2.1.1 线路塔型 |
2.1.2 线路参数 |
2.1.3 线路长度与海拔 |
2.1.4 线路天气条件 |
2.1.5 相序排列 |
2.2 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
2.3 有限元几何计算模型以及边界条件 |
2.4 导线表面最大平均有效场强的计算结果 |
2.5 小结 |
第3章 6×LGJ-500/45 导线电晕损失以及海拔校正 |
3.1 环境气候实验室与沙尘模拟系统 |
3.2 电晕笼与试验方法 |
3.3 电晕损失测量原理 |
3.4 6×LGJ-500/45 导线电晕损失随海拔的变换关系 |
3.5 电晕损失海拔校正 |
3.6 小结 |
第4章 不同塔型以及相序下同塔四回750kV输电线路电晕损失估算 |
4.1 电晕损失等效 |
4.1.1 有效电晕损失等效计算方法 |
4.1.2 电晕笼等效修正系数计算 |
4.1.3 同塔四回750kV输电线路等效修正系数计算 |
4.2 晴朗天气下电晕损失估算方法 |
4.3 雨雪雾天气下电晕损失估算方法 |
4.4 风沙天气下电晕损失估算方法 |
4.5 实际线路总电晕损失估算 |
4.6 750kV同塔四回最优布置以及电晕损失与线损的比较 |
4.7 实际线路电晕损失随海拔变化关系 |
4.8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3)输电线路走廊下采空区扩频编码电磁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地下采空区对输电线路的危害 |
1.2 采空区探测技术方法 |
1.2.2 高密度电法介绍 |
1.2.3 瞬变电磁法介绍 |
1.2.4 采空区探测原理介绍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全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接地体对探测的干扰仿真分析 |
2.1 电力杆塔下采空区探测数学模型 |
2.2 不同探测装置下干扰情况分析 |
2.2.1 Pole-Pole装置下的干扰研究 |
2.2.2 Pole-Di Pole装置下的干扰研究 |
2.2.3 Dipole-Dipole装置下的干扰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输电线路电磁干扰仿真分析 |
3.1 输电线路电磁干扰场模型 |
3.1.1 干扰场数学模型 |
3.2 电力线野外布置模型 |
3.3 酒杯塔下二维探测仿真分析 |
3.3.1 酒杯塔下仿真模型建立 |
3.3.2 酒杯塔输电线干扰情况 |
3.4 猫头塔下二维探测仿真分析 |
3.5 鼓型塔下仿真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扩频编码探地发射机设计 |
4.1 探地发射仪设计思想 |
4.2 探测仪电路设计 |
4.2.1 M序列生成电路 |
4.2.2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
4.2.3 IGBT驱动模块 |
4.2.4 电源模块设计 |
4.3 扩频编码发射机性能参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磁环境影响规律实验分析 |
5.1 接地网模型干扰实验 |
5.1.1 缩比模型理论 |
5.1.2 接地体干扰实验 |
5.2 电磁干扰模型实验 |
5.2.1 实验模型 |
5.2.2 电磁干扰模型实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在进行登杆巡视工作的时候出现高处坠落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
2 巡线和测量人员失去安全带造成摔落地面的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
3 由于砍伐树木不正确发生触电和混线等的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
4 在组拆塔杆的时候出现的安全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
5 在放线未加临时拉线导致发生塔杆折断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
6 作业方法不对或辅助设备损毁造成倒杆或者是人身安全事故及其解决措施 |
7 在起重搬运的时候起重机出现事故及其解决方法 |
8 结语 |
(5)500kV包头西变电站线路雷击过电压计算与绝缘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雷电及其雷击过电压形成机理研究 |
2.1 雷电的形成 |
2.2 雷电的主要参数 |
2.3 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 |
2.4 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的形成方式 |
2.4.1 输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 |
2.4.2 直击雷绕击过电压 |
2.4.3 直击雷反击过电压 |
第三章 基于贝杰龙算法的过电压计算模型 |
3.1 输电线路的贝杰龙模型 |
3.2 集中参数元件的贝杰龙模型 |
3.2.1 储能元件 |
3.2.2 电阻 |
3.3 氧化锌避雷器及其数学模型 |
第四章 包头西 500kV变电站雷击过电压计算 |
4.1 包西 500kV变电站概述 |
4.2 计算模型概述 |
4.2.1 雷电流模型 |
4.2.2 杆塔模型 |
4.2.3 输电线路模型 |
4.2.4 变电站设备模型 |
4.2.5 避雷器模型 |
4.3 包西 500kV变电站过电压计算 |
4.4 绝缘水平的选取与绝缘配合 |
4.4.1 设备绝缘水平确定 |
4.4.2 绝缘裕度计算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500kV/22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同塔多回线路研究现状 |
1.2.2 带电作业研究现状 |
1.2.3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现状 |
1.3 工频电场和磁场限值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感应电压、电流及人体周围电场理论研究 |
2.1 感应电压、电流理论 |
2.2 带电作业体表场强计算方法 |
2.2.1 模拟电荷法 |
2.2.2 表面电荷法 |
2.2.3 有限差分法 |
2.2.4 有限元法 |
2.3 带电作业感应电流防护 |
2.3.1 电流流经人体的感觉 |
2.3.2 电击产生生理反应的阈值 |
2.4 带电作业电场防护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仿真模型建立 |
3.1 ATP-EMTP软件介绍 |
3.2 线路工程概况 |
3.3 感应电压、电流仿真模型的建立 |
3.3.1 电源模型 |
3.3.2 输电线路模型 |
3.3.3 负荷模型 |
3.3.4 仿真模型 |
3.4 ANSOFT软件介绍 |
3.4.1 前处理模块 |
3.4.2 分析计算模块 |
3.4.3 后处理模块 |
3.5 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模型 |
3.5.1 杆塔及导线模型 |
3.5.2 人体模型 |
3.5.3 仿真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感应电压、电流影响因素研究 |
4.1 线路运行工况 |
4.2 一回线路检修时感应电压、电流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线路运行电流的影响 |
4.2.2 导线相序排列方式的影响 |
4.2.3 导线水平间距的影响 |
4.2.4 导线回路间距的影响 |
4.2.5 带电检修时人体感应电流的计算 |
4.3 两回线路检修时检修线路感应电压、电流影响因素分析 |
4.3.1 线路运行电流的影响 |
4.3.2 导线相序的影响 |
4.3.3 导线水平间距的影响 |
4.3.4 导线回路间距的影响 |
4.3.5 带电检修时人体感应电流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作业人员周围电场仿真分析 |
5.1 场强测量点选取 |
5.2 线路杆塔电场强度计算 |
5.3 正常运行时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 |
5.3.0 与导线等高处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3.1 导线上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3.2 横担上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4 一回线路检修时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 |
5.4.1 220kV乙线检修时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4.2 500kV甲线检修时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5 两回线路检修时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仿真 |
5.5.1 220kV乙线检修时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5.2 500kV甲线检修时人体周围电场分布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和参与科研情况) |
(7)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分析及防御能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输电线路故障主要原因概述 |
1.3.1 雷电 |
1.3.2 鸟害 |
1.3.3 覆冰 |
1.3.4 风害 |
1.3.5 污闪 |
1.3.6 外力破坏 |
1.3.7 地质灾害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青海电网现状及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 |
2.1 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概况 |
2.2 电网结构与线路状况 |
2.3 地理位置与气象概况 |
3 青海电网近5 年线路故障统计分析 |
3.1 故障跳闸统计分析 |
3.2 按年度统计分析 |
3.3 按月度统计分析 |
3.4 按行政区域统计分析 |
4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变化及要求 |
4.1 外绝缘配置 |
4.2 杆塔承力 |
4.2.1 地线变化 |
4.2.2 断线张力取值变化 |
4.3 风偏角 |
4.4 防雷保护角 |
4.5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1 750k 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2 330k V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3 110k V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4 线路耐雷水平 |
5 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1 防雷 |
5.1.1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1.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特征 |
5.1.3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雷害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2 防鸟害 |
5.2.1 鸟类活动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2.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鸟害的特征 |
5.2.3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鸟害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3 防覆冰 |
5.3.1 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3.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的特征 |
5.3.3 覆冰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4 防风害 |
5.4.1 强风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4.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风害故障的特征 |
5.4.3 防御风害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5 防污闪 |
5.5.1 污闪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5.2 青海电网污秽分布及其特征 |
5.5.3 防御污闪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6 防外力破坏 |
5.6.1 外力破坏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6.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特征 |
5.6.3 防御外力破坏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7 防地质灾害 |
5.7.1 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7.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特征 |
5.7.3 防御地质灾害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6 架空输电线路改造建议及建设展望 |
6.1 建议采取的措施 |
6.1.1 不需要进行改造的线路 |
6.1.2 建议重新建设的线路 |
6.1.3 建议近期大修改造的线路 |
6.2 对新建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山西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雷击跳闸故障 |
1.1 故障原因分析 |
1.2 防治措施 |
2 风偏闪络故障 |
2.1 原因 |
2.2 防治措施 |
3 外力破坏故障 |
3.1 原因 |
3.2 防治措施 |
4 覆冰故障 |
4.1 原因 |
4.2 防治措施 |
5 污闪 |
6 结语 |
(9)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防雷计算模型 |
1.2.2 耐雷水平影响因素及绕击防范措施 |
1.3 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难点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方法概述 |
2.1 概述 |
2.2 电气几何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
2.2.1 经典电气几何模型 |
2.2.2 电气几何模型法的改进 |
2.2.3 计及入射角分散性的暴露弧投影模型计算输电线路的绕击跳闸率 |
第3章 500kV瓶武5905线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与分析 |
3.1 瓶武5905线(湖州段)总体情况 |
3.1.1 线路基本情况 |
3.1.2 地形情况 |
3.1.3 雷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 |
3.2 计算结果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3.3.1 避雷线保护角的影响 |
3.3.2 地面倾角的影响 |
3.3.3 导线高度的影响 |
3.3.4 击距系数的影响 |
3.3.5 风速的影响 |
3.3.6 导线工作电压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输电线路绕击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
4.1 已有的若干输电线路绕击防范措施 |
4.1.1 架设避雷线 |
4.1.2 易击段杆塔加装线路型避雷器 |
4.1.3 杆塔横担上加装侧向避雷针 |
4.1.4 安装可控放电避雷针 |
4.1.5 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和加强导线绝缘 |
4.2 输电线路绕击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
4.2.1 安装线路型避雷器 |
4.2.2 杆塔上加装侧向短针 |
4.2.3 减小保护角乃至负保护角 |
4.2.4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
4.3 绕击防范措施的技术经济分析 |
4.4 瓶武5905线(湖州段)防范措施方案研究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一 500kV瓶武5905线(湖州段)计算用线路参数 |
附件二 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 |
附件三 500kV瓶武5905线(湖州段)防雷方案一览表 |
(10)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登杆巡视工作中发生高处坠落人身伤亡事故及应对措施 |
2 巡线、测量人员失去安全带保护摔落地面事故及应对措施 |
3 砍伐树木不当, 造成触电或混线等事故及应对措施 |
4 组拆塔杆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
5 放线未加临时拉线, 造成塔杆折断事故及应对措施 |
6 作业方法不当或辅助设备损毁, 发生倒杆或人身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
7 起重过程中, 起重机发生事故及应对措施 |
四、关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典型故障分析[J]. 依阳,杨霄. 科技风, 2019(16)
- [2]复杂条件下75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损失评估[D]. 陈思佳.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3]输电线路走廊下采空区扩频编码电磁检测技术研究[D]. 徐行.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4]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探究[J]. 陆群. 通讯世界, 2017(22)
- [5]500kV包头西变电站线路雷击过电压计算与绝缘配合研究[D]. 刘博.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6]500kV/22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场仿真分析[D]. 唐祥盛.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4)
- [7]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分析及防御能力提升[D]. 贺海. 西安理工大学, 2014(01)
- [8]山西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防治措施[J]. 李旭.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9]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方法研究[D]. 姚洪林.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10]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J]. 常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