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医院内科18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延安医院内科18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一、延安医院内科18a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丽[1](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MHD患者SUA水平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并首次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12例,追踪随访观察1年以上。按照《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中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1)高尿酸组:男性>420mmol/L,女性>360 mmol/L;(2)非高尿酸组:男性≤420 mmol/L,女性≤360 mmol/L。所有患者每周均接受3次血液透析(HD)治疗,每次4小时。收集一般资料:个人史、原发病史、既往病史、透析模式、透析龄、血管通路、透析治疗情况等;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磷(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和C反应蛋白(CRP)等;心脏指标:EF值、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情况;住院及死亡事件:记录住院及死亡人数、死亡原因。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MHD患者SUA与各临床指标相关性。以发生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结局Kaplan-Meier法分析SUA与全因死亡的关系。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12例,平均年龄(51.49±14.69)岁。男性患者64例(57.1%),女性患者48例(42.9%),以中老年男性患者为主。血管通路选择主要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占64.3%。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综合征者54例(48.2%),糖尿病肾病者40例(35.7%)。2.高尿酸血症组59例(52.7%),非高尿酸血症组53例(47.3%)。人口学资料比较示:高尿酸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更大,女性患者占比更多(P<0.05);心脏指标比较示:高尿酸组患者的EF值显着低于非高尿酸组(P<0.05);生化指标比较:高尿酸组患者的ALP、BUN、PA、TC、Hb显着高于非高尿酸组,TG、CRP显着低于非高尿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SUA与BUN、Scr、TC、BMI、透析龄呈正相关,与年龄、CRP呈负相关(均P<0.05)。4.以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结局,MHD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4.1%、59.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观察期内高尿酸组患者较非高尿酸组有更好的生存获益,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本研究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BMI、年龄、透析龄、心脏EF值、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SUA、Hb、Alb、TC、CRP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EF值更低、左心室肥厚及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更高。死亡组患者的SUA、Hb、Alb、TC水平较存活组低,CRP水平较存活组高。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HR=2.999,95%CI=1.207-7.452,P=0.018)和心脏瓣膜钙化(HR=3.143,95%CI=1.226-8.059,P=0.012)是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EF值(HR=0.848,95%CI=0.768-0.937,P=0.001)、SUA(HR=0.178,95%CI=0.036-0.881,P=0.034)、Alb(HR=0.899,95%CI=0.809-0.999,P=0.047)是全因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1.在MHD患者中,SUA是一个很好的营养标记物,与BUN、Scr、TC、BMI呈正相关。2.以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结局事件,本研究MHD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4.1%、59.8%。3.左心室肥厚和心脏瓣膜钙化是MH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EF值、SUA、Alb是发生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

刘昕丹[2](2021)在《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近9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及临床特征,并比较Glasgow Blatchford评分(GBS)、全Rockall评分(RS)和AIMS65评分系统在ANVUGIB患者输血、临床干预措施和住院死亡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病因和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549例ANVUGIB患者,进行GBS、RS和AIMS65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比较GBS、RS和AIMS65在临床预后包括输血、临床干预措施和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一、临床特征分析结果:1、一般特征:共收集2238名患者,其中男性1718例,女性520例,男女比例为3.3: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17.8岁(范围:18-94岁;95%CI:54.7-56.2)。2、总病因分布情况: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占69.7%(1560例),消化道肿瘤占10.6%(238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占10.2%(229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占6.6%(147例),反流性食管炎仅占1.3%(29例),其他的病因占1.6%(35例),主要包括胃息肉(占48.6%,17例)和医源性出血(占34.3%,12例)。3、消化性溃疡分类病因分布情况:消化性溃疡根据溃疡的发生部位分类,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最多,居首位(61.1%,953例),其次为胃溃疡(25.6%,400例),再次是复合型溃疡(7.6%,119例),其它的还包括Dieulafoy病(2.9%,46例)、吻合口溃疡(1.8%,28例)、食管溃疡(0.9%,14例)。4、病因变化趋势:从2011年至2019年,消化性溃疡仍是引起ANVUGIB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无统计学差异(P=0.54),但是消化道肿瘤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已超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成为第二病因(P=0.001),此外本研究发现,医源性因素引起出血的比例显着增加(P=0.007)。5、各病因发病人群变化趋势:近9年来,胃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1.3±14.2岁,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年人,平均年龄为48.0±17.7岁。值得注意的是,消化道肿瘤以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好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各自发病的平均年龄分别由63.7±13.7岁、57.5±17.0岁增加至70.3±12.2岁和63.6±14.0岁(P<0.01)。6、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与ANVUGIB相关的危险因素有:药物相关、饮酒、饮食不当、应激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药物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占比由2011-2013年的43.8%上升至2017-2019年的66.3%(P<0.001),而饮酒相关的出血诱因占比由2011-2013年的26.2%下降至2017-2019年的16.3%(P=0.003)。二、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预测结果:1、输血预测:GBS、AIMS65和RS的AUC分别为0.751(95%CI:0.711-0.791)、0.720(95%CI:0.676-0.764)和0.568(95%CI:0.519-0.617)。GBS和AIMS65的预测价值均比RS的预测价值高(P<0.001,P<0.001),而GBS与AIMS65的预测价值之间无差异(P=0.220)。GBS、AIMS65和RS诊断的最佳截点分别是9、1和5,其中GBS的灵敏度最高是77.1%。2、临床干预措施预测:GBS、AIMS65和RS的AUC分别为0.598(95%CI:0.522-0.674)、0.617(95%CI:0.541-0.693)和0.766(95%CI:0.708-0.824)。RS的预测价值均比GBS和AIMS65的预测价值高(P<0.001,P<0.001),而GBS与AIMS65的预测价值之间无差异(P=0.590)。GBS、AIMS65和RS诊断的最佳截点分别是10、1和4,其中RS的灵敏度最高是69.7%。3、住院期间死亡预测:GBS、AIMS65和RS的AUC分别为0.844(95%CI:0.788-0.900)、0.853(95%CI:0.784-0.921)和0.786(95%CI:0.706-0.866)。AIMS65和GBS的预测价值均高于RS(P=0.046,P=0.026),AIMS65和GBS也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771)。GBS、AIMS65和RS诊断的最佳截点分别是11、2和5,其中AIMS65的特异度最高是87.7%。结论:1、ANVUGIB主要好发于中年(55.4±17.8岁)男性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仍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消化道肿瘤,并且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有老龄化趋势。本研究发现,近年来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出血有逐渐上升趋势。2、ANVUGIB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甾体类药物、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和饮酒等。与2011-2013年相比,药物相关性的出血在2017-2019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药物相关危险因素中以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为主,且主要好发于老年人。3、GBS对患者输血的预测价值最高,RS对患者临床干预措施的预测价值最高,AIMS65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

王怡[3](2021)在《老年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研究老年肺癌人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情况,了解老年肺癌伴发VTE的危险因素,并对这些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以求寻找能够简便有效进行临床预测和预后的指标,从而对临床诊治进行指导。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8名老年患者,并严格按照纳排标准分为3个研究组:老年肺癌VTE组(A组)56人、老年肺癌非VTE组(B组)79人及老年VTE组(C组)63人,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血浆D二聚体(D-dimer,D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肺癌病理组织分型、肿瘤临床分期、体能状况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及非手术患者血栓风险评估表(Padua血栓评分)等常见临床因素间的差别,将上述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危险因素再进行比较并绘制成相关ROC曲线,最终得出老年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三组间比较后结果提示:肺癌肿瘤分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吸烟史、胸腔积液、白细胞、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浆D二聚体、PS评分、Padua血栓风险评分及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肿瘤临床分期、化疗、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以及血小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两两比较后发现腺癌、胸腔积液、白细胞、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浆D二聚体、PS评分及Padua血栓风险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化疗、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血小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示:(1)年龄与老年肺癌患者合并VTE无相关性(P>0.05);但FDP(rs=0.586,P=0.000)、DD(rs=0.561,P=0.000)、LDH(rs=0.454,P=0.000)、WBC(rs=0.386,P=0.000)、PS评分(rs=0.292,P=0.001)以及Padua评分(rs=0.221,P=0.010)均与老年肺癌发生VTE之间有正性相关;(2)PS评分(rs=0.398,P=0.000)、DD(rs=0.341,P=0.000)、FDP(rs=0.318,P=0.000)、LDH(rs=0.278,P=0.000)及WBC(rs=0.165,P=0.021)各指标与Padua血栓风险评分量表之间存在正性相关。4.经统计后可见三组内,分别在近1月内有外伤史者A组0人、B组0人、C组8人(12.69%);手术史A组2人(3.57%)、B组4人(5.06%)、C组14人(22.22%);制动史A组12人(21.43%)、B组12人(15.19%)、C组2人(3.17%)。其中,C组的制动史内有1人在3周前有长途汽车旅行史。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OR=1.009,95%CI:1.001~1.017,P=0.036)及血浆D二聚体(OR=2.495,95%CI:1.021~6.093,P=0.045)是老年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具有提示临床意义。这反应了乳酸脱氢酶不仅被视为是细胞代谢状态的指标更可作为老年肺癌人群伴发VTE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这一传统因素在临床血栓形成的警示中表现尤为突出。6.各因素与老年肺癌患者VTE发生结果间的ROC曲线示:FDP的AUC值是0.844(95%置信区间0.772~0.916)、DD的AUC值是0.829(95%置信区间0.751~0.908)、LDH的AUC值是0.765(95%置信区间0.681~0.849)、WBC的AUC值是0.727(95%置信区间0.641~0.813)、胸腔积液的AUC值是0.684(95%置信区间0.592~0.776)、Padua评分的AUC值是0.669(95%置信区间0.575~0.762)、PS评分AUC值是0.620(95%置信区间0.522~0.718)、腺癌的AUC值是0.610(95%置信区间0.517~0.707);提示FDP、DD、LDH、WBC、胸腔积液、Padua评分、PS评分和肺腺癌对老年肺癌患者合并VTE具有一定的评估效能,其中,FDP、DD、LDH和WBC的评估价值更胜一筹。结论:1.肺癌是老年患者合并静脉血栓的原因之一,并且在所有肺癌病理组织分型中老年肺腺癌患者相比于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VTE。2.存在胸腔积液,Padua血栓风险评分和PS评分的升高与VTE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3.实验室生化指标:白细胞、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会增加老年肺癌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其中,乳酸脱氢酶及血浆D二聚体对老年肺癌患者合并VTE具有更好的临床警示意义。

王雪[4](2021)在《内蒙古通辽地区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联合作用特征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后果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最常见死亡原因,且研究普遍认为环境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气象因素如气温,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可能相关。然而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又可以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因此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健康的联合效应影响逐渐引起重视。本研究拟通过构建联合作用模型-贝叶斯核回归模型,以此来解决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非线性或非加性问题,同时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深入探讨多项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联合作用效应。另一方面疾病预测是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要部分,对疾病的预防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准确预测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蒙古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也是蒙古族居民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地区。研究显示蒙古族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发病率为826.44/10万,是内蒙古地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了解蒙古族地区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构建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联合作用模型,多方位探索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同时构建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入院情况的预测模型。这对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了解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蒙古族地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有效参考。研究方法:收集内蒙古通辽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的心内科与神经内科入院资料,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为该院重点专科。收集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后循环缺血以及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收集的数据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以及诊断和治疗结果等。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资料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与日平均风速。利用有序逻辑回归,进行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日入院人次与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的多因素分析,确定单一因素对其影响。利用贝叶斯核回归模型构建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联合作用模型,分析其联合作用特征。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建立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日入院人次与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序列,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入院人次滞后效应。利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构建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短期内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日入院人次。结果:心内科室中主要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而神内科室中主要疾病为后循环缺血与脑梗死,且以上疾病患者年龄集中在60-69岁。有序逻辑回归结果显示高气温可能是心内科日入院人次的保护性因素(OR=0.527,95%CI:0.370-0.751),而高浓度二氧化氮可能是其危险性因素(OR=1.606,95%CI:1.190-2.171)。高气温或高气压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低于低气温或低气压下的日入院人次(OR=0.457,95%CI:0.320-0.652;OR=0.654,95%CI:0.464-0.920),而高浓度二氧化氮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的危险因素(OR=1.595,95%CI:1.182-2.154)。不稳定心绞痛日入院人次在高相对湿度下低于低相对湿度下的日入院人次(OR=0.708,95%CI:0.506-0.990)。同时高气温或高气压也可能是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的保护性因素(OR=0.363,95%CI:0.253-0.519;OR=0.571,95%CI:0.404-0.807),而高浓度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下,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较高(OR=1.358,95%CI:1.007-1.833;OR=1.662,95%CI:1.229-2.246)。高气温与高相对湿度可能是后循环缺血日入院人次的保护性因素(OR=0.569,95%CI:0.377-0.859;OR=0.728,95%CI:0.534-0.991)。通过贝叶斯核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暖季(4-9月),气象因素对心内科日入院人次以及其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具有负联合作用影响,其中日平均气温是促进联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升高,日平均气温与心内科日入院人次的负相关性减弱。同样仅在暖季,各气象因素对神经内科以及其主要疾病后循环缺血日入院人次具有负联合作用影响,且随日平均相对湿度升高,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与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之间的负相关性减弱。PM2.5、PM10、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联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暖季,当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时,对心内科日入院人次以及其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具有正联合效应,其中二氧化硫是促进联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在暖季,各大气污染然物均在较高浓度时,对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具有正联合效应,然而各污染物浓度在其第55百分位数时对后循环缺血日入院人次呈正联合效应。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PM2.5、PM10、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联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暖季,当各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均处在较高水平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具有负联合效应,其中日平均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当二氧化氮浓度升高时,日平均气温与其日入院人次之间的负相关性减弱。在暖季,当各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均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神经内科及其主要疾病后循环缺血日入院人次均具有正联合效应。然而当各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均处于较高水平时,仅对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呈负联合效应,其中日平均气温是促进联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且当日平均相对湿度升高时,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与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之间的负相关性减弱,并且当二氧化氮浓度升高时,日平均气温与神经内科入院人次之间的负相关性减弱。通过广义加性模型分析显示PM2.5与二氧化氮分别在单滞后3日与当日对心内科日住院人次危险性最大,RR值分别为1.859(95%CI:1.022-3.381)与1.817(95%CI:0.751-4.392)。二氧化氮在当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具有最大危险性(RR=2.173,95%CI:1.190-3.966)。而PM2.5、PM10与二氧化硫对不稳定心绞痛日入院人次的最佳滞后期分别在第6日(RR=1.247,95%CI:1.008-1.543)、第5日(RR=4.641,95%CI:2.079-10.360)与第4日(RR=2.004,95%CI:1.183-3.395)。PM2.5与二氧化氮分别在单滞后3日(RR=1.859,95%CI:1.022-3.381)与滞后0天(RR=2.226,95%CI:1.266-3.917),对神经内科日住院人次危险性最大。PM2.5与二氧化氮对后循环缺血日住院人次影响的最佳滞后期为第3日(RR=1.864,95%CI:1.018-2.559)与当日(RR=2.251,95%CI:1.277-3.968)。然而各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脑梗死均无显着滞后效应影响。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心内科日入院人次及其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预测效果良好。结论:1、应用贝叶斯核回归统计模型研究发现在蒙古族聚集地区4月-9月,气象因素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与大气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对心内科、神经内科日入院人次及其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后循环缺血具有联合作用影响。2、高浓度二氧化氮可能削弱气温与心内科日入院人次及其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之间的负相关性;并且高相对湿度也可能削弱气温或气压与神经内科日入院之间的负相关性。3、大气污染物PM2.5可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与后循环缺血具有滞后效应影响。4、在蒙古族聚集地区应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预测心内科日入院人次以及其科室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日入院人次效果相对良好。

张强[5](2020)在《河南省SARI病例中鼻病毒的流行及基因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对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对标本中HRV的检测、鉴定和分析,明确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中HRV的流行状况、临床特征、血清型分布以及相关血清型的全基因组特征,为河南省HRV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数据,并为HRV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住院SARI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对咽拭子标本进行HRV筛查,随后对HRV 阳性标本采用nested PCR对VP1区靶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上下载的HRV各血清型原型株一起构建亲缘性关系树,并对检出率最高血清型选取代表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使用Sequencher 5.4.5、MEGA 5.05和BioEdit 7.0.5等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和亲缘性关系等分析。研究结果(1)在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住院SARI病例标本中共检出HRV 阳性标本73例,检出率为7.19%,在呼吸道病毒中检出率位于第六位。(2)HRV 阳性标本中成功获得65份VP1区靶基因序列,共包含41个不同血清型,其中两个血清型建议划分为新血清型Bpat107和Cpat58。分析发现HRV-A中检出率最高血清型为A104;HRV-C中检出率最高血清型为C2。(3)河南省HRV的检出在夏季和秋季出现高峰,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趋势;HRV-C的流行高峰较HRV-A相比有所推迟,且峰值比HRV-A低。(4)河南省HRV各血清型的流行模式不尽相同,有些血清型如A104在较短时间集中被检出;有些血清型如A82在连续的年份均有检出;有些血清型如A80在间隔的年份有检出。(5)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的HRV血清型一直处于流行状态,但有小部分的血清型已逐渐不再流行;并且全球HRV血清型的分布上出现了地域局限性。(6)基于VP4/2区对HRV-A104进行分析,本研究将HRV-A104划分为ABC三个基因型,本研究获得的序列在C基因型中单独构成了 LH-lineage,且HRV-A104不同型别间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有差异。(7)对HRV-A104的VP4/2区和VP1区序列进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发现与原型株JN562727/USA/2009相比在VP4/2区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且所有B基因型序列与原型株相比第106位氨基酸发生了变化,由V变成了 I;在VP1区有2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本研究中的序列位于LH-lineage,在第91位氨基酸位点与原型株相比所有的D变成了 E。研究结论(1)HRV是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病毒病原体,在此批标本中检出率位于第六位。(2)HRV血清型数量众多,在本研究中共鉴定出41个不同血清型,其中两个血清型建议划分为新血清型;提示我们HRV变异大,应加强对HRV的监测。(3)HRV中以HRV-A和C为主,HRV-A中检出率最高血清型为A104,HRV-C中检出率最高血清型为C2。(4)研究发现HRV-A104在河南省2017-2019年间发生过小范围的流行,将HRV-A104划分ABC三个基因型,本研究中的序列在进化树C基因型上构成了LH-lineage,提示与其它序列相比,本研究中的HRV-A104发生了进化。(5)HRV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但其各血清型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图[25]表[41]参[63]

伍勇[6](2020)在《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效果分析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顽固性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血压难控制、心脑肾并发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公共卫生事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临床上如何科学有效的干预管理这类患者一直是心血管领域专家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开发建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从多维度探讨其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价,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宝贵的实践参考依据。方法1、运用荟萃分析评估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远程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先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入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从而为实施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远程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2、连续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运用自行研发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现代通信技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电子血压计,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压,进行定期随访、健康生活行为宣教和科学指导合理用药,从而构建一体化、规范化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管理系统。3、再连续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顽固性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进行随访管理,随访1年,统计两组总成本,比较两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参照该发生率分析两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结果1、最终纳入22篇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健康干预组与常规医护干预组比较,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且更加接近于正常收缩压范围,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且更加接近于正常舒张压范围,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程健康干预组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及危害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定时测量血压的患者比例、坚持合理饮食的患者比例、戒烟戒酒的患者比例、积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比例这6个方面,与常规医护干预组比较,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顽固性高血压随访管理系统经过1年的随访效果评估,运行良好,数据稳定;与管理前相比,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提高,吸烟率、饮酒率明显下降,低盐膳食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系统管理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清晨血压经过系统管理后明显下降及清晨血压达标率较管理前相比明显提高。3、观察组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两组随访1年总费用作为成本,以第12个月随访时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占比为效果,结果显示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比对照组多付出818.3元,敏感性分析呈现出一致性结果;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为效用指标,获得单位QALY所需成本,对照组每增加一个单位QALY需增加成本188.7元,敏感性结果显示基本一致,观察组获得单位QALY所需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1、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健康干预模式较传统的医护干预模式能更好的控制血压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本系统稳定简便易行,系统管理对促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长期科学合理服药及有效控制血压效果具有显着的效果,适合对顽固性高血压人群的综合干预管理。3、基于现代智能通信网络技术的随访管理系统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干预,可实现医患间信息实时交流,符合患者个性化需求,能有效减少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获得单位QALY所需成本,且成本/效果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杜培培[7](2020)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系,旨在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为评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进而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予以指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选择同期我院门诊健康查体者200例。依据指定的时间和方法测量参与者血清Cys C、Hcy水平。将所有参与者分为病例组(有急性脑梗死者198例),对照组(健康查体者200例);将病例组按照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58例)、斑块形成组(140例);将病例组按颈动脉狭窄标准测定分为轻度狭窄组(111例)、中度狭窄组(55例)、重度狭窄及闭塞组(32例);将斑块形成组按照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49例)、不稳定斑块组(91例)。对比分析各组间血清Cys C、Hcy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别分析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Cys C、Hcy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心率、HDL-C、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LDL-C、Cys C、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各亚组之间比较2.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16±0.43)mg/L、(1.52±0.69)mg/L,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9.26±1.38)μmol/L、(24.01±2.36)μmol/L,经比较,斑块形成组血清Cys C、Hcy水平高于IMT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2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0.91±0.63)mg/L、(1.07±0.69)mg/L、(1.22±0.74)mg/L,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7.53±1.98)μmol/L、(22.14±2.15)μmol/L、(25.08±2.97)μmol/L,两两比较,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血清Cys C、Hcy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26±0.67)mg/L、(1.89±0.97)mg/L,血清Hcy水平分别为(22.29±4.08)μmol/L、(26.38±3.27)μmol/L,经比较,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ys C、Hcy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相关性分析4.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Cys C、Hcy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6、0.602,P<0.05)。4.2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Cys C、Hcy呈弱相关(r值分别为0.205、0.216,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颈部斑块的稳定性与否为因变量,以性别、吸烟、饮酒、年龄、BMI、心率、HDL、LDL-C、TC、TG、Cys C、Hcy为自变量,按α=0.05水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 C、Hcy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Cys C、Hcy水平呈正相关。2.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Cys C、Hcy水平呈弱相关。3.Cys C、Hcy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险因素。

樊琦[8](2020)在《延安地区AIS静脉溶栓现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目前,在我国居民死因中排首位的疾病是脑卒中[1]。在所有的卒中类型中,60%至80%都为缺血性脑卒中[4]。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对于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而言超早期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因为时间窗限制,能在有效时间内到达医院并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十分有限。目前我国AIS患者静脉溶栓率较低,导致这一现状的因素较多,AIS静脉溶栓的不良预后也限制了静脉溶栓的进行,目前也有很多关于影响静脉溶栓预后因素的研究,但尚无明确定论。故本研究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一、收集延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5家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相关资料,分析延安地区静脉溶栓现况;二、收集在延安地区AIS静脉溶栓中有代表性意义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因AIS使用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影响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1.回顾性收集延安地区15所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相关资料。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调查医院的神经内科主要负责人,并向负责人说明该项调查的目的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5所医院静脉溶栓开展情况、溶栓数量、是否建立溶栓流程、医疗资源配置以及DNT时间等。2.回顾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NIHSS评分、mRS评分、Essen评分由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与上级医师共同进行评定)。从溶栓开始时开始计算,3个月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作为随访指标,根据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预后分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影响AIS静脉溶栓短期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1.延安地区近3年总溶栓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在接受调查的15所医院中,共有11所医院(占73.3%)开展了静脉溶栓,15所医院均具备完成颅脑CT和溶栓所需的所有血液学指标的医疗设备。其中医院有引进rt-PA进行静脉溶栓的仅占到33.3%;15所医院中,高级卒中中心为1所,初级卒中中心4所,溶栓数小于10例的占到40%,DNT时间达标的占到63.6%,医院设立有独立神经内科的占53.3%;医院设立卒中溶栓小组的占20%。其中二级医院中子长市人民医院溶栓例数最多;三级医院中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溶栓例数占三级医院总溶栓例数的90%。2.该次研究最终纳入109例因AIS接受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S评分结果,预后良好组为63例,预后不良组46例,将两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高血糖、基线NHISS评分、溶栓后24hNHISS评分、Fazakes分级、基线Essen评分、基线PDW水平、基线D-二聚体在两预后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上述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基线NHISS评分、高血糖、溶栓后24hNHISS评分在两预后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延安地区静脉溶栓近三年来虽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静脉溶栓工作开展并不满意,结合国家卒中中心建设相关要求,延安地区脑卒中防治工作需进一步加强。2.低血清尿酸水平、高血糖、溶栓前高NHISS评分、溶栓24h后高NHI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梦兰[9](2020)在《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与健康人群对比,分析住院肺栓塞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临床特征、临床生化指标间与患病的关联,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生化指标对肺栓塞疾病的评估价值。[方 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5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身高相近的原则下,收集同时期健康体检科的6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并提取出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临床特征、临床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肺栓塞组与对照组上述各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肺栓塞与相关特征的关联,使用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评价临床生化指标对于肺栓塞评估价值。[结 果]1、肺栓塞病例数逐年增多,2016年至2019年呈大幅上升,其中收治肺栓塞患者最多的科室是呼吸与危重症学科,579例肺栓塞患者首发症状以咳嗽(55.3%)、呼吸困难(39.6%)、胸痛(37.7%)三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仅有36例(6.22%)。2、肺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体重(65.05±10.23Kg)较对照组人群平均体重(60.25±8.83Kg)高,t=-8.628,P<0.001;肺栓塞组患者农民占比(39%)较对照组农民占比(10.8%)高,χ2=236.636,P<0.001。3、肺栓塞组患者既往有手术史(26.8%)、吸烟史(16.4%)、活动受限史(16.4%)、酗酒史(9.7%)、妊娠史(3.3%)占比较对照组占比高。4、肺栓塞组患者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史(51.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史(46.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6.1%)、糖尿病史(11.7%)、缺血性脑卒中史(9.7%)、风湿免疫性疾病史(7.8%)、恶性肿瘤史(5.2%)、冠心病史(4.7%)占比较对照组人群有上述病史占比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史(OR=2.958,95%CI 1.621-5.398)、BMI(OR=1.236,95%CI 1.142-1.338)、红细胞分布宽度(OR=1.179,95%CI 1.133-1.225)、C反应蛋白(OR=1.120,95%CI 1.085-1.155)、尿酸(OR=1.008,95%CI 1.006-1.011)可能为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OR=0.677,95%CI 0.616-0.745)、氧饱和度(OR=0.658,95%CI 0.609-0.710)可能为肺栓塞的独立保护因素。6、在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尿酸、BMI对于肺栓塞评估价值探索中,氧饱和度对急性肺栓塞综合评估价值最高,血小板分布宽度灵敏度最高,C反应蛋白特异度最高。[结 论]1、肺栓塞发病率逐年上升,吸烟、肥胖、手术、活动受限、合并急性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是肺栓塞的高发人群。2、C反应蛋白、手术史、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BMI可能为肺栓塞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氧饱和度可能为肺栓塞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3、氧饱和度在PE管理中具有很大的评估价值,在本研究中表明其对急性肺栓塞综合评估价值最高,临界值为93.5%。

翟盼盼[10](2020)在《不动杆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及其致病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Whole-genome Sequencing)对分离自深圳地区临床拟诊感染病例的不动杆菌(Ab,acinetobacter)进行菌种鉴定和多位点测序分型(wgMLST,Whole-genome Whole-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精确展示Ab临床分离株的种属分布状态,了解Ab不同种属菌株在临床感染患者不同来源部位或不同免疫状态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基于Oxford或Pasteur wgMLST分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HvcT毒力基因检测和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评价Ab不同种属或不同wgMLST基因型与其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309株不动杆菌分离自2014年度至2017年度深圳地区拟诊感染的住院患者,采用生化反应或飞行质谱检测技术进行不动杆菌种属的常规鉴定,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种的精确识别和毒力因子分析,在PubMLST数据库进行Oxford或Pasteur wgMLST的等位基因位点比对和ST基因型确认,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进行不动杆菌致病性的体内检测。结果:1、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Whole-genome Sequencing)对309株深圳地区临床分离和生化鉴定的不动杆菌进行精确识别,共鉴定出251株(81.23%)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和58株(18.77%)非鲍曼不动杆菌(non-A.baumannii)。non-A.baumannii亚种中以A.nosocomialis(7.44%)、A.pittii(5.18%)、A.soli(1.62%)、A.junii(1.62%)最为常见;其中A.sp.809848-like、A.sp.NCTC7422-like、A.sp.NIPH817-like这3株菌与已知命名的不动杆菌平均单核苷酸同源性(ANI,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小于95%,可能为不动杆菌属新亚种。2、A.baumannii在潜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所在科室(ICU、RICU、EICU、新生儿科、肾内科、老年病科、血液内科、肿瘤科)的分离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74.9%vs 25.1%),non-A.baumannii则明显较低(37.93%vs 62.07%),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χ2=27.851,P=0.00)。3、A.baumannii与non-A.baumannii在潜在感染部位(来自血流、腹水、胸水、脑脊液等人体无菌部位)与潜在定植部位(来自上下呼吸道、尿液、各种引流液等可能存在定植菌部位)的分布构成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着性(χ2=0.772,P=0.232)。4、基于Oxford wgMLST分型系统,本研究251株A.baumannii中以ST195型(42.63%)、ST457型(19.52%)、ST136型(17.13%)较为常见,15株(5.98%)属未能识别的NewST型;58株non-A.baumannii中则以ST1343型(8.62%)、ST1740型(6.90%)、ST948型(3.45%)较为常见,42株(72.41%)属未能识别的NewST型。有34株不动杆菌在Oxford基因分型数据库获得30个NewST型,其中A.baumannii 10株共获得10个NewST型、non-A.baumannii 24株共获得20个NewST型。5、基于Pasteur wgMLST分型系统,本研究251株A.baumannii中以wgMLST基因型以ST2型226株(90.04%)最为常见,5株(2.00%)属未能识别的的NewST型;58株non-A.baumannii中则以ST768型(10.35%)、ST410型(8.62%)、ST217型(6.90%)、ST68型(5.17%)较为常见,27株(46.55%)属未能识别的NewST型。有31株不动杆菌在Pasteur基因分型数据库获得31个NewST型,其中A.baumannii 5株共获得5个NewST型、non-A.baumannii 26株共获得26个NewST型。6、A.baumannii潜在感染株(分离自血流、腹水、胸水、脑脊液等人体无菌部位)与潜在定植株(分离自上下呼吸道、尿液、各种引流液等可能存在定植菌部位)的Oxford wgMLST分型总体分布构成比,经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164.101,P=0.000)。其中,ST457型A.baumannii在潜在感染株中的检出率(63.27%vs 36.73%)较高,与其它常见ST型菌株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18.02984.809,P=0.000);NewST在潜在感染株中也有较高检出率(78.57%vs 21.43%),与其它常见ST型菌株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χ2=6.217123.021,P=0.0000.009)。7、本研究309株不动杆菌来源患者总体死亡率为26.86%(83/309),比较不同Oxford wgMLST型相关患者死亡率存在统计学显着性差异(χ2=69.36,P=0.00);其中,ST457型不动杆菌相关患者死亡率(53.06%)显着高于其它ST型相关患者(P=0.00),ST195型相关患者死亡率(31.78%)和ST208型相关患者死亡率(23.81%)稍低,但也显着高于其它ST型(除外ST136型)相关患者。8、采用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评价不动杆菌的体内致病性,在常见ST型A.baumannii中,ST457型菌株具有较高致病性,同种ST型A.baumannii的致病性可能存在差异。部分NewST型A.baumannii及部分non-A.baumannii菌株的累积时间生存率与ST457型菌株进行统计学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9、本研究309株不动杆菌中经序列分析及PCR检测仅49株A.baumannii菌株携带了HvcT基因,HvcT基因阳性菌株感染入血流发生率较高(58.06%),且均为Oxford wgMLST分型ST457型菌株,其临床相关病例死亡率高达53.06%(26/49)。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部分A.baumannii的Oxford wgMLST分型株进行毒力因子基因分析,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其毒力基因分布与Oxford wgMLST分型和菌株耐药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1、Ab临床分离株中以A.baumannii为主要菌株(81.23%)。2、A.baumannii中以Oxford ST195型、ST457型、ST136型为常见;non-A.baumannii中以Oxford ST1343型、ST1740型、ST948型为常见。3、机体免疫状态与A.baumannii机会性感染相关;non-A.baumannii的感染致病的影响因素可能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4、ST457型或部分NewST型菌株可能为高毒力株;ST分型结果有助于评估Ab的致病性,预判其感染病例的临床转归。5、不同ST型或同种ST型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存在差异,ST分型与致病性的关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述。6、non-A.baumannii菌株中也存在部分具有强致病性的种属或ST型菌株。

二、延安医院内科18a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安医院内科18a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主要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 资料收集
    1.4 住院事件及终点事件
    1.5 主要试剂及设备
    1.6 研究分组
    1.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 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患者透前各项指标比较
    2.3 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患者透后各项指标比较
    2.4 透析治疗后患者尿酸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 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患者住院及死亡事件分析
    2.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2.7 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患者全因死亡的生存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2)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2238例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定义和分组
        1.5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ANVUGIB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ANVUGIB 的病因构成
        2.3 ANVUGIB 的病因构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4 ANVUGIB 病因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2.5 ANVUGIB 病因平均年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6 ANVUGIB相关危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7 ANVUGIB药物相关危险因素的年龄分布情况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二部分 GBS、RS和 AIMS65 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相关定义分组
        1.4 各评分系统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ANVUGIB 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不同评分系统对 ANVUGIB 患者输血的预测价值
        2.3 不同评分系统对 ANVUGIB 患者临床干预措施的预测价值
        2.4 不同评分统对 ANVUGIB 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2.5 不同评分系统预测 ANVUGIB 患者输血、干预措施和死亡的最佳截断点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粘膜病变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人工溃疡出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老年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一般资料
        2.3.2 实验室指标
        2.3.3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
        2.3.4 肺癌病理组织类型
        2.3.5 肺癌临床分期
        2.3.6 评分量表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病例资料比较分析
    3.3 实验室指标及评分量表的比较
    3.4 各组内近一月内外伤、手术及制动史的分布情况
    3.5 老年肺癌 VTE 患者及 Padua 评分与各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3.6 老年肺癌患者血栓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3.7 ROC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组间一般情况差异
    4.2 老年患者VTE发生风险与肺癌之间的关系
    4.3 老年(肺癌)患者VTE发生风险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
    4.4 各组近一月内外伤、手术及制动史分布情况
    4.5 老年肺癌患者血栓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4.6 老年肺癌患者血栓危险因素的评估效能
    4.7 展望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1 第8 版国际肺癌TNM分期
附表2 第8 版IASLC肺癌临床分期
附表3 非手术患者VTE风险评估表(Padua评分表)
附表4 体能状况评分(PS评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内蒙古通辽地区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联合作用特征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空气质量与气象资料
        2.1.2 疾病资料
        2.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被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
        3.1.1 被调查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3.1.2 被调查患者主要疾病分布状况
        3.1.3 调查地区各气象因素的一般情况描述
        3.1.4 调查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一般情况描述
        3.2 不同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水平下各疾病住院人数分布情况
        3.2.1 各气象因素不同水平下各疾病住院人数分布情况
        3.2.2 各大气污染物不同水平下各疾病住院人数分布情况
        3.3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气象因素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3.2 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3.3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联合作用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空气质量与气象资料
        2.1.2 疾病资料
        2.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气象因素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1.1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对心内科日住院人次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1.2 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冠心病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1.3 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1.4 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神经内科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1.5 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后循环缺血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1.6 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对脑梗死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 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1 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对心内科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2 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对冠心病日住院人次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3 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对不稳定心绞痛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4 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对神经内科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5 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对后循环缺血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2.6 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对脑梗死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1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内科每日住院人次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2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冠心病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3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不稳定心绞痛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4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神经内科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5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后循环缺血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3.3.6 不同季节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脑梗死每日住院人数的联合作用特征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滞后效应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空气质量与气象资料
        2.1.2 疾病资料
        2.2 统计分析
        2.2.1 广义加性模型
        2.2.2 ARIMA模型
    3 结果
        3.1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住院人数的滞后效应分析
        3.1.1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内科住院人数的影响
        3.1.2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冠心病住院人数的影响
        3.1.3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不稳定心绞痛住院人数的影响
        3.1.4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神经内科住院人数的影响
        3.1.5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后循环缺血住院人数的影响
        3.1.6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脑梗死住院人数的影响
        3.2 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日住院情况预测模型的构建
        3.2.1 心内科日住院人次预测
        3.2.2 冠心病日住院人次预测
        3.2.3 不稳定心绞痛日住院人次预测
        3.2.4 神经内科日住院人次预测
        3.2.5 后循环缺血日住院人次预测
        3.2.6 脑梗死日住院人次预测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5)河南省SARI病例中鼻病毒的流行及基因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1.1 病例定义
        1.1.2 研究对象
        1.1.3 标本采集,送检和保存
    1.2 实验材料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2.3 主要耗材
    1.3 实验方法
        1.3.1 H1-Hela细胞的复苏
        1.3.2 H1-Hela细胞的传代
        1.3.3 H1-Hela细胞的冻存
        1.3.4 HRV的接种与分离
        1.3.5 病毒RNA的提取
        1.3.6 荧光定量RT-PCR
        1.3.7 HRV的VP1区靶基因扩增
        1.3.8 HRV的VP4/2区靶基因扩增
        1.3.9 HRV-A104的全基因组序列扩增
        1.3.10 毛细管电泳法鉴定PCR产物
        1.3.11 PCR产物回收和纯化
        1.3.12 标记反应及产物纯化
        1.3.13 核苷酸序列测定
    1.4 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1.4.1 序列文件的获取
        1.4.2 HRV血清型的鉴定
        1.4.3 亲缘性关系树的构建
        1.4.4 HRV同源性和遗传距离的计算
        1.4.5 HRV-A104的亲缘性关系树的构建
        1.4.6 HRV-A104中VP4/2和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异分析
        1.4.7 HRV-A104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4.8 HRV-A/B/C各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阈值的计算
        1.4.9 全球HRV序列时间和地区分析
        1.4.10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SARI病例标本分析
        2.1.1 SARI病例标本的年龄构成和时间分布
        2.1.2 SARI病例中各呼吸道病毒检出分析
    2.2 SARI病例中HRV的检出与鉴定
        2.2.1 SARI病例中HRV的检出情况
        2.2.2 HRV的病毒分离
        2.2.3 HRV的VP1区靶基因扩增
        2.2.4 HRV靶基因定型
        2.2.5 HRV各血清型的检出数
        2.2.6 HRV混合感染
    2.3 SARI病例中HRV的流行状况分析
        2.3.1 HRV阳性标本病例临床信息
        2.3.2 HRV阳性标本年龄和时间分布
        2.3.3 HRV病例类型
        2.3.4 HRV性别分布
        2.3.5 HRV年龄分布
        2.3.6 HRV职业分布
        2.3.7 HRV时间分布
        2.3.8 HRV临床症状
        2.3.9 HRV出院诊断
    2.4 SARI病例中HRV的基因特征分析
        2.4.1 HRV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
        2.4.2 HRV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2.4.3 HRV血清型季节分布
        2.4.4 全球HRV时间和地区分布
    2.5 血清型HRV-A104的流行状况和基因特征分析
        2.5.1 HRV-A104流行分析
        2.5.2 基于VP4/2区对HRV-A104的基因型划分及流行情况分析
        2.5.3 HRV-A104的VP1区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5.4 HRV-A104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
        2.5.5 HRV-A104核苷酸和氨基酸熵值分析
        2.5.6 HRV-A104的重组分析
        2.5.7 HRV-A104全基因组糖基化位点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人鼻病毒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效果分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1、强化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的现实意义
    2、R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3、新的RH管理模式的提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互联网或者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健康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荟萃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正文参考文献
综述 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7)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2.2 标本采集与检测
    2.3 一般资料的记录
    2.4 观察指标及分组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病例组各亚组间比较
    3.3 斑块亚组间比较
    3.4 相关性分析
    3.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延安地区AIS静脉溶栓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回顾
研究一 延安地区AIS患者静脉溶栓现况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象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调查内容
        1.2.3 质量控制
        1.2.4 数据管理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研究二 影响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短期预后的因素分析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象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静脉溶栓
        1.2.2 临床资料收集
        1.2.3 随访内容
        1.2.4 结局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9)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不动杆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及其致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试剂配制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细菌复苏
        2.3.3 提取菌株DNA
        2.3.4 全基因组测序
        2.3.4.1 Illumina方法测序菌株
        2.3.4.2 测序数据的分析流程
        2.3.4.3 NewST型菌株的数据提交流程
        2.3.5 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
        2.3.6 分析鉴定携带HvcT毒力因子的菌株
        2.3.7 临床资料研究内容
        2.3.8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309株不动杆菌全基因组测序菌种鉴定
        3.1.1 全基因组测序菌种鉴定结果
        3.1.2 不同菌种鉴定技术的检测结果
    3.2 309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标本来源分布
        3.2.1 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科室分布情况
        3.2.2 不动杆菌在潜在不同免疫状态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3.2.3 不动杆菌标本来源部位的分布情况
        3.2.4 不动杆菌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分离情况
    3.3 309 株不动杆菌wgMLST分型及其致病相关性分析
        3.3.1 Oxford wgMLST分型结果
        3.3.2 Pasteur wgMLST分型结果
        3.3.3 本研究Oxford和Pasteur系统wgMLST分型共用情况
        3.3.4 NewST数据库登记与分型命名情况
        3.3.4.1 Oxford PubMLST数据库NewST登记命名情况
        3.3.4.2 Pasteur Pub MLST 数据库登记命名情况
        3.3.5 常见标本 A baumannii 分离菌株 Oxford wg MLST 分型情况
        3.3.6 潜在感染和非潜在感染A.baumannii临床分离株的OxfordwgMLST分型情况
        3.3.7 309 株不动杆菌Oxford wgMLST分型与患者临床转归
    3.4 不动杆菌致病性的体内检测 (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 )
        3.4.1 不动杆菌对数生长期的确定
        3.4.2 不动杆菌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感染剂量的确定
        3.4.3 常见Oxford wgMLST型 A.baumannii临床分离株大蜡螟幼虫杀灭实验的检测结果
        3.4.4 Oxford ST457 型菌株与部分NewST型 A.baumannii临床分离株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的检测结果
        3.4.5 Oxford ST457型A.baumannii与部分non-A.baumannii临床分离株大蜡螟幼虫感染杀灭试验的检测结果
    3.5 不动杆菌wgMLST分型与毒力基因关联性的初步分析
        3.5.1 不动杆菌HvcT毒力因子检测结果
        3.5.2 wgMLST分型与毒力基因关联性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延安医院内科18a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D]. 张小丽. 延安大学, 2021(11)
  • [2]ANVUGIB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三种评分系统对临床预后的评价研究[D]. 刘昕丹. 延安大学, 2021(09)
  • [3]老年肺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 王怡. 延安大学, 2021(09)
  • [4]内蒙古通辽地区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联合作用特征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D]. 王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河南省SARI病例中鼻病毒的流行及基因特征分析[D]. 张强.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6]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下顽固性高血压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效果分析评价[D]. 伍勇. 苏州大学, 2020(06)
  • [7]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D]. 杜培培. 延安大学, 2020(12)
  • [8]延安地区AIS静脉溶栓现况研究[D]. 樊琦. 延安大学, 2020(12)
  • [9]579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的研究[D]. 李梦兰.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不动杆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及其致病相关性研究[D]. 翟盼盼. 南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延安医院内科18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