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海关新规定明细与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阳[1](2021)在《内部控制视角下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了要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这一目标的提出要求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优化政府效能,完善经济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海关系统是国家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一,承担着守卫国门、扞卫国家主权的重要职责。历经2018年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后,海关总署完成了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原检验检疫人员和职责划归海关总署,于此同时,检验检疫原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一并划转到海关。固定资产总量、种类以及资产使用变动的剧烈变化给海关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科学、有效、全面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效果,防范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是当下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总结分析出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内部控制环境薄弱,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欠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和内部监督不到位,导致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是管理制度制定欠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流程存在断点,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和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本文研究分析了美国全面预算资产管理模式、山东省东营市三级资产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和天津海关固定资产闭环管理模式,借鉴学习他们在制度建设、预算控制、组织机构建设上的成功经验,结合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提出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方案: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组织架构危,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流程控制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建立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同时根据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方案,提出该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推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资产实物和账务管理、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和加强内部监督。
冯丽红[2](2021)在《江户早期唐船贸易及唐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因为西方国家的介入,东亚海域原有的贸易格局被打破,东亚海域贸易的新时代随之开启,17世纪的东亚海洋贸易被纳入逐步形成的世界贸易体系,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亚海洋贸易中最主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在17世纪经历了国内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晚明倭寇对中国沿海的劫掠,明清鼎革之际台湾郑氏集团的崛起以及稍后清政府厉行的海禁政策;17世纪初日本江户幕府的建立以及葡萄牙澳(门)日(本)贸易的终结,都对中日之间的传统贸易形成巨大冲击与深刻影响。由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以唐船为载体,以唐商为主体展开,因此,通过考察该时期的唐船贸易及唐商管理制度,分析唐船贸易制度的变迁和唐商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了解当时的中日贸易的真实状况,探析中日贸易是如何从以中国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走向以中国民间商人赴日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绪论主要对先行研究进行了回顾,阐述本文的基本构思及框架的同时,解释了江户时代初期唐船贸易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第一章主要以唐船贸易制度的变迁为主线,考察了丝割符制度时期、自由贸易时期、货物市法时期及定额贸易制度时期,四个时段内贸易展开的形式、盈利、规模等状况。通过以上考察,可以发现唐船贸易主要是在江户幕府主导下展开,江户幕府不停地调整贸易制度,管理制度趋向严格,最后上升至完全由官方垄断。第二章则以唐船贸易管理的两大机构——“长崎奉行”和“唐通事”为考察对象。长崎奉行作为幕府的官僚人员,其政治地位和职务伴随着长崎贸易的发展而变化;唐通事作为在日本的华侨团体,是幕府管理长崎贸易相关制度的直接执行者,其岗位及职能也是为了适应长崎贸易的需要而设置的。第三章则主要以幕府对唐商在日本期间的管理为主线。唐商在日本经历了从“散居”到“半自由居住”,再最后到入住唐人屋敷,行为受到完全管制的过程,这也是幕府根据不同时期贸易总体方针逐步调整唐商管理方法的历史过程。结语部分总结了唐船贸易的形式,并提出了基本结论以及今后需要深代的研究方向。
王瑞[3](2020)在《曲靖市XX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运行中的税收征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七次的个人所得税新税制改革,首次新增了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每年除将三险一金支出、60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以外,又将六大项专项附加扣除纳入其中,此举充分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负担,将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养老、教育等诸多方面纳入考虑范围。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出台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我国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其社会意义在于着力于老百姓所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施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在激发消费潜力、有效改善与保障民生、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极为突出的意义。同时,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出台,既是改革亮点,也是征管难点,其使得纳税人申报涉及信息更加个性化,并涉及到家庭信息、个人健康、住房情况等重要个人隐私。扣除模式的变化,使得税务机关需要获得更加精准的涉税信息,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高效共享、处理、反馈,而在税收征管方面,也将因此增大管理难度,国内开展此项工作时也面临更高要求。征收管理属于税务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也可被认为是税务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税收征管往往与税收制度互为独立,在修订颁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后,税收征管也不会因此而自行完善。要想实现个税改革的目标,就需要优化完善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以相适应的征管手段作为保障。在已施行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前提下,本文基于税收征管、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结合基础理论角度,选定曲靖市XX区作为具体案例,对运行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时的征管状况进行阐述,通过研究现行的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征管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征管能力不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不足、配套制度不完善、纳税人申报信息真实性难以核验等。立足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制度体系及经验,以期能解决征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促进税收征管信息化、现代化,增加纳税人的满意度,形成科学的征管体系,提升征管质效。希望能够为我国专项附加扣除制度配套征管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意义与实践建议。
张占立[4](2020)在《顾客沟通导向的先达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物流市场也随之得以快速扩大。作为典型的服务业,随着顾客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多样化趋势,国际物流行业的竞争模式也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而这种竞争的转换就需要企业对固有的经营模式进行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又势必涉及到企业流程。事实上,有很多国际物流行业已经迈出了企业流程优化的步伐,以便能对这种转变进行更好地应对。本论文以主业为国际海运代理的先达公司(全称为深圳市先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本论文中简称为先达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沟通中的各种需求为目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了先达有限公司现有海上运输出口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运用流程优化的主要理论与分析方法对该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重组。首先,根据流程优化理论、约束理论及鱼骨图法等理论以及方法对先达公司目前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先达公司在销售接单、文件对单等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问题与困境。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顾客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沟通方面的实际需求,并对其进行分析。继而,基于业务流程优化方法,研究并制定了先达公司流程优化的思路与原则。接下来,利用ECRS流程优化方法,对先达公司的接单、订舱等各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针对各业务环节的具体优化措施。最后,对先达公司本次流程优化方案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流程优化能落到实处,并达到满足顾客沟通中各种需求的目标。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找出本论文的不足并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论文通过对先达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的研究,将会对业内其它类似规模国际物流企业的流程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曼[5](2020)在《企业供应链审计问题研究 ——以B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传统经济形态下单独某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的竞争。当下国内外形势多变,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不断变化,这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以及新的风险,那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及风险点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供应链审计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对供应链各节点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等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审计与评价,对供应链整体运行有效监督,有助于发现供应链各节点的风险与漏洞,提报管理层及时整改,从而将供应链风险控制在企业容忍度内,保障供应链运行的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好供应链审计,保障供应链运行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以B公司为案例公司,首先就供应链审计层面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总结,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供应链审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方向;其次,介绍了供应链审计的内涵及四大理论基础,为后续案例研究做铺垫;然后,针对B公司实施的供应链审计的实际案例,介绍了B公司供应链审计的内容及工作流程,重点对B公司供应链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就B公司供应链审计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于通过将供应链审计的理论与B公司供应链审计实务相结合,期望可以为B公司以及其他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审计提供借鉴经验与教训,真正发挥供应链审计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刘君[6](2020)在《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文中认为1929年,在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创办企业,颁布《公司法》、《工厂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传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乳业的本土化渐趋完成的时代背景之下,沈九成因个人际遇创办生生牧场。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生生牧场便发展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华商牛乳场。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时间里,在生生牧场的发展变迁中,其经理凡四变。据此,生生牧场20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29年至1933年,由沈九成的长子沈鹏程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创办和初步发展期;二是1933年至1940年,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后,自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快速发展期;三是1940年至1946年,由沈九成的三子沈万灵担任经理,为生生牧场的调整期;四是1946年至1949年,生生牧场被中国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接收,为生生牧场的衰退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生生牧场的发展战略和销售战略均有所不同。1929年至1933年,生生牧场初始创办,奶牛的采购、员工的招聘、土地的租赁,以及生产设备的买入,奠定了生生牧场营业及发展的基础。此一时期,生生牧场通过文化濡化、竞争者定位、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等销售方法,将企业的新鲜牛奶消费群体牢牢固定在社会上层人士之中。1933年,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之后,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模式的扩大、以及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使生生牧场的规模快速增长,其消费者群体由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向社会中层人士下移。但是,随着日寇的入侵、上海的沦陷,生生牧场的销售规模因日伪政府的配给制度而萎缩。1940年8月24日,沈九成被绑架之后,将生生牧场交由三子沈万灵经营。沈万灵在艰难困苦的沦陷时期,调整生生牧场的销售战略,以生生牧场的“A”字消毒牛乳只为社会上层人士提供。这一销售战略的调整,维持了生生牧场在日伪时期的艰难生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企业员工联合国民党的战后接收人员,诬告沈九成、沈万灵为汉奸。生生牧场因此被中央信托局接收。在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多方干扰,不断萎缩,使得生生牧场走向衰落。基于对生生牧场1929至1949年间四个时期生产销售活动的研究,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近代的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牛奶的消费人群从社会上层人士扩展至社会中上层人士,又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上移至社会上层人士。物的社会生命史,不仅是一个经济关系,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经营自由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企业生产销售活动能否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生生牧场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衰落的见证。
高瑜晨[7](2020)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L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全各国间的贸易呈井喷式发展,但受到后金融危机以及贸易壁垒等方面的影响,各经济发展主体在贸易方面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当前阶段,中美双方贸易纠纷日益激烈,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双方均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虽然我国在2018年的进出口总额并未出现较大的波动,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等影响,短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并未发生严重的危机,但中美贸易纠纷对长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需谨慎评估,尤其是在贸易纠纷期间外汇汇率持续波动对外贸企业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将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外贸领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当前全球经济成长动能逐渐减弱形势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积累。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今天,而外贸企业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识别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就有关风险做好有效规避,对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风险作有效管控,来减少其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本文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中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方面展开研究,参照学术界及业界对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成果,就中美贸易纠纷形势中我国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首先,本文就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中美双边交易的发展现状简要概括。其次,对自2017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阐述,剖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对外贸企业产生的整体影响,并根据外贸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最后,对L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并结合Z值模型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预警,评估L公司现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就形成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展开详细分析,就L公司现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强化L公司在中美贸易纠纷期间有效应对财务风险方面的水平。
马道军[8](2019)在《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货物运输变得越来越频繁,国际物流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国际快递是国际物流行业中的一个细分业务,主要承接空运和海运非优势业务。所转运的目标货物多集中于低重量和小体积,其重量通常在0.5公斤到300公斤之间。国际快递货物运输有其特殊性,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跨国中转并受到多个中转国海关查验,所以存在货物被遗失、损坏、查扣等各种风险。特别是近些年出现危险品货物在运输途中起火等事故,由此引发的赔偿对物流运输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因此,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研究,对提高企业的高效运营、提升管理效率有很大帮助。本文以维捷公司为研究对象,依照科学风险管理理论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这三个步骤对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头脑风暴法,从物流链上的客户、维捷公司和四大快递公司三个主体分别进行风险识别,找到国际快递货物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客户层面操作风险、维捷公司层面操作风险和四大快递公司层面操作风险,进而通过鱼骨图提炼出12个风险因子;然后,运用专家评分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风险评价指标,量化出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的风险水平值大小,其结果显示:国际快递货物运输的风险程度大小,从物流链上来看,从源头到末端存在着一个逐渐递减的规律;最后,根据风险水平值大小,利用风险控制方法分别对三大风险因素相应的风险因子施以不同程度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基于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为维捷公司所制订的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控制方案,不仅对提升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同行业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戴君[9](2020)在《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加工贸易一直以来是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从80年代初期开始试运行至今,也已经过了大约30年的风雨历程,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我国加工贸易作为经济支柱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海关等政府部门为了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也逐步放开了监管力度,帮助企业提高通关时效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加强自身关务合规管理。本文以上海HSK公司为例,根据公司现有的加工贸易关务状况,将公司目前开展的加工贸易海关事务分为加工贸易手册、进出口业务操作、海关高级认证管理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通过运用组织系统模型SIPOC(Supplier,Input,Process,Output,Customer)识别企业日常业务流程运营及业务开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基于合规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住各类问题对公司造成的风险;通过运用戴明循环改善管理工具PDCA分析法(Plan,Do,Check,Action),针对各个问题点、风险点提出优化方案与建议,并辅以方案的实施细节;结合对现有海关政策及海关高级信用认证管理要求的解读,调整现有的关务操作流程,并建立以海关高级信用认证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制度;根据现有的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以降低惩罚性关税为目的,建设基于贸易摩擦的企业合规防控体系。本文以合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准,以海关高级信用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建设关务合规管理的目标,通过优化加工贸易手册及进出口业务流程,开发及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强调了企业日常关务业务合规化管理的重要性,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了关务合规管理实践参考。
刘妍[10](2018)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的集约增长和优化升级是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农业产业规模化和科技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业产业早已告别单纯发展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和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已成为促进本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但总体上,中国农业产业规模虽大,却呈现结构合理化偏低、加工深度不足、技术水平落后等普遍问题。随着开放市场和区域经济—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代表各自国内农业产业的竞争实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角逐日益激烈。对于参与全球经济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作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重要供给方,出口规模日益庞大,出口质量持续上升,整体出口贸易水平的提高不仅代表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贸易利益所得的增加,其作为农业产业中具备先进技术经验的优势竞争力,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更是与日俱增。尤其在当前农业经济呈现结构性减速,且内外经济局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将有助于形成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使出口贸易对产业的影响效应发挥到最大,这对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主题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围绕这一主题,沿着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技术路线,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即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对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出口贸易影响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范围进行基本界定,并从理论层面分析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进而借鉴已有理论成果,构建理论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对农产品贸易的分析从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两个层面展开。出口规模层面主要从出口总量、产品结构和地区分布角度进行分析;出口质量层面在构建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地区出口质量的差异进行比较评价。对农业产业的分析从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两个层面展开。产业规模层面主要从整体规模、内部结构和地区分布角度进行分析;产业结构层面在构建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进行比较评价。然后,在基本现状的把握基础上,以理论机制为依据,从直接影响和影响机制两个层面,逐步深入地实证检验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分别对农业产业规模化、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影响。第一层面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运用静态面板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动态面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直接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第二层面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和制度质量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出口贸易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从中得出各中介变量的传导作用及中介效应的贡献程度。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农产品出口和农业产业均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和产业是增长的主力,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和产业的提升潜力更大,中西部地区出口和产业提升速度均快于东部地区;第二,农产品出口贸易能显着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出口质量的促进效果优于出口规模,尤其对中西部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最为显着;第三,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传导路径有所差别,物质资本和科学技术的传导作用必不可少,人力资本在出口规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具有传导作用,制度质量在出口质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具有传导作用;第四,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已不及中西部,中部地区制度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投入力度亟待加强。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更为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启示,第一,利用国内外市场,重视技术和品牌,提升出口贸易质量;第二,重视合理化调整,加速高级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第三,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强中西部引进力度,扩大中介传导效应;第四,优化内外制度环境,缩小地区制度差异,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美国海关新规定明细与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海关新规定明细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内部控制视角下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调查 |
2.1.1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2.1.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2.2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2.2.1 管理权责划分不清 |
2.2.2 资产管理活动参与度低 |
2.3 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
2.3.1 缺乏风险管理部门 |
2.3.2 业务风险点管控不足 |
2.4 业务流程欠完善 |
2.4.1 预算编制不合理 |
2.4.2 日常管理不规范 |
2.4.3 资产处置报废滞后 |
2.5 信息沟通不畅 |
2.5.1 信息化程度不高 |
2.5.2 部门交流沟通不畅 |
2.6 内部监管力度不足 |
2.6.1 监管决策职能混淆 |
2.6.2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
3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 |
3.1.1 组织架构不合理 |
3.1.2 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
3.2 风险评估机制欠完善 |
3.2.1 风险管理模式存在漏洞 |
3.2.2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
3.3 资产管理制度落后 |
3.3.1 预算制度与资产管理脱节 |
3.3.2 资产制度制定及执行不到位 |
3.3.3 资产处置流程混乱 |
3.4 信息交流机制欠完善 |
3.4.1 信息系统集成度低 |
3.4.2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
3.5 内部监管功能发挥有限 |
3.5.1 缺失内部审计制度 |
3.5.2 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 |
4 完善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案设计 |
4.1 国内外经验借鉴 |
4.1.1 美国全面预算资产管理模式 |
4.1.2 东营区三层级资产管理模式 |
4.1.3 天津海关固定资产闭环管理模式 |
4.1.4 经验借鉴 |
4.2 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方案 |
4.2.1 指导原则 |
4.2.2 完善制度保障 |
4.2.3 建立归口管理组织架构 |
4.2.4 优化业务控制流程 |
4.3 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4.3.1 方案的政策基础分析 |
4.3.2 方案的成本分析 |
4.3.3 方案的有效性分析 |
5 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 推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
5.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1.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培训 |
5.2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
5.2.1 建设风险管理评估机制 |
5.2.2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
5.3 加强资产实物和账务管理 |
5.3.1 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
5.3.2 完善资产实物管理 |
5.3.3 建立资产处置机制 |
5.4 完善信息交流与沟通 |
5.4.1 建设集成的一体化平台 |
5.4.2 完善内部沟通 |
5.5 加强内部监管 |
5.5.1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 |
5.5.2 开发绩效辅助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问卷 |
附录 B 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电话访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江户早期唐船贸易及唐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片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先行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主要原始文献概述 |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唐船”概念 |
第一节 江户初期的时代特点 |
第二节 “唐船”的定义 |
第二章 唐船贸易法的变迁 |
第一节 初期丝割符 |
第二节 自由贸易时期 |
第三节 货物市法 |
第四节 定额贸易制度 |
第三章 唐船贸易的管理机构 |
第一节 长崎奉行 |
第二节 唐通事 |
第四章 唐商管理制度的变化 |
第一节 唐商主体的变化 |
第二节 住宿制度的变化 |
结语 |
参考引证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3)曲靖市XX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运行中的税收征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三、本选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案 |
(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征管研究概述及理论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概述 |
一、专项附加扣除概念 |
二、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内容概述 |
第二节 税收征管概述 |
一、税收征管概念 |
二、税收征管工具及主体 |
三、优化税收征管的目标 |
第三节 税收征管的相关理论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税收遵从理论 |
三、税收征管效率理论 |
第二章 曲靖市XX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征管现状 |
第一节 XX区税务局人员机构现状 |
一、XX区税务局机构设置 |
二、XX区税务局人员结构 |
第二节 XX区税务局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征管现状及成效 |
一、征管概况 |
二、现行征管措施 |
三、征管成效 |
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征管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税收征管机构 |
一、人员和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
二、税务稽查缺位 |
三、征管技术手段落后 |
四、系统不尽完善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
一、自然人纳税意识偏低 |
二、纳税人遵从度不高 |
第三节 专项附加扣除制度 |
一、费用扣除项目规则不尽完善 |
二、费用扣除标准缺乏弹性 |
第四节 社会配套制度 |
一、信息共享、处理机制不健全 |
二、涉税信息安全问题 |
三、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未建立 |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征管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典型国家的征收实践 |
一、美国 |
二、荷兰 |
第二节 主要经验借鉴 |
一、法律保障信息共享 |
二、成熟的信用奖惩、稽查体系 |
三、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先进的税务征管体系 |
四、完善的扣除制度 |
五、提高纳税服务 |
第五章 优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征管措施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税收征管机构征管能力建设 |
一、进行有效的稽查 |
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建立风险指标警示及反馈体系 |
三、建立完善高效的征管体系流程 |
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征管信息化建设 |
五、提升税务部门人员业务能力 |
第二节 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
一、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培训 |
二、提升服务质量 |
三、优化办税方式 |
第三节 完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 |
一、优化扣除标准 |
二、细化扣除范围 |
第四节 建设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社会配套制度 |
一、构建针对自然人的纳税信用、奖惩体系 |
二、制定涉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
三、深化部门间协作,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
四、规范税务代理,共建良好纳服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顾客沟通导向的先达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2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2.3 顾客沟通理论 |
2.4 约束理论 |
第三章 先达公司业务流程现状及困境分析 |
3.1 先达公司简介 |
3.2 先达公司业务流程现状 |
3.3 先达公司业务流程的困境 |
3.4 先达公司业务流程困境原因分析 |
3.5 顾客沟通不畅是先达公司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先达公司顾客在业务过程中的沟通需求调研 |
4.1 先达公司顾客沟通需求调研统计结果 |
4.2 先达公司顾客在业务过程中与销售人员沟通的需求分析 |
4.3 先达公司顾客在业务过程中与操作人员沟通的需求分析 |
4.4 先达公司顾客在业务过程中与文件人员沟通的需求分析 |
4.5 先达公司顾客在业务过程中与财务人员沟通的需求分析 |
第五章 先达公司顾客沟通导向的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
5.1 先达公司顾客沟通导向的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和方法 |
5.2 先达公司销售层面业务流程优化 |
5.3 先达公司市场层面业务流程优化 |
5.4 先达公司操作层面业务流程优化 |
5.5 先达公司文件层面业务流程优化 |
5.6 先达公司财务层面业务流程优化 |
第六章 先达公司顾客沟通导向业务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打造流程型组织架构 |
6.2 配套相应的信息基础技术力量 |
6.3 营造与流程优化方案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 |
6.4 先达公司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企业供应链审计问题研究 ——以B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5 本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供应链审计的重要性 |
2.2 供应链审计的内容 |
2.3 供应链审计的方法 |
2.4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审中的应用 |
2.5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供应链的定义 |
3.1.2 供应链审计的内涵 |
3.2 理论基础 |
3.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3.2.2 价值链理论 |
3.2.3 受托责任理论 |
3.2.4 数据挖掘理论 |
4 B公司概况 |
4.1 B公司简介 |
4.2 B公司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
4.3 B公司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 |
4.4 B公司审计部门基本情况 |
5 B公司供应链审计内容及问题分析 |
5.1 B公司供应链审计的背景 |
5.2 B公司供应链审计的内容 |
5.2.1 采购环节 |
5.2.2 物流环节 |
5.2.3 生产环节 |
5.2.4 销售环节 |
5.3 B公司供应链审计存在的问题 |
5.3.1 供应链审计人员配备及专业素养有所欠缺 |
5.3.2 供应链审计技术与方法过于落后 |
5.3.3 供应链审计流程设计不够规范 |
5.3.4 供应链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
5.3.5 供应链审计缺乏独立性 |
6 B公司供应链审计优化措施 |
6.1 加强供应链审计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
6.2 供应链审计信息化建设 |
6.3 优化供应链审计流程 |
6.4 加强信息流、资金流的审计 |
6.5 完善组织体系、提高供应链审计独立性 |
7 结论与不足 |
7.1 结论 |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依据 |
1.2.1 理论依据 |
1.2.2 现实依据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近代奶业史的研究 |
1.3.2 近代农业企业史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生生牧场的创办与生产经营的展开(1929-1933年) |
2.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背景 |
2.1.1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个人际遇 |
2.1.2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政策背景 |
2.1.3 沈九成创办生生牧场的行业时机 |
2.2 生生牧场的创办 |
2.2.1 奶牛的采购及其生产管理 |
2.2.2 土地的租赁 |
2.2.3 员工的招聘 |
2.2.4 生产设备的买入 |
2.3 沈鹏程时期生生牧场生产经营的展开 |
2.3.1 文化濡化:形塑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企业经营方法 |
2.3.2 横向拓展:以奶妈为竞争者定位的企业经营策略 |
2.3.3 纵向连合:与三友实业社合作的企业经营模式 |
第三章 生生牧场的迅速发展与销售规模的扩大(1933-1940年) |
3.1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的经过 |
3.1.1 三友实业社劳资纠纷案与沈九成出走三友实业社 |
3.1.2 沈九成接掌生生牧场 |
3.2 从单一鲜奶到全面化战略:生生牧场产品结构的调整 |
3.2.1 牛奶 |
3.2.2 冰淇淋 |
3.2.3 奶油 |
3.2.4 其他乳制品 |
3.3 生生牧场的销售模式 |
3.3.1 订户模式 |
3.3.2 专卖店模式 |
3.3.3 杂货店模式 |
3.3.4 交易会模式 |
3.4 生生牧场的销售策略 |
3.4.1 药品、食品、饮品:产品的物质功能定位 |
3.4.2 “国货”:产品的政治功能定位 |
3.4.3 营养与健康:产品的社会功能定位 |
3.4.4 早餐与现代性:产品的生活方式功能定位 |
3.5 生生牧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
3.5.1 沈九成与穆藕初交往考证 |
3.5.2 沈九成的经营经验与企业家才能的展现 |
第四章 生生牧场销售战略的调整与等级结构的嵌入(1940-1946年) |
4.1 沈九成被绑案与沈万灵接手生生牧场 |
4.2 生生牧场生产等级的提升 |
4.2.1 上海市乳业等级制度的建立 |
4.2.2 生生牧场的质量控制与等级提升 |
4.3 生生牧场消费等级的嵌入 |
4.3.1 近代上海的社会分层与牛奶的品牌选择 |
4.3.2 生生牧场消费人群的社会结构 |
4.3.3 日伪时期生生牧场销售对象的上移 |
第五章 生生牧场的衰退与政治权力的介入(1946-1949年) |
5.1 中国国民党接收生生牧场的经过 |
5.2 中央信托局与生生牧场的衰退 |
5.2.1 中央信托局接收生生牧场与国民党的派系斗争 |
5.2.2 中央信托局管理上海生生牧场时期的衰退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沈九成父子年谱初编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7)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L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财务风险研究理论基础 |
2.1 财务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
2.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
2.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2 财务风险的成因 |
2.2.1 外部成因 |
2.2.2 内部成因 |
2.3 Z-Score模型 |
2.4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识别 |
3.1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外贸企业现状 |
3.1.1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历程 |
3.1.2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原因 |
3.1.3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 |
3.1.4 中美贸易摩擦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
3.2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
3.2.1 资金运营风险 |
3.2.2 资金流动性风险 |
3.2.3 融资风险 |
第4章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L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
4.1 L公司基本情况 |
4.1.1 L公司简介及组织架构 |
4.1.2 L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4.2 L公司Z-Score模型预警值分析 |
4.3 L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
4.3.1 融资风险 |
4.3.2 资金运营风险 |
4.3.3 汇率风险 |
4.3.4 其他财务风险识别 |
第5章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L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
5.1 融资风险应对措施 |
5.1.1 拓宽融资渠道 |
5.1.2 改善债务结构 |
5.2 资金运营风险的应对措施 |
5.2.1 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
5.2.2 规避物流风险 |
5.2.3 合理构建资本结构 |
5.3 汇率风险的应对措施 |
5.3.1 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
5.3.2 多币种货币结算 |
5.3.3 开拓其他交易渠道 |
5.3.4 调整产业结构 |
5.3.5 增强防范意识 |
5.4 其他财务风险管理优化举措 |
5.4.1 调整企业组织架构 |
5.4.2 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管理定义 |
2.1.2 风险管理目标 |
2.1.3 风险管理原则 |
2.2 风险管理方法 |
2.2.1 风险识别的原则及方法 |
2.2.2 风险评估的原则及方法 |
2.2.3 风险控制的原则及方法 |
第三章 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现状 |
3.1 公司概述 |
3.2 国际快递物流链运作模式 |
3.3 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现状 |
3.4 维捷公司风险事故案例 |
3.4.1 事故回顾 |
3.4.2 损失计算 |
3.4.3 风险事故总结 |
第四章 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因素识别 |
4.1 风险识别思路 |
4.2 风险识别方法与工具的选择 |
4.3 客户层面操作风险识别 |
4.3.1 头脑风暴团队的建设 |
4.3.2 风险因子的选择 |
4.4 维捷公司层面操作风险识别 |
4.4.1 头脑风暴团队的建设 |
4.4.2 风险因子的选择 |
4.5 四大快递公司层面操作风险识别 |
4.5.1 头脑风暴团队的建设 |
4.5.2 风险因子的选择 |
4.6 风险因素汇总 |
第五章 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评估 |
5.1 风险评估思路 |
5.2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
5.3 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
5.3.1 风险因子评价调查问卷的设计 |
5.3.2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5.3.3 风险水平值的计算 |
5.3.4 风险发生概率的计算 |
5.3.5 风险影响程度的计算 |
5.3.6 风险水平值和风险等级的确定 |
5.4 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
5.4.1 选择评估的对象 |
5.4.2 风险因子评价调查问卷的设计 |
5.4.3 选定评估专家及统计调查表 |
5.4.4 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六章 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控制 |
6.1 分级选择风险控制对象 |
6.2 客户层面操作风险的控制 |
6.2.1 低申报货值和商业发票错误风险控制策略 |
6.2.2 误发危险品和国际名牌冲货风险控制策略 |
6.3 维捷公司层面操作风险的控制 |
6.3.1 错寄货物风险控制策略 |
6.3.2 损坏货物风险控制策略 |
6.3.3 文件操作错误风险控制策略 |
6.3.4 遗失货物风险控制策略 |
6.3.5 风险转嫁策略 |
6.3.6 建立人才激励制度 |
6.4 四大快递公司层面操作风险的控制 |
6.4.1 协助四大快递公司控制出货流程 |
6.4.2 建立与四大快递公司信息沟通机制 |
6.4.3 规范权责协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合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2.1 合规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2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
2.2.1 合规风险、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 |
2.2.2 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
2.2.3 合规风险与加工贸易关务管理 |
2.2.4 合规风险管理工具综合应用 |
第3章 上海HSK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HSK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策因素 |
3.1.2 经济因素 |
3.1.3 社会因素 |
3.1.4 科技因素 |
3.2 HSK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企业文化 |
3.2.2 企业资源 |
3.2.3 企业能力 |
第4章 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公司概况 |
4.1.1 公司简介 |
4.1.2 公司组织架构 |
4.1.3 公司主营业务与流程介绍 |
4.2 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管理的现状 |
4.2.1 加工贸易手册管理 |
4.2.2 进出口业务操作管理 |
4.2.3 海关高级认证管理 |
4.2.4 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
4.3 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
4.3.1 海关备件号管理紊乱 |
4.3.2 企业申报单耗与生产单耗的明显差异 |
4.3.3 系统断链导致申报数据有误 |
4.3.4 海关高级信用管理体系有待建设 |
4.3.5 中美惩罚性关税亟待规避 |
第5章 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管理优化方案 |
5.1 完善加工贸易手册的日常管理 |
5.1.1 海关备件号与企业料号一一对应 |
5.1.2 以生产工单为基础的海关单耗备案 |
5.2 进境申报系统化管理,提高HS编码归类准确性 |
5.2.1 进境关务流程优化 |
5.2.2 企业系统升级与优化 |
5.3 公司海关高级信用认证制度建设 |
5.4 合规风险控制方案设计 |
5.4.1 日常关务业务合规风险防控 |
5.4.2 贸易摩擦下的企业合规风险防控 |
5.4.3 合规风险后续监控与持续改进 |
第6章 上海HSK公司合规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
6.1 合规管理的实施步骤 |
6.1.1 流程优化与跨部门联动 |
6.1.2 海关及贸易政策的导读与人员培训 |
6.1.3 合规风险监控团队建设 |
6.2 合规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 |
6.2.1 组织制度的保障 |
6.2.2 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
6.2.3 人力资源的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本文研究中的不足 |
7.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10)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出口贸易对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 |
1.2.2 出口贸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5.1 主要创新点 |
1.5.2 主要不足 |
第2章 基本界定和理论机制 |
2.1 基本界定 |
2.1.1 概念范围的界定 |
2.1.2 结构分类的界定 |
2.2 影响机制 |
2.2.1 影响效应 |
2.2.2 传导机制 |
2.3 理论模型 |
2.3.1 出口贸易影响产业规模增长的理论模型 |
2.3.2 出口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
3.1 农产品出口规模发展分析 |
3.1.1 农产品出口总量变动 |
3.1.2 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 |
3.1.3 农产品出口地区分布 |
3.2 农产品出口质量发展分析 |
3.2.1 测度指标的选取 |
3.2.2 产品出口质量发展水平 |
3.2.3 地区出口质量发展水平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
4.1 农业产业规模增长分析 |
4.1.1 农业产业整体规模变动 |
4.1.2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变动 |
4.1.3 农业产业地区分布变动 |
4.2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分析 |
4.2.1 测度指标的选取 |
4.2.2 农业产业合理化水平 |
4.2.3 农业产业高级化水平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证检验 |
5.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
5.1.1 研究方法 |
5.1.2 模型构建 |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5.2.1 变量选取 |
5.2.2 数据处理 |
5.3 静态影响实证分析 |
5.3.1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 |
5.3.2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合理化的影响 |
5.3.3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高级化的影响 |
5.3.4 静态实证结果 |
5.4 动态影响实证分析 |
5.4.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定阶 |
5.4.2 PVAR模型的GMM估计 |
5.4.3 PVAR模型的脉冲响应 |
5.4.4 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 |
5.4.5 动态实证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传导实证 |
6.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
6.1.1 研究方法 |
6.1.2 模型构建 |
6.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6.2.1 中介变量 |
6.2.2 数据处理 |
6.3 物质资本积累的传导效应 |
6.3.1 出口规模对产业发展的物质资本积累中介检验 |
6.3.2 出口质量对产业发展的物质资本积累中介检验 |
6.4 人力资本投入的传导效应 |
6.4.1 出口规模对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投入中介检验 |
6.4.2 出口质量对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投入中介检验 |
6.5 科学技术溢出的传导效应 |
6.5.1 出口规模对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溢出中介检验 |
6.5.2 出口质量对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溢出中介检验 |
6.6 制度质量提升的传导效应 |
6.6.1 出口规模对产业发展的制度质量提升中介检验 |
6.6.2 出口质量对产业发展的制度质量提升中介检验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美国海关新规定明细与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部控制视角下D海关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 刘艳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2]江户早期唐船贸易及唐商管理研究[D]. 冯丽红. 浙江大学, 2021(02)
- [3]曲靖市XX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运行中的税收征管优化研究[D]. 王瑞.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顾客沟通导向的先达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 张占立. 兰州大学, 2020(01)
- [5]企业供应链审计问题研究 ——以B公司为例[D]. 周曼.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上海生生牧场发展变迁研究(1929-1949)[D]. 刘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L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高瑜晨. 沈阳大学, 2020(08)
- [8]维捷公司国际快递货物运输风险管理研究[D]. 马道军. 兰州大学, 2019(02)
- [9]上海HSK公司加工贸易关务合规风险管理研究[D]. 戴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10]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 刘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