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文并茂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最近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冯伟民[1](2017)在《漫谈古生物科普创作》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古生物科普创作成果不断,硕果累累,在国家级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中屡获褒奖。《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它与《渐行渐远的南极大陆》《十万个为什么(第6版)》《征程:从鱼到人》《童话古生物丛书》科普图书获得了2013—2016年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称号,《征程:从鱼到人》和《远古的灾难——生物大灭绝》还分别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作品金奖和银奖。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古生物学的最新知识和
袁尧清[2](2010)在《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旅游资源群是指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占据一定地理空间的某一类旅游资源单体集群,它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比旅游资源单体大得多。区域旅游资源群之间各种作用形成、运动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强度的空间效应,这种空间效应反映了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制约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变。较好地进行区域旅游整合开发能更好地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克服它在旅游发展中产生的诸多消极因素,使区域旅游发展更具有效率与效果。因此,对区域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湘西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类型主要有石英砂岩峰林、喀斯特、丹霞等地质旅游资源,它们分别以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旅游资源群、红石林岩溶地质旅游资源群、万佛山丹霞地质旅游资源群为代表。这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地缘相近,旅游资源具有趋同性也有异质性,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空间效应。对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进行充分认识以及优化是促进该区旅游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作者以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为案例,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战略、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获得以下几点认识:(1)区域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反映了区域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状况,影响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制约了区域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效率,也制约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对区域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能使我们从深层次理解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配置区域旅游发展要素,更好把握区域旅游发展规律,正确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策略。(2)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是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的基础,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优化。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准确洞察区域旅游地间旅游空间作用关系,认清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机理,这为正确制定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战略与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区域旅游整合开发能使区内各旅游单元形成良好合作,优化配置区域旅游发展要素,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而促进旅游空间效应优化。(3)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发展中最主要存在四种空间效应。本区域客流集聚指数与旅游业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区域基尼系数均表明,本区旅游业集聚效应大,但近年来集聚效应有减缓趋势;武陵源景群对红石林景群与万佛山景群的替代效应比较强,红石林景群与万佛山景群间的替代效应强度属中等水平;武陵源景群对其它两大景群屏蔽强度大,但近年来有减缓趋势;本区各景群间的旅游经济溢出指数尽管很长一段时间呈现负数,但溢出指数与溢出水平却都增长很快,这说明该区旅游发展势头好,区域旅游合作初有成效。(4)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演进是其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作用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区域旅游发展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均衡化是本区域旅游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旅游极化与扩散是本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进的根本方式,旅游空间格局演进的根本动力是区域旅游地旅游竞争优势变化,主要动力是区域旅游空间作用强弱变化,重要动力是旅游需求与供给变化。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共生单元达成质参量兼容状态,促使生成够用的共生能量,选择与构建合理的旅游共生界面,是形成旅游共生均衡的条件。(5)制定合理的整合开发战略是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的重要基础。对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六相”即政府愿景、社区愿景、市场愿景、物质条件、管理条件、最佳效益,以及从其中甄选出整合开发的SW0T要素及战略强度进行分析,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与区域旅游创新战略等整合开发战略模式,是本区旅游整合开发是否合理,能否正确实施的关键;实施战略动态平衡管理,才能使本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战略不断与环境、内部条件变化相适应。(6)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整合开发模式是能提高本区旅游发展效率,增强旅游竞争力,使本区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空间拓展整合,能使区域旅游发展单元“资源共享、位势叠加”,取得整体优势与综合优势;旅游产品整合,是通过构建具有柔性化、个性化、多类型与多层次的旅游产品组合,使本区域既能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又能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地旅游生命周期调控与整合,能推动本区旅游生命周期健康地可持续演进;旅游形象整合能使本区旅游形象得以凸显;旅游市场整合营销模式能提高本区旅游营销效率,使其获得更好的旅游经济效益。
边步[3](2002)在《图文并茂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最近出版》文中研究说明
二、图文并茂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最近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文并茂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最近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2)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
1.3.2 旅游资源群研究现状 |
1.3.3 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
1.3.4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的内容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
2.1 博弈论 |
2.2 系统科学理论 |
2.2.1 系统论 |
2.2.2 协同论 |
2.2.3 耗散结构理论 |
2.3 生态理论 |
2.3.1 种间竞争与生态位理论 |
2.3.2 共生理论 |
2.4 区域经济理论 |
2.4.1 地域分工理论 |
2.4.2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
2.4.3 核心—边缘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质旅游资源概述 |
3.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大地构造背景 |
3.1.1 研究区范围 |
3.1.2 自然地理环境 |
3.1.3 大地构造背景 |
3.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的地层岩性特征与地质发展史 |
3.2.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层与岩性特征 |
3.2.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地质发展史 |
3.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的形成 |
3.3.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发育内在机理 |
3.3.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发育外部动力系统 |
3.3.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发育模式 |
3.4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景观类型与特征 |
3.4.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景观类型 |
3.4.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景观特征 |
3.5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价值分析 |
3.5.1 美学价值 |
3.5.2 科学价值 |
3.5.3 生态学价值 |
3.5.4 休闲康体价值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条件结构 |
4.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测算 |
4.1.1 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测算方法 |
4.1.2 景区(点)体系网格信息维数测算与分析 |
4.1.3 景区(点)体系关联维数测算与分析 |
4.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竞争比较优势空间结构 |
4.2.1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背景比较 |
4.2.2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资源量值与品质比较 |
4.2.3 旅游者对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感知比较 |
4.2.4 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空间竞争态势比较 |
4.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场的空间结构 |
4.3.1 旅游场概念、特征及其形成 |
4.3.2 旅游场分析方法 |
4.3.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场场强分析 |
4.3.4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场位势分析 |
4.4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空间效应过程的空间条件结构 |
4.4.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空间效应过程的阻尼分析 |
4.4.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景区(点)空间拓扑分析 |
4.4.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可介入分析 |
4.4.4 高速交通网络化的时空收敛效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 |
5.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业集聚效应 |
5.1.1 旅游业集聚效应内涵与特征 |
5.1.2 旅游业集聚效应形成的机理 |
5.1.3 旅游业集聚效应的测度与分析 |
5.1.4 旅游业集聚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 |
5.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旅游替代效应 |
5.2.1 旅游替代效应内涵与特征 |
5.2.2 旅游替代效应形成的机理 |
5.2.3 旅游替代效应测度与分析 |
5.2.4 旅游替代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 |
5.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旅游屏蔽效应 |
5.3.1 旅游屏蔽效应内涵与特征 |
5.3.2 旅游屏蔽效应形成的机理 |
5.3.3 旅游屏蔽效应测度与分析 |
5.3.4 旅游屏蔽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
5.4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间旅游经济溢出效应 |
5.4.1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内涵与特征 |
5.4.2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形成的机理 |
5.4.3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的分析 |
5.4.4 旅游经济溢出效应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空间效应的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空间格局演进 |
6.1 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进的动力机制 |
6.1.1 空间格局演进的根本动力:旅游地旅游竞争优势变化 |
6.1.2 空间格局演进的主要动力:区域旅游空间作用强弱变化 |
6.1.3 空间格局演进的重要动力:需求与供给变化 |
6.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地成长与再成长分析 |
6.2.1 基于"P-E"法的旅游地成长阶段判定 |
6.2.2 旅游地成长分析 |
6.2.3 旅游地再成长机制 |
6.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进的一般规律 |
6.3.1 极化与扩散 |
6.3.2 共生均衡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 |
7.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六相分析" |
7.1.1 "六相分析"法的内涵 |
7.1.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六相分析" |
7.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SWOT定量化分析 |
7.2.1 SWOT要素甄选 |
7.2.2 SWOT要素强度计算与分析 |
7.2.3 战略强度分析 |
7.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战略的确定 |
7.3.1 整合开发战略指导思想及目标 |
7.3.2 整合开发战略模式 |
7.3.3 整合开发战略的动态平衡管理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模式 |
8.1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原则 |
8.2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的驱动机制—APT模型 |
8.2.1 利益引力(Attraction)驱动 |
8.2.2 环境压力(pressure)驱动 |
8.2.3 整合条件推力(Thrust)驱动 |
8.3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模式 |
8.3.1 旅游空间拓展整合开发模式 |
8.3.2 旅游产品整合开发模式 |
8.3.3 旅游生命周期调控与整合模式 |
8.3.4 旅游形象整合模式 |
8.3.5 旅游市场整合营销模式 |
8.4 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整合开发的保障体系 |
8.4.1 经济基础保障 |
8.4.2 组织保障 |
8.4.3 制度、法规保障 |
8.4.4 技术保障 |
8.4.5 人力资源保障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图文并茂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最近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漫谈古生物科普创作[J]. 冯伟民. 科普创作, 2017(03)
- [2]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 袁尧清. 中南大学, 2010(01)
- [3]图文并茂的《陡山沱期生物群》最近出版[J]. 边步. 地层学杂志,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