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

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

一、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建,彭翼,张彤,宋立军,倪振平,周继华,白立兵,郭国海,党智财[1](2021)在《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北地区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地质演化历史悠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160余个矿种、15 000余处矿产地,其中油气、煤矿、铀、金、稀土、钼、铁、铝土矿、铅锌银、石墨、萤石、磷、耐火粘土、金刚石等矿产储量占全国前列,构成了多处重要的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近年来,随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原有矿产储量持续增加,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发现,显示出华北地区具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全国成矿单元划分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华北地区重要成矿单元进行了统一厘定。提出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秦祁昆成矿域,共划分出6个Ⅱ级成矿省,18个Ⅲ级成矿带,67个Ⅳ级成矿亚带和255个Ⅴ级矿集区。其中古亚洲成矿域涉及准噶尔和塔里木2个成矿省,划分出2个成矿带、4个成矿亚带和8个矿集区;滨太平洋成矿域涉及大兴安岭、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3个成矿省,划分出15个成矿带、62个成矿亚带和245个矿集区;秦祁昆成矿域涉及阿尔金-祁连成矿省,划分出河西走廊成矿带、阎地拉图成矿亚带和2个矿集区。依据主要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的Re-Os、Sm-Nd和40Ar-39Ar同位素年龄,提出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自西向东成矿年龄逐渐变新(297 Ma~237.9 Ma~187.11 Ma~161.3 Ma~131 Ma),为一条华力西晚期、燕山期的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型金属矿床成矿带,同时还是新生代油气、砂岩型铀矿集中区。

回凯旋,秦克章,韩日,赵俊兴,王乐,高燊,张夏楠[2](2021)在《岩浆热液型银矿床、银矿省及形成的控制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指与岩浆热液作用相关的独立银矿床和共生银矿床(Ag平均品位一般大于100g/t),它是银最重要的来源。本文对全球80多个典型的大型-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银矿床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其主要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低硫型、中硫型和高硫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和五元素型四种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占主导,斑岩型和矽卡型数量较少。全球大型-超大型的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俯冲带和中亚造山带东段,这些银矿床均位于陆壳基底之上。按照发育地区不同可分为六大银成矿省,即中国兴蒙银成矿省、美国西部盆岭银成矿省、墨西哥西北银成矿省、秘鲁中部银多金属成矿省、玻利维亚银锡成矿省和俄罗斯远东银锡成矿省。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这些银成矿省与大规模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包括发育大量酸性熔结凝灰岩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或者富锡流纹岩、黄玉流纹岩和石英斑岩等高演化岩浆岩。这些大规模岩浆热液银成矿作用通常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转换相关,比如从挤压到伸展或者伸展到挤压。相对富银的含水大陆下地壳源区、大规模高分异的岩浆作用、银对熔体中共存硫化物和磁铁矿相对弱的相容性、高盐度的流体、成矿流体集中运移的通道和高效的沉淀机制是银大规模成矿的有利控制因素。银矿床的研究工作相对于铜、金矿床远远落后,银成矿省和酸性大火成岩省的内在联系、控制斑岩钼-银/锡-银两种银成矿系统的机制、岩浆演化对银成矿的控制、银矿潜力区的勘查找矿等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

王文元[3](2021)在《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铅锌银及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以及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南缘,其主体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之上。其南段发育以铜钼及铅锌银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典型代表包括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等。依据矿床地质、矿化特征以及成因可将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多金属矿床划分为斑岩型(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热液脉型(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三种主要类型。其中,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产于侏罗世的二长花岗斑岩体中,热液成矿作用大体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黄铜矿-石英及方解石-石英四个阶段;甲乌拉铅锌(银)矿床产于中侏罗统火山岩与砂岩中,其热液成矿作用大体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辉钼矿-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及方解石-石英五个阶段;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产于中侏罗统火山岩和砂岩中,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及碳酸盐-石英四个阶段;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产于中侏罗统火山岩中,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石英-锰碳酸盐及方解石-石英四个阶段。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各个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来源均与研究区内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斑岩型铜钼矿床(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以地壳流体为主,成矿流体为中高温的Na Cl-H2O体系的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矿床金属硫化物的硫元素来源于岩浆硫,铅元素部分来源于二长花岗斑岩,为壳幔混源铅。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该矿床金属矿物沉淀的关键机制。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甲乌拉铅锌(银)矿床和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混有少量岩浆水,成矿流体为中温、中盐度的Na Cl-H2O体系热液,成矿流体的前期存在岩浆水,后期则混入了大气降水,以地壳流体为主。矿床金属硫化物的硫元素来源于岩浆硫,铅元素为壳幔混源铅。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该矿床金属矿物沉淀的关键机制。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Na Cl-H2O体系热液,成矿流体的前期存在岩浆水,后期则混入了大量的大气降水,以地壳流体为主;矿床金属硫化物的硫元素来源于岩浆硫,铅元素为壳幔混源铅。该矿床成矿流体沸腾作用不明显,温度下降与水/岩(W/R)反应可能是导致该矿床金属矿物沉淀的关键机制。成岩成矿年代学与成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178~180Ma),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和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134~138Ma)。因此,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有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多金属成矿作用,均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作用的构造环境之中。依据区域构造演化,岩浆活动以及热液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如下的区域成矿模式:1)早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持续向南俯冲,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乌奴格吐山二长花岗斑岩的母岩浆,岩浆分异出的岩浆热液逐渐发育成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2)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洋已经闭合,此时研究区处于伸展环境之下,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A-型花岗岩),壳幔物质混合,形成了甲乌拉-查干布拉根矿床石英二长斑岩与额仁陶勒盖石英斑岩的母岩浆。岩浆分异出的岩浆热液逐渐发育并混合大气降水形成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和额仁陶勒盖银矿床。

张易航[4](2021)在《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利库金矿床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处兴蒙造山带东端,兴安地块北东部,成矿区划属嫩江古生代、中生代Mo、Au、Cu、Pb、Zn(Ag)成矿带。作者在系统收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地质特征、成矿岩浆岩特征、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确定其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因。论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及成果:古利库金矿床的金矿化表现为含碳酸盐冰长石-石英脉型和网脉状硅化岩型两种类型,矿体呈脉状、弧形脉状、条带状产出于早白垩世龙江组和光华组火山岩中,及其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基底落马湖群变质岩系的接触带内;根据矿化特征将矿石类型划分为金、金银和银三大类,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银黝铜矿等,见微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等,矿石呈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晶结构、交代结构以及固溶体分离结构,脉状、网脉状、角砾状构造;矿区围岩蚀变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硅化、冰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在空间分布上蚀变存在由冰长石-硅化内带—绢云母-黄铁矿化中外带—高岭土化-青磐岩化外带的分带规律,金银矿化与冰长石化、硅化蚀变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与成矿有关的流纹岩具有高钾、富碱性特征,富集Ba、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特征较为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表明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古利库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80~260℃)、低盐度(1.33~6.12wt.%Na Cl eqv)、低密度(0.64~0.96g/cm3)流体,成矿深度介于0.531~1.130km;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硫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及深部地壳。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流纹岩年龄分别为(127.2±2.8)Ma和(130.9±1.3)Ma,即早白垩世晚期。根据以上研究,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及深部地壳,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有岩浆热液混入,属于Na Cl-H2O体系热液;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矿床成因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古利库金矿区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

余长胜[5](2021)在《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认为下嘎来奥伊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隆起带南缘与大兴安岭断陷火山岩带北缘复合部位,属于得尔布干中生代Ag-Pb-Zn-Cu-Mo-Au成矿亚带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规模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伴生铁、银和钼。区域构造背景复杂,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演化以及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成矿条件良好,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找矿潜力。本文以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入手,研究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对矿区的物、化探勘查成果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和地质解译,提取找矿标志和信息,建立成矿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圈定成矿预测区,优选找矿靶区,为后续勘查工程布置指明方向。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是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新近发现并查明的、以铅锌为主伴生铁、银、钼的中型规模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早白垩世光华组和第四系全新统;侵入岩主要有早寒武世和早–中侏罗世花岗岩;断裂构造发育,NE和N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浅成侵入体与吉祥沟组接触带及其附近大理岩中的矽卡岩内。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与成矿相关的侵入岩成岩年龄集中于早–中侏罗世,其中年龄最新的钾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69±2Ma、166±2Ma,认为下嘎来奥伊铅锌矿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观察将成矿期划分为2期5个阶段:(1)矽卡岩期:(1)干矽卡岩阶段;(2)湿矽卡岩阶段(形成富集的磁铁矿);(3)氧化物阶段(形成少量辉钼矿)。(2)石英–硫化物期:(1)早硫化物阶段(形成部分辉钼矿);(2)晚硫化物阶段(主要形成闪锌矿、方铅矿等铅锌硫化物)。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及褐铁矿化。地表构造蚀变带、铁帽及裸露的铅锌矿体、铁矿体为本区重要的地表找矿标志。对矿区高磁测量数据进行化极、延拓、水平一阶求导、垂向二阶求导、解译线环构造等处理,结果表明,矿区构造格架由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形成,侏罗纪花岗岩呈北西向产出,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沿北东向分布。根据高磁异常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高值正场区、低缓正场区和低缓负场区,其中高值正场区大致对应矿区的成矿地质体:早–中侏罗世岩体及其侵入吉祥沟组地层所形成的矿化蚀变体。研究区正异常场呈NE和NW向展布,反映成矿岩体分布特征。研究区东北部以负异常场为主,零星分布几个小型正异常场区;西南部以正异常场为主,局部出现小型负异常场区;其他部分表现出正、负异常场交替出现的特征。区内断裂构造以NE和NW向为主,断裂和环形构造边部交汇部位控制矿体的产出与分布。激电中梯结果显示,研究区高阻带与低阻带相间分布,激电异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Pb、Zn、As、Sb、Mo等元素具有较大变异系数和较高浓集系数,为主要成矿元素;成矿元素高背景及异常区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受区域北东构造及花岗岩体综合控制。根据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结果,成矿元素划分为Pb-Zn-Ag-Cu、Sb-As、Fe、Mo、Au五个组合,表明矿区存在多阶段成矿叠加富集特征。已知矿体产出于成矿元素异常及因子得分异常区,表明其为重要找矿标志。综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信息,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建立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模型,圈定6处成矿预测区,为后续勘查工作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张静俊[6](2021)在《大兴安岭南段安乐锡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锡矿化与花岗岩的研究已有历史,尤其对华南地区花岗岩与锡等金属矿化的关系研究甚为深入。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的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同时也是研究花岗岩与锡等金属元素成因关系的典型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黄冈-甘珠尔庙成矿带南部的安乐矿床是一个中型规模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床。已知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林西组砂岩板岩破碎带中,其成矿地质体为花岗斑岩,成矿元素为一套高中温元素组合,但其成因机制认识不明确。本文在对安乐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锆石、锡石LA-ICP-MS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微量元素研究,以探讨安乐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岩石成因、成矿机制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建立安乐锡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模式提供证据,为该区找矿突破提供典型矿床基本数据和成矿理论支撑。本次获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如下:1.安乐矿床是一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矿床,其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石英-绿泥石-锡石-毒砂阶段(Ⅰ阶段)、石英-绿泥石-锡石-黄铜矿-毒砂-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绿泥石-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阶段)。2.安乐花岗斑岩具有较高SiO2含量(75.76%~76.67%)、FeOT/(FeOT+MgO)值(0.9~1.0)、104×Ga/Al值(3.36~4.61)、MgO(0.06%~0.07%)、TiO2(0.05%~0.06%)及P2O5含量(0.01%);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四分组效应和明显负δEu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富集Rb、U、Ta、Nd、Hf等元素,亏损Ba、K、Sr、P、Ti等元素。以上这些特征均说明,花岗斑岩具备高分异A型花岗岩的特点。花岗斑岩中锆石的Ce4+/Ce3+值(5.09~84.34),计算获得的锆石饱和温度为808.69~815.52℃。综合分析表明安乐花岗斑岩具有高演化和低氧化程度特征,对Sn成矿极其有利。3.硫化物原位LA-ICP-MS S同位素δ34Sv-CDT值在-4.56~-3.11‰,原位Pb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介于18.230~18.348、15.520~15.661和38.022~38.497之间,S-Pb同位素组成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硫化物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显示黄铁矿中Co/Ni>1,说明黄铁矿为热液成因。安乐锡多金属矿床黄铜矿明显富集In,Zn,Ag,Sn,亏损Co,Ni,Ga,Ge,As,Cd,Sb,Bi,Pb等微量元素。安乐锡多金属矿床中黄铜矿高Sn含量1397×10-6,具有较低的Cd/Zn比值(0.0029~0.0071),反映了成矿流体为相对还原和高温的岩浆热液流体。4.矿体中锡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146.8±2.2Ma,表明安乐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安乐岩体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4.0±2.6Ma,与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这表明,安乐矿床的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与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集区内的典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一致。5.安乐锡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与大兴安岭南段成矿物质为岩浆来源的金属矿床特征相似,与早白垩世高分异、低氧逸度花岗斑岩密切相关,是深部岩浆流体逐步演化的产物。结合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本次研究认为安乐锡多金属矿床是受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软流圈上涌所导致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形成的酸性侵入-次火山岩和断裂控制的。

高阳,周振华,张义波,韩世炯,张冬冬[7](2021)在《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文中指出本次研究的中蒙俄跨境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是多种矿产的成矿密集区。本区成矿区带包括2个Ⅰ级成矿域、2个II级成矿省和9个III级成矿带。区内金属矿床的分布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研究区重点金属矿产中,铜矿床以斑岩型为主;金矿床以岩浆热液型为主,也有部分作为伴生矿种产于斑岩型铜(金)矿床之中;铅、锌矿床以热液脉型为主;铀矿床以火山岩型为主。铜、金、铅、锌、铀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是进一步开展铜、金、铅、锌、铀等金属矿产找矿工作的重点地区。

吕新彪,杨俊声,范谢均,魏巍,梅微,阮班晓,王祥东,衮民汕[8](2020)在《大兴安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找矿工作的不断突破,大兴安岭地区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在矿化元素组合、矿床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方面逐渐显示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差异性及其内在因素,在前期对白音诺尔、拜仁达坝、维拉斯托、浩布高和边家大院等铅锌多金属矿床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内前人对中型以上铅锌多金属矿床的资料和成果,重点讨论了区域上中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背景、共性特征和成矿时空规律,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大部分矿床空间上大致以北、中、南近平行的三条NE向矿带展布,其中一南带矿床尤为密集;(2)时间上可分为中-晚三叠世与晚侏罗-早白垩世两期,且后者的矿床数量占大多数,多期次成矿的现象较为普遍;(3)成因类型上,北矿带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中、南成矿带则以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脉型最为重要;(4)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区域范围内的拉伸环境下,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是大兴安岭地区最重要岩浆-热事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其中的高分异花岗岩与南带富锡铅锌多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5)F、Mn元素相关的蚀变与矿化具有较为强烈的空间联系;(6)S同位素显示北带矿床的S来源主要为相关的火山-次火山岩,中带矿床S主要来自成矿岩浆,而南带矿床除岩浆外,围岩地层对S也有一定贡献;(7)Pb同位素数据显示其主要为造山带混合铅来源,与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大兴安岭地区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有关;(8)H-O同位素数据表明区域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较为相似,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中大气降水比重较大,而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则主要为岩浆水,大气降水则在成矿晚期加入.

陈炳翰,丁建华,叶会寿,阴江宁,刘建楠[9](2020)在《中国硒矿成矿规律概要》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项目开展过程中,对中国硒矿资源特征、硒矿类型、时空分布、成矿谱系进行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硒矿成矿规律。文章对中国硒矿的资源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将中国硒矿划分为斑岩型、岩浆型、热液型、矽卡岩型、沉积型5大硒矿预测类型,初步总结了各类型硒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将中国硒矿成矿时代总结为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个成矿期,划分了24个硒成矿带;厘定出39个与硒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建立了中国硒矿成矿谱系;最终选取了重点矿床类型和潜力评价工作区域。

崇霄霄[10](2020)在《内蒙古得勒布钦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得勒布钦金矿是近年大兴安岭南段锡林浩特-锡林郭勒成矿带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一个以金为主、伴生银的金矿床,截至目前探明Au金属量>3吨(尚未控制)。金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赋存在强烈蚀变的火山岩之中形成脉状矿体,在空间上与中生代安山岩具有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得勒布钦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究其成岩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而讨论矿床成因类型和时空演化特征,思考了矿床与周边典型中高温热液矿床成因的内在联系。得勒布钦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中南段,经历了古亚洲洋、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的三大构造体系演变。主要赋矿围岩是中侏罗世蚀变安山岩,受E-W向构造控制,矿化带走向长度>3000m,最大延深300m。矿体呈脉状产出于蚀变岩中。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高岭土和方解石。主要的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本次研究对得勒布钦矿区中基性火山岩进行采样,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其了U-Pb同位素年龄数据。15个测点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73.9~176.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75.1±1.8Ma,代表了矿体围岩的形成时代。流体包裹体实验观察到得勒布钦金矿中石英脉样品中包裹体类型为V-L型,测得该包裹体气液比平均在25%左右。测试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值平均为174℃,盐度较低,平均盐度为7.6wt%。测定了该矿的H-O同位素,在δD-δ18OH2O同位素图解中,得勒布钦金矿床矿石样品全部投在大气降水线与岩浆水之间,且较为集中,属于大气降水成因流体范畴,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且以大量的大气降水为主。根据矿石组合、成岩时代和矿床地球化学数据,确定得勒布钦金矿为低温热液矿床,其成矿时间范围在175-140Ma,为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成矿热液来源为天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成矿物质来源为古元古代中亚造山带和燕山褶皱带两个地质时期地壳地壳物质的混熔。与得勒布钦金矿化有关的中侏罗世岩浆活动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后造山伸展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其动力机制为联合作用机制。根据该类型矿床模式,提出得勒布钦金矿与周边的毛登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属于同一个成矿系统的设想,这有助于矿床周边的进一步针对性找矿。

二、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区带划分
2 成矿区带特征及成矿规律
    2.1 觉罗塔格-黑鹰山Cu-Ni-Fe-Au-Ag-Mo-W-石膏-硅灰石-膨润土-煤成矿带(Ⅲ-8)
    2.2 磁海-公婆泉Fe-Cu-Au-Pb-Zn-W-Sn-Rb-V-U-磷成矿带(Ⅲ-14)
    2.3 河西走廊Fe-Mo-Ni-萤石-盐类-凹凸棒石-石油成矿带(Ⅲ-20)
    2.4 东乌珠穆沁旗-嫩江Cu-Mo-Pb-Zn-U-Au-W-Sn-Cr成矿带(Ⅲ-48)
    2.5 白乃庙-锡林郭勒Fe-Cu-Mo-Pb-Zn-U-Mn-Cr-Au-Ge-煤-天然碱-芒硝成矿带(Ⅲ-49)
    2.6 突泉-翁牛特Pb-Zn-Ag-Cu-Fe-Sn-REE成矿带(Ⅲ-50)
    2.7 阿拉善(隆起)Cu-Ni-Pt-Fe-REE-磷-石墨-芒硝-盐类成矿带(Ⅲ-18)
    2.8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Fe-Cu-Mo-Pb-Zn成矿带(Ⅲ-57)
    2.9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Au-Fe-Nb-REE-Cu-Pb-Zn-Ag-Ni-Pt-W-石墨-白云母成矿带(Ⅲ-58)
    2.1 0 鄂尔多斯西缘Fe-Pb-Zn-磷-石膏-芒硝成矿带(Ⅲ-59)
    2.1 1 鄂尔多斯(盆地)U-石油-天然气-煤-盐类成矿区(Ⅲ-60)
    2.1 2 山西(断隆)Fe-铝土矿-石膏-煤-煤层气成矿带(Ⅲ-61)
    2.1 3 华北盆地(断坳)石油天然气成矿带(Ⅲ-62)
    2.1 4 华北陆块南缘Au-Mo-W-Pb-Zn-Ag-Fe-Cu-U-萤石-重晶石-磷-铝土矿-耐火粘土-硫铁矿-煤成-石油-天然气成矿区(Ⅲ-63)
    2.1 5 鲁西(断隆)Fe-Cu-Au-铝土矿-煤-金刚石成矿区(Ⅲ-64)
    2.16胶东(次级隆起)Au-Fe-Mo-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Ⅲ-65)
    2.17东秦岭Fe-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Ⅲ-66)
    2.17桐柏-大别-苏鲁Au-Ag-Mo-Pb-Zn-Fe-Cu-萤石-金红石-白云母-石墨成矿带(Ⅲ-67)
3 结论

(2)岩浆热液型银矿床、银矿省及形成的控制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类型及特征
    1.1 浅成低温热液型
    1.2 斑岩型
    1.3 矽卡岩型
    1.4 五元素型
    1.5 岩浆热液型银矿的特点
2 世界六大岩浆热液银矿省
    2.1 中国兴蒙银成矿省
    2.2 美国西部盆岭银成矿省
    2.3 墨西哥西北银成矿省
    2.4 秘鲁中部银多金属成矿省
    2.5 玻利维亚银锡成矿省
    2.6 俄罗斯远东银锡成矿省
    2.7 其它地区
3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及银矿省的控制因素
    3.1 银的地球化学行为
    3.2 富银基底和演化的岩浆
    3.3 银的运移
    3.4 银的沉淀
    3.5 次生富集
    3.6 成矿环境和控矿构造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5 结论

(3)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铅锌银及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
        1.3.1 斑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1.3.2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3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研究现状
        1.3.4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5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实物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2.1 断裂构造
        2.2.2 褶皱构造
        2.2.3 火山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斑岩型矿床-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
    3.2 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
        3.2.1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
        3.2.2 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
    3.3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
第4章 矿床成因研究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4.2 斑岩型矿床-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
    4.3 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
        4.3.1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
        4.3.2 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
    4.4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
第5章 成岩成矿时代与构造环境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5.2 斑岩型矿床-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
    5.3 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
        5.3.1 甲乌拉铅锌(银)矿床
        5.3.2 查干布拉根铅锌(银)矿床
    5.4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
    5.5 小结
第6章 区域构造演化与多金属成矿作用
    6.1 区域构造演化
    6.2 区域铅锌(银)及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6.2.1 早侏罗世斑岩型铜钼成矿作用
        6.2.2 早白垩世铅锌(银)成矿作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勘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以往勘查工作状况
        1.3.2 科研现状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新元古界
        2.2.2 古生界
        2.2.3 中生界
        2.2.4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侵入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类型与组分
        3.3.2 矿石结构与构造
        3.3.3 矿石成分
    3.4 成矿期次与阶段
    3.5 围岩蚀变特征
第4章 成矿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
    4.2 岩相学特征
    4.3 地球化学
        4.3.1 主量元素特征
        4.3.2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4.4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第5章 矿床成因
    5.1 成矿地质条件
        5.1.1 地层
        5.1.2 构造
        5.1.3 岩浆岩
    5.2 成矿物质来源
    5.3 成矿流体特征
        5.3.1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
        5.3.2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特征
        5.3.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5.3.4 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
    5.4 成岩成矿时代
    5.5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5.5.1 矿床成因
        5.5.2 成矿作用演化及成矿模式
        5.5.3 成矿动力学背景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概况
        1.2.1 地理位置
        1.2.2 自然经济地理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矿产预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1.3.2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1.3.3 科研工作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围岩蚀变
    3.4 矿石特征
    3.5 成矿阶段
    3.6 矿床成因
第4章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
    4.1 成矿元素统计特征
    4.2 成矿元素分布特征
    4.3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4.3.1 系统聚类分析
        4.3.2 因子分析
第5章 地球物理解译及信息提取
    5.1 激电中梯
    5.2 高精度磁测
        5.2.1 高磁异常特征
        5.2.2 高磁异常解译
    5.3 重力测量
第6章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6.1 成矿地质条件
        6.1.1 地层条件
        6.1.2 构造条件
        6.1.3 岩浆岩条件
    6.2 找矿标志
        6.2.1 地质标志
        6.2.2 地球化学标志
        6.2.3 地球物理标志
    6.3 成矿预测区圈定与评价
        6.3.1 预测区圈定原则
        6.3.2 预测区圈定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大兴安岭南段安乐锡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2 锡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1.3 研究区地质概况、工作程度及存在问题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完成情况及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区域矿产特征
        2.2.1 矿产分布特征
        2.2.2 成矿系列
        2.2.3 锡多金属矿床类型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成
        3.3.2 矿石结构、构造
    3.4 围岩蚀变特征
    3.5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第四章 岩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4.1 岩相学特征
        4.1.1 转山子岩体
        4.1.2 磨盘山岩体
        4.1.3 安乐岩株
    4.2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微量元素
        4.2.1 转山子岩体
        4.2.2 磨盘山岩体
        4.2.3 安乐岩株
    4.3 全岩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
        4.3.1 转山子岩体
        4.3.2 磨盘山岩体
        4.3.3 安乐岩株
    4.4 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4.4.1 转山子岩体
        4.4.2 磨盘山岩体
        4.4.3 安乐岩株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锡石LA-MC-ICP-MS U-Pb定年
        5.1.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5.1.2 分析结果
    5.2 硫化物原位LA-ICP-MS S-Pb同位素
        5.2.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5.2.2 分析结果
    5.3 硫化物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
        5.3.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5.3.2 分析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成岩时代与成岩成矿关系
    6.2 成矿物质来源
        6.2.1 S的来源
        6.2.2 Pb的来源
    6.3 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对锡多金属矿成矿过程的指示
    6.4 矿床成因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7)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大地构造及成矿区带划分
2 区域重点金属资源分布特征
    2.1 跨境区铜矿资源分布特征及典型矿床
    2.2 跨境区金矿资源分布特征及典型矿床
    2.3 跨境区铅-锌矿资源分布特征及典型矿床
    2.4 跨境区铀矿资源分布特征及典型矿床
3 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4 成矿潜力及找矿前景分析
5 结语

(8)大兴安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构造演化背景
2 矿床空间分布与成矿带划分
3 成岩成矿年代
4 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
    4.1 赋矿地层
    4.2 控矿构造
    4.3 岩浆岩与成矿专属性
    4.4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5 成因问题分析
    5.1 成矿物质来源
    5.2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5.3 成矿温度
    5.4 银的赋存状态
6 主要认识

(9)中国硒矿成矿规律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硒矿资源禀赋
2 中国硒矿类型
3 硒矿成矿时代
4 硒矿空间分布规律
5 硒矿成矿系列与成矿体系
6 结论

(10)内蒙古得勒布钦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金矿研究现状
        1.2.2 得勒布钦矿床研究现状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古生界二叠系中统
        2.2.2 中生界侏罗系上统
        2.2.3 第四系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主要岩浆岩的岩相学与地质特征
    3.1 侵入岩
        3.1.1 杰仁苏木岩体
        3.1.2 乌兰淖尔岩体
        3.1.3 乌兰淖尔苏木岩体
        3.1.4 乌兰淖尔苏木闪长玢岩脉
    3.2 火山岩
        3.2.1 片理化蚀变安山岩
        3.2.2 变安山岩
        3.2.3 变质安山玢岩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赋矿围岩
    4.2 构造
    4.3 围岩蚀变
    4.4 矿体特征
        4.4.1 矿化蚀变带和矿体
        4.4.2 矿石特征
        4.4.3 金的赋存状态
        4.4.4 成矿阶段划分
第五章 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5.1 年代学特征
    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2.1 花岗斑岩
        5.2.2 中粗粒花岗岩
        5.2.3 安山岩
    5.3 流体包裹体
    5.4 同位素地球化学
        5.4.1 H-O同位素
        5.4.2 Hf同位素
第六章 矿床成因讨论
    6.1 成矿年代
    6.2 成矿流体来源
    6.3 矿床成因类型
    6.4 成矿模式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四、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区成矿单元划分[J]. 李俊建,彭翼,张彤,宋立军,倪振平,周继华,白立兵,郭国海,党智财. 华北地质, 2021(03)
  • [2]岩浆热液型银矿床、银矿省及形成的控制因素[J]. 回凯旋,秦克章,韩日,赵俊兴,王乐,高燊,张夏楠. 岩石学报, 2021(08)
  • [3]内蒙古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铅锌银及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D]. 王文元. 吉林大学, 2021(01)
  • [4]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D]. 张易航. 吉林大学, 2021(01)
  • [5]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余长胜. 吉林大学, 2021(01)
  • [6]大兴安岭南段安乐锡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D]. 张静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J]. 高阳,周振华,张义波,韩世炯,张冬冬. 地质与勘探, 2021(01)
  • [8]大兴安岭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及成因[J]. 吕新彪,杨俊声,范谢均,魏巍,梅微,阮班晓,王祥东,衮民汕. 地球科学, 2020(12)
  • [9]中国硒矿成矿规律概要[J]. 陈炳翰,丁建华,叶会寿,阴江宁,刘建楠. 矿床地质, 2020(06)
  • [10]内蒙古得勒布钦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D]. 崇霄霄.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