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港文学中的“沙田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潘建伟[1](2018)在《永葆文心,致力雕龙——黄维梁教授访谈录》文中研究表明黄维梁,1947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先后任美国Macalester College及四川大学客席讲座教授等,着有《中国诗学纵横论》、《香港文学初探》、《文化英雄拜会记》、《中西新旧的交汇》、《壮丽:余光中论》、《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黄维梁散文选》、《迎接华年》等约二十种。历任香港作家协会主席,曾获多个文学奖、翻译奖,作品入选各种选集及编入中学语文教材。潘建伟(以下简称"潘"):黄老师您好,在2015年6月份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风雅传承:民初以来旧体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非常
孙利华[2](2011)在《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1979年至2009年间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澳门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试图梳理大陆港、澳文学研究的脉络和特质。鉴于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既有相似点又各有千秋,笔者将二者分开论述,并结合各自文学特质和研究进展安排篇幅,梳理研究进程。为了能较为全面地总结三十年的研究成果,本文在讨论两个地区的文学研究进程时都采用历史时间和文学特质两个坐标,并着重以其自身的文学特质为主要研究思路。在论文架构上,笔者尝试叙述与评论相结合,并强化对研究成果的反思,以期客观、公正地评价大陆学者的研究,为今后的港、澳文学研究给予些许的帮助。
王娜[3](2011)在《超越繁华影像的小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者散文的勃兴与蔚为大观,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香港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香港学者散文的代表,生活在当代都市的小思,以她对生活的忠诚,对人生世事的洞悉力,用文字捕捉生活中的瞬间感受,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其内涵,给读者以哲理启示。小思的文章涉猎广泛,写“承教”,写见闻,写艺术体验,将现代人的情思与古典式的咏叹融为一体,将叙事、状物、写景与爱国忧民结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框框”格局中,贯彻“实、情、明、精”的为文理念。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抒发情感,在散文中毫无掩饰的把自己的性格纤毫毕现出来:在追求“淡”的同时,流露出浓烈的挚情;在评论香港“局促”环境和人情的同时,流露出不忘故旧的温厚情感;在对历史的评论中,则表现出真挚的爱国忧民情怀。深厚的学术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使小思凭不足千字的“小品文”,在香港严肃文学作家的行列中拥有了坚实的一席之地。
古远清[4](2001)在《香港文学中的“沙田文学”》文中研究说明"沙田文学",广义系指香港中文大学师生共同创作的文学,狭义是专指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在"沙田"耕耘的余光中等五位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流派。这五人非"会"非"帮"的结合,有共同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倾向做基础。他们的中西学问造诣高,在学者散文方面独树一帜。这是中国自有西式大学以来少有的文学景观,在香港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远清[5](2001)在《蹊径独辟,和而不同——2000年的香港文学研究》文中认为20 0 0年的香港文学研究 ,金庸的武侠小说仍为热点。一派认为金庸的作品是“文学经典” ,另一派则要颠覆它 ,认为它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年 ,还对余光中暨“沙田文学”及传记文学、散文诗作了独辟蹊径的研究。台港文学教材的编写走向研究的深化和写作的简化。应力求将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史料的发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有助于学术语境及其范式的确立
二、香港文学中的“沙田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文学中的“沙田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2)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香港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 |
第一节 香港文学研究体系的建立 |
一、香港文学研究的支撑体系 |
二、学人队伍 |
第二节 香港文学研究历史的梳理 |
一、探索起步阶段:1979——1988 年 |
二、蓬勃发展阶段:1989——1997 年 |
三、渐趋成熟阶段:1998——2009 年 |
第三节 香港文学研究策略的调整 |
第二章 香港文学的特质研究 |
第一节 香港文学的都市性研究 |
一、都市文学背景下的文学主题研究 |
二、都市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文体研究 |
第二节 香港文学的本土性研究 |
一、本土性特质的宏观研究 |
二、本土性特质的个案研究 |
第三节 香港文学的后殖民性研究 |
一、宏观研究 |
二、微观研究 |
第四节 香港文学的通俗性研究 |
一、整体研究 |
二、个案研究 |
第五节 香港文学的移民性研究 |
一、外来作家群 |
二、本土作家群 |
第三章 香港文学研究的反思和设想 |
第一节 对于大陆香港文学研究的反思 |
第二节 对于今后研究的设想 |
第四章 澳门文学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的整体状况 |
第二节 澳门文学的特质研究 |
第三节 澳门文学研究的反思与瞻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后记 |
(3)超越繁华影像的小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思 |
第一节 温馨回忆与人生感悟 |
一、承教小记 |
二、对青年的关注 |
三、声影重温 |
第二节 现实生活中的别样心得 |
一、叹景观物 |
二、游记见闻 |
三、社会关注与批评 |
第三节 艺术世界的独家吟味 |
第二章 文韵 |
第一节 小诗般的语言风格 |
第二节 国画般的留白艺术 |
第三节 古乐般的简淡境界 |
第三章 文心 |
第一节 天赋的淡素情怀 |
第二节 香港文化记忆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情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蹊径独辟,和而不同——2000年的香港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两极分化的金庸研究 |
另辟蹊径的专题探讨 |
学术语境中的教材编写 |
四、香港文学中的“沙田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永葆文心,致力雕龙——黄维梁教授访谈录[J]. 潘建伟. 书屋, 2018(04)
- [2]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D]. 孙利华. 苏州大学, 2011(06)
- [3]超越繁华影像的小思[D]. 王娜. 华侨大学, 2011(05)
- [4]香港文学中的“沙田文学”[J]. 古远清. 肇庆学院学报, 2001(04)
- [5]蹊径独辟,和而不同——2000年的香港文学研究[J]. 古远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