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一些哲学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高举会[1](2020)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中医学中的“肾藏精,主骨,生髓”为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SHH、SMO、GLI1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中的BMP2、GPR48等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究左归丸防治OP的相关效用机制,为临床治疗OP补充相对新颖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32只体重约为200-230g(3月龄)SPF级雌性未生育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诱导液组、福善美组、左归丸组4组,每组8只,将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3天后,用每组相应的药物对实验大鼠进行连续灌胃,每天一次,连续5天,制备相应的含药血清。5天后将大鼠脱颈处死,进行取材,并留存4组大鼠的含药血清。将购得的Wistar大鼠BMSCs复苏、繁殖、传代,并将细胞分为4组。过滤含药学清,然后用含有对应组药物的含药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BMSCs,一组加入诱导液,其它3组分别加入制备的含药学清。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SMO、GLI1以及ALP、GPR48、BMP2等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从而比较各组含药血清对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左归丸防治OP的机制及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1.各实验组对细胞中ALP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左归丸组、诱导液组、福善美组显着增长(P<0.01);第12天的检测结果对比第9、第15天成骨细胞分化相对较好。2.各实验组对细胞中GPR48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左归丸组显着增长(P<0.01);与诱导液组、福善美组相比,左归丸组有显着差异(P<0.01)。3.各实验组对细胞中BMP-2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诱导液组、左归丸组、福善美组BMP2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P<0.01)。4.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BMSCs中SHH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福善美组、左归丸组、诱导液组SHH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P<0.01)。5.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BMSCs中SMO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福善美组、左归丸组、诱导液组Smo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P<0.01)。6.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的大鼠BMSCs中Gl I1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福善美组、左归丸组、诱导液组Gl I1明显提高(P<0.01);其中诱导液组含量最高,左归丸组较正常组有所提高,甚则高于福善美组(P<0.01)。结论:1.正常大鼠BMSCs中可以表达ALP、GPR48、BMP2、SHH、SMO、GLI1,表明大鼠的细胞中存在GPR48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因子。2.左归丸可以上调大鼠BMSCs中ALP、GPR48、BMP2、SHH、SMO、GLI1的蛋白浓度含量,表明左归丸可能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SHH、SMO、GLI1等靶基因,调节信号因子表达水平来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3.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再次得到证实,充分验证了“肾藏精,主骨,生髓”的肾-髓关系的科学性。
李志贤[2](2019)在《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在临床上对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进行观察,以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为主的症状做出综合的评价。方法:试验患者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共72例以纳入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后临床观察。所进行试验者均为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的腰背疼痛患者。治疗组口服腰腿痛宁胶囊,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时间为1个月。同时记录两组前后各临床数据。以日本整形外科会于1984年制定的腰椎疾患成绩判断评分作为标准。对两组进行综合评分。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对于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的腰背疼痛治疗方面。口服腰腿痛宁胶囊治疗组和口服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种药物均可以对疼痛症状进行缓解。结论:腰腿痛宁胶囊对于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有不错的治疗作用。可考虑继续深入研究以便更好推广。
薛梅鸿[3](2019)在《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文中提出本文是一篇基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指导下,笔者完成了第二章节和第六章节部分内容的翻译工作,并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案例分析。该文本系医学临床手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该文本中既有大量西医知识,又包含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因此要求译者在用语规范、表达精准的同时,保留中医特色表达,以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本篇报告共包括翻译项目概述、译前准备工作、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本报告应用了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这四个步骤,对比中英语言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译文质量。根据斯坦纳的阐释理论,译者的通过理解与解释来进行翻译活动,中医文本艰涩,为了促进理解,译者势必对原文进行再解读和必要的阐释,因此笔者认为该理论在中医骨伤翻译中也具有适用性。基于此,在本报告中,笔者分析了中医文本的特点,并根据翻译实践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选取具体例证进行分析,归纳在医学翻译英译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希望在今后为同类型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安杰[4](2019)在《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本课题以补肾化瘀法为指导原则,通过研究分析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对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性激素水平、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使用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该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陇中损伤胶囊2g,口服,每日三次,联合钙尔奇D 60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对照组仅单纯给予钙尔奇D 60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雌二醇(E2)、睾酮(Testosterone)、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alcitonin,CT)、骨密度(BMD)等检查指标的变化及患者不良反应,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人因服用陇中损伤胶囊后出现胃脘部不适,伴恶心不适,患者要求退出试验,对照组1人在治疗观察过程中自行退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体重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较单独运用钙尔奇D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前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血清钙(Ca)、磷(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磷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睾酮(T)比较,治疗组雌二醇、睾酮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雌二醇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睾酮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甲状旁腺素(PTH)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降钙素(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BMD)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组间比较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陇中损伤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血钙、降钙素水平,降低患者血磷、血甲状旁腺素水平。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增强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作用,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家一[5](2017)在《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易感性的影像学预测:不同评估者一致性及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患有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s)的患者数量被报道不断增加,这使得经皮椎体成形术(PKP)这种可以有效治疗OVCFs的方法在临床上被普遍应用,因此PKP治疗所带来各种并发症也接踵而来。PKP术后术椎相邻椎体再骨折是PK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给病人再次带来痛苦,并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目前并无有效预测PKP椎体术后再骨折风险的方法,因此本文试图用CT值比预测椎体再骨折风险,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甲乙丙丁戊己6名独立医师之间的相关一致性及这种预测方法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统计2015年01月0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信息,共149例。将其中随访不足1年的患者予以排除,余19男患者,111例女性患者,共130例。通过医院住院患者信息查询系统,筛选出患者行PKP术后因椎体再骨折重新住院治疗的20例患者,排除非术椎邻近节段及有外伤及其他非骨质疏松性等因素导致的椎体再骨折,余17例患者。其中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龄最大88岁,年龄最小51岁,平均年龄69.81±8.58岁。使用住院患者信息查询系统,分别由甲乙丙丁戊己6名医师分别独立收集17名患者的X线、CT及MRI影像信息。通过医院PACS影像阅片系统,6名医师通过患者X线侧位片分别测得每名患者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前、中、后三柱高度,然后计算平均值,以此估计椎体平均高度H。使用Photoshop CS 6.0系统,利用“像素”成像原理,测得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最窄处的横截面积S,估作椎体的横截面积。利用横截面积S×椎体高度H=椎体体积V,估算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体积。6名医师再分别应用院内PACS系统,选取先前测量椎体横截面所取的最窄平面并测量此平面对应的CT值,作为椎体的平均CT值。利用椎体平均CT值×椎体体积V=椎体总CT值,以此估算椎体的总CT值。分别统计6名医师所测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横截面积S、高度H及体积V及所测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平均CT值及总CT值。运用统计学spearman相关分析对6名医生对17例病人的手术椎体、发生骨折的相邻椎体、未发生骨折的相邻椎体的椎体高度H、横截面积S及体积V判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可靠性分析对17例病人的手术椎体、发生骨折的相邻椎体、未发生骨折的相邻椎体的椎体高度H、横截面积S及体积V判定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CT、总CT的比值进行差异型分析。结果:1.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6名医师所测得的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椎体横截面积S、高度H及体积V,6名医师所测的原始数据呈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都能达到0.95以上)。2.对6名医师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Cronbachα系数均在0.965-0.994)之间,说明6名医生的检查结果与真实结果非常接近,结果可靠性较高。3.6名医师所得手术椎体与发生再骨折相邻椎体平均CT值比(CT1/CT2)与手术椎体与未发生再骨折相邻椎体平均CT比值(CT1/CT3)之差值,运用单样本T检验统计,得CT值比对PKP术后邻椎再骨折并无预测意义。4.6名医师所得手术椎体与发生再骨折相邻椎体总CT值比(总CT1/总CT2)与手术椎体与未发生再骨折相邻椎体总CT比值(总CT1/总CT3)之差值,运用单样本T检验统计,得总CT值比对PKP术后邻椎再骨折有预测意义。结论:1.以手术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总CT值比可预测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风险,手术椎体与相邻椎体的总CT比偏高,邻椎容易骨折。2.6名医生分别独立所测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利用CT比值法预测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具有较高可靠性。
欧阳建江[6](2012)在《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随机设计的临床研究,观察温和灸对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指标、临床骨痛及肾阳虚证候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2通过实验研究来检测艾灸血清对骨质疏松症成骨细胞增殖率及凋亡情况,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1临床实验:运用温和灸疗法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共入选研究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结束后剔除不符合研究要求及脱落病例,共纳入统计病例87例,分别为:钙剂组28例,中成药组30例,温和灸组29例。钙剂组患者予以口服钙尔奇碳酸钙D3片,1片/次,1次/日。中成药组患者在钙剂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每次3粒,每日两次,温和灸组在钙剂组的治疗基础上循经取穴行温和灸疗法,隔日一次,取穴为3个主穴+3个配穴,主穴如下:脾俞、胃俞、肾俞。配穴选用命门、腰阳关、至阳。三组均连续治疗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肾阳虚证侯的变化及临床骨痛改善情况、骨密度、体表红外热图皮温的改变,并按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疗效,空腹抽血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形成相关指标: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相关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保护素(OPG)。骨矿化指标血钙(Ca)、血磷(P)。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行LSD、SNK法进行统计分析。2体外培养细胞实验:通过观察大鼠艾灸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来探讨温和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细胞生物学机理。取10只出生24小时的新生SD大鼠无菌取颅盖顶骨,用单纯胶原酶消化法行成骨细胞培养,制成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吹打均匀后接种到多个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进行成骨细胞HE染色观察及ALP染色鉴定,取二代细胞进行实验。将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艾灸血清组、空白血清组,每组10只,艾灸血清组经用陈艾绒制成的艾条在大鼠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至阳)行温和灸法,每天一次,每穴10分钟,连续21天,空白血清组大鼠除不作艾灸治疗外,余处理同艾灸血清组。制备艾灸血清和空白血清,同组血清混合后过滤除菌,56℃、30分钟水浴灭活,无菌冻存管分装、标记后-30℃冻存备用。取艾灸血清加入DMEM培养基中,制成含10%艾灸血清的培养液,同样取空白血清加入DMEM培养基中,制成含10%空白血清的培养液。将培养液分为空白对照组(含10%FBS、DMEM)、血清对照组(含10%空白血清、DMEM)和艾灸血清组(含10%艾灸血清、DMEM)三组进行培养,分别在24小时、48小时培养结束后,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按不同培养液条件分为空白对照组(含DMEM、10%FBS)、凋亡诱导组(DMEM.10%FBS、40ng/mlTNF-α),血清对照组(DMEM、10%空白血清、40ng/mlTNF-α)和艾灸血清组(DMEM、10%艾灸血清、40ng/mlTNF-α)四组,继续二代细胞培养,培养在48小时后完成,做HE、DAPI荧光染色,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检测成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临床研究表明肾阳虚证候积分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钙剂组肾阳虚证候总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676>0.05),中成药组畏寒肢冷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83>0.05),余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以夜尿频多及疲乏无力证候改变为明显(P=0.001及P=0.003),温和灸组以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积分降低为明显(P=0.003及P=0.001),余证候积分P<0.05。治疗后组间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中成药组、温和灸与钙剂组在腰背疼痛及肾阳虚总积分改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温和灸与中成药组比较仅畏寒肢冷证候指标有显着差异(P=0.002<0.01),余证候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VAS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钙剂组对于患者主观腰背疼痛症状无好转,VAS积分无明显改变,而中成药组及温和灸组均有明显好转(P=0.000<0.01)。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钙剂组VAS积分变化较小,中成药组与温和灸组相比,VAS积分下降幅度较大(P=0.015<0.05)。红外热像皮温值测定结果: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前比较局部温度无明显差异,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温和灸组局部温度明显升高(P=0.001<0.01),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温和灸组患者较其他两组患者局部温度增高,具有显着差异性(与钙剂组比较P=001,与中成药组比较P=0.014),钙剂组与中成药组无明显差异(P=0.389>0.05)。中医临床疗效测定结果:温和灸组临床显效占31.0%,总有效率86.2%。中成药组显效占33%,总有效率86.7%,温和灸组和中成药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优于钙剂组(P=0.007<0.01)。骨密度测定结果:骨密度各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无显着差异。骨转换指标的测定结果:三组治疗前比较,各指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BGP组内比较,中药组及温和灸组有显着差异(P=0.000<0.01),钙剂组无明显差异。BGP组间比较,温和灸组较钙剂组显着增加(P=0.004<0.01),较中成药组明显无明显改变(P=0.075>0.05)。BALP组内比较,钙剂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中成药组BALP有所增加(P=0.001<0.01),温和灸增高的幅度略大(P=0.000<0.01)。组间与钙剂组相比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1>0.05),中成药组和温和灸组增高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都在正常范围(P=0.306)。三组TRACP5b均有下降,钙剂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中成药组及温和灸治疗前后相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三组治疗后比较,钙剂组与中成药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P=0.005<0.01),与温和灸组比较有差异(P=0.013<0.05),中成药组与温和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775>0.05)。OPG组内比较,中成药组存在显着差异(P=0.001<0.01),温和灸存在显着差异(P=0.002<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温和灸组与钙剂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44<0.05),中成药组与钙剂组比较有差异(P=0.046<0.05)。三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血清钙、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表明,空白对照组成骨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细胞均值较其他三组少(P=0.000),艾灸血清组成骨细胞凋亡率、凋亡细胞均值与凋亡诱导组及血清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对照组与凋亡诱导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在24小时时段成骨细胞增殖OD570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48小时后各组OD570均有明显增加,艾灸血清组增殖幅度较大,与空白对照组及血清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血清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时段比较,空白对照组和血清对照组OD570值均增加,但组内比较尚无明显差异(P>0.05),艾灸血清组不同时段组内比较,成骨细胞OD570值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1温和灸能明显改善肾阳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骨质疏松症骨痛,并优于其他治疗组。2温和灸可明显提高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腰部疼痛部位及周围的红外热像皮温值,有效改善肾阳虚证候。3温和灸可提高骨形成相关指标水平,降低骨吸收相关指标,降低肾阳虚型PMOP的骨转换。4艾灸血清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可减少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数量。
郭向飞[7](2009)在《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及机制,并探讨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1)六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和去势组,每组8只。3个月后取材检测:两侧股骨,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组织结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头及粗隆部BMD;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最大载荷(ML)和最大压应变(MS)。(2)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每组12只。6个月后取材检测。采用ELISA法对去势大鼠血清25-OH-VD3和1,25-(OH)2-VD3进行研究,用荧光定量PCR对肾脏VDR基因进行定量分析。(3)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每组12只。6个月后取材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I型胶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对I型胶原蛋白进行分析。(4)六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其中12只用于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4只用于提取细胞。将细胞分为两组,即含药血清组(M组)和对照血清组(C组)。M组的细胞用含药血清培养基培养,C组的细胞用对照血清培养基培养,两组中均加入25ng/ul的M-CSF和RANKL各1ul。分别取干预一周的两组细胞进行TRAP染色。采用噻唑盐(MTT)比色法测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 V联合PI试剂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造模情况:1.假手术组大鼠股骨骨小梁丰富、连续、致密;去势组大鼠骨小梁排列稀疏、部分断裂、骨小梁平均宽度变小、骨小梁间距增大。平均骨小梁宽度(μm):假手术组为71.23±10.62,去势组为52.65±12.17,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平均骨小梁间距(μm):假手术组为83.68±3.69,去势组为105.32±3.5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2.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大鼠股骨头生物力学结果:最大压应力(N):假手术组为345.87±32.16,去势组为266.13±30.0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最大载荷(N/mm2):假手术组为39.13±4.28,去势组为32.39±4.37,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3.股骨头骨密度(gms/cm2):假手术组为0.316±0.015,去势组为0.281±0.017,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2)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血液中25-羟基维他命D3浓度和1,25-羟基维他命D3浓度与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高,其中对25-羟基维他命D3浓度增高尤为明显,已接近A组(假手术组),p=0.002(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FQ-PCR)结果B组与C组相比,p=0.004(p<0.01),说明扩增效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3)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I型胶原蛋白与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高,已接近A组(假手术组),p=0.002(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I型胶原基因荧光定量PCR(FQ-PCR)结果B组与C组相比,p=0.004(p<0.01),说明扩增效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4)1.破骨细胞形态学观察:破骨细胞胞浆饱满,内含许多空泡结构,核大呈圆形,核仁清晰。可见少量融合细胞,含有几个胞核,胞体大,胞浆丰富;2.TRAP染色结果显示破骨细胞胞浆阳性,呈酒红色,核呈阴性;3.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破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OD值(490nm)值分别为0.1825±0.03641(M组)和0.1819±0.03532(C组),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破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凋亡率分别为89.51±1.62%(M组)和63.79±0.87%(C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实验SD大鼠,在摘除双侧卵巢3月后成功复制出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2)阿胶强骨口服液可以增加去势大鼠血液中25-OH-VD3、1,25-(OH)2-VD3的浓度,同时上调骨骼中VDR的表达水平。(3)阿胶强骨口服液可以上调骨组织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显着提高I型胶原蛋白表达含量,这是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4)成功使用RANKL和M-CS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破骨细胞,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组与对照组对破骨细胞增殖率无显着性差异,但是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组可以增加破骨细胞凋亡率。这是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实验一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观察去势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骨组织结构、BMD、生物力学之间的差异,从而构建出符合本实验要求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六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和去势组,每组8只。均以2%戊巴比妥钠(40mg/kg)行腹腔内麻醉,去势组结扎并完整摘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取出等量脂肪组织,3个月后取材检测:两侧股骨,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骨组织结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头及粗隆部BMD;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最大载荷(ML)和最大压应变(MS)。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股骨骨小梁丰富、连续、致密;去势组大鼠骨小梁排列稀疏、部分断裂、骨小梁平均宽度变小、骨小梁间距增大。平均骨小梁宽度(μm):假手术组为71.23±10.62,去势组为52.65±12.17,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平均骨小梁间距(μm):假手术组为83.68±3.69,去势组为105.32±3.5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2.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大鼠股骨头生物力学结果:最大压应力(N):假手术组为345.87±32.16,去势组为266.13±30.0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最大载荷(N/mm2):假手术组为39.13±4.28,去势组为32.39±4.37,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3.股骨头骨密度(gms/cm2):假手术组为0.316±0.015,去势组为0.281±0.017,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后,骨组织结构、BMD、生物力学之间有显着差异,从而成功构建出了符合本实验要求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实验二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25-OH-VD3、1,25-(OH)2-VD3及VDRmRNA的影响目的: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donkey-hide glue reinforcing bone oral solution,DGRBOS)对SD大鼠血液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和肾脏VD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GRBOS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方法: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每组12只。6个月后取材检测。采用ELISA法对去势大鼠血清25-OH-VD3和1,25-(OH)2-VD3进行研究,用荧光定量PCR对肾脏VDR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血液中25-羟基维他命D3浓度和1,25-羟基维他命D3浓度与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高,其中对25-羟基维他命D3浓度增高尤为明显,已接近A组(假手术组),p=0.002(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FQ-PCR)结果B组与C组相比,p=0.004(p<0.01),说明扩增效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胶强骨口服液可以增加去势大鼠血液中25-OH-VD3、1,25-(OH)2-VD3的浓度,同时上调肾脏中VDR的表达水平,这是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实验三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donkey-hide glue reinforcing bone oral solution,DGRBOS)对SD大鼠I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DGRBOS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方法: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每组12只。6个月后取材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I型胶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对I型胶原蛋白进行分析。结果:C组(卵巢切除+阿胶强骨口服液组)I型胶原蛋白与B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高,已接近A组(假手术组),p=0.002(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I型胶原基因荧光定量PCR(FQ-PCR)结果B组与C组相比,p=0.004(p<0.01),说明扩增效率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胶强骨口服液可以上调骨组织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显着提高I型胶原蛋白表达含量,这是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实验四阿胶强骨口服液对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的影响目的:将阿胶强骨口服液含药血清加入破骨细胞培养体系,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破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DGRBOS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方法:六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其中12只用于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4只用于提取细胞。将细胞分为两组,即含药血清组(M组)和对照血清组(C组)。M组的细胞用含药血清培养基培养,C组的细胞用对照血清培养基培养,两组中均加入25ng/ul的M-CSF和RANKL各1ul。分别取干预一周的两组细胞进行TRAP染色。采用噻唑盐(MTT)比色法测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 V联合PI试剂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1.破骨细胞形态学观察:破骨细胞胞浆饱满,内含许多空泡结构,核大呈圆形,核仁清晰。可见少量融合细胞,含有几个胞核,胞体大,胞浆丰富;2.TRAP染色结果显示破骨细胞胞浆阳性,呈酒红色,核呈阴性;3.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破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OD值(490nm)值分别为0.1825±0.03641(M组)和0.1819±0.03532(C组),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4.阿胶强骨口服液对破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凋亡率分别为89.51±1.62%(M组)和63.79±0.87%(C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成功使用RANKL和M-CS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破骨细胞,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组与对照组对破骨细胞增殖率无显着性差异,但是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组可以增加破骨细胞凋亡率。这是阿胶强骨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熊萃[8](2009)在《针刺结合耳压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针刺取穴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命门、太溪、委中,每次针刺完后进行耳穴贴压,耳穴取穴神门、内分泌、枕、肝、脾、肾、肾上腺、心、内生殖器,每周治疗三次;对照组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分别进行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和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VAS)。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和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进行均衡性比较。治疗前后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各项评分及VA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分数有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VAS)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一个月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照组中2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的恶心症状,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结合耳压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短,还需要在临床进一步研究观察。
黄克斯[9](2009)在《健脾益肾法治疗SLE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由于骨质脆性增加、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以肌肉及骨骼疼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治疗本病主要在于健骨治疗及降钙素、氟化剂、二膦酸盐药的使用等,并受限于胃肠道耐受情况及高昂的费用。本研究着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激素后形成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以健脾益肾汤剂治疗本病,并通过与单用化学疗法治疗的对比研究,对健脾益肾汤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目的:通过与单用化学疗法治疗方案的研究对比,客观评价健脾益肾汤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30例,中医辨证符合脾虚失运、肾阴亏损标准,根据以往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5例,以健脾益肾汤剂配合化学疗法(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15例,单以化学疗法(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SLE相关免疫学指标、相关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健脾益肾汤剂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显着(p<0.01),在影响骨密度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健脾益肾汤剂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阻止骨量进一步下降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白秀美[10](2009)在《单味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骨质疏松症病人的中医证侯分布状态2评估单味淫羊藿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筛选215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与体重等,并计算体重指数,测量骨密度,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各个证型的年龄分布情况,并了解各个证型与体重指数、骨密度等之间的关系。2选择50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疗程为6个月。治疗组服用单味淫羊藿煎液,共28例;对照组服用福善美(阿仑膦酸钠片Alendronate Sodium Tablets每片含阿仑膦酸钠70mg,由默沙东公司提供),共2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IL-6、BGP,尿钙及尿肌酐及肾阳虚积分。结果1对215例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资料进行分析,按年龄、绝经年限进行分组,各个分组间的骨密度、患病率相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显示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值与其年龄、绝经年限呈负相关(P<0.05)。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值与其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本研究所调查的45岁以后妇女中,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加,50岁以后明显增加,60岁以后达到58.33%。结果显示,属肾虚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168例,占总数的78.13%。60-70岁患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占了46.05%,骨密度值的改变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各个证候中,肾虚与年龄间呈正相关;脾虚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也较为常见,共有160例,占总数的74.41%;肾虚与绝经年限间呈显着正相关,肝虚与绝经年限间呈正相关;血瘀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占本研究研究对象总数的约19.53%。2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对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分组对照治疗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相比,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E2值疗前、疗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E2值疗前、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E2值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血ALP、BGP值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疗前后后血IL-6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骨密度值疗前、疗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骨密度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绝经年限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患病率随之上升。绝经后女性随着体重指数下降,患病率随之上升;肾虚、脾虚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通过两组对比发现淫羊藿煎剂与福善美临床疗效、提高骨密度水平统计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因此认为淫羊藿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方面具有同福善美类似的作用:单味淫羊藿煎剂尚可提高雌激素水平,说明其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及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二、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一些哲学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一些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各组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GPR48及BMP2 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1.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ALP 浓度的检测结果 |
2.各组细胞中 GPR48 浓度的检测结果 |
3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BMP2 浓度的检测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大鼠BMSCs 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1 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SHH 浓度的检测结果 |
2 各组细胞中 SMO 浓度的检测结果 |
3 各组细胞中 GLI1 浓度的检测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OP的认识 |
2.对中药治疗OP的认识 |
3 中医对左归丸治疗OP的认识 |
4 Hedgehog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与OP的关系 |
5 福善美与OP的关系 |
6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
7 左归丸治疗 OP 的实验研究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试验研究 |
1.临床资料 |
2.临床设计 |
3.研究结果 |
4.安全性检查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翻译项目概述 |
1.1 项目来源 |
1.2 项目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2.1 文本类型解读 |
2.2 翻译原则制定 |
2.3 平行文本参考 |
2.4 翻译辅助工具使用 |
2.5 翻译计划拟定 |
第三章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骨伤英译案例分析 |
3.1 中医术语的翻译 |
3.1.1 音意结合法 |
3.1.2 英意结合法 |
3.1.3 增译法 |
3.2 句子的翻译 |
3.2.1 切换语态 |
3.2.2 使用复合句 |
3.2.3 变通句式结构 |
3.2.4 转换词性 |
3.3 小结 |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阐释学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附录4 翻译原文 |
附录5 翻译译文 |
(4)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来源 |
3 病例选择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终止试验标准 |
3.6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3.7 脱落病例处理 |
4 随机分组研究方法 |
5 治疗方法 |
5.1 治疗方案 |
5.2 药品来源 |
5.3 合并用药 |
6 观察指标 |
6.1 一般性观察指标 |
6.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6.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7 疗效评价标准 |
7.1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判定标准 |
7.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7.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8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病例的入选及试验完成情况 |
2 受试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
2.1 受试者年龄的比较 |
2.2 受试者性别比较 |
2.3 受试者病程比较 |
2.4 受试者体重指数(BMI)比较 |
3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3.1 两组治疗前观察指标变化 |
3.2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的变化 |
4 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方药分析 |
2.1 组方研究 |
2.2 方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临床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例调查表 |
附录2 图片资料 |
附录3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5)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易感性的影像学预测:不同评估者一致性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概况 |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 |
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指标分析 |
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概况 |
第二节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
一、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 |
二、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原则 |
四、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
五、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
六、温和灸法的研究概况及治疗机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西医诊断标准 |
三、中医肾阳虚证候诊断标准 |
四、病例纳入标准 |
五、病例排除标准 |
六、脱落、剔除病例标准及处理 |
七、安全性评估 |
八、医学伦理控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研究病例的分布情况 |
二、临床一般情况比较 |
三、肾阳虚证候积分的变化 |
四、临床骨痛视觉模拟积分(VAS)的变化 |
五、红外热图体表温度变化 |
六、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
七、骨密度的变化 |
八、骨转换指标的变化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环境 |
三、治疗方法 |
四、艾灸血清的制备 |
五、主要试剂与仪器 |
六、成骨细胞分离及培养 |
七、成骨细胞的纯化 |
八、成骨细胞培养的要求及条件 |
九、成骨细胞实验培养分组及方法 |
十、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凋亡情况分析 |
十一、成骨样细胞增殖吸光值检查方法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一、成骨细胞的鉴定 |
二、艾灸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三、温和灸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一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25-OH-VD3、1,25-(OH)2-VD3及VDR MRNA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阿胶强骨口服液对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中英文缩写词表 |
(8)针刺结合耳压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临床诊断 |
(三) 临床治疗 |
二.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一) 病名和病位 |
(二) 病因病机 |
(三) 中医治疗 |
三.结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诊断标准 |
(三)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病例剔除标准 |
(七) 病例脱落标准 |
(八) 临床分组 |
二.治疗方法 |
(一) 治疗组 |
(二) 对照组 |
三.疗效观察 |
(一) 症状的观察 |
(二) 疼痛的观察 |
四.症状的疗效评定 |
五.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一.病例来源及基线分析 |
二.两组单项疗效比较 |
(一)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疗效比较 |
(二) 治疗后主要症状的疗效比较 |
三.两组VAS评分比较分析。 |
四.临床疗效的比较 |
五.两组安全性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选穴依据 |
二.手法运用 |
三.疗效评价 |
四.机理探讨 |
(一) 针灸对全身的双向良性调节 |
(二) 改善临床症状,提高POP患者生存质量 |
(三) 调节内分泌,调整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及垂体、肾上腺功能 |
(四) 纠正骨代谢的负平衡,提高骨密度 |
第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健脾益肾法治疗SLE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1.3 骨质疏松症病机演化 |
1.4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 |
1.5 实验研究 |
1.6 其他相关研究 |
2.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沿革及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3 骨质疏松症的西医治疗进展 |
3. 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症 |
3.1 GC对骨细胞的作用 |
3.2 GC对钙离子代谢的作用 |
3.3 G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第二章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病例选择 |
3. 既往治疗方法及分组情况 |
4. 药物的提供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
6.1 骨质疏松症病情改善评分 |
6.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分 |
6.3 安全性评价 |
7. 统计分析方法 |
7.1 统计软件 |
7.2 计量资料 |
7.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章 数据分析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及证候疗效比较 |
2.1 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症状评分 |
2.2 改善骨质疏松病情 |
3. 客观疗效指标比较 |
3.1 骨代谢生化指标 |
3.2 骨密度 |
3.3 SLE相关指标 |
4. 安全性分析 |
5. 疗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
5.1 疗效性评价 |
5.2 安全性评价 |
6. 结论 |
第四章 讨论 |
1. 中医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 |
2. 健脾益肾汤剂的组成及作用机理 |
2.1 药物组成 |
2.2 功能主治 |
2.3 配伍分析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4. 进一步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单味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理论 |
1.1 整体认识 |
1.2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主要理论 |
1.4 主要观点 |
1.5 主要病变部位 |
2 现代医学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理 |
2.3 雌激素相关研究 |
2.4 淫羊藿相关研究 |
3 药物治疗概况 |
3.1 抗骨吸收药物 |
3.2 促进骨形成药物 |
3.3 促进骨矿化药物 |
3.4 中医中药 |
3.5 其它药物 |
4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 |
5 中医的辨证分型及治则研究 |
5.1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特点 |
5.2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5.3 中医治则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流行病学研究 |
1 材料及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临床资料结果 |
2.2 各年龄组的骨密度分布情况 |
2.3 各年龄组间的骨质疏松症状体征存在率比较 |
2.4 各年龄组的体重指数比较 |
2.5 各绝经年限组的骨密度比较 |
2.6 各绝经年限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 |
2.7 各绝经年限组的体重指数比较 |
2.8 患者常见证候与年龄的关系 |
2.9 患者常见证候与绝经年限关系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4 观察方法 |
1.5 疗效判定标准及检查指标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 |
2.2 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积分对比 |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指标的比较 |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流行病学结果讨论 |
1.1 骨密度及体重指数 |
1.2 中医证候分布 |
2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习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中的一些哲学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D]. 高举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肾虚髓空型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李志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D]. 薛梅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陇中损伤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安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易感性的影像学预测:不同评估者一致性及可靠性研究[D]. 王家一.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6]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 欧阳建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7]阿胶强骨口服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郭向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2)
- [8]针刺结合耳压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熊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健脾益肾法治疗SLE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回顾性分析[D]. 黄克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10]单味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白秀美.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