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封堵技术在张庄矿25217工作面的应用

注浆封堵技术在张庄矿25217工作面的应用

一、张庄矿25217工作面注浆堵漏工艺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提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刘飞[2](2018)在《岩浆岩床下伏煤层采空区煤自燃致灾机制与防治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和强度的日益增大,采空区煤自燃的灾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针对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存在提高瓦斯安全性的同时也必将使自然发火的安全性降低,反之,降低自然发火危险性的同时又不能满足安全排放瓦斯的要求,容易导致两种安全隐患的顾此失彼的失衡问题。本文以杨柳矿实验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试、数值模拟、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煤自燃致灾机理,为矿井日常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实验室测定有无岩床覆盖的煤层的瓦斯基本物性参数和自燃倾向等级,得出二者煤层的自燃倾向等级均为II类自燃煤层,且岩浆侵入的热变质作用使得煤层的变质程度增加,促进了煤层孔隙结构的发育,提高了煤层的吸附和储集瓦斯的能力。(2)利用3DEC数值模拟二者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裂隙发育情况,并依次建立采空区三维几何模型,并运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仿真三维采空区的应力、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布,发现两者采空区原始应力、采后应力、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布规律相似,但侵入的岩浆岩以厚硬岩床形式赋存于煤层上方,且岩床本身具有质地坚硬、不易破断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矿井关键层的角色,厚硬岩床对覆岩的支撑作用使得其在未发生破断前有效的承载了上覆岩层的重力,阻碍了应力的向下传递,造成煤层上部与岩床下部之间的煤岩体堆积松散,裂隙通道发育,采空区压实程度降低,孔隙率和渗透率明显增大。(3)基于对应力、孔隙率和渗透率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有无岩床覆盖二者采空区流场分布特征和自燃三带分布范围,并辅以现场观测作为验证,得出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自燃带和气体浓度场的分布可以用于指导现场实践。同时分析了不同供风量对岩床下伏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的影响,得出随着供风量的增加,自燃三带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渐远离工作面向采空区深部移动。(4)针对工作面后方采空区自燃发火特征,构建了“胶体堵漏、泡沫覆盖、惰气稀氧”的综合防灭火手段,以及“插管注胶、埋管注惰及注泡、钻孔注惰及注泡”相结合的防灭火介质灌注工艺,对采空区遗煤空间进行“立体覆盖、快速惰化”,有效防治了采空区遗煤自燃。

邢文平,浮绍礼[3](2014)在《井上下联合高效快速封堵突水点技术》文中认为以何庄矿11010工作面水害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动水条件下井上下联合高效快速封堵突水点技术。通过实施该技术,缩短了施工工期,极大地降低了堵水工程费用,经受住了试排水阶段和最终抽排水的注浆效果检验,取得了高效、快速、低成本、高质量效果,达到了快速注浆堵水排水复矿、减少矿井排水量的目的。

彭灿[4](2012)在《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建东都至平邑铁路工程DK1+360—DK3+522段经沈村煤矿矿区属于采空区处理整治范围,全长2.16km。本文针对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注浆数据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采空区稳定性和施工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部分结论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根据拟建铁路沿线各区段包含的煤层数及充填情况对采空区进行分块,并按相关规范所列公式对不同区段采空区顶板围岩变形稳定性分别按块段法和点算法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建立注浆前后模拟模型,并与注浆前理论计算和试验段注浆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最后对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得出,采空区未注浆处理前,其顶板和底板岩土体主要受各分层采空区顶板自重应力场的影响,总体上,主应力随深度变化符合一般的地应力场变化规律,除断层、岩性、岩体结构及地形地貌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应力集中与分异外,主要表现为最大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值呈下大上小展布。最小主应力则受重力场、开采卸压的影响,在各采空区顶板岩体出现明显的卸压区,最小主应力表现为拉应力;当各层采空区逐层注浆充填后,采空区的应力场得到了明显改善,最大主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无应力集中区域,最小主应力在各个煤层采空区注浆完成后显着减缓,仅在注浆体与未开采煤层接触带出现了应力集中(边界条件所致),最后与未开采的应力场基本吻合,无拉应力区域出现,其受力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最后对采空区的处理深度给出了合理建议。

吴萍萍[5](2012)在《塔山特大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模式》文中提出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最终目标。以矿井的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生产系统设计、回采工艺优化、专业技术研究等途径并与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相互结合、协调才能实现安全高效。本文从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发展趋势,分析了塔山矿的地质、开采条件。塔山矿以此作为基础保障,利用现代化的生产系统、先进的围岩控制与巷道支护技术、综放工作面布置及回采工艺发展成为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矿井,实现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最后总结了塔山矿的建设基础、设计理念、开发条件、开采方法及创新技术,并对塔山模式进行了研究,塔山安全高效矿井开采模式包括开采模式、工艺设备、绿色开采和管理模式,这些是对塔山矿自身经验的总结,同时对其它矿井的安全高效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束学照[6](2001)在《张庄矿25217工作面注浆堵漏工艺的应用》文中指出张庄矿 2 5 2 17回采工作面发生突水 ,水量由 60 m3/h增加到 330 m3/h,经过对出水钻孔注砂注浆 ,水量减小到12 0 m3/h,2 5 2 17工作面恢复了回采 ,达到注浆堵漏的效果。

二、张庄矿25217工作面注浆堵漏工艺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庄矿25217工作面注浆堵漏工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岩浆岩床下伏煤层采空区煤自燃致灾机制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岩床对下伏煤层瓦斯参数和自燃倾向性的影响
    2.1 井田地质情况
    2.2 岩床对下伏煤层瓦斯参数的影响
    2.3 岩床下伏煤层自燃倾向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采空区覆岩裂隙演化与瓦斯运移规律
    3.1 采空区覆岩裂隙发育特征
    3.2 采空区瓦斯涌出特性
    3.3 本章小结
4 岩床下采空区自燃发火数值模拟研究
    4.1 物理模型的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
    4.2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理论与方法
    4.3 有、无岩床下伏煤层采空区流场特征对比
    4.4 不同风量下岩床下伏煤层采空区流场特征对比
    4.5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观测
    4.6 本章小结
5 采空区自燃发火综合防治对策
    5.1 煤自燃预测预报系统
    5.2 工作面氮气防灭火系统
    5.3 工作面三相泡沫防灭火系统
    5.4 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及论文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井上下联合高效快速封堵突水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文地质及突水概况
    1. 1 矿井水文地质及工作面概况
    1. 2 突水概况
2 突水水源及导水通道分析
3 注浆堵水方案的确立
4 动水条件下井上下联合高效快速封堵突水点
5 技术创新点
    5. 1 调整软硬骨料添加比例
    5. 2 改进骨料添加器
    5. 3 孔口注双液浆堵漏
6 注浆堵水效果
7 结论

(4)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区域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采空区分段
    2.3 采空区特点
    2.4 采空区区域地质条件
        2.4.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4.2 地质构造
        2.4.3 地层岩性
        2.4.4 水文地质条件
        2.4.5 地震特征
第3章 采空区注浆前稳定性理论分析
    3.1 采空区变形规律
    3.2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3.2.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标准
        3.2.2 采空区稳定性计算参数
        3.2.3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
第4章 试验段注浆前稳定性数值模拟
    4.1 试验段范围及设计目的
    4.2 交通条件
    4.3 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
    4.4 采空区注浆前稳定性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4.4.1 数值模拟基本思路及假定
        4.4.2 注浆前第一试验段(S1)稳定性分析
        4.4.3 小结
第5章 试验段注浆设计施工及施工工艺研究
    5.1 注浆设计方法
        5.1.1 注浆试验方案
        5.1.2 施工技术要求
        5.1.3 设计注浆要求
    5.2 试验段注浆量分析
        5.2.1 帷幕注浆孔注浆情况分析
        5.2.2 注浆孔注浆情况分析
        5.2.3 检查孔的吃浆量及注浆效果分析
    5.3 现场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
        5.3.1 注浆材料的选取
        5.3.2 终注加压条件及合理孔间距指标的研究
        5.3.3 合理孔间距的选取
        5.3.4 封孔工艺的研究
        5.3.5 成孔注浆工艺的研究
第6章 试验段注浆后稳定性数值模拟
    6.1 注浆后第一试验段(S1)稳定性分析
        6.1.1 9煤注浆后采空区应力-形变特征分析
        6.1.2 11煤注浆后采空区应力-形变特征分析
        6.1.3 13煤注浆后采空区应力-形变特征分析
        6.1.4 15煤注浆后采空区应力-形变特征分析
        6.1.5 17煤注浆后采空区应力-形变特征分析
    6.2 第一试验段注浆前后分析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塔山特大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安全高效矿井开采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国内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发展趋势
    2.1 综采工作面装备重型化
    2.2 工作面大型化
    2.3 综采工作面快速搬家技术
    2.4 快速建井技术
    2.5 实施人才战略
    2.6 实行一井一面生产模式
    2.7 推行安全、高效的采煤工艺
    2.8 辅助运输连续化
    2.9 大型设备国产化
3 塔山煤矿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基础保障
    3.1 塔山煤矿矿井概况
        3.1.1 区域地理概况
        3.1.2 自然地理、地形及地势
        3.1.3 区域地层
        3.1.4 井田地质构造
        3.1.5 煤层赋存特征
    3.2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3.2.1 工程地质条件
        3.2.2 水文地质条件
        3.2.3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 塔山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矿井的途径
    4.1 塔山煤矿生产系统设计
        4.1.1 工业场地布置和井田开拓
        4.1.2 大巷运输及设备选型
        4.1.3 盘区布置及装备
        4.1.4 回采工作面参数及装备
    4.2 塔山煤矿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4.2.1 塔山煤矿煤层巷道围岩工程分类
        4.2.2 塔山煤矿煤层巷道支护原则
    4.3 塔山煤矿综放工作面布置与回采工艺
        4.3.1 工作面巷道布置
        4.3.2 采煤工艺
        4.3.3 工作面设备配置
        4.3.4 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4.3.5 矿压显现规律及监测设备
5 塔山煤矿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模式研究
    5.1 塔山现代化矿井建设基础和理念
        5.1.1 塔山煤矿现代化矿井建设基础
        5.1.2 塔山煤矿现代化矿井设计理念
    5.2 塔山煤矿安全高效模式研究
        5.2.1 开发条件及开采方法
        5.2.2 创新性开采技术
        5.2.3 塔山模式研究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张庄矿25217工作面注浆堵漏工艺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岩浆岩床下伏煤层采空区煤自燃致灾机制与防治对策[D]. 刘飞.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 [3]井上下联合高效快速封堵突水点技术[J]. 邢文平,浮绍礼. 煤矿安全, 2014(02)
  • [4]东都—平邑线铁路采空区稳定性及施工工艺研究[D]. 彭灿.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5]塔山特大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模式[D]. 吴萍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5)
  • [6]张庄矿25217工作面注浆堵漏工艺的应用[J]. 束学照. 西部探矿工程, 2001(S1)

标签:;  ;  ;  

注浆封堵技术在张庄矿25217工作面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